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八章 1980年代的诗歌 概述: 诗歌发展分期:80年代有两个诗歌发展的阶段。 1、1978年之前,为诗歌的裂变、孕育期;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八章 1980年代的诗歌 概述: 诗歌发展分期:80年代有两个诗歌发展的阶段。 1、1978年之前,为诗歌的裂变、孕育期;"—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章 1980年代的诗歌 概述: 诗歌发展分期:80年代有两个诗歌发展的阶段。 1、1978年之前,为诗歌的裂变、孕育期; 2、1978——1985为诗歌的生长期。 当时的诗歌写作环境有了许多改善,尤其在诗歌的资源方面有所拓宽。 诗歌在当时有了一定的发展,也预示着今后诗歌的裂变。青年诗人以及朦胧诗内部诗人,矛盾越来越加剧,以后又分裂为后朦胧诗派,或称为新生代诗人。

2 第一节:“归来者”的诗歌与新现实主义诗歌
一、诗歌的两个诗人群体: 1、归来者(复出诗人):分两类 1)指七月派诗人牛汉、曾卓等、九叶诗人辛迪、陈敬荣等。 2)在57年被打成右派的一大批诗人,如艾青、公刘、胡昭、林希等。

3 2、青年诗人的新现实主义诗歌: 李瑛:《一月的哀思》,通过怀念周恩来,写出他的光辉品质从而更好地批判四人帮,表达诗人对总理无限的哀思。 雷抒雁:《小草在歌唱》歌颂烈士张志新。诗歌依然保持着现实主义精神,回归“五四”以来新诗传统。 叶文甫:《将军你不能那样做》 ,写于1979 写,向权力政治发出挑战。

4 三、代表诗人 1、雷抒雁(1942—)陕西人。《小草在歌唱》表达对张志新烈士的崇敬,对四人帮的憎恨。另有《掌上的心》表达复杂的心情。富于思考,思想深刻,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突破。

5 2、公刘:(1927—2003)江西南昌人。诗歌汲取中国古典诗歌的精华和外国诗歌中的营养成分。《哎,大森林》内容是对四人帮的批评,对现实的反思;艺术特色上采用叠句的手法,强化作品激愤的意味,感情色彩浓郁,更增加了诗歌的战斗力和思索的力量。 公 刘

6 第二节 朦胧诗与新潮诗

7 一、朦胧诗的产生与命名 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朦胧诗开始出现。如食指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这些诗采用象征、隐喻、暗示等手法写作,代表诗人有舒婷、顾城、北岛等。 1980年8月号《诗刊》在问题与讨论专栏发表部队作家章明的文章《令人气闷的“朦胧”》,认为象征诗歌晦涩难懂。诗坛开始讨论朦胧诗这种创作现象。

8 二、三崛起理论: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1980《光明日报》;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1981、3《诗刊》;徐敬亚《崛起的诗群——评我国诗歌的现代倾向》 1983、1 《当代文艺思潮》。
三崛起理论奠定了当时诗歌创作的理论基础,影响很大。谢冕强调有一个新的诗歌群体已经产生了;孙绍振研究了这种诗歌现象及其美学原则在哪里;徐敬亚注意到了诗歌的现代主义特征和倾向。

9

10 三、朦胧诗发展的三个阶段 1、前朦胧:70年代末期,如食指《这是四点零八分北京》;白洋淀诗群;芒克、多多、北岛在1978年底出版一个民间的诗歌油印刊物《今天》。此刊发表小说、诗歌,主要作者有芒克、食指、舒婷、江河、杨炼、顾城等。 2、朦胧诗:活跃在 年,有顾城、北岛、舒婷等大量诗人及其作品。 3、后朦胧诗:1983年以后出现转型,反思朦胧诗,以后复出的诗人创作的诗歌。

