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用新课标理念指导高考备考 湖北省黄冈中学 余利平 QQ:654427484.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用新课标理念指导高考备考 湖北省黄冈中学 余利平 QQ:654427484."—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用新课标理念指导高考备考 湖北省黄冈中学 余利平 QQ:

2 研究高考,把握命题趋势,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搞好规划,明确复习目标,提高复习的计划性 夯实基础,重视知识生成,提高复习的准确性 注重能力,加强能力训练,提高复习的适应性 突出热点,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学思读练,掌握复习方法,提高复习的系统性 钻研真题,增强答题能力,提高复习的实效性

3 研究高考,把握命题趋势,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4 研究新课程标准 研究考试大纲(2014年全国新课标高考) 研究新教材 研究新课标高考

5 研究新课程标准(附件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 新课程理念 三维目标

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课程目标)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几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课程结构) 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与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程内容)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程实施)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程评价)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课程管理)

7 新课程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就是要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就是要处理好“坚持灌输”与“讲求实效”的关系。 ⊙加强“引导”,要鲜明地提供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注重“特点”,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高中学生群体的原则。 三、建构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这是课程整合的追求。 ⊙这种课程,强调学生从现有知识经验出发,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与方法。 ⊙这种课程,主张用富有意义的案例来呈现问题,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和分析问题的思路,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 ⊙这种课程,注重认知工具的给予,注重学生生活逻辑的主导,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 ⊙这种课程,体现基础性与选择性的统一,既坚持综合素质的培养,又提供基于兴趣、情趣、志趣进行自主选择的机会。 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这是课程实施的追求。 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这是改进课程评价的追求。

8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也是高考命题的要求。

9 研究考试大纲(2014)(附件2) 1、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 2、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3、考核目标与要求(能力考核目标与要求)
4、考试内容与范围

10 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 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1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实行文科综合。满分300分,政、史、地各10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试题只涉及单学科内容,不跨学科综合。
全卷政治试题全部为必考题,没有选考题。 试卷包括Ⅰ、Ⅱ两卷。 题型:Ⅰ卷——单项选择题 Ⅱ卷——非选择题

12 考核目标与要求 Ⅰ Ⅱ Ⅲ 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 描述和阐释事物 论证和探讨问题 要求 目标
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 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 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调动和运用知识 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 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 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 描述和阐释事物 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 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 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 论证和探讨问题 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 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

13 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2)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3)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在考试中,对 “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考查主要是通过考生审题的思维过程体现出来的。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字、图、表等信息的阅读与理解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审题的能力。 示例: 2010T38, 2011T38(2),2012T39(见附件3),2014T13、14、T38(1)

14 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1)能够根据从题目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 (2)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3)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在考试中,调动和运用知识,是指将从试题创设的新情境中提取的信息与相关知识建立起准确的联系,并运用这些知识对试题提出的问题做出正确判断的思维过程。课堂所学知识应当是全面、透彻、灵活的,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示例: 2010T39,2014T16、19

15 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 (1)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描述客观描述事物现象说明是什么)
(2)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政 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阐释准确揭示事物本质分析解释为什么) (3)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综合观点和现象 准确表述怎么样) 对”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的考查主要是通过考生对问题理解、分析和说明的思维过程体现出来的。 在考试中,主要是指选择题中挑选正确答案和非选择题中组织答案的过程。在考试中,对试题问题所涉及的观点的描述应客观、准确,并尽量使用学科术语;对试题所涉及的问题的阐释应深刻、透彻,且层次清晰、内容完整、语意连贯。 示例2: 2010T38,2011T38(2),2014T38(2)

16 论证和探究问题能力 (1)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是一种探究的态度 是一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 (2)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 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3)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在日常教学中,应适时选择一些时政问题组织学生思考、辩论或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和创新精神。 示例:2010T39,2011T38(2),2014T39

17 考核目标与要求的内在逻辑联系 获取和解读信息 发现问题的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 分析问题的能力 描述和阐释事物 解决问题的能力
获取和解读信息 发现问题的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 分析问题的能力 描述和阐释事物 解决问题的能力 论证和探究问题 提出问题的能力 分析社会生活现象 寻找其内在的理论依据 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并得出新的理论观点

18 考试内容与范围 1、必修1 2、必修2 3、必修3 4、必修4 5、时事政治 (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4月-考试当年3月)
(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选修部分不考。 考点有不少变化(附件4)

