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年)》的印发,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一个新的里程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年)》的印发,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一个新的里程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印发,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一个新的里程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3 谋百年大计,兴千秋伟业。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贯彻落实好全教会精神,实施好《教育规划纲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社会的重要任务。

4 新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新起点:中国教育所处的历史方位 新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新蓝图:《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 目标与任务 新征程:全面实施《教育规划纲要》,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5 新起点:中国教育所处的历史方位

6 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第一次全教会 1985年5月 背景:全国工作重心转移 重要文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新起点:中国教育所处的历史方位 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第一次全教会 年5月 背景:全国工作重心转移 重要文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 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 光的一着。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 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责 任。” ——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历史地位与主要成就—— 确立教育的战略地位,改革教育体制;动员穷国大办教育,兴起人民教育人民办的热潮。

7 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第二次全教会 1994年6月 背景:提出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新起点:中国教育所处的历史方位 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第二次全教会 年6月 背景:提出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重要文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年2月) “我们的基本国情之一,是在经济 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办大教育。” “动员全党全社会认真实施《中国 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实现九十 年代我国教育政策和发展的任务而奋 斗。” ——江泽民:在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8 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在全国85%左右人口的地区普 及九年义务教育,使青壮年中非文 盲率达到95%左右。”
新起点:中国教育所处的历史方位 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在全国85%左右人口的地区普 及九年义务教育,使青壮年中非文 盲率达到95%左右。” ——李鹏:在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纲要》 历史地位与主要贡献—— 动员部署建设教育大国;以实现“两基”为重点,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加速构建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系。

9 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第三次全教会 1999年6月 背景: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竞争加剧
新起点:中国教育所处的历史方位 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第三次全教会 年6月 背景: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竞争加剧 重要文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沉重的人口负担还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事实越来越证明,我们的劳动力素质和科技创新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增强的主要因素。” ——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0 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我们国家劳动者受教育水平普遍 较低,这是我国经济素质不高,经济 效益较差的重要原因。据统计,我国
新起点:中国教育所处的历史方位 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我们国家劳动者受教育水平普遍 较低,这是我国经济素质不高,经济 效益较差的重要原因。据统计,我国 劳动力接受教育的平均水平,农村为5 年,城镇为8年。……每万名人口中大 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不仅明显低于发 达国家,也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无论是上高中还是上大学,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对这种现象,社会各界特别是独生子女家长强烈不满。” ——朱镕基: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1 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历史地位与主要贡献——
新起点:中国教育所处的历史方位 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历史地位与主要贡献—— 提高办大教育水平,建立人力资源大国;教育发展从低到高:“两基”攻坚,发展高等教育,高校大扩招;从外向内:推进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2 新起点:中国教育所处的历史方位 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第四次全教会 年7月 背景: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格局深刻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国家都把发展教育,开发人力资源作为重大国际战略。 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国际化、市场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改善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实现了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

13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20-59岁)平均受教育年限9.5年 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 9.9% 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口数 9830万
新起点:中国教育所处的历史方位 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 % 初中毛入学率 %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79.2% 在校生4624万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 在校生2826万 从业人员继续教育人次 万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20-59岁)平均受教育年限9.5年 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 % 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口数 万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 年 其中受过高中阶段及以上教育的比例 67%

14 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重要文献:《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历史地位——
新起点:中国教育所处的历史方位 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重要文献:《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 年)》 历史地位—— 全面动员部署建设教育强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15 新起点:中国教育所处的历史方位 四次全教会 建设教育强国、 人力资源强国 建设教育大国、 人力资源大国 办大教育 大办教育

16 中国教育正处在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新起点上。
新起点:中国教育所处的历史方位 中国教育所处的历史方位: 中国教育正处在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新起点上。

17 新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 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18 新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和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年)〉的通知》要求,“要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教育规划纲要》,深刻理解《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新思想新理念”。 《教育规划纲要》凝聚了我们党执政的新观念,时代对教育的新要求,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社会对教育的新共识。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体现了时代的新高度。

19 一、从强国建设的高度,进一步确立教育优先 发展的战略地位
新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一、从强国建设的高度,进一步确立教育优先 发展的战略地位 1、从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眼光来认识教育的战略地位。 教育与救国 教育与兴国 教育与强国

