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加强科学谋划 推进内涵建设 北京师范大学 钟秉林 2015 年 5 月 10 日 ● 上海 blzhong@bnu.edu.cn.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加强科学谋划 推进内涵建设 北京师范大学 钟秉林 2015 年 5 月 10 日 ● 上海 blzhong@bnu.edu.cn."—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加强科学谋划 推进内涵建设 北京师范大学 钟秉林 2015 年 5 月 10 日 ● 上海

2 加强科学谋划 推进内涵建设 发展战略规划 —— Strength,Weakness ● 学校使命、发展愿景、办学理念
加强科学谋划 推进内涵建设 发展战略规划 —— 长远性、全局性的发展计划 ● 将学校行为与发展环境相结合,提供实现预期目标的框架、方向和路径 ● 学校使命、发展愿景、办学理念 ● 发展定位、战略目标、发展策略 ● 战略任务、实施保障、操作执行 ★ 科学性、前瞻性、操作性 ● SWOT 战略分析法 —— Strength,Weakness Opportunity, Threat

3 讲什么 一. 把握发展趋势 —— 前提 二. 更新发展观念 —— 先导 三. 明晰发展定位 —— 基础 四. 突出发展重点 —— 关键

4 加强科学谋划 推进内涵建设 一. 把握发展趋势 —— 前提 (一)教育发展方式转变 (二)经济发展方式调整 (三)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加强科学谋划 推进内涵建设 一. 把握发展趋势 —— 前提 (一)教育发展方式转变 (二)经济发展方式调整 (三)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四)教育国际化新挑战

5 一. 把握发展趋势 —— 前提 (一)教育发展方式转变 1. 事业长足发展,改革成就显著(1998-2013年) (2)效益显著提高
一. 把握发展趋势 —— 前提 (一)教育发展方式转变 1. 事业长足发展,改革成就显著( 年) (1)规模急剧扩大 高校招生数 :↑6 倍多, 在校学生数:↑6 倍多 普通高校数: ↑1 倍多, 专任教师数:↑2 倍多 毛入学率: %, 高考录取率: > 76% (2)效益显著提高 校均学生规模 :↑ 约 2 倍, 生师比:↑近 1 倍 (3)经费平稳增加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2012年:4%

6 (一)教育发展方式转变 (4)结构不断优化 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结构、层次类型结构 (5)体制改革取得突破
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 (5)体制改革取得突破 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投资体制、人才培养体制 招生和就业体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6)大学功能充分发挥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 知识转移(文化传承创新与社会服务)

7 (一)教育发展方式转变 2. 主要矛盾转化,发展方式转变 社会公众接受高质量高等教育需求迫切 与 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严重短缺
● 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提高质量,长期积累、厚积薄发 硬件、软件建设,队伍,传统、文化、校风学风,办学特色 ● 矛盾凸显、下移(非理性竞争) 办班热、辅导热、择校风、条子生、高考移民、考试舞弊 ● 如何不断拓展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提高质量) 如何合理配置有限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促进公平) 如何逐步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地位?(推进国际化)

8 (一)教育发展方式转变 以规模扩张和空间拓展为特征的外延发展 ↓ 以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为核心的内涵发展
● 高校办学主体地位强化,内涵建设、特色发展任务繁重 利益相关者增多、利益诉求多样、价值取向冲突 教育发展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问责重点指向高校 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区”(教育决策、改革举措实施难度加大) ★ 关键:深化综合改革,坚持依法治校 加强内涵建设,形成优势特色

9 一. 把握发展趋势 —— 前提 (二)经济发展方式调整 1. 社会职业及就业市场变化 ●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一. 把握发展趋势 —— 前提 (二)经济发展方式调整 ●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稳增长调结构(产业、需求),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 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升、管理创新 1. 社会职业及就业市场变化 研究产业结构、社会职业、人力资源需求和就业市场变化 调整人才培养规格、专业结构、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 提高人才培养效果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 \

10 (二)经济发展方式调整 ● 大学改革滞后,培养模式落后,“行政化” 2. 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 !? ● 就业形势严峻(系统工程)
● 就业形势严峻(系统工程) “十五”1090万;“十一五” 2700万;“十二五”预计 3520万 1998年以来,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增加7倍多

11 (二)经济发展方式调整 3. 高教投资体制改革 ★ 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和国际趋势的成本分担机制 ● 受教育者 → 教育消费者
● 大学生缴费上学,构建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学校多种渠道筹集办学资金 ★ 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和国际趋势的成本分担机制 ● 受教育者 → 教育消费者 ● 关注教育收益率,维权意识、民主诉求意识增强 ● 提高教学质量及改善生活条件的诉求增加 ● 状告学校法人案例增多,校方败诉率较高 ★ 重视学生权益诉求,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习生活条件 梳理学生管理规章制度(自洽性),安全稳定

