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朦胧诗.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朦胧诗."—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朦胧诗

2 回顾五、六十年代诗歌的特点。 中国特殊的历史环境与共和国文学范式决定了这时期诗歌的基本范式是:颂歌与战歌。
时代对于诗人,以及诗人对于自身,都是这样要求:“必须具有正确的、强烈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感情,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物质和精神的伟大变革,向人民进行共产主义的教育”。“诗也就是时代真实而嘹亮的音调,也就是人民意志的代表” 。

3 在主情的诗歌创作中,强烈的个人情感被社会、集体的本质取代;诗歌独特的含蓄、暗示、暧昧等美学因素被怱略、被消极。 放声歌唱
贺敬之 放声歌唱 郭小川 自己的志愿

4 “朦胧诗” 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在一九八○年,“朦胧诗派”就在文坛以一个诗歌派别的面目出现并获得命名。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这一批诗人既包括早期“知青”诗人如食指、芒克、多多、北岛等人的创作,也包括舒婷、顾城、杨炼、江河等人。从70年代起,这一批年轻诗人先后发表了大量新风格的诗。

5 产生背景 最早可溯源到“文革”时期60年代末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当时许多知识青年普遍怀有一种模糊而又强烈的情绪:不解、怀疑、愤怒、无奈、对抗等交织在一起,一种被抛弃的失落感以及对幻灭了的理想的沮丧和坚执,对失去家园的牵系等,成了这一代人的主导情绪和情感基调。

6 “朦胧诗”的崛起阶段 从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的“文革”期间。
“朦胧诗”的发源 从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的“文革”期间。 “朦胧诗”的崛起阶段 1978年12月北岛与芒克创办《今天》。1979年《诗刊》先后刊出北岛的《回答》,舒婷的《致橡树》等诗,标志着“朦胧诗”开始得到社会的承认。 “朦胧诗”的出世 1979年到1984间围绕“朦胧诗”发生了一场广泛的争论,其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文学的范围。 “朦胧诗”的争论

7 朦胧诗的“朦胧”引起的论争 由于这些朦胧诗从内容到形式与人们已经习惯了的的颂歌、战歌截然不同,自然引起人们的困惑、不解,以至抵触,特别是经过文革洗礼的的一些文人。

8 1979年,五十年代成长起来的诗人公刘在《星星》复刊号上发表《新的课题——从顾城同志的几首诗谈起》,文章对顾城作品中表现的个人情感表示担忧,“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9 1981年,老诗人臧克家在《河北师院学报》第1期发表《关于“朦胧诗”》,文中凛然指出:“现在出现的所谓‘朦胧诗’,是诗歌创作的一股不正之风,也是我们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文艺发展中的一股逆流。”

10 1981年,丁力在《河北师院学报》第2期发表《新诗的发展和古怪诗》一文,把这些新潮诗称为古怪诗,并把其提到政治的高度:“古怪诗的出现是受国内和国外的影响。在国内,有些人对过去的新诗重新评价,为过去不受欢迎的流派,如以李金发为代表的反动派翻案,这是不好的。”

11 1980年,著名作家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文章把这些诗贬意为“朦胧诗”, “朦胧诗”的称呼也就是由此文而来的。

12 该文是由老诗人杜运燮的一首诗《秋》所引发的,这首诗发表在《诗刊》1980年1期上。
“连鸽哨也发出成熟的音调, 过去了,那阵雨喧闹的夏季 不再想那严峻的闷热的考验, 危险游戏中的细节回忆。”

13 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 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 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 文学史以后把它们并称为“三个崛起”。
  对这些打破传统格局的诗,支持者也层出不穷。 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 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 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 文学史以后把它们并称为“三个崛起”。

14 谢冕主张要用宽容的态度对待朦胧诗,因为“我们有太多的粗暴干涉的教训,我们又有太多的把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创作方法的诗歌视为异端、判为毒草而把它们斩尽杀绝的教训。而那样做的结果,则是中国诗歌自‘五四’以来没有再现过‘五四’那种自由的,充满创造精神的繁荣。” 《在新的崛起面前》     谢冕 《光明日报》 1980年5月7日

