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五冊 第八課 始得西山宴遊記 柳宗元.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五冊 第八課 始得西山宴遊記 柳宗元."—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冊 第八課 始得西山宴遊記 柳宗元

2 課文背景介紹 本文選自柳河東集,柳宗元任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司馬時所作。旨在記敘作者發現西山的經過,並藉西山的怪特,寄託作者被貶遭憂的心境,以及登西山時物我兩忘的感受。柳宗元被貶永州後,為排遣內心的苦悶,縱情山水之間,寫了大量的山水遊記,永州八記是他的代表作,後世推為山水遊記的名作。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3 課文背景介紹    元和四年(西元八○九年)九月,柳宗元在永州法華寺西亭,偶然眺見西山,不禁萌生遊興。數月之中,竟連遊八處勝景,於是寫下了永州八記。本文為八記中的第一篇,文章以「始得」為題,標示作者始得遊山之樂,也反映作者心境上的轉折。全文寫景如畫,同時寄託了深刻的情懷,凸顯出遭受貶謫的苦悶心情,允稱名作。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4 作者介紹    柳宗元,字子厚,唐河東解縣(今山西省永濟市。解,音ㄒㄧㄝˋ)人,世稱柳河東。生於代宗大曆八年(西元七七三年),卒於憲宗元和十四年,年四十七。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GNU Free Documentation

5 作者介紹   柳宗元於德宗貞元九年(西元七九三年)中進士,順宗時,官至禮部員外郎,參與王叔文的政治改革。不到一年,新政因宦官及權貴反對而失敗,順宗退位,王叔文被處死,宗元受牽連,貶為永州司馬。元和十年,調任柳州(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刺史,政績卓著,深受百姓愛戴,故又稱柳柳州,後卒於任上。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6 作者介紹   柳宗元兼擅詩文,散文尤其出色。與韓愈共同倡導古文運動,並稱「韓柳」,後世推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作品以山水遊記最為膾炙人口,不著痕跡地將深沉的愁思和哲理性的感慨融入寫景之中。寓言作品以含蓄而帶諷刺性的筆調,抨擊時政,開創了寓言文學的新局面。論辯之作,鞭辟入裡,極具說服力。韓愈稱讚他的文章:「雄深雅健,似司馬子長」。有柳河東集傳世。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7 內容注釋 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 第一段 西 山 山名,在今湖南省永州市西,瀟水支流染溪旁,今稱糧子嶺。
  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西 山 山名,在今湖南省永州市西,瀟水支流染溪旁,今稱糧子嶺。 僇 人 有罪受辱的人。柳宗元因王叔文案貶謫到永州,故自稱僇人。僇,音ㄌㄨˋ,有蒙受羞辱之意。 恆惴慄 心中常常感到恐懼不安。惴慄,音ㄓㄨㄟˋ ㄌㄧˋ,恐懼不安的樣子。

8 內容注釋 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 第一段 隙 音ㄒㄧˋ。此指空閒的時候。 施 施 緩步行走的樣子。 漫 漫 無拘無束的樣子。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隙 音ㄒㄧˋ。此指空閒的時候。 施 施 緩步行走的樣子。 漫 漫 無拘無束的樣子。

9 內容注釋 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迴溪; 第一段 其 徒 我的同伴。其,指自己。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其 徒 我的同伴。其,指自己。 窮迴溪 一直走到曲折溪流的盡頭。窮,指走到盡頭,作動詞用。迴溪,曲折的溪流。

10 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
內容注釋 第一段 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披 草 撥開草叢。披,撥開。 更相枕以臥 互相以對方身體為枕頭而躺著。以,而。

11 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
內容注釋 第一段 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心裡想到了哪裡,夢中也隨著到哪裡。趣,音ㄑㄩ,通「趨」,往。 覺 音ㄐㄩㄝˊ,睡醒。

12 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內容注釋 第一段 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異 態 奇特的景色。 怪 特 怪異奇特。

