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国古典名著导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国古典名著导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国古典名著导读

2 开谈不说红楼梦, 读尽诗书是枉然 《京都竹枝词》

3 作者简介 曹雪芹,名霑,别号雪芹。约生于康熙五十四年,卒于乾隆二十七年除夕或次年除夕。 曾祖曹玺的妻子当过康熙的保姆,祖父曹寅是康熙的伴读。

4 康熙二年,曹玺授江宁织造,前后达六十余年。康熙六次南巡,其中四次由曹寅接驾,并以江宁织造府为行宫。曹雪芹在这种繁盛荣华的家境中度过了到十三岁为止的少年时代。
雍正五年(1727),曹家被抄没,迁回北京,遂彻底败落

5 曹雪芹曾在一所宗族学堂当过掌管文墨的杂差,境遇潦倒。他的个性豪爽旷放,朋友们比之为示俗人以白眼的阮籍。最后流落到北京西郊的黄村,到了“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地步。
乾隆二十六年秋,爱子夭亡。他也伤感谢世,留下一个新娶不久的继妻和一部未完成的书稿。 “孤儿渺漠魂应逐, 新妇飘零目岂瞑”

6 《红楼梦》第一回记述道: 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 十载,增删五次。 又题一绝云: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7 创作与修改 《红楼梦》从乾隆六年开始动笔,大约初稿题名为《风月宝鉴》,以后又用过《金陵十二钗》《情僧录》《石头记》

8 关于续书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主要是由高鹗续补。成功处理了宝、黛爱情悲剧的结局,使得故事完整,便于流传。
但安排了“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的结局,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歪曲了主要人物性格,有损于小说的主题。

9 关于版本 分为抄本和活字排印本两个系统: 抄本多是带有脂砚斋等评语的八十回本,题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简称为“脂本”。
排印系统中以程高本为代表。即乾隆56年,57年由程伟元、高鹗先后再次用木活字排印的一百二十回本。

10 《红楼梦》的整体悲剧创造

11 创造了一个包涵着双重悲剧的整体悲剧: 1、家族悲剧。以贾府为代表的贵族世家衰亡史。 2、女儿悲剧。以宝黛钗爱情悲剧为中心的一群年轻女性的不幸命运。

12 两种不同性质的悲剧: 家族悲剧是腐朽事物的灭亡;女儿悲剧则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和热爱的美好事物的毁灭。
女儿悲剧是在家族环境中发生的,是随着家族悲剧而发展的,结果是美丑同归于尽,是“落了片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整体性毁灭。

13 双重创作意旨: 一是对“当日闺友闺情”的追忆; 二是对自我经历的某种追悔。
“追忆”之情化作“使闺阁昭传”的创作动机;“追悔”之情则包括对“堂堂须眉”的自责和对家族衰败的痛惜,并化作“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的创作愿望。 女儿悲剧和家族悲剧,是两种感情和创作心态在作品中的实际体现。

14 双重悲剧的有机联系: 年轻女儿是《红楼梦》的形象主体,家族盛衰构成《红楼梦》的基本环境,两者是性格与环境的关系。两者又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双重悲剧联系的纽带: 贾宝玉和王熙风。

15 《红楼梦》整体悲剧的内在意蕴: 家族悲剧的批判和哀挽意蕴。 其深刻性在于作者的内部解剖。 如:第二回借冷子兴之口对贾府的描述。

16 物质生活上穷奢极侈,精神生活荒淫无耻。揭示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哀挽意蕴表现在王熙风和探春的“补天”,可补者又是毁者。在更深层次上揭示出家族悲剧的意蕴。

17 女儿悲剧的批判意蕴: 女儿悲剧构成一个无可逃遁的命运之网,都陷没其中,显示丑恶现实对美、青春、爱和一切有价值的生命的毁灭,表明这个社会的腐朽和不合理已经到了应当被整体否定的程度了。

18 整体悲剧的哲学意蕴: 家族悲剧表现出对封建社会秩序的稳定性和永恒性的怀疑和否定。 女儿悲剧。佛教的“色空”观改成“空、色、情”观。“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

19 《红楼梦》悲剧的特色: 1、彻底性:美丑同归的整体性悲剧。
2 、深刻性:不仅有触目惊心的悲剧事件(秦氏之死,金钏之死、二尤之死、晴雯之死、黛玉之死),还有更多“极平常的或者近乎没有事情的悲剧” 。

20 《红楼梦》形象体系的构建: 是由对立而又交叉的两个世界和两大形象群的构成的。

21 乌托邦的世界: 大观园的世界-清-情-假- 风月宝鉴正面-女儿-理想 现实的世界: 大观园外的世界-浊-淫- 真-风月宝鉴反面-男人-现实 又相互交叉: “清”中有“浊”:宝钗理想 “浊”中有“清”:平儿理装、鸳鸯、金钏、二尤

22 形象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是“二元对立而以一元为主”。
《红楼梦》描写女儿男人清浊情淫正邪美丑幻真理想与现实两个世界两大形象群的双重悲剧双重创作主旨,而主要描写一个理想世界的兴起发展和最后的幻灭。