15 《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 孙绍振 新的美学原则有如下特点:
              孙绍振 新的美学原则有如下特点: 一、不屑于作时代精神的号筒,不屑于表现自我感情世界以外的丰功伟绩,而是追求生活溶解在心灵中的秘密; 二、强调自我表现; 三、对于传统艺术习惯的背离。

16 《崛起的诗群——评我国诗歌的现代倾向》           徐敬亚           《当代文艺思潮》            1982年第1期 文章全面阐述了朦胧诗兴起的历史背景及其美学、思想内涵等

17 这场争论延续了近五年的时间,1985年后才渐渐平息。这场论争是以不了了之结尾,而不是形成一场政治运动,这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是第一次,非常特别。
其原因与思想解放的政治背景有关。

18 朦胧诗引起的这场论争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着特别的意义:
 朦胧诗引起的这场论争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着特别的意义: 1、全面复苏和回归“五四”新文学的精神; 2、由论争演变为一场自觉的诗歌运动,并在这一运动中完成了现代主义诗歌的中国化。 3、在论争中,不断涌现新的创作观念和先锋精神,这些新的创作观念和先锋精神不但影响着整个诗歌的发展走向,而且成了整个文学创作的探索者。

19 朦胧诗的内容特征 1.表达人道主义思想 对动乱年代的苦难历史、人性毁灭、理性沦丧进行反思与批判 北岛《履历》

20 2.对自由人格的追求和对奴性人格的否定,对个体价值的肯定和对主体情感的宣泄。
舒婷 《致橡树》、《神女峰》、《惠安女子

21 3.英雄主义色彩 把个人与民族的命运连系在一起,表达对民族、对历史的思考 北岛、杨炼、江河等诗人

22 朦胧诗的审美艺术特征 1.打破了现实主义审美模式。 即由写实转向写意,由具体转到抽象,由物象转到意象,由明晰转向模糊,

23 2.大量运用象征、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

24 舒婷 舒婷,原名龚佩瑜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在“新诗潮”有争议的诗人中,舒婷的诗在思想艺术上的创新显得较为不足,但是她却因此拥有最多的读者,最先得到“主流诗界”的有限度承认,也最先获得出版诗集的机遇。

25 舒婷诗歌的两个艺术特征: 一是特有的女性气质与风格: 二是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的结合。

26 会唱歌的鸢尾花 舒婷 我的忧伤因为你的照耀 升起一圈淡淡的光轮 ——题记 一 在你的胸前 我已变成会唱歌的鸢尾花 你呼吸的轻风吹动我
在一片叮当响的月光下 用你宽宽的手掌 暂时 覆盖我吧

27 我的英语练习:I love you,love you
现在我可以做梦了吗 雪地。大森林 古老的风铃和斜塔 我可以要一株真正的圣诞树吗 上面挂满 溜冰鞋、神笛和童话 焰火、喷泉般炫耀欢乐 我可以大笑着在街道上奔跑吗 我那小篮子呢 我的丰产田里长草的秋收啊 我那旧水壶呢 我的脚手架下干渴的午休啊 我的从未打过的蝴蝶结 我的英语练习:I love you,love you 我的街灯下折叠而又拉长的身影啊

28 我那无数次 流出来又咽进去的泪水啊 还有 不要问我 为什么在梦中微微转侧 往事,像躲在墙角的蛐蛐 小声而固执地呜咽着 让我做个宁静的梦吧 不要离开我 那条很短很短的街我们已经走了很长很长的岁月 让我做个安详的梦吧 不要惊动我

29 顾城的诗 顾城,1956年生于北京。12岁时辍学放猪。“文革”中开始写作。著有诗集《白昼的月亮》、《舒婷、顾缄抒情诗选》、《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铃》、《黑眼睛》、《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言诗选》、 《顾城新诗自选集》

30 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1979年7月

31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也许 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我希望 每一个时刻 都象彩色蜡笔那样美丽 我希望 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
画出笨拙的自由 画下一只永远不会 流泪的眼睛 一片天空 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 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