13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
內容注釋 第二段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法華西亭 法華寺的西亭。法華寺,在永州市城內東山之上。 始指異之 才指著西山,發現它的奇特之處。之,指西山。

14 遂命僕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
內容注釋 第二段 遂命僕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湘 江 即湘水,源出廣西壯族自治區海陽山,北流與瀟水會合,經長沙流入洞庭湖。 染 溪 又名冉溪,柳宗元曾改名為愚溪,在永州市西南,往東流入瀟水。 斫榛莽 砍去雜亂叢生的草木。斫,音ㄓㄨㄛˊ,砍伐。榛,音ㄓㄣ,叢生的樹木。莽,雜生的草。 焚茅茷 焚燒茂密的雜草。茷,音ㄈㄚˊ,草葉茂盛。

15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內容注釋 第二段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箕踞而遨 張開兩腿坐在地上,遊目四望。箕踞,張開兩腿而坐,形如簸(音ㄅㄛˋ)箕,不合禮儀;但在遊賞時,則有放任自適之意。遨,音ㄠˊ,遊賞,此指遊目四顧。 衽 音ㄖㄣˋ,席子。古人以為坐臥之具。

16 內容注釋 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 第二段 岈 然 山勢隆起的樣子。岈,音ㄒㄧㄚ, 山中深邃的樣子,此指凸起。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岈 然 山勢隆起的樣子。岈,音ㄒㄧㄚ,     山中深邃的樣子,此指凸起。 洼 然 凹陷的樣子。洼,音ㄨㄚ,漥下有     水的地方,此指低陷。 垤 音ㄉㄧㄝˊ,小土堆。

17 內容注釋 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遯隱; 第二段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遯隱 千里之遠的景物,都收縮聚集在尺寸之間,無法逃離視野。攢,音ㄘㄨㄢˊ,聚集。蹙,音ㄘㄨˋ,收縮。遯,音ㄉㄨㄣˋ,通「遁」,逃避。

18 內容注釋 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 第二段 縈青繚白 青山環抱,白雲圍繞。縈與繚,均為纏繞的意思。青,指青山。白,指白雲。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縈青繚白 青山環抱,白雲圍繞。縈與繚,均為纏繞的意思。青,指青山。白,指白雲。 外與天際 最遠處和天相接。外,指最遠處。際,交、接,動詞。

19 然後知是山之特出,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
內容注釋 第二段 然後知是山之特出,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培 塿 音ㄆㄡˇ ㄌㄡˇ ,小山丘。 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 西山的久遠,和天地同生,而找不到它的源頭。悠悠,久遠無盡的樣子。顥氣,大氣,即天地之氣。顥,同「浩」,大。涯,邊際。 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 西山的廣大,與天地同在,而不知道它的盡頭。洋洋,廣闊無邊的樣子。造物者,創造萬物的主宰。

20 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
內容注釋 第二段 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引觴滿酌 拿起酒杯倒滿了酒。引,拿起。酌,斟酒。 頹 然 倒下的樣子,此指醉倒。 蒼 然 灰暗的樣子,指黃昏時的天色。

21 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
內容注釋 第二段 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心凝形釋 心靈凝聚,形體消釋。此言已渾然忘記自己形骸的存在,一切心思意念都靜止下來。形釋,指形體解脫、舒放。 與萬化冥合 不知不覺與大自然合為一體。萬化,指萬物、大自然。冥,此指暗中,不知不覺。 嚮 通「向」,以前。 志 通「誌」,記錄。

