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生活中的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之衣·食·居篇 王家跃 温州第五十八中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生活中的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之衣·食·居篇 王家跃 温州第五十八中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生活中的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之衣·食·居篇 王家跃 温州第五十八中学
各位老师,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向各位介绍一下我们学校历史备课组开设的这门选修课程:生活中的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之衣·食·居篇。 题目取得有点大,主要是希望给这门课留一个比较宽的平台,能够在后续的教学中,根据学情不断调整、充实完善这门课程。 王家跃 温州第五十八中学

2 华夏有衣——汉服 华夏有宅——南北民居 华夏有饮——茶
目前,这门课程包含了三部分内容:华夏有衣、华夏有饮和华夏有宅。其中华夏有衣中我们选择了有4000多年历史的汉服;华夏有饮中则选择了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茶;华夏有宅中则着重探讨了南北民居在继承传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如何创新与发展。 题目虽然有点大,但我们的切入点都不是特别大,挑选的虽然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但都是生活中的平常事物,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希望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兴趣。当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三部分内容是我们组里3位老师比较感兴趣并略有了解的内容。 华夏有饮——茶

3 华夏有饮——茶 中国是茶的发祥地,被誉为“茶的祖国”。 茶,乃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我比较感兴趣的一章“华夏有饮”中的一课。 中国是茶的发祥地,被誉为“茶的祖国”。 茶,乃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 

4 第二单元: 华夏有饮——茶 2.1 茶之史 【讲授课】 2.2 茶之问 【活动课】 2.3 茶之品 【品鉴课】 2.4 茶之文 2.5
第二单元: 华夏有饮——茶 2.1 茶之史 2.1.1神农的发现:茶的起源 2.1.2一片香茗身万世:茶的发展历史 2.1.3茶的外传:茶在国内及海外的传播情况 【讲授课】 通过幻灯展示图片讲解,当中穿插小故事以及人物介绍等。 2.2 茶之问 2.2.1茶问多多:茶树、茶叶及与茶有关的知识,如茶树的品种、分布、茶树之最,茶叶的制作、分类、功效、储存,茶圣陆羽等。 【活动课】 学生分成几大组,通过知识竞答的方式了解有关茶的知识。形式可以多样:如必答题、抢答题,加分题等,既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又可以增加对茶的了解。 2.3 茶之品 2.3.1绿茶与红茶 2.3.2乌龙茶(铁观音和大红袍) 2.3.3普洱茶(生茶与熟茶) 【品鉴课】 挑选了几种比较普及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茶,介绍其如何欣赏、鉴别、保存及其产地、制作工艺等;同时现场冲泡、品鉴,感受茶味茶韵。 2.4 茶之文 2.4.1茶与风俗:茶风俗的形成、发展和演变,各少数民族饮茶风俗。 2.4.2茶与文学艺术:茶在诗词、绘画、谚语、传说中的体现。 2.4.3茶与宗教:茶与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天主教的关系 多媒体辅助讲授各地饮茶风俗,茶与宗教的联系,学生诵读茶诗,欣赏茶画。 2.5 茶之艺 2.5.1茶艺展示,茶道礼仪讲解 2.5.2学生演练 【实践课】 现场展示用不同器皿(玻璃杯、盖碗、紫砂壶)泡茶的冲泡方法,同时讲解茶中礼仪。 学生分组演练,感受茶中礼仪。 学习与探究之二 寻找温州的名茶: 温州素有名茶:如永嘉乌牛早、泰顺三杯香…探寻温州茶的过去、现在,用小组合作形式展示温州的茶文化。 【探究课】 学生分组,通过网络、图书馆查询,采访茶馆工作人员、茶农,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有关温州名茶的资料。按不用的专题制作PPT,课堂中相互交流展示。 这一章主要是要带着学生一起去了解中国茶的发展历程,中国六大茶系的分类及品鉴;知道中国茶文化的概况:如各地的饮茶风俗,茶在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中的体现,以及茶艺的演示与演练,了解茶道礼仪,体会茶道中尊重、平等的精神等。因为这门课程属于兴趣特长类课程,所以课型设置尽可能做到多样。对于学生比较陌生的知识,比如茶的发展历程,茶文化的概况等,我们采用了讲授课的形式,以老师讲授为主,配合多媒体,拓宽学生的人文视野;对于学生有一定知识积累的内容,则采用了活动课的形式,通过知识竞答等方式,即激发学生兴趣又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增强自信心同时也能让学生的知识互补;还有实践课,老师茶艺展示,同时讲解茶道礼仪,学生分组演练,掌握一种技能;在每一个单元最后我们都设置学习与探究课,希望学生能把自己所学与生活相联系,学以致用,同时在探究中完善自己。如本单元的探究课,我设置了“寻找温州的名茶”,组织学生分组,通过网络、图书馆查询,采访茶馆工作人员、茶农,实地考察等方式探寻温州茶的过去、现在,收集有关温州名茶的资料。用小组合作形式,按不用的专题制作PPT,课堂中相互交流,展示温州的茶文化。

