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锋 伍 Modified 7年之前
1
譯著:王銘正 製作:王銘正 馬惠茹 © 2012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May not be copied, scanned, or duplicated, in whole or in part, except for use as permitted in a license distributed with a certain product or service or otherwise on a password-protected website for classroom use.
2
第 7 章 消費者、生產者與市場效率 ©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May not be copied, scanned, or duplicated, in whole or in part, except for use as permitted in a license distributed with a certain product or service or otherwise on a password-protected website for classroom use.
3
當消費者去市場買豬肉做為中元普渡的牲禮時,他們可能會對肉價昂貴感到失望。另一方面,豬農將他們所飼養的豬運到市場時,他們希望肉價能夠再高一點。
這些想法並不令人驚訝:買者總是希望價格愈低愈好,而賣者總是希望價格愈高愈好。 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看,豬肉是否有一個所謂的「正確價格」? 3
4
在市場經濟下,供給與需求的力量共同決定商品與服務的價格以及銷售量。
到目前為止,我們只描述市場如何配置稀少性資源,但並沒有探討這些市場結果是否令人滿意? 豬肉的價格會調整至使供需達成平衡的水準,但均衡下的產量與消費量是太多、太少還是剛好? 4
5
本章探討福利經濟學,其為研究資源配置如何影響經濟福祉的經濟學次領域。
一開始,我們先檢視買者與賣者參與市場所獲得的利益,接著再檢視社會如何使這些利益達到最大。 在一般情況下,讓市場自由運作,可使買賣雙方合起來的利益達到最大。 5
6
經濟學的十大原理之一是: 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良好方式。
經濟學的十大原理之一是: 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良好方式。 福利經濟學對此一原理提出更完整的解釋;它也回答豬肉是否有一個正確價格的問題:使豬肉供需達成平衡的價格是最佳的價格,因為它使豬肉消費者與生產者的福利總和達到最大。 6
7
沒有消費者或生產者以此為目標,但市場價格讓他們如同被一隻看不見的手引導,使他們在追求自利的過程中,其實是往這個目標邁進的。
7
8
消費者剩餘 支付意願 首先看消費者參與市場所獲得的利益。
假設你收藏一張保存良好的貓王首張唱片。你決定把它賣掉。其中一個好辦法是舉辦一場拍賣會。 8
9
消費者剩餘 有四位貓王歌迷到場:王哥、柳哥、菲哥和憲哥。 他們每一個人都想擁有這張唱片,但每個人願意出的價格都有其上限。
他們每一個人都想擁有這張唱片,但每個人願意出的價格都有其上限。 表1顯示這四位可能的買者其所願出的最高價格。 9
10
表1 四位可能買者的支付意願 買者 支付意願 王哥 柳哥 菲哥 憲哥 $100 80 70 50 10
11
消費者剩餘 我們稱每一個人所願意出的最高價格為其 支付意願。
消費者對一項商品的支付意願反映消費者對該產品的評價。當商品價格低於消費者的支付意願時,他會買下它;當商品價格高於消費者的支付意願時,他不會買;當商品價格等於消費者的支付意願時,他可買可不買。 11
12
消費者剩餘 為賣出你的唱片,你定一個比較低的起標價格,如10美元。
因為四位買家的支付意願都高於10美元,所以競標喊價迅速上升。當王哥出價80美元(或稍微高一點)時,拍賣就結束,因為其他三人的支付意願都不高於這個水準。王哥付你80美元而取得那張唱片。因此,唱片歸於那個對唱片評價最高的人。 12
13
消費者剩餘 王哥買下這張唱片,他獲得多少利益?
