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合并心血管疾 病诊治建议专家共识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合并心血管疾 病诊治建议专家共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合并心血管疾 病诊治建议专家共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孙宁玲

2 前言 HUA常与传统的代谢性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肥胖、胰岛素抵抗等伴发,因此长期以来HUA仅仅被认为是代谢异常的一种标记。 近20年来10多个前瞻性大规模临床研究,约10万例以上的观察对象,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证实HUA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3 前言 2002年日本痛风核酸代谢协会在全球第一个提出,对无症状HUA应根据心血管危险因素给予分层治疗建议

4 共识内容 高尿酸血症的流行病学 尿酸的代谢 高尿酸血症的诱发因素 高尿酸血症的诊断 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及疾病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药物治疗相关临床研究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建议

5 一、HUA的流行病学 80和90年代我国部分地区HUA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10年期间我国HUA的患病率增加近10倍。

6 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变化趋势 (患病率%) ** *
*方圻等:中华内科杂志1999, 22:434 ** 杜蕙等: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1998;2(2)

7 我国心血管危险因素人群中HUA的患病率 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分别为20.58%和30.55%。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5,26(4):

8 二、尿酸的代谢 内源性尿酸 肾脏排泄600mg/日 外源性尿酸 80% 20% 进入尿酸池 (每天排泄约500~1000mg)
排泄的因素均可以导致血尿酸水平增加 凡是影响血尿酸生成和(或) 外源性尿酸 肾脏排泄600mg/日 内源性尿酸 80% 20% 每天产生750mg 尿酸池(1200mg) 肠内分解200mg/日 进入尿酸池 60%参与代谢 (每天排泄约500~1000mg) 2/3 1/3

9 尿酸经小球滤过后,98%在近端肾小管S1段主动重吸收,50%在S2段分泌,40%-44%在S3段分泌后重吸收。
分泌50% 少量重吸收 40~44%重吸收 重吸收98~100% 6~12% 尿酸在肾脏内滤过及重吸收过程 尿酸经小球滤过后,98%在近端肾小管S1段主动重吸收,50%在S2段分泌,40%-44%在S3段分泌后重吸收。 堆积后可致肾结石 少量重吸收

10 三、HUA的诱发因素 人群因素:随年龄增加、男性、肥胖、一级亲属中有HUA史、受教育程度高、静坐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地位高的人群易发生HUA。
饮食因素:进食高嘌呤食物如肉类、海鲜、动物内脏、浓的肉汤等,饮酒(尤其是啤酒)以及体育锻炼均可使血尿酸增加。 疾病因素:HUA多与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伴发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长时间应用可导致血尿酸增高,如小剂量阿司匹林,袢利尿剂和噻嗪类利尿剂、胰岛素、糖皮质激素、钙离子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都阻止尿酸排泄。

11 四.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的诊断标准
正常血尿酸浓度 男性 umol/L 女性 umol/L 高尿酸血症 男>420umol/l(7mg/dl) 女>357umol/l(6mg/dl) 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

12 HUA分型诊断 尿酸排泄 尿酸清除率 根据尿尿酸水平进行分型: 尿酸排泄不良型 <0.48mg/kg/h <6.2ml/min
尿酸生成过多型 <0.51mg/kg/h ≥6.2ml/min 混合型 >0.51mg/kg/h 尿酸清除率=尿尿酸x每分钟尿量/血尿酸

13 五、HUA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及疾病 HUA与高血压 HUA与糖尿病 HUA与高甘油三酯血症 HUA与代谢综合症 HUA与冠心病 HUA与肾病

14 HUA与高血压 1973年Klein等证实,在黑人、白人中,血尿酸水平与收缩压存在线性关系
1879年MOHAMED首次提出血尿酸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1889年Haig提出低嘌呤饮食可做为预防高血压的手段 1972年Kahn等发现,血尿酸的升高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1973年Klein等证实,在黑人、白人中,血尿酸水平与收缩压存在线性关系 Arch Intern Med 1973,132:

