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文明(下) 文字取材: 尼尔.弗格森.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文明(下) 文字取材: 尼尔.弗格森."—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文明(下) 文字取材: 尼尔.弗格森

2 一六八三年,鄂图曼大军第二次围攻哈布斯堡帝国首都维也纳,要求全市居民投降改信伊斯兰教。这场危机的解除促成基督教世界的反攻,基督教国家慢慢地击退鄂图曼帝国在中欧与东欧的势力,逐步将力量延伸到巴尔干半岛,直到博斯普鲁斯海峡,然而欧洲帝国还需要多年的努力才能缔造出能与东方帝国主义平分秋色的成就。在别的地方,西方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大分歧」出现得更晚。北美与南美的物质差距一直要到十九世纪才见端倪,直到二十世纪初,非洲仍只有少数海岸地带臣服于欧洲人的统治。

3 如果西方的支配不能用帝国主义这种腔烂调来解释,那么是否如某些学者所言,一切只是出于好运?大分歧的发生,是否源自于欧亚大陆西端地理或气候环境的特异性?欧洲人是否只是因为运气奇佳才在偶然间登上加勒比海岛屿,而这些小岛又刚好适合栽种高热量的甘蔗?新世界是否提供中国缺乏的「幽灵耕地」给欧洲?中国的煤矿产地比欧洲开采与运输,是否印证了祸不单行的谚语?

4 或者就某个意义来说,中国是因为自己的成功而成为受害者 - 中国农民有能力供养大量人口,但仅止于餬口的程度,这种现象使中国陷入「高度均衡陷阱」中?英格兰之所以能率先进行工业化,主要是因为恶劣的卫生条件与疾病使绝大多数人的生命异常短暂,因此那些富裕而具进取心的人数人往往能成功繁衍后代,这种说法是否信而可征?

5 不朽的英语辞典编纂者约翰生反对西方是在偶然的状况下兴起。在他的《阿比西尼亚王子拉瑟拉斯的故事》(History of Rasselas: Prince of Abissinia, 1759)中,拉瑟拉斯问道: 凭借什么方式……欧洲人能如此强大?或者,为什么欧洲人能如此轻易前往亚非寻求贸易与进行征服?反过来说,亚洲人与非洲人为什么不入侵欧洲海岸,在他们的港口建立殖民地,并且立法让欧洲的君主遵从?海风可以带欧洲人返乡,我们当然也能乘着相同的风前往欧洲。

6 对此,哲学家伊姆拉克回答说: 殿下,他们比我们强大是因为他们更睿智;知识总能支配无知,正如人类能宰制其他动物。但为什么他们的知识超越我们,我找不到解释的理由,其中的奥秘只有至高无上的神才知晓。 如果知识能提供更好的方式让人航行船只、挖掘矿藏、发射枪炮与治疗疾病,那么知识确实是力量。但欧洲人真的比其他民族更有知识吗?在一七五九年或许是如此;一六五○年后连续两个半世纪的科学发明几乎完全出自西方人之手。但在一五○○年呢?如我们所见,当时中国的科技、印度的数学与阿拉伯的天文学远比西方领先好几个世纪。

7 那么,抽象的文化差异是否能解释欧洲人为什么后来居上?这项论点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Max Weber)提出的。韦伯从英格兰农民的遗嘱、地中海商人的账簿与宫廷礼仪的规定中,找出各种文化元素,如中世纪的英格兰个人主义、人文主义与新教伦理。在《国家的富有与贫穷》中,兰德斯(David Landes)也提出几项文化理由,包括发展出自主的思想探索、科学的检证方法,与研究的理性化及其普及。然而,兰德斯也同意光凭文化要素不足以让西方兴起,还需要金融媒介与良好的政府。因此显然关键在于制度。

8 当然,制度就某个意义来说是文化的产物。但因为制度将一套规范予以形式化,所以制度通常明确表现出文化的内容,而且清楚决定它将鼓励哪些行为与不鼓励哪些行为。二十世纪的一连串实验可以说明这点,我们看到有两套完全不同的制度加诸在两群德国人(西与东)、两群韩国人(北与南)与两群中国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与外)身上。结果显而易见,其中的教训再清楚也不过。如果你找来相同的民族,所受的文化大体相同,在其中一群人身上施行共产主义制度,另一群人施行资本主义制度,几乎马上就能发现他们的行为方式开始出现分歧。

