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2课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课标 了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2课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课标 了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2课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课标 了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2 阅读思考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教育的措施有哪些?取得哪些成就? 2、“文革”对教育事业有哪些严重冲击和破坏? 3、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有何重要意义?

3 社会 主义 教育的兴办 背景 过 程 成 就 1.新中国成立,政府重视 2.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国内敌我矛盾基本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突出. 要彻底改造旧中国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 社会 主义 教育的兴办 背景 1.改造旧教育 2.重要内容:向工农开门,提高教育水平 3.教育的性质:为人民服务 4.法律形式确立: 5.制定方针:毛泽东 刘少奇 全面教育 两种制度 6.办学体制 多样性 1.初具规模,形成国民教育体系 2.培养建设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4 文革中的 “教育革命” 背景 教育革命的开展 影 响 1.停课闹革命,成立红卫兵组织,到各地进行大串联,学校秩序混乱
2.全国大中小学校招生基本停止! 3.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教育革命的开展 1.学校领导体制变化 2.教育体制上“开门办学” 3.高校招生制度改革 1.使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拉大 2.出现“文化断层”“人才断层”

5 “科技兴国” 战略的提出 背 景 提 出: 意义 教育事业的 突飞猛进 原因: 表现 1.“文革”的结束 2.恢复高考
“科技兴国” 战略的提出 2.恢复高考 3.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 1.1987年,教育成为优先发展目标 出: 2.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 进步的决定> 1.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意义 2.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推动 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教育事业的 突飞猛进 原因: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及实施 1.教育立法取得较大的发展,初步建立起教育法律 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 2.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3.职教,普教并举 4.改革高校教育体制 表现

6 什么是科教兴国?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7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江泽民同志曾说:“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教育为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就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教育摆在现代化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为本,在于育人。

8 高等教育的发展

9 本课概述 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建立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文革十年教育事业遭到重大打击,教育质量大幅下降,民族文化素质下降。进入新时期确立包括拨乱反正、三个面向、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科教兴国及教育立法等有力措施,使教育事业迅速走上健康发展的轨迹,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10 1、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A. 制定新的教育方针 B. 德育放在重要位置 C. 倡导“两种教育制度” D.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2、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A. 过渡时期 B. 十年探索时期 C. “文革”十年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A B

11 B C 3、以法律形式正式将新中国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性质确定下来的是
A、1957年2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为人民服务》 4、建国初期科技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海外留学人员大量回国,投身国内建设 B、国家大力培养科技人才 C、国家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D、1956年,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个“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B C

12 5、实施科教兴国的理论基础是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向科学进军 D、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6.下列措施可以认为是中国现代化根本大计的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D.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A B

13 7.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旧教育制度的改造措施不包括
A.创建人民教育制度 B.收回教育主权 C.改革学制 D.实行义务教育 D 8、为解决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失学儿童问题,国家实施了 A.希望工程 B.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 C.西部工程 D.五个一工程 B

14 阅读《1957-1977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对照表》 年份 1957 1960 1965 1971 1997 学校 229所 1289所 434所 328所 2170所 回答: ①1957-1960年高校数量显著增多,原因是什么? “教育大跃进”造成。 ②1960-1971年高校数量大幅度减少,原因又是什么?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③1971-1997年高校数量又大幅度增加,原因何在? 国家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反正。推进教育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④对我国高等教育所经历的曲折发展,你有何感想? 必须重视教育和按教育规律办事。

15 当代中国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对此你有何建议?
畅所欲言 当代中国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对此你有何建议?

16 例如:教育投入总量不足(1990年,中国的教育经费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3%,1995年下降到2
例如:教育投入总量不足(1990年,中国的教育经费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3%,1995年下降到2.44%,而1995年世界平均教育经费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为4.9% ,1999年回升到2.78%。2003年中国教育经费占GDP3.41 %);义务教育资金严重短缺;义务教育在不同地区的发展不平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尤其是女生)辍学率较高;教育师资队伍质量不高,待遇低;高考制度一考定终生(对于学生长达12年的学习来说,最后起决定作用的就是那一次考试、一张试卷)等等。

17 邓小平同志为“希望工程”题词(1990年9月5日)

18 她就是苏明娟,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她和许许多多的贫困山区的孩子一样无钱上学,那双渴望知识的“大眼睛”打动了无数热心于希望工程事业的人。多年来苏明娟和所有接受希望工程捐助的学子一样,受到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爱,从而顺利地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业。她学习勤奋努力, 顺利地考入安徽大学。

19 正在安徽大学就读的苏明娟(《希望工程宣传画》中的“大眼睛”)2005年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

20 1991年4月15日“希望工程”开始实施。这是中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安徽金寨希望小学的校门。

21 广东省第一所希望小学——五华县畲维希望小学,地处五华县转水镇,建筑面积1172平方米,1993年竣工。

22 北京工农速成中学学生在学习 劳模郝建秀(中)在山东大学附属工农速成中学学习 采煤工人施玉海在中国煤矿工人速成中学学习

23 “北大”红卫兵批判校长陆平等“反动学术权威”

24 清华大学红卫兵批斗“反动学术权威”

25 毛主席,你是我的偶像——一个毛的超级FAN

26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1968年12月,毛泽东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1968年当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1967、1968年三届学生,后来被称为“老三届”),全部前往农村。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这是人类现代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几乎没有一家不和“知青”下乡联系在一起。

27

28

29 工农兵学员在上课 1970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批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关于招生(试 点)的请示报告》。
  1970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批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关于招生(试 点)的请示报告》。   《报告》提出:经过三年来的文化大革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已经具备了招生条件。计划于本年下半年开始招生。具体规定:学制,根据各专业具体情况,分别为2至3年。另办一年左右的进修班。学习内容,设置 “以毛主席著作为基本教材的政治课;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业务课;以备战为内容的军事体育课”。                                                                                                                            工农兵学员在上课 各科学生都要参加生产劳动。学生条件为选拔政治思想好、身体健康 、具有3年以上实践经验,年龄在20岁左右,有相当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贫下中农、解放军战士和青年干部。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人、贫下中农,不受年龄和文化程度的限制。还要注意招收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 招生办法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10月1 5日,国务院向各地发出电报:1970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按中央批转的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报告提出的意见进行。全国首批招收的工农兵学员共 4万余人。

30 十年的浩劫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人才断层,邓小平对此忧心忡忡,1977年5月的一天,还没恢复工作的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科学技术这么落后怎么行?”

31 1977年冬天,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参加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

32 教育兴办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教育挫折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教育繁荣

33 为了”根本大计”我们对中国教育应该思考些什么?
1.坚决实施”三个面向””四有”新人的方针和义务教育法,依法治教 2、把基础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加大基础教育的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推动农村义务教育,促进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 3、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国家着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 4.、在西部大开发的形势下,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


Download ppt "第2课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课标 了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