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病理特点及临床症状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鹅 急性或慢性的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主要是侵害出壳后4~20日龄的雏鹅,具有传播快、发病率和致死率高的特点,可达90% ~100%。随着雏鹅日龄增长,基发病率和致死率下降。患病雏鹅以精神萎顿、食欲废绝和严重腹泻为特征临诊症状;以渗出性肠炎,小肠黏膜表层大片坏死脱落,与渗出物凝成假膜状,形成栓子状物堵塞于小肠最后段的狭窄处肠腔。在自然条件下成年鹅的感染常不表现临诊症状,但病毒经排泄物及卵传播疾病。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病理特点及临床症状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鹅 急性或慢性的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主要是侵害出壳后4~20日龄的雏鹅,具有传播快、发病率和致死率高的特点,可达90% ~100%。随着雏鹅日龄增长,基发病率和致死率下降。患病雏鹅以精神萎顿、食欲废绝和严重腹泻为特征临诊症状;以渗出性肠炎,小肠黏膜表层大片坏死脱落,与渗出物凝成假膜状,形成栓子状物堵塞于小肠最后段的狭窄处肠腔。在自然条件下成年鹅的感染常不表现临诊症状,但病毒经排泄物及卵传播疾病。"—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3 病理特点及临床症状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鹅 急性或慢性的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主要是侵害出壳后4~20日龄的雏鹅,具有传播快、发病率和致死率高的特点,可达90% ~100%。随着雏鹅日龄增长,基发病率和致死率下降。患病雏鹅以精神萎顿、食欲废绝和严重腹泻为特征临诊症状;以渗出性肠炎,小肠黏膜表层大片坏死脱落,与渗出物凝成假膜状,形成栓子状物堵塞于小肠最后段的狭窄处肠腔。在自然条件下成年鹅的感染常不表现临诊症状,但病毒经排泄物及卵传播疾病。

4 小鹅瘟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雏鹅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

5 解剖病理情况一

6 急性型,患病雏鹅临死前两脚作划船动作等神经症状

7 最急性型,患病雏鹅突然死亡

8 急性型,患病雏鹅肛门周围绒毛湿润,有稀粪沾污

9 患病雏鹅膨大的肠段有多处,长短不一

10 患病雏鹅回盲部的肠断,外观显著膨大

11 防治方法   本病没有特效药治疗,以预防为主。应用于疫苗免疫种鹅是预防本病有效而又经济的方法。种鹅在产蛋前15天左右用1:100稀释的鹅胚化种鹅弱毒苗1毫升进行皮下或肌肉注射。雏鹅 出壳后,进行高免血清注射,保护率可达到80% ~90%;对已发病早期的雏鹅,每只皮下注射1毫升,治愈率可达到50%左右。

12 鹅副粘病毒病

13 病理特点及临床症状 鹅副黏病毒病是由鹅副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毒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可高达98%,已成为养鹅业危害极大的传染病。
  鹅副黏病毒病是由鹅副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毒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可高达98%,已成为养鹅业危害极大的传染病。 自1997年在江苏发现本病之后,短短几年时间内已在许多省市鹅群暴发流行,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影响养鹅业的健康发展。患鹅发病初期,拉白色稀粪,病情加重粪便成水样,带暗红色、黄色、绿色或墨

14 患病鹅扭颈,转圈,抑头

15 鸡胚绒尿液毒人工感染SPF鸡,肠道黏膜有核桃样出血性溃疡病灶

16 鹅副黏病毒鸡胚绒尿液人工感染SPF鸡,腺胃乳头严重出血

17 鸡胚绒尿液毒人工感染SPF鸡,肠道黏膜上有弥漫性出血和大小不一、暗红色或紫红色的出血斑和坏死灶

18 病毒致死鸡胚,胚体皮肤充血,头、翅等处皮肤严重出血

19 患病雏鹅眼有分泌物,眼睛周围湿润,绒毛沾污

20 7(1)患病鹅 脾脏肿大,表面及组织有大小不一的灰白色坏死灶7(2)患病鹅脾脏表面及组织有大小不一的灰白色坏死灶7(3)患病鹅脾脏肿大,组织内有大小不一的灰白色坏死灶8患病鹅胰腺肿大,有大小不一的灰白色坏死灶

