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巴洛克音乐.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巴洛克音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巴洛克音乐

2 一、概 述 : 大约1600年到1750年这一个半世纪,西方音乐史上称之为巴罗克时期。“巴罗克”这个词是从建筑学、绘画史上借用来的专用术语,来源于葡萄牙语baroco,原意是指形状不规则的珍珠。被后人称为艺术的一种风格。(一种激情的艺术) 这是欧洲从资本主义向封建主义过渡的时期,两种体制处在不断的斗争之中;基督教教会虽屡受冲击,总的来说地位仍居高不下,具有强大的势力;人文主义精神在继续发展,莎士比亚、高乃依、拉辛、弥尔顿等人的作品表现出深刻的思索和批判精神;伽利略、哥白尼、笛卡尔、牛顿等人的探索发现都是这个时期的伟大成果。 巴罗克时期的各种艺术形式都在寻找自己的出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等都充满了蓬勃的生机,显示出新兴资产阶级的旺盛生命力。相关图片 巴罗克时期的音乐也同样具有与当时的造型艺术很相似的特征,是一种宏伟、壮观、充满活力的艺术,崇尚富丽堂皇,强调情感的表现,在细节上又注重装饰性,精雕细凿,作曲家和演奏家都更注重发挥即兴演奏技巧,力求旋律的装饰和变化。 这一时期的音乐开始采用完整的大小调功能和声体系;主调音乐风格在歌剧和器乐中得到巩固,复调音乐在与主调音乐的相互渗透中并没消失,在巴赫的创作中达到了高峰;数字低音沿用整个巴罗克时期,是巴罗克音乐的重要标志,所以巴罗克时期也通常被认为是数字低音的时代。

3

4 巴洛克建筑 17~18世纪 在意大利文艺复 兴建筑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一种建 筑和装饰风格。 其特点是外 形自由,追求动 态,喜好富丽的 装饰和雕刻、强 烈的色彩,常用 穿插的曲面和椭 圆形空间。

5 凡尔赛宫 世界闻名的法国王宫, 也是巴罗克建筑的重要代表。在法国封建君主制度的鼎盛时期——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统治期间,经历了 年近100年断断续续的漫长建造过程。

6 凡尔赛宫内部

7

8

9

10 《圣乔治杀龙》 鲁本斯(德国) 作者为17世纪巴洛克绘画风格的代表者。生于德国锡根一个律师家庭。
据基督教传说,圣乔治原是公元前3世纪的一位殉教者,因杀死一条恶龙,搭救出一位女子而被后世人传颂为英雄。这个题材很多画家画过。 在鲁本斯的笔下圣乔治被描绘成一个英武勇敢的骑兵,正挥剑猛砍凶猛恶龙。 从这幅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构图、力度、华丽的色彩,以及造型的韵律感和奔放的运动感。

11 《劫持留西帕斯的女儿》 鲁本斯(德国) 他的画色彩鲜明,线条多变,形体夸张,很受当时上层和富裕市民的喜爱。
鲁本斯在这幅画中关注了人体和马匹之间在色彩的上的对比,夸张地表现了人仰马翻的纠缠场面,线的动感具有一种狂热的色彩,画面的造型很具有戏剧性,混乱而有动感。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构思,这是特有的巴罗克风格。 返 回

12 巴洛克音乐以流利酣畅(运动感)的多声部旋律、鲜明的强弱对比和音色对比取得同样的戏剧性效果。
巴洛克建筑用波浪形墙面表现盘旋起伏的运动感,用鲜明的光影对比造成戏剧性效果; 巴洛克音乐以流利酣畅(运动感)的多声部旋律、鲜明的强弱对比和音色对比取得同样的戏剧性效果。 巴洛克是欧洲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社会上充满了矛盾。 巴洛克虽仍是宗教在起重要作用的时代,但欧洲宫廷将有成为音乐文化的中心的趋势。

13 二、节奏: 节奏也是一致性和持续性的,一首乐曲在刚开始时听到的节奏模式,往往贯穿整个乐曲,十分强调节拍;
巴罗克音乐的总体特点: 一、情绪的一致性:一首巴洛克乐曲通常只表达一种基本情绪,全曲都贯穿着同样的情绪,而唯一例外的是声乐曲中,根据歌词产生的情绪变化,音乐上才发生变化; 二、节奏: 节奏也是一致性和持续性的,一首乐曲在刚开始时听到的节奏模式,往往贯穿整个乐曲,十分强调节拍; 三、旋律:也给人一种连贯一致的感觉,乐曲刚开始的旋律会在曲子中反复的出现,或扩展,但旋律特色会保持不变,直接的运动感来自于旋律的序列,精致,充满装饰性,且难以背诵和演唱。 四、力度:也是一致性的,在某个时间段内,音量大小保持不变,而当音量发生变化时,转换通常是突然的,(渐强渐弱比较少)乐器中管风琴和羽键琴也适合持续的力度。 五、织体:中期以主调音乐为主,后期以复调音乐为主,然而也很有可能根据作品的需要,特别是声乐作品,以及作曲家的不同喜好两种织体交替或持续使用,此外发明了“通奏低音”。 六、歌词与音乐:用音乐描述特定文字(如:“天堂”用高音、“地狱”用低音,上行表示向上运动,下行半音阶表示痛苦悲哀等)。 返 回

14 数 字 低 音 又称“通奏低音”,是巴罗克时期特有的作曲手段。 “通奏”指有一个独立的低音声部在整个作品中持续。这种音乐织体强调的是两端的声部,即高声部和低声部,作曲家在创作时只谱写旋律和低音,中间的和声声部并不写出,为了提醒演奏者,作曲家常在低音的下方标有相应的数字来对所要演奏的和弦进行提示,这些数字一般表示在低音与上方声部之间所构成的音程。如用数字6表示低音的上方奏出6度音程。 “数字低音”至少需要有两名演奏者,一人用低音乐器如大提琴、低音提琴、大管等来演奏低音线条,另一人用古钢琴、管风琴、吉他等乐器来填充、实现和声。这种方法把和声的实际填充和完成交给了演奏者。 返 回

