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推进中华十德与国学教育 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根的中国人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推进中华十德与国学教育 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根的中国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推进中华十德与国学教育 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根的中国人
韩清林 2014年12月9日

2 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重点课题——“中华十德与国学研究与实践”,已经开题。
这项课题前期工作已经进行了三年。 课题预计2017年结题。

3

4 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需要重构中华优秀传统道德
(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也结束了儒家学说在中国的统治地位 洋务运动 ;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兴学校、废科举;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照搬西方政治经济制度和西方的社会意识形态。

5 进一步清除儒家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影响。 社会主义革命成功; 新中国成立; 学习苏联; 意识形态领域全面推进马克思列宁主义
(二)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进一步清除儒家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影响。 社会主义革命成功; 新中国成立; 学习苏联; 意识形态领域全面推进马克思列宁主义

6 (三)文化大革命 进一步反四旧,清除封资修影响,批林批孔 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儒家文化在思想文化战线和教育领域,乃至民间生活受到全面的清理 中国传统文化成为被批判被清理的对象。

7 (四)1989年的学潮与动乱, 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阵营崩溃,社会主义制度面临挑战。 中国人多年来的的政治信仰、思想文化信仰受到挑战?
80年代的学潮动乱、近年来西方发动的一些国家的颜色革命、香港大学生的占中行动,要求我们必须重视西方意识形态对我么的渗透和文化侵略;

8 (五)富裕起来的中国 呈现道德严重滑坡的局面
对外开放,在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的同时,西方文化也畅通无阻地进入中国,信仰缺失,道德沦丧成为当今中国面临的突出问题! 商业欺诈现象——缺失诚信 不孝敬父母现象——缺失孝悌 为富不仁、见利忘义现象——缺失仁义 贪污腐化、骄奢淫逸现象——缺失廉耻 年轻人向往西方现象——缺失忠诚 好逸恶劳、骄奢淫逸现象——缺失勤俭 一切向钱看——缺失信仰

9 (六)市场经济不会自动产生 为社会整体利益着想的道德意识
建立在个人主义之上的市场经济发展进一步放大了个人主义的影响。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西方的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道德观念都涌进了中国! 富起来的中国、强大起来的中国,却出现了道德滑坡的局面! 原有的与公有制相联系的集体主义道德在市场经济面前完全不适应。 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尊重、诚信、守时、互利、效率等上位建立起来。。 市场经济的自发性,要求人们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强化了人们对个人利益的斤斤计较,诱发唯利是图、见利忘义、损人利己行为。 道德滑坡是市场经济带来的必然社会现象!

10 中国的市场经济需要法律规范和道德约束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法律规范发挥法律保障作用和以恶制恶作用。
道德约束是以义导利、以善制恶。要求做出正确的道德评价:应当的行为、失当的行为和正当的行为,这需要一定的思想水平和道德修养。 用什么道德来约束市场经济的无序化和有害行为? 以什么样的道德体系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

11 道德属于社会上层建筑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存在的根源,是第一性的;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的表现,是第二性的、派生的。 社会道德与一定的经济基础相适应,并未相应的经济基础服务。

12 与新中国成立前后的道德体系不适应市场经济
战时共产主义道德只能适应于战争条件下的革命根据地的特殊情况;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道德是为计划经济服务的。 与“一大二公”人民公社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 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 。

13 现行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与市场经济严重不适应
四个层面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第一层面是基础道德:社会公德与家庭道德 第二层面是基本道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第三层面是职业道德 第四层面是共产主义道德 结构复杂性,内容空泛性,缺乏针对性。 能否找到一种简单而且涵盖古今到的精华的道德体系?

14 (七)西方的市场经济是建立在法制规范和宗教道德约束基础之上的法制经济
斯密的“私心到达公义”的市场经济逻辑:每个人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其结果会是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靠驱动个体利益运行的市场经济机制,不会自动产生为社会整体利益着想的道德意识。 市场经济必然放大个人主义,而个人主义必须放在笼子里加以管束,一靠法制强力规范,二靠道德自我约束。

15 美国的法律规范和道德约束 严格的法律。 在当代美国社会,宗教是一种强大的道德力量,发挥着抵制邪恶、维护伦理、呼吁良知、凝聚社会的作用。
对公务员的严格道德约束。

16 宗教信仰与宗教道德 宗教信仰与宗教道德的关系实质上指一种价值信念与价值实践的关系。
宗教信仰可以对道德生活准则起“核准”的作用,从而使践行这一准则的道德主体产生神圣体验;宗教信仰使宗教道德主体具有道德信心从而成为一个“自律”的道德主体; 宗教系统往往利用全部人类文化成果支撑其特定的道德修养与教育。 宗教道德可以分为信德(信仰)、主德(基本道德原则)和具体道德诫命(具体道德规范)等三个不同层次。

