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糖皮质激素在慢性疼痛治疗中应用的专家意见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糖皮质激素在慢性疼痛治疗中应用的专家意见"—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糖皮质激素在慢性疼痛治疗中应用的专家意见

2 一、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二、糖皮质激素的毒副作用 三、糖皮质激素慢性疼痛治疗中的适应证 四、给药途径 五、糖皮质激素的不同制剂

3 疼痛是机体对损伤和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如果疼痛持续存在,程度为中到重度,在特定情况下不能缓解,可能伴有抑郁、焦虑等改变,则成为慢性疼痛。临床上慢性疼痛的治疗用药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药物及镇痛辅助药等,其中糖皮质激素(GCS)的消炎和镇痛不容忽视,而且随着其镇痛机制的进一步阐明及新制剂的开发,GCS 在疼痛中治疗上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4 一、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内源性糖皮质激素由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分泌,通过与受体结合介导基因表达从而发挥药理学效应。糖皮质激素为脂溶性激素,穿过细胞膜后与胞质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R)结合,后者是由90KD 的热休克蛋白(hsp90)和p59 蛋白组成的大分子复合体。随后hsp90 从复合物上解离下来,而活化的GCS-GR 复合体迅速进入细胞核内,以二聚集体形式与靶基因启动子上的GCS 反应成分或称反应元件(GRE)结合,促进或抑制靶基因的转录,通过调控基因产物最终产生药理学效应或毒性反应。

5 一、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糖皮质激素在慢性疼痛治疗中主要起抗炎和镇痛两方面的作用,是其治疗炎性疼痛的主要药理依据。
糖皮质激素的抗炎机制包括: ①通过稳定白细胞溶酶体膜防止白细胞释放有害的酸性水解酶; ②抑制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向炎性部位趋化聚集和移至血管外,减轻组织炎性反应; ③减弱白细胞对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 ④增加血管张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及水肿形成; ⑤减少补体合成,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减少组胺及激肽释放; ⑥抑制磷脂酶A 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合成释放; ⑦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胶原沉积,从而减少瘢痕形成等。

6 一、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在神经根病变,神经根损伤,周围神经病变,肌肉韧带损伤等治疗中具有确切而显著的镇痛效果,可能存在以下机制: ①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和局部麻醉药可保持注射部位较高的药物浓度,两者都有止痛作用; ②其与局麻药都有稳定细胞膜,减少受损神经纤维或敏化背根神经节异常放电的特性,从而阻滞疼痛神经纤维的传递; ③能阻断神经肽的合成并抑制磷脂酶活性。通过减轻受损神经根的炎症作用,糖皮质激素能改善微循环,避免神经的缺血性损伤,同时药液的“冲洗”作用能减少局部炎症介质浓度(例如IL-1、TNF、磷脂酶A),减轻硬膜和周围组织的粘连; ④能抑制胶质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如TNFα、IL-1、NO、活性氧化自由基); ⑤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降低后角神经元敏化和继发的中枢“上发条”(wind-up)现象。

7 二、糖皮质的毒副作用 荟萃分析显示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用药剂量和时间呈正比。其毒副作用和并发症如下:
1.内分泌系统肾上腺功能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库欣综合征、高糖血症、免疫抑制、低钾血症、闭经、月经失调、生长迟缓。 2.心血管系统高血压、液体潴留、充血性心力衰竭、深静脉血栓。 3.骨骼肌系统骨质疏松、骨缺血性坏死、病理性骨折、肌营养不良及萎缩、肌痛、关节痛。 4.心理影响情绪波动、欣快、失眠、焦虑、抑郁。 5.消化系统溃疡性食管炎、胃溃疡、胃出血、腹泻、便秘。 6.眼视网膜出血、后囊下白内障、眼内压增高、眼球突出、青光眼、视神经受损,继发性真菌脓肿。 7.皮肤系统面部潮红、创面愈合迟缓、色素沉着过度或不足、皮炎、多毛、皮肤萎缩、无菌性脓肿。 8.代谢和免疫高糖血症、脂肪重分布、水钠潴留、免疫力低下易继发感染。 9.神经系统头痛、眩晕、躁动、多动症。 10. 嗅觉丧失多见于倍他米松局部注射。 11.偶见发热,硬膜外脂肪增生。 12.过敏反应主要是制剂中添加剂所致。