19 研究新教材 正确处理新旧教材的关系 分析新旧教材内容差异,领会差异的原因 (附件5)

20 研究新课标高考 试题结构基本保持稳定 选择题部分呈现出新的变化特点  非选择题部分呈现出新的变化特点 彰显新课程理念的命题趋势十分显现  

21 高中新课程(高考)的实施进程 2007年:山东、广东、海南、宁夏 2008年:江苏 2009年:天津、浙江、辽宁、福建、安徽
2010年:湖南、吉林、陕西、黑龙江、北京 2011年:山西、河南、新疆、江西 2012年:河北、湖北、云南、内蒙古 2013年:贵州、四川、重庆、甘肃、西藏、广西、青海 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统一规划,高中新课程改革在2010年前全面推开,2013年全面进入新课程高考。

22 试题结构基本保持稳定 各模块的分值基本上按照考点的数量来搭配。 经济 政治 文化 哲学 2010年: 年: 年: 年: 年:

23 主观题设问的数量趋于稳定 07年三道大题共6问 08年两道大题共7问 09年两道大题共4问 10年两道大题共5问 11年两道大题共5问
选择题中四个模块比例趋于稳定: 经济 政治 文化 哲学 07年 4个 3个 2个 3个 08年 4个 3个 2个 3个 09年 4个 3个 1个 4个 10年 4个 3个 1个 4个 11年 4个 3个 个 12年 4个 3个 1个 4个 13年 4个 3个 1个 4个 14年 4个 3个 1个 4个 主观题设问的数量趋于稳定 07年三道大题共6问 08年两道大题共7问 09年两道大题共4问 10年两道大题共5问 11年两道大题共5问 12年两道大题共5问 13年两道大题共5问 14年两道大题共5问

24 选择题部分呈现出新的变化特点 试题顺序有变化 选择题多为双项组合(四选二) 选择题多为一材一题形式
选择题部分呈现出新的变化特点  试题顺序有变化 选择题多为双项组合(四选二) 选择题多为一材一题形式 四个模块在试卷中相对独立,基本没有四个模块的综合题 计算题成为必考题 难度有下降 几乎都是文字材料题,没有漫画题、古诗词题、成语或俗语题 注重主干知识、基础知识考查,选项设置干扰力度不大

25 非选择题部分呈现出新的变化特点 结构:保持相对稳定,保持了“2+3”的试题模式,仍然采用经济 政治相组合,文化与哲学组合 顺序:有变化
非选择题部分呈现出新的变化特点  结构:保持相对稳定,保持了“2+3”的试题模式,仍然采用经济 政治相组合,文化与哲学组合 顺序:有变化 选材:更加灵活,不再固化图表 不再固化经济或历史素材 考试内容涉及到了教材的“综合探究”课 设问:试题材料通俗易懂,试题的阅读难度不大 材料集中再集中设问 设问更加重视微观切入,指向更明确、更具体,针对性强 问题的灵活性、开放性越来越大 设问重视探究性 答案:不追求唯一性,有很强的开放性 不过分追求答案的中庸,追求言之有据言之有理 答案的设计注重对问题的完整表述 语言简洁,使用教材语言表述答案的现象大为减少

26 彰显新课程理念的命题趋势明显 选材:试题生活化趋势明显 能力: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与思维能力 价值观:试题逐步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主观性试题的考试内容涉及到了教材的“综合探究”课

27 选材:试题生活化趋势明显 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 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高中学生群体的原则。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28 具体表现 几乎所有试题素材的选择都来自生活,来自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或社会历史的具体问题。
示例:2012T13、T14、T15、T17、T38, 2014T12、13、14、17 选择题的题干与题枝、主观试题设问及答案,充满着生活的气息。 示例:2010T13,2010T38,2011T13, 2011T38、T39,2014T38(2)、T39(2)

29 能力:试题有意识地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与思维能力
既要注重基础性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和给予,更要致力于形成知识过程的体验,致力于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30 具体表现 知识蕴含在情境中,几乎没有对知识的直接考查。 示例: 2011T13
学生回答的问题,也要描述、阐释解决问题的过程。 示例:2010T39(2),2011T38(1)(2) 尝试着考查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示例:2010T38(1),T39(2)(3),2011T38,T39