15 巴洛克时期主要音乐体裁: 一、声乐包括弥撒、经文歌、众赞歌、歌剧、清唱剧、康塔塔、受难乐以及各种独唱、合唱曲;
在巴洛克晚期,器乐与声乐首次获得了同样的地位。 一、声乐包括弥撒、经文歌、众赞歌、歌剧、清唱剧、康塔塔、受难乐以及各种独唱、合唱曲; 二、器乐包括托卡塔、前奏曲、幻想曲、赋格曲、变奏曲、组曲、奏鸣曲、协奏曲。(许多作品为特定乐器谱写,提琴家族最受欢迎) 返 回

16 音乐在巴洛克时期的社会地位 1800年之前,大部分的音乐都是应约而作,主要为了满足教堂和贵族宫廷的特定要求。在宫廷贵族当中,音乐成为一种主要的娱乐消遣方式,宫廷仍旧雇佣很多音乐家为其创作音乐,作曲家受雇于贵族们,薪酬和名望也相当高。有时领地的统治者本身就是优秀的音乐家。 教堂音乐同样十分壮丽雄伟,普通市民们只能在教堂里才能听到音乐,公共音乐会几乎没有。比起宫廷音乐家来说,教堂音乐家薪酬和地位相对低一些。 有些音乐家也靠为商业歌剧院创作歌剧来赚钱,主要集中在意大利,例如“亨德尔”受雇于歌剧院做指挥,后来创立了自己的歌剧公司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自由职业”音乐家。 在巴洛克时期如何成为音乐家呢?一般都是子承父业,还有的是以唱诗班的身份开始的,为了获得一个职位,音乐家常常要通过一些艰难的考试。因而音乐家的工作最好,他们的薪酬也通常是别人的双倍。 作曲家是该时期社会整体的一部分,其音乐质量非常高,以至于其中很多作品都成为今日音乐曲目的标准。 返 回

17 二、歌剧的来源及其早期的发展 (一)歌剧的来源
歌剧(Opera)是一种用音乐来表现的戏剧,是融合了音乐、文学、戏剧、舞蹈等多种形式的综合艺术。 第一部歌剧的产生和佛罗伦萨的“卡梅拉塔”的活动直接有关。 16世纪末17世纪初,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卡梅拉塔”小组以巴尔迪公爵为首,包括作家、画家、音乐家等,经常在巴尔迪伯爵家里讨论人文主义和音乐方面的问题。 他们研究了古希腊罗马的音乐思想,对古代单声部音乐的简朴风格很是认可 ,认为自己身边的复调音乐容易把声乐中的歌词搅得混淆不清 ,因此他们主张向复调的声乐作品进行斗争。 16世纪末有不少的作曲家为此作过试验,产生一种被称为“单声音乐”的新风格:歌唱的旋律近似于说和唱之间,伴奏被减缩到最低限度,只用键盘乐器和低音弦乐器来支持上方的旋律。他们继而发现这种在和声伴奏下自由吟唱的音调,不但可以用在一首诗歌中,而且还可以用来表现一出戏剧,这样便产生了最早的一批歌剧。 欧洲历史上的第一部歌剧是由诗人里努契尼写剧本、佩里作曲的歌剧《达夫尼》(Dafne),可惜乐谱已经失传。现存的第一部歌剧是《优丽迪茜》,由里努契尼写脚本,佩里和卡契尼作曲。 p.204 返 回

18 (一)意大利歌剧 1、蒙特维尔第和他的《奥菲欧》
蒙特维尔第(Montverdi, )是早期意大利歌剧最突出的作曲家。是音乐史上第一位歌剧大师。他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医生家庭,从小在当地的大教堂里接受音乐训练,后来成为重要的宫廷音乐家。 蒙特维尔第创作的第一部歌剧《奥菲欧》,是早期歌剧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歌剧题材与佩里的歌剧《优丽迪茜》相同,只是采用了原神话的悲剧结局,即冥王再次夺取了优丽迪茜的生命,最后,阿波罗神把奥菲欧变成一个星座,使他发出永恒的光芒,与优丽迪茜同在。 蒙特维尔第是第一个使歌剧戏剧化的作曲家,在他的创作中,一切音乐手法都服从于戏剧的需要。他主张音乐要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要去挖掘人的内心世界。他把音乐作为表现人的最有力的手段,这个人是指整个的人,包括他的一切欲望、幸福、失望、愤怒、痛苦等等。他的歌剧中的人物都是有真实情感的人物,用歌声来表达喜怒哀乐。 蒙特维尔第

19 歌剧的结构在蒙特维尔第的作品中初步定型:独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二重、三重)、合唱、管弦乐队以及舞蹈综合在一起。
在《奥菲欧》这部歌剧中,蒙特维尔第为了力求准确地表达歌词中的情感,首次在作品中使用了弦乐震音和拨弦奏法。他从情节的戏剧性出发,在这部歌剧中自由地运用了独唱、重唱、合唱,并大胆运用不协和和弦(当时被视为“尖锐”的二度、七和弦等和声手法)来增强情绪表现。蒙特维尔第的这种音乐风格被称为“激情风格”(stile concitato)。 同时蒙特维尔第是第一个用管弦乐队来为歌剧伴奏的作曲家,并基本确立了早期乐队的编制。佩里的《优丽迪茜》只用了几个硫特琴和羽管键琴,而蒙特维尔第在《奥菲欧》中运用了40多件乐器,这在当时是个创举。 歌剧的结构在蒙特维尔第的作品中初步定型:独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二重、三重)、合唱、管弦乐队以及舞蹈综合在一起。 蒙特维尔第的创作贡献对歌剧后来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剧情简介: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森林中一对快乐的恋人,奥菲欧与尤莉狄茜,一直被爱神眷顾着,然而有一天命运女神前来告知奥菲欧,尤莉狄茜在树林中被毒蛇咬死,奥菲欧悲痛欲绝,决定独闯冥府,将尤莉狄茜带回人间的故事。 返 回

