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擁抱老年心生活讀書會導讀.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擁抱老年心生活讀書會導讀."—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擁抱老年心生活讀書會導讀

2 讀書會的意義 以書會友:關懷讀書會的同伴,讀書會團體內含服務和承諾。原先是陌生人的成員逐漸發展情誼,發現這是一個可以施展才智而獲得尊敬的地方。 超越自我思考限制 讀書會與信仰:探討多面向的信仰意涵,較容易被非基督徒接受

3 讀書會的原則 平等與民主 開發內在潛能 合作和夥伴關係 自由 持續性與計劃性 主動參與 開放的思考與態度 改變與行動

4 如何成立讀書會 哪些人參加 具有開放心靈,願意討論分享的團體成員。 廣邀團契或教會之外的非信徒朋友參加。
儘量已經有些團體的基本成員,以利討論默契的初步形成。 成員必須認同讀書會宗旨、運作方式與原則。

5 如何組織 可以先從基本的團契或松年大學小組成立讀書會的基本主體,建立初步的宗旨與目標之後,再對外廣為邀請具有基本共識的人加入。若沒有基本的成員架構,很容易變成鬆散、分歧的短暫組織。 若對社區開放,可以先讓成員邀請熟識的親朋好友,或透過與社區其他團體或鄰里長的合作,取得非信徒的信任,並可以因此藉由讀書會,建立社區與教會的關係,可謂一舉兩得。

6 幾種讀書會的運作模式 固定帶領者:針對某一本書,有一位固定的帶領者,不採取輪流帶領的方式,這通常是針對比較專業或特殊主題的書
輪流帶領:由成員輪流擔任每次讀書會的帶領者 邀請專業人士穿插進行演講

7 一個比較受人歡迎或接納的讀書會大約有下列幾項特性
充滿溫暖、信任和支持的團體氣氛 具有合作性的學習態度 確知學習是團體存在的目的 每位成員充分的參與 領導功能由成員平均分擔 團體活動和學習過程令人樂在其中 充分和有效的閱讀材料 成員準備充分 成員思想自主未被宰制 擁有廣大的討論空間與討論行為

8 如何討論 帶領討論的原則 妥善準備各種適當的軟硬體設備,嘗試運用多媒體表現 運用輕鬆和開放的語氣 建立清楚的討論規則 掌控每位成員發言時間
成員發言若較為鬆散或離題,可以禮貌性地提醒或拉回主題 保持清醒和幫助團體順利進行 用具體的要點歸納,使討論更具建設性、更有條理 保留足夠的時間做結語 務必在討論中遵守對話(Dialogue)的原則:這是一種平等、開放、自由、協調、富有情趣和美感,時時激發出新意的交談

9 讀書會的進行流程 為讀書會設計固定的開始與結束儀式,以提升向心力與注意力:例如詩歌、聽音樂、默想、默禱或開始與結束的簡短分享等等。
讀書會的流程項目大致包括:開始的儀式→章節簡介引言(約20分鐘)→針對內容提出個人閱讀時的疑問→參閱導讀手冊的默想與討論題目,進行問題深入探討(這是讀書會的精華,至少30分鐘)→分享個人的生活經驗(約20分鐘)→參閱導讀手冊,討論行動方案(約20分鐘)→總結(約5分鐘)→結束的儀式

10 如何在教會讀書會中運用 《擁抱老年心生活》一書
選擇宗教書籍作為主題的注意事項:開放和真誠的態度 、先釐清作者的基本信仰態度與宗派色彩,讓小組成員有所共識 教會成立讀書會的與一般讀書會的差異 :使徒行傳二章46—47節

11 教會成立讀書會最美的景象與典範 他們同心合意,天天在聖殿裏聚會,又分別在各人的家裏分享愛筵,以歡喜純潔的心一起用飯,頌讚上帝,跟人人保持和睦的關係。主天天把得救的人數加給他們。

