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奇萊南峰南華山 行程簡介與準備 賴錫欽 製作
2
大 綱 行程簡介 活動路線圖、步程圖、影像 環境應對 天候應對、高山症防治 裝備攜行 個人裝備、背包裝填 體訓與登山基本步法 其他注意事項
3
活動路線圖、步程圖 中 央 山 脈 北 ↙往廬山 奇萊南峰 3358m 南投縣仁愛鄉 往奇萊山→ 屯原 登山口 2041m 花蓮縣秀林鄉
濁 奇萊南峰 3358m 水 溪 南投縣仁愛鄉 中 往奇萊山→ 尾上山 2652m 深堀山 3311m 天池避難小屋(已損毁) 吊橋 吊橋 尾上山登山口 三疊瀑布 天池 3095m 吊橋 吊橋 三德吊橋 央 屯原 登山口 2041m 山徑大片坍方需小心 福雲宮 花蓮縣秀林鄉 雲海保線所 2360m 吊橋 天池山莊 2860m 富士見駐在所遺址 松原駐在所遺址 能高越嶺道西段 塔 山 南華山 3184m 羅 ※圖上小黑圈代表岔路口 ※地點下的數字代表海拔高度 灣 ↙往廬山 台北 屯原 雲海 保線所 天池 山莊 叉路口 光被八表紀念碑 南華山 車5~6小時 重120 重100 重210 重180 輕30 輕40 輕50 輕20 輕15 輕60 輕55 輕100 奇萊 南峰 5.1k 8.5k 1k 2.4k 1.55k 0.8k 1.2k 1.3k 溪 脈 光被八表 紀念碑 2824m 吊橋 往銅門→ 吊橋 能高越嶺道東段 檜林保線所 2157m ↙往能高山
4
屯原-下車處
5
能高越嶺道入口看板、里程樁
6
起步不久就有小坍方
7
遠 處 山 景
8
毁 壞 的 吊 橋
9
回 望 廬 山
10
寬大的越嶺道
11
吊 橋
12
福雲宮、雲海保線所
13
白 木 林
14
小坍方、又見吊橋
15
5.5k~6k 大坍方
16
棧橋及蜿蜒的越嶺道
17
棧橋,鐵杉、看到能高山了 能高山 卡賀爾山
18
看見天池山莊及南華山
19
吊橋與單車騎士
20
三德吊橋與三疊瀑布
21
岔路口與天池山莊
22
天 池 三 岔 路
23
邁 向 南 華 山
24
離開南華山往能高埡口
25
電力的萬里長城
26
能高輸電線路完工紀念碑
27
邁向奇萊南峰
28
奇 萊 南 峰
29
下 山 了
30
環 境 應 對
31
環 境 簡 介 氣溫預估 風寒效應、雨、霜、雪、太陽輻射(紫外線) 風、日照與濕度是決定實際溫度感受的重要因素
環 境 簡 介 風、日照與濕度是決定實際溫度感受的重要因素 氣溫預估 隨高度爬升而降低,約每升高100公尺降低0.4~0.6℃。 台中一月平均溫度為16 ℃。預估雲海保線所 7 ℃、天池山莊 4 ℃、3100公尺稜線 3 ℃。 風寒效應、雨、霜、雪、太陽輻射(紫外線) 風會帶走身體周邊的空氣保溫層,風越強越冷。 日月潭一月份平均下雨日 8天,天池以上更少。 天池山莊以上,尤其是稜線上結霜是必然的,下雪必須剛好有寒流來,而且水氣要充足。 紫外線隨高度爬升而增加,每升高300公尺增加4%。
32
衣服要怎麼穿 白天防風、防曬﹔晚上保暖 (1)棒球帽(或休閒帽)+頭巾 (2) pile帽或毛線帽 頭部 (1)長袖保暖型排汗衣 排汗層