5 华夏有饮——茶 茶之品 今天要说课的是本单元第三课茶之赏,属于品鉴课,即在六大茶系中挑选了几种比较普及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茶,介绍其产地、特性、功效、制作工艺以及如何鉴别、品饮等;同时现场冲泡、品鉴,感受茶味茶韵。 (品鉴课:即在六大茶系中挑选了几种比较普及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茶,介绍其产地、特性、功效、制作工艺以及如何鉴别、品饮等;同时现场冲泡、品饮,感受茶味茶韵。)

6 茶叶分类 传统分法(以色泽或制作工艺) 中国六大茶系 绿茶 黄茶 白茶 青茶(乌龙茶) 红茶 黑茶
这一课学生普遍比较感兴趣,最初设置了2课时,但实际操作中往往需要3-4课时。因为要品鉴,所以一节课我会挑选2种有对比性的茶,在对比中感受茶味茶韵,比如红茶与绿茶,黑茶中的生普与熟普,还比如今天要说的青茶中的铁观音和大红袍。 红茶 黑茶

7 青茶为什么叫乌龙茶? 一.设疑导入: 一.设疑导入:为什么青茶也叫乌龙茶?
(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兴趣,再在学生的各种猜测中介绍乌龙茶名字的由来,印象深刻。)

8 乌龙茶的 名字来源 一为传说:一个茶园主人去看快晒好的茶叶,发现那里有一条乌龙。他吓坏了,过了几天才敢回来看。茶叶在这几天太阳之下氧化,不再是以前的绿茶,但是浓香可口。主人从此叫它乌龙茶。 二为制茶人名称而来:最先发明乌龙茶制法之人名字叫苏龙(因人长得黑,人称乌龙),所以茶因人而得名。 三以茶叶形态色泽而来:茶叶在晒、炒、焙加工之后,色泽乌黑,条索似鱼(比作龙)。在水中泡开,叶片似卷似曲,色泽乌青,有如乌龙入水。故而得名。

9 请找出哪包是乌龙茶? 活动一:火眼金睛,找乌龙 把装入小袋中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茶 (红茶、绿茶、白茶、普洱茶、铁观音、大红袍)
二.活动1——火眼金睛找乌龙 把装入小袋中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茶(红茶、绿茶、白茶、普洱茶、铁观音、大红袍)分发给6人小组,要求学生区分挑选出乌龙茶。 因为上节课学生已经了解过红茶和绿茶,所以排除掉这两种茶并不困难,借这个机会复习巩固上节课的内容。剩下的茶学生无法区别,正疑惑时,再给出乌龙茶的定义、种类,帮助学生逐个排除,最终找出乌龙茶铁观音。 (设置这一环节是希望学生对干茶的形状和气味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这样经过排除层层筛选出的铁观音,学生自然印象深刻,同时也是兴趣盎然。) 把装入小袋中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茶 (红茶、绿茶、白茶、普洱茶、铁观音、大红袍) 分发给6人小组,要求学生区分挑选出乌龙茶。

10 乌龙茶,亦称青茶,品质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它既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甘醇。属于半发酵茶,制作时适当发酵,使叶片稍有红变,有“绿叶红镶边”之称汤色清澈金黄,有天然花香,滋味浓醇鲜爽。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 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 健美茶”。 青茶(乌龙茶) 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

11 乌龙茶的种类 1、闽北乌龙 武夷岩茶、水仙、大红袍、肉桂等。 2、闽南乌龙 铁观音、奇兰、水仙、黄金桂等。 3、广东乌龙
凤凰单枞、凤凰水仙、岭头单枞等。 4、台湾乌龙 冻顶乌龙、包种、乌龙等

12 活动二: 品鉴乌龙茶 三.活动2——品鉴乌龙茶 以6人小组为单位,2组冲泡铁观音,2组冲泡大红袍。
1.这2种茶的名字都比较有特色,在品饮前先对茶名的由来做一个介绍,能增强学生对这2种茶的兴趣和亲近感。(铁观音一名的由来,一说是因成品茶沉重似铁、美如观音,故名;另说则是清乾隆帝饮后赐名“南岩铁观音”。 ) 2.在品饮中,引导不同组的学生相互分享,对比茶汤的香气、颜色和味道,同时老师穿插介绍2种茶的产地,生长环境,如何品饮铁观音,感受观音韵,大红袍作为“茶中之王”的神秘之处等内容。 3.品饮后,设问:这两种茶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学生谈感受,讲区别)

