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琵琶行 (并序)
2
长安米贵,居恐不易 白居易16岁时,已经写出不少可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据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顾况闻他名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及读到这首诗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这首诗,确见白居易才情非凡。
3
作者简介 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白居易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号香山居士 。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很多“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为江州司马,独善其身写了一些闲适诗、感伤诗,宣宗李忱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4
生平 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十八年,与元稹同举书判拔萃科,以后诗坛元白齐名。元和(806)后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四年,与元稹、李绅等倡导新乐府运动。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他此时仍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与国政。他能不畏权贵近,直言上书论事。元和十年,因率先上疏请急捕刺杀武元衡凶手,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次年写下《琵琶行》,开始“吏隐”,在庐山建草堂,思想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长庆(821)后外放,先后为杭州、苏州刺史,颇得民心。晚年任太子宾客、太子少傅等职。官终刑部尚书。
5
白居易生平与诗作 时期 生活特点 诗歌特点 前期 (从入仕到贬江州司马以前) 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宗旨。
以讽喻诗为主。代表作品为《卖炭翁》 后期 (即自贬江州司马到死) 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揉和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不辱”和佛家“四大皆空”来作“明哲保身”的法宝。悔恨“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 以闲适诗和感伤诗为主。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 闲适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6
作品简介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7
预习展示一 基础字音和字义 pǔ 湓( ) 浦( )口 铮( ) 悯然( ) 转徙( ) 浔阳( ) 瑟( ) 声声思( ) 捻( )
湓( ) 浦( )口 铮( ) 悯然( ) 转徙( ) 浔阳( ) 瑟( ) 声声思( ) 捻( ) 霓裳( ) 红绡( )谪居( ) 钿头银蓖( )还独倾( ) pén zhēng mǐn xǐ xún sè sì niǎn xiāo zhé nícháng diàn bì huán
8
预习展示二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使快弹数曲 年长色衰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 凡六百一十六言 命曰《琵琶行》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使快弹数曲 年长色衰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 凡六百一十六言 命曰《琵琶行》 今漂沦憔悴 歌以赠之 凝绝不通声暂歇 秋月春风等闲度 梦啼妆泪红阑干 却坐促弦弦转急 去来江口守空船 暮去朝来颜色故 贬官 第二年 容貌 畅快 于是创作 才 一共 命名 作歌 漂泊沦落 暂时 随随便便 退回 纵横交错的样子 去了以后 容颜衰老 难为听 形容词、副词后,无义 耳暂明 忽然,一下子 铁骑突出 突然冲出 管弦丝竹 借代音乐
9
预习展示三 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 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记老诗翁。 文学常识: 白居易:字 ,号 , 时期现
白居易:字 ,号 , 时期现 实主义诗人, 运动的倡导者。所创作 诗歌的特点是 ,诗歌创作原则是 “ ”。代表作: 乐天 香山居士 中唐 新乐府 通俗易懂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等。 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 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记老诗翁。
10
一生留诗歌3000多首 《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花非花》: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1
琵琶行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11
12
