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教育名家名畫集註 楷模與激勵 計畫主持人︰黃坤錦院長 97年10月1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教育名家名畫集註 楷模與激勵 計畫主持人︰黃坤錦院長 97年10月1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育名家名畫集註 楷模與激勵 計畫主持人︰黃坤錦院長 97年10月1日

2 壹、計畫目的 中原大學之建校,本基督愛世之忱,以 信、以望、以愛。蓋天地有正氣,凝之成 愛心,發而為教育。其為天地立心,為生 民之命者,教育家也。 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於人類文化之貢獻頗大,其師道風範,足資吾校教師之楷模,而教育名畫在目賭觀覽之時,深刻觸動師生之心靈,尤能激勵教師傳道授業解惑之使命,以及學生努力勤奮學習之內在動力。

3 貳、計畫內容 一、搜集、繪製古今中外教育名家,遠自如孔子、孟子、荀子、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以迄當代杜威、尼爾、布魯納、蔡元培、胡適、劉真等近百位著名教育家之畫像。 杜威 蔡元培

4 貳、計畫內容 二、搜集複印古今中外教育名畫,如拉斐爾之雅典學園、裴斯塔洛齊之貧民教育之父、米勒之拾穗、晚禱、孔子杏壇講學圖、蘇利文井旁汲水教導海倫凱勒圖、蝴蝶與潛水鏡等。 裴斯塔洛齊-貧民教育之父

5 貳、計畫內容 四、一般教育之外,增列語言教育、特殊教育、宗教教育、科學教育……等教育家、教育名畫。
三、搜集繪製和複印上述古今中外教育名家畫像和名畫之後,予以註解說明。 四、一般教育之外,增列語言教育、特殊教育、宗教教育、科學教育……等教育家、教育名畫。

6 雅典學苑

7 雅典學苑(School of Athens)係拉斐爾(Raphael,1483~1520)之名作,畫中描述古代希臘學者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畢達格拉斯、歐幾里徳…等十餘人在雅典學苑師生相互討論、問辯、探究之景況。每位學者之形態動作,均顯露其思想主張,底蘊豐厚,蔚然大觀。誠理性與經驗之交流,人文與科技之整合!堪稱全人教育精神之體現。

8 貳、計畫內容 五、供未來編印成冊,贈送本校教師研閱並對外發行售賣。
六、其原始稿件可放大裝框,配置在本院各教學樓層適當位置,供師生觀覽,以激勵教學。

9 參、計畫預期效益 一、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畫像之搜集、繪製、解說: (一)產生80至100幅教育名家畫像。 (二)激發師生教與學之楷模與熱忱。
二、古今中外教育名畫之搜集、複印、解說: (一)20至50幅教育名畫之再現。

10 參、計畫預期效益 三、人育學院院務基金之充實 (一)自校外籌募款項,委由書局編印成 書冊。 (二)由書局對外發售,收益全數充作人
育學院院務基金,如每年教師節 前,300元*2000本=600,000元

11 肆、中國教育名家圖例 名軻,生於戰國山東鄒縣,幼年經孟母三遷、斷織示學始發憤為學。其守先王之道,稱堯舜、尊孔子,不阿世求榮,發而為中正和平王道民本之言論,不獲諸侯重視,周遊列國三十餘年,回國與弟子講學論道,著孟子七篇,與大學、中庸、論語後世合稱四書。 孟子主性善,謂人皆有仁義禮智四端,擴此四端,即為教育。力倡「君子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才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尤重順應自然,勿「揠苗助長」,主張學習「由博返約,持志養氣,以養浩然之氣,成大丈夫」為教育目的。其常言「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一樂也」,後世尊之為亞聖。 孟子(372 ~ 289B.C.)

