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心血管系统 概 述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心血管系统 概 述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心血管系统 概 述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 动脉 分类 动脉分为大动脉(管径>10mm)、中动脉(管径1-10mm)、小动脉(管径0.3-1mm,包括细动脉)和微动脉(管径<0.3mm) 结构 内膜 内皮、内皮下层及内弹性膜 中膜 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组成 大动脉(弹性动脉)弹性膜为主 中/小动脉(肌性动脉)平滑肌发达、内外弹性膜明显 小动脉及细动脉(外周阻力血管)平滑肌相对发达。 外膜:为结缔组织。

3 大动脉

4 静脉 分类 结构 静脉分为大静脉、中静脉、小静脉(管径小于2MM,包括细静脉、微静脉)。
类似动脉,但腔大不规则、壁薄、弹性小为容量血管,管壁三层结构分界不明显中膜较薄而外膜较厚。

5 中静脉 中动脉

6 毛细血管 组成 分类 管壁由内皮、基膜和薄层结缔组织组成,平均直径7-9μm,有的毛细血管内皮外面尚有周细胞,为基膜所包裹。 连续性毛细血管
有孔毛细血管 窦状毛细血管(血窦)

7 小动脉 小静脉 毛细血管结构

8 三类毛细血管比较表 名称 连续性毛细血管 有孔毛细血管 窦状毛细血管(血窦) 管径 5~10μm 不定 30~40μm 管壁 较厚 薄
薄而不规则 细胞连接 紧密连接或桥粒 可有紧密连接 不明显 内皮胞质 含吞饮小泡多 含吞饮小泡少 含吞饮小泡很少 内皮小孔 有、较多 有、较大 基膜 连续而完整 连续 不完整或无 分布 肺、中枢神经系统 肾小球、胃肠粘膜 肝、脾、红骨髓、内分泌腺

9 微循环 概念 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微血管内的血液循环,是血液 组成 由微动脉、后微动脉、微静脉、动静脉吻合支、通血
概念 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微血管内的血液循环,是血液 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 组成 由微动脉、后微动脉、微静脉、动静脉吻合支、通血 毛细血管、真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组成 通路 形成迂回通路、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

10 血管的吻合 概念 动脉之间、静脉之间、动静脉之间借吻合支或交通支彼此相连,保证血液供应,维持血液循环的正常进行。 侧支吻合
大血管发出侧副支,与动脉主干远侧的返支(侧副支)相吻合。 侧支循环 当主干血管阻塞时,吻合支代替主干运送血液,这种通过侧支(吻合支)重新建立的血液循环称侧支循环。

11 →毛细血管 △微静脉 微动脉、微静脉和毛细血管

12 一、肺循环的动脉 肺动脉干:为肺循环的动脉主干,自右心室发出,至主动脉弓下方分为左、右肺动脉。 左肺动脉:较短,分2支进入左肺上、下叶。
右肺动脉:较长,分成3支进入右肺上、中、下叶。 动脉韧带:在肺动脉干分杈处稍左侧与主动脉弓下壁之间,有一结缔组织索相连,称动脉韧带,是胎儿时期动脉导管闭锁的遗迹。

13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4 二、肺循环的静脉 无静脉瓣,起自肺门,内含动脉血,注入左心房

15 三、体循环的动脉 动脉的走行特点 1.对称:对称的肢体、头颈和内脏器官有对称的血管 2.脏、壁支:躯干的动脉分脏支(不对称的器官、与心相连的大血管不对称)和壁支(对称) 3.伴行:动脉常与静脉、神经、淋巴管伴行,外包结缔组织形成血管神经束 4.近距离、相适应:动脉一般以最短的距离到达器官,器官的血液分布与器官的功能相适应 5.易保护:动脉的主干一般在肢体的内侧和屈侧