琵琶行 《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诗中叙述一位琵琶女“年长色衰”后沦落的遭遇,也表达了诗人“谪居卧病”中的凄凉心境。 结构上,以琵琶女的演奏贯穿全篇,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情绪融为一体;又以琵琶女自叙身世和诗人倾诉郁闷相映成衬。 诗中运用比喻写乐曲的抑扬顿挫,出神入化,对音乐的描写可谓绝唱。 12
13
写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
14
小序 元和十年,予左迁(降职为)九江郡司马。明年(第二年)秋,送客湓浦口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铿锵悦耳地)有京都声(京城乐曲的声调)。问其人,本长安 倡女(歌女),尝学琵琶于曹穆二善才( 乐师) ,年长(年龄增长)色衰(容颜衰老),委身(嫁给 )为贾人 (商人)妇。 遂(就 )命酒(叫手下人摆酒),使快(畅快)数曲。曲罢(弹完)悯然(忧郁的样子), 自叙少小(年轻)时欢乐事,今漂沦( 漂泊沦落)憔悴,转徙(辗转迁徙 )于江湖间(各地)。予出官(京官外调)二年,恬然(淡泊宁静)自安,感斯人言(被这人的话感动了 ),是夕始(才)觉有迁谪意(被贬谪的失意之情 )。 因(于是)为(写)长句(七言诗),歌(作歌)以赠之,凡(共)六百一十六言(字),命(命名)曰(叫 )《琵琶行》。
15
思考: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
1、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 2、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 3、奠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16
朗读,辨思路 1、江头送客闻琵琶 (暗写、略写) 2、江上聆听琵琶曲 (明写、详写) 3、歌女倾诉身世苦 4、同病相怜伤迁谪
全文共五段,概括每段段意。 思考作者一共几次写到弹奏琵琶?写法有什么不一样?(明暗、详略) 1、江头送客闻琵琶 (暗写、略写) 2、江上聆听琵琶曲 (明写、详写) 3、歌女倾诉身世苦 4、同病相怜伤迁谪 5、重闻琵琶青衫湿 (明写、略写)
17
鉴赏第一段——江头送客闻琵琶 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2、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自然环境,全 诗一开始就笼罩着悲凉的气氛。 2、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互文;借代;写与客人饯别时的凄凉情景。 暗示了作者的失意沦落,秋江月影,更烘托出主客之间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 3、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侧面烘托,表现琵琶曲的神奇魅力
18
鉴赏第二段——江上聆听琵琶曲 (1)邀见歌女 可分为三个层次: (2)演奏名曲 (3)听者陶醉 1、本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 “寻”“问”“移”“添”“回”“开宴”“呼”“唤”等一系列动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3、“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等描写,精炼而又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怎样的的心情?
19
鉴赏第二段——江上聆听琵琶曲 4、作者是怎样生动传神地表现音乐的魅力的? 转轴拨弦三两声 (1)调弦— 动作神态
弦弦掩抑声声思低眉信手续续弹 (2)自选曲— 清脆圆润 大珠小珠落玉盘 婉转流畅 间关莺语花底滑 听觉视觉 (3)名曲演奏— 比喻 冷涩低沉 幽咽泉流冰下难 幽咽暂歇 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激越雄壮 (4)曲终收拨— 四弦一声如裂帛 (5)悄无声息的环境描写— 侧面烘托
20
谁 解 琵 琶 声
21
琵琶女演奏 感情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倾诉悲情
琵琶女演奏 感情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前奏曲 倾诉悲情 欢乐曲 急切愉快 沉思曲 幽愁暗恨 激越雄壮 悲愤曲 曲终收拨
22
局部探究:赏析描摹手法 思考:作者是如何使抽象的音乐变的具体可感的?(赏析第二段)
诗句 特点 手法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水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 粗重急骤 比喻 视听结合 叠音词 幽缓轻细 清脆悠扬 婉转流畅 压抑低沉 凝滞停顿 正面描写 激越奔涌 高亢雄壮 戛然而止
23
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
24
音乐旋律 命运抗争诉悲愤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春风得意少年时 间关莺语花底滑 梦啼妆泪红阑干 小弦切切如私语 年长色衰守空船
大弦嘈嘈如急雨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 春风得意少年时 间关莺语花底滑 梦啼妆泪红阑干 小弦切切如私语 凝绝不通声暂歇 年长色衰守空船
25
音乐描写特色 A、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 B、巧用叠词和联绵词,使音节悦耳动听; C、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
D、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
26
音乐描写的作用 1、推进故事情节的展开 2、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