12 一. 把握发展趋势 —— 前提 (三)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1. 学科发展综合化 探索:资源整合,跨学科研究和跨专业人才培养
一. 把握发展趋势 —— 前提 (三)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1. 学科发展综合化 探索:资源整合,跨学科研究和跨专业人才培养 调整:内部学术治理结构,学科专业结构 改革: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体制和内部管理体制 2. 信息量飞速增长,知识更新和成果转化周期缩短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调整人才培养规格 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重视大学生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培养 \

13 (三)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3. 一些学科和技术领域孕育重大突破 4. 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发生改变
网络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航天工程、海洋工程 优化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前瞻性、系统性与实用性 4. 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发生改变 知识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知识传递方式由单向转向多向互动,大学知识权威遭到威胁,教育实际效能受到质疑 (MOOC、翻转课堂、微课程、…) 教师角色转变:知识传授者 → 学习伙伴(师生学习共同体) 冲击:教育观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与学习方式、教室布局 探索: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第一课堂的改革 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多样化和个性化培养 \

14 一. 把握发展趋势 —— 前提 (四)教育国际化新挑战 1. 人力资源跨国流动势头迅猛
一. 把握发展趋势 —— 前提 (四)教育国际化新挑战 1. 人力资源跨国流动势头迅猛 ● 留学生数量大幅增加 2014年:出国留学人员:45.98万,↑11.09 % 回国留学人员:36.48万,↑ % 来华留学人员:37.71万,↑ % (203个国家和地区) 2013/14学年:美国国际学生:88. 6万,↑8.1% (中国内地学生占31%,↑ 21%;本科生 ↑18%) 出国留学美国学生:29万 ● 教师国际流动明显加速 \

15 (四)教育国际化新挑战 ● 教育思想观念,教学管理、学生事务管理模式 2. 教学资源跨国流动和传播速度加快
●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增长迅速 到2012年底,依法批准设立和举办的实施本科以上高等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732个、办学机构43个 ● 国际化课程、教材和课件的跨国流动和共享 3. 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跨国传播和融合 ● 教育思想观念,教学管理、学生事务管理模式 ● 教学方式、学习方式(MOOC、翻转课堂) ● 大学多元文化发展 ★ 拓展办学视野,借鉴先进理念,促进双向流动 \

16 加强科学谋划 推进内涵建设 二. 更新发展观念 —— 先导 ●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 明晰办学理念,调整办学思路
加强科学谋划 推进内涵建设 二. 更新发展观念 —— 先导 ●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 明晰办学理念,调整办学思路 ★ 贯穿于规划制定和学校改革建设的全过程

17 二.更新发展观念 —— 先导 1. 先进的教育观与教育价值观 现代的教学观 ● 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选择权 ● 重视学生个性、特长发挥,多样化、个性化培养 ● 综合素质养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 富有时代特色的人才观和多元化的质量观 ● 时代内涵 ● 阶段发展规律、多样化需求

18 二.更新发展观念 —— 先导 4. 科学的发展观 ● 内涵发展:育人:根本任务,质量:声誉载体、生命线
● 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改革促发展 ● 内涵发展:育人:根本任务,质量:声誉载体、生命线 ● 协调发展:规模、结构、质量、效益、速度(节奏) ● 特色发展:比较优势、核心竞争力 ● 和谐发展:师生为本、管理文化、校园文化 ● 统筹兼顾:抓住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 ★ 知易、行难、知行合一更难;遵循规律、注重积累

19 加强科学谋划 推进内涵建设 三. 明晰发展定位 —— 基础 ● 学校发展定位 使命、发展目标、发展思路; 办学类型、层次,优势、特色;
加强科学谋划 推进内涵建设 三. 明晰发展定位 —— 基础 ● 学校发展定位 使命、发展目标、发展思路; 办学类型、层次,优势、特色; 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 ★ 凝聚人心、制定实施规划的重要基础

20 三. 明晰发展定位 —— 基础 ● 体现办学理念与指导思想(方向、使命) ● 符合社会需求与国家发展战略(服务、促进) ● 考虑学校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资源条件) ● 适应生存发展环境(应对内部、外部挑战) ● 遵循教育教学、科学研究规律和发展趋势 ● 发挥学校优势、特色 (比较优势、核心竞争力)