17 宗教善恶因果报应产生宗教道德信仰 宗教善恶因果报应说正好迎合或满足了人们对德福统一理想的向往.
宗教把善恶因果报应当作宇宙、社会和人生的一大法则,由此强烈地干预了人间的道德生活和人们的道德信仰. 对人们形成一定的道德责任感、道德信念和道德信仰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18 宗教的道德教化作用 西方国家的宗教信仰与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巩固联系密切,其宗教信仰构建了公民的道德框架,而道德框架在约束公民行为的同时,也提高了公民守法意识,有助于法律的实施执行。 宗教教育中的宗教仪式是西方国家实施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

19 (八)市场经济条件下 的中国建立什么样的道德体系?
中国传统的儒教、佛教、道教如何对待? 引进西方的道德只会使中国的道德更加混乱!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包括邓小平理论不能为国民提供现成的道德体系教育! 西方天主教、基督教势力乘机大举进入中国,但在道德建设上根本起不到进步作用! 中国的道德重建路在何方?

20 儒家文化的实质与核心是“内圣外王” 内圣——重教化、重德治; 外王:重法制;
三纲八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重视教化,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知行合一,慎独慎微慎始慎终; 外王:齐家、治国、平天下,依法治国。 中国传统文化的辩证义利观,以义导利、以义制利、见利思义、克己从义等思想恰恰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思想。 到宋代形成的天人合一儒家思想已经带有儒教色彩,中国人供奉的文庙、武庙的文圣人、武圣人已经成为神。信仰儒教事实上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

21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核心是什么? 核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是中国的优秀传统道德的复兴和重构。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要复兴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 不是要复兴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帝王制度; 不是要复兴封建社会的科学技术; 复兴的是中国经济上富足、军事上强大、科技上先进的国家地位; 核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是中国的优秀传统道德的复兴和重构。

22 中华文化开始觉醒! 伴随改革开放,中国的思想文化建设向何处去? 人们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找到了中国思想文化根! 从1989年动乱到2000年的十年,中华文化开始在反思中觉醒!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有根的中国人! 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3 (九)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01年 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通知,将中华优秀传统道德列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自2008起,国家法定节假日中,新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 2013年制定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24 党的十八大提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十八大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恢复中华民族在世界历史上所占有的世界经济强国、文化强国、科技强国、军事强国的地位。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恢复对于民族生命的畅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部2014年,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指导纲要》

25 习近平非常重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习近平是第一位到孔庙参拜的党的总书记和国家主席 强调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自信 对上海取消语文教科书中古典诗词的行为,严厉批评,明确地批评那种在教育领域泛滥的“去中国化”倾向。 亲自出席国学研讨会,并作重要讲话。 中华文化、中华道德开始进入复兴的快车道!

26 (十)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有根的中国人! 在经济国际化、教育国际化的情况下,如何保持中华民族的历史血脉,关键在于我们的年轻一代是非具有“中国根”,是否能够成为有根的中国人! 恢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建中华优秀传统道德历史重任要由我们这一代以及以后几代人来完成! 我们的教育要成为“植中国根的教育”! 我们的中小学校长、教师肩负着历史的使命,要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布道者!成为中华优秀传统道德践行者!

27 二、中华道德体系的演化 (一)中华道德理论体系的演化。 商代有“六德”:知、仁、圣、义、忠、和。
春秋时期,管仲的牧牛理论。在《管子—牧民》的原文里是“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同时提出“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 他在《管子-牧民》中说:“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

28 孔子强调”仁、智、勇、孝、礼、义、忠、信”
将“仁智勇”作为“三达德”, 将“仁义礼”组成一个系统,“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仁以爱人为核心,义以尊贤为核心,礼就是对仁和义的具体规定。 提出了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29 孟子的四端学说 孟子在孔子提出的“仁义礼”系统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智字,构成了“仁、义、礼、智”四端。
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从孔子的“仁学”继承发展仁政学说,还提出了“民贵君轻”思想,这就是一种民本思想,平等理念。 发展了五伦思想:父慈子孝、君惠臣忠、夫义妇随、兄友弟恭、朋友有信

30 五常 董仲舒在四段基础上提出五常,在“仁义礼智”四端基础上增加了一个“信”字 提出天人合一思想,构建了“仁义礼智信”五常学说。
汉代以来提出以孝治天下:孝、悌