15 1990年后UA与高血压关系研究 Olivetti心脏研究对547例中年男性随访12年,发现血尿酸水平每增加59.5umol/l,高血压发病相对危险增加25%。 Framingham研究对3329例健康者随访4年,发现尿酸是高血压发病和长期血压变化的独立预测因素。 20世纪80年代,中美心血管流行病学合作研究,我国正常血压中年人1480人,随访4年,发现:男性尿酸水平每增加1.14mg/dl,高血压发病相对危险增加1.4倍。 J Hum Hpertension,1994,8: ; Hpertension,2005,45:28233; 高血压杂志,2001,9(2):

16 HUA与高血压 一项经典的基础研究,通过动物试验证实了尿酸与血压的关系:
大鼠通过诱导剂使血尿酸水平在7周内升高1.6mg/dl,收缩压平均增加了2.2mmHg。 但如果同时给予降低血尿酸药物,血尿酸正常,则血压不再升高,提示高尿酸与血压升高相关 Hpertension,2001,38: ;

17 高尿酸诱发高血压发病的机制 动物实验提示: 高尿酸血症时,肾单位近段小管重吸收钠增加 高尿酸水平可增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
高尿酸水平降低NO系统的表达 Mazzali M, et al. Hypertension 2001

18 HUA与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 两项前瞻性临床研究证实HUA对血糖代谢的影响
共入选2951例中年HUA患者,随访6-7年,发现基线血尿酸水平>398umo/l者远期糖耐量异常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危险比<280umo/l者增加78% 提示长期HUA可导致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发病 Euor J Epidem 2003,18: ;临床内科杂志,2005,22:

19 HUA与胰岛素抵抗 Helena Vuorinen-Markkola等人的临床研究显示,
血尿酸浓度( µmol/L)与胰岛素的敏感性及血 浆甘油三酯明显相关 。 (J.Clin.Endocrinal.Metbolism.Jan,1994, 25-29)

20 HUA与胰岛素抵抗 高尿酸血症可以作为胰岛素抵抗的一个简 单标记物。 多元回归分析表明: 胰岛素敏感性和血浆甘油三酯与血尿酸浓度 独立相关。
血尿酸水平越高,胰岛素抵抗越明显。 血尿酸水平越高,甘油三酯也越高。 高尿酸血症可以作为胰岛素抵抗的一个简 单标记物。 (J.Clin.Endocrinal.Metbolism.Jan,1994, 25-29)

21 血尿酸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正相关
国内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临床研究表明: 以血尿酸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血尿酸与男性、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重指数BMI、胆固醇、甘油三脂等呈正相关。 组别 年龄 (岁) 血尿酸C/umol.L-1 BMI FBG C/umol.L-1 胆固醇 甘油三脂 对照组 N=72 56.0 ±13.7 289.2 ± 64.3 24.58 ±3.48 4.58 ± 0.79 5.01 ± 1.05 1.40 ± 0.81 病例组 58.51 ± 3.7 461.8 ± 52.7* 26.72 ±4.04* 5.89 ± 1.62* 25.85 ± 0.97* 2.24 ± 0.96* (t= , p< 0.05,0.01), Homa-IR =FINS*BFG/22.5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4,40(3)

22 HUA患者存在明显IR 高尿酸血症组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Homa-IR明显升高(p<0.01)。并存在明显高胰岛素血症。
组别 空腹 胰岛素 Z/mU.L-1 空腹C-肽 胰岛素峰值 C-肽峰值 Homa-IR 胰岛素分泌曲线斜率 C-肽分泌曲线斜率 对照组 N=72 7.42 ±5.44 0.39 ±0.18 72.74 ±30.43 1.26 ± 0.63 0.51± 0.13 0.25 ± 0.09 病例组 16.83 ±5.17* 0.72 ±0.33* 92.95 ±29.91* 1.6 ±0.55* * 0.36 ± 0.10* 0.21 ± 0.08* (t= ,p<0.01)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4,40(3)