21 三. 明晰发展定位 —— 基础 ★ 实事求是,内涵清晰,形成共识 切忌:盲目攀比、趋同化(攀高、就低) ● 综合性、多科性、单科性
● 找准定位、各安其位、多样化发展 ● 研究型、教学科研型、教学型;应用技术型、学术型 ● 综合性、多科性、单科性 ● 一流、高水平、知名、有影响、重要地位 ● 国际、国内、地方、行业、同类院校 ● 特色、优势(鲜明、突出、领先、先进) ★ 实事求是,内涵清晰,形成共识 切忌:盲目攀比、趋同化(攀高、就低)

22 加强科学谋划 推进内涵建设 四. 突出发展重点 —— 关键 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 国际化;
加强科学谋划 推进内涵建设 四. 突出发展重点 —— 关键 ● 战略任务 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 国际化; 队伍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文化建设 党建思政工作、物质条件保障 ★ 着眼全局、立足校情、突出重点、注重综合 定位、目标;思路、策略;举措、措施;保障

23 加强科学谋划 推进内涵建设 (一)切实抓好学科建设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三)推进国际化建设 (四)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加强科学谋划 推进内涵建设 (一)切实抓好学科建设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三)推进国际化建设 (四)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五)探索体制机制创新 (六)营造优良校园文化

24 四. 突出发展重点 —— 关键 (一)切实抓好学科建设 ● 学科:知识的分类、学问的分支 某一科学领域知识的集成 专业建设的基础/支撑 ● 学科建设 凝练学科方向:特色、比较优势、核心竞争力、学术声誉载体 汇聚学科队伍:人力资源开发 完善管理体制:资源整合、运行机制、评价标准与体系 建设学科基地:条件保障 开展科学研究,培养创新人才

25 四. 突出发展重点 —— 关键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1. 明晰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与要求 ● 精英型、学术型、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
● 遵循教育教学、人才成长规律 ● 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选择权, ● 探索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 2. 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 ● 专业设置:科学、规范(宽窄相宜) ● 科学的学科专业体系,准入、调整和和退出机制 ●专业内涵调整与更新

26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3. 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 ★ 整体优化:知识结构,课程体系 4. 注重能力培养
● 平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拓宽学科专业基础与加强职业技能训练 ● 打破专业壁垒,加强跨学科/专业教育 培育新兴学科专业,培养新型的复合型人才 ●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先进、实用) ★ 整体优化:知识结构,课程体系 4. 注重能力培养 ● 独立思考能力、批判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 职业能力培养、职业技能训练,首岗胜任与职业发展

27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5.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6. 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 教学评价、专业评价制度(内部,外部:政府、第三方、国际)
● 探索多样化、个性化教学 ● 注重探究式学习(改革第一课堂教学模式) (PBL、Seminar、capstone experience 、Case Study 等) ● 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 ★ 变革教学观念,学生主体,师生互动,合作式学习 6. 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 教学评价、专业评价制度(内部,外部:政府、第三方、国际) ● 质量标准、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反馈改进、制度建设 ● 国际趋势(资源使用效率、学生学习效果、保障体系的有效性)

28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7. 坚持教学科研并重 学科/课程教学论、教学法 ● 高校的科研活动与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呈正效循环
● 本科生早期参加科研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 参加教授研究团队;设立本科生研究基金;校企合作 ● 坚持教学科研相长,以科研促进教学 ●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 拓展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科研项目、经费、成果 → 课程、教材、实验、特色专业) ● 重视教学研究 学科/课程教学论、教学法

29 四. 突出发展重点 —— 关键 (三)推进国际化建设 引入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和现代教学方法 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培养国际化、外向型人才
● 拓展办学视野,借鉴国际经验 ● 借鉴国外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教学模式 引入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和现代教学方法 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培养国际化、外向型人才 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

30 (三)推进国际化建设 国外高层次人才到中国高校工作 ● 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在境外举办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促进中国教学资源的国际流动
● 促进人员、资源双向流动 ● 鼓励学生和教师通过联合培养、合作研究、讲学游学、参加国际会议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 吸引外国学生到中国留学 国外高层次人才到中国高校工作 ● 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在境外举办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促进中国教学资源的国际流动 \

31 四. 突出发展重点 —— 关键 (四)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 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教师职业拓展能力(教学水平)
1. 教师队伍建设 ● 优化队伍结构 年龄、学科、职称、学位、学缘、专兼职、双师型 ● 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教师职业拓展能力(教学水平) ● 加强师德建设,重视学术规范建设,倡导团队精神 ● 改善教师生活待遇 ★ 体面生活、开心工作、在竞争中成长