从“举酒欲饮无管弦”,到“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再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直到“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故事情节的一步步向前推进,无不跟琵琶的弹奏有关。 2、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 (1)琵琶女的悲凉凄切的情感是因如泣如诉的演奏来表现的。 (2)诗人和其他听众的情绪变化和情感上的共鸣,也是因琵琶曲引起的。
27
音 乐 描 写 请你赏析—— 甜润舒畅 尖细高亢 (王小玉)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 说不出的妙境:五脏六腑像熨斗熨过,无
一处不伏帖;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 参果,无一个不畅快。 唱了数十句之后,渐渐地越唱越高,忽 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甜润舒畅 尖细高亢 ——刘鹗《老残游记》
28
古人描写音乐美的词语和句子: 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论语·述而》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列子·汤问》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唐·杜甫 《赠花卿》
29
鉴赏第三段——歌女自诉身世苦 鉴赏第三段——歌女自诉身世苦 1、这节诗按时间顺序主要叙写了哪些内容? (1)少年欢乐 (2)晚年沦落
(3)悲苦心境 2、请根据诗歌内容找出对比的内容: 少住京城 今在江湖 艺高貌美 年长色衰 门庭若市 门庭冷落 独守空船 昔日欢笑 今日辛酸
30
琵琶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控诉。 但是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没有认识到昔日卖笑承欢、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摧残的痛苦生涯,相反还抱着追恋、惋惜的态度。她只是悲叹红颜易老、繁花早逝,却没有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得到觉醒。
31
鉴赏第四段——同病相怜伤迁谪 鉴赏第四段——歌女自诉身世苦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女的自叙,引起了诗人的强烈共鸣,发出深深的感概——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2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幽愁暗恨 琵琶女 诗人 本是京城女 去年辞帝京 名满京都的艺人 才华横溢的诗人 年长色衰嫁与商人
直言相谏而遭贬谪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3
“同是天涯沦落人”,作者与琵琶女的相似之处有哪些?
1、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都是从京都长安来到遥远偏僻的江州,举目无亲,知音难觅,倍感凄凉寂寞。 2、一个是名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 3、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一个因直言敢谏而遭贬谪,都有由荣至衰的不幸遭遇,都同样怀着满腹的“幽愁暗恨”,过着冷落凄凉的寂寞生活。 4、两人前程未卜,对未来都怀着深深的忧虑。
34
琵琶女 白居易 详略安排怎样? 同是天涯沦落人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 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
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 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 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详略安排怎样?
35
共鸣 同忆京城,天涯人对天涯人; 同叹年华付流水,苦情人对苦情人; 同感处境悲凉,断肠人对断肠人; 同滴辛酸泪,流泪人对流泪人;
同泄音乐情,知音人对知音人; 同望天涯明月,寂寞人对寂寞人…… 共鸣
36
当人们在某个具体的情境中听到某种音乐时,
成语“高山流水”, 比喻知己或知音, 也比喻音乐优美。 知音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列子-汤问》 当人们在某个具体的情境中听到某种音乐时, 会与这种音乐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 这就是音乐的作用。
37
鉴赏第五段——同病相怜伤迁谪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你能明白诗人泪洒青衫的原因吗? ①分别的感伤,送别友人,前途渺茫,思之感伤; ②风物的感伤,湓浦江口,风清月寒,枫叶飘零,荻花飘飞,睹物伤怀; ③赏曲的感伤,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引发了诗人的情感共鸣; ④听诉的感伤,琵琶女悲剧命运激起了诗人深深的怜悯; ⑤自我的感伤,诗人早年,才华横溢,誉满天下,今朝沦落,孤独幽怨。
38
诗人多次写到自己被琵琶女的弹奏深深感染,请找出并体会作者到底从琵琶女的弹奏中感悟到了什么。
