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任 脉 Ren Meridian.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任 脉 Ren Meridian."—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任 脉 Ren Meridian

2 目的要求 1.熟悉《素问》《难经》任脉循行的原文。熟悉经脉病候。掌握腧穴的定位和起止穴。 2、掌握重点腧穴的主治。掌握天突、廉泉的刺灸方法。
3、熟悉非重点腧穴定位和主治。熟悉腧穴的刺灸方法。 4、了解腧穴的命名、局部解剖。

3 任 脉 (一)任脉循行 (二)任脉病候 (三)任脉的功能 (四)任脉的腧穴(定位、特性;常用功能主治、特殊刺灸法)

4 (一)任脉循行 1、循行分布 起于胞中,出于会阴,上循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络脉:任脉之别,名曰尾翳,下鸠尾,散于腹。(《灵枢·经脉》)

5 2、词解 [1]起于胞中——据《灵枢·五音五味》:“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 《素问·骨空论》言:“起于中极之下”,“下”指内(深部),杨上善注:“中极之下,即是胞中” 。 [2]上颐循面入目——《难经》无此六字。颐,指下颌部。

6

7 3、体表路线 起于前后阴之间会阴穴→腹胸颈前正中线→止于颏唇沟中点的承浆穴。

8 4、体内联系 与生殖器、咽喉、唇、目有联系。

9 (二)任脉病候 1、原文 《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难经》作“任之为病,其内苦结,男子为七疝,女子为瘕聚”)。 《灵枢· 经脉》:其络脉病,“实则腹皮痛,虚则痒搔”。 《脉经· 平奇经八脉病》:脉来紧细实长至关者,任脉也。动若少腹绕脐,下引横骨、阴中切痛,取脐下三寸。

10 2、病候归纳 综上所述,任脉的病候,主要是关于下腹部、男女生殖器官及咽喉部的见症。

11 (三)任脉的功能 “任”字释义 任,有统任的意思,任脉为“阴脉之海”。 任,通“妊”,任脉功能主胞胎。
任,古通“衽”,衽“谓裳幅所交裂也”。指衣襟前面两幅交界的中缝,与任脉的循行相一致。 功能:任脉为“阴脉之海”;任脉为“生养之本”而“主胞胎”。

12 如何理解任脉为“阴脉之海“? 任脉统任一身之阴,与诸阴脉相交会。 1、十二经中,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与任脉交会于中极、关元;手三阴经均起于胸中并与足三阴经相交会,从而与任脉发生联系; 2、从奇经八脉本身来看,冲脉与任脉同出一源并交会于会阴、阴交;阴跷脉又交贯冲脉;阴维脉与任脉交会于天突、廉泉。

13 《素问 上古天真论》 “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

14 (四)任脉的腧穴 1、会阴(任、督、冲脉交会穴) 定位: 男性—阴囊根部与肛门连 线的中点。 女性—大阴唇后联合与肛 门连线的中点。

15 2、曲骨 定位: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 上缘的中点。 特性:任脉、足厥阴交会穴 主治:①阳萎 遗精 月经不调 痛经 闭经 赤白带下 阴挺 阴痒
②少腹胀痛 小便不利 遗尿 刺灸:直刺0.5~1寸,针前先 排尿。孕妇禁针。

16 3、中极 定位:腹正中线上,脐中下4寸 特性:膀胱募穴 交会穴 主治:①遗尿 癃闭 小便不利 ②遗精 阳萎 月经不调 崩漏带下 阴痒 闭经
特性:膀胱募穴 交会穴 主治:①遗尿 癃闭 小便不利 ②遗精 阳萎 月经不调 崩漏带下 阴痒 闭经 痛经 阴挺 不孕 不育 ③下腹痛 疝气 刺灸:直刺0.5~1寸。针前先排 尿。孕妇禁用。可灸。

17 按 语 中极是膀胱的募穴,临床多以治疗泌尿系统疾病为主,常与三阴交、肾俞、膀胱俞交替配用,有很好的疗效;其内应胞宫、精室,故善治疗男女生殖系统疾病,针刺时使针感向外阴部放射治疗效果更佳。

18 中极、阴陵泉功能比较 两穴均是治疗水湿的要穴 。 中极:为水气要穴,泻之清膀胱、利水道,补之束膀胱、助气化、摄水道。主理下焦水湿。
阴陵泉:为湿气要穴,泻之可理脾、行湿、利水,补之能健脾土、祛湿邪。主理中焦水湿。

19 4、关元 定位:腹正中线上,脐中下3 寸。 5、石门(三焦募穴) 定位:腹正中线上,脐中下2 6、气海 定位:腹正中线上,脐中下1.5 7、阴交 定位:腹正中线上,脐中下1

20 4、关元 RN4 6、气海 RN6 特性 小肠募穴 交会穴 主治 ①肠腑、泌尿等腹部病证:腹痛,泻泄,便秘,疝气,遗尿
②生殖、妇科病证: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孕 ③元气虚损病证:中风脱证、虚痨羸瘦 ★保健要穴—强壮作用 刺灸 直刺1~1.5寸。针前先排尿。孕妇慎用。多灸。

21 关元、气海的功能比较 两穴都是治疗虚证的要穴 。 关元:为阳气要穴,具有振奋元阳、温补元阳的作用,多用于真阳不足之证。
气海:为元气要穴,具有鼓动元气、培补元气的作用,多用于元气不足之证。