20 听赏:《奥菲欧》第二幕 吟诵调:《你已死去》
听赏:《奥菲欧》第二幕 吟诵调:《你已死去》 舞台仍旧是优美的原野。奥菲欧和牧羊人的欢乐之歌,女使者突然出现,唱出:“啊,悲惨又严酷的命运”,把尤丽狄西被毒蛇咬死的噩耗告诉奥菲欧。音乐即刻变成是悲切、哀怨的。 接着奥菲欧就唱出著名的咏叹调:“我的生命,你已经死了”,发誓要到黄泉之国把爱妻夺回来。后面是河川女神和牧羊人悲切的合唱。 由一架小型管风琴和低音鲁特琴的通奏低音伴奏。音乐为主调式, 节奏自由,乐句长短不一,使用字词描绘法 返 回

21 听赏:《奥菲欧》第二幕 吟诵调:《你已死去》
听赏:《奥菲欧》第二幕 吟诵调:《你已死去》 你已死去,我的挚爱 我尚在人间,你却离我而去 你永远离我而去 永不回来,留我独行 不不,我的诗句尚有任何力量 冥府为低音 我将满怀信心走到冥府深处 融化冥王的铁石心肠 星辰为高音 将你带回我身边,再度看星辰 死为低音 假如命运不测 我将伴你留在阴间 太阳为高音 别了大地,别了天空,别了太阳, 再会了。 返 回

22 请同学们跟随视频 更深入地了解“歌剧”艺术——

23 2、英国歌剧 在英国,歌剧受到意大利和法国的双重影响。
英国歌剧最重要的作曲家是亨利 普塞尔(Purcell, )。他的歌剧代表作是《迪多和伊尼》,这部歌剧体现出浦赛尔的歌剧创作才能。 该剧选自神话题材,取材于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诗篇,叙述特洛伊王子伊尼乘船遇难了,漂流到了迦太基,与迦太基的公主迪多相爱了,女巫假造了神令,令王子回国,伊尼不得不启程,公主迪多心碎自杀。 这部歌剧明显受到法国歌剧和意大利歌剧的影响,如一开始使用了法国序曲,迪多的两首咏叹调都按照意大利歌剧咏叹调的方式写成。尽管如此,这部歌剧仍具有英国的民间音乐风格,音乐的旋律性和抒情性都基于本国的民歌基础上发展而来,并显露出作曲家的个人风格,如一些歌舞中使用了英国人熟悉的音乐语汇,旋律、节奏依照语言的音调韵律,注重表达人物的感情和心理,把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等。

24 视频听赏 第三幕《迪多的悲歌》 这首咏叹调是全剧的高潮,悲情,强烈的感情一直持续到管弦乐的结束。 歌词大意: 你的手,贝琳达,黑暗笼罩了我,
视频听赏 第三幕《迪多的悲歌》 最后一幕中,水手们在离岸前载歌载舞,女巫们幸灾乐祸在观看。迪多指责王子是个伪君子,最后唱起一支高贵而极度悲伤的悲歌,随后自杀。歌剧最后以悲恸的合唱结束。 这首咏叹调是全剧的高潮,悲情,强烈的感情一直持续到管弦乐的结束。 歌词大意: 你的手,贝琳达,黑暗笼罩了我, 让我在你怀抱里安息 我心愿未了,但是死神已到 当我长眠于地下,愿我的过失不致给你造成任何的麻烦 毋忘我,但是忘记我的命运!

25 三、巴洛克时期器乐的发展 (一)、德国的键盘音乐 巴罗克时期的键盘乐器包括管风琴和古钢琴两大类。 1、管风琴音乐 管风琴的制作在巴罗克时期有了很大改进,成为一种既能演奏复调音乐、也适合演奏主调音乐的乐器。管风琴在德国的制造业最为发达,17世纪管风琴音乐最发达的国家也是德国。(包括托塔卡、赋格曲等) 2、古钢琴音乐 巴罗克时期的古钢琴包括两种类型,拨弦古钢琴和击弦古钢琴。古钢琴音乐的体裁主要有主题与变奏、组曲两种。主题加变奏是巴罗克时期器乐创作的最普遍的手法,与之相关的还有恰空和,它们也都是变奏曲,一般采用通奏低音,三拍子,慢速。

26 (二)、协奏曲 协奏曲是巴罗克时期产生的大型合奏的新体裁,也是18世纪最重要的体裁,它的意义在于可以用音乐来体现对比和竞争的原则。当时的协奏曲分大协奏曲和独奏协奏曲两类。 大协奏曲是器乐协奏曲中的一种最早的形式:是以一组独奏乐器(常由两把小提琴和通奏低音组成)与整个乐队相竞奏。在巴罗克晚期,大协奏曲的最伟大的作曲家是巴赫。 乐队协奏曲是一种没有独奏,只有乐队部分的(弦乐队和通奏低音)的协奏曲。它不象大协奏曲那样把乐队分成大组和小组,而是通常用两个或更多的乐器担任独奏部分,既起到独奏组的作用,又组成乐队的全奏,强调相互之间的对比、竞争,近似于大协奏曲体裁,是一种多乐章的乐队曲。 独奏协奏曲是以一件独奏乐器与乐队相竞奏,突出独奏乐器与乐队之间的对比。 对巴罗克时期协奏曲的发展作出最重要贡献的是意大利作曲家安东尼奥•维瓦尔第(Antonio Vivaldi, )。 返 回