16 主动脉 主动脉自主动脉口至第4腰椎体下缘水平,以右侧第2胸肋关节和第4胸椎体下缘为界分为 升主动脉(根部发出冠状动脉)
主动脉弓(凸侧发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降主动脉(以膈肌为界分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腹主动脉在第4腰椎体下缘发出左右髂总动脉) 主动脉弓壁内有压力感受器,下方近动脉韧带处的主动脉小球,为化学感受器,参与调节呼吸。

17 左冠状动脉 右冠状动脉 升主动脉 主动脉弓 降主动脉 头臂干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A 主动脉 胸主动脉 腹主动脉

18 (一)头颈部的动脉 1.颈总动脉 颈外动脉 颞浅动脉 上颌动脉 面动脉 舌动脉 甲状腺上A 颈内动脉(颈部无分支,分布于脑和视器)

19 压迫止血点 (1)面动脉咬肌前缘和下颌骨下缘交界处 (2)颞浅动脉在耳屏前方 颈动脉窦 于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壁内有压力感受器,反射性调节血压 颈动脉小球 颈总动脉分叉处后壁上的小体,内有化学感受器,反射性调节呼吸

20 2.锁骨下动脉 椎动脉 胸廓内动脉-腹壁上动脉 甲状颈干-甲状腺下动脉 椎A : 6-1颈椎

21 (二)上肢的动脉 胸肩峰动脉 胸外侧动脉 肩胛下动脉 旋肱前、后动脉 腋动脉 胸背A 旋肩胛A 肱动脉 肱深动脉 掌浅支 桡动脉 末端 掌
掌深支 尺动脉 末端

22 测血压的听诊部位 肱动脉,在肘关节稍上方、肱二头肌腱的内侧
压迫止血点 (1)肱动脉:在臂中部肱二头肌的内侧 (2)桡动脉、尺动脉:桡腕关节上方 (3)指掌侧固有动脉:在指根部掌面两侧 测血压的听诊部位 肱动脉,在肘关节稍上方、肱二头肌腱的内侧 测脉搏 桡动脉,在腕关节稍上方、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 听诊法确定收缩压(高压)的方法是:将血压计袖带充气到听不到血管的搏动声,或摸不到血管搏动为止,然后缓慢放气,以第一次听到血管搏动声定为收缩压。舒张压(低压)的确定方法是:当听到收缩压后,放气速度可稍加快,这时血管搏动声会逐渐增强,由大声变为小声时,即定为舒张压。 1 、袖带缠于上臂应平服紧贴,气囊中间部位正好压住肱动脉,气囊下缘应在肘弯上 2.5cm 。 2 、打开血压计开关,快速充气,待触知桡动脉脉搏消灭后再加压 30mmHg ( 4kPa )。 3 、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袖带下肘窝处肱动脉上,然后放松气阀,使压力以每秒 2-3mmHg 的速度下降。  4 、当水银柱在下降过程中,从听诊器中听到第一个心搏音时数值即为收缩压;当听诊器里心搏音消失时的数值即为舒张压。如果水银柱到零位心搏音仍不消失,则以变音时数值为舒张压。

23 (三)胸部的动脉 支气管支 食管支 心包支 脏支 胸主动脉 肋间后动脉 肋下动脉 壁支

24 (四)腹部的动脉 腹主动脉是腹部的动脉主干,在第4腰椎下缘分为左、右髂总动脉。腹主动脉的分支有壁支和脏支。
1.壁支:主要有1对膈下动脉和4对腰动脉。

25 2.脏支 又分为成对和不成对两种。 (1)成对脏支 肾上腺中动脉: 肾动脉: 生殖腺动脉:睾丸/卵巢A

26 (2)不成对的脏支 可分为: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 分布于食管腹部到十二指肠降部间的器官和脾。

27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8 胃的动脉 胃小弯侧有胃左、右动脉 胃大弯侧有胃网膜左、右动脉 胃底有胃短动脉。 阑尾动脉 发自回结肠动脉,沿阑尾系膜的游离缘达阑尾末端。

