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清華大學 怀 念
2
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唐国安 ( ),字国禄,号介臣。广东省珠海市唐家镇鸡山村人,清末民初外交家、教育家。 任清华监督和校长。 2/55
3
梅贻琦,字月涵,1889年12月29日生于天津。1904年南开中学第一期学生,与周恩来交往甚密。“庚子赔款”留学美国,获电机工程硕士学位。1916年任清华大学物理教授,先后任教务长、教育部高教司司长。1931年—1948年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抗日战争时,清华与北大、南开三校合并为西南联合大学,梅暂时以校务委员会常委兼主席身份主持校务。1945年日本投降后,回北平筹备复校。1953年任中华民国教育部在美文化事业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1955年奉召返台,在台湾新竹将清华大学复校,并筹办清华原子科学研究所。1958年7月任教育部长,兼新竹清华大学校长。1962年5月19日病逝于台北。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 “终身校长”梅贻琦 3/55
4
1926年初夏,清华大学科学馆门口。前排左起:郑衍棻、梅贻琦
4/55
5
梅贻琦清华园故居甲所 1948年元旦 5/55
6
新竹清华校园中的梅贻琦塑像 新竹清华校园建有“梅园 ” 6/55
7
蒋 南 翔 (1913年10月6日一1988) 1932年入清华大学,后在上海、北平从事共产党的地下工作,1941年到延安。1949年起任共青团团中央副书记、书记。1952年的最后一天,39岁的蒋南翔踏入熟悉而又陌生的清华园,成为清华校史上第一位共产党校长。 自1952年起,他担任清华大学校长、党委书记长达14年,期间还任中共北京市高校党委第一书记,教育部副部长,高教部副部长、部长等职。1978年,重获新生的蒋南翔出任国家科委常务副主任、教育部部长、中央党校第一副校长。主持起草了“高教六十条” 学校规章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等。 7/55
8
安放于图书馆老馆校史展览室的,落成于1994年。
蒋南翔铜像 安放于图书馆老馆校史展览室的,落成于1994年。 蒋南翔故居新林院2号 8/55
9
为65届毕业证书签字的3位清华大学校领导:蒋南翔、刘仙洲、刘冰等
为65届毕业证书签字的3位清华大学校领导:蒋南翔、刘仙洲、刘冰等 9/55
10
1922年4月至1928年1月出任清华学校校长。实现了将清华由一个中等程度的留美预备学校改办为完全大学的计划。
周诒春 ( ),1913年8月至1918年1月出任清华学校校长。最先提出把清华由留美预备学校改办成完全大学的计划, 他筹划并主持修建了清华园内著名的早期四大建筑。 曹云祥 1922年4月至1928年1月出任清华学校校长。实现了将清华由一个中等程度的留美预备学校改办为完全大学的计划。 10/55
11
(1911-1994),1977年4月至1983年5月出任清华大学校长,1983年5月任清华大学名誉校长。
刘 达 (1911-1994),1977年4月至1983年5月出任清华大学校长,1983年5月任清华大学名誉校长。 高景德 (1922-1996),1983年5月至1988年10月出任清华大学校长。 11/55
12
河北昌黎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核反应堆工程与安全专家,1994-2003年4月年担任清华大学校长
张孝文 1988年10月至1994年1月出任清华大学校长 王大中 河北昌黎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核反应堆工程与安全专家, 年4月年担任清华大学校长 12/55
13
现任校长 顾秉林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和材料科学家
现任校长 顾秉林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和材料科学家 13/55
14
体坛宗师马约翰教授 1914年马约翰应聘到清华大学任教,起初教的是化学课。从1920年开始,他担任清华大学体育部的主任,解放后改称体育教研室主任,直至1966年去世,在清华辛勤工作了五十二年,为清华大学乃至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4/55
15
陈 寅 恪 1947年的陈寅恪(左)与王力教授 (1900~1986) (1890-1969)
中国现代最富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江西修水县人,被称为杰出的文史学泰斗和学界大师,二十世纪20年代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著名的“四大导师”之一, 1955年当选为首届中国科学院院士。 1947年的陈寅恪(左)与王力教授 (1900~1986) 15/55
16
五四时期清华学生在体育馆前焚烧日货 早期部分教师合影
16/55
17
1937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抗日炮火中同赴国难,在长沙建立了临时大学,定11月1日为校庆日。1938年再迁昆明,合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38年春在蒙自建立分校,1940年8月设叙永分校。1946年5月,上述三个学校迁回原址,师范学院留昆明独立设院,改称昆明师范学院,后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 西南联大虽然只有短暂的八年校史,但是却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段传奇,在战火纷飞和物质极度匮乏中,她创造了中国近代教育史和文化史上的辉煌高峰。 17/55
18
西南联大的张伯苓、梅贻琦、 蒋梦麟三常委 张伯苓(1876-1951) 蒋梦麟(1886-1964)
