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我和音乐做游戏 ——奥尔夫教学法实践课例 授课人:张本秀 2012年12月
2
《奥尔夫幼儿音乐教学》课程教学纲要 一、课时计划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第一章 幼儿园唱歌教学 第二章 节奏教学 第三章 音乐欣赏
第一章 幼儿园唱歌教学 第二章 节奏教学 第三章 音乐欣赏 二、考核方法.
3
第一章 幼儿园唱歌教学 第一节 幼儿唱歌技能培养 一、听觉培养(课例教学) 二、感受培养(课例教学) 三、发声培养(课例教学)
第一章 幼儿园唱歌教学 第一节 幼儿唱歌技能培养 一、听觉培养(课例教学) 二、感受培养(课例教学) 三、发声培养(课例教学) 四、呼吸培养(课例教学) 五、音的高低培养:认识并会辨别(幼儿园教学课例) 六、音的强弱培养:会辨别音的强弱及其符号(幼儿园教学课例) 七、音的长短培养:通过形体动作,建立起拍的观念(课例教学) 八、音色的培养:通过听辨区别音乐中音色变化,建立音色的概念
4
歌词的道白节奏可以启发幼儿自己创作出不同的节奏型来(课例:“小鸡和小鸭”) 二、尝试着配出伴奏,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 三、唱游进入歌曲学习。
第一章 幼儿园唱歌教学 第二节 怎样教唱歌? 用什么方法来培养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我们知道人在高兴时会情不自禁的哼唱歌曲,也就是说生活中离不开唱的形式,因此,唱歌教学意义重要。用常有的形式在游戏中让孩子轻松学习。 一、从歌词的道白节奏入手 歌词的道白节奏可以启发幼儿自己创作出不同的节奏型来(课例:“小鸡和小鸭”) 二、尝试着配出伴奏,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 (例:一部分学小鸡叫的节奏,一部分学小鸭叫的节奏) 三、唱游进入歌曲学习。
5
第二章 节奏教学 一、节奏的培养与训练 奥尔夫强调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因此,奥夫强调节奏入进行音乐教育,并且同时要结合语言节奏、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儿童的节奏感 1、语言的节奏(课例、练习、讨论) 2、体态节奏(课例、练习、讨论) 3、大自然的节奏(课例、练习、讨论) 4、敲打出的节奏(课例、练习、讨论)
6
第二章 节奏教学 二、如何运用打击乐器 打击乐有固定音高,能奏出旋律的,也有无固定音高起节奏作用的,因为打击乐最容易敲击出声,音色鲜明,被孩子们喜爱,常何以运用在朗诵、给歌舞伴奏、给旋律伴奏等。 1、打击乐制作和利用 2、打击乐的使用方法 3、如何组建一支生龙活虎的节奏乐队 4、打击乐如何配器
7
第二章 节奏教学 三、课堂操作训练 在奥尔夫教学中即兴演奏是一大特点,由于打击乐器的技术简单,和声单纯,而且伴奏的各声韵以固定的节奏型为基础,因此完全可以让幼儿一开始就作即兴性演奏,这对培养幼儿奏乐的灵活性、创造性以及合作能力极其有益。即兴演奏可以让儿童直接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正好符合奥尔夫要“动”、“注重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要求孩子自己创造音乐,发展个性和创造性的精神。
8
第三章 音乐欣赏 一、全新意义的欣赏 说到欣赏,许多人认为就是静下心来认真听音乐,真实你也做不到从头至尾不走神,何况我们的幼儿,怎么才能让幼儿真正的读疼理解音乐呢?还是那两个字“参与”。 二、直接欣赏的教学方法 1、课例:教学片断 2、总结:这种方法看似简单,但却贯彻了奥尔夫教学中“让孩子通过自身活动直接去感受音乐”的原则。
9
第三章 音乐欣赏 三、主动地欣赏音乐 1、课例:教学片断 2、总结:扩大幼儿知识面,理解作品 四、有充分准备的欣赏 1、课例示范 2、总结:多变的活动形式:声势、走动、乐器演奏、独奏、伴奏、合奏、轮奏、齐唱、合唱、轮唱,几乎调动了音乐的一切手段,即进行了丰富多彩的练习,又高度统一于欣赏。