13 活动二: 品鉴乌龙茶 以6人小组为单位,2组冲泡铁观音,2组冲泡大红袍。
1.这2种茶的名字都比较有特色,在品饮前先对茶名的由来做一个介绍,能增强学生对这2种茶的兴趣和亲近感。 2.在品饮中,引导不同组的学生相互分享,对比茶汤的香气、颜色和味道,同时老师穿插介绍2种茶的产地,生长环境,如何品饮铁观音,感受观音韵,大红袍作为“茶中之王”的神秘之处等内容。 3.品饮后,设问:这两种茶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学生谈感受,讲区别) 品鉴乌龙茶 (品鉴这一环节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设置这一环节,是希望学生可以从味觉、视觉、嗅觉、听觉甚至触觉来感受茶味茶韵,真正地和茶有一个近距离的接触。同时这又不同于平时的普通喝茶解渴,两种茶的对比非常强烈,学生在品饮的过程中能非常明显的感受到,在相互的交流中提升对茶的认识。)

14 虽然选修课的开发开设过程很辛苦,但快乐也经常会在不经意间出现,特别是当学生和你分享他的收获时,当他说他能和老爸关于茶说上几句了,家里来客人自己知道该如何敬茶了,虽然就是那么一点点,可那眼中的自豪,还是让我们感到很幸福。 所以各位辛苦着但一定要快乐着,幸福着! 辛苦着 但一定要快乐着,幸福着!

15 安溪铁观音 铁观音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原产于福建安溪县西坪。“内安溪”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的民谚说:“四季有花常见雨,严冬无雪有雷声”,可谓得天独厚;这里群山环抱,峰峦绵延,云雾缭绕,土质大部分为酸性红壤,呈弱酸性,非常适宜于茶的生长,又可谓得地之灵气。 福建安溪县

16 铁观音 色泽乌润砂绿。 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
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其品质特征是:茶条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 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铁观音茶香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 铁观音的得名 铁观音的保存 清心明目,杀菌消炎,减肥美容和延缓衰老,防癌症、消血脂、降低胆固醇,减少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功效

17 品饮铁观音 观形:优质铁观音茶条卷曲、 壮结、沉重,呈青蒂绿腹蜻蜒头状, 色泽鲜润,砂绿显,红点明,叶表 带白霜。
  观形:优质铁观音茶条卷曲、 壮结、沉重,呈青蒂绿腹蜻蜒头状, 色泽鲜润,砂绿显,红点明,叶表 带白霜。   听声:精品茶叶较一般茶叶紧结,叶身沉重,取少量茶叶放入茶壶,可闻“当当”之声,其声清脆为上,声哑者为次。   察色:汤色金黄,浓艳清澈,茶叶冲泡展开后叶底肥厚明亮(铁观音茶叶特征之一叶背外曲),具绸面光泽,此为上,汤色暗红者次之。   闻香:精品铁观音茶汤香味鲜溢,启盖端杯轻闻,其独特香气即芬芳扑鼻,且馥郁持久,令人心醉神怡。有“七泡有余香”之誉。   品韵:古人有“未尝甘露味,先闻圣妙香”之妙说。细啜一口,舌根轻转,可感茶汤醇厚甘鲜;缓慢下咽,回甘带蜜,韵味无穷。

18 大红袍的传说 1385年,明朝洪武十八年,举子丁显上京赴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庙老方丈看见,泡了一碗茶给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后来秀才金榜题名,中了状元,还被招为东床驸马。一个春日,状元来到武夷山谢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后拥,到了九龙窠,但见峭壁上长着三株高大的茶树,枝叶繁茂,吐着一簇簇嫩芽,在阳光下闪着紫红色的光泽,煞是可爱。老方丈说,去年你犯鼓胀病,就是用这种茶叶泡茶治好。状元听了就要求采制一盒进贡皇上。状元带了茶回京后,正遇皇后肚疼鼓胀,卧床不起。状元立即献茶让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将一件大红袍交给状元,让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赏。一路上礼炮轰响,火烛通明,到了九龙窠,状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说也奇怪,等掀开大红袍时,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出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染红的。后来,人们就把这三株茶树叫做“大红袍”了。有人还在石壁上刻了“大红袍”三个大字。从此大红袍就成了年年岁岁的贡茶。