他最高願意付100美元買這張唱片,但他實際上只付了80美元,我們稱王哥有20美元的消費者剩餘。 消費者剩餘等於買者對一商品所願意付的金額減去他實際支付的金額。 13
14
消費者剩餘 消費者剩餘衡量買者參與市場所獲得的利益。
以本例而言,王哥獲得20美元的消費者剩餘,但其他三人由於沒有買到唱片,所以都沒有消費者剩餘。不過,他們也沒有付出半毛錢。 14
15
消費者剩餘 另一個例子。假設你有兩張一模一樣的貓王唱片。同樣地,有四位可能的買者參加拍賣。為簡化分析,假設這兩張唱片以同樣的價格賣出,且每位買者只能買一張。 15
16
消費者剩餘 在此情況下,當價格喊到70美元(或稍微高一點)時,拍賣就會結束,因為菲哥和憲哥不願再出更高的價格,所以唱片歸於王哥與柳哥這兩個支付意願最高的買者。 16
17
消費者剩餘 由於實際支付的價格為70美元,所以王哥有30美元的消費者剩餘(比上例的20美元高),這是因為現在的成交價較低; 而柳哥則有10美元的消費者剩餘。 兩個買到唱片的人其消費者剩餘的總和為40美元。 17
18
用需求曲線衡量消費者剩餘 消費者剩餘與商品的需求曲線有相當緊密的關係。 我們利用那四位可能買者的支付意願得出貓王唱片的需求表。
圖1中的表為對應表1的需求表。 18
19
圖1 需求表與需求曲線 價格 買者 需求量 超過$100 $80 ~ $100 $70~ $80 $50~ $70 $50以下 無 王哥
王哥,柳哥 王哥,柳哥, 菲哥 王哥,柳哥, 菲哥, 憲哥 1 2 3 4 19
20
用需求曲線衡量消費者剩餘 如果價格高於100美元,則市場需求量為0,因為沒有買者願意出這麼高的價格。如果價格介於80與100美元之間,則需求量為1,因為只有王哥願意出如此高的價格。 20
21
用需求曲線衡量消費者剩餘 如果價格介於70與80美元之間,則需求量為2,因為王哥和柳哥都願意付這個價格。以此類推,我們就可以根據四位可能買者的支付意願得到貓王唱片的需求表。 21
22
用需求曲線衡量消費者剩餘 圖1中的圖形顯示對應這個需求表的需求曲線。
給定任一數量,該數量所對應的需求曲線的高度反映邊際買者(marginal buyer)的支付意願。 邊際買者是指如果價格微幅上漲,會率先退出市場的買者。 22
23
圖1 需求表與需求曲線 23 $100 80 70 50 唱片價格 需求 王哥的支付意願 柳哥的支付意願 菲哥的支付意願 憲哥的支付意願 4
4 3 1 2 唱片數量 23
24
用需求曲線衡量消費者剩餘 例如,在4張唱片的數量下,需求曲線的高度為50美元,其為憲哥(此時的邊際買者)的支付意願;在3張唱片的數量下,需求曲線的高度為70美元,其為菲哥(此時的邊際買者)的支付意願。 24
25
用需求曲線衡量消費者剩餘 因為需求曲線反映買者的支付意願,我們可以利用它來衡量消費者剩餘。
圖2用本例的需求曲線來計算消費者剩餘。在圖(a),價格為80美元(或稍微高一點),數量為1。 圖中該價格以上及需求曲線以下所圍成的面積為20美元。 25
26
圖2 以需求曲線衡量消費者剩餘 (a)價格=$80 (b)價格=$70 26 $100 80 70 50 唱片 價格 $100 80 70
圖2 以需求曲線衡量消費者剩餘 (a)價格=$80 (b)價格=$70 $100 80 70 50 唱片 價格 $100 80 70 50 唱片 價格 需求 需求 王哥的消費者剩餘($30) 王哥的消費者剩餘($20) 柳哥的消費者剩餘($10) 消費者總剩餘 ($40) 4 3 1 2 唱片 數量 4 3 1 2 唱片 數量 26