12 名況,字卿,戰國趙(今河北)人,年幼家貧而力學,二十歲遊燕國,五十歲遊學齊國,曾任蘭陵(今山東嶧縣)令。晚年著學獎書,弟子李斯、韓非等皆為名儒。其學說論天主張不應畏天服天,而應征天用天;教育上主張「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 注重後天努力「積土為山,積水成淵,積善成德」,講求變化氣質「君子之學,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強調有恆「鍥而不捨,金石可縷」,尤重環境「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君子居必擇鄰,遊必就土」。我國禮記學記談「教」方面較多,而荀子勸學篇則著重於「學」方面,互為表面,乃千古教學之經典傑作。 荀子(334 ~ 230 B.C.)

13 名守仁,明朝浙江餘姚人,世稱陽明先生。自幼豪邁俠義,慨然有經營四方之志,一生經多次艱苦磨練,謫居貴州,動心忍性,講學論道。其先習朱熹格物致知之學,後承陸象山明心見性之道,而得「知行合一」之論。常以四句教人「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為良知,為善去惡是良能」。 「眾皆以為是,苟求於心而未會焉,未敢以為是;眾皆以為非,苟求於心而有契焉,未敢以為非」,力主求真求實。所著傳習錄系與門人問答討論之記載實錄,且常用函授方法遠教各地弟子,為我國重要的教學典籍,從其中可窺知其師生感情之融洽,討論之真切,其良師大儒之風範,誠我輩師生之楷模。 王陽明(1472 ~ 1528)

14 字月涵,祖籍江蘇武進,生於天津。世代書香,幼讀經史,十八歲自南開中學第一名畢業,二十三歲為我國庚子賠款基金第一批留美學生,研習電機,物理,回國後又重溫中國經史典籍,融中西文化之精華。其「不多著述,但喜博覽中外古今各類書刊」,係一代通才之典型。 任清華校長、教育部長,建立我國第一座原子爐,對我國高等教育和科學教育,貢獻卓著。雖有崇高學術地位,但平易近人,其性格「慢、雅、穩、剛」,「只知有事,不知有我 」,「開會時大家議論紛紛,梅校長總是耐心少言多聽,最後裁決,眾皆欣服」澹泊謙沖,不計名利,畢生理想在教育,至今梅園飄香。 梅貽琦(1889 ~ 1962)

15 字白如,安徽鳳台人。世代儒風,父為清末師範生,在鄉創辦小學。安徽大學哲學教育系畢業,留學東京高等師範教育研究科。來台任師大校長、省教育廳長、政大教育研究所長、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董事長,主編我國首部教育大辭書。手訂師大「誠正勤僕」校訓,常言「要辦好台大,先辦好師大」,「我自己做不到的,絕不要求學生;要求學生的,自己一定做到」。 大力提高教師待遇,改「教員」稱「教師」,倡孔誕為教師節,興建教師研習中心,倡導在職進修,主持多項重大學制改革,力言「教書匠與教育家」之異,力倡「師道」精神:「慈母般的愛心,園丁般的耐性,教士般的熱忱,聖哲般的懷抱」,誠其寫照與風範。 劉真(1913 ~  )

16 伍、西方教育名家圖例 Plato,希臘雅典人。貴族世家,自幼接受貴族教育與禮儀,師事蘇格拉底八年,蘇氏毒死冤獄後遊歷各國,曾被俘出賣為奴,返歸家鄉創辦學苑Academy,講學著述達二十餘年,為西方大學之濫觴。柏拉圖主張理性(頭)、意志(胸)、欲望(腹)之心性才能及社會組織三分說,教育即是依此因材施教而讓士農工商各展所長,以形成「理想國」。 力主「形式、觀念、實物、幻影」的知識四層論,主張「國之大政,教育居冠」,教育上「男女平等」、「能力本位」。其名著對話錄記述蘇格拉底教學與其思辯歷程,師生之誼彌足珍貴,誠教育史之佳話,其為人類哲學思想與教育學術之巨人,良有以也。 柏拉圖(428 ~ 348 B.C)

17 Aristotle,希臘雅典人。家世富有,父為御醫,母家亦業醫,唯均早逝,七歲入柏拉圖之學苑求學二十年,深受柏拉圖之影響,又能推陳出新,自創其說,「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任亞歷山大大帝之師,創辦學園Lyceum,講授人文、社會、自然諸多學科。 常與學生林蔭散步中講學論辯,成為「逍遙學派」。力言「人為理性之動物」,分理性為實踐理性和理論理性,提出「目的、形式、動力、質料」四因說,倡導教育之「潛能性與實現性」,主張「中庸」之道德教育,以「三段論」之邏輯用於教學,強調概念定義之清晰和經驗科學之實證,誠古典邏輯和科學實證之開宗大師。 亞里斯多德(384 ~ 322 B.C.)