27 维瓦尔第出生于威尼斯,父亲是圣马可大教堂的小提琴手,他从小随父亲学习小提琴。22岁时成为神父。一家人都长着红头发,他被称为“红发神父”。
维瓦尔第的协奏曲有500多首,其中独奏协奏曲350首。 他完善了独奏协奏曲的形式,一般为三个乐章,速度是快、慢、快,三个乐章基本上同等重要。他摒弃复调手法,偶尔用对位,因此在风格上更接近主调音乐。他的音乐具有威尼斯人的热情和平民的开朗,音色华丽、节奏活跃,旋律性和色彩性都很强。 维瓦尔第著名的大协奏曲《四季》,四首分别标记为春、夏、秋、冬,描写春的到来、夏日的雷雨、秋日的狩猎和收获、冬日的冰上游戏等情景,每一首都是快-慢-快的速度,每一首的前面都冠有一首维瓦尔第写的诗句,洋溢着诗情画意。 返 回

28 听赏 小提琴协奏曲《春》,选自《四季》(维瓦尔第)
听赏 小提琴协奏曲《春》,选自《四季》(维瓦尔第) 第一乐章:(视频听赏) 快板,小提琴独奏,弦乐,大键琴(通奏低音) 1、春天已到 2、鸟语 3、雷鸣电闪 4、鸟语 第二乐章:(听赏) 自始至终保持缓慢与轻柔,比开场音乐安静得多,只用了独奏小提琴和管弦乐队及中提琴,独奏小提琴描绘牧羊人打盹的样子,中提琴描绘忠实的牧羊犬的犬叫声,表达出宁静的田园风光。 在鲜花盛开的草坪上, 籁籁作响的树叶, 牧羊人在树下休憩 忠实的牧羊犬在他身旁 返 回

29 听赏 小提琴协奏曲《春》,选自《四季》(维瓦尔第)
听赏 小提琴协奏曲《春》,选自《四季》(维瓦尔第) 第三乐章:《田园之舞》(听赏) 音乐在合奏和独奏之间变换,欢快的反复曲式主题及附点节奏表现出田园少女和牧羊人在田野中起舞的样子,弦乐在低声部模仿风笛的低音,独奏小提琴的优美段落是典型的巴洛克风格 随着乡间欢乐的风笛声 田园少女和牧羊人在他们心爱的田野起舞 春天展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0:00 1、a.合奏,反复曲式,轻快活泼的大调 b.小提琴独奏以固定低音伴奏 0: 、a.合奏,变化的小调反复曲式 b.小提琴独奏加管弦乐的小提琴,大调 c.小提琴独奏,断奏,以小提琴伴奏,轻快的节奏 2: 、a.合奏,反复曲式,大调,变化的小调 b.小提琴独奏加大提琴低音提琴的持续音调伴奏 3:43 4、合奏,大调上的反复曲式 返 回

30 四、巴罗克晚期的两位大师 (一)、亨德尔 生 平(视频) 创 作

31 亨德尔(Handel, )出生于1685年2月23 日出生于德国中部的哈雷,他的父亲是理发师兼外科医生,一开始他反对亨德尔学音乐,他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成为一个法律家,然而亨德尔从小对音乐就有着浓厚的兴趣。小时候他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默默地在心中祈祷着:“要是爸爸妈妈都已经睡着了就好了” 在亨德尔家堆满旧家具的阁楼上有一架落满灰尘和蜘蛛网的古钢琴,6岁的亨德尔经常在深夜里悄悄地爬起来,垫着脚尖爬到小阁楼上去弹琴,美妙的琴声顿时飘逸而出。“真奇怪!深更半夜还会有人在弹琴?” 在阁楼弹古钢琴的少年亨德尔 亨德尔的父亲被惊醒了,他点上煤油灯巡着声音走去,“原来是你!深更半夜怎么可以弹琴?” 小亨德尔委屈地说:“可是爸爸,白天你不允许我弹啊!” 看到亨德尔如此地热爱音乐,他的父亲终于同意亨德尔跟随当地的管风琴师扎豪学习音乐。亨德尔10岁开始创作。他中学毕业后,按照父亲的意愿考到哈雷大学攻读法律,并任管风琴师。由于对音乐的强烈兴趣,亨德尔1703年从哈雷大学退学,到德国唯一上演歌剧的城市——汉堡做了一名歌剧院乐队的小提琴手,并创作出他最初的几部歌剧。 不久,他看到汉堡得歌剧院既要受到教会的攻击,又要迎合德国贵族听众的庸俗趣味,认为他所追求的歌剧艺术在德国根本没有发展前途,于是他去了意大利。

32 亨德尔到意大利后,周游了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那波里等地,观看了许多意大利歌剧的演出。他在渐渐熟悉了意大利歌剧及器乐音乐的风格和写作技巧后,自己开始创作一些意大利风格的歌剧、清唱剧、康塔塔等作品。
1710年,亨德尔返回德国,担任了德国汉诺威宫廷的乐长,当时的德国宫廷崇拜意大利和法国艺术,这对早已熟悉外国风格的亨德尔来说,工作驾轻就熟。同年他奔赴伦敦,在伦敦上演了他的歌剧《吕纳尔多》,使他名声大震。后来在伦敦他又上演了几部歌剧,英国女王决定赐予他终生的年金。1726年,亨德尔36岁的时候,加入英国籍,定居英国。 定居英国后,亨德尔就开始组织新建立的皇家歌剧院,上演意大利和他本人创作的一些歌剧作品。在这期间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歌剧,如《凯撒》、《亚历山德罗》、《理查一世》等。但同时他在英国也遇到了许多的麻烦和困难,英国的平民百姓认为他写的是意大利歌剧,代表贵族的欣赏趣味;而贵族听众又有些看不起他。 更重要的是,大批的伦敦人,特别是新型的中产阶级观众已经开始厌恶意大利歌剧,觉得这是一种难以理解的用外国话演唱的贵族艺术,距离他们很远。1728年,在英国上演了一部名为《乞丐歌剧》的歌剧,盛况空前,获得巨大成功,赢得了市民阶层的广泛欢迎,在伦敦首演后,一个冬天连续上演了62场,打破了戏剧上演率的纪录。 《乞丐歌剧》的成功影响了亨德尔歌剧院的收入。固执的亨德尔不甘心失败,他想尽一切办法,如混用英语歌词,增加吕利式的芭蕾舞,但都于事无补。亨德尔的歌剧成为被嘲笑、挖苦的对象,他受到沉重的打击。