身 體 排汗層 (1)長袖保暖型排汗衣 (2)排汗內褲(長短視溫度及個人習慣而定) 保暖層 (1)襯衫、薄風衣或pile背心、羽絨背心 (2)厚pile外套、羽絨製品或太空衣 (3)一般長運動褲、pile長褲或登山褲 防風雨層 一般兩截式雨衣或防水透溼製品 手部 (1) pile手套 (2)棉製工作手套 足部 (1)登山襪 (2)登山鞋+鞋罩 (3)雨鞋
33
天 候 應 對 風、霜、雨、雪、陽光 儘量減少身體暴露。
天 候 應 對 風、霜、雨、雪、陽光 儘量減少身體暴露。 下雨、雪(濕雪)時不管大小都必須立即穿雨衣。穿越箭竹林,早晨有露水、下雨雪後尚未風乾時,皆需穿雨衣。 結霜或下雪,地面非常冷,所以鞋子的防水性很重要,襪子弄濕腳趾極易凍傷,所以不能穿布鞋。萬一登山鞋滲水,可準備小塑膠袋套在襪子與鞋子中間,然後鞋帶要繫緊。 雪地+陽光=雪盲 準備護目鏡,例如︰雪鏡、運動用偏光鏡、太陽眼鏡 、變色鏡片。 預防雪盲應急措施︰卡片紙及橡皮筋。
34
高 山 症(1/2) 高山症︰在低壓缺氧的高山環境裡所產生的病症狀。(氧氣量隨高度上升而遞減,3000公尺70%。) 急性高山病 高山肺水腫
高 山 症(1/2) 高山症︰在低壓缺氧的高山環境裡所產生的病症狀。(氧氣量隨高度上升而遞減,3000公尺70%。) 急性高山病 頭痛、頭暈、厭食、失眠、噁心、周邊水腫、全身倦怠…。 高山肺水腫 運動表現變差、乾咳、疲倦、心跳加速、發紺…。 高山腦水腫 嚴重頭痛、步態不穩、噁心、嘔吐、判斷力異常… 露易絲湖急性高山病指數 有登高、發生頭痛,至少有前述(失眠、噁心…等)一個以上的症狀。
35
高 山 症(2/2) 預防與治療 良好的體能是抵抗疾病的第一步。
高 山 症(2/2) 預防與治療 良好的體能是抵抗疾病的第一步。 飲食:攝取足夠的熱量及水份,食物以高醣、低脂為主,避免吃產氣食物(如豆類)及碳酸飲料。 做好保溫、防潮的工作,防止風寒入侵。 避免快速的上升高度,緩慢增加高度有助高度適應。 出現症狀時先休息以求適應,超過24小時仍無法適應,則必須立刻降低高度。輕度者降低70~140公尺就有改善;嚴重者至少要降300公尺以上。 藥物治療︰丹木斯(diamox),對高山失眠也有效。 安眠藥有程度不等的呼吸抑制現象,可能導致或加重高山症的情況。所以要服用安眠藥應向醫師說明狀況,由醫師評估決定使用藥物種類及劑量。
36
個人裝備與背包裝填
37
高山個人裝備攜行表(1/3) 品 名 數量 說 明 中大型背包、中大型背包套、防水袋 各1 背包容量視行程而定,防水袋可用大型塑膠袋替代。
品 名 數量 說 明 中大型背包、中大型背包套、防水袋 各1 背包容量視行程而定,防水袋可用大型塑膠袋替代。 小背包 1個 若大背包為彈性容量設計,則本項可省略。 睡袋、睡墊 雲海保線所有棉被,天池山莊有睡袋、睡墊 。 排汗內衣褲 3套 一套穿用,二套為備用。 長袖外衣褲 2套 一套穿用,一套為備用。 保暖衣物、保暖帽子 選擇膨鬆、質輕、保暖力強者為佳,並用分類袋包裝。可以再加一件背心。 兩截式風雨衣 1套 為方便從遠方辨識,選顏色鮮艷者較佳,並用分類袋包裝。 薄風衣、襯衫 若風雨衣為透氣產品,則薄風衣可省略。 帽子 1頂 以保暖、防風為主,夏天則要注防曬,選擇能遮住太陽穴、雙耳及後頸部者為佳。
38
高山個人裝備攜行表(2/3) 品 名 數量 說 明 登山鞋(含綁腿)、拖鞋(或涼鞋) 各1 拖鞋於紮營時穿用,可用涼鞋替代 。 內、外襪