21 患病鹅肠道黏膜有大小不等出血性斑和溃疡灶

22 患病鹅肠道浆膜可见有散在性黄豆大出血性溃疡灶

23 患病鹅肠道黏膜有黄豆大的坏死性溃疡灶

24 患病鹅结肠和盲肠黏膜有大小不一的溃疡灶,表面覆盖着纤维素形成的结痂

25 患病鹅直肠和泄殖腔黏膜有弥漫性大小不一的结痂灶

26 部分病例腺胃黏膜充血、出血

27 防治方法   鹅副黏病毒属于禽副黏病毒I型F基因Ⅶ型毒株,因基因型不同,仅用上述活苗进行免疫不能防制本病的发生。应选用经过基因鉴定的毒株制备不灭活苗,才能保证有效的免疫效果。鹅群一旦发生鹅副黏病毒病后,立即将病鹅隔离或淘汰,死鹅烧毁或深埋,同将对鹅群中没有症状的鹅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先免疫注射健康鹅,后免疫假定健康鹅。已可以紧急注射高免血清。   出壳雏鹅用高免血清注射,有较好的保护率。

28 禽流感

29 病理特点及临床症状   禽流性感冒简称禽流感,是多种家禽的的一种传染性综合特征。患鹅常呈头颈肿,称之“鹅肿头病”;也因患鹅眼睛严重潮红,称之“鹅红眼病”;又因患鹅眼睛充血、出血和鼻腔流血,称之“出血症”;因具有高度发病率和致死亡率,俗称“鹅疫”。本病病毒可引起大批番鸭死亡和蛋鸭产蛋下降,以及雏鸭、仔鸭发病死亡,称之“新鸭疫”。本病对养鹅业和养鸭业有很大的危害。

30 患病仔鹅死前呈缩减等神经症状

31 患病鹅头部肿大,皮下水肿

32 患病鹅眼睛四周羽毛沾污褐黑色分泌物

33 患病鸭群产小型蛋,仅为正常蛋重的1/4~1/2

34 患病鸭群产各种畸形蛋

35 水禽的巴氏杆菌病

36 病理特点及临床症状   禽巴氏杆菌病双称禽霍乱或禽出血性败血病,是鹅、鸭、鸡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有时也呈现慢性病型,发病率和玖经都很高。由于病禽常常发生剧烈的腹泻症状,所以通称为禽霍乱。   本病的病原是一种革壮氏阴性小杆菌,称多性巴氏杆菌,呈卵圆形或短杆状。

37 患病禽肝脏肿大,有弥漫性灰白色、针头大的坏死点

38 患病禽心脏特别是心冠部脂肪组织散在出血点

39 多杀性巴氏杆菌在绵羊血琼脂培养基上呈细小、半透明、圆整、淡灰色、光滑的菌落

40 大肠杆菌为革壮氏阴性、不形成芽孢的小杆菌

41 大肠杆菌在绵羊鲜琼脂平皿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42 患病雏鸭肝脏稍肿大,出血斑块使肝脏呈黄驳斑状

43 患病雏鸭胰腺充血、出血和坏死灶

44 患病雏鹅肾脏呈条纹状出血

45 患病雏鸭脑壳严重出血

46 患病雏鸭脑组织充血、出血

47 防治方法   鹅和鸭在禽流感中以前认为以带毒而非致病性,但近年来以一种烈性病毒传染出现。由于本病的流行病学在很多方面,特别是传染的来源还未搞清楚,因此在防制上造成较大难度,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如要注意应激因素(如受冷、禽群拥挤等)和引进种禽可能激发本病的发生和发展。   本病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靠免疫接种灭活疫苗。

48 水禽的沙门氏菌病

49 病理特点及临床症状   水禽沙门式菌病由鼠伤寒等几种沙门氏菌所引起的疾病的总称。各种家禽都能感染,主要发生在雏鸭、雏鹅及雏鸡等幼小家禽,可以造成大批死亡。   病禽食欲消失,颤抖,喘气,眼睑水肿,眼和鼻中流出清水样分泌物,身体衰弱,动作迟钝和不协调。肛门常有粪便糊着,口渴增加。病禽步态不稳,常常突然跌倒死亡,所以过去把它称做“猝倒病”。倒地作划船动作,死亡前后呈角弓反张。