27
用需求曲線衡量消費者剩餘 圖2(b)顯示當價格為70美元(或稍微高一點)時的消費者剩餘。
在此情況下,該價格以上及需求曲線以下所圍成的面積為兩個長方形面積之和:王哥的消費者剩餘(30美元)與柳哥的消費者剩餘(10美元)。所以總面積為40美元,其為此時的總消費者剩餘。 27
28
用需求曲線衡量消費者剩餘 以上的結果適用於所有的需求曲線: 價格以上及需求曲線以下所圍成的面積衡量市場的消費者剩餘。 28
29
用需求曲線衡量消費者剩餘 這是因為需求曲線的高度衡量買者對該商品的評價,亦即其支付意願;此一支付意願與市場價格的差是每一個買者的消費者剩餘。
因此,價格以上及需求曲線以下所圍成的面積是該商品所有買者之消費者剩餘的總和。 29
30
價格降低如何提高消費者剩餘 因為買者總是希望能以較低的價格買到商品,所以價格降低可以使買者獲利。
當價格降低時,買者的福祉會提升多少?我們可以用消費者剩餘的概念來精確地回答這個問題。 30
31
價格降低如何提高消費者剩餘 圖3顯示典型的市場供需曲線。 在有很多買者情況下,圖2中的階梯高度就會變得很小。
在有很多買者情況下,圖2中的階梯高度就會變得很小。 為方便分析,我們把需求曲線畫成如圖3中的平滑曲線。 31
32
圖3 價格如何影響消費者剩餘 (a)價格為P1下的 消費者剩餘 (b)價格為 P2 下的 消費者剩餘 32 價格 價格 A A 需求 需求
圖3 價格如何影響消費者剩餘 (a)價格為P1下的 消費者剩餘 (b)價格為 P2 下的 消費者剩餘 價格 價格 A A 需求 需求 原先消費者增加的消費者剩餘 原先的 消費者剩餘 消費者剩餘 C C P1 P1 新消費者的 消費者剩餘 B B Q1 Q1 F P2 D E Q2 數量 數量 32
33
價格降低如何提高消費者剩餘 剛剛所得到的結論依然適用: 消費者剩餘等於價格以上及需求曲線以下所圍成的面積。
在圖(a),價格為 ,消費者剩餘等於三角形ABC的面積。 33
34
價格降低如何提高消費者剩餘 如果價格由降為 ,則如圖(b)所示,此時的消費者剩餘等於ADF的面積,
比 下的消費者剩餘(面積ABC)多了面積BCFD。 34
35
價格降低如何提高消費者剩餘 此一消費者剩餘的增加可以拆成兩個部分。
1. 就那些已在 價格下購買 數量的買者而言,價格降低意味著他們用比一較少的金額就可以買到相同的數量,所以他們獲利,且獲利程度等於他們少支出的金額,其為面積BCED。 35
36
價格降低如何提高消費者剩餘 2. 就那些在價格降低之後才進入市場的新買 者而言,其購買數量為 ,從而如圖(b)所 示,這部分數量的消費者剩餘等於面積CEF。 36
37
消費者剩餘衡量什麼? 由於消費者剩餘等於買者購買商品所願支付的最高金額減去實際支付的金額,因此,消費者剩餘就是買者購買商品所感受到的好處(講白話一點,消費者剩餘就是消費者覺得自己「賺到」的金額)。所以,消費者剩餘是一個衡量消費者經濟福祉的良好指標。 37
38
消費者剩餘衡量什麼? 在某些情況下,政策制定者可能不會關心消費者剩餘。
例:吸毒者願意出高價買海洛因。若海洛因價格 下跌,吸毒者也會覺得自己的消費者剩餘增 加;但就整個社會而言,吸毒者的消費者剩 餘並不是經濟福祉的好指標,因為吸毒者並 不是在追尋他們自身的最佳利益。 38
39
消費者剩餘衡量什麼? 不過,在大多數的市場裡,消費者剩餘的確能夠反映經濟福祉。
經濟學家通常假設人們會理性作決策,亦即人們會把握所擁有的機會,盡其可能達成目標。理性的消費者會從事使其滿足水準達到最大的消費行為。消費者剩餘在相當程度上可以代表消費者的滿足水準,因此,消費者剩餘是衡量經濟福祉的良好指標。 39