品 名 數量 說 明 登山鞋(含綁腿)、拖鞋(或涼鞋) 各1 拖鞋於紮營時穿用,可用涼鞋替代 。 內、外襪 各3 一雙穿用,二雙為備用。 頭燈(含備用電池、燈泡) 1組 使用LED頭燈通常不必帶備用電池及備用燈泡。 手套 2雙 棉質工作手套、PILE手套各一雙。 毛巾、頭巾(方巾) 一般棉質毛巾即可。 刀 1把 不管是大刀、小刀,至少要有一把刀。 大、小塑膠袋 各2 可當地布、包裝髒衣服、溼雨衣…等多種用途。 哨子 1個 求救、聯絡用,選用塑膠製品即可。 3M透氣膠布 1捲 透氣膠布可用於修補、捆綁、預防水泡等用途。
39
高山個人裝備攜行表(3/3) 品 名 數量 說 明 衛生紙 若干 可加帶溼紙巾數張,並用小封口袋包好。或買小包裝;或數人合買一般包裝共用。
品 名 數量 說 明 衛生紙 若干 可加帶溼紙巾數張,並用小封口袋包好。或買小包裝;或數人合買一般包裝共用。 水壺(容量1~2公升) 1支 保特瓶即可,耐熱瓶更好,冬天可加帶保溫瓶。 個人餐具 1組 包含碗、筷。 盥洗用具 含肥皂、牙刷、牙膏、刮鬍刀、小鏡子,儘量採用袖珍型產品、共用;或用小罐子分裝。 萬金油、護唇膏 各1 採用小瓶裝的產品,且越小瓶越好。 記事本、筆 可選用防水記事本及鉛筆。 錢、證件 用小型封口袋包裝。 登山杖 1對 非必備用品,視個人需求而定。 其他 例如:相機、行動電話、護目鏡(太陽眼鏡)、個人藥品、暖暖包、懷爐、擦勞滅…等 。
40
背包裝填原則 (1/3) 個別裝備先行分類與包裝 依裝備的取用順序來裝填
睡袋、睡墊、拖鞋、備用衣物、公糧及非當日之行動糧等放在最下面,因為它們都是紮營後才會用到的東西。 手套、帽子、雨衣、頭燈、風衣、飲水、及當日行動糧放在最上面,這些都是活動中會用到的東西,其他的就放中間。 須經常取用之物品 較 重 物 品 次 睡袋等較輕且 非急用之物品
41
背包裝填原則(2/3) 重量輕體積大的東西往下擺,例如睡袋;較重的東西放在中上方並儘量靠近背部,使重心緊貼背部,以免揹負時有被往後拉的感覺,例如公糧、帳篷。 堅硬或有尖角的物品不要放在背包貼背的位置,以免頂到背脊造成不適,萬一後仰跌倒亦可避免傷及背脊,例如鍋碗、瓦斯罐。 須經常取用之物品 較 重 物 品 次 睡袋等較輕且 非急用之物品
42
背包裝填原則(3/3) 裝備儘量不外掛,充分利用背包空間,紮實的裝填才能獲得穩固的重心,有利於山野行進安全。惟一般泡棉睡墊體積超大,不可能放入背包裡,此時可考慮以直立方式綁在背包正後方,以不增加背包寬度為原則。 部分背包設有外掛式側袋或隱藏式側袋,側袋雖然取物方便,但會增加背包寬度,在狹隘山徑上行進具有潛在性危險;在密林中行進亦多所牽絆,應儘量減少使用。 除非是溯溪專用的防水背包,否則一般登山背包本身無法完全防水,就算套上背包套依然不足,所以最好用防水袋或大塑膠袋將衣物及睡袋包好,加強防水措施。 防水袋
43
裝備配置變化 (1/2) 裝備配置變化概分為四期 乘車期:家←→ 登山口(步行起、終點之外) 重裝步行期:登山口←→宿營地←→下一個宿營地
將保暖衣物、雨衣、隨身物品(錢包、哨子、小刀…等)、飲用水1瓶、小點心,放入小背包;其他登山用品及登山鞋則放入大背包。 上車時隨身帶著小背包並穿著拖鞋或涼鞋。 若是下山回家,則須將乾淨的換洗衣物一併放入小背包內。 重裝步行期:登山口←→宿營地←→下一個宿營地 依前述「背包裝填原則」為之,將所有物品依取用順序及重量分佈放入大背包。
44
裝備配置變化 (2/2) 宿營期:停駐在宿營地 輕裝攻頂期:宿營地←→山頂