33 亨德尔为什么失败了?他的失败在于他错估了国情,如果在意大利,他的歌剧应该是很兴盛的,在英国不行。他开始重新认识观众的现实要求和欣赏趣味,想到了“清唱剧”这种体裁有很多优势,象无需服装、布景,能够节约开支等,同时他可以不用为追求赏心悦目的美妙旋律和舞台效果挖空心思,可以把精力集中在充分发挥音乐的表现力上。他决定卷土重来。 亨德尔拿定主意,决定改弦易辙,创作清唱剧。他了解到18世纪上半叶的英国正处于繁荣昌盛的时代,几乎家家都熟悉圣经故事,这样,他采用了英国群众熟悉的圣经作为清唱剧的题材,直接引用其中的段落、词句,并配上气势雄伟的合唱、领唱,赋于清唱剧一种宏伟壮丽的风格,这些都符合英国中产阶级的爱国心和自豪心,从而很快引起了英国民众的强烈共鸣。他创作的清唱剧《扫罗》、《以色列人在埃及》、《弥赛亚》等都具有一种生气盎然、清晰明快的音乐风格,很容易英国民众理解和欣赏。当时的亨德尔已是60多岁的老人了。 晚年的亨德尔不幸双目失明,但仍然演奏管风琴、指挥自己的清唱剧。1759年,他照例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指挥10部清唱剧的演出,在最后一场演出结束时,他倒下了。在他为之服务了半个多世纪的英国,人们给了他崇高的荣誉,他被英国誉为“民族音乐家”。亨德尔死后,被葬在英国的名人墓地——伦敦的西敏寺。 伦敦西敏寺 亨德尔的纪念碑 返 回

34 亨德尔的创作数量浩瀚,包括40多部歌剧、26部清唱剧、以及大量的康塔塔、协奏曲、奏鸣曲、古钢琴曲、管弦乐曲等。
1、歌剧 亨德尔是巴罗克后期最伟大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歌剧和舞台音乐是亨德尔最喜欢的体裁,他一生都在追求创作歌剧的理想,用了35年的时间致力于歌剧的指挥和创作。 亨德尔创作的40多部意大利歌剧中,绝大多数是正歌剧,延续了意大利正歌剧的体例,题材大多取材于历史和神话,既有英雄事迹,又贯穿着爱情情节;在音乐上也遵循了意大利原有的范例,剧情的发展靠宣叙调来叙述,角色的性格及内心的刻画由咏叹调来表现。 重唱、合唱的规模都很小,每个声部都只有一个演唱者,还必须照顾每个演员有发挥其歌喉和技巧的机会;少数歌剧有芭蕾舞;亨德尔重视管弦乐队的作用,通过乐队来描述战争场景、田园景物、节庆礼仪等等。 亨德尔最优秀的歌剧作品有英雄故事《凯撒》、《罗德林达》;奇幻故事《阿尔西那》、《吕纳尔多》。

35 2.清 唱 剧 清唱剧是为亨德尔带来持久声誉的音乐体裁,他创作了23 部,采用英国群众熟悉的圣经作为清唱剧的题材,直接引用其中的段落、词句,并配上气势雄伟的合唱、领唱,赋于清唱剧一种宏伟壮丽的风格,使其具有前所未有的英雄性和史诗性。 亨德尔清唱剧由宣叙调、咏叹调、独唱、合唱组成,但歌词全用英文,用英语演唱的清唱剧是他首创的。在亨德尔清唱剧中,戏剧的中心是合唱,他最有创造性的特点是对合唱的运用,合唱在清唱剧中往往处于中心地位,用合唱表现人民群众,表现强大的集体感情,作为整体结构的支柱,来参与、评论、叙述故事的发展。 亨德尔最著名的清唱剧是《弥赛亚》,“弥赛亚”是希伯来语,愿意是“被浇圣油者”,也是“救世主”的意思。它的内容是哲理性的,中心思想是摆脱苦难、追求永恒的幸福。作品以圣经和英国国教祈祷书的诗篇为基础,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叙述耶稣的诞生、受难和复活。 另有清唱剧《以色列人在埃及》、《扫罗》、《参孙》也是传世杰作。 听赏:《弥赛亚》中的合唱 “哈里路亚” p。206

36 3.器乐音乐 器乐音乐不是亨德尔的主要创作领域,但他也写了许多器乐作品。一些键盘音乐包括羽管键琴组曲、独奏奏鸣曲、三重奏鸣曲、前奏曲、赋格等。作品主题鲜明,音乐形象具体,显然是面向广大听众的。 管弦乐方面比较突出的是他的歌剧及清唱剧的序曲、管弦乐组曲《水上音乐》、《焰火音乐》,其中管弦乐组曲《水上音乐》、《焰火音乐》都是为露天演奏而写的,以活泼欢快的舞曲为主,很富有生活气息,是雅俗共赏之作。 提到《水上音乐》有个故事:1715年的夏天,英国的泰晤士河上波光粼粼、风景无限,在河中心有一首金碧辉煌的巨型龙舟在缓缓前行,龙舟的前后左右簇拥着数不清的贵族的船只,贵族们身穿节日的盛装,船只也是装扮豪华,欢呼声、祝酒声、音乐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这是在干什么?原来是为庆祝英王乔治一世登级,在泰晤士河上正举行盛大的水上游艺会。众人玩的正尽兴,这时紧挨着国王龙舟的一艘船上响起了宏大而悠扬动听的管弦乐曲,它的声音使其它所有的乐声都黯然失色了。英王乔治一世也爱好音乐,他大为赞赏,禁不住连声称颂:“这音乐太棒了,是谁作的曲子?演奏的又是谁?”“报告陛下,是亨德尔,他是为了增加陛下的游兴,特地创作的一首新曲子,他亲自指挥50名乐师演奏。”“给他优厚的酬金!!” 听赏: 《水上音乐》片段 返 回