12 同心合意:以同心合意的態度組成並參與讀書會的運作,維繫讀書會的基本「共同學習」與「民主」精神,願意為這個讀書會的成立付出心力,在讀書會中尊重彼此,一起成長
天天:儀式性的規律,這將可以促進讀書會的穩定性與成員的認同。 分享:分享是一種立足點平等的態度,也是一種開放的心靈交流,不管是分享物質或想法,這都是讀書會成員必須有的態度,也是讀書會領導者應該營造的團體氣氛。領導者也應該特別維持團體討論時分享角色的平衡。

13 跟人人保持和睦的關係 :應該還是能夠在和睦的氣氛中,進行對話與討論。每個人都應該儘量摒除對團體中任何成員的成見
主天天把得救的人數加給他們:信仰團體的讀書會更應該以成員的心靈需求為主,重視生命實質的關懷與成長,至於得救人數的增加,就如同這段經文所說的,是在於上帝的主權、感動與恩典

14 《擁抱老年心生活》一書的 閱讀準備 瞭解本書與其他談老年書籍的不同之處 瞭解作者的信仰與神學背景
帶領者在準備每一次的讀書會,特別應該強調個人的生命經驗分享 本書有提到宗教信仰的部分,若團體成員中有非基督徒者,可以邀請他們從個人信仰的角度來分享這些主題 先讀給台灣讀者的話、前言與結語,掌握靈修操練的精髓,培養閱讀本書的意境和氣氛。

15 導讀手冊的設計與結構 第一部份:讀書會的意義與特性開始介紹,讓大家瞭解個人閱讀與讀書會的不同功能,提升團體成員參與讀書會的意願與動機
第二部分:提供幾種讀書會的成立方法給讀者參考 第三部分:提出幾種讀書會的進行方式 與流程設計

16 導讀手冊的設計與結構 第四部分:本書閱讀建議
第五部分:具體列出本書每一章的大綱、默想問題、討論問題與行動建議,提供讀書會帶領者和參加者思考方向 默想問題:古倫神父親自執筆 討論問題:彭志鴻牧師 讀書會原則、愛的叮嚀與行動:吳信如小姐

17 作者簡介 古倫神父(Anselm Grün)
1945年生於德國,自19歲起就是聖本篤修會位於烏茲堡的「Münsterschwarzach修道院」的教士,之後獲得神學博士、哲學與企管碩士。已在聖本篤修道院擔任經營主管30年之久,並且負責該修道院對外開設的靈修與領導課程。 他用聖本篤修會的信仰精神(祈禱與工作),結合現代心理學與企管學,幫助人們突破人生與職場的困境。頗受德國社會人士歡迎,著作超過300多種,許多都是德國亞瑪遜書店與宗教書籍的排行榜暢銷書。

18 Anselm Grün古倫神父簡介 古倫神父特別因為他具有企管與心理學的專業,因此,他的作品很深刻地將神學、靈修與現代人的生活經驗相連結,並且十分注重基督徒在生活、家庭與職場的信仰見證 他也非常強調各種不同宗教與文化之間的對話與尊重,在他的作品中常具體提出基督徒與其他宗教、文化對話時應有的謙卑心態與溝通方式 古倫神父的神學十分開放自由,特別因為他具有企管與心理學的專業,因此,他的作品很深刻地將神學、靈修與現代人的生活經驗相連結,並且十分注重基督徒在生活、家庭與職場的信仰見證,他認為,基督徒的信仰必須實行於生活之中,而不是關閉在教會或信仰團體裡,教會也不是「信仰機構」,而是基督信仰在世上的「行動者」,教會不應只關心自己的事,弭平自己的傷口,失去了該有的功能,而是應該有勇氣,走出自己,喚醒人類的熱情,讓失去勇氣的人重新站起來、有病痛的人得著醫治,為絕望的人帶來希望。他也非常強調各種不同宗教與文化之間的對話與尊重,在他的作品中常具體提出基督徒與其他宗教、文化對話時應有的謙卑心態與溝通方式,他認為透過這些對話讓我們更能深刻體驗到基督教信仰的本質。