10
卡尔·奥尔夫 卡尔·奥尔夫”,德国人,二十世纪伟大的艺术家,他为儿童精心设计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世界各国的音乐教师及音乐爱好者所一致肯定与推崇。
11
奥尔夫在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中集体回答了如下几个问题:怎样使孩子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怎样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怎样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孩子与人合作、交往。 奥尔夫音乐教育对中国儿童音乐教育产生巨大影响,儿童音乐教育趋于综合化; 儿童音乐教育趋于开放化;儿童 音乐教育趋于创造力的 培养;注重原始性教育。
12
奥尔夫音乐教学所追求的不是音乐 本身,它从不把音乐作为一门专 业,而是借音乐去寻找人类已遗失将要丧失的本,心灵中可贵的东西,奥尔夫说:“我不可能人人都成为音乐家,但我们可以人人都成为音乐欣赏家”。谁来做这项工作呢?自然是我们的老师,这种素质教育要从幼儿期开始,因此,奥尔夫 教学法成为了教师教育幼儿通向艺 术殿堂的一架坚实的桥梁。
13
奥尔夫教学法内容 1、 听力训练。 2、 节奏训练:打击乐器奏法及应用。 3、 律动训练:声势、形体、游戏等训 练及应用。
4、 语言学习:作为音乐语言教学训练 及应用。 5、 创造性能力培养。 6、 奥尔夫器乐的练习: 节奏、音条乐器、竖笛、键盘训练。
14
奥尔夫教学理念 1、综合性; 2、即兴性;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4、从本土文化出发; 5、适于开端; 6、为所有人。
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
15
奥尔夫教学法的教学基本原则 三大原则,包括 A 一切从儿童出发是奥尔夫教学法的首要原则;
B 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又一个基本原则; C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奥尔夫教学法的第三个基本原则,也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归结点。
16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924 舞蹈家军特(Dororee Gunthen)与奥尔夫在慕尼黑创建“军特体操?音乐舞蹈学校”
1925 舞蹈家列克斯(main Lex)进入军特学校 1926 音乐家凯特曼(Gwnild Keetman)(日后成为奥尔夫的助手《学校音乐教材的合编者》)进入军特学校 1928 乐器制造家梅恩特勒(Kan Maendler)为军特学校制造第一架木琴 1930 军特学校的舞蹈队首次演出,并在国内外举行多次演出 1931 奥尔夫与凯特曼合著<奥尔夫学校音乐教材——原本性的音乐练习)首次出版 1932 奥尔夫与德国音乐教育家普雷斯纳(Eberhard Preussner)及德国音乐教育第二次改革的领导者凯斯腾贝格(Leo Kestenberg)首次相遇 1933 军特学校在柏林建立分校
17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936 奥尔夫与凯特曼为在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奥林匹亚运动节的“奥林匹亚青年”节庆演出创作及表演
1944 军特学校在纳粹压制下被迫关闭 1945 军特学校被轰炸 1948 开始在幕尼黑的“拜耶广播电台”播放儿童音乐节目,由儿童自己演奏演唱,由凯特曼指导 1949 在凯特曼指导下,在奥地利托尔茨堡的莫扎特音乐院举办儿童音乐班 1950 开始出版<为儿童的音乐) 1953 在扎尔茨堡的莫扎特音乐院举办国际高等音乐院校 校长会议上,举行学校音乐教材的表演,首次与国外 建立联系。在莫扎特音乐院举办“学校音乐教材学习班” 1956—57 (为儿童的音乐)首次灌制唱片(Columbia—E1ectr01a) 1956—58 在拜耶电视台播放“学校音乐教材” 的系列(凯特曼与奥尔夫的女儿主持)
