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大綱 一、瓷器的具備條件 二、瓷器出現-東漢 三、承先啟後-三國兩晉南北朝 四、南青北白-隋唐五代 五、結論 六、參考資料.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大綱 一、瓷器的具備條件 二、瓷器出現-東漢 三、承先啟後-三國兩晉南北朝 四、南青北白-隋唐五代 五、結論 六、參考資料."—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3 大綱 一、瓷器的具備條件 二、瓷器出現-東漢 三、承先啟後-三國兩晉南北朝 四、南青北白-隋唐五代 五、結論 六、參考資料

4 瓷器的具備條件 第一是原料的選擇和加工,主要表現在氧化鋁(A12O3)的提高和三氧化二鐵(Fe2O3)的降低,使胎質呈白色;
第二是經過1200℃以上的高溫燒成,使胎質燒結緻密、不吸水分、擊之發出清脆的金石聲; 第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溫下燒成的釉,胎釉結合牢固,厚薄均勻。    三者之中,原料是瓷器形成的最基本的條件,是瓷器形成的內因,燒成和溫度和施釉則是屬於瓷器形成的外因。

5 瓷器出現 瓷器出現於東漢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餘年的歷史。
在浙江上虞、寧波、慈溪、永嘉等市縣先後發現了漢代瓷窯遺址,東漢晚期墓葬和江蘇高郵邵家溝漢代遺址中,都曾發現過瓷製品。 其中有東漢“延熹七年”(164年)紀年墓中所出的麻布紋四繫青瓷罐,“熹平四年”(175年)墓內出土的青瓷耳杯、五聯罐、水井、薰爐和鬼灶,“熹平五年”紀年墓中發現的青瓷罐,這些有確鑿年代可考的青瓷器的發現。

6 東漢 越窯青瓷罐 高25.9公分 口徑13.4公分 寧波市鄞縣出土 寧波市天一閣博物館藏

7 東漢 青瓷五聯罐 高43.5公分 口徑6.7公分 底徑14.7公分 浙江省鄞縣沙河出土 浙江省寧波市博物館藏

8 東漢 四繫青瓷罐 高22.5公分 口徑10.8公分 底徑12.9公分 1980年10月江蘇省邗江縣甘泉鄉香巷宰家墩出土 江蘇省揚州市博物館藏

9 承先啟後 三國兩晉南北朝

10 吳 青瓷灶 高13.3公分 長12.9公分 1962年溧陽東王公社永和大隊吳鳳凰元年(272年)墓出土

11 西晉 青瓷堆貼鳥獸人物紋魂瓶 高47.5公分 底徑16.5公分 1974年南京西崗果牧場西晉墓出土

12 西晉 青瓷雞頭雙耳罐 高17.4公分 口徑10.1公分 底徑10公分 1955年南京梅家山晉墓出土 南朝 青瓷雞頭執壺 高24.7公分 口徑9.2公分 底徑11公分

13 南朝 青瓷大蓮花尊

14 南青北白 唐代越窯燒造仍集中于上虞、余姚、寧波等地,為所謂「南青」 的最典型窯口。
隋唐五代 唐代越窯燒造仍集中于上虞、余姚、寧波等地,為所謂「南青」 的最典型窯口。 初唐時期:基本上保持了南朝與隋代的風格,胎質較疏鬆,胎色灰白;釉色青黃,容易剝落。器型有深腹假圈足盅、盤口壺、龍炳鴨首壺、多足或鑽孔圈足硯、折腹碗等等。裝飾手法有刻劃覆蓮、忍冬、貼塑,等等。 中晚唐時期:瓷胎細膩緻密,有灰、淡灰、淡紫等胎色;釉色黃或青中泛黃,滋潤而不透明,如冰似玉,光潔的瓷胎上施以勻淨的釉層,開片及剝釉的現象很少見。到唐晚期,胎骨更為輕薄,釉層更為細潤。中晚唐越窯青瓷的造型廣泛,吸取玉、石、陶藝的精緻設計,也仿製金銀器的器型。這時期的主要器型有:碗、盤碟、執壺等。