23 《红楼梦》性格系统的复杂对照

24 基本对立: 宝钗:适应型―冷美人(性格理性化的结果)-鲜艳妩媚(环肥)-没有实现爱情 黛玉:特立型―泪美人(性格情感化的表现)-风流袅娜(燕瘦)-没有实现婚姻

25 黛玉与宝玉 : 同具叛逆传统倾向,互为人生知己。 宝玉情不情,黛玉情情。 黛玉与晴雯 : 同具个体人格意识。晴雯性情火爆, 富有行动,黛玉多愁善感,内心压抑。 黛玉与湘云: 同为孤女,湘云天真、憨顽、潇洒、 醉者,黛玉早熟、敏感、抑郁、醒者。

26 黛玉与妙玉: 同鄙视世俗,自持高洁,一个 在“槛”内,一个在“槛”外。 黛玉与尤三姐: 同为知己爱情的追求者,尤三姐具有市民女性气质,敢作敢为,敢爱敢死,黛玉出生书香门第,情感炽热而性格软弱。

27 《红楼梦》的艺术结构 采用双线头网状结构。 主线是宝、黛之间的爱情悲剧, 副线是贾府的由盛而衰到彻底崩溃。 先用五回书勾画出全书的轮廓。
第二步展开贾府由盛而衰的全过程以及宝、黛的爱情发展经过。 最后以贾府的崩溃和宝、黛爱情悲剧来收束全书。

28 1、线索:A 贾府盛衰 B宝黛爱情 2、纲领: 前五回叙事总纲 3、网络: 纵横交错的日常事件 4、波澜 :复杂的矛盾交叉所形成的情节波澜 。 如宝玉挨打、抄检大观园

29 宝玉挨打是小说最大的波澜之一。 宝玉挨打是书中两股势力,两种思想的剧烈冲突,既是传统的封建势力对新兴的民主主义幼芽的残酷迫害,又是面临衰亡的封建统治者为争夺本阶级的接班人而作的最大努力,表现了封建叛逆者虽然力量单薄却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

30 抄检大观园是小说中又一个大波澜。 抄检大观园,是贾府这个威武堂皇的贵族之家衰落的征兆,是全书整个故事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结束了大观园中的欢乐生活。作品中的悲剧气氛越发浓厚了。

31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 简洁纯静而又丰富多彩,洗炼流畅而无刻削痕迹,文采斐然而不堆砌辞藻。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成熟、最优美的语言。

32 《红楼梦》的意义: 标志着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创作达到了高峰。 1、取材于现实生活。描写家庭日常生活内容。 2、写出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是一部成熟的现实主义杰作。

33 研究《红楼梦》成专门的学问——“红学”。
两百年来形成了各种“红学”派别。有旧红学派、新红学派和解放后的一些红学派别。

34 林黛玉 虽然寄人篱下,但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她蔑视功名权贵,和宝玉有著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但这一爱情被残忍扼杀,林黛玉泪尽而逝。

35 薛宝钗 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热衷于“仕途经济” 。她恪守封建妇德,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贾宝玉被迫娶她为妻,婚后不久即出家当和尚去了。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36 王熙凤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精明强干,贾府的实际大管家。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她的所作所为,无疑加速贾家的败落,最后落得个“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37 李纨 出身金陵名宦,从小就受 “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育,每日以纺织女红为要。虽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 ”一般,一概不闻不问,只知道抚养亲子,闲时陪侍小姑等女红、诵读而已。她是个恪守封建礼法的贤女节妇的典型。

38 贾元春 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吏。不久,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贾家为迎接她来省亲,特盖了一座省亲别墅。元妃虽给贾家带来了“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但她却被幽闭在皇家深宫内。省亲之后,再无出宫的机会,后暴病而亡。

39 贾迎春 老实无能,懦弱怕事,诨名“ 二木头”。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姐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父亲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拿她抵债。出嫁后不久被孙绍祖虐待而死。

40 探春 聪明、有才干。志向高,想有一番作为,其精明几乎不在凤姐之下。同姐姐迎春懦弱的性格截然相反,人称“玫瑰花”,又鲜艳又有刺。家族没落,远嫁异乡,路远山遥,断绝了与家人的联系。

41 贾惜春 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本家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后入栊翠庵为尼。

42 秦可卿 是营缮司郎中秦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女儿,长得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又温柔和平,深得贾母等人的欢心。但公公贾珍与她关系暧昧,致使其年轻早夭。

43 贾巧姐 因生在七月初七,刘姥姥给她取名为“巧姐”。虽是豪门千金,但在贾府败落、王熙凤死后,舅舅王仁和贾环要把她卖与藩王作使女,幸亏刘姥姥相助,后嫁给一个姓周的地主。

44 史湘云 虽为豪门千金,但自小父母双亡,身世与黛玉相似,却没有叛逆精神。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觉。襟怀坦荡,从未把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后嫁与卫若兰,婚后不久,丈夫即得暴病,后成痨症而亡,立志守寡终身。

45 妙玉 自幼多病,只得入了空门带发修行。极通文墨,极熟经典,模样又极好。但她“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后贾府败落,她被强人用迷魂香闷倒奸污,劫持而去。

46

47

48


Download ppt "中国古典名著导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