40
生產者剩餘 現在轉向考慮生產者從參與市場所獲取的利益,亦即我們分析生產者的福利。此一分析與消費者的福利分析相似。 40
41
成本與銷售意願 想像你有一棟房子,且你要找人油漆。假設有四位油漆工:阿甘、阿丹、阿圖和阿嬤。 你決定找他們來競標,出價最低者得標。 41
42
成本與銷售意願 如果價格高於成本,則每位油漆工都願意接受這份工作。
這裡的成本指的是油漆工的機會成本:它包括油漆工買油漆、刷子等物品的支出金額,以及他們自己認定的時間價值。 42
43
表2 四位可能賣者的成本 賣者 成本 阿甘 阿丹 阿圖 阿嬤 $900 800 600 500 43
44
成本與銷售意願 由於當價格低於成本時,油漆工就不願油漆,因此,成本衡量其提供油漆服務的意願。
當他們開始競標時,價格會一直往下降。一旦阿嬤出價600美元(或稍微低一點),她就變成唯一僅存的競價者。因為阿嬤的成本只有500美元,所以她會滿意以600美元接受這個工作。因此,最後得到工作的是成本最低的那個人。 44
45
因為她願意收500美元做這個工作,但她卻收到600美元,我們稱她有100美元的生產者剩餘。
成本與銷售意願 阿嬤獲得這份工作的利益為何? 因為她願意收500美元做這個工作,但她卻收到600美元,我們稱她有100美元的生產者剩餘。 45
46
生產者剩餘等於賣者收到的金額減去其生產成本。生產者剩餘衡量生產者參與市場的利益。
成本與銷售意願 生產者剩餘等於賣者收到的金額減去其生產成本。生產者剩餘衡量生產者參與市場的利益。 46
47
成本與銷售意願 現在假設你有兩棟房子需要油漆,你願意付的價格都一樣,同時,每位油漆工只能漆一棟。你還是找那四位油漆工來競標。
當競標價格下降至800美元(或稍微低一點)時,競標就結束了,且由阿嬤與阿圖得到工作,因為阿甘和阿丹都不願出比800美元更低的價格。 47
48
成本與銷售意願 在800美元的價格下,阿嬤有300美元的生產者剩餘,而阿圖有200美元的生產者剩餘。 此時的生產者總剩餘為500美元。 48
49
用供給曲線衡量生產者剩餘 正如同消費者剩餘與需求曲線有相當緊密的關係,生產者剩餘與供給曲線也有相當緊密的關係。
我們可以由四位油漆工的成本得到油漆服務的供給表。 圖4中的表為對應表2的供給表。 49
50
圖4 供給表與供給曲線 價格 賣者 供給量 超過$900 $800 ~ $900 $600 ~$800 $500 ~$600 $500以下
阿甘, 阿丹, 阿圖, 阿嬤 阿丹, 阿圖, 阿嬤 阿圖, 阿嬤 阿嬤 無 4 3 2 1 50
51
圖4 供給表與供給曲線 51 $900 800 600 500 房屋油漆價格 供給 阿甘的成本 阿丹的成本 阿圖的成本 阿嬤的成本 4 3
4 3 1 2 房屋油漆數量 51
52
用供給曲線衡量生產者剩餘 如果價格低於500美元,則沒有哪一位油漆工願意接這個工作,因此供給量為0。
如果價格介於500與600美元之間,則只有 阿嬤願意做,所以供給量為1。 52
53
用供給曲線衡量生產者剩餘 如果價格介於600與800美元之間,則阿嬤與阿圖都願意做,所以供給量為2。
以此類推,我們可以由四位油漆工的成本得到供給表。 53
54
用供給曲線衡量生產者剩餘 圖4中的圖形顯示對應供給表的供給曲線。 供給曲線的高度反映邊際賣者(marginal seller)的成本。
邊際賣者是指如果價格微幅下跌,會率先離開市場的賣者。 54
55