將睡袋、睡墊、餐具、水壺、盥洗用品、頭燈取出,列置床位上,以便隨時取用。 換上拖鞋並將兩隻登山鞋以鞋帶互挷,整齊擺放床下。必要時用塑膠袋將登山鞋包妥。 其餘物品放入大背包,並將大背包擺放在床頭。 若有需要可用保暖衣物及雨衣充當枕頭。 輕裝攻頂期:宿營地←→山頂 將保暖衣物、雨衣、隨身物品(錢包、哨子、小刀…等)、頭燈、水壺、行動糧、手套、帽子、方巾、毛巾、相機,放入小背包帶走。注意防水措施,小背包內一樣要套一個大塑膠袋。 其餘未用物品必須收妥,全數放入大背包內(包含拖鞋),切勿散置床上,以減少遺失機率。
45
背 包 調 整 調整「臀帶」、「肩帶」及「負重調整帶」。 具可調式背負系統的背包,其肩帶和背包連接點是可調整的。
背 包 調 整 調整「臀帶」、「肩帶」及「負重調整帶」。 具可調式背負系統的背包,其肩帶和背包連接點是可調整的。 最後揹著背包走一走,擺動您的肩膀及頭部,看看是否行動自如,且不防礙頭部的動作。 胸帶可以減少背包晃動,增加揹負穩定性,只要不會壓迫胸部不妨試著用用看。 部分廠牌的產品強調男女有別,區分男用背包與女用背包,但不管如何,選購時還是試揹最重要。
46
背 包 上 肩 立於背包後方,腳踏弓箭步。 雙手抓住背包肩帶上提並置於大腿。 向左轉身並順勢將右臂穿入右肩帶,左臂亦隨即穿入左肩帶。
背 包 上 肩 立於背包後方,腳踏弓箭步。 雙手抓住背包肩帶上提並置於大腿。 向左轉身並順勢將右臂穿入右肩帶,左臂亦隨即穿入左肩帶。 繫上臀帶;調整肩帶;調整負重調整帶。
47
體訓與登山基本步法
48
登 山 體 能 訓 練 您累了嗎在高度4200公尺時,乳酸閾值平均下降34.66%。3000公尺25%。 體能=體力+環境適應力
體力心肺、腿勁、腰膝、背負 爬高山前,多爬小山當訓練。 伸展操。 健走、跑步、單車、游泳、走樓梯…。 徒手重量訓練︰選擇蹲站、舉踵、伏地挺身、仰臥起坐…等做組合循環訓練。 環境適應力多爬山
49
登 山 基 本 步 法 山徑路況 目的與基本姿勢 步伐的秘密 休息步法 山野行進要領 山區地形與植被 山徑辨識 健行特性 運動強度
重點:配合呼吸、慢而穩(不跨大步/不忽快忽慢)、不任意做長時間休息 休息步法 山野行進要領
50
山 徑 路 況 山區地形與植被 山徑辨識 稜線、山坡、溪溝、溪谷、岩壁。 森林、芒草、荊棘、蔓藤、灌木叢、箭竹、短草坡、大塊岩石、碎石坡。
山 徑 路 況 山區地形與植被 稜線、山坡、溪溝、溪谷、岩壁。 森林、芒草、荊棘、蔓藤、灌木叢、箭竹、短草坡、大塊岩石、碎石坡。 山徑辨識 標示牌:豎立於地面;或固定於樹幹、岩石上,通常出現在大眾化且建設完善的登山健行步道。 路標:繫結在樹枝上的路條,其材質為塑膠布、尼龍布、紙…等,大多數的山徑都可以看到。 疊石:以石頭疊起來的石堆,通常出現在溪谷。 獸徑:特徵為沒有等身高的空間可以通行。 其它:折枝、結草、砍痕、塑膠繩,可能出現在獵徑或勘察級的非正式登山路徑。
51
目的與基本姿勢 目的 由於山徑路況變化多,不似平坦道路容易保持相同的步幅及步調,因此必須配合不同的地形、地物調整走路方式,以期走得安全、輕鬆、快速。 基本姿勢 預備姿勢為挺直站立,肩膀放鬆,腳掌完全著地,然後依以下步驟完成一個步伐,接著換換腳前進。 扭腰、轉肩、擺臂、身體重心向前傾。 配合重心前傾而舉步,舉步時以大腿帶動膝蓋及小腿向前踏,雙臂配合腳步自然擺動。 待舉步的那隻腳全腳掌著地並承受重量後,再換另一隻腳以同樣的方式舉步向前。 腳掌微向外張,呈外八字,可增加步行穏定性。