32 (四)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2. 管理干部队伍建设 为教师学生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 ★ 培养质量、办学声誉 ● 增强服务意识 开拓性、主动性工作
● 精干、高效,专业、敬业 ● 增强服务意识 为教师学生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 ● 重视问题研究、开展干部培训 开拓性、主动性工作 ★ 扭转:重学术、轻管理,重管理、轻服务 3. 生源质量 ● 数量、质量、结构 ★ 培养质量、办学声誉

33 四. 突出发展重点 —— 关键 (五)探索体制机制创新 1. 优化大学组织结构 2. 平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
● 学术治理结构(交叉融合、学术创新、规律) ● 党政管理机构(精干、高效,服务、研究) ● 教学组织形式 ★ 扁平化管理;管理重心下移( 大部制、学部制探索) 2. 平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 ● 泛化、越位、错位、缺位,学术生态 ● 克服“行政化”倾向、淡化“官本位”意识 ★ 各司其职、相互平衡、相互制约,制度保障

34 (五)探索体制机制创新 3.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平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鼓励教育教学创新试验 教学管理制度、考试制度、学位制度
● 人事聘任制度和考核制度 待遇高低、职务上下、人员进出 平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鼓励教育教学创新试验 ● 学习制度 教学管理制度、考试制度、学位制度 学籍管理制度、学生事务管理制度 ● 财经制度、资产制度、后勤改革与产业治理 条件保障体系建设 ● 常态管理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 制定大学章程

35 四. 突出发展重点 —— 关键 (六)营造优良大学文化 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 ● 内化于大学的办学理念、价值追求和学术品位
● 大学文化:大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历史积淀、人文品格和价值理念(大学的灵魂) 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 ● 内化于大学的办学理念、价值追求和学术品位 外显于大学的制度规范、行为方式和物质条件 ● 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师生的思想和行为以及大学发展方向,是大学提升办学水平和质量、坚持特色发展的内在支撑

36 (六)营造优良大学文化 学术自由的文化、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重的文化
● 大学文化建设不仅是建设文化景观、主题雕塑或特色展 馆,而应贯穿于学校管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 为人才培养营造优良的育人氛围 充分利用大学的软资源,通过党建、思政、学生工作、导师制、寄宿制等方式,在学习态度、价值观念和生活目标等方面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 ● 努力形成: 学术自由的文化、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重的文化 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化,价值宽容的多元文化 全球视野的开放文化,社会责任感

37 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 1. 历史 育人理念 培养30万名教师和各类高级专门人才 治学修身,兼济天下 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 传统
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 校训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育人理念 治学修身,兼济天下

38 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 2.人力资源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33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学科评议组成员:17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56
● 教师:1,900 (65%,71%,84%) 两院院士:9 ; 资深教授:7 千人计划:20; 长江学者:32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33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学科评议组成员:17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56 教学名师奖:40(国家9、北京市31) 国家级教学团队:9; 北京市教学团队: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4 教育部创新群体:4 教育部、国家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群体:3

39 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 本科生: 8,900 研究生:10,900(硕:7,800,博:3,100) 留学生: 2,000
● 学生: 全日制在校生:约22,000 本科生: 8, 研究生:10,900(硕:7,800,博:3,100) 留学生: 2,000 全日制在校生结构(2010年) 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2010届)

40 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 3.学科资源 ● 博士后流动站: 18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 5、二级 11、培育 2 ● 一级学科博士授权学科:16
● 一级学科博士授权学科:16 二级学科博士点:111(覆盖 10个学科门类) 二级学科硕士点:166(覆盖 12个学科门类) 专业博士点:1 专业硕士点:16 本科专业:58 (实际招生 ≈ 40) ● 博士后流动站: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 5、二级 11、培育 2 北京市重点学科:一级 5、二级 9、交叉 1 校级重点学科: 25

41 教育部学位中心学科评估 北京师范大学 排名(2012年)
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 ★ 在2012年教育部学位中心全国高校一级学科评估中,有17个一级学科进入全国前十名。其中,教育学、心理学、中国史、地理学、生态学位居全国第一;中国语言文学、戏剧与影视学、系统科学位居全国第二。 教育部学位中心学科评估 北京师范大学 排名(2012年) 学 科 排名 得分 教育学 1 95 心理学 97 中国史 89 地理学 91 生态学 86 中国语言文学 2 戏剧与影视学 系统科学 81 天文学 4 75 数学 5 马克思主义理论 6 艺术学理论 77 哲学 7 83 世界史 80 公共管理 环境科学与工程 8 外国语言文学 10 76 ★ 数学、物理、化学、地球科学、生态学、动物学与植物学、社会科学总论等13个学科进入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检索世界前1% 41