18 康美紐斯(1592 ~ 1670) Johann Amos Comenius,捷克摩拉維亞人。早歲即孤,在教會長大受教,讀霍爾本和海德堡大學後,返鄉任教並當牧師,逢三十年戰爭,遷徙流亡,著作散失,妻兒戰火中喪生,孑然一生。至法國與笛卡兒會晤,赴英國提倡泛智教育,到瑞典講學,往荷蘭、匈牙利、波蘭辦學,為教育奔波。 堅信「自然事實,心靈觀念,啟示神光」三者互補之教育,手著世界圖解一書,為教科書有插圖之始;力倡「泛智教育」和「全民教育」,提倡「世界語」和「聯合國」教育,改良教科書,融入科學新觀念,首開班級教學方式,倡行唯實論的直觀教學,其大教學論為完整而宏偉之鉅著,反映其自小孤兒,喪妻失子,卻終生為教育奉獻之高貴情操與師道風範。

19 赫爾巴特(1776 ~ 1841) Johann Friedrich Herbart,德國人。名門世家之獨生子,母親全力養育栽培,係資賦優異之天才兒童,數理文藝俱通,幼年即習希臘文、理則學、形上學,十四歲寫論文,十六歲研究康德哲學,十九歲評論薛林格和費希特哲學。在耶拿大學畢業,任瑞士州長家教三年後,先在哥廷根大學任教育學,後至科尼斯堡大學接任康德之哲學講座,敎授心理學、教育學、哲學。 主張教育目的「是個人品格和社會道德」,提倡「觀念聯合論」,力主「集中原則和相關原則」之核心課程,倡行「預備、提示、聯合、總括、應用」五段教學法。實現康德「教育研究所」之創立,將教育學從哲學導向科學化,有「教育科學之父」美稱,影響深遠。

20 尼爾(1883 ~ 1973) Alexander S. Neill,蘇格蘭人。生長在管教嚴厲,教派濃重的家中,常受體罰,自幼嚮往自由。讀愛丁堡大學即常在校刊批評不當之教育,一九二四年在英國創建夏山學校(Summerhill),極力主張「自由、民主、仁愛、讚美」理念之學校。 認為「許多孩子的問題,通常來自父母和教師的不當」,反對教育上陳腐之觀念,堅信學生善之本質和創造力,曾說「圖書是學校最不重要的設備」,在夏山學校中師生坦誠批評檢討,而又以輕鬆幽默方式進行,影響世界各地中小學和大學之課程與教學。其與人辯論時不是很科學,甚至不合邏輯,但結論卻經常意味深長而耐人尋思,辦學方式不符體制但頗富新意!

21 James Bryant Conant,美國人。生長在波士頓照相師家庭,自小對理化極富興趣,哈佛大學化學系博士,在母校任教兼系主任,一九三三以四十歲之齡就任哈佛校長達二十年,創立以才學為依據而不論階級貧富權勢之學生獎學金制度和教授聘任制度,力主師生均「不是上去,就是出去」使哈佛學術地位卓越傑出,在哈佛創設教學碩士學位,影響全美。 提倡科學教育、倡導「自由社會的通識教育」,二次戰後出任美國駐西德首任大使,比較分析美德兩國教育。返美後潛心研究各類教育,出版美國綜合中學、美國師範教育、形成教育政策等多種,力主教育應有堅實內容,不宜讓學生隨性放任,係精粹本質主義教育之代表。 柯南特(1893 ~ 1978)


Download ppt "教育名家名畫集註 楷模與激勵 計畫主持人︰黃坤錦院長 97年10月1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