52
步伐的秘密 登山健行少則半天,多則數十天,是典型的耐力運動。所謂「金剛怒目不如菩薩低眉」,要在登山活動中走完全程;充分發揮身體能量,就必需將力、氣以一種和諧、精確、穩定的方式輸出。 運動強度:負重、步幅、步調(節奏)、抽筋 步幅:跨大步需要將大腿抬高;腳尖墊高,也就是大腿、小腿、腳踝及腳弓都必須更用力。 步調:加快左右腳的交換速率,會讓肌肉在固定時間內消耗更多的能量。(走快會讓小腿更用力) 肌力移轉:適當的分配大腿與小腿的用力比率。 抽筋:是肌肉需要休息的訊號。上坡時常發生於大腿前側及小腿後側;下坡時常發生於大腿後側。
53
上坡肌力圖 臀大肌 腹肌 股四頭肌 (大腿前側) 下股三頭肌 (小腿肚到腳根)
54
下坡肌力圖 臀大肌 腹肌 股二頭肌 (大腿後側) 股四頭肌 (大腿前側)
55
負重肌力圖 頸部肌肉 斜方肌 胸大肌 背肌 腹肌
56
休 息 步 法 運用時機 動作要領 攀爬陡坡或感覺體力不繼時,可以試著採用「休息步法」來控制步調及減緩疲憊。
攀爬陡坡或感覺體力不繼時,可以試著採用「休息步法」來控制步調及減緩疲憊。 動作要領 依前述的基本步法,配合呼吸,每走一步就放鬆肌肉停頓一下再跨下一步 。停頓時,後腳膝蓋要打直,讓骨頭支撐身體重量,使大小腿肌肉有休息的機會。用力往上跨時,前腳大腿用力往上帶,而後腳小腿少用力 (減少甚至避免用力蹬的動作)。
57
山野行進要領(1/8) 裝備輕量化及良好的體能是快樂行進的基礎。 穿著寬鬆的褲子;或是有彈性的褲子。
起步前應作暖身體操,然後將鞋襪及衣著調整妥當再起步。 起步速度應比一般正常速度稍慢,待二、三十分鐘後,身體各部位已調整妥當,始可按正常速度前進。 健行結束後應作伸展體操,可以有效舒緩肌肉酸痛、加速消除疲勞。(按摩、擦藥也可) 走路步調不宜過快;步幅不宜過大,應依個人身材、體力、負重、路況及行程適度調整。
58
山野行進要領(2/8) 走路切忌忽快忽慢,配合深層呼吸穩當前進。
一小時休息10分鐘,不任意做長時間休息。山上風大涼冷,休息時應套上風衣或保暖衣物以免著涼。 行經箭竹林或草木繁茂之處,清晨露水濃重應著雨衣褲。撥開草木後應注意放手時要先出聲告知,不要突然放手彈到後面的伙伴,當然後面跟行者亦應小心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行進時應避免踩踏鬆動的岩石、樹根、苔蘚、坑洞…等,以免滑倒或跌落。(前行者發現時應出聲告知後面的伙伴)
59
山野行進要領(3/8) 在危險路段攀扶繩索、岩石、草根或樹木枝幹時,應避免將全身重量寄託其上,必須慢慢施加力量,縱使確認安全無虞,亦僅能做為保持平衡的助力。 攀爬陡坡或體力不繼時,可以試著採用「休息步法」來控制步調及減緩疲憊。 休息時吃些小點心、小口喝水,持續補充能量,可維持體力。 走路時應專注於路面及四周狀況,切莫心不在焉或只顧著欣賞風景,應儘量選擇摩擦力較大的地方踩踏。例如變化踩踏角度;或踩踏岩壁的凸點、凹槽…等 。
60
山野行進要領(4/8) 走路絕對不抄捷徑。在陡坡處的山徑常會開成「Z」字形蜿蜒而上,不但有助於登山者省力上攀,亦有適當的水土保持功能。