9 现今许多史家同意,十六世纪欧亚大陆东西两端几乎不存在真正深刻的差异。东西方同样很早进入农业时代,从事以市场为基础的商品交换,并且建立以城市为中心的国家结构。但东西方存在着一个关键的制度差异。中国维持着统一帝国,但欧洲在政治上却一直分崩离析。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中,戴蒙(Jared Diamond)解释欧亚大陆为什么领先世界其他地区。但一直等到 〈如何富足〉(How to Get Rich,1999)一文,戴蒙才针对西方何以领先东方提出他的见解。他认为,在欧亚大陆的东部平原,东方的统一帝国扼杀了发明创新,相反的,在多山、河川纵横的欧亚大陆西部,王国与城邦林立,各国莫不致力创造竞争与彼此交流。

10 这是个很吸引人的解释,可惜并不充分。只要观赏一六三○年代洛林艺术家卡洛(Jacques Callot)出版的两个版画系列,题为《战争的惨祸》,就能感受到这些画作向世界其他地区所传达的宗教冲突的惨痛。十七世纪上半叶欧洲小国之间与内部的竞争带来一连串的灾难,不仅使中欧人口大量减少,也让不列颠群岛陷入长达一个世纪以上周而复始自相残杀的斗争。政治分裂的结果通常就是如此。你要是不信,大可去问前南斯拉夫的居民。竞争当然是西方兴起的部分原因,我们将在第一章讨论这点,但它终究只是一部分。

11 在本书中,我要指出西方之所以能自别于世界其他地区 - 也就是,西方成为全球霸权的主要原因 - 在于它具备六个由制度、相关观念及行为具体构成的新复合物。为求简单明了,我将以六项标题来表示这些复合物:
竞争 科学 财产权 医学 消费社会 工作伦理

12 以目前流行的计算机营销术语来说,这是六项杀手级应用Apps,正是这六项事物使居住于欧亚大陆西端的少数人在近五百多年的时间里支配世界。
现在,当你义愤填膺准备写信提醒我漏掉一些西方兴起的关键面向(如资本主义、自由、民主,或甚至是枪炮、病菌与钢铁)之前,请阅读以下的简短定义: 1.竞争:政治与经济生活去中心化,使民族国家与资本主义获得发展的平台。

13 2.科学:一种研究、理解,最终能改变自然世界的方式,它使西方在军事(以及其他事物)上取得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巨大优势。
3.财产权:以法治保护人民的所有权,以和平方式解决人民的财产争端,并且为最稳定的代议政府形式奠定基础。 4.医学:科学的一门分支,大幅改善了人类的健康与预期寿命,这项进展始于西方社会,而后扩及到西方的殖民地。

14 5.消费社会:一种物质生活模式,衣服与其他消费品的生产与购买,在这当中扮演核心的经济角色,一旦少了这种模式,工业革命就无从存续。
6.工作伦理:一种可以追溯到基督新教(以及其他来源)的道德架构与行动模式。前五项杀手级应用创造出来的社会,虽然充满动力,但隐含着不稳定的因子,工作伦理可以为这个社会提供黏着结合的功能。

15 请不要误解我的意思:本书不是另一本自鸣得意的 「西方的胜利」。我想说明的是,世界其他地区之所以遭到征服与殖民,不只是因为西方的优越,也因为西方的对手意外由盛转衰所致。举例来说,一六四○年代,财政与货币的危机,加上气候变迁与疫病流行,使明朝内部民变蜂起,王朝因此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这一连串的灾难与西方毫无关连。同样的,鄂图曼帝国在政治与军事上的衰败,根源也起于内部,而不是源于外在力量的压迫。当南美走上衰落之时,北美的政治制度却欣欣向荣;波利瓦(Simon Bolivar)未能成功建立拉丁美洲合众国,并不是因为英美两国从中作梗。

16 因此,西方与世界其他地区出现差异的关键是制度。西欧能赶上中国,部分原因是西方的政治与经济领域存在较多竞争。奥地利、普鲁士乃至于日后的俄罗斯,这些国家的行政与军事效能逐日提升,是因为产生科学革命的网络兴起于基督教世界,而不是穆斯林世界。北美前殖民地的发展远较南美前殖民地优越,是因为英国殖民者在北美建立的财产权与政治代议制度迥异于西班牙、葡萄牙在南美建立的体制(北美实行的是「开放参与的秩序」,而不是由一群寻租而排外的菁英统治的封闭体制)。欧洲帝国能深入非洲内陆,靠的不只是马克西姆机关枪,他们也研发了疫苗,能对抗连非洲人也束手无策的热带疾病。