31 宋代提出八德 到宋代形成了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天人合一,八德是上天赋予的,八德是天理。
西方传统主要在"上帝"那里找道德的根据,中国传统主要在"天"("天理")那里找道德的根据.。 把道德置于宗教信仰的基础之上,以对神的敬畏作为道德的根据。

32 孙中山提出新八德 中华民国时期,孙中山和蔡元培提出: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蒋介石的新文化运动:礼、义、廉、耻
台湾一直坚持新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33 两个千年三个为本 以孟子“四端”为标志,形成了“以人为本”的伦理道德观, 千年之后,宋代以“八德”为标志,形成了“以家为本”的伦理道德观,
又过近千年,清末民初,孙中山以新“八德”为标志,形成了“以国为本”的伦理道德观。 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人为本,传统道德开始复兴 。

34 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了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爱国——忠 守法——法制 明礼——礼 诚信——信 团结友善——仁 勤俭——勤 自强——勇 敬业——勤 奉献——义

35 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要求公民层面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文明——智 平等、和谐——以人为本、仁和 公正——义 守法——礼 爱国——忠 敬业——勤 诚信——信 友善——仁

36 “中华十德”是中国传统道德的现代化 “忠、孝、仁、智、信、礼、义、勤、勇、廉 儒家道德:“忠、孝、仁、智、信、礼、义、廉”等八德为儒家倡导的传统道德, 民本道德:而“勤、勇”两德则是劳动人民所特有的优秀道德,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37 三、中华十德 (一)践行忠德 忠爱祖国、为国效力; 忠于职守、忠于角色; 忠人之事、忠厚正直; 以忠爱祖国、为国效力为核心。

38 (二)践行孝德 孝亲悌兄、敬亲养亲; 夫和妻柔、教养子女; 友好亲朋、敬老尊师; 以孝亲悌兄、敬亲养亲为核心。

39 (三)践行仁德 以人为本、平等乐群; 仁爱悯人、仁善助人; 仁和容人、团结和谐; 以以人为本、平等乐群为核心。

40 (四)践行智德 明辨是非、分清善恶; 学以求真、学不造假; 学以立志、学贵有恒; 以明辨是非、分清善恶为核心。

41 (五)践行信德 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自尊自信、相互信任; 坚守信念、坚定信仰; 以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为核心。

42 (六)践行礼德 尊礼制、守纪律; 懂礼貌、讲礼让; 重礼仪、知习俗; 以尊礼制、守纪律为核心。

43 (七)践行义德 重道义情义、无私奉献; 讲公平正义、克己从义; 能明辨义利、见利思义; 以重道义情义、无私奉献为核心;。

44 (八)践行勤德 勤奋敬业、吃苦耐劳; 热爱劳动、反对懒惰; 俭朴节约、反对浪费; 以勤奋敬业、吃苦耐劳为核心。

45 (九)践行勇德 自强不息、勇敢坚韧; 勇于担当、见义勇为; 勇于创新、敢于变革; 以自强不息、勇敢坚韧为核心。

46 (十)践行廉德 知廉知耻、知错必改; 收敛检点、律己修身; 慎独慎微、慎始慎终; 以知廉知耻、知错必改为核心。

47 四、道德修养实践体系 老子的《德道经》提出: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也。只有道是最崇高至上之尊,而人类无贵贱,尊道而礼祭大道是社会共同自然信守的共识。 道德教育贵修身。修身是中国文化的灵魂。 孔子提出了“修己以敬、修己以安百姓”的理论,并强调“内省”的修养功夫,要求他的学生曾参每日“三省”自身。

48 大学提出的三纲八目 三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为修己;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治人。 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内在联系。

49 理学家修身理论 宋明时期的理学家们继承和发展了先秦以来儒家的道德修养理论,尤其在修养方法上强调“居敬穷理”和“省察克治”。
二程提出识仁定性、持敬涵养、由理善而证性善、由性善而达理善的修身之道;

50 王阳明的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王阳明的立言宗旨在于解决人们的道德修养过程中知行脱节的实际问题,王阳明关于“知行合一”的论证中又包含了对于解决人们道德修养的实际问题有价值的认识

51 颜元的“习行”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颜元等人则进一步强调“习行”在道德修养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只有在习行中才能迁善改过,达到提高人的道德品质的目的。 提出了“主动习行”学说:反省意识、主体自觉、责任意识和崇实倾向.注重习行,强调实学、反对读死书的学风,这对于程朱标举静坐内视、论性谈天的唯心主义学风, 他提出的教育名言:“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就

52 谢 谢!


Download ppt "推进中华十德与国学教育 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根的中国人"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