22 8、神阙 定位:脐的中央。 主治:①虚脱 脱肛 阴挺 ②绕脐腹痛 腹胀 泄泻 水肿臌胀 刺灸:禁针。多用灸法。

23

24 9、水分 定位:腹正中线上,脐中上1 寸。 主治:①水肿臌胀 小便不利 ②腹痛 腹胀 肠鸣 泄泻 反胃吐食 刺灸:直刺0.5~1寸。 宜灸。

25 10、下脘 定位:腹正中线上,脐中上 2寸。 11、建里 3寸。 12、中脘 4寸。 13、上脘 5寸。

26 10下脘 RN10 11建里 RN 11 12中脘 RN12 13上脘 RN13 特性 胃的募穴 八会穴--腑会 交会穴 主治
共性 ①胃脘痛 呕吐 腹胀 腹痛 食谷不化 ②痞块 ②咳嗽痰多 气喘 ③便秘 便血④癫狂痫 失眠 脏躁 ②吐血 刺灸 直刺1~1.5寸。可灸。

27 14、巨阙 定位:腹正中线上,脐中上 6寸。 15、鸠尾 7寸。

28 14、巨阙 RN14 15、鸠尾 RN15 特性 心募穴 络穴 主治 ①心胸痛 心悸 心烦 癫狂痫 ②反胃 呕吐 胃痛 ③咳嗽 刺灸
向下斜刺0.3~0.6寸。可灸。

29

30 鸠尾穴刺灸方法 鸠尾穴位于人体前部正中,剑突下方,脐上7寸处。本穴在针刺时应首先固定患者体位,令患者仰卧,两手臂抱头,针尖向下斜刺0.5寸左右。

31 16、中庭 定位:前正中线上,平第5肋间 隙,即胸剑结合部。 17、膻中 定位: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 隙,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18、玉堂 定位:前正中线上,平第3肋 间。 19、紫宫 定位:前正中线上,平第2肋

32 17、膻中 特性:心包募穴 八会穴—气会 交会穴 主治:①咳嗽 气喘 胸闷痛 ②心痛 心悸 心烦 ③噎膈 呕吐 ④乳汁少 乳痈 乳癖
刺灸:平刺0.3~0.5寸。可灸。

33 膻中与气海穴的比较 膻中与气海同属任脉。人称膻中上气海,气海下气海。凡气虚、气滞、气逆所致的有关病症,皆可治疗。
但由于分布位置上的差异,膻中在上焦心肺之地,其宣肺平喘、宽胸降逆作用比较明显,临床上多用来治疗咳嗽、气喘、心痛、胸闷、呃逆、呕吐之类。 气海在下焦肝肾之部,以培补元气、调理下焦的作用更见其长,对“脏气虚惫,真气不足”者施以灸法,能收到较好的疗效,如中风脱证、久泄久痢、内脏下垂等。

34 20、华盖 定位:前正中线上,平 第1肋间。 21、璇玑 定位:前正中线上,天 突下1寸。

35 22、天突 定位:胸骨上窝中央。 特性:交会穴 主治:①咳嗽 哮喘 胸痛 咯血 ②喉痒咽干 咽喉肿痛 梅核气 瘿气 暴喑 噎膈
刺灸:先直刺0.2~1寸,然后把 针尖转向下方,紧靠胸骨 后方刺入0.5~1寸。不宜 垂直深刺;也不宜左右横 刺,以免伤及大血管及肺 尖。可灸

36

37 23、廉泉 定位:喉结上方,舌骨体上缘 的中点处。 特性:交会穴 主治:①舌下肿痛 流涎 舌强 ②哑症 暴喑 中风失语 ③吞咽困难 咽喉肿痛
刺灸:向舌根斜刺0.5~0.8 寸。

38

39 24、承浆 定位:颏唇沟的中央。 特性:交会穴 主治:①面瘫 流涎 面肿 ②齿痛 龈肿 齿衄 口舌生疮 ③癫狂痫
刺灸:斜刺0.3~0.5寸。 可灸。

40

41 任脉穴位主治归纳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中极、关元、气海等。) 2、消化系统疾病 (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
3、心胸疾病(巨阙、鸠尾、膻中) 4、咽喉、面部疾患(廉泉、天突、承浆) 5、回阳救逆(神阙、关元、气海) 6、精神疾患(承浆、中脘、鸠尾)

42 特定穴 1、络穴:鸠尾 2、6个募穴 中极---膀胱募; 关元---小肠募 石门---三焦募; 中脘---胃募
巨阙---心募; 膻中---心包募

43 刺灸方法 下腹部穴针前排尿。 注意鸠尾、天突、廉泉穴的刺灸法。

44 穴位主治(分部主治) 任脉各穴,一般根据其所在部位和交会关系分主有关病症。 如下腹部属下焦,其关元等穴即主治生殖、泌尿方面病症;
上腹部属中焦,其中脘等穴即主治消化方面病症; 胸喉部属上焦,其膻中等穴即主治呼吸、循环方面病症。

45 小 结 任脉 一、任脉循行 二、任脉病候 三、任脉功能 四、任脉腧穴

46 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任脉为“阴脉之海“? 2、中极和阴陵泉、气海和关元、膻中的功能比较。 3、试述鸠尾、天突、廉泉穴的刺灸法。
预习:冲脉、带脉

47 谢谢大家!


Download ppt "任 脉 Ren Meridian."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