23 IR引发高尿酸血症的机理 在IR状态下,糖酵解过程的中间产物向5-磷酸核糖及磷酸核糖焦磷酸转移,导致血尿酸生成增加。
高水平胰岛素及胰岛素前体物刺激肾小管Na+-H+交换,增加H+排泌的同时,使尿酸重吸收增加。 内脏脂肪增加使肝脏门脉系统游离脂肪酸增多,通过NADP-NADPH介导的合成系统亢进,导致三酰甘油的合成增加和血尿酸增加。 同时,游离脂肪酸在的异位沉积也导致IR。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4,40(3);Diabetites,2006,55(11): ; 《 中国糖尿病杂志》,16(5):

24 老年HUA与糖尿病前期PDM 国内HUA合并PDM的老年患者与正常血尿酸的老年PDM患者,对照性研究显示:
血尿酸水平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NS、HOMA-IR正相关, 血尿酸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呈负相关。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0-21

25 老年HUA与糖尿病前期PDM 空腹血糖受损IFG的亚组分析显示,合并HUA组的空腹胰岛素FNS、HOMA-IR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 组别 例数
血尿酸 (umol/L) FPG (mmol/L) 2hPG FNS (mU/L) HOMA-IR ISI HUA-IFG组 42 497 ±81 6.8 ±0.4 6.8 ±0.7 14.9 ±0.8 4.1 ±1.1 -3.2 ±0.6 CG-IFG组 36 342 ±48 6.3 ±0.3 6.4 ±0.8 12.7 ±0.7 3.5 ±1.0 -2.8 ±0.3 t值 p值 1.88 <0.05 1.33 >0.05 1.24 1.85 1.79 1.36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0-21

26 老年HUA与糖尿病前期PDM 糖耐量异常IGT的亚组分析显示,合并HUA组的2h空腹血糖2hPG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 组别 例数 血尿酸
(umol/L) FPG (mmol/L) 2hPG FNS (mU/L) HOMA-IR ISI HUA-IGT组 32 468 ±76 5.1 ±0.5 9.1 ±1.1 12.6 ±0.5 2.7 ±1.1 -3.0 ±0.5 CG-IGT组 20 314 ±54 5.1 ±0.4 8.1 ±0.6 12.5 ±0.6 2.8 ±1.0 -2.9 ±0.5 t值 p值 1.93 <0.05 1.57 >0.05 1.87 1.39 1.61 1.48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0-21

27 HUA与糖尿病 II型糖尿病合并HUA,发生率约占25%。
韩国和日本两项前瞻性临床研究证实HUA对血糖代谢的影响共入选2951例中年HUA患者,随访6-7年 发现基线血尿酸水平>398umo/l者 远期糖耐量异常和II型糖尿病的发病危险 比<280umo/l者 增加78% Euor J Epidem 2003,18: ;临床内科杂志,2005,22:

28 HUA与高甘油三酯血症 我国赵冬等随机抽取北京市自然人群1239例35-64岁个体,探讨血尿酸和甘油三酯的关系,发现血尿酸水平与甘油三酯独立相关,独立于年龄、肥胖、饮酒和胰岛素抵抗等因素。 目前有一项关于尿酸和甘油三酯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由日本Nakanishi等完成,该研究对1445名年龄在30-55岁的尿酸正常的男性随访8年,发现基础甘油三酯是独立于体重指数、年龄、血压、总胆固醇、饮酒、服用降压药物、糖尿病和肾病等因素的HUA独立预测因素。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9): Int J Epedemiol, 1999,28:

29 HUA与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患者中70%同时合并HUA, 因此提出代谢综合症概念的Reaven教授提出将HUA纳入代谢综合征 。
Drugs. 1999, 58 suppl1: s19-s20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5,26(4):

30 HUA与代谢综合征MS Ishizaka 等对6339例(男2026,女4313)观察显示,
血尿酸水平不仅与HOMA-IR存在显著相关(相关系数0.16,P<0.0001),同时随血尿酸升高,MS发生率也增加。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5,25:

31 Quartiles of Serum Uric Acid
HUA与代谢综合征MS 多元回归分析,校正年龄,TC,吸烟因素后显示,尿酸高的Q3,Q4患者,无论男性和女性,MS的发生率均明显增加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Uric Acid and Metabolic Syndrome Quartiles of Serum Uric Acid Variables 1 2 3 4 Whole 1 (reference) 0.93 (0.76–1.14) 1.60 (1.34–1.92)† 2.27 (1.90–2.72)† Female 1.06 (0.60–1.87) 2.18 (1.30–3.64)§ 4.17 (2.56–6.79)† Male 0.92 (0.74–1.14) 1.52 (1.25–1.85)† 1.97 (1.61–2.40)† Age, sex (for whole), TC, and smoking status were used as covariates. §P0.01; †P vs the lowest quartile (reference).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5,25:

32 HUA与代谢综合征MS TG,血糖,BMI分别是HUA的显著影响因素。
国内一项以血尿酸为因变量,以TG,血糖,BMI和血压为应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TG,血糖,BMI分别是HUA的显著影响因素。 自变量 B S.E OR 值 95.0% C.I P值 TG 0.602 0.065 1.826 <0.001 FPG 0.449 o.059 1.567 BMI 0.185 0.035 1.203 DBP 0.081 0.009 1.084 SBP 0.054 0.007 1.056 HDL-C -0.260 0.020 0.772 0.024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ic Publishishing House,2009,1,

33 HUA与冠心病

34 (1)尿酸是冠心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 芝加哥心脏研究共入选患者24 997例,随访11.5年 结果提示: 血尿酸是女性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男性血尿酸与全因死亡相关联,但不独立相关 J Clin Epidemiol,1989,42:

35 1971-1975年美国全国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 研究)
NHANES I 结果显示,无论性别,尿酸与全因死亡和冠心病死亡均呈正相关,且与女性呈独立正相关,血尿酸每升高59.5umol/l (1mg/dl),死亡危险性男性增加48%,女性增加126% NHANES III结果显示血尿酸>357umol/l (6mg/dl)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尿酸>416.5umol/l(7mg/dl)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36 尿酸是冠心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 对于已确诊冠心病患者,Bickel等发现血尿酸> 433umol/l (7.5mg/dl)人群死亡率是血尿酸<303umol/l(5mg/dl)人群的5倍, 多因素分析证实尿酸是冠心病死亡和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Am J Caidiol,2002,89:12-17

37 ⑵尿酸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MRFIT研究(多危险因素干预研究)入选中老年男性12866例随访16年
PIUMA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症和死亡率观察登记研究)入选2363例无并发症的中年高血压患者随访14年(平均5年) 荷兰Erasmus大学医学中心的Rottedam队列研究入选年龄大于55岁老年人4395例随访8.4年, 美国worksite研究(收缩压治疗计划)入选7978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访6.6年 以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血尿酸水平是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和所有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38 8.HUA与肾脏损害 日本两项大规模前瞻性研究证实了HUA与肾脏病的发生与发展的关系。
Iomita等对97590例成年男性随访5.4年,发现血尿酸>8.5mg/dl(476umol/l)者肾衰竭风险较尿酸在 mg/dl(298umol/l-381umol/l)者增加8倍。 J Epidemiol ,2000,10:

39 8.HUA与肾脏损害 Iseki等对48177例日本成人随访7年,根据性别和基线尿酸值计算终末期肾病的累积发病率,发现:
血尿酸水平男≥7.0mg/dl(420umol/l), 女≥6.0mg/dl(357umol/l), 终末期肾病的发生危险分别增加4倍和9倍。 Am J Kidney Dis,2004,44:

40

41

42 尿酸性肾病类型 尿酸性肾病:高尿酸血症和或高尿酸尿症,均可使尿酸在肾组织沉积,导致肾损害,称为尿酸性肾病。 类型: 急性尿酸性肾病
慢性尿酸性肾病 尿酸结石