11 四、朦胧诗的思想艺术特征: 1、思想特征:1)对五四文学传统的修复,从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的价值角度对动乱年代的苦难历史、人性毁灭、理性沦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批判。 2)作为人的觉醒,对自由人格的追求,对个体价值的肯定,对主体情感的宣泄。表现了新一代在走出传统人格模式的过程中的痛苦蜕变与自我反思。如童话诗人顾城的《我唱自己的歌》。 3)价值与信念的重建。在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巨大变裂时代(包含思想的、认识的),对重建一代人思想价值特别具有意义。如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2 2、艺术特征:1)对现实主义审美范式的突破,对诗歌艺术思维的恢复。是由写实——写意,具体——抽象 ; 从表达层面来看,是物象——意象,明晰——模糊。
2)表达上的朦胧性。摆脱了以往现实主义诗歌直抒胸臆的传统方式,代之以主体情感和情绪流动的内在和结构变化。通过意象、形象的辐射而显现出意义的多重性。

13 第三节 朦胧诗的主要作者 一、舒婷的诗 1、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人。
著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最后的挽歌》、《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其诗忧伤而不绝望,沉郁而不沉闷。

14 2、《双桅船》、《神女峰》作品分析: 舒婷这首“朦胧”诗的代表作以隐喻的方式曲折地表达了恋爱的双方在相互依恋中所具有的自我独立性。 诗人借一艘双桅船的口吻,向那连绵的海岸倾诉了自己的思慕,诗歌意境深远,含蓄深刻,读者在阅读中可以悟出不同的诗美,既可以将其看作是情思委婉的爱情诗,又可以将其视为深情缱绻的爱国诗,抑或还可理解为别具一格的言志诗。

15 3、舒婷诗的艺术特征: 1)、对于女性的自我价值与尊严的肯定和确认,对女性人格独立和人性思想的追求和张扬,表现了女性爱情中微妙的心理状态; 2)、以自我为核心,建造了一个全新的抒情形象,明显地带有个人、时代复合的特征; 3)、在单纯的外观下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层次,构成多元、立体的情绪结构; 4)、作品具有女性气韵和柔美的形态,女性心理的曲折、复杂、忧伤。既欢乐又充满迷茫,情绪极为细腻而亲切。

16 二、顾城(1956—1993)朦胧诗创作中一个非常突出而重要的作家。有作品《黑眼睛》、《顾城舒婷诗选》、《英儿》(小说)、《顾城诗全编》(由其父编)。
1、创作特点:前期作品具有孩子般的纯净、童稚的心态。如《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后期比较艰涩,接近于后现代主义的诗歌风范。

17 作品《远和近》表现人与自然事物之间的关系,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陌生感恰恰是文革造成的。
2、艺术特征:1)顾城的诗歌用儿童的话语在诗歌文本里构筑了一个理想化的精神家园,并体现出自然倾向和理想化色彩。例如《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2)意象新奇,想象丰富,常常选择细小的自然物象,以生命体验为核心来表现一种纯净的境界。

18 三、北岛的诗歌 北岛(1949- ),原名赵振开,曾用笔名:北岛,石默。祖籍浙江湖州,生于北京。中国当代诗人,朦胧诗人代表之一。 清醒的思辨与直觉思维产生的隐喻、象征意象相结合,是北岛诗显著的艺术特征。具有高度概括力的悖论式警句,造成了北岛诗独有的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如作于1976的《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已经成为中国新诗名句 。

19 迷途 沿着鸽子的哨音 我寻找着你 高高的森林挡住了天空 小路上 一颗迷途的蒲公英 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 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中 我找到了你 那深不可测的眼睛

20 四、江河、杨炼的文化诗歌 朦胧诗发展余脉阶段的产物,体现了文化寻根艺术特征。 1、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他的反光》等,是新时期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他在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 艺术特征:1)其作品具有沉郁、悲壮的抒情基调,气势雄伟、具有思辨的色彩。 2)形式上较多地采用当代诗歌铺陈排比的句式章法,可以看出惠特曼、艾青等影响的影子。