29 肠系膜上动脉 分布于十二指肠水平部到结肠左曲之间的消化管
肠系膜下动脉 分布于降结肠到直肠上部的消化管

30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肠系膜上动脉

31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32

33 (五)盆部的动脉 髂总动脉:左、右各一,平第4腰椎下缘自腹主动脉分出,沿腰大肌内侧斜向下外侧,至骶髂关节处分为髂内动脉和髂外动脉。 →股动脉

34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35

36 (六)下肢的动脉 压迫止血点 (1)股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稍内侧下方 (2)足背动脉,在内外踝连线的中点

37 二、体循环的静脉 2. 静脉分浅静脉和深静脉 浅静脉又称皮下静脉,不与动脉伴行(如颈外静脉与颈外动脉),常用于采血和输液,最后汇入深静脉
静脉的特点 1. 静脉的属支多,吻合多,壁薄弹性小,腔大,血流缓慢,压力低。 2. 静脉分浅静脉和深静脉 浅静脉又称皮下静脉,不与动脉伴行(如颈外静脉与颈外动脉),常用于采血和输液,最后汇入深静脉 深静脉常与同名动脉伴行(如肱动脉和肱静脉),有些血管伴行但不同名(如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肝门静脉和肝固有动脉、与心相连的大血管)

38 3. 静脉内有较多的静脉瓣(血管内皮返折重叠形成半月形小袋,袋口向心,防止血逆流),尤其是下肢较多;下列静脉内无静脉瓣:面静脉、门静脉、与心相连的大静脉
4. 体循环的静脉分为心静脉系、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 5. 特殊静脉:硬脑膜窦、板障静脉

39 二、体循环的静脉 (一)上腔静脉系 体循环的静脉包括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含肝门静脉系)和心静脉系。
由上腔静脉及其属支组成,收集头颈部、上肢、胸部(心除外)和部分上腹壁的静脉血,最后通过上腔静脉注入右心房。 上腔静脉是一条粗短的静脉干,在右侧第1肋软骨与胸骨结合处的后方由左、右头臂静脉汇合而成,垂直下降,于右侧第3胸肋关节下缘处的后方注入右心房。上腔静脉注入右心房之前接纳奇静脉。

40 头臂静脉又称无名静脉,左右各一,分别由同侧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的后方汇合而成。汇合处所成的夹角称静脉角,有淋巴导管注入。头臂静脉的主要属支为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

41 头面部主要静脉 浅静脉:颈外静脉在胸锁乳突肌后缘注入锁骨下静脉。是小儿采血或输液常用的静脉。
深静脉:颈内静脉伴颈内A和颈总A,收集颅内外的静脉血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注入头臂静脉。 浅静脉:颈外静脉在胸锁乳突肌后缘注入锁骨下静脉。是小儿采血或输液常用的静脉。

42 面部危险三角:鼻根至两侧口角之间的三角形区域,此区内的面静脉内无静脉瓣且与颅内的海绵窦相通;当此区内有化脓性炎症时,如处理不当细菌可随面静脉到颅内的海绵窦,引起颅内感染而危及生命。

43 (1)上肢深静脉:同名动脉伴行,收集回流血液。 (2)上肢浅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最终注入深静脉。
2.上肢的静脉 (1)上肢深静脉:同名动脉伴行,收集回流血液。 (2)上肢浅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最终注入深静脉。 手深层静脉 手浅层静脉 尺静脉 桡静脉 贵要静脉 肘正中静脉 头静脉 肱静脉 腋静脉 锁骨下静脉 头静脉沿前臂和臂外侧、三角肌与胸大肌之间到锁骨下注入腋静脉 贵要静脉 起自手背静脉网桡侧,沿前臂内侧上行达臂中注入肱静脉 肘正中静脉 起自手背静脉网尺侧,位于肘关节前方,连于头静脉和贵要静脉之间,是静脉输液和采血最常用处

