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新帝國主義開港 (一)臺灣成為侵略者目標 1.背景: A.買賣利豐=鴉片進口+米、糖、樟腦、煤炭出口 B.地理位置優越=航行安全+商貿中心 2.新帝國主義: A.19C中:英、法、美、日為主 B.臺被迫開港通商,割地賠款,簽訂不平等條約.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新帝國主義開港 (一)臺灣成為侵略者目標 1.背景: A.買賣利豐=鴉片進口+米、糖、樟腦、煤炭出口 B.地理位置優越=航行安全+商貿中心 2.新帝國主義: A.19C中:英、法、美、日為主 B.臺被迫開港通商,割地賠款,簽訂不平等條約."—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3 新帝國主義開港 (一)臺灣成為侵略者目標 1.背景: A.買賣利豐=鴉片進口+米、糖、樟腦、煤炭出口 B.地理位置優越=航行安全+商貿中心
2.新帝國主義: A.19C中:英、法、美、日為主 B.臺被迫開港通商,割地賠款,簽訂不平等條約

4 新帝國主義開港 (二)臺灣開港通商 1.首先覬覦臺灣: A.英:鴉片戰爭兩度侵襲雞籠 《南京條約》:要求另換臺灣開港被拒
B.美:遠東艦隊司令培里建議占領臺灣& 美商洋行非法從事米、糖、樟腦貿易 2.列強簽約開港with清廷: 《天津條約》+《北京條約》 =安平+淡水+打狗(今高雄市)+雞籠 將臺灣重新推向世界經貿體系

5 圖2-43 打狗領事館:建於清末同治年間的高雄 英國領事館,它的紅磚都是從廈門運過來的。

6 圖2-41 淡水開港:淡水於同治初期開港,其後漸成華洋雜處,熱鬧繁榮的小鎮(莊永明《臺灣鳥瞰圖:1930年代》,淡水郡要覽)。

7 經濟社會的變遷 進出口貿易 外商洋行出現 經濟型態轉變 新市街興起 社會變遷 西方文化傳入

8 經濟社會的變遷 1.自1878年以後一直維持出超 (一大特色) 進出口貿易 2.出口商品-茶、糖、樟腦占貿易總額94% :
1.自1878年以後一直維持出超 (一大特色) 2.出口商品-茶、糖、樟腦占貿易總額94% : 3.進口商品-鴉片(No.1)、紡織品 進出口貿易 外商洋行出現 經濟型態轉變 新市街興起 社會變遷 西方文化傳入

9 經濟社會的變遷 2.A.茶 進出口貿易圖 (1)產地:北部丘陵地 (2)引進大陸茶種:福建 安溪by英商
(3)出口:烏龍茶(美國)、包種茶(南洋) 在大稻埕加工,由淡水出口奠美市場基礎 (4)影響:促大稻埕成全臺第二大市街 政治、經濟重心北移 進出口貿易圖 外商洋行出現 經濟型態轉變 新市街興起 社會變遷 西方文化傳入

10 表 年台灣主要產茶地的種茶戶數 1000戶以上 500~1000戶 100~500戶 100戶 深坑 3,176 石碇 3,608 八里坌 2,420 桃澗 2,370 竹北二 1,661 竹北一 1,330 三貂 1,150 芝蘭三 893金包里 542 擺接 芝蘭一 318 基隆 大加蚋 202苗栗一 164竹南一 137 台北:芝蘭二 宜蘭:頭圍、四圍 紅水溝、利澤簡 苗栗:苗栗二、苗栗三 臺中: 東上、大肚上 彰化:東螺東 南投:沙連下 斗六:沙連 嘉義:找貓東頂

11 圖2-44 大稻埕茶行揀茶的婦女

12 圖 ~1895年茶葉、蔗糖、樟腦出口值比較圖

13 圖 ~1895年台灣進出口貿易統計圖

14 經濟社會的變遷 2.B.糖 (1)產地:南部平原 (2)外銷始自:荷據時期(紅、白糖) 、糖廍 (3)出口港:打狗(因產地在南部)
(2)外銷始自:荷據時期(紅、白糖) 、糖廍 (3)出口港:打狗(因產地在南部) (4)1885年後,國際糖價下跌,出口逐漸萎縮。 進出口貿易 外商洋行出現 經濟型態轉變 新市街興起 社會變遷 西方文化傳入