31 价值观:试题逐步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要鲜明地提供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是游离于知识、能力之外的另外一个学习目标,而是整个学习目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仅包括情感趋向,还应包括对认识事物的态度以及价值观取向。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经历对一个问题的的不同观点的比较、分析、判断和选择的辩证思维过程,进而形成对一个问题的正确态度或观点。

32 具体表现 示例:2010T39,2011T19、T20,2014T39(2)

33 主观性试题的考试内容涉及到教材的“综合探究”课
“综合探究”课是新课程教材呈现的新方式,设置这一课型,旨在帮助学生体验研究性学习,从根本上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贯通起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各种观点的思维辨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既带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还蕴涵基本的理论知识,具有体现本单元相关知识的联系和运用的功能。综合探究课注重的并非仅是学生获得多少知识,而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一个拓展、延伸的平台,帮助学生自主地参与获得多种综合知识和多层次能力的过程,掌握科学知识、培养和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些方面的培养正体现了新课程的宗旨。示例: 2010T39(3) 文化模块第一单元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

34 搞好规划,明确复习目标,提高复习的计划性

35 复习时间安排 复习阶段 一轮复习 二轮复习 三轮复习 时间安排 2014年8月---2015年2月 2015年3月---4月
2015年5月---高考 内容安排 考试说明的 全部内容 知识专题、热点专题 高考模拟 突出主干 目标要求 夯实基础知识 掌握基本能力 强化知识的联系、注重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学会解题方法 模拟高考时间、题量、题型 3/16/2017

36 夯实基础,重视知识生成,提高复习的准确性

37 要正确理解和储备知识 要注重知识的建构 要注重知识重组和生成 要注重某些反复考查的知识

38 要正确理解和储备知识 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 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自己“知识库”中有用知识、基本技能

39 要注重知识点线面的建构 “点”是指最核心的知识点,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线”是指寻找“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整理,可以将这些看似孤立的“点"串接起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框架 “面”是指在“点”和“线”的基础上,通过拓宽知识,使教材中的概念、原理变得丰满和具体

40 要注重知识重组和生成 转换:是基于知识本身的内涵,通过分解、组合以及合理推导,以形成新的知识。
整合:是通过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拓展,以丰富知识的内涵。 拓展:是主干知识在全面、准确的基础上要有一定的层次和深度。 创新:把基础理论知识(普遍性)与实际问题(特殊性)相结合,作出描述、阐释和论证,形成新的知识。 (见附件6)

41 要注重某些反复考查的知识 对于科技的作用,2011年,2012年反复考查。 2012年,16,38都考查公平正义问题。
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010年、2012年中几乎以相同的形式考查。

42 注重能力,加强能力训练,提高复习的适应性

43 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专项训练:材料变式、要点提炼
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专项训练:知识网络、生成新知 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专项训练:描述全面、阐释准确、分析深刻 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专项训练:观点鲜明、逻辑严密、思维发散、富于创新 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归纳与演绎

44 突出热点,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45 重视考查学生学科素养 热点的选取 热点的学习

46 重视考查学生学科素养 贴近现实生活和社会现实,弘扬科学“求知”精神 热衷文学艺术,倡导人文“求善”精神
贯彻国家和谐意识和公民责任意识,体现社会“求和”精神 (见附件7)

47 热点的选取 “恒温”问题 “高温”问题

48 热点的学习 宏观掌握时政热点事件——专题学习系统化 合理划分子专题——专题学习具体化 多学科、多角度分析——专题学习科学化
适当的时政专题作业——专题学习练习化

49 学思读练,掌握复习方法,提高复习的系统性

50 主要内容:考点、主干知识点、知识联系点、热点、高考真题
核心原则:小题大作,大题小作 主要内容:考点、主干知识点、知识联系点、热点、高考真题 核心原则:多读少记,“死”记“硬”背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主干知识 核心原则:大胆想象,小心求证 主要内容:思考、质疑、讨论、构建知识体系、知识再生等 核心原则:见多识广,举一反三 主要内容:巩固知识,变式问题,培养技能

51 钻研真题,增强答题能力,提高复习的实效性

52 分析高考的考查特征,领会高考命题的切入点
把握高考试题评分标准和常见错误,注意高考答题的踩分点 对比高考试题及其答案,领悟答题方式方法和技巧,提高答题水平 (核心知识的灵活运用) 分析答案——欣赏答案——模仿答案——质疑答案——变式答案


Download ppt "用新课标理念指导高考备考 湖北省黄冈中学 余利平 QQ:654427484."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