44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45 3.胸部的静脉: 奇静脉:收集胸腔内器官血液(除肺静脉和冠状窦外) 胸廓内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注入锁骨下静脉 浅静脉为胸壁浅静脉,是腹壁上浅静脉的延续,注入腋静脉

46 门静脉系 位置与合成 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在胰头和胰体交界处后方合成,向上进入肝十二指肠韧带,在肝固有动脉和胆总管后方至肝门入肝 主要属支
除上述外,还有肠系膜下静脉、胃左、右静脉、附脐静脉、胆囊静脉 收集范围 腹腔内不成对器官(除肝外)及直肠上部的静脉血 结构特点 1.始末端均为毛细血管 2.无静脉瓣,压力升高时可产生逆流 正常情况下肝脏由肝动脉和门静脉供血,其中门静脉供血占75%~80%,肝动脉供血占20%~25%。肝癌的供血恰恰相反,肝癌90%~95%以上是肝动脉供血,门静脉供血极少。这就为治疗带来了方便。通过肝动脉插管可使药物直接进入肝癌组织,提高局部的药物浓度,对癌细胞进行杀伤

47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48 门静脉的侧支吻合 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的侧支吻合:吻合处有直肠静脉丛、食管静脉丛、脐周静脉网。当门静脉高压时,门静脉内的血液经上述三个途径回流到上下腔静脉,引起吻合处静脉曲张,并出现相应临床表现,如呕血、便血;侧支循环途径如下 胃左静脉→食管静脉丛→奇静脉 上腔静脉 门静脉 → 附脐静脉→脐周静脉网→胸腹壁浅深静脉 下腔静脉 肠系膜下静脉→直肠静脉丛→髂内静脉 腹水形成机制 ---水na潴留: 门V高压;白蛋白低;淋巴液增多;肾重吸收na;排水减少

49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50 (二)下腔静脉系 由下腔静脉及其属支组成,收集盆部、腹部和下肢的静脉血,最后通过下腔静脉注入右心房。 下腔静脉是人体最大的静脉干,在第五腰椎体的右前方由左、右髂总静脉汇合而成,注入右心房。下腔静脉主要收集下半身的静脉血。 髂总静脉:由髂内静脉和髂外静脉汇合而成。左、右髂总静脉各向内上方斜行,至第五腰椎体的右前方汇合成下腔静脉。髂总静脉收集同名动脉分布区域的静脉血。

51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52 1.腹部静脉:属支分壁支和脏支。 (1)壁支:主要有膈下静脉和腰静脉,均与同名动脉伴行,注入下腔静脉 (2)脏支:成对器官和肝的血液,直接注入下腔静脉。不成对器官(肝除外)汇集成肝门静脉系统,入肝后再经肝静脉流入下腔静脉。 肾上腺静脉: 肝静脉: 肾静脉:成对,左长右短 睾丸静脉(卵巢静脉):

53 2.下肢的浅静脉:趾背静脉汇合形成足背静脉弓,两侧分别汇合形成小隐静脉和大隐静脉。
(1)小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外侧,经外踝的后方、小腿后部中线达腘窝处注入腘静脉。 (2)大隐静脉:全身最长的浅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内侧,经内踝前方、小腿和大腿前内侧达大腿根部注入股静脉。

54 思考题 左侧大隐静脉注射GS至 肾的途径

55 左侧大隐静脉注射GS至 肾的途径 左大隐静脉 → 左股静脉 → 左髂外静脉 → 左髂总静脉 → 下腔静脉 → 右心房 → 右心室 → 肺动脉 → 肺泡毛细血管 → 肺静脉 → 左心房 → 左心室 → 升主动脉 → 主动脉弓 → 胸主动脉 → 腹主动脉 → 肾动脉 → 肾 glucose and saline


Download ppt "心血管系统 概 述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