37 听赏 : 亨德尔《水上音乐》片段 返 回

38 (二)、J.S 巴赫 生 平 介 绍(视频) 器 乐 创 作 声 乐 创 作 返 回

39 他还习惯于通过孜孜不倦地抄写、改编其它作曲家的乐谱来学习他们的音乐风格、创作技巧,这成为他终生不变的一种学习方式。
J .S.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出生于德国中部的爱森那赫城。 “巴赫”是一个音乐家族的姓氏,他的曾祖辈、祖辈、父辈都是宫廷乐长或管风琴师。两个多世纪以来,这个音乐家族把音乐作为一门谋生的手艺世代相传。巴赫家族每年都要举行家族聚会,有时竟有120人济济一堂。他们还有家谱,保藏着家庭人员中所创作的最杰出的音乐作品。 巴 赫 故 居 巴赫自幼随父亲学习小提琴和中提琴,10岁时不幸成为孤儿,靠哥哥抚养大。据说他的哥哥拒绝他看当时一些作曲家的钢琴作品,小巴赫秘密地拿到书后,在月光下偷偷抄写了6个月,以至视力严重受损。巴赫一生都在抄写大师们的作品。 巴赫14岁时已经表现出一副优美的高音嗓子,他有机会到圣米希尔教堂做了一名唱诗班歌童。18岁时,他到魏玛宫廷里担任了小提琴手。不久他又到阿恩斯塔特教堂担任管风琴手。在那里的职务不重,巴赫有足够的时间自己练管风琴,还常步行去听一些优秀的管风琴家的演奏。 在魏玛公爵的邀请下,1708年巴赫再次来到魏玛宫廷担任管风琴师。公爵喜欢意大利音乐,巴赫就潜心研究和吸取了维瓦尔第等一些意大利作曲家的风格和手法。 阿 恩 斯 塔 特 教 堂 他还习惯于通过孜孜不倦地抄写、改编其它作曲家的乐谱来学习他们的音乐风格、创作技巧,这成为他终生不变的一种学习方式。

40 1717年,巴赫去科腾宫廷任职。年轻的科腾亲王很喜欢音乐,自己还会演奏几件乐器。亲王对巴赫像友人一样。巴赫在科腾呆了6年,生活很稳定。由于亲王对世俗音乐很感兴趣,巴赫当时主要创作了一些世俗音乐,如《平均率钢琴曲集》第一卷、《勃兰登堡协奏曲》等。 巴 赫 的 一家 在他的第一个妻子去世后,巴赫又娶了一个很有天才的迷人的女高音歌唱家安娜。巴赫的两个妻子一共生了20个孩子,只有9个活了下来 。巴赫有一个温暖的家庭,对于他的孩子,他没有一个不喜欢的,9个孩子个个都有音乐天赋。 1723年,巴赫全家都迁到了莱比锡,巴赫担任了莱比锡托马斯学校的乐长和莱比锡市的音乐指导。此后的27年,巴赫一直在这个职位上,直到他逝世。巴赫在这里主要负责莱比锡四个教堂的工作,他在莱比锡仍然很幸福,生活得很宽裕,过着他钟爱的家庭生活。 莱 比 锡 圣 托 马 斯 教 堂 巴赫作为管风琴师的盛名传遍了整个德国。他晚年时有一次到柏林去旅行,腓特列大帝得知后立即派人把他请到宫里,给他出了一个主题,请他即兴演奏。巴赫在管风琴上即兴演奏出一首完整而卓越的复调作品。 1750年,巴赫默默地死去。“巴赫之死”并没有被当时的人当作一件大事,没人上街参加他的送葬,媒介更没列出头条新闻。他的名字也在以后的50年里几乎被人遗忘。 为 腓 特 烈 大 帝 演 奏 返 回

41 巴-赫-的-创-作 巴赫是从中世纪、文艺复兴到巴罗克几个世纪以来,教会杰出音乐家中的最后一位。他继承了家族的音乐传统,以一个艺术匠人的传统方式,靠自学、抄谱、研究和聆听别人的作品来获得创作经验。作为一个虔诚的新教教徒,他对自己有一个相当简单的解释:“我努力工作。”他一生都在用自己的手艺为他的上司、教会会友、上帝的荣耀来无比忠实、尽心尽力地勤奋工作。他纯朴、谦逊,并未意识到自己伟大的天才。他创作的目的并不是为后来的人,也不是为他的国家,甚至没有超出他那个城市、那个教堂,每个星期都只是为下一个礼拜天而工作,准备新的作品,演出完以后,他就把作品放到书柜里去,从未考虑到拿出来出版。世界上真的再没有一首作品的构思与实践象巴赫的创作这样淳朴无华了!他的勤奋、他的钻研,除了他本人热爱音乐以外,很大原因是由于谋生的需要。 巴赫的环境和他的社会地位及经历,使他在音乐创作中既表现了强烈的宗教感情,如对上帝、天国及美好理想的歌颂追求,同时也写进去了他对现实生活的真切感受、体验和思考,如对时代的沉重感、民族的苦难、教友之间的情谊、市民生活的消遣娱乐等,都融汇于他丰富的音乐之中。