18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958 在国外(比利时、瑞士、意大利)举办讲习班(凯特曼)
1961 在莫扎特音乐院建立奥尔夫学校音乐教材教学中心,在萨尔茨堡近郊弗龙堡(Frohnburg)举办第一届国际暑期班 1962 在萨尔茨堡建立“奥尔夫学校音乐教材促进协会”奥尔夫学院教材首次在国外(加拿大多伦多)举办讲习班,奥尔夫与凯特曼均出席并讲演。日本国家广播电视协会(NHK)邀请奥尔夫与凯特曼赴日本四国进行讲演及示范。在慕尼黑建立“奥尔夫学校音乐教材促进协会”德国分会,开始出版<奥尔夫学院年刊)。奥尔夫学院新校舍落成。 1954 <为儿童的音乐)(第五卷)全部出版,“学校音乐教材的电影”第一部摄成 1963 在莫扎特音乐院举行“奥尔夫学校音乐教材在学校中” 的工作会议,开始灌制<学校音乐教材)的十张慢 转唱片(诗的音乐)(musicd poetica),1979年 全部完成。奥尔夫学院开学。
19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970 奥尔夫学院扩建完工
1973 在奥尔夫学院建立“音乐治疗与社会教育部”,由凯勒(Withelm keller)领导 1975 在奥尔夫学院开始举办五年一届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国际会议” 1981 奥尔夫音乐教育首次引进进中国大陆 1982 奥尔夫逝世 1990 凯特曼逝世 2000.11.7-12 由奥尔夫基金会与美国奥尔夫学会合办“奥尔夫音乐教育国际会议”在美国洛切斯特(Rochester)举行。会议标题为“反省过去,展望将来”,“终生的奥尔夫音乐教育” (本届“奥尔夫音乐教育国际会议”先后在劳兰Orivesi, 德国的Traurn walchen与Minchen以及美国的 Rochester分别举行,内容均不相同, 以后者规模最大)。
20
课例展示: 小鸡和小鸭 小合奏 快与慢、轻与重、二拍子与三拍子
21
小鸡和小鸭 一、教材分析 五、课堂基本结构 二、教学目的 六、教学步骤 三、教学法提示 四、教具
22
教材分析 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是每个学音乐的人在开始接触音乐时都要遇到的,它们是一切节奏的基础,所以把他们称为节奏基石。在孩子们刚刚接触音乐时,通过游戏和唱歌引起他们对快与慢音符 的注意,是学习音乐 重要的一步。
23
教学目的 在幼儿园日常玩的游戏中,小鸭“嘎”的叫声和小鸡“叽叽”的叫声两者的时值比例很相近。通过小鸭与小鸡的游戏,给孩子们建立起最基本的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时值概念,同时配以相应的形体律动,可以加深对这两种速度的 时值印象。
24
教学法提示 小鸭与小鸡的叫声长短,直接影响到后面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带入,老师在一开始就要把握住它们的比例尺度。
小鸭与小鸡的歌是孩子们最容易上口的三个音编写,老师只要 多唱几次,孩子们就 能唱,无需特别学唱, 包括后面的二声部合唱。
25
教具 课堂基本结构 1、黑板一块。 1、唱游: 2、响板一个、 鸭妈妈找孩子。 碰铃一个。 2、舞蹈: 快乐的小鸡小鸭。 3、律动训练。
4、节奏训练。
26
教学步骤 一、唱游:鸭妈妈找孩子 一部分小朋友扮演小鸡,另一部分小朋友扮演小鸭,老师两人分别扮演鸡妈妈和鸭妈妈。小鸡叫——叽叽,小鸭叫——嘎。 一天早上,风和日丽,鸡妈妈带着一群小宝宝去郊游。鸡妈妈先出场,小鸡们欢乐地叫着跟随跑出来——叽叽,叽叽。突然,鸡妈妈发现在小鸡群里面有一些不像是她的小宝宝, 他们叫的声音慢而且很特别: “嘎,嘎,嘎。”
27