17 同样的,西方率先工业化也反映西方的制度优势:早在蒸汽动力或工厂体系来临与传布前,不列颠群岛已经具备大众消费社会的雏形。即使工业科技几乎传遍世界 ,西方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差异依然存在,而且还不断扩大。欧洲或北美的工人使用完全标准化的纺纱机与织布机,他们的生产力仍高于东方,欧洲或北美资本家雇主累积财富的速度也更为快速。公共卫生与公共教育的投资带来巨额收益;在缺乏这类投资的地方,民众无法摆脱贫穷。本书要讨论西方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各项差异---这些差异为什么存在,它们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18 到目前为止,我一直随意地使用「西方」一词,究竟我说的「西方文明」的确切意义是什么?战后,盎格鲁撤克逊裔白人新教徒不加思索地以「西方」(或者「自由世界」)来指称(理所当然)从伦敦到麻州莱辛顿,以及(可能)从史特拉斯堡到旧金山的狭长走廊地带。一九四五年以后,英语成为战后西方最重要的语言,其次则是努力图存的法语。随着欧洲在一九五o与六o年代整合成功,西方俱乐部也逐渐壮大。现在几乎没有人争论低地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葡萄牙、斯堪地纳维亚(Scandinavia)与西班牙是否属于西方。另一方面,尽管希腊后来信仰了东正教,却被视为西方的当然成员,因为西方承袭了古希腊哲学的悠久遗产,而最近的希腊也积欠欧盟大笔的债务。

19 那么,地中海的南部与东部是否算是西方?这些地区不仅包括伯罗奔尼撤以北的巴尔干半岛,也涵盖北非与安那托利亚。埃及与美索不达米亚这两处人类文明最初的发源地呢?南美与北美一样被欧洲人殖民,在地理上也属于同一个半球,它是否也属于西方的一部分?俄罗斯呢?欧俄是否真的可以归类为西方,而俄罗斯位于乌拉山脉以东的领土是否就某个意义来说应该划归东方?冷战期间,苏联及其卫星国被称为「东欧集团」。但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苏联与美国一样都是西方文明的产物。苏联的核心意识形态,与民族主义、反奴隶制及妇女投票权一样,都发源于维多利亚时代---它的诞生与培育都发生在大英图书馆的旧圆形阅览室。

20 苏联辽阔的地理幅员与欧洲人移民美洲一样,都是欧洲对外扩张与殖民的一环。中亚的情况与南美雷同,由欧洲人统治着当地非欧洲族裔。就这层意义来看,一九九一年苏联的瓦解,标志着最后一个欧洲帝国的死亡。不过,近年来最具影响力的西方文明定义来自于美国学者杭廷顿(Samuel Huntington),他不仅排除了俄罗斯,同时也把信仰东正教的国家全摒弃于西方之外。杭廷顿眼中的西方只包括西欧、中欧(不含东正教东欧)、北美(不含墨西哥)与澳大拉西亚。希腊、以色列、罗马尼亚与乌克兰都不符合西方的标准;加勒比海岛屿虽然许多与佛罗里达州一样,充满西方风味,却未被归类为西方。

21 因此,「西方」不只是一种地理表达,也是一套规范、行为与制度的集合,而其强界极为模糊。西方的意义值得我们反复思索。亚洲社会如果完全接受西方的服饰与商业规范---例如日本从明治时代开始西化,以及其他亚洲国家目前正推动的措施---是否可能因此转变成西方社会?过去曾流行一种说法,认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做为核心的西方与做为边缘的世界其他地区之间,建立了永久性的劳动分工关系。

22 然而,如果全世界最终都被西方化(至少从外表与生活方式来看),那会是什么样貌?或者,其他文明是否如杭廷顿所言,未来可能重获活力,尤其是「中华」文明(指大中华地区)与伊斯兰文明(包括「充满血腥的边界与内部地区」)?这些文明采用了西方的运行模式,但在多大程度上它们的学习仅止于粗浅现代化而未及于文化的深层面向?这些将是接下来要讨论的问题。

23 西方文明另一个令人不解的地方,在于分崩离析似乎是西方的一项明显特征。二十一世纪初,许多美国评论家抱怨「大西洋两岸渐行渐远」---冷战期间,将美国与西欧盟国连系在一起的共同价值已然崩解。季辛吉担任美国国务卿期间,美国政治人物想与欧洲对话,就应该打电话给 季辛吉,然而现今大西洋两岸的关系已不如过去紧密,我们很难说接电话的那个人是否就能代表西方文明。然而,美国与「旧欧洲」过去在宗教、意识形态乃至于文明本身的意义上曾存在巨大分歧,与此相,大西洋两岸目前的各自为政显得温和与友善多了。

24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人宣称他们要为高尚的「文化」而战,反对低俗唯物的英法「文明」(这项区别是曼恩[Thomas Mann]、佛洛伊德与其他人提出的)。但这项区别很难合理化战争初期焚烧比利时鲁汶大学图书馆与迅速处决比利时平民的行为。英国宣传人员抨击德国人是「匈人」,是生活在文明领域之外的野蛮人,他们日后以胜利者的姿态称这场战争「为挽救文明而进行的大战」。现今,关于「西方」是单一文明的讨论,难道会比一九一八年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更有意义吗?

