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三节.《管子》四篇(《心术》上下、《白心》、《内业》)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三节.《管子》四篇(《心术》上下、《白心》、《内业》)"—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节.《管子》四篇(《心术》上下、《白心》、《内业》)

2 《心术》上说:“无为之谓道,舍之之谓德,故道之与德无间……义者,谓各处其宜也;礼者,因人之情,缘义之理而为之节文者也……故礼出乎义,义出乎理,理因乎宜者也。法者所以同出不得不然者也,故杀僇禁诛以一之也。故事督乎法,法出乎权,权出乎道。”

3 “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节乐莫若礼,守礼莫若敬,守敬莫若静。内静外敬,能反其性,性将大定。”(《内业》)

4 一. 道与气

5 1.道与气为一 《心术》上:“天之道,虚其无形。虚则不屈,无形则无所位忤(戴望说,位忤即抵牾)。无所位忤,故遍流万物而不变。”
《内业》亦说,“凡道,无根无茎,无叶无荣,万物以生,万物以成,命之曰道”。 《内业》说:“夫道者,所以充形也。” 《心术》下说:“气者,身之充也。”

6 《内业》说:“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
《心术》上说:“德者道之舍;物得以生,生知(知衍)得以职道之精。故德者得也。得也者,其谓所得以然也。”

7 《内业》说:“不见其形,不闻其言,而序其成,谓之道。”又说:“精也者,气之精者也,气,道乃生。”“和乃生,不和不生。察和之道,其精不见,其征不丑(类)。”

8 2.道与德无间 《心术》上说:“德者,道之舍;物得以生,生知(知衍)得以职道之精。故德者得也。得也者,其谓所得以然也。以(衍)无为之谓道,舍之之谓德。故道之与德无间,故言之者不别也。”又说:“虚无无形谓之道,化育万物谓之德。”

9 《内业》说:“凡物之精,此(化)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是谓圣人……万物果(果应为毕)得。”
《心术》上在“道之与德无间”那段话之下说:“间之理者,谓其所以舍也。义者,谓各处其宜也。……义出乎理,理因乎宜者也……”

10 3.形与神不二 “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内业》) 《内业》说:“精之所舍,而知之所生。”
《心术》上说,“宫者,谓心也;心也者,智之舍也。”又说:“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有职,官之分也。心处其道,九窍循理……虚其欲,神将入舍。”

11 《心术》上说:“世人之所职者,精也。去欲则宣,宣则静矣。静则精,精则独立矣。独则明,明则神矣。”
《内业》说:“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气之极也。” 《心术》下也说“一气能变曰精”。

12 二.“静因之道”:修养与认识方法 《心术》上说:“其所知(原作“其所以知”,从戴望《校正》改),彼也;其所以知,此也。不修之此,焉能知彼?”
《心术》上:“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有职,官之分也。耳目者,视听之官也,心而无与于视听之事,则官得守其分矣。夫心有欲者,物过而目不见,声至而耳不闻也……故曰心术者,无为而制窍者也。”

13 “自充自盈,自生自成。”(《内业》) 《心术》上说:“君子不休乎好,不迫乎恶,恬愉无为,去智与故,其应也,非所设也,其动也,非所取也……其处也,若无知,其应物也,若偶之,静因之道也。”

14 1. 关于“因” 《心术》上:“以其形,因为之名,此因之术也。”又,“物固有形,形固有名,名当谓之圣人。故必知不言、无为之事,然后知道之纪。” 《心术》上说:“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因也者,无益无损也。”

15 2. 关于“静” 《心术》上说,“君子之处也,若无知,言至虚也;其应物也,若偶之,言时适也。若影之象形,响之应声也。故物至则应过则舍矣。舍矣者,言复所于虚也。” 《心术》上说:“虚者,无藏也”。 《心术)下“气者身之充也……充不美则心不得。”《内业》:“心静气理,道乃可止。”

16 《内业》篇:“敬除其舍,精将自来……精存自生,其外安荣。内藏以为泉原,浩然和平,以为气渊。渊之不涸,四体乃固。泉之不竭,九窍遂通。……心全于中,形全于外……人能正静,皮肤裕宽,耳目聪明,筋信而骨强。乃能……鉴于大清,视于大明,敬慎无忒,日新其德,遍知天下,穷于四极。敬发其充,是谓内得。”


Download ppt "第三节.《管子》四篇(《心术》上下、《白心》、《内业》)"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