22 內容注釋 第三段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是歲,元和四年也。

23 品評鑑賞    本文分成兩部分,以「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為分界點。   第一部分寫被貶永州之後,漫無目標地遊歷,自以為踏遍奇山異水,實則未能真正得到遊山之樂,為第二部分西山之宴遊預留伏筆。「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從反面入題,第一次點出「始」字。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24 品評鑑賞   第一部分的心境,可用「恆惴慄」三字概括。作者大量使用短句和「頂真」修辭,成功地凸顯了這種心境。在第一部分二十二個句子中,三字句有八,四字句有七,這麼大量的短句,使得作者急促的腳步與快速的心跳自然顯現在字裡行間。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25 品評鑑賞 此外,「頂真」修辭使用四次,使上下文意緊密相連,也與惴慄不得片刻喘息的心情正相契合。至於遊山的內容──坐、醉、臥、夢、起、歸,無一與遊山有必然關連,更可由此推知作者之遊山,只是為了逃避人群、縱放自己而已。這樣的遊山,自然無法領會其中的樂趣。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26 品評鑑賞   第二部分記敘發現西山和登山之所歷、所見、所感、所悟,並藉西山的怪特、超絕屹立,來烘托作者人品與抱負的清高絕俗、卓犖不羈。在登上西山後,飽覽遠近數州的景象,頓覺身心與天地合一,此時才體會過去並未真正懂得欣賞大自然。其中「始指異之」、「遊於是乎始」,則改採正面收「始」字。最後記下寫作年代,無異是將心境的逆順畫出一道分水嶺。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27 品評鑑賞   本文藉對比手法,以永州諸山襯托西山的怪特;以「醉」、「夢」的逃離現實,襯托西山宴遊的心靈解脫;以「恆惴慄」的惶恐心情,襯托「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的渾然忘我。又利用「象徵」手法,使西山與作者合而為一。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28 品評鑑賞 「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是西山的高峻凸出;「不與培塿為類」,是西山的出類拔萃;「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是西山的廣大久遠。這些都可看做是作者人格、性情與心境的投射,象徵其崇高、寬廣與豁達超脫。這種「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加深了作品的內涵與可讀性,將中國山水文學推向一個新的高峰。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29 一、文中第一段所述與西山並無關係,作者如此寫是否離題?請說明你的看法。
問題與討論 一、文中第一段所述與西山並無關係,作者如此寫是否離題?請說明你的看法。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答: 作者以反面入題,所描述的文字似與西山無關,實為宴遊之樂作鋪墊,並非離題。

30 問題與討論 本文大致可以分成兩部分,而以「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為界線,前半就是第一部分,敘寫被貶永州之後,漫無目標地遊歷,自以為踏遍奇山異水,實則未能真正得到遊山之樂,這是為第二部分西山的宴遊預留伏筆,從反面入題。 第一部分的心境,可以用「恆惴慄」三字來概括。作者大量使用短句和頂真修辭的手法,成功的凸顯了這種心境。至於遊山的內容──坐、醉、臥、夢、覺、起、歸,無一與遊山有必然的關聯,這樣的遊山,自然無法領會其中的樂趣。這種以反面入題的手法,在文章布局上有很好的效果。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31 二、本文以「始」字標題,文中又四次點題,請指出並說明作者的用意。
問題與討論 二、本文以「始」字標題,文中又四次點題,請指出並說明作者的用意。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答:文章以「始」字名篇,並不常見,柳宗元為強調西山之遊為「真正之遊」之始,為「得遊之益」之始,因此才用「始」字為題目。又為強調這一層意思,文中共四次點題,點出「開始」、「首次」的意思:第一次是「未始知西山之怪特」,這是從反面點題。第二次是「始指異之」,這是從正面點題。第三、四次是「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第一、二次是楔子,第三、四次則緊緊扣住題面,使得主題極為凸出。

32 問題與討論 從另一個角度看,柳宗元又以對比的方式來強調這個「始」字。第一段寫從前的遊,第二段則寫此次的遊。從前的遊,並未激發出什麼體驗或感想;此次的遊,則對心胸有所拓展,對心靈有所啟發,兩相對比,「始」字的意思就更加鮮明了,也就是說,它標示了時間上的區別,也標示了心靈上的差異。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33 三、作者敘寫西山,不從正面描寫,卻從四周的山勢寫起,用意何在?
問題與討論 三、作者敘寫西山,不從正面描寫,卻從四周的山勢寫起,用意何在?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答:作者以對比反襯的方式,形容西山的高峻。在第二段中,柳宗元寫道:「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遯隱。」這是寫在山上的視野的情況。由於視覺的關係,距離越遠,景物越小;反之亦然。從山上俯瞰,千里之地,既然只有尺寸之大,而山坡僅如垤,谷間僅如穴,那麼西山之高便不在話下了。