鸭妈妈说:“咱们的孩子看起来都一 样,都是那样小小的,黄黄的,但细心看看 就知道他们不同。” 鸡妈妈对小鸡们说:“我的小宝宝们, 唱支歌给鸭婶婶听!” 小鸡们一起唱起来了: 1=C | | | |1 —| 母鸡: 小 鸡 小 鸡 叽叽 叫 叽叽 叫 小鸡:叽叽 叽叽 叽叽 叽叽 叽叽 叽叽 叽叽 叽 叽 (老师用碰铃为小鸡们伴奏)
28
鸭妈妈听了,连忙拍手叫好,然后对小鸭们说:“我们也唱支歌给鸡大婶听,好吗?” (老师用响板为小鸭伴奏)
1=C | | | | 1 1| 母鸭: 小 鸭 小 鸭 嘎嘎 叫 嘎嘎 叫 小鸭: 嘎 嘎 嘎 嘎 嘎 嘎 嘎 嘎 嘎 嘎
29
鸡妈妈和鸭妈妈可开心了,他们齐唱: 1=C | | | | 母鸭: 小 鸭 小 鸭 嘎嘎 叫 嘎嘎 叫 母鸡: 小 鸡 小 鸡 叽叽 叫 叽叽 叫
30
接着,鸡妈妈和鸭妈妈叫孩子们一齐唱:
31
小鸡小鸭唱完歌以后便成了好朋友,它们在一起快乐地玩耍起来。一会儿挖虫子,一会儿啄小草。鸭妈妈和鸡妈妈在旁边看着它们玩耍。突然鸡妈妈发出“叽叽”的叫声,小鸡们立刻跑到妈妈身边。鸡妈妈叮嘱它们要注意安全。说完小鸡们又回去与小鸭继续玩耍。鸭妈妈看到小鸭和小鸡在争抢虫子,便发出“嘎,嘎”的叫声,小鸭们也赶快跑到妈妈身边,鸭 妈妈告诉它们要跟小鸡 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32
小鸡唱歌时,每个小鸡都各自拍着翅膀跑向相对应 的小鸭,并围着小鸭转一圈, 鸡妈妈和鸭妈妈称赞小鸡和 小鸭舞跳得好。
二、舞蹈:快乐的小鸡小鸭 小鸡与小鸭学妈妈,手牵手形成对子, 在音乐的伴奏下,走成圈圈。 小鸭先唱(同时向外走四步,形成 小鸭在外圈小鸡在内圈的图形) 1=C | | | | 小鸭:小 鸭 小 鸭 嘎嘎 叫 嘎嘎 叫 小鸡接着唱: 小鸡: 小 鸡 小 鸡 叽叽 叫 叽叽 叫 小鸡唱歌时,每个小鸡都各自拍着翅膀跑向相对应 的小鸭,并围着小鸭转一圈, 鸡妈妈和鸭妈妈称赞小鸡和 小鸭舞跳得好。
33
三、律动训练 老师用鼓点模仿小鸡的叫声 连续敲出四分音符: 请小朋友听鼓声围成圆圈行走。 当小朋友的脚步与鼓点基本合拍是,可把鼓点加快变成连续的八分音符: 孩子们的行走变成跑步。 持续一会后鼓点又回到 行走上。
34
四、节奏训练 让小朋友们面对老师随意坐下。 1、老师出示卡片: 念 ta,念的时间长度与小鸭的叫声“嘎” 一样。 念 ti ti ,念的时间长度与小鸡的叫声“叽 叽”一样。 要求孩子们在念ta时拍手, 念ti ti时拍左腿和右腿。
35
在音乐课的初始阶段,没课开始时都要有这个用鼓点指挥的律动训练。当孩子们吧四分音符的行走与八分音符的跑步都做好了,也就是对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时值频率都清楚后,可加入渐快或渐或转身改变行进的方向。
36
2 给每个孩子们每人一张节奏卡片,上面写着 由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组成的一小节的节奏句子。(如上面的卡片),先让孩子们自己拍打和念好各自的节奏卡片,然后,请一组孩子(四舍五入)顺序吧自己的节奏句子拍打和念出来,形成一段较长的节奏句子。孩子们手上的卡片可以互相调换,形成新的节奏句子并拍打。也可以请全班小朋友 一起来轮着拍打和念出自 己的卡片节奏,形成一个 大的节奏句子。
37
(2) | | | (3) | | | | | (4) | | | | | (5) | | | | | | | | | |
3、在黑板上写下面几条节奏练习,让孩子们边拍边念,把节奏准确地拍好念好。 (1) | | | (2) | | | (3) | | | | | (4) | | | | | (5) | | | | | | | | | | 在以后的课堂上都要经常进行节奏 练习,节奏的组合可自行设计新的 内容,直到孩子们对四分音符和 八分音符熟练掌握为止。
38
快与慢、轻与重、二拍子与三拍子 一、教材分析 五、课堂基本结构 二、教学目的 六、教学步骤 三、教学法提示 四、教具
39
教材分析 当今的艺术基础教学,以综合性的 教学为主,这种教学的优点就在于:能给孩子们一个全面的、立体的学习空间;能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从各个方面发掘和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在这种教学中,节奏——艺术表现 形式共有的元素,就成为艺术基础教学 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40