一闻琵琶:“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加重离情; 二闻琵琶:“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加重悲情; 三闻琵琶:“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坐中泣下谁最多?江洲司马青衫湿” 加重谪情。
39
诗歌往往少不了风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这些风物有什么作用呢?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凄凉愁惨 “别时茫茫江浸月” 离愁别绪 “唯见江心秋月白” 寂静 ,烘托了音乐效果 “绕船明月江水寒” 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 “黄芦苦竹绕宅生”“杜鹃啼血猿哀鸣” 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一枝一叶总关情
40
环境——三处秋月: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写与客人饯别时的凄凉情景。 一个“惨”字,直抒胸臆,真实表现了当时的场面气氛和人物冷落寂寞的心境。江水宁静地映着团团月色,给人以孤寂的感觉。以江月勾勒环境,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出主客之间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
41
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用间接描写,以听众的感受来衬托乐曲感人的艺术效果。“悄无言” ,说明乐曲引人入胜,感人肺腑,它虽然结束了,但听众还是意犹未尽,仍然沉浸在动人的音乐中,如醉如痴。 “秋月白”,把动态的音乐凝固在静态的画面里,琵琶曲终,乐声已逝,但人们的欣赏活动仍在继续。眼前是江水茫茫,四周万籁俱寂,江心倒映一轮明月。人们凭着诗意的想象,继续感受夜色中弥漫的音乐气氛。一片静谧、萧瑟的秋景,烘托了听众悲凉寂寞的心境,这是“以景衬情”的典范。
42
3.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描绘了一幅凄清的画面:夜深人静、独守空船,只有凄清的明月和寒冷的江水作伴。一个“寒”字充分描写出琵琶女的孤独寂寞和感伤情怀,情景交融。
43
《琵琶行》的主旨 诗歌表现了对流落江湖的琵琶女的深挚同情,抒发作者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的苦闷心情和失意之感,传达了天涯沦落之慨。
44
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 白居易
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 白居易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独依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简要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 2.试比较这首诗与<<琵琶行>>的异同。(提示从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
45
参考答案: (1)描写了一位年轻美丽、孤独凄婉的歌女形象,寄托着诗人无限的同情。 (2)思想内容:①相同点:都反映的是乐妓的凄惨命运,都寄予作者对他们的深切同情②不同点:《夜》只是较客观地叙述描绘,没有具体交代歌女的身世;《琵琶行》中不仅详细地叙述了琵琶女的身世,而且也写了诗人自身因坎坷遭遇而带来的深切感受,反映社会现实更为深广。 表现手法:①相同点:都善用“秋月”渲染气氛,两诗的基调都是凄凉压抑的。②不同点:《琵琶行》详细描述了音乐的演奏过程,而《夜》只概括地写出歌者的“愁绝”、“凄切”;《琵琶行》对琵琶女外貌描写是概括性的,而《夜》对歌女的外貌描写却很细腻。
46
齐 读 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因为音乐,让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诗人白居易也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着,一路洒下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
47
文言知识归纳 言 数 语 为 感斯人言 凡六百一十六言 自言本是京城女 话,名词 字,名词 说,动词 几,表不确定的数目,数词 使快弹数曲
一曲红绡不知数 数 数量,名词 琵琶声停欲语迟 今夜闻君琵琶语 说话,回答,动词 语 曲,名词 因为长句 初为《霓裳》后《六幺》 为君翻作《琵琶行》 写,创作,动词wéi 为 弹奏,动词wéi 替、给,介词wèi
48
轻: 轻拢慢捻 商人重利轻别离 泣: 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轻轻,形容词 轻视,动词
轻: 轻拢慢捻 商人重利轻别离 泣: 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轻轻,形容词 轻视,动词 哭泣,动词 眼泪,名词 因为 古:两个词,于是创作。 今:表原因的连词。 阑干 古:参差错杂,纵横散乱。 今:用木、石、钢材制成的拦挡物。 向前 古:从前、刚才。 今: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 老大 古:年龄大。 今:兄弟排行第一。 颜色 古:神态、脸色。 今:色彩 古今异义词
49
文言句式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转徙于江湖间 本(是)长安倡女 使(之)快弹数曲 送客(于)湓浦口 歌以赠之 宾语前置
歌以赠之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转徙于江湖间 本(是)长安倡女 使(之)快弹数曲 送客(于)湓浦口 宾语前置 文言句式 介宾短语后置;于,向 介宾短语后置;于,在 省略句,省略谓语 省略句,之,琵琶女 省略句,于,在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