15 經濟社會的變遷 2.C.樟腦 (1)產地:中部山區 進出口貿易 (2)出口需求大:19世紀後成賽璐珞原料, 產量一度世界70%以上
(3)易與原住民衝突:需進入原住民山區開採 3.進口商品-鴉片、紡織品 進出口貿易 外商洋行出現 經濟型態轉變 新市街興起 影片:樟腦油的提煉與用途(03:10) 社會變遷 西方文化傳入

16 經濟社會的變遷 進出口貿易 外商洋行出現 開港新型貿易機構=洋行+買辦 (傳統郊商式微) 1.經營方式:分工細密+組織管理嚴密
開港新型貿易機構=洋行+買辦 (傳統郊商式微) 1.經營方式:分工細密+組織管理嚴密 2.金融機構:貸款預購+控貨源/價格 3.商品運輸:外國帆船/輪船(島內)舟筏.牛車.肩挑 經濟型態轉變 新市街興起 社會變遷 西方文化傳入

17 圖2-42 台南英商德記洋行:攝於同治6年(1867),主要業務是砂糖和樟腦的出口。建物白色拱廊圍繞,飾以深綠釉瓶欄,翠綠草坪,顯現異國風情。

18 經濟社會的變遷 進出口貿易 外商洋行出現 經濟型態轉變 1.北部丘陵地區農民棄稻米而種茶樹 2.兩岸長期區域分工互補經濟型態遂告結束
3.國際貿易中心(打狗.淡水) 高雄、台北雛形 4. 經濟重心:南→北 新市街興起 社會變遷 西方文化傳入

19 經濟社會的變遷 進出口貿易 外商洋行出現 經濟型態轉變 1. 開港通商調整臺灣產業 新市街興起 A.近山地區街市興起。如:竹山、集集、大溪
B.創造就業緩和社會問題 C.增加稅收有助現代化建設 2.原漢衝突↑ (∵漢人不斷往山區開墾) 新市街興起 社會變遷 西方文化傳入

20 經濟社會的變遷 進出口貿易 外商洋行出現 經濟型態轉變 新市街興起 1.水土破壞(茶.樟腦栽植山區) →河川淤積無法行船
2.買辦、豪紳的興起:成新興的社會領導階層 A.大稻埕-李春生 B.打狗-陳福謙 3.客家人經濟地位提升 社會變遷 西方文化傳入

21 經濟社會的變遷 進出口貿易 外商洋行出現 經濟型態轉變 新市街興起 社會變遷 宗教 西方文化傳入 醫療 教育

22 經濟社會的變遷 進出口貿易 外商洋行出現 經濟型態轉變 新市街興起 社會變遷 宗教
A.傳教士自由進出: 《天津條約》臺灣開港 B.影響最大的教派:長老教會 南馬雅各(英國) + 北馬偕(加拿大) 西方文化傳入 醫療 教育

23 經濟社會的變遷 進出口貿易 外商洋行出現 經濟型態轉變 新市街興起 社會變遷 宗教
A.馬雅各-府城(臺南) a.府城看西街創辦臺灣第一所西醫館 b.受府城民眾攻擊轉往旗後宣教行醫 c.再回府城二老口街 (舊樓)成立醫館 →今新樓基督教醫院前身 B.馬偕-淡水 a.引進拔牙+治療瘧疾特效藥 b.免費醫治患者奎寧 西方文化傳入 醫療 教育

24 經濟社會的變遷 進出口貿易 外商洋行出現 經濟型態轉變 新市街興起 社會變遷 宗教 西方文化傳入 A.甘為霖:盲校「訓瞽堂」
B.巴克禮:臺南神學院、臺灣府城教會報 C.馬偕:牛津學堂(臺灣神學院/今淡江中學) D.余饒理:創長老教會中學/女學校      (今長榮中學/女中前身) E.天主教教會在臺南開設孤兒院 醫療 教育

25 圖2-47 理學堂大書院

26 牡丹社積極轉變 羅妹號事件 牡丹社事件 沈葆禎治臺 丁日昌經營

27 牡丹社積極轉變 1.起因:(美)羅妹號在琅嶠附近觸礁, 羅妹號事件 10多名船員遭原住民殺害
2.簽約:《船難救助條約》  A.美駐廈門領事李仙得與頭目(卓杞篤)簽訂  B.此約否定清廷在「番地」的管轄權 3.影響:「番地無主論」 →日本出兵臺灣藉口 羅妹號事件 牡丹社事件 沈葆禎治臺 丁日昌經營