43 尿酸性肾病临床表现 有人提出,当尿中尿酸/肌酐比值>1时, 可以确定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是HUA引起的急性肾小管阻塞所致。
尿酸性结石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占肾结石5-10%,原发性痛风者发生率10-20% 尿酸性结石形成与尿酸排泄率有关: 痛风患者: 尿酸排泄<300mg/d,结石发生率 11% 尿酸排泄>1000mg/d,结石发生率 50% 《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药版,2008,5(4):21-22

44 尿酸性肾病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 轻到中度蛋白尿,有或无镜 下血尿。可伴或不伴尿酸性结石。
早期的肾功能变化仅为浓缩功能的减退,也可有肾小管酸中毒; 慢性期表现: 出现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即肾功能不全。 可伴或不伴其它靶器官损害(关节,心血管等)

45 慢性尿酸性肾病的病理改变 典型的尿酸性肾病: 痛风石在皮髓交界处及髓质深部沉积。
尿酸晶体主要在远端集合管和肾间质沉积。这些结晶体形成核心,周围白细胞、巨嗜细胞浸润及纤维物质包裹。 长期患者,肾脏不仅有痛风石形成,伴有一些非特异的病变,如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硬化、动脉硬化及动脉壁增厚。

46 尿酸结晶形成核心,周围白细胞、巨嗜细胞浸润及纤维物质包裹,呈“戒指”样
慢性尿酸性肾病的病理改变 痛风石在皮髓交界处及 髓质深部沉积 尿酸结晶形成核心,周围白细胞、巨嗜细胞浸润及纤维物质包裹,呈“戒指”样

47 肾间质纤维化 肾动脉硬化 痛风石沉积 尿酸盐结晶

48 HUA与心力衰竭 Pascual-Figal等发现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水平男>7.2mg/dl(428umol/l)、女>7.0mg/dl(420umol/l)与预后不良独立相关 Anker等评价尿酸在慢性心力衰竭时的价值,显示血尿酸>565umo/l(9.5mg/dl)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独立预后不良指标 Eur J Heart Fail,2007,9; ;Int J Cardiol,2007,115:

49 尿酸是心衰病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94% 60% 累积生存率 28% 时间 (月)
危险因素: 1. 低射血分数(LVEF) (<25%) 2. 低氧耗峰值(MVO2) (<14 ml/kg/min) 3. 高尿酸 (>565 µmol/l = >9.50 mg) 1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累积生存率 没有危险因素 n=44, 7 deaths 94% 1个危险因素 n=57, 29 deaths 60% 同样地,尿酸也是心衰病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这个尿酸和心衰的研究中(指右下角出处)发现危险因素的多少和心衰病人生存率的关系,我们看到当有上述危险因素(指危险因素1、2、3)时,是哪条线,当有1个危险因素时,是那条线,当3个危险因素同时存在时,所有的患者在16个月后全部死亡。 28% 2个危险因素 n=36, 27 deaths 3个危险因素 n=13, all dead after 16 months 6 12 18 24 30 36 42 48 54 60 66 72 78 时间 (月) Kaplan-Meier Survival Plot for the Effect of Multiple Risk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CHF

50 与高尿酸相关的各项心血管危险因素及疾病 糖尿病: 微量白蛋白尿 危险因素 亚临床靶器官损害 CV或肾脏疾病 SBP和DBP水平 吸烟
年龄(男>55,女>65) 吸烟 血脂紊乱 (TC>5.0mM, LDL-C>3.0mM, HDL-C 男<1.0mM,女<1.2mM TG>1.7mM) FPG mM 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 (男<55,女<65) 肥胖 LVH(ECG) LVH(UCG) 颈动脉壁增厚(IMT > 0.9mm或粥样硬化斑块) 血清肌酐轻微升高 (男 ,女 mol/L) 微量白蛋白尿 (30-300mg/24H; 白蛋白/肌酐比值男 22,女 31mg/g) GFR(<60ml/min