用供給曲線衡量生產者剩餘 例如,在房屋數量為4時,供給曲線的高度為阿甘(此時的邊際賣者)的成本─900美元;
在房屋數量為3時,供給曲線的高度為阿丹(此時的邊際賣者)的成本─800美元。 55
56
用供給曲線衡量生產者剩餘 因為供給曲線反映賣者的成本,所以我們可以利用它來衡量生產者剩餘。
如圖5(a)所示,在價格為600美元時,供給量為1。 此時,價格以下及供給曲線以上所圍起來的面積為100美元。 此一金額正好等於阿嬤的生產者剩餘。 56
57
圖5 以供給曲線衡量生產者剩餘 (a)價格=$600 (b)價格=$800 57 $900 800 600 500 房屋油 漆價格 $900
圖5 以供給曲線衡量生產者剩餘 (a)價格=$600 (b)價格=$800 $900 800 600 500 房屋油 漆價格 $900 800 600 500 房屋油 漆價格 總生產者剩餘 ($500) 供給 供給 阿圖的生產者剩餘 ($200) 阿嬤的生產者剩餘 ($300) 阿嬤的生產者剩餘 ($100) 4 3 1 2 房屋油漆數量 4 3 1 2 房屋油漆數量 57
58
用供給曲線衡量生產者剩餘 圖(b)顯示在價格為800美元下的生產者剩餘。
在此價格以下及供給曲線以上包括兩塊長方形,其分別為阿嬤和阿圖的生產者剩餘(300與200美元)。 此時的總生產者剩餘為500美元。 58
59
用供給曲線衡量生產者剩餘 以上的結果適用於所有的供給曲線: 價格以下和供給曲線以上的面積衡量市場的生產者剩餘。 59
60
用供給曲線衡量生產者剩餘 由於供給曲線的高度代表賣者的成本,而價格與生產成本的差是每一個賣者的生產者剩餘,因此,上述的面積是所有賣者之生產者剩餘的總和。 60
61
價格上升如何提升生產者剩餘 因為賣者總是希望價格愈高愈好,所以價格上升可以使賣者獲利。 當價格上升時,賣者的福祉會提高多少?
我們可以用生產者剩餘的概念精確地回答這個問題。 61
62
價格上升如何提升生產者剩餘 圖6顯示在很多賣者下的典型市場供給曲線。 雖然此一供給曲線與圖5的不同,但衡量生產者剩餘的方法相同:
生產者剩餘為價格以下和供給曲線以上所圍成的面積。 在圖(a),價格為 且生產者剩餘為三角形ABC的面積。 62
63
圖6 價格如何影響生產者剩餘 (a)價格為P1 的生產者剩餘 (b價格為P2 的生產者剩餘 63 價格 價格 供給 供給 F D E P2
圖6 價格如何影響生產者剩餘 (a)價格為P1 的生產者剩餘 (b價格為P2 的生產者剩餘 原先生產者 增加的生產 者剩餘 價格 價格 供給 供給 F D E P2 Q2 新生產者的生產者剩餘 B B P1 P1 C C Q1 原先的 生產者 剩餘 Q1 生產者 剩餘 A A 數量 數量 63
64
價格上升如何提升生產者剩餘 圖(b)顯示當價格由 上升為 時,生產者剩餘的變化。
此時的生產者剩餘等於面積ADF,因而生產者剩餘增加BCFD。 64
65
價格上升如何提升生產者剩餘 BCFD可拆成兩個部分。
1. 就是那些已在 價格下銷售 數量的 賣者而言,價格上升意味著他們的收 益可以增加,且增加的金額等於面積 BCED。 2. 就那些在價格上升之後才進入市場的 新賣者而言,其銷售數量為 ,這 部分數量的生產者剩餘等於面積CEF。 65
66
價格上升如何提升生產者剩餘 我們用生產者剩餘衡量賣者的福祉,與我們用消費者剩餘衡量消費者的福祉非常相似。
由於這個經濟福利的衡量指標非常類似,因此很自然地,我們會把它們合起來一起使用。的確,這正是我們在下一節的做法。 66
67