50 沙门氏菌(鼠伤寒)为革兰氏阴性,有鞭毛,无芽胞小杆菌

51 患病雏鸭呈角弓反张

52 患病雏鸭肝脏肿大,呈古铜色,有灰白色小坏死点

53 患病雏鸭肝脏肿大,呈红色,有灰白色小坏死点

54 患病雏鸭心包积液,心包膜混浊

55 患病雏鸭脾脏肿大,有针头大的坏死头

56 患病雏鸭肾色泽锥

57 患病雏鸭脑组织充血、出血

58 防治方法   预防水禽沙式门菌病的方法,首先要加强禽群的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产蛋箱和地面上的粪便要经常清除,防止沾污饲料和饮水。雏禽和成年禽要分开饲养,防止间接或直接接触。   治疗方法:1、粉料中添加0.5%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或磺胺二甲氧嘧啶,连续饲喂4~5天。每千克粉料添加0.2克氟哌酸,连喂7天。2、金霉素或土霉素,每只雏禽每天20毫克,分3次喂给。3、链霉素或卡那霉素肌肉注射,每只雏禽每天1 ~2毫克,分2次注射。

59 鸭瘟

60 病理特点及临床症状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临诊特征为发高热,两脚发软,腹泻,粪便呈绿色,流泪和头颈部肿大,故群众把它叫做“大头瘟”。鸭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鸭群感染以后即迅速传播,往往造成大批死亡。在有鸭瘟流行的场所鸭鹅混养或同地放牧饲养,鹅易感染鸭瘟。

61 防治方法  各种抗生素和磺胺药物对本病均无治疗和预防作用。只能用注射鸭瘟疫苗,对本病预防作用。

62 鹅口疮

63 病理特点及临床症状   鹅口疮又叫霉菌性口炎,是家禽(鸡、鸽、鹅、火鸡、野鸡、鹌鹑等)上消化道的一种霉菌病。主要发生在鸡和火鸡,特征是上部消化道(口腔、咽、食道和嗉囊)的黏膜生成白色的假膜和溃疡。人及家畜也感染。幼禽对鹅口疮的易感性比成年禽高。   本病无特征性临诊症状,患禽表现生长不良,精神萎顿,羽毛粗而乱,食欲大减。嗉囊扩张,消化障碍。

64 患禽气管黏膜形成溃疡状斑及黄色干酪样物附着

65 患禽口腔黏膜有芝麻至绿豆大黄色干酪样物附着
患禽口腔黏膜有芝麻至绿豆大黄色干酪样物附着

66 防治方法   患禽口腔黏膜上的病灶,可涂敷碘甘油。嗉囊可以灌入数毫升2%硼酸溶液消毒,饮水中添加0.05%硫酸铜(即2000毫升饮水中加硫酸铜1克),盛放在饮水器中喂给。   患病群每千克饲料中添加制霉菌素100毫克,连喂1~3周,可以减少本病的发生和控制病情的发展。

67 黄曲霉毒素中毒

68 病理特点及临床症状   黄曲霉素中毒是鸭、鹅、番鸭和家畜的一种极为常见的霉饲料中毒病。一般所谓“霉玉米中毒”,就是黄曲霉素中毒。这种毒素对人、畜及家畜均有剧烈毒性,主要是损坏肝脏,并且具有致癌作用。黄曲霉素在外界不易破坏,一般加热煮熟不能使毒素分解。