1919年创办南开大学,后又成立南开女中、南开小学以及重庆南开中学,先后担任校长40余年。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坚持“重视体育,提倡科学,倡导团体组织,注重道德训练,培养救国力量”的办学方针,培养了大批人才,在旧中国教育界影响很大。 蒋梦麟(1886-1964) 字兆贤,号孟邻,浙江余姚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博士。 1930年12月,蒋梦麟在辞去教育部长职务后,正式出任北大校长,此后直到抗战胜利,15年间,他始终是北大的行政负责人,是北大历史上掌校时间最长的一位校长,逝世于台湾。 18/55
19
校 徽 校 训 钢 印 19/55
20
西南联大新校舍 20/55
21
1939年,联大新校舍建成,图为图书馆。 (夏汝钧提供) 教师宿舍
21/55
22
专业设置:西南联大共设文、理、法商、工、师范五学院,共26系,另有先修班和体育部。
西南联大铁皮顶教室 西南联大临时校舍 专业设置:西南联大共设文、理、法商、工、师范五学院,共26系,另有先修班和体育部。 22/55
23
1938年学校从长沙临时大学迁往了昆明, 迁滇学生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编入旅行团,由长沙步行至昆明。两百多学生组成的湘黔滇旅行团,由闻一多、曾昭抡、黄钰生等11名教师组成的辅导团带队 。旅行团1938年2月20日出发,4月28日到达昆明,历时68天,实际步行超过40天,平均每天走30多公里,总计步行1300多公里。这是1938年2月26日,西南联大旅行团抵达常德县中学后,全体人员集合的情景。 23/55
24
←旅行团黄师岳团长(一位正直的爱国将领 )
闻一多(左)在赴滇途→ ←旅行团黄师岳团长(一位正直的爱国将领 ) 西南联大湘黔滇旅行团全体教师在行军途中合影 24/55
25
3月22日下午,船抵益阳城外清水潭时,因上游水浅,遂于23日舍舟登陆,从此开始了3000余里之长途“旅行”。(这是自益阳出发时所摄 )
25/55
26
途中做饭 4月11日,西南联大湘黔滇旅行团渡盘江情形
26/55
27
1938年4月16日,旅行团由普安抵达盘县,受到当地小学生的欢迎。
27/55
28
横幅上写着“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慰劳湘黔滇旅行团”。 梅贻琦热烈欢迎 “旅行团”师生
梅贻琦热烈欢迎 “旅行团”师生 1938年4月28日,西南联大湘黔滇旅行团抵达昆明,全程3300余里,历时68天,途经三省27县。 28/55
29
西南联大湘黔滇旅行团抵达昆明后,学校负责人与旅行团辅导团全体人员合影。前排:黄钰生、李继侗、蒋梦麟、黄师岳、梅贻琦、杨振声、潘光旦
梅贻琦和黄师岳团长握手 ↓ 西南联大湘黔滇旅行团抵达昆明后,学校负责人与旅行团辅导团全体人员合影。前排:黄钰生、李继侗、蒋梦麟、黄师岳、梅贻琦、杨振声、潘光旦 29/55
30
从左至右:施嘉炀、潘光旦、陈岱孙、梅贻琦、吴有训、冯友兰、叶企孙
1939年张伯苓等与西南联大师范学院师生合影 清华西南联大领导人 从左至右:施嘉炀、潘光旦、陈岱孙、梅贻琦、吴有训、冯友兰、叶企孙 30/55
31
1939年秋,张伯苓赴昆明西南联大时,与在校的南开大学部分师生职员合影
31/55
32
32/55
33
1938年8月9日,西南联大聘请梁思成(左二)、林徽因(左四)为校舍建筑工程顾问。这是联大期间,他们携子女梁再冰(女)、梁从诫(男)与联大教授周培源(左一)、陈岱孙(左三)、金岳霖(左五)、吴有训(左六)等合影。(选自《周培源》) 33/55
34
西南联大时期的教授之家。后排左起:周培源、陈意、陈岱孙 、金岳霖;前排左起:林徽因、梁再冰、梁从戒、梁思成、周如枚、王蒂澂、周如雁。
西南联大时期的教授之家。后排左起:周培源、陈意、陈岱孙 、金岳霖;前排左起:林徽因、梁再冰、梁从戒、梁思成、周如枚、王蒂澂、周如雁。 34/55
35
1944年,学校财政困难,被迫将校舍铁皮屋顶卖掉,换成茅草顶。
(北大校史馆提供) 抗战中后期,物价暴涨,闻一多不得已挂牌治印,补贴家用。 35/55
36
( ) 安徽合肥人,原名文聪,字叔雅。1907年加入中国同盟会 。1938年刘文典先生逃离北平,辗转南下,历经磨难后到达昆明,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刘 文 典 是当代我国杰出的文史大师,校勘学大师和研究庄子的专家,是全国著名学者之一。 就是他挨了蒋介石两耳光后,照蒋的小腹猛踢了一脚,蒋捂腹,许久直不起腰。 36/55
37
1944年12月28日,西南联大师生欢送从军抗日同学。 (北大校史馆提供) 37/55
38
吴晗在西南联大集会上 闻一多讲演 38/55
39
39/55
40
现云南师范大学内的西南联大生活纪念碑石雕群
穿过“雕群”就看到当年西南联大的大门 40/55
41
今日“联大”校门 41/55
42
42/55
43
西南联大纪念碑 43/55
44
西南联大纪念碑 革命烈士纪念碑 44/55
45
梅贻琦 张伯苓 蒋梦麟 45/55
46
三位校长的名言 46/55
47
← “闻一多殉难处” 闻一多先生衣冠塚 闻一多先生墓↓ 47/55
48
纪念馆外的雕刻墙 李公朴先生衣冠冢 48/55
49
西南联大纪念碑 罗庸:满江红·西南联大校歌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 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 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
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 便一城三户,壮怀难折。 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 待驱逐雠寇复神京,还燕碣。 西南联大纪念碑 49/55
50
零 零 阁 再 回 到 清 华 园 位于近春园北侧,为零零届全体学子捐建。 50/55
51
《悟》 51/55
52
三 峽 石 52/55
53
53/55
54
54/55
55
谢谢观看 再 见 PPS制作 MJF 背景音乐:思念 欢迎指正、补充 55/55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