20 “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新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胡锦涛:在全国教育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1 办一流教育,出一流人才,才能建设一流国家。 ——温家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新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强国必强教, 强国先强教。 ——温家宝:在全国教育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办一流教育,出一流人才,才能建设一流国家。 ——温家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2 “教育是国计, 也是民生。” 2、从增强国力与改善民生相结合的高度,来阐述发展教育的战略意义。 ——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上的讲话
新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从增强国力与改善民生相结合的高度,来阐述发展教育的战略意义。 “教育是国计, 也是民生。” ——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上的讲话

23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上的讲话 新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4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新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教育规划纲要》

25 二、从以人为本的高度,进一步明确教育发展 的价值取向。
新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二、从以人为本的高度,进一步明确教育发展 的价值取向。 《教育规划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高举育人为本的旗帜,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至高境界,正本清源,进一步明确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

26 教育本质功能的回归,鲜明地体现在两个关键点上。
新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教育本质功能的回归,鲜明地体现在两个关键点上。 1、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27 三、从构建现代教育制度体系的高度,进一步推动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
新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三、从构建现代教育制度体系的高度,进一步推动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这既是历史的经验,也是现实的推动。 《教育规划纲要》对新一轮教育改革提出了两点重要的指导思想。

28 1、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创新体制机制,努力构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制度体系。
新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1、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创新体制机制,努力构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制度体系。 创新—— 人才培养体制 办学体制 教育管理体制 改革—— 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 教学内容、方法、手段 建设—— 现代学校制度

29 2、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努力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人才不断涌现的大好局面。
新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努力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人才不断涌现的大好局面。 检验改革是否成功,主要是看能否加快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的需求;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期盼。

30 四、从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的高度进一步强调促进教育公平。
新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四、从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的高度进一步强调促进教育公平。 促进教育公平,是近年来广泛宣传和积极实践的重要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政策。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既是社会公平的主要内容,也是社会公平的主要手段。

31 1、准确理解“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要义有三点:
新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1、准确理解“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要义有三点: 一是广泛性。是面向全体国民的教育政策。 二是基础性。不是一项具体政策,而是具有根本意义的政策,在此政策上,可以而且必然会衍生出不同层面的多项政策。 三是坚定性。国家的基本政策,是必须坚定执行的,不可动摇的,而且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必须坚持执行的。 “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也就是教育的“国策”。

32 2、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是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
新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是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 让人民群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让人民群众有机会平等创造未来。

33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 。
新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 。   缩小不同群体发展差距,消除家庭贫困的代际传递。     ——温家宝:在全国教育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4 3、现阶段促进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加快缩小城乡间、区域间、校际间教育差距。
新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3、现阶段促进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加快缩小城乡间、区域间、校际间教育差距。 4、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

35 五、从教育发展转型的高度,进一步强化提高 质量的重要性、紧迫性。
新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五、从教育发展转型的高度,进一步强化提高 质量的重要性、紧迫性。 如何实现转型,把提高质量摆在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位置上 。 1、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 注重内涵发展; 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出名师,育英才。

36 2、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方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新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方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教育资源配置,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质量上来; 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 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37 以上五点,凝聚为《教育规划纲要》的二十字工作方针:
新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以上五点,凝聚为《教育规划纲要》的二十字工作方针: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38 涉及到教育的战略地位、价值取向、发展动力、基本政策和核心任务。
新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涉及到教育的战略地位、价值取向、发展动力、基本政策和核心任务。 坚持科学发展观,反映人民需要,体现时代特点,符合中国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大大丰富和发展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

39 新蓝图:《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 目标与任务

40 《教育规划纲要》描绘了中国教育的宏伟蓝图——
新蓝图:《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与任务 《教育规划纲要》描绘了中国教育的宏伟蓝图—— 2020年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41 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 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 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 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
新蓝图:《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与任务 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 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 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 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

42 “两个基本”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内容和必要保证;建成人力资源强国是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必然结果和社会贡献。
新蓝图:《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与任务 “两个基本”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内容和必要保证;建成人力资源强国是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必然结果和社会贡献。 “两个基本”是前提,“一个进入”是整个目标体系的核心和落脚点。

43 人力资源开发主要目标 指 标 单位 2009年 2015年 2020年 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 万人 9830 14500 19500
新蓝图:《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与任务 人力资源开发主要目标  指   标 单位 2009年 2015年 2020年 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 万人 9830 14500 19500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 % 9.5 9.9 10.5 15.0 11.2 20.0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 其中:受过高中阶段及以上 教育的比例 12.4 67.0 13.3 87.0 13.5 90.0 2020年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可望达到全球前10位左右。