42 巴赫的创作博大精深、浩如烟海,除了歌剧以外,各种声乐和器乐作品无不涉猎。在音乐风格方面,巴赫的贡献并不在于创新,而在于他融会贯通了几个世纪以来欧洲音乐和他同时代人的音乐创作的丰富经验,特别是对法国、意大利等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与德国的音乐传统相结合。尽管他不出国门,他的创作却并没有受到地方性的限制。 巴赫娴熟地驾驭各种复调手法,使发展了几个世纪的复调音乐在他的手中达到了最后的高峰,同时他又表现出创作主题旋律的才能,旋律个性鲜明而精炼,高度的复调思维和新颖生动的主调手法并用的成就,使巴赫在音乐历史上成为一个继往开来的人物,后人在他的作品中所得到的启迪是无法估量的。 舒曼说:“在他身边,我们都是拙劣而蹩脚的。” 肖邦只对两位作曲家印象深刻:巴赫和莫扎特。 贝多芬说:“他不是小溪,是大海。”(“巴赫”Bach:德国意为“大海”。)

43 1.器乐音乐 巴赫的器乐作品包括了巴罗克时期所有的器乐音乐体裁。 (1) 管风琴音乐
作为一位优秀的管风琴师,巴赫创作起管风琴作品来尤为得心应手。他在这方面的一些代表作如《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a小调前奏曲与赋格》、《g小调幻想曲与赋格》、一些众赞歌前奏曲等,乐曲中严谨的对位逻辑、所表现的宏伟悲壮的感情以及乐观明快的抒情性,充分体现出巴赫发挥管风琴这件乐器的表现力的才能和技巧。 听赏: 巴赫 《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 (2) 古钢琴音乐 巴赫的《创意曲》包括二部和三部创意曲各15首。其创作意图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歌唱性的演奏风格”。每一首都是以一个乐思为基础,用各种复调手法来加以发展。 听赏: 巴赫 《二部创意曲 》

44 听赏: 《d 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托卡塔”主题 “赋格”主题 (由“托卡塔”主题引申而来) 返 回

45 (一)器乐音乐 巴赫的器乐作品包括了巴罗克时期所有的器乐音乐体裁。
巴赫的两册《平均率钢琴曲集》也是很重要的器乐作品。两册共48首,各包括24首前奏曲与赋格,分别置于各个大调和小调,每一首均由在同一个调性上的前奏曲与赋格组合成一套,用24个大小调证明了平均率在键盘乐上的可行性和艺术性。 48首中几乎每一首前奏曲都有明确的技术训练的目的,出于要解决演奏上的某个技巧,而每一首赋格曲都有鲜明的音乐个性,有的是歌唱性的优美旋律,有的表现忧伤、悲痛,有的主题富有动力,节奏生动活跃等等。 这套乐曲是惊人的艺术宝库,是键盘艺术的经典,不仅在技巧上是无与伦比的,而且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精神内涵,堪称是钢琴家的“《旧约全书》”,与后来贝多芬的32首奏鸣曲(“《新约全书》”)交相辉映。 1、管风琴音乐 作为一位优秀的管风琴师,巴赫创作起管风琴作品来尤为得心应手。他在这方面的一些代表作如《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a小调前奏曲与赋格》、《g小调幻想曲与赋格》、一些众赞歌前奏曲等,乐曲中严谨的对位逻辑、所表现的宏伟悲壮的感情以及乐观明快的抒情性,充分体现出巴赫发挥管风琴这件乐器的表现力的才能和技巧。 听赏: 巴赫 《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 2、古钢琴音乐 巴赫的《创意曲》包括二部和三部创意曲各15首。其创作意图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歌唱性的演奏风格”。每一首都是以一个乐思为基础,用各种复调手法来加以发展。 《 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 (平均律曲集第一册第一曲) 听赏: 听赏: 巴赫 《二部创意曲 》BWV 779 听赏: 巴赫 《三部创意曲 》BWV 797

46 听赏: 《 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 前奏曲

47 听赏: 《 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 赋 格 返 回

48 (3)器乐合奏曲 在小型合奏中,巴赫的主要作品包括:小提琴和羽管键琴的奏鸣曲、长笛和羽管键琴的奏鸣曲等,多数是三重奏鸣曲。全曲象一首组曲,很有宫廷气派,对演奏技巧的要求很高。 在大型合奏曲中,巴赫著名的创作是协奏曲,他的6首《勃兰登堡协奏曲》是他的管弦乐曲中的典范之作。这套乐曲是巴赫在1721年应勃兰登堡的一位侯爵的要求而创作的。许多人认为《勃兰登堡协奏曲》是大协奏曲的最高典范! 《勃兰登堡协奏曲》是按照大协奏曲的体裁进行创作的,通常由快、慢、快三个乐章组成,规模较大,使用了多种多样的乐器组合。它作为巴赫最早的一部大型器乐作品,展现了华丽而高超的复调技法、活跃而宏伟的旋律、绚丽多彩而有富于独创性的对比。 听赏: 《F大调第一勃兰登堡协奏曲》 第一乐章 (“主题”见下方)

49 巴赫的声乐作品大多是宗教内容的,另一小部分是世俗性的,创作的声乐体裁主要有康塔塔、经文歌、受难曲和弥撒曲。
2. 声乐音乐 巴赫的声乐作品大多是宗教内容的,另一小部分是世俗性的,创作的声乐体裁主要有康塔塔、经文歌、受难曲和弥撒曲。