19 Anselm Grün古倫神父的基本信念 古倫神父特別強調,我們是在日常生活中遇見上帝的,不能把信仰脫離生活或者脫離人。 所以,必須將聖經的真理還原到現代生活中才有意義。 上帝的形象和我們自己的形象是互相關連的,能否經驗到上帝也和能否經驗到自己密切相關,如果無法感受到自我,就無法感受到上帝。

20 為何選擇這本書? 台灣談老年的書大部分僅限於「健康」和「理財」,事實上,很多老人不快樂,是因為「心」的問題。要操練怎樣的心境,才能在老年時,開展另一段燦爛的生命,享受到身心的健康與富裕?如果沒有心靈的操練,那麼,「健康」就會變成無法面對年歲的限制,而再多的「財富」都會讓人沒有滿足感。最後,還是只能「睡電視」。

21 譯者感言 「變老」是一種藝術,藝術就需要提早慢慢練習。例如 不能到要開畫展了,才來學畫畫。你的「一生畫展」在年老時就是所謂的「精華展」,很多人卻在精華展時才發現「無畫可展」,或不知如何找出精華。 懷才不遇→憤世嫉俗→抑鬱而終(悲情人生!) 強力推薦中壯年關心「整全生命歷程」者就必須開始閱讀,唯有在生涯規劃中提前掌握變老的藝術,才能活出每個生命階段的精華。

22 對年長者而言 在年老時重新發現自己的尊嚴,並且體驗到,他們不是社會的負擔,而是社會的祝福。如果,老年人可以用美好的方式變老,如果他們在年老的時候瞭解人類的智慧,以及對上帝的依靠,那麼,他們就能夠成為社會的祝福。(淬鍊出陳酒的香醇) 這會幫助我們接納自己的孤寂、衰弱、變老和死亡。 →以靈修的態度找出自己的「變老之路」

23 從靈修角度談「變老的藝術」 靈修是不斷讓自己受耶穌精神滲透、讓自己變化、以耶穌的精神來營造這個世界的一條路。 所以,我們必須以靈修後的健全信仰,用被上帝聖靈所灌注的愛來面對人生、影響周遭。 這本書就是以靈修的態度來操練「變老的藝術」,使老年進一步成為周遭的祝福。 松年靈修的參考書 建議先閱讀:給台灣讀者的話、前言、結語

24 這樣,人要因你蒙福 上帝在我們每個人身上也都給了跟亞伯拉罕一樣的承諾:「這樣,人要因你蒙福。」
如果老年人可以用喜樂、美好的方式變老,那麼,他們就能夠在活著和死去的時候,都成為別人的祝福。沒有任何更美好的話語可以用來形容這種幸福的老人了!我們相信,人們也會在我們過世的時候說:「他(她)過去和現在都是我們的祝福!」

25 第一章:變老的意義 「變老的過程」並不只是一種每個人都會經歷的外表現象而已,它也具有內在的意義。唯有瞭解其本質的意義,我們才能夠用正確的方法來接納自己的變老過程。 老年的意義在於接納體力與精神的逐漸消逝,將眼光轉到自己的內心,變得更睿智,並感受到接近永恆。 你的老年圖像是甚麼?路加福音四個老人的典範。

26 讀書會討論 【個人默想】 你能夠在自己的老年當中找到某些意義嗎?或者你認為老年就是一種不得不忍受的人生命運?
你在自己的變老過程中找到哪些意義?在變老的過程中,你覺得自己承擔著哪些任務? 你會嫉妒或羨慕年輕人嗎?你常常說:「我還沒老」嗎?當你有這種想法時,對你自己的內心,真的可以產生平安喜樂的感覺嗎? 你覺得自己在身旁周遭散佈出哪一種「味道」?是讓別人感到愉快輕鬆的?還是壓力重重、悲傷憂愁的?