15

16 河北刑窯 浙江越窯

17

18 唐 邢窯白釉淺底瓷碗 唐 邢窯白釉葵口淺底瓷碗

19 唐 越窯青釉淺底瓷碗 唐 越窯祕色釉葵花式瓷碗 唐 越窯青釉海棠式碗 高10.8公分 口縱23.3公分 口橫32.2公分 足徑11.4公分 上海博物館藏 唐 越窯青瓷五瓣花口碗 高8.6公分 口徑16.7公分 底徑8.5公分 1980年浙江省臨安縣臨安嶺唐水邱氏墓出土

20 唐 越窯青瓷瓜稜雙繫罐

21 唐 青瓷壺 高14.3公分 口徑6.1公分 故宮博物院藏 唐 瓜稜執壺 高16.6公分 口徑5.2公分 底徑7.8公分 1990年浙江省奉化出土 寧波市博物館藏

22 結論 青瓷在中國整個陶瓷文化中,有其獨特的風格與卓越的成就。青瓷是用瓷土作原料,色釉中加了氧化鐵,在攝氏1200度至1300度的高溫還原火焰氣氛中燒成的釉器。胎質堅硬,釉色光潤、透明,呈黃綠或青綠色。自東漢晚期創燒,經歷三國和兩晉的發展時期,至唐代和五代而達於鼎盛,宋代以後才告衰微。唐代開始稱作「越窰」,是中國南方最重要的瓷種。 瓷器比陶器堅固耐用,又遠比銅、漆器的造價低廉,且原料分佈極廣,各地可以因地制宜,廣為燒造。東漢青瓷的燒製成功,在於窯爐結構進步、使用工具的改革、燒成技術的提高等。

23 結論 到了魏晉南北朝,戰亂使得社會階級流動,民族融合也讓文化注入新血。人民為超脫社會現實,開始依託於佛教,在瓷器上出現蓮花瓣紋,也有將東漢的五聯罐改造成穀倉罐等明器,到了東晉變為燒造生活用具為主的器皿,延續至隋唐。 南北朝後期,戰亂逐減,經濟隨著社為走向安定。唐中期以前,由於農業迅速發展,社會有了廣大雄厚的經濟基礎,中期以來城市興起,手工業、陸海交通、商業貿易得到極大發展,地區性的窯區開始興盛,南方以越窯的青瓷為主,北方以邢窯的白瓷做代表。飲酒飲茶的風氣興起,也使茶碗、碗托大量燒製,此時的瓷器多製成生活用具,器形也受用途及金銀器造形的影響而有所轉變。 唐代陶瓷的蓬勃發展及製瓷技術的精進,替宋代瓷器藝術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使得中國瓷器發展又來到另一個高峰。

24 參考資料 一、專書 二、網頁 中國硅酸鹽協會 編,《中國陶瓷史》,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9。
馮先銘 主編,《中國陶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6。 李知宴 著,《中國陶瓷文化史》,文津出版, 。 秦大樹 著,《石與火的藝術--中國古代瓷器》,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 。 張東 著,《瓷器--聖火與靈土的藝術》,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9。 小鹿 編著,《古代瓷器》,北京:中國書店,1997.9。 李輝柄 主編,《中國陶瓷全集》,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 徐湖平 主編,《六朝青瓷》,上海:上海古籍版社, 。 中國陶瓷史編委會,《江蘇六朝青瓷》,台北:胡氏圖書出版社,2006.7。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 編著,《寺龍口越窯址》 ,北京:文物出版社, 。 葉喆民 著,《隋唐宋元陶瓷通論》,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 藝術家工具書編委會 主編,《漢唐陶瓷大全》,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 傅振倫 著,《中國古陶瓷論叢》,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 孫機、劉家琳 撰稿,《中國古代茶具展》,香港市政局, 。 二、網頁 浙東越窯青瓷博物館: 中國陶瓷: 唐代邢窯及越窯位置圖:


Download ppt "大綱 一、瓷器的具備條件 二、瓷器出現-東漢 三、承先啟後-三國兩晉南北朝 四、南青北白-隋唐五代 五、結論 六、參考資料."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