28 牡丹社積極轉變 羅妹號事件 1.起因:54名琉球漁民因颱風在八瑤灣被原住民 殺害日本向清廷提出「懲辦兇手」 清以「生番係我化外之民」拒絕
2.日軍侵臺:琅嶠石門牡丹社+沈葆楨 3.結果:訂中日《北京專約》(∵列強+細菌) A.中國承認日本出兵行動為「保民義舉」 B.中國賠款(漁民+日軍)、道歉 4.意義:A.此舉否定中國對琉球的宗主權 B.促使清廷轉而積極治理臺灣 牡丹社事件 沈葆禎治臺 影片:牡丹社事件(04:47) 丁日昌經營

29 圖2-48 牡丹社事件:日軍於攻打牡丹社後,在統埔庄所設置的墓碑,具有宣示琉球為日本屬國的含意。

30 牡丹社積極轉變 羅妹號事件 牡丹社事件 來臺禦敵: 日侵牡丹社欽差大臣兩次來臺 沈葆禎治臺 開山撫番 鼓勵內地民眾來臺拓墾
積極推動行政改革 加強戰備 丁日昌經營

31 圖2-51 沈葆楨像:牡丹社事件後,讓清廷體認到臺灣海防地位的重要,派沈葆楨來臺加強防務。

32 牡丹社積極轉變 羅妹號事件 牡丹社事件 來臺禦敵 A.開拓北,中,南三路通往後山(東部) 沈葆禎治臺 B.注重原住民教化 C.派兵駐守山區
D.解除漢人入山、娶原住民妻禁令 沈葆禎治臺 開山撫番 鼓勵內地民眾來臺拓墾 積極推動行政改革 加強戰備 丁日昌經營

33 圖2-52 沈葆楨開通後山路線圖

34 牡丹社積極轉變 羅妹號事件 牡丹社事件 來臺禦敵 沈葆禎治臺 開山撫番 A.免費乘船 B.供給口糧/耕牛/農具/種子 C.解除渡臺禁令
鼓勵內地民眾來臺拓墾 積極推動行政改革 加強戰備 丁日昌經營

35 牡丹社積極轉變 羅妹號事件 牡丹社事件 來臺禦敵 開山撫番 沈葆禎治臺 鼓勵內地民眾來臺拓墾 A.奏請福建巡撫冬春駐臺
B.增設臺北府,下轄淡水、新竹  、宜蘭三縣及基隆廳。 C.南部設恆春縣,中部設埔里 社廳,東部置卑南廳全臺 遂成二府八縣四廳 積極推動行政改革 加強戰備 丁日昌經營

36 圖2-50 沈葆楨治臺時期的臺灣地方行政區劃圖

37 牡丹社積極轉變 羅妹號事件 牡丹社事件 來臺禦敵 開山撫番 沈葆禎治臺 鼓勵內地民眾來臺拓墾 積極推動行政改革 A.開採基隆煤礦(by機器)
C.備輪船行駛於臺、閩之間 D.籌設福州、廈門至臺灣的電線 加強戰備 丁日昌經營

38 圖2-49 億載金城:日軍侵臺後沈葆楨為加強臺灣國防所籌建,為臺灣史上第一座西式砲臺,砲臺四周有護城河環繞。

39 牡丹社積極轉變 羅妹號事件 牡丹社事件 沈葆禎治臺 1.福建巡撫駐臺半年: 遍巡臺灣南北各地,曾建議以臺為南洋海防中心
2.建樹=政治(懲治貪汙+整飭吏治) 經濟(籌建鐵路+種植經濟作物) 交通(架設安平至旗後電報線)+提倡開礦 國防(加強軍隊訓練+購置鐵甲船/水雷) 文教(強化原住民教化) 3.在臺僅六個月,其志業終未實現。 丁日昌經營

40 劉銘傳建設保臺 中法戰爭 1.背景:因越南宗主權爭端 背景 2.法將孤拔占領基隆,進攻滬尾,轉占澎湖
3.淮將劉銘傳奉命防臺清法議和法軍始撤 背景 臺灣建省 新政 後續