不管上坡、下坡,上半身應盡量保持正直,勿因擔心滑倒而過度前彎或後傾,坡度越陡步幅要越小。若有岩石或樹木可供攀扶時,應儘量利用,可節省腳力。 在上、下坡路段應避免踢落石頭,以免擊傷下方的伙伴,萬一發生(或發現)落石應立即大喊「落石」,警告周遭所有伙伴。 下高陡坡時,必要時可轉身面對山坡倒著下。
61
山野行進要領(5/8) 碎石坡 上下不太陡的碎石坡,需將鞋底完全接觸碎石坡斜面,如此才能利用最大摩擦力,容易而省力地行走於碎石坡之上;若因害怕跌倒而採用橫行步伐或用腳尖用力勾,反而很費力。 若遇較陡的碎石坡時,可採之字形上登;亦可借助大小腿之力,將鞋平推入碎石坡,或推出一踏足平台才上移;下坡則可利用腳跟下踩的力量,讓碎石坡出現一踏足點後,才繼續下移步伐。 利用山徑上的石塊來走上坡或下坡,讓自己如行於平坦地面般舒適,但在利用石塊時,要踩在重心的位置,不然很容易扭傷腳踝。
62
山野行進要領(6/8) 過溪 獨木橋棧橋 若腳踏石甚滑可舖上毛巾止滑。腳踏石間隔較遠時儘量不要冒險跳石,寧可脫鞋不脫襪直接涉水。
水深過膝就有被沖走的可能,水深及腰一定要架繩確保。 涉水時可使用比肩高的木棍協助渡溪,腳貼溪底滑行,木棍點在下游側幫助支撐。 獨木橋棧橋
63
山野行進要領(7/8) 行經崖壁下時,應先觀察有無細碎小石落下,確定安全無虞後迅速通過。
行經崖壁上方時,儘量遠離斷崖邊,以免遭突來之強風吹落斷崖。 揹負背包走路,是登山健行的一大特色。初次揹重裝者,常是肩痛大於腳酸,主因是所有負重都落在肩膀上。善用背包臀帶,將 2/3以上的負重轉移到臀帶上運用骨盆來支撐,即能大大減輕肩膀的負擔。 正確的使用登山杖可減輕腳力負荷,必要時也可以用護膝來保護膝蓋,增強膝部支撐力。
64
山野行進要領(8/8) 行進時不要把體力輸出推到極限,隨時保留三、四分的體力以享受山景或應付意外狀況。
山徑相逢,除了打招呼、交換資訊外,下坡者應禮讓上坡者,並於必要時應給予指導。 基於安全考量,嚮導人員會依人員、路線、行程等狀況調整行進速度,所有隊員應與隊伍同進退,不可私自脫隊亂跑。 行進間萬一不確定路徑且看不到伙伴時,應留在原地等待不要亂跑,然後利用呼叫、吹哨子、打電話、燈光、煙火…等方式引導伙伴找到您,待伙伴出現後再一同繼續前進。(STOP原則)
65
其他注意事項
66
行動糧食與零食 準備原則:簡單方便、喜歡吃、熱量夠、體積小、重量輕;另外也要注意食物的保存期限。
傳統糕餅、麵包、饅頭、油飯、泡麵、綜合核果、葡萄乾、銅羅燒、羊羹、沙其瑪、鳳梨酥、糖果、各式餅乾、巧克力、牛奶糖、牛肉乾、乳酪、火腿、鐵蛋、八寶粥、玉米罐、水果、乾燥水果…等。 饅頭、土司及部分麵包自製造日期起不可以放超過三天,油飯最好是第一天就吃掉;而乳酪、鐵蛋及火腿則需選擇不用冷藏的種類。 寒冷時儘量吃熱食,但必須另備瓦斯爐及小鍋。 數量:依行程日數,行前會議時會明確指示要準備幾餐的行動糧及預備糧,至於個人一餐要吃多少那就只有您自己才知道了。
67
其他注意事項 控制飲水:每天行進期之飲水量應小於2000cc 午后常會起霧下雨,穿雨衣要迅速不遲疑。
若有需要,可準備酸梅、塩片、寶礦力粉、舒跑粉、發泡碇等產品,泡在開水中飲用。 寒冷時準備保溫瓶,喝熱水比較舒服。 午后常會起霧下雨,穿雨衣要迅速不遲疑。 戴眼鏡的伙伴最好配合使用眼鏡帶,並攜帶一付備用眼鏡。 出門前2~3天要記得修剪手指甲及腳趾甲。 不必要的飾品應留在家裡。
68
有緣山上見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