69 患病雏外国语面部、眼睑和喙部苍白,两眼流泪,周围潮湿脱毛

70 黄曲霉早期培养的菌落

71 黄曲霉中期培养的菌落

72 急性中毒,患病鸭肝脏肿大,色泽变浅,苍白色,但是郁血可以掩盖苍白色而显红色,胆囊扩张

73 防治方法  无有效药物治疗,家禽如果发生黄曲霉毒素中毒,应该立即更换饲料。

74 水禽剑带绦虫病

75 病理特点及临床症状   鹅和鸭可以有多种绦虫如片形皱缘绦虫、某些膜壳绦虫和予形剑带绦虫危害最严重。成虫寄生虫在鹅和鸭的小肠内。孕卵节片随禽粪排出到外界。孕卵节片崩解,虫卵散出,如果落入水中,被一种水生动物剑水蚤吞食后,虫卵里面的幼虫就逸出并在中间宿主剑水蚤体内逐渐发育成为似囊尾蚴.鹅、鸭吃到了这种体内含有似囊尾蚴的剑水蚤就发生感染,在鹅、鸭的消化道中似囊尾蚴逸出,吸着在小肠黏膜上逐渐发育成为成虫。

76 患病禽排出淡绿色稀薄粪便,肛门四周羽毛污染

77 患病禽肠道塞满白色的绦虫

78 防治方法 剑水蚤在不流动水里较多的地方,要定期驱虫。
  硫双二氯酚每千克体重150~200毫克,一次喂服;吡喹酮每千克体重10毫克,一次喂服;氯硝柳胺每千克体重50~60毫克,一次喂服.   剑水蚤在不流动水里较多的地方,要定期驱虫。

79 水禽球虫病

80 病理特点及临床症状   随着我国草食家禽有大量发展,鹅球虫病的发病、流行也逐年增加。雏鹅的发病率高达90%~100%,死亡率达10%~80%,对发展养鹅业的危害很大。   各种年龄的鹅都可感染,幼鹅的易感性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最高。1周龄雏鹅感染发病,死亡率达80%以上。2月龄鹅的发病率也很高,但其死亡率要低得多,为10%左右。每年5~8月份为高发季节。养鹅场周围栖息的野生水禽常为球虫病的传染来源。   主要症状为:鹅的粪便中带血色。

81 鹅球虫卵囊

82 患病鹅急性出血性肠炎,黏膜肿胀增厚、出血和糜烂

83 防治方法 防止球虫病必须严格消毒卫生工作。如果场地已被严重污染,应将水禽转移至未污染的场地饲养。粪便要及时清除,并作发酵处理。 治疗方法:
  防止球虫病必须严格消毒卫生工作。如果场地已被严重污染,应将水禽转移至未污染的场地饲养。粪便要及时清除,并作发酵处理。   治疗方法: 1、氯苯胍:按每千克体重10毫克,混和饲料喂给,连喂3天。 2、氨丙林:按每千克体重用250毫克的剂量,混和饲料喂给,连喂3天。 3、球虫宁:按第千克体重用30毫克,混和饲料,连喂3天。

84 维生素E和硒缺乏综合症

85 病理特点及临床症状   当种鸭和雏鹅的饮料中缺乏维生素A时,1周龄左右的雏鹅出现维生素A缺乏症时,由于软骨内造骨过程显著抑制,骨骼发育障碍,因而病鸭生长发育停滞,消瘦,羽毛松乱,无光泽,运动无力,两脚瘫痪,眼流泪,上下眼睑沾连,眼发干,形成一干眼圈,角膜混浊不清,眼球凹陷,双目失明。

86 患病肉鸭心肌松软,有白色条纹状坏死灶

87 患病肉鸭肌有黄白条纹状坏死灶

88 防治方法   病禽的治疗是在日粮中补充富于维生素A或维生素A元饲料,例如全肝油及胡萝卜、三叶草等表绿饲料。幼鸭也可以肌肉注射2毫升鱼肝油(每毫升含维生素A5000单位)。大群治疗时,可在每千克饲料中补充维生素A10000单位。维生素A在体内能够迅速吸收,症状很快好转。


Download ppt "病理特点及临床症状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鹅 急性或慢性的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主要是侵害出壳后4~20日龄的雏鹅,具有传播快、发病率和致死率高的特点,可达90% ~100%。随着雏鹅日龄增长,基发病率和致死率下降。患病雏鹅以精神萎顿、食欲废绝和严重腹泻为特征临诊症状;以渗出性肠炎,小肠黏膜表层大片坏死脱落,与渗出物凝成假膜状,形成栓子状物堵塞于小肠最后段的狭窄处肠腔。在自然条件下成年鹅的感染常不表现临诊症状,但病毒经排泄物及卵传播疾病。"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