44 新蓝图:《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与任务
目前,我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仅低于美国(2000年,为12.05年)、OECD国家(2005年,平均为11.5年),俄罗斯(2000年,10.03年),也低于韩国(2000年,10.84年),总体刚达到初中毕业水平,不足以支撑我国人力资源强国建设,严重不适应全面小康社会及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45 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新蓝图:《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与任务 实现战略目标的8项发展任务: 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动普通高中高水平有特色发展;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 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全面提高民族教育水平; 关心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

46 新蓝图:《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与任务
关于基础教育的发展任务 1、学前教育是热点难点与新的亮点

47 幼儿教育发展滞后,成为整个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
新蓝图:《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与任务 幼儿教育发展滞后,成为整个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 从1996年-2007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仅提高了3.6个百分点,2007年仅为44.6%;明显低于墨西哥(84%,2004年)、巴西(68%,2004年)等人口大国。 47

48 新蓝图:《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与任务
2007年,城镇学前三年入园率为55.6%,农村为35.6%,两者相差20个百分点,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老百姓对接受学前教育,从起点实现教育公平的需求更加迫切。 48

49 新蓝图:《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与任务
幼儿教育资源短缺。 2009年在园幼儿2658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50.9%。到2020年规划达到4000万。毛入园率达到75%。要新增1300多万幼儿入园,主要在农村。 49

50 新蓝图:《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与任务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 这种办园体制的建立,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51 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新蓝图:《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与任务 2、坚持义务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 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52 全国每年约有170余万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义务教育;学困辍学现象凸显;
新蓝图:《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与任务 提高巩固率,努力消除辍学现象 义务教育巩固率2009年为90.8% 全国每年约有170余万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义务教育;学困辍学现象凸显; 2020年巩固率提升到95%

53 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资源
新蓝图:《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与任务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战略重点 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资源 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 加快缩小城乡差距,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 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力度。

54 新蓝图:《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与任务
3、普通高中教育突出了内涵发展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55 从全国拥有的教育资源看,实现高中普及目标并不难。
新蓝图:《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与任务 从全国拥有的教育资源看,实现高中普及目标并不难。 2009年全国高中阶段在校生4624万,毛入学率为79.2% 2015年,在校生4500万,毛入学率达87% 2020年,在校生达4700万,毛入学率即达到90% 东、中、西部,城乡资源不平衡

56 新蓝图:《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与任务
部分地区高中阶段普及水平偏低 2007年,全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66%,全国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79.3%,有3成以上的适龄人口、400万左右的初中毕业生未能升学。 地区之间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状况很不平衡,东部地区初中阶段毕业生入学率为85.33%,中部地区为76.4%,东西部差距从2002年的2.4个百分点拉大到10.1个百分点。 56

57 2007年分区域初中毕业生升学率 全国 79.27 东部 85.33 中部 76.44 西部 75.22 东西部差距 10.11
新蓝图:《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与任务 2007年分区域初中毕业生升学率 全国 79.27 东部 85.33 中部 76.44 西部 75.22 东西部差距 10.11

58 发展高中教育的主要责任在政府,投入也是以政府为主。 “普通高中实行以财政投入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
新蓝图:《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与任务 发展高中教育的主要责任在政府,投入也是以政府为主。 “普通高中实行以财政投入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 这个体制的建立需要强有力的推动和督促。 58

59 对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学校办学水平提出了方向性要求
新蓝图:《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与任务   对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学校办学水平提出了方向性要求 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 推进办学模式多样化,克服同质化现象,鼓励学校办出特色

60 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促进高中质量的提升 全面落实课程方案 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 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新蓝图:《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与任务 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促进高中质量的提升 全面落实课程方案 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 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

61 新蓝图:《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与任务
4、关心、重视民族教育与特殊教育 分别列专章予以规划部署并在重大项目中列有专门工程项目

62 普及教育 免费教育 义务教育 5、关于扩大义务教育年限的研讨 《规划纲要》普及向两头延伸 免费主要还是在义务教育范围 义务教育坚持九年
新蓝图:《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与任务 5、关于扩大义务教育年限的研讨 普及教育 免费教育 义务教育 《规划纲要》普及向两头延伸 免费主要还是在义务教育范围 义务教育坚持九年