25 最后,我们应该记住,西方文明曾经衰亡过。罗马时代的废墟散布在欧洲、北美与近东各地,清楚提醒人们西方曾经衰败的事实。西方最初----西方文明1
最后,我们应该记住,西方文明曾经衰亡过。罗马时代的废墟散布在欧洲、北美与近东各地,清楚提醒人们西方曾经衰败的事实。西方最初----西方文明1.0版---兴起于从尼罗河谷地延伸到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汇流处的肥沃月弯,而其发展的两个极致是雅典民主与罗马帝国。现今,我们文明的关键元素---不只是民主,还有体育竞技、算术、民法、几何学、古典的建筑风格以及比例相当高的现代英语词汇---全源自于古代西方文明。极盛时期的罗马帝国是一个复杂得令人吃惊的体系。

26 谷物、制品与钱币流通于从英格兰北部延伸到尼罗河上游的广大经济区,学术繁荣,拥有法律、医学乃至于像罗马图拉真广场的购物中心。然而上古西方文明逐渐衰败,到了公元五世纪时急速殒落。蛮族入侵破坏了文明业绩,也使西方陷入分裂。经过一个世代的时间,罗马这座伟大的帝国城市已残破不堪,输水道年久失修,原来繁华的市场也渺无人烟。西方古典知识在拜占庭图书馆员、爱尔兰僧侣与罗马天主教会的教宗与教士---不要忘了还有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的保存下免于失传。如果没有他们的细心维护,西方文明不可能在意大利重生,进而开启文艺复兴时代。

27 西方文明2.0版是否也将面临衰败的命运?以人口统计的角度来说,西方社会人口长久以来在世界上一直居于少数,而现今西方的人口甚至还不增反减。曾一度居于支配地位的欧美经济,现在正面临中国在二十年乃至于十年内的真实威胁,而巴西与印度落后它们的幅度也不大。正如利伯维尔场经济政策的「华盛顿共识」开始瓦解,西方的「硬实力」似乎也在大中东地区(从伊拉克到阿富汗)陷入泥淖。始于二零零七年的金融危机也显示出消费社会核心(及其过于强调举债消费)的根本缺陷。新教强调的节俭美德,曾在西方社会里受到重视,现在却消失无踪。在此同时,西方菁英担心的却是即将来临的环境末日这类千禧年式的恐惧。

28 更严重的是,西方文明似乎丧失了对自己的信心。一九六三年,史丹福大学首开先例,停开大学部的古典「西方文明史」课程,之后一些知名大学也陆续跟进。在中学历史课程里,有阖西方兴起的大叙事也被认定为过时。教育者热衷推动所谓的「新历史」课程(课程改革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强调「历史技术」比历史知识更重要,结果有太多英国学生在中学阶段只学到零碎片断的西方历史:亨利八世与希特勒,再加上一点金恩牧师(Martin Luther King, Jr)。

29 针对英国一所知名大学历史系大一新生进行调查后发现,只有三四%知道西班牙无敌舰队时代的英格兰国王是谁,三一%知道波耳战争的发生地,一六%知道谁在滑铁卢之役指挥英军(超过两倍的学生认为是纳尔逊而非威灵顿),而只有一一%的学生说得出十九世纪某位英国首相的姓名。另一项对十一到十八岁英国学生的类似调查显示,一七%以为克伦威尔(Oliver Cromwell)打羸了哈斯丁战役,二五%把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世纪搞错。

30 此外,通观整个英语世界,有越来越多人认为我们应该认识其他文化,而不是自己的文化。一九七七年送往外层空间的航海家号宇宙飞船,上面附有二十七首曲子,其中只有十首是西方作曲家创作的,包括巴哈、莫扎特与贝多芬,还有阿姆斯特朗(Louis Armstrong)、贝瑞(Chuck Berry)与盲眼威利 (Blind Willie Johnson)。二○一○年,大英博物馆馆长出版了用「一百件文物」写世界史,其中西方文明的文物不超过三十件。

31 然而,世界文明史的写作,如果轻忽了一五○○年后世界其他地区逐渐从属于西方的过程,等于错失了整部世界史的核心重点 - 这是世界最须解释的部分。西方的兴起是基督纪元第二个千年后半部最引人注目的亚历史现象。它是近代史的核心。对史家而言,它或许是最具挑战性的谜团。我们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不只是为了满足我们的好奇心,也是为了其他更重要的理由。唯有找出西方兴起的真正原因,我们才能更清楚地看出目前的西方正如何走向衰败。 全文完


Download ppt "文明(下) 文字取材: 尼尔.弗格森."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