19 大红袍 “绿叶镶边兮红袍罩身, 善缘接善兮一泡心宁” 峭壁上的茶,抓紧尝个新鲜吧 “禅茶一味” 岩骨花香, 饮时甘馨可口, 回味无穷
福建武夷岩茶 大红袍 “禅茶一味” 岩骨花香, 饮时甘馨可口, 回味无穷 “绿叶镶边兮红袍罩身, 善缘接善兮一泡心宁” 生长在岩壁沟壑烂石砾壤中,而经风化的砾壤具有丰富的矿物质供茶树吸收,不仅滋养茶树,而且岩茶所含的矿物质微量元素也更丰富。 峭壁上的茶,抓紧尝个新鲜吧

20 “茶中之王” 大红袍是武夷山最负盛名的茶树,被誉为“茶中之王”,生长在九龙窠内的一座陡峭的岩壁上。
茶树所处的峭壁上,有一条狭长的岩罅,岩顶终年有泉水自罅滴落。泉水中附有苔藓之类的有机物,因而土壤较它处润泽肥沃。茶树两旁岩壁直立,日照短,气温变化不大,再加上平时茶农精心管理,采制加工时,一定要调技术最好的茶师来主持,使用的也是特制的器具 ,因而大红袍的成茶具有独到的品质和特殊的药效。经茶师评定,大红袍茶冲至9次,尚不脱原茶真味──桂花香。而其它名茶,冲至7次,味就极淡。从而夺得了“茶中之王”桂冠,名闻海内外。

21 大红袍的神秘,在于它的稀贵 历史上的大红袍,本来就少,而如今公认的大红袍,仅是九龙窠岩壁上的那几棵。满打满算,最好的年份,茶叶产量也不过几百克。自古物以稀为贵。这么少的东西,自然也就身价百倍。民国时一斤就值64块银元,折当时大米4000斤。1998年,有九龙窠大红袍母茶茶叶拿到市场拍卖,20克竟拍出15.68万元的天价,创造了茶叶单价的最高纪录! 2006年,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作为全国唯一类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开始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7年,大红袍绝品作为首份现代茶样品入藏国家博物馆。

22 大红袍的品鉴 香气:香气清爽,吸入后,深呼一 口气从鼻中出,若能闻到幽幽香气 的,其香品为上。熟香型(足焙火)
的茶以果香以及奶油香为上。清香型 (轻焙火)的茶以花香及蜜桃香为上。 滋味:入口甘爽滑顺者美,苦、涩、 麻、酸者劣。茶水无质感,淡薄者为 下品。苦涩味的轻重往往决定岩茶品 质高低。冲泡次数,通常为八泡左右,超过八泡以上者更优。好的茶有“七泡八泡有余香,九泡十泡余味存。”的说法。 外形:干茶的外形色泽也可以作为品质鉴别的参考。通常要求外形匀整,条索紧结壮实,稍扭曲,色泽油润带宝色。陈茶则色泽灰褐。条形不完整或碎茶多的就差了。另外,茶叶的叶底也可以作为茶叶品质的参考,应软亮匀齐,叶底红边明显。 优质茶应具备:无明显苦涩,有质感(口中茶水感觉黏,有稠度), 润滑,回甘显,回味足(初学者不易把握这一岩韵的特点)。 品鉴要从几个方面来观察: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冲泡次数和叶底等多个方面。其中以香气和滋味这两方面为重点。 大红袍外形呈条索状,成品茶颜色绿褐油润或是背青带褐油润,冲泡后汤水呈橙黄色;虽然由于不同厂家工艺的差别,大红袍的香气千姿百态,但它们大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岩骨的花香,而且大红袍入口醇厚回甘,具有岩韵当中特殊的地域特征。

23 观音韵 观音韵的感觉从闻香开始,“如梅似兰”的香气,你想像它是什么香,它就有什么香,而且它就有一种神奇的穿透力,会穿透你的五脏六腑,甚至于每个细胞,而其他品种闻香的时候,顶多也就到了喉咙,然后马上失去了感觉,而且这种香气会让你感觉“俗”,而铁观音的香气则表现为“雅”,就好像我们闻到了茉莉花和兰花之间的区别,这估计就是有韵和没韵之间的差别之一。   其二,入口一霎那的“钻”感觉,铁观音一入口就好像千万个神奇的物质“钻”进你的牙缝,并且向两腮扩张,直入喉根底部,在舌的表现则为被覆盖了一层薄薄的冰膜,并有一点“油”的感觉......而其他乌龙茶则没有这种感觉,一般是粗淡或平淡的感觉。   其三,回味的感觉,铁观音的回甘和其他品种又有不同,铁观音的回甘带有“气”的感觉,两腮生津,而这种特有的“气”则从鼻子冲出,并且这种“气”从喉咙到鼻孔之间长时间保留;而其他品种则没有这种感觉......


Download ppt "生活中的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之衣·食·居篇 王家跃 温州第五十八中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