市場效率 消費者剩餘與生產者剩餘是經濟學家用來探討買者與賣者之福利的兩個基本工具。 這兩個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回答以下這個經濟基本問題:
自由市場所決定的資源配置是否令人滿意? 67
68
仁慈的社會計畫者 為評估市場結果,我們在此引進一個假設性人物:仁慈的社會計畫者。 她是一個全知全能且充滿愛心的主宰者。
你認為她應該如何做才能使整個社會的福利水準達到最大? 讓市場自由運作,還是介入市場去改變市場結果? 68
69
仁慈的社會計畫者 為回答此一問題,她必須先決定如何衡量整個社會的福利水準。
一個可能的衡量指標是消費者剩餘與生產者剩餘的總和,我們稱為總剩餘(total surplus)。 69
70
仁慈的社會計畫者 消費者剩餘是消費者參與市場所獲得的利益,而生產者剩餘是生產者參與市場的獲益,因此,總剩餘是衡量整個社會福利水準的一個很自然的指標。 70
71
仁慈的社會計畫者 如前所述,我們把消費者剩餘與生產者剩餘定義為 消費者剩餘 = 商品對買者的價值-買者支付的金額
消費者剩餘 = 商品對買者的價值-買者支付的金額 生產者剩餘 = 賣者收到的金額-賣者的成本 71
72
仁慈的社會計畫者 把生產者剩餘和消費者剩餘相加,可以得到 總剩餘 = (商品對買者的價值-買者支付的金額) (+賣者收到的金額-賣者的成本)
總剩餘 = (商品對買者的價值-買者支付的金額) (+賣者收到的金額-賣者的成本) 72
73
仁慈的社會計畫者 由於買者支付的金額等於賣者收到的金額,因此,上式可以改寫成 總剩餘 = 商品對買者的價值-賣者的成本
總剩餘 = 商品對買者的價值-賣者的成本 因為買者的支付意願衡量的就是商品對買者的價值,所以, 市場的總剩餘等於買者支付意願的總和減去生產者成本的總和。 73
74
仁慈的社會計畫者 如果資源的配置結果使總剩餘達到最大,我們稱該配置呈現效率。
如果一項配置是無效率的,則買者與賣者之間的交易利得並未完全實現。 例:如果一項商品並未由成本最低的賣者生產, 則該配置是無效率的。 在此情況下,將生產由高成本的生產者移給 低成本的生產者,總生產成本會下降,從而 總剩餘可以增加。 74
75
仁慈的社會計畫者 同樣地,如果一項商品並未由支付意願最高的買者消費,則該配置也是無效率的。
在此情況下,將消費由支付意願較低的買者移給支付意願較高的買者,也會使總剩餘增加。 75
76
仁慈的社會計畫者 除了效率之外,社會計畫者也須關心公平─經濟福祉在買者與賣者之間分配的平均程度。
市場的交易利得就像一塊要在市場參與者之間分配的餅。效率的問題在於這塊餅是否可以儘可能地做大,而公平的問題在於這餅是否能夠平均地分配。 76
77
仁慈的社會計畫者 評斷市場結果是否合乎公平要比評斷市場結果是不是有效率來得困難。這是因為公平與否牽涉到價值判斷,因此,本書只專注在效率問題的探討。 在本章,我們假設社會計畫者的目標在於效率。不過,實際的政策制定者通常也會關心公平。 77
78
評估市場均衡 圖7顯示市場達成均衡時的消費者剩餘與生產者剩餘。
由於消費者剩餘為價格以上需求曲線以下所圍成的面積,而生產者剩餘等於價格以下供給曲線以上所圍成的面積,因此,供給曲線與需求曲線在均衡點左邊所圍成的面積代表市場的總剩餘。 78
79
圖7 市場均衡下的消費者剩餘與生產者剩餘 價格 A 供給 需求 D 消費者 剩餘 均衡價格 E 均衡數量 生產者 剩餘 B C 數量 79
80
評估市場均衡 均衡下的資源配置是否有效率?它是否使總剩餘達到最大?