42 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 4. 教学资源 ● 国家人才培养/素质教育基地:11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9 09年:8(一等1 / 二等7)
● 国家人才培养/素质教育基地:11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 特色专业:18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年:8(一等1 / 二等7) 01年:10(一等2 / 二等8);05年:11(一等2 / 二等9) 北京市教学成果奖: 年:25(特等1/一等8/二等16) 01年:43(一等24 /二等19);05年:45(一等19 / 二等26) ● 国家级精品课程:46; 北京市精品课程:46 国家级优秀教材:11; 精品教材(08年):7 “十一五”规划教材:176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7 ●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8

43 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 5. 科研资源 ● 国家重点实验室:4(共建2)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
● 国家重点实验室:4(共建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8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5 北京市工程技术中心:1 校级重点实验室:65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 国家科技进步奖:2 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4 ● 科研经费:2010年 亿元 科研经费增长情况(亿元)

44 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 6. 发展定位、目标与战略 学历学位资格;教师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 特殊挑战 —— 中国教师教育的发展走向
● 教师培养大学化 高学历与高素质要求,社会需求 ● 教师来源多元化 类型单一、定向培养 → 多元化分工、竞争格局 培养体系:封闭 → 开放,大势所趋 ● 教师培养一体化 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分离 → 衔接,终身教育 ● 教师职业专业化 学历学位资格;教师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45 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 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 ↓ 学科综合的师范大学 ↓ 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战略转型 坚持转型,凸显特色,拓展功能,多元发展
↓ 学科综合的师范大学 ↓ 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战略转型 ★ 将北京师范大学建设成为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坚持转型,凸显特色,拓展功能,多元发展

46 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 ● 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有选择地追求卓越 ● 培养精英人才,满足社会高端需求;提升质量
★ 结构调整: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 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有选择地追求卓越 ● 学科建设:文理为主 → 文理工管协调发展 ● 提高学术声誉,全方位贡献社会 ● 人才培养:本科生为主 → 本科和研究生培养并重 ● 培养精英人才,满足社会高端需求;提升质量 ● 科学研究:基础研究为主 → 基础与应用研究并重 ● 重视学科交叉、融合,适度发展应用学科 ● 强化特色:教师教育、教育科学、文理基础学科 ● 巩固优势、提升地位、立校之本 稳定规模,优化结构,突出特色,自主创新

47 2014/15年度亚洲大学排行榜 大陆地区 排名 亚洲排名 学校名称 得分 名次变化
—— 英国高等教育调查公司QS(Quacquarelli Symonds) 大陆地区 排名 亚洲排名 学校名称 得分 名次变化 1 8 北京大学 96.3 ↓3 2 14 清华大学 93.9 ↑0 3 22 复旦大学 88.7 ↑1 4 25 中国科技大学 85.1 5 26 南京大学 83.3 ↑3 6 28 上海交通大学 81.3 ↓1 7 31 浙江大学 80.5 42 北京师范大学 71.7 ↑4 9 50 南开大学 66.7 ↑12 10 54 中山大学 65.9

48 2014/15年度世界大学排行榜 大陆地区 排名 世界排名 学校名称 得分 名次变化
—— 英国高等教育调查公司QS(Quacquarelli Symonds) 大陆地区 排名 世界排名 学校名称 得分 名次变化 1 47 清华大学 81.3 ↑1 2 57 北京大学 78.8 ↓11 3 71 复旦大学 75.3 ↑17 4 104 上海交通大学 69.1 ↑19 5 144 浙江大学 61.9 ↑21 6 147 中国科技大学 61.2 ↑27 7 162 南京大学 59.3 ↑13 8 240 北京师范大学 47.4 ↑12 9 321 中山大学 40.2 ↑63 10 328 南开大学 39.9 ↑35

49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CSE) ● 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全国性教育学术社团
● 中国教育学会(1979 — )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CSE) ● 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全国性教育学术社团 49个分支机构、53个单位会员、20余个改革试验区 ● 学术研究、决策咨询、改革实验 成果推广、信息服务、国际交流 ● 学术为本,服务立会 广泛性、实践性、客观性

50 敬请批评指正! 谢 谢 大 家!


Download ppt "加强科学谋划 推进内涵建设 北京师范大学 钟秉林 2015 年 5 月 10 日 ● 上海 blzhong@bnu.edu.cn."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