34 主旨—記敘作者發現西山的經過, 並藉西山的怪特,寄託被貶遭憂的心境,以及登西山時物我兩忘的感受
始得西山宴遊記 遊西山之前 主旨—記敘作者發現西山的經過, 並藉西山的怪特,寄託被貶遭憂的心境,以及登西山時物我兩忘的感受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啟發—無 心境—恆惴慄 遊覽的狀況—披草而坐,傾     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      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      趣;覺而起,起而歸 遊覽的地點—高山、深林、迴溪 時間—元和四年以前 34

35 登山的經過—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 遊覽的地點—西山 時間—元和四年九月二十八日
始得西山宴遊記 遊西山之時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西山宴遊的情境 登山的經過—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 遊覽的地點—西山 時間—元和四年九月二十八日 對西山的觀感—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 西山上的視野—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 35

36 始得西山宴遊記 遊西山之時 啟發—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 心境—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啟發—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 心境—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37 字詞辨正 形 音 義 例詞 見 ㄒㄧㄢˋ 通「現」,顯現、表現 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曹丕〈典論論文〉)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氣歌并序〉) ㄐㄧㄢˋ 看見 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 接見 吾負之,未嘗「見」也。(馮諼客孟嘗君) 匹夫「見」辱。(蘇軾〈留侯論〉) 代詞性助詞 生孩六月,慈父「見」背。(李密〈陳情表〉)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38 字詞辨正 更 形 音 義 例詞 ㄍㄥ 交互 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 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李密〈陳情表〉) 改正
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論語子張) 更換 使史公「更」敝衣草屨。(方苞〈左忠毅公軼事〉)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39 字詞辨正 更 形 音 義 例詞 ㄍㄥ ㄍㄥˋ 經歷 「更」百苦以保其後。(汪中〈先母鄒孺人靈表〉) 古代夜間計時單位
其夜五「更」初,忽聞叩門而聲低者。(杜光庭〈虬髯客傳〉) ㄍㄥˋ 更加 顧修史固難,修臺之史「更」難。(連橫〈臺灣通史序〉) 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杜甫〈羌村〉)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40 字詞辨正 志 形 義 例詞 通「誌」,記載 遊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 通「誌」,著作或篇章
舊「志」誤謬,文采不彰。(連橫〈臺灣通史序〉) 立志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論語為政) 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達。(孟子盡心) 志向 盍各言爾「志」?(論語公冶長) 意志、情感 詩言「志」,歌永言。(尚書)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41 字詞辨正 窮 形 義 例詞 極、到達盡頭 入深林,「窮」迴谿。 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 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
盛夏力作,「窮」冬暴露。(蘇軾〈教戰守策〉)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文天祥〈正氣歌并序〉)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42 字詞辨正 窮 形 義 例詞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氣歌并序〉 ) 困窮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論語衛靈公)
不得志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43 字詞辨正 惴 湍 踹 遄 形 音 義 例詞 ㄓㄨㄟˋ 憂慮、恐懼 居是州,恆「惴」慄。 ㄊㄨㄢ 水流迅急
性猶「湍」水也,決諸東方則東流,決諸西方則西流。(孟子告子) ㄔㄨㄞˋ 以腳底用力踢 把門「踹」開。 ㄔㄨㄢˊ 疾速 人而無禮,胡不「遄」死?(詩經相鼠)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44 字詞辨正 榛 臻 形 音 義 例詞 ㄓㄣ 叢生的樹木 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 至、及 「臻」於完美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45 字詞辨正 培 醅 陪 焙 掊 形 音 義 例詞 ㄆㄡˇ ㄆㄟ ㄅㄟˋ ㄆㄡˊ 小土丘 然後知是山之特出,不與「培」塿為類。 沒過濾的酒
綠螘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白居易〈問劉十九〉) ㄅㄟˋ 通「倍」,增加 焉用亡鄭以「陪」鄰。(燭之武退秦師) 用微火加熱使東西乾燥 「焙」成粒粒比蓮心,誰知儂比蓮心苦。(陳章〈採茶歌〉) ㄆㄡˊ 量詞,通「抔」 一「掊」土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46 字詞辨正 形 音 義 例詞 塿 ㄌㄡˇ 小土丘 然後知是山之特出,不與「培」塿為類。 僂 ㄌㄡˊ 彎曲的背部
病「僂」,隆然伏行。(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 用手臂圍抱 「摟」抱 ㄌㄡ 招徠 「摟」生意 姓氏 「婁」先生 ㄌㄡˋ 雕刻 「鏤」金刻玉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47 字詞辨正 形 音 義 例詞 縷 ㄌㄩˇ 麻線 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蘇軾〈赤壁賦〉) 詳細地 「縷」述 褸 衣服破爛 衣衫襤「褸」 屢
每每、 經常 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陶潛〈五柳先生傳〉) ㄐㄩˋ 鞋子 一日使史公更敝衣草「屨」。(方苞〈左忠毅公軼事〉)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48 錯 綜 凡把形式整齊的辭格,故意抽換詞面,交錯語次,伸縮文句,變化句式,使其形式參差、詞彙別異。
錯 綜   凡把形式整齊的辭格,故意抽換詞面,交錯語次,伸縮文句,變化句式,使其形式參差、詞彙別異。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岈然洼然,若垤若穴。  (屬「交錯語次」,原式為「岈然若垤, 洼然若穴。」)