8 三、糖皮质激素慢性疼痛治疗中的适应证 1.肌肉韧带劳损 2.无菌性炎症及创伤后遗症 3.癌痛 4.神经根病变引起的疼痛 5.风湿病引起的疼痛
6.软组织、骨关节无菌性炎症引起的疼痛 7.神经病理性疼痛 8.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等

9 四、给药途径 由于病变部位药物浓度较低或不确定性,口服、静脉或肌肉注射GCS 等全身给药途径主要用于治疗适用于全身给药的疾病,如慢性结缔组织病口服给药是主要途径,一般而言静脉或肌肉给药多用于大剂量冲击疗法或用于急性抗炎消肿,而口服给药用于维持治疗。 关节腔内(如肩关节、膝关节)、关节周围、肌腱和韧带周围、软组织敏感点局部注射是慢性疼痛治疗的有效给药途径。

10 四、给药途径 硬膜外腔激素注射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主要治疗各种脊柱病变引起的背痛,因为它能选择性作用于病变部位,并持续较高的药物浓度,而且比鞘内给药更加安全。 临床上硬膜外腔注射激素对下列背痛综合征有一定效果:局部椎间盘突出或环撕裂引起的轴痛;髓核脱出或脊髓硬化等压迫引起的神经根病变;非压迫性炎症引起的脊神经根炎;带状疱疹引起的疼痛。糖皮质激素鞘内给药仍有争议。 有文献指出若将激素注入蛛网膜下隙,则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任何糖皮质激素都可能有潜在的毒副反应。在大鼠等动物模型中也证明神经内或神经周围注射糖皮质激素都能产生神经毒性作用,神经内给药毒性反应更明显。神经受损程度与不同给药类型也有关,地塞米松毒性最小,甲基泼尼松龙和曲安萘德次之,乙曲安奈德和氢化可的松毒性最重,可造成严重轴突变性。

11 五、糖皮质激素的不同制剂 N/A 表示不适用(not applicable)

12 五、糖皮质激素的不同制剂 与氢化可的松相比,甲强龙、曲安奈德、地塞米松和倍他米松的盐皮质激素作用微弱,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 )轴抑制作用轻微(地塞米松除外), 不良反应均较轻。 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因其作用时间长,对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弱,对HPA 轴的抑制作用较短效者明显。另一方面,不同的激素剂型亦有不同特性:甲强龙醋酸盐和地塞米松磷酸盐为水溶制剂,对组织刺激小,局部注射和硬膜外给药疗效可维持约24 小时;康宁克通-A(曲安奈德/Kenacort-A)为混悬液,对局部刺激作用较大,可引起注射部位疼痛,不适用于静脉和硬膜外腔注射,疗效可维持约7 天;得宝松(Diprospan)为倍他米松磷酸钠2mg 与二丙酸倍他米松5mg 组成的复方制剂,局部注射前者易溶于水被迅速吸收而起效,1 小时后达到血浆峰浓度,后者微溶于水,缓慢经组织吸收维持疗效,局部注射和硬膜外注射作用可维持3~4 周。其制剂为0.2u 半球状微晶体混悬液,局部刺激小,可用于肌肉内或硬膜外腔注射,但不用于静脉或皮下注射。

13 五、糖皮质激素的不同制剂 临床上选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疼痛时应正确选择适应证,注意药物种类及剂型,例如中效的甲强龙可用于癌痛的治疗,康宁克通-A 在关节痛、肩周炎、慢性腰腿痛、腱鞘炎及多种皮肤病的治疗中能发挥较好疗效,得宝松的局部注射对神经根病变引起的疼痛、风湿病引起的疼痛、软组织或骨关节无菌性炎症引起的疼痛和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等都有一定的镇痛效果,应用比较广泛。 临床上糖皮质激素长期大量使用的副作用和停药后反跳效应是造成不良反应的两个主要方面,为保证药物的安全使用应遵循下列原则: ①尽量使用最低有效浓度,疾病允许时即停药; ②尽量进行物理治疗,避免制动,预防肌肉疾病; ③防止反跳现象出现; ④补钙剂量最低1500mg/d; ⑤补充维生素D,最低400~800IU/d; ⑥双磷酸盐治疗7.5mg/d ,最少3个月; ⑦对患者进行药物不良反应的教育,医患共同预防并发症发生。

14 谢谢


Download ppt "糖皮质激素在慢性疼痛治疗中应用的专家意见"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