27 【團體討論】 1.請分享,您一生中最有成就感、或最感榮耀之事? 2.想想看,您生命中有哪些上帝的祝福?請分享! 3.您如何用實際的行動,讓自己能夠成為他人的祝福? 【叮嚀與行動】 愛的叮嚀: 變老的過程不只是體力衰退和衰老,它其實跟每個生命階段一樣,都有其特別的價值、奧祕、智慧和悲傷。 施比受更為有福,通過以下的行動,願您成為最有福氣的人! 愛的行動: 請在一張紙上寫一個人的名字,然後仔細想想,你想讓這個人在你身上感受到哪一種「味道」?並舉出實際的方法,來讓對方真正可以感受到。 請你用一種想像、象徵或圖片,描繪出自己的老年圖像。並寫出這個圖像對你有何具體意義,你覺得可以怎麼做,來接近這個圖像。

28 第二章:接受自己的存在 老年人的任務就是,與自己的過去和好,接納自己,並且能夠與那些在老年中逐漸增加的種種限制與孤單和平共處。
詩篇七十一篇:老年人的禱告。從這段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如何接納自己 。 積極意涵:接納失落,創造新生

29 第三章:放手 老年時,也必須對過去放手。但唯有與之和好,我們才能對許多事物放手。 放下財產、精力與健康,以及放下人際關係、性愛、權力與自我。

30 第四章:結出豐盛的果實 如果能做到接納自己和放手,那麼,我們的老年就能結出豐盛的果實。
透過我們的智慧、經驗和內心的自在,就會成為周遭他人的祝福,並能夠成為世代中間的橋樑。 詩篇九十二篇12—15節 :結出豐盛果實的兩個先決條件第一就是:正義。第二就是:栽在上主的聖殿裡。 掌握生命藝術,用行動做出貢獻,不能以「打發時間」的態度來做事

31 第五章:一起變老 在團體中一起變老 在家庭關係中一起變老
在隔代關係中一起變老 :「變老的過程」絕不只是老年人的任務,而是每個人的任務。我們可以觀察到自己的祖父母如何慢慢變老、變衰弱。因為,我們在他們身上看到的,我們自己將來也會經歷到。

32 第六章:老年人的美德 老年的時候,也必須培養出一些美德,以便能夠成功地經歷變老的過程。 自在:交托、讓事物維持其本性、擺脫期待
忍耐:接納彼此 溫和:溫和的人不會任意下評斷。他們會接納別人原來的樣子,因為他們內心也能接受並聚集自己生命中的一切

33 感恩:內心總是不知足,且覺得獲得比別人少的人,就無法享受目前的自我。他無法心懷感謝地享受過去的回憶,他也無法真的為當下的生活而喜悅。
自由: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也不需要再證明自己。他可以說出心中所想、所感。 愛 :付出愛的能力

34 第七章:面對恐懼與憂鬱 憂鬱就像是一條長廊,它可以幫助我們找到一個新的基礎。
為了獲得這種新的生活態度,有時候我們就需要「憂鬱」,「憂鬱」會帶領我們邁向更有品質的生命,獲得新的自我形像,並領會全然改變的上帝形像。 面對「老年心智疾病」的威脅 老年醫學提出七種老年恐懼的類型:害怕得精神病,一般的生命恐懼,對於生存的恐懼,害怕無助,害怕疾病,害怕無法掌控的改變,害怕發展的任務。

35 第七章:面對恐懼與憂鬱 一旦出現這類恐懼,我們就應該在禱告中帶著這些恐懼仰望上帝:到底這些恐懼要對我們講甚麼?
這些恐懼也要讓我知道,到底是甚麼在扶持著我,甚麼在塑造我。

36 第八章:沈默之路 「變老的過程」也包括靜默的能力。靜默就是深層思考過去和現在的一切。靜默也代表在生命與死亡的奧祕前沈靜下來。
能夠學習沈默的老年人,就不會抱怨孤單。他可以在靜默中感覺到與一切的經歷、所有相遇的人,以及已經永遠與上帝同在的人合一。 靜默閃出生命的亮光 在上帝面前的沈默