49 轉 品 一個詞彙,在語文中改變了它原來的詞性。 縈「青」繚「白」。 (形容詞作抽象名詞)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轉 品 一個詞彙,在語文中改變了它原來的詞性。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縈「青」繚「白」。  (形容詞作抽象名詞)

50 對 偶 語文中上下兩句,字數相等,句法相稱,有時還講究平仄相對。 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句中對) 縈青繚白。(句中對)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對 偶   語文中上下兩句,字數相等,句法相稱,有時還講究平仄相對。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句中對) 縈青繚白。(句中對)

51 排 比 用結構相似的句法,接二連三地表出同範圍、同性質的意念。 施施而行,漫漫而遊。 上高山,入深林,窮迴溪。
排 比 用結構相似的句法,接二連三地表出同範圍、同性質的意念。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施施而行,漫漫而遊。 上高山,入深林,窮迴溪。 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

52 映 襯 在語文中,把兩種不同,特別是相反的觀念或事實,對列起來,兩相比較,從而使語氣增強,使意義明顯。映襯的修辭方式分為三類:
映 襯   在語文中,把兩種不同,特別是相反的觀念或事實,對列起來,兩相比較,從而使語氣增強,使意義明顯。映襯的修辭方式分為三類: (1)反襯:對於一種事物,用恰恰與這種事物的現象或本質相反的觀點,加以描寫。 (2)對襯:對兩種不同的人、事、物,用兩種不同或相反的觀點加以形容描寫。 (3)雙襯:將同一人、事、物的雙重性質、相對現象放在一起,使之凸顯。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尺寸千里,攢蹙累積。(反襯)

53 頂 真 語文中,以前一句的結尾,來作下一句的起頭。
頂 真 語文中,以前一句的結尾,來作下一句的起頭。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 自遠而至,至無所見。 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