32 我想画下早晨 画下露水 所能看见的微笑 画下所有最年轻的 没有痛苦的爱情 她没有见过阴云 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 她永远看着我 永远,看着 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 我想画下遥远的风景 画下清晰的地平线和水波 画下许许多多快乐的小河 画下丘陵——

33 我还想画下未来 我没见过她,也不可能 但知道她很美 我画下她秋天的风衣 画下那些燃烧的烛火和枫叶 画下许多因为爱她 而熄灭的心 画下婚礼
长满淡淡的茸毛 我让他们挨的很近 让它们相爱 让每一个默许 每一阵静静的春天的激动 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 我还想画下未来 我没见过她,也不可能 但知道她很美 我画下她秋天的风衣 画下那些燃烧的烛火和枫叶 画下许多因为爱她 而熄灭的心 画下婚礼

34 画下一个个早上醒来的节日—— 上面贴着玻璃糖纸 和北方童话的插图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想涂去一切不幸 我想在大地上 画满窗子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 都习惯光明 我想画下风 画下一架比一架更高大的山岭 画下东方民族的渴望 画下大海—— 无边无际愉快的声音

35 最后,在纸角上 我还想画下自己 画下一只树熊 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从林里 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 发愣 他没有家 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 他只有,许许多多 浆果一样的梦 和很大很大的眼睛 我在希望 在想 但不知为什么

36 我没有领到蜡笔 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 我只有我 我的手指和创痛 只有撕碎那一张张 心爱的白纸 让它们去寻找蝴蝶 让它们从今天消失

37 朦胧诗的发展和变异 第一代诗人:50——60成长起来的,如艾青,流沙河,公刘; 第二代诗人:60——70成长起来,北岛,舒婷等;
第三代诗人:70——80以后

38 海子与他的诗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5月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15 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个北京中国政法人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 H在山海关卧轨自杀。   

39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40 女孩子 她走来 断断续续走来 洁净的脚 沾满清凉的露水 她有些忧郁 望望用泥草筑起的房屋 望望父亲 她用双手分开黑发 一支野桃花斜插着默默无语

41 另一支送给了谁 却从来没人问起 春天是风 秋天是月亮 在我感觉到时 她已去了另一个地方 那里雨后的篱笆象一条蓝色的
另一支送给了谁 却从来没人问起 春天是风 秋天是月亮 在我感觉到时 她已去了另一个地方 那里雨后的篱笆象一条蓝色的

42 韩东与《甲乙》 韩东,1961年生,南京人。8岁随父母下放苏北农村,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在校期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期,他与李亚伟等人推出一股“先锋派”诗歌新潮,发表了《有关大雁塔》、《你见过大海》、《明月降临》、《山民》、《初升的太阳》等诗作,其中一部分已被收入多种探索、实验诗歌选本。

43 海子艺术风格 善于采用抒情手法表现内心复杂的情感,有浓郁的浪漫主义倾向,而在精神气质上则更接近北岛,在作品中透出一种智慧与高贵、孤独与愤激。
海子,是一个诗歌的理想主义者,同时也是一个人生的悲观主义者,在他的身上集中而鲜明地体现着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在社会急剧变革和中西方文化激烈冲撞中无处依傍的精神焦虑。

44 有关大雁塔 有关大雁塔 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 有很多人从远方赶来 为了爬上去 做一次英雄 也有的还来做第二次 或者更多

45 那些不得意的人们 那些发福的人们 统统爬上去 做一做英雄 然后下来 走进这条大街 转眼不见了 也有有种的往下跳

46 在台阶上开一朵红花 那就真的成了英雄 当代英雄 有关大雁塔 我们又能知道什么 我们爬上去看看四周的风景 然后再下来

47 总结 朦胧诗的审美价值在于,它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表现手法,使之与中国传统诗歌的意象思维相结合,从而创造出了一种崭新的总体象征的艺术表现方法,这种总体象征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它要求审美主体的介入,因而对于80年代的诗坛,它又具有陌生化的艺术效果。


Download ppt "朦胧诗."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