63 新征程:全面实施《教育规划纲要》,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64 贯彻落实好《教育规划纲要》是摆在全党全社会面前的重大任务。 全党全国要积极行动起来,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
新征程:全面实施《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教育规划纲要》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任务重、要求高,必须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教育规划纲要》 贯彻落实好《教育规划纲要》是摆在全党全社会面前的重大任务。 全党全国要积极行动起来,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 ——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65 一、落实责任,增强任务和政策的执行力。 二、审时度势,增强迎接新挑战的应对力 三、更新观念,增强深化改革的创造力
新征程:全面实施《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一、落实责任,增强任务和政策的执行力。 二、审时度势,增强迎接新挑战的应对力 三、更新观念,增强深化改革的创造力 四、营造环境,增强强国必先强教的动员力

66 《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是对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是对教育工作者队伍执行力的考验
新征程:全面实施《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一、落实责任,增强任务和政策的执行力。  《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是对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是对教育工作者队伍执行力的考验   关于增加教育投入,对政府执行力的考验 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 地方各级政府如何保障教育经费投入——生均教育费用、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提高教育财政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例 普通高中实行以财政投入为主,其他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机制

67 关于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执行力的考验
新征程:全面实施《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关于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执行力的考验 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 克服行政化倾向 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引导社区和有关专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与监督 要落实责任分工,要进行监测检查

68 新征程:全面实施《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二、审时度势,增强迎接新挑战的应对力 我们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是战略机遇期,也是战略挑战期。未来十年,社会变化有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新挑战,要善于审时度势,清醒分析形势,积极应对挑战。

69 中国城市化的推进对教育发展是机遇,也是重大挑战。
新征程:全面实施《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中国城市化的推进对教育发展是机遇,也是重大挑战。 从2000年到2009年,中国城镇化率由36.2%提高到46.6%,年均提高约1.2个百分点,城镇人口由4.6亿增加到6.2亿,城镇人口总量及增量均居世界第一。城镇人口总量是美国总人口的两倍,比欧盟27国人口总数还要高出1/4,现在教育面对的许多问题与城镇人口激增是分不开的。

70 新征程:全面实施《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2015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2%左右,2030年将达到65%左右。教育资源的总量、教育资源的布局与配置、教育政策的制定,必须适应城市化进程,这对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是考验,对教育工作是重大的挑战,要及早谋划增强应对能力。

71 更新观念,要理解规划纲要提出的新思想、新理念;要在改革发展和扩大开放的实践中,不断更新观念
新征程:全面实施《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三、更新观念,增强深化改革的创造力   更新观念,要理解规划纲要提出的新思想、新理念;要在改革发展和扩大开放的实践中,不断更新观念 如何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任务的教育政绩观,需要领导、管理教育的各级领导干部和行政管理人员更新观念。

72 如何坚持以育人为本,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需要校长和教师不断更新观念。
新征程:全面实施《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如何坚持以育人为本,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需要校长和教师不断更新观念。

73 美国科学教育改革方案提出: “重新定义基本技能”
新征程:全面实施《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规划纲要》提出“以能力为重” 美国科学教育改革方案提出: “重新定义基本技能” 基本技能 适应能力 多种交流能力 非公式化的问题解决能力 自我管理及自我发展能力 系统化的思维能力

74 适应能力 适应新的、非常规的、迅速变化的工作环境 应对突发事件、危机状态 学习新的工作、技术和方法的能力 应对工作压力 适应不同个性的人员
新征程:全面实施《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适应能力 适应新的、非常规的、迅速变化的工作环境 应对突发事件、危机状态 学习新的工作、技术和方法的能力 应对工作压力 适应不同个性的人员 体能适应能力

75 表达对教育的期望和诉求是公民的权利;关心和支持教育发展是公民的责任。
新征程:全面实施《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四、营造环境,增强强国必先强教的动员力 要大力改善教育发展的环境。 表达对教育的期望和诉求是公民的权利;关心和支持教育发展是公民的责任。 要进行国家动员,确保《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

76 “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
新征程:全面实施《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重温小平同志的教导,看小平 同志是如何动员办教育的。 “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 抓教育,….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 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 要负历史责任。” “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 ——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985年5月)

77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 总书记号召: “全党全国积极行动起来, 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 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
新征程:全面实施《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 总书记号召: “全党全国积极行动起来, 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 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 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78 谢 谢!


Download ppt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年)》的印发,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一个新的里程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