如圖7所示,在均衡達成時,那些支付意願高於均衡價格(線段AE)的買者選擇購買該商品,而那些支付意願低於均衡價格(線段EB)的買者選擇不買。那些成本低於均衡價格(線段CE)的生產者選擇生產並銷售該商品,而那些成本高於均衡價格(線段ED)的生產者選擇不生產。 80
81
評估市場均衡 由以上的說明可以得到下列兩點結論: 1. 自由市場將商品的供給分配給支付意願 最高的那些買者。
1. 自由市場將商品的供給分配給支付意願 最高的那些買者。 2. 自由市場將商品的需求分配給生產成本 最低的那些賣者。 81
82
評估市場均衡 因此,就市場均衡數量而言,由於這些數量歸那些支付意願最高的買者,且這些數量由生產成本最低的賣者生產,所以社會計畫者無法透過重新分配消費與重新分配生產來提升整個社會的經濟福祉。 82
83
評估市場均衡 以上的結論是針對均衡數量,但社會計畫者是否可以透過增加或減少產量來提升整個社會的經濟福祉?答案是否定的,如下面第3點結論所陳述的: 3. 市場自由運作下的數量使消費者剩餘與 生產者剩餘之和達到最大。 83
84
評估市場均衡 圖8說明為何此一結論為真。由於需求曲線的高度反映買者的支付意願,且供給曲線的高度代表賣者的成本,因此,若數量小於均衡水準,如 ,則此時的邊際買者其對該商品的評價高於此時邊際賣者的成本,從而增加產量可以提升總剩餘,且直到產量增加到均衡水準為止,總剩餘都還會隨產量增加而提升。 84
85
圖8 均衡數量之效率 85 價格 供給 需求 賣者的 成本 買者的 評價 均衡數量 買者的 評價 賣者的 成本 Q1 Q2 數量
數量 買者的評價高於賣者的成本。 買者的評價低於賣者的成本。 85
86
評估市場均衡 若數量大於均衡水準,如 ,則情況正好相反,此時的邊際買者其對該商品的評價低於此時邊際賣者的成本,從而減少產量也可以提升總剩餘,直到產量減至均衡水準為止。因此,為使總剩餘達到最大,社會計畫者會選擇供給與需求曲線交點下的數量。 86
87
評估市場均衡 綜上所述,市場自由運作可以使消費者 剩餘與生產者剩餘的總和達到最大;換言之,市場均衡下的資源配置是有效率的。
因此,仁慈的社會計畫者可以採取自由放任(laissez faire,法文,意為「放任他們去做」)的政策。 87
88
評估市場均衡 如果仁慈的社會計畫者想要自己嘗試而不靠市場力量達成資源的效率配置,則她必須知道每一個市場的每一個可能買者的支付意願及每一個可能賣者的生產成本。這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這也說明了為何中央計畫經濟(如北韓)從未有好的表現。 88
89
關於「黃牛」的一則預言故事 在比賽場地座位數目以及票價固定下,熱門的比賽會有短缺的現象(需求量大於供給量),從而黃牛就扮演類似拍賣人的角色:誰出得起黃牛票票價,他就把票賣給誰。如果有很多黃牛,那麼最後的結果就會接近市場自由運作下的結果:票歸於支付意願最高的那些買者,或是類似圖7的結果(此時的供給曲線為黃牛票供給曲線)。
90
關於「黃牛」的一則預言故事 由於票歸於那些支付意願最高的買者,所以此時的總剩餘最大,從而這個結果是有效率的。
效率與公平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甚至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它們是取捨關係:吃大鍋飯是形式上最公平的,但也是最沒有效率的;讓市場自由運作,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是有效率的,但結果往往也是不公平的。 例:有些藝人或職業球星的年收入動不動就超過 新台幣千萬元。
91
關於「黃牛」的一則預言故事 簡單地說,在市場經濟下,人們用錢投票,亦即誰的錢多,誰就可以掌握比較多的社會資源。也許,以上的說明會讓你覺得經濟學是一門「冷血」科學,但下面的「個案研究」也許會讓你覺得經濟學也是一門非常實際且可以造福人群的科學
92