41 劉銘傳建設保臺 中法戰爭 背景 1.劉銘傳為首任臺灣巡撫,省會設於橋孜圖 (今台中) 臺灣建省 2.全省共設三府一州十一縣三廳 新政
3.原臺灣府改為臺南府,另在中部增設臺灣府 北、中、南行政區劃建置漸趨均衡 臺灣建省 新政 後續

42 圖2-55 劉銘傳治臺時期臺灣行政區劃圖。

43 劉銘傳建設保臺 背景 開山撫番 整頓財政 新政 交通建設 振興商業與城市 國防與教育建設 後續

44 劉銘傳建設保臺 A.政策:採取「恩威並重,剿撫兼施」的 背景 開山撫番
剛柔並用政策成效有限 a.派兵平服原住民,迫其歸順 b.在臺北設立「番學堂」教化原住民 B.設立:全臺撫墾總局(林維源) a.於大嵙崁 b.下設八分局 開山撫番 新政 整頓財政 交通建設 振興商業與城市 國防與教育建設 後續

45 劉銘傳建設保臺 背景 開山撫番 A.目的:增加稅收 B.方法:a.清丈-整理隱田 b.改賦-大租減四留六 c.整頓釐金、鹽課和關稅 整頓財政
C.成果:a.田賦及稅收大為增加 b.足供推動各項建設 整頓財政 新政 交通建設 振興商業與城市 國防與教育建設 後續

46 劉銘傳建設保臺 背景 開山撫番 整頓財政 A.鐵路 :基隆→臺北 大稻埕(劉銘傳) 臺北→新竹(邵友濂) 交通建設
B.電線: a.連接南北電線 b.架設臺灣至福州的海底電纜 C.郵政:在臺北設郵政總局,各地設分站 D.航運:添購輪船,發展航運航線遍及中國 沿海各港/新加坡/呂宋等地 交通建設 新政 振興商業與城市 後續 國防與教育建設

47 劉銘傳建設保臺 背景 開山撫番 整頓財政 交通建設 振興商業與城市 A.加強樟腦(官辦)、茶葉產銷管理。 B.設商務局推廣對外貿易。
C.於新加坡設通商局。 D.全力建設臺北府城,興建新市街,招商設 置自來水和電燈。 E.整頓大稻埕 ,使市容煥然一新, 贏得「小上海」的美譽。 新政 後續 國防與教育建設

48 圖2-58 劉銘傳時代台北初設電燈是意圖: 臺北夜晚出現電燈,官民驚奇圍觀。

49 圖2-60 淡水河畔的大稻埕: 劉銘傳為振興商業,於淡水河岸興建新式店鋪,吸引洋商前來設館經商。

50 劉銘傳建設保臺 背景 開山撫番 整頓財政 交通建設 振興商業與城市 新政 國防與教育建設 A.添購軍艦,增設砲臺
B.設機器局生產武器:建軍械所儲存軍備 C.設立新式學校:a.中西學堂、電報學堂 b.以培育建設人才 後續 影片: 劉銘傳(02:08)

51 圖2-53 淡水北門鎖鑰: 是滬尾砲臺入口大門,清法戰爭時劉銘傳在此拒退登陸的法軍,守衛臺北,門額為劉銘傳所題。

52 圖2-54 基隆海門天險砲臺: 清法戰爭時的戰場之一。

53 劉銘傳建設保臺 背景 新政 繼任者 後續 結果與影響

54 劉銘傳建設保臺 背景 1.邵友濂: A.因經費困難而緊縮各項建設 B.繼續修築鐵路:臺北至新竹 C.將省會遷至臺北:光緒13年(1887) D.倡修《臺灣通志》 2.唐景崧:中 日甲午戰爭已經爆發 臺灣割讓被推為「臺灣民主國」總統 新政 繼任者 後續 結果與影響

55 劉銘傳建設保臺 背景 繼任者 政治重心北移 1.背景: 新政
A.因茶、樟腦生產於北部 B.開港後,茶葉輸出占總額一半 C.淡水、雞籠貿易額逐年增加 2.巡撫衙門設於臺北(邵友濂) 3.意義: 臺灣歷史重心已由南部轉移到北部 新政 結果與 影響 後續


Download ppt "新帝國主義開港 (一)臺灣成為侵略者目標 1.背景: A.買賣利豐=鴉片進口+米、糖、樟腦、煤炭出口 B.地理位置優越=航行安全+商貿中心 2.新帝國主義: A.19C中:英、法、美、日為主 B.臺被迫開港通商,割地賠款,簽訂不平等條約."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