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牦 牛 疾 病 防 治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 疾病控制研究室牦牛疾病防控岗位专家 西藏农牧学院 华中农业大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牦 牛 疾 病 防 治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 疾病控制研究室牦牛疾病防控岗位专家 西藏农牧学院 华中农业大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牦 牛 疾 病 防 治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 疾病控制研究室牦牛疾病防控岗位专家 西藏农牧学院 华中农业大学
西藏农牧学院 华中农业大学 李家奎 教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2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2007年,为加快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步伐,提升国家、区域创新能力和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在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基础上,决定在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油菜、棉花、柑桔、苹果、生猪、奶牛等10个农产品中开展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试点工作。

3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由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综合试验站二个层级构成。每一个农产品设置一个国家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由若干功能研究室组成),研发中心设1名首席科学家和若干科学家岗位;在主产区设立若干综合试验站,每个综合试验站设1名站长。

4 经过“十一五”三年的建设,在取得显著成功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我国共建设5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其中有肉牛牦牛、大麦青稞、牧草、燕麦荞麦、油菜、大宗蔬菜、食用菌、绒毛肉羊、马铃薯共9个体系在西藏设置有岗位专家3名和21个综合试验站。牦牛肉牛岗位专家中设置的牦牛疾病防控岗位依托单位西藏农牧学院。

5 专家简介 李家奎,安徽人,博士,西藏农牧学院教授,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肉(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牦牛疾病岗位科学家。

6 研究方向:动物营养代谢性疾病和动物中毒病,兽医临床病理学。1990年毕业于安徽科技学院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1999年南京农业大学临床兽医学毕业获农学硕士学位,2004年吉林大学临床兽医学获农学博士学位。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7 现任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西藏农牧学院教授,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内科学分会理事,西藏自治区畜牧兽医学会常务理事。从事动物防治障碍性疾病、动物群发性普通病,牦牛疾病等教学、科研、临床疾病诊疗和技术咨询等工作。

8 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行业专项、博士后基金、省部级重点研究项目10余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肉(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西藏自治区重点项目等4项。

9 参编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3部,主编一部。先后在《British Poultry Science》、《Research in Veterinary Science》、《Journal of Trace Elements in Medicine and Biology》、《VACCINE》、《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al Education》《畜牧兽医学报》、《中国兽医学报》等发表论文三十余篇,SCI收录8篇。

10 国家肉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牦牛疾病控制 岗位专家 及其团队成员的联系方式
李 家 奎 博士,教授 索 珍 博士,副教授 刘 锁 珠 硕士,副教授 丹巴次仁 讲师, 贡 嘎 硕士,讲师, 李 德 胜 副教授,

11 欢迎同学们及时提供各地牦牛发病信息、技术咨询、提供样本、协助进行样本采集。
(我们将在……)

12 牦牛主要寄生虫的防治与展望 李家奎1,2,﹡,昂宗拉姆3,次卓嘎3,索朗斯珠1,贡嘎1,丹巴次仁1 (1.西藏农牧学院动物科学学院,西藏林芝,860000; 2.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3. 西藏昌都察雅县畜牧技术推广站,西藏昌都,854300) 摘要:本文对牦牛常见寄生虫病的病原、临床症状和药物治疗进行了概述,指出了目前牦牛寄生虫病防治的不足,并探讨了防治牦牛寄生虫病药物的研制方向。 关键词:牦牛;寄生虫病;药物治疗;展望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2011)

13 牦牛炭疽病 1. 定义: 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常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 。各种动物均可感染,其中以草食动物最易感。病死畜的血液、内脏和排泄物中含有大量菌体,如果处理不当即可污染环境、水源,造成疫病传播。

14

15 2. 流行病学: 健康动物经消化道感染,也可经皮肤和呼吸道感染。猫、狗、野生动物易感性虽差,但可带菌,从而扩大传播;吸血昆虫叮咬也可播散,另外,被污染的骨粉、皮毛也是传染源。炭疽病可呈地方流行,一般为散发,西藏的那曲、山南、阿里等地时有报道,危害比较严重。 牦牛炭疽多发生与春夏季节。

16 3.临床症状 按照病情分为三型 最急性型:常发生在本病爆发初期,在使役、放牧或休息时,家畜突然发病,出现昏迷,体温升高至 ℃,可视黏膜呈蓝紫色,全身战栗,行走不稳,呼吸困难,心悸亢进,不断鸣叫,病程仅数小时。死后,口、鼻、肛门等天然孔出血。

17 急性型:为最常见类型,病牛体温急剧升高至41-42℃,精神沉郁,食欲及反刍减退或停止,常发生臌气,呼吸困难而增频,脉搏每分钟80-100次以上。乳牛泌乳量下降,孕牛发生流产。严重病例兴奋不安,惊慌唉叫。后期体温急剧下降,呼吸极度困难,在1-2天内发生痉挛而死亡。

18 亚急性型:病情较为缓和,病程较长,约2-5天,并在体表各部,如喉、颈、胸前、腹下、肩胛、乳房及外阴部皮下常发生水肿或皮肤上发生炭疽痈,有的在直肠、口腔黏膜等部位也发生炭疽痈。

19 4.剖检变化: 病死牦牛尸僵不全,为急性败血症,天然孔出血,脾肿大3-5倍,血凝不良,血如煤焦油样;内脏浆膜有出血斑点;皮下胶样浸润;肺充血、水肿;心肌松软,心内外膜出血;全身淋巴结肿胀、出血、水肿等。

20 5.诊 断: 根据症状、病变可疑炭疽时,应慎重剖检。取样时可采用割取牦牛双耳冷藏的方法送有关部门检验,或取耳血作涂片。血涂片用美蓝和瑞氏染色、镜检,若见多量单个或成对的有荚膜、两端平直的粗大杆菌,可初步诊断。确诊应做细菌分离,接种小白鼠和做炭疽沉淀试验(Ascoli反应)。

21

22 6. 防治: 确认炭疽后立即上报有关单位;封锁现场,彻底消毒污染的环境、用具(用20%漂白粉),毛皮饲料、垫草、粪便焚烧;人员、牲畜、车辆控制流动,严格消毒;工具、衣服煮沸或干热灭菌(工具也可用0.1%升汞液浸泡)。

23 严禁在非生物安全条件下进行疑似患病动物、患病动物的尸体剖检,以免炭疽杆菌接触空气后形成芽孢。病死牦牛尸体应深埋或焚烧(并作明显标记,一定时间内不准翻动)。

24 种畜用抗炭疽血清和磺胺、青霉素等广谱抗菌素治疗。易感群应每年接种炭疽芽胞苗一次。
牦牛青霉素4万u/kg体重,链霉素15mg/kg联合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5天,同时配合退烧药物。 牦牛磺胺类药物每千克体重0.1g,首次加倍,肌肉或静脉注射,每天2次。

25 紧急预防注射, 建立免疫带: 对疫点周围的牦牛紧急注射无毒炭疽芽胞疫苗,迅速建立免疫带。

26

27 谢谢大家,请保持联系


Download ppt "牦 牛 疾 病 防 治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 疾病控制研究室牦牛疾病防控岗位专家 西藏农牧学院 华中农业大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