21 2、杨炼:1955年出生于瑞士。作品《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大雁塔》。他的诗歌追求生命的象征,强调自由精神。
艺术特征:1)繁复密集的意象,以及由意象来演绎的理念。 2)多重空间结构的建造。 杨炼

22 五、诗人海子及其作品:(1964—1989)原名查海生,安徽怀宁县人。代表作:《麦地》(1985、6)宗教式虔诚的情怀,博大的情怀表现了诗人对物质与精神完美和谐统一的理想境界的渴望。海子诗歌的基本主题:“歌唱生命的痛苦,令人灵魂战抖”。

23 无论在时代上还是诗歌风格上,海子都和朦胧诗人相去甚远。 从朦胧诗最早的一些选本中,我们都读不到海子的诗,看不到海子的名字。 海子虽然和朦胧诗人的一些代表诗人有过偶然的接触,但受到的影响也是几乎没有。
在写作手法上,海子的很多手法都是原创型的,这和朦胧诗的常用技法也有极大差别。看到海子和西川诗人等的关系,也许把他列为第三代更合适。但实际上,海子并不属于任何诗歌流派,我愿意把他看成一个自新诗诞生以来,少有的一个独立自足、具有世界性眼光的天才型诗人。

24 第四节:新生代诗人及其作品 一、新生代诗出现的背景:(第三代诗)是对朦胧诗的反动,意在消解历史文化的崇高意义。 1)对建构东方现代史诗的热情及超越,强调新传统主义,如非非主义诗歌。生活、抒情的粗鄙化、生活化、市民化,造就了平民主义世界观。 2)成长起来的大学生诗歌是新生代诗产生的温床。校园诗分为两类: A、具有明显口语化的诗,刻意表现现实生活,抒情有些苍白,有些空洞,略显平庸。 B、具叛逆思想、哲理性,对生活思考的诗

25 二、新生代诗两个代表性群落: 1)“他们”诗社是由韩东在南京发起的,有于坚、丁当等人,及民间刊物《他们》。 主张主体降解,客体还原,主张反璞归真,回到民间和原始的东西,回到生命的真实和诗歌的本身。道德倾向是反文化,刻意表现粗俗,不登大雅之堂的场景。消除语言装饰。 2)、非非主义1986、5 在成都成立,创办了非非杂志,强调前文化状态,强调自由,人的精神直接呈示的状态。代表人物有周伦佑、李亚伟等。策略主张是对创作、意识还原;逃避知识、思想、理性、意义;超越逻辑、语法。

26 三、第三代诗歌的美学特征: 1)、逃离文化,反文化、非文化。如杨炼《大雁塔》与韩东的《有关大雁塔》。杨的《大雁塔》是民族命运的象征,民族落难历史的见证;韩的美学精神上反崇高,追求平民化; 2)、追求回到语言本身、所指的语言策略:强调诗歌的口语化,反对语意的深度感。

27 四、代表诗人: 1、韩东(1962—),南京人,1984与于坚等人创办“他们”杂志社。反对贵族化,提倡回到能指,语言本身。如《山民》、《大雁塔》等,不重视诗歌的意义。。 2、伊沙(1966—)原名吴文健。四川省成都人。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教于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已经出版的诗集有《饿死诗人》、《伊沙这个鬼》《野种之歌》、《车过黄河》等 。有明显的调侃和拒绝的倾向。 韩东 伊沙

28 3、于坚,1954年生于昆明。诗人、作家。云南省文联专业作家。著有诗集《诗六十首》、《对一只乌鸦的命名》、《于坚的诗》等。
于坚的诗歌不是现代的,也不是后现代的,而是一种民族性的,整体有一种让中国传统文化回归的意味。 于坚


Download ppt "第八章 1980年代的诗歌 概述: 诗歌发展分期:80年代有两个诗歌发展的阶段。 1、1978年之前,为诗歌的裂变、孕育期;"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