教学目的 通过孩子在日常中的行为如:行走、
通过孩子在日常中的行为如:行走、 跑步;听或看钟表的摆动;摸自己脉搏的跳动等,使他们注意与感受到一些运动都是在一定的平稳速度中进行的,这平稳的速度就是一个的基本节奏。 通过游戏和身体律动,让孩子感受到节奏 中的强弱规律和不同的强弱搭配,从而帮 助他们形成音乐的小节概念,并在后面的 唱歌、舞蹈中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些概念。
41
教学法提示 1、中国过去的艺术基础教学,是将音高与 节奏同时传授给孩子,受教育者要在很长一段混 淆的学习后,才能对音乐的基本结构有所了解。
现在将音高与节奏的教学分开来进行,是会得到 事半功倍的效果。 2、作为授课者在音符时值,基本节奏,小 节这些问题上需要概念清晰,才能在授课时 灵活变通,给孩子建立起正确的概念。
42
3、基本节奏平均稳定地进行,是一切艺术表演的基本要求,但对于活泼好动的孩子来说是不容易做到的,需要在游戏中不断练习,才能认识和掌握。
4、在2/4与3/4拍子的律动游戏中,节奏的转换不宜太快,尤其是在开始的时候,孩子们要有熟悉游戏规律和身体律动的过程,一般在一节课内是不可能做得好的,需要经过多节课的练习。
43
教具 1、鼓一面,铃鼓若干个。 2、写有“q ”音符符号的卡片三张 (一红二绿)。 3、写有“2/4”与“3/4”拍号的卡片 各一张。
44
课堂基本结构 1、找出基本节奏。 2、强拍弱拍——劳动号子。 3、卡片游戏与律动游戏。 4、2/4拍子——进行曲。
5、3/4拍子——圆舞曲。
45
教学步骤 一、找出基本节奏 两个小朋友一组,每组有一个铃鼓。持铃鼓 的小朋友注意另一个小朋友行走时的速度,并要
两个小朋友一组,每组有一个铃鼓。持铃鼓 的小朋友注意另一个小朋友行走时的速度,并要 在他每走一步时敲一下铃鼓,从中找到这个小朋 友行走的速度。然后,角色调换,让每一个孩子 都进入到速度的寻找游戏中,并用铃鼓把同 伴的行走的速度展示给大家。
46
游戏中可发现每个小朋友走路都有 自己的速度。老师提出问题:全体小朋友 能不能在一种速度下行走?然后老师敲鼓,全体 小朋友听鼓声行走。(走成一个大圆圈) 小朋友越走越快或越走越慢时,老师要提示: 小朋友要听鼓声保持稳定的速度行走。 小朋友围坐在老师身边,老师用拍手的形式 把大家刚才行走的速度拍打出来,并交给小朋 友一个接一个地拍打,把这个速度保持住传 递下去。在这过程中会出现拍手越来越快或越 来越慢的现象,老师要给予纠正。
47
让小朋友看挂在墙上的钟,注意钟的 秒针是怎样行走的。让小朋友随着秒针 念出“滴答,滴答”的声音,这也是一种 稳定的行走速度。
48
二、强拍弱拍——劳动号子 老师以时钟秒针行走的速度拍手,让 孩子们留心听。老师突然在这个基本速度上 变成一强一弱的重复拍手,并向小朋友提问: 现在的拍手与刚才的有什么不同?让小朋友 认识强弱拍子,并通过拍手练习来掌握好。 老师又把拍手的强弱重复变成一强二弱, 同样让小朋友认识后通过练习掌握好。
49
老师和小朋友一齐把课室的桌椅从 一边搬到另一边,一边搬一边哼出劳动号子:“嘿哟!嘿哟!”(一强一弱),或者变成劳动号子:“嘿哟嗬!嘿哟嗬!”(一强二弱)。人们在体力劳动时随着呼吸与用力常常会随意的哼出劳动号子,这种号子带有2/4与3/4拍子的节奏感觉,是最自然的强弱拍的搭配组合。
50
三、卡片游戏与律动游戏 1、卡片游戏 老师出示红卡和绿卡,并说明红卡表示强拍,拍 手心;绿卡表示弱拍,拍手掌根。接着将一红一绿卡片摆
在黑板上,请小朋友按卡片所表示的力度不断重复拍掌。 当孩子们掌握后,老师可悄悄地在绿卡后再放一张绿卡。 小朋友的拍掌立即变成一强二弱。熟练后,老师又可以撤 掉一张绿卡,小朋友的拍掌又变回一强一弱。这样交替进 行数次,直到孩子都完全掌握。 老师出示2/4与3/4拍子号的卡片,告诉孩子们 2/4拍号表示每小节两拍,一强一弱;3/4拍号表示 每小节三拍,一强二弱。4字表示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即我们第一课学过的音符:q