37 第九章:超越自我 「超越性」最後就是在上帝當中忘卻自我,對無止盡的造物主開放自己,並感覺到被上帝扶持。所以,「變老的歷程」最終就是一條靈性之路。 在上帝之中放下自我 「儀式」讓老年人主導生活 兩種老年的靈修方式 :日益簡單的靈修方式 、回到過去的靈修根源

38 第十章:面對死亡的操練 唯有將死亡整合到自己的生命當中,我們才能用美好的方式經歷變老的歷程。
思考死亡的問題讓我們認真地度過上帝所賜的每一天,認真地踏下我們的生命足跡。 死亡就是深深躺進上帝的慈愛裡 死亡就是與世人合一 為其他人而死 :在死亡中,成為別人的祝福。如果我們能接受自己的死亡,並在信仰中通過死亡的考驗,就能為其他人帶來豐碩的果實

39

40

41 德國中學生命教育,10到15歲:教小孩如何「想」,不是如何「做」!重視孩子的心靈成熟度,引發孩子對心靈的敏感度,以便更容易瞭解自己、瞭解別人、判斷是非。這也是兒童靈修的一種,靈修不只是儀式而已,也要操練敏銳的心靈,來感受信仰,經驗上帝。 全面價值觀,EQ、IQ、MQ 親子學校話題的橋樑 全書有很多實用、禱告、默想單元。創意的活動很棒! 複雜性、多元性、創意性的思考,符合現在社會需求的全人培育,不是單向的簡化思考,不要讓孩子活在「真空」中,以後無法決定自己的生命。

42 新書介紹:家庭是人生的冒險 一本全方位的靈性化家庭手冊

43 家庭是人生的冒險 生命是一場上帝賜給我們的冒險之旅,而家庭就是精煉我們的場域。相識、相戀、結婚、懷孕、生產、養育、衝突、分居、離婚到空巢期,在上帝的陪伴下,我們可以共享其中的美好生活,也共渡當中的危難時刻。 所謂的「理想家庭」根本不存在。情況愈是艱困,家人就愈能在當中趨向成熟。若我們能在家庭中成功的接受這些挑戰,我們同時也就是在一條靈性的路上,淬煉出豐盛的生命。

44 並肩同行——家庭生活的靈性基礎 我從哪裡來?──尋找自己生命的根 當孩子該自立時──呵護和放手 發自內心的真誠行為──家人相處的靈性基礎

45 相知相惜——尋找我的另一半 情竇初開──初嚐交友和戀愛的滋味 雖疏猶親──父母和孩子的共同學習過程 又期待又怕受傷害──深入交往並下決定
開放心胸接受更偉大的事物──你我的信仰 愛到最高點──我們要結婚囉! 愛必須努力經營──共同決定 性行為──在彼此的體內成為互信的伴侶

46 孕育生命—— 接納孩子並和他們一起生活 我們要有孩子了!──懷孕時的喜與憂 「我有了!怎麼辦?」──非計劃中的懷孕
將墮胎兒整合入自己的生命中──談對墮胎兒的哀悼 「我又失敗了!」──哀悼流產兒 「人一生中最偉大的時刻」──孩子的出生 三個恰恰好?──幾個孩子才夠? 同樣是我的心肝寶貝──談收養孩子 書還沒唸完就要有小孩?──兼顧職業與孩子 「為什麼偏偏是你要走?」──喪兒之痛 只要給你能給的──教養的困境 即使沒有孩子,也可以結出豐盛的果實──談不孕夫妻的苦惱

47 信仰與家—— 在家庭中以言行表達信仰 為奧秘開啟自己的心──與孩子一起追求信仰 進入內在的「外在形式」──家庭中的儀式
隨著時節體驗信仰──歡度四季及教會節慶 「為什麼你每個星期天要上教堂?」──當青少年不再相信的時候

48 愛裡藏刀—— 面對極限、衝突、離婚與分居 聖經上的典範──把裂痕當作考驗 認識孩子陌生的一面──親子之間的衝突
加強家庭內在治療功能──面對外來的衝突 「無法訴說的痛苦」──家庭中的暴力行為 分居及離婚之後──從失敗中記取教訓 離婚之後的家庭──認真面對孩子以及他們的需求 單親父母──接受自己的有限