54 雜記體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類型 特色 代表作品及作家舉隅
山水遊覽記 記作者親臨山水之所見、所感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柳宗元〈永州八記〉 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 亭臺名勝記 記亭臺名勝興建過程及其沿革,有些只是藉題發揮,作者並不需親臨當地 蘇轍〈黃州快哉亭記〉 范仲淹〈岳陽樓記〉 曾鞏〈墨池記〉 王禹偁〈黃岡竹樓記〉 人物事件記 對人物的經歷、發展、變化全面性的介紹 錢公輔〈義田記〉 歸有光〈項脊軒志〉 書畫器物記 對書畫器物的內容、形狀以及其藝術特點做相關的介紹 韓愈〈畫記〉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55 雜記體-遊覽山水記名篇比較表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課文 作者
出處 文旨 始得西山宴遊記 柳宗元 柳河東集 1.柳宗元因王叔文事件,被貶為永州司馬。 為排遣貶謫的心情,乃放懷於山水之間。 2.憲宗元和四年偶然望見西山,本文記載柳 宗元發現西山的經過,和登西山時物我兩 忘的感受,並借西山的怪特,寄託作者被 貶遭憂的心境。 3.「始得」二字,不僅說明作者真正的遊賞 是從西山開始,更暗示作者的心境,從此 是一個轉折,一個新的開始。 4.此篇是永州八記的第一篇。永州八記前後 連貫,也可各自成篇,是山水遊記的佳構。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55

56 雜記體-遊覽山水記名篇比較表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課文 作者
出處 文旨 北投硫穴記 郁永河 裨海遊記 1.清康熙三十六年五月,郁永河進駐北投,僱 用當地居民開採硫磺。他想了解產地情況,  於是前往探察。本文記載作者沿途所見風光  ,及抵達硫穴所目睹的特殊景觀。 2.文章選自裨海紀遊,題目為後人所加。所描 寫的硫穴,即今陽明山國家公園所屬的硫磺 谷地區。 3.「裨海」,即小海。臺灣位處大陸邊緣,四周環海,故以此稱之。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56

57 雜記體-遊覽山水記名篇比較表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課文 作者
出處 文旨 岳陽樓記 范仲淹 范文正公集 1.宋仁宗慶曆五年,滕子京重修岳陽樓,並請 范仲淹作記。范仲淹其實並未到過岳陽樓,  記文乃是根據滕氏送來的洞庭秋晚圖等相關 資料所寫成的。 2.當時范仲淹因與當道不合,被貶為鄧州知州  ,與滕子京貶岳州的處境相似,於是藉本文 相互激勵。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態度,以及「先 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  充分表現知識分子憂國傷時,和以天下為己 任的抱負。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57

58 雜記體-遊覽山水記名篇比較表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課文 作者
出處 文旨 項脊軒志 歸有光 震川先生集 1.項脊軒是歸有光書齋的名稱。「志」的性質 與「記」相似,記錄人物事蹟。 2.作者以項脊軒的變遷沿革為線索,取材於家 庭瑣事,描述家族的興衰,抒發自己的襟懷 志節,並藉此表達對祖母、母親、妻子的深 切懷念。 病梅館記 龔自珍 定盦文集續集 1.病梅館是龔自珍自稱闢來療治病梅的地方,  文章雖以記為名,實則多所批判議論。 2.龔自珍在清道光十九年辭官南歸,但是關懷 國家、社會的熱情未減,尤其眼看許多人才 受到束縛扼殺,更是憤慨痛心,因此有本篇 之作。 3.文中以梅花比況天下人才,以文人畫士偏愛 病梅,影射政府摧殘人才。託物喻人,借題 發揮,因事說理,辭近旨遠,表現作者愛惜 人才,反映現實,一心掙脫束縛的理念。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59 雜記體-亭臺名勝記名篇比較表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課文 作者
出處 文旨 晚遊六橋待月記 袁宏道 袁中郎集 1.明神宗萬曆二十五年,袁宏道辭去吳縣知縣 後,首次漫遊心儀已久的西湖,寫下一系列 的西湖遊記,本文為其中之一。 2.文章題目對於時間、地點、事由皆有明確交 代。然而於「待月」卻用虛筆帶過,以抒發 自己的審美感受為主,造成讀者「期待」的 興味。 3.是一篇「獨抒性靈,不拘俗套」的晚明小品 代表作。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60 仿作練習──物我兩忘   「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 請參考上文,以一次登臨山巔或擁抱海洋的經驗,以兩百字描寫忘我的情境。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Download ppt "第五冊 第八課 始得西山宴遊記 柳宗元."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