51
2、律动游戏 卡片时,小朋友立即每两人一组前后站立,出示 3/4拍号卡片时,小朋友立即每三人一组前后站
老师先向孩子讲解:当出示2/4拍号 卡片时,小朋友立即每两人一组前后站立,出示 3/4拍号卡片时,小朋友立即每三人一组前后站 立。当听到鼓声为一强一弱的2/4拍节奏时第一 个孩子随强拍双手在头上方拍掌一下,同时踮高 脚尖,后一个随弱拍蹲下拍手一下(如下图)。 当鼓声为一强二弱的3/4拍节奏时,第一个随 强拍双手在头上方拍掌一下并踮高脚尖,后 二个依次随弱拍下蹲并拍手。如全班孩子中有 一组不够三人,可让蹲下的孩子做两次。
52
游戏开始,老师敲鼓指挥孩子们以 大圆圈跑步。鼓声停,老师出示一种拍号卡片,小朋友分组站好,老师接着敲出相应拍号的鼓点,孩子跟着节奏做律动。反复几次,小朋友都能做到后,老师又以鼓声指挥小朋友继续跑步。老师可将2/4 和3/4拍子卡片交替出示,直到孩子们 做好为止。
53
四.2/4拍子——进行曲 老师在钢琴上弹奏《运动员进行曲》,要求小朋友象运动员一样挺起胸部摆动双手踏步走。全班孩子分成两队,可绕着课室纵队走,也可以横排走。要让孩子在行进中感受到2/4拍子的强弱节奏规律,强拍时左脚迈大步向前走。
54
五.3/4拍子——圆舞曲 先教会孩子唱3/4拍子的歌曲——《划 船》。然后,边歌唱边模仿小船划动向前走:孩子随每小节的强拍向前迈一大步,同时双手从胸 前往两旁划一下,每小节走一步划一下。 唱第一遍歌时,小朋友各自边唱边作划船 动作,象一只只小船在水里自由划动。 唱第二遍歌时全体孩子站成两行,全体左 脚随强拍迈第一步,相邻的两个小朋友一只 手互相拉着,另一只手作划船样,走一步划一 下,这时全体小朋友就象一只大船向前划行。
55
小合奏
56
教材分析 幼儿园常用的打击乐,大致可分 为皮制乐器,金属乐器和木制乐器。皮制乐器有:鼓、铃鼓(又分为有铃的和没有玲的两种)等。金属乐器有:碰铃、三角铁等。木制乐器有:木鱼、木棒、双响筒等。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乐器,如沙锤、响板等等。这些简单的打击乐器能帮助孩子认识节奏,演奏音乐,理解音乐,是幼儿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乐器。
57
教学目的 一首乐曲通过多种乐器的合奏能产 生较强的感染力,如室内乐、交响乐等。
如何合奏好一首音乐作品,这涉及到音乐结构、乐曲段落、指挥及各声部之间的配合等等复杂的问题。现在尝试把这些问题简化,是孩子能理解和接受,让出学音乐的孩子去做一下,感受一下,为将来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乐器合奏中能锻炼和提高孩子的多方面能力,如他们的听力、掌握节奏的能力、多声部配合的能力、音乐理解的能力等等。所以合奏课是孩子们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
58
教学法提示 首先想办法引导孩子用耳朵去听音的 长、短、轻、重,并能将它们区分,然后 在乐器上敲打出来。
合奏不是简单的齐奏。复杂的旋律让老师在钢琴上弹奏,设计一些简单的伴奏型交给孩子们。在简单的伴奏型设计中也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目的是从小就给孩子建立起多声部音乐概念。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设计的伴奏型可以越来越复杂,使用的乐器也可以越来越丰富。本课例是为年龄较小的孩子设计,以简单容易为出发点,预期孩子们不需要很多练习就可以演奏。 教学法提示
59
孩子在进行乐器合奏之前,孩子在进行乐器合奏之前,要强调必须严格遵守乐器合奏的纪律:
(1)没有轮到自己演奏时,乐器必须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不能随意发出任何音响。 (2)演奏时必须绝对服从指挥的安排,并认真看指挥,根据指挥要求进行演奏。
60
课堂基本结构 教具 1、合奏前的准备。 (1)熟悉三种打击乐器和了解使用方法。 (2)大家都来演奏 (3)指挥的手势