49 百頭偕老?—— 晚年生活的種種挑戰 放手的痛苦、全新的定位──孩子要離家了 另一種品質的親密與愛──祖父母對孫子的角色
「結婚三十年!」──老夫老妻的生活 閒下來時怎麼辦?──退休後的挑戰 我們負擔得起什麼?──家有高齡雙親 突然孤伶伶一個人……──喪偶之痛 「我們又有用處了」──老少同堂之家

50 領導就是喚醒生命 ——靈性化的生命力領導

51 誰是領導者 教育者、教會領袖、企業經理人都是身懷重任的領導者,你所領導的是生命不是機器。領導者應該喚醒被領導者的生命,讓他們發揮創意與動力

52 大綱標題 引言 靈性化的生命力領導 生命力領導者的人格特質——人格成熟,像個父親 生命力領導的原則—— 專心謹慎、釐清使命
引言 靈性化的生命力領導 生命力領導者的人格特質——人格成熟,像個父親 生命力領導的原則—— 專心謹慎、釐清使命 3.生命力領導就是服事——委身精神,誘發生命力 4.管理財物的靈性法則——以敬畏的心發揮想像力 5.與人相處的原則——謙卑與分寸 6.生命力領導者的心靈補給——澆灌內心,重新得力 7.生命力領導的目標——創造充滿靈性的企業文化 結論 享受更多領導的樂趣

53 領導的目標: 創造充滿靈性的組織文化 領導者應該創造出「聖地」。他所謂的「聖地」就是一個可以鼓舞心靈、以行動回應自己的使命呼召的地方,是一個可以讓人遇見上帝的地方。「績效」不是重點,「人」才是首要的考量。在這裡不會宣揚競爭奮戰,而是所有成員的彼此合一,以及人與上帝創造的合一

54 用21世紀的新眼光來看十誡! 前所未見的當代性詮釋!
活出十誡的真自由 ― 通往自由人生的路標 用21世紀的新眼光來看十誡! 前所未見的當代性詮釋!

55 顛覆傳統觀點的十誡教導 周聯華牧師讚譽:本書卻憑著作者的經驗,充滿人性,正面又積極的介紹「十誡」,卻一點不教條,也不道貌岸然地教訓人,反而合情合理地、有足夠實例地說出「十誡」的價值 鄭仰恩牧師讚譽:本書再度證明古倫神父是一位卓越的神學家與信仰導師。他以犀利的神學洞見、對不同信仰傳統的微妙理解、對現代社會脈動和人心需求的敏銳體認,加上不流於陳腔濫調的生動論點,讓「十誡」這個看似老舊的倫理訓言令人驚喜地展現創意,就像一口古井突然冒出一股清新且富生機的泉源,不斷湧流出愉悅與更新之性靈的井水,叫人耳目一新。

56 目錄 2. 不可為自己造任何偶像,不可濫用我的名:我尊敬上帝 3. 要謹守安息日為聖日:這日是神聖的 4. 要孝敬父母:尊敬我的出身根源
1. 我以外,不可敬拜別的神明:上帝臨在 2. 不可為自己造任何偶像,不可濫用我的名:我尊敬上帝 3. 要謹守安息日為聖日:這日是神聖的 4. 要孝敬父母:尊敬我的出身根源 5. 不可殺人:我要活著 6. 不可姦淫:我是忠實的 7. 不可偷竊:我所擁有的已經足夠 8. 不可作假證陷害人:我要誠實 9. 不可貪戀別人的妻子:我的愛是純潔的 10.不可貪圖別人的家產:我會感謝 (天主教與新教的十誡有段落差異,但整體內容皆同)

57 聖誕節新書預告 待降、聖誕、新年 ——歡慶一個新的開始


Download ppt "擁抱老年心生活讀書會導讀."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