50 (一)器乐音乐 巴赫的器乐作品包括了巴罗克时期所有的器乐音乐体裁。 (1)康塔塔 巴赫现存的康塔塔有200多首,占他全部作品的一半。
宗教康塔塔 巴赫在莱比锡教堂供职时,每个礼拜日都要为教堂创作出一部康塔塔,有时还为贵族和市政当局的需要进行创作。 宗教康塔塔的格式基本相同,以一首复调性的合唱曲开始,中间是一系列的宣叙调和咏叹调,最后以四声部的众赞歌合唱结束。 宗教康塔塔的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多样,有的重抒情,表现内心情感;有的具有史诗性,表现宏伟壮丽的气势。 需要提到的是,众赞歌在巴赫的许多宗教康塔塔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较典型的如第80首宗教康塔塔,以马丁.路德的众赞歌《上帝是我们坚固的堡垒》为中心,开始是以复调手法写成了的众赞歌的幻想曲,中间这首众赞歌还以男声合唱的方式出现,最后一首仍以四部合唱的众赞歌形式结束。众赞歌的运用表现出宗教改革时代的坚定信仰和斗争精神。 1、管风琴音乐 作为一位优秀的管风琴师,巴赫创作起管风琴作品来尤为得心应手。他在这方面的一些代表作如《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a小调前奏曲与赋格》、《g小调幻想曲与赋格》、一些众赞歌前奏曲等,乐曲中严谨的对位逻辑、所表现的宏伟悲壮的感情以及乐观明快的抒情性,充分体现出巴赫发挥管风琴这件乐器的表现力的才能和技巧。 听赏: 巴赫 《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 2、古钢琴音乐 巴赫的《创意曲》包括二部和三部创意曲各15首。其创作意图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歌唱性的演奏风格”。每一首都是以一个乐思为基础,用各种复调手法来加以发展。 听赏: 巴赫 《二部创意曲 》BWV 779 听赏: 巴赫 《三部创意曲 》BWV 797

51 世俗康塔塔 巴赫的世俗康塔塔多是为贵族而创作,是巴赫的音乐中最生动活泼、轻松有趣的一部分。世俗康塔塔不用众赞歌,而是象歌剧一样,由独唱或重唱的宣叙调、咏叹调、合唱以及管弦乐队组成。有些作品直接采用民歌小曲做素材,带有农村生活的情趣和城市生活的风情。 23首世俗康塔塔中比较著名的有:《溪水,清清的淌》、《农民康塔塔》、《狩猎康塔塔》、《咖啡康塔塔》等,充满了欢快明朗的音调,犹如音乐喜剧,表现了人民生活中乐观向上的一面。 2、经文歌 经文歌发展到巴赫的时代,以采用圣经或众赞歌歌词的合唱曲为主。巴赫的6首经文歌都很长,多数采用了众赞歌的曲调。 3、弥撒曲 《b小调弥撒》是巴赫弥撒曲的力作。包括15首合唱、6首咏叹调、3首二重唱,不仅有庄严的重唱和合唱,还有充满人情味的独唱咏叹调。      莱 比 锡 圣 托 马 斯 教 堂 的 巴 赫 纪 念 像 视频听赏:《b小调弥撒》 第17分曲 “复活”

52 (一)器乐音乐 4、受难乐 巴赫的器乐作品包括了巴罗克时期所有的器乐音乐体裁。
巴赫一生中并没有写过歌剧,但是歌剧的形式、戏剧性、音乐语汇都在他的受难乐中体现出来。 在巴赫的受难乐中,只有《马太受难乐》和《约翰受难乐》完整地保存下来,同时也是这两部受难乐,使德国的受难乐体裁达到了一个辉煌的顶点。 这两部作品均选自圣经里26、27章中耶稣被出卖从而受难的故事,歌词除选自圣经外还有众赞歌和自由创作的歌词,通过音乐艺术完美地再现了为拯救人类的苦难而自我牺牲的人文主义思想,具有强烈的史诗性和宏伟壮阔的气势,对耶稣一生的处理是按个人的悲剧来处理的,是一个人的真实的戏剧,充满了虔诚、崇敬、赞美的感情。 《马太受难乐》使用了两个合唱队、一个男童合唱队、两个乐队、两架管风琴的庞大阵容,运用了独唱与合唱的宣叙调、咏叹调、重唱等手段,以强烈的戏剧性处理了这一悲壮的题材。两个合唱队分八个声部,来表现群众和士兵的场面,形成宏伟而壮观的气势;用男童合唱那天真无邪、明晰清澈的音色来表现一个崇高的世界。 听赏:《马太受难乐》54分曲 合唱曲《充满血污和伤痕的头颅》 (这首合唱在全曲中出现5次,来自一首新教赞美诗, 充满了高尚和肃穆的情感。每一次不仅歌词不同,和声配置和调性也都各异。) 1、管风琴音乐 作为一位优秀的管风琴师,巴赫创作起管风琴作品来尤为得心应手。他在这方面的一些代表作如《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a小调前奏曲与赋格》、《g小调幻想曲与赋格》、一些众赞歌前奏曲等,乐曲中严谨的对位逻辑、所表现的宏伟悲壮的感情以及乐观明快的抒情性,充分体现出巴赫发挥管风琴这件乐器的表现力的才能和技巧。 听赏: 巴赫 《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 2、古钢琴音乐 巴赫的《创意曲》包括二部和三部创意曲各15首。其创作意图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歌唱性的演奏风格”。每一首都是以一个乐思为基础,用各种复调手法来加以发展。 听赏: 巴赫 《二部创意曲 》BWV 779 听赏: 巴赫 《三部创意曲 》BWV 797 返 回

53 亨德尔 vs 巴赫 亨德尔 巴 赫 出生地 德 国 年 纪 同 年 创作主要音乐体裁 声 乐 器 乐 创作主要音乐类型 主调音乐 复调音乐
巴 赫 出生地 德 国 年 纪 同 年 创作主要音乐体裁 声 乐 器 乐 创作主要音乐类型 主调音乐 复调音乐 创作主要音乐风格 国际化 民族主义化 荣誉称号 “清唱剧之父” 返 回


Download ppt "巴洛克音乐."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