(3)简单的二声部打击乐合奏 2、合奏乐曲《闪烁的小星星》 3、合奏乐曲《瑶族长鼓舞》 课堂基本结构 1、铃鼓10个(四周 有铃的),三角铁 10个,双响筒5个 (视人数而确定) 2、钢琴一台 教具
61
教学步骤 一、合奏前的准备 1、熟悉三种打击乐器和了解使用方法。
拿出三种打击乐器、铃鼓、和双响筒。先让孩子们触摸和敲打,使他们对这些乐器有初步的认识。然后,老师讲解这些乐器的名称与使用方法。 三角铁——左手持三角铁的吊绳,右手拿小铁棒敲打。持吊绳的手指不能出到金属部分,拿铁棒的手要抓住棒尾。
62
铃鼓——左手持铃鼓,可把铃鼓放平或竖起来,右手的手指敲鼓心,如果敲鼓边则声音暗淡弱小。还可以摇晃铃鼓,使其发出碎铃声。
双响筒——左手握住双响筒中间的木柱,右手拿小木棒敲打。双响筒有两个——不同音高的部分,让小朋友先找出哪一边较高,哪一边较低。
63
2、每人都参与演奏 小朋友每人任取一件打击乐器,围着圆圈坐在地 板上。老师请每个小朋友轮流敲一下自己的乐器,并听听自己的声音与别人敲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这种连续敲打慢慢就可以在一定的节奏下进行。 请孩子每人敲两下,就像前面学过的节奏 ti ti 一样,依此轮者敲打。 以上的练习是为了训练孩子留心听别人的演奏,轮到自己时才敲打,未轮到自己时就要安静地听。并使他们感觉到大家的演奏是在一个基本的节奏中进行的。
64
3、指挥的手势。 预备的手势——指挥的双手抬起在胸前,右手略高于左手。演奏者立刻安静,集中精神,拿起乐器看指挥,准备演奏。 2/4拍子的指挥动作——双手向外推出(强拍),向内拉回(弱拍)。 3/4拍子的指挥动作——双手各自在胸前划一个三角形。第一拍双手垂直向下(强拍),第二拍横着划向两旁(弱拍),第三拍双手提回到第一拍开始时的位置(弱拍)。
65
渐强——指挥的双手从低往高抬起,动作由小到大。
渐弱——指挥的双手从高往下放,动作有大到小。 结束——指挥的双手快速握拳并停止挥动。 可先让孩子们放下乐器,用嘴巴反复念“强、弱”形成节奏,然后看着老师的指挥手势进行——准备、开始、 2/4 拍子、3/4拍子、渐强、渐弱、结束等的练习。当孩子都能理解指挥的手势并准确表达指挥的意图后,就可以拿起乐器演奏练习了。
66
4、简单的二声部打击乐合奏 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一段有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组合的节奏,如: 可安排拿鼓的敲打四分音符,那三角铁的敲打八分音符,或拿双响筒的敲打八分音符。要求孩子看指挥进行练习,知道自己是要准确地敲打,未至指导自己则要安静地听,并看指挥,准备随时进入演奏
67
三、合奏乐曲——《闪烁的小星星》 法国儿歌《闪烁的小星星》是一首孩子容易掌握的较为简单的歌曲,乐谱上只有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新的二分音符 需向孩子讲解一下:它的时值等于两个四分音符连起来,念ta-a。
68
将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持三角铁,另一组持铃鼓。将乐谱布局整齐抄写在黑板上。是每句的最后一小节都是“ ”。持三角铁的敲打乐谱中的四分音符,持铃鼓的在二分音符中摇晃碎铃持续两拍。老师用钢琴或目的演奏旋律。联系联系两三遍之后,两组交换乐器再合奏,也可在交换乐器后加快速度演奏乐曲。完成以上简单的合奏后,在复习与巩固的基础上可以进行下面多段体的合奏。
70
四、合奏乐曲——《瑶族长鼓舞》 孩子的打击乐器和老师的钢琴一起合奏《瑶族长鼓舞》前,孩子先认真听老师弹奏乐曲三次。第一次弹奏是让孩子们现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第二次边弹奏边讲解:乐曲分为三个段落,A段体是主题与在高音再现的主题;B段体的四小节音乐,出现了向前发展的新动机;C段体是将发展部分作一个终止,然后再回到A段体。第三次变弹奏边讲解在哪一段落中使用乐器。
71
孩子们熟悉了乐曲后,可进行为乐曲伴奏的排练,每段的节奏型如下: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