應不應該有器官市場? 幾年前,波士頓環球報(The Boston Globe)的頭版頭條新聞的標題寫著:「一位母親的愛如何拯救兩條性命。」這位母親是蘇珊‧史蒂芬,她的兒子需要腎臟移植。可是她的腎臟無法移植給她的兒子,因為會產生排斥現象。醫生提出一個解決辦法:如果蘇珊願意捐一顆腎臟給一個陌生人,她的兒子就可以移到腎臟等待名單上的第一位。她接受這了個提議,而且不久之後,兩位病人都順利移植了等待已久的腎臟。 92
93
應不應該有器官市場? 這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果,但這個故事也引起一些問題。如果母親可以用一顆腎臟交換另一顆腎臟,那麼醫院是不是也可以允許她用腎臟抵她付不起的醫藥費,或抵她兒子在醫學院的學費?或者她可以賣腎臟來償還卡債? 93
94
應不應該有器官市場? 在現行的法令下,人們不能販售器官。換個角度來看,這等於政府在器官市場中訂一個金額為零的價格上限,從而如同任何具約束力的價格上限,最後會有短缺現象。不過,蘇珊的例子並未違反法令,因為沒有牽涉到金錢交易。 94
95
應不應該有器官市場? 很多經濟學家相信,允許器官自由交易會有相當大的好處。由於目前器官無法自由貿易,一般病人平均需等待幾年才能移植到腎臟,且美國一年有數以千計的病人因等不到腎臟而死亡。如果那些需要一顆腎臟的人能從那些有兩顆腎臟的人買到其中一顆,則價格會上升至使供需達成平衡的水準。買者可以因得到所需器官而存活,而賣者則可以獲得解決困境所需的金錢。雙方都可以因器官交易而過得更好且器官短缺的現象會消失。 95
96
應不應該有器官市場? 這樣一個市場可達成資源的效率配置,但有人會批評這是不公平的,因為最後買到器官的會是有錢人,窮人會因等不到器官捐贈而死亡。但你也可以質疑現行制度的公平性。在現在,絕大多數人的身上多了一顆實際上並不需要的腎臟,但我們的一些同胞卻連一顆都求不到,這樣公平嗎? 96
97
結論 市場效率與市場失靈 本章介紹了福利經濟學的基本分析工具─消費者剩餘與生產者剩餘,並利用它們來評斷自由市場的效率。我們說明供需力量使資源有效率地配置;換言之,即使市場中的每一個買者與賣者只關心自己的福利,那隻看不見的手會引導市場達到使買者與賣者合起來的總利益最大的均衡狀態。 97
98
市場效率與市場失靈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做了一些假設,才得到市場結果是有效率的結論。當這些假設不成立時,此一結論有可能不成立。在此,我們考慮其中兩個最重要的假設。 98
99
市場效率與市場失靈 1. 我們假設市場是完全競爭的。但在現實 生活中,大部分市場並非完全競爭市場 。在有些市場,單一的買者或賣者(或 是一小群的買者或賣者)有能力控制市 場價格。此一能力稱為市場影響力( market power);市場影響力會使市場 沒有效率。關於這一點,我們在後續相 關的章節中會再詳細說明。 99
100
市場效率與市場失靈 2. 我們假設市場結果只與該市場的參與者有關。但在現實生活中,市場買者與賣者的行為有時會對沒有參與該市場的人們造成影響。 污染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些副作用稱為外部性(externalities)。當外部性存在時,由於買賣雙方在決定消費多少和生產多少時,並未考慮這些副作用,從而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看,市場結果是沒有效率的,亦即讓市場自由運作,並無法使社會總剩餘達到最大。 100
101
市場效率與市場失靈 市場力量與外部性都是市場失靈(market failure) 的例子。市場失靈是市場無法有效率地分配資源的現象。當市場失靈時,公共政策可能可以解決市場無效率的問題。 101
102
市場效率與市場失靈 雖然市場可能失靈,但市場的那隻看不見的手依然重要;這是因為本章所作的假設適用於大部分市場,從而本章所得到的關於市場效率的結論依然成立。 最後,本章的福利經濟學與市場效率的分析可以用來闡明政府不同政策的效果。接下來的兩章應用本章所學的工具來探討兩個重要的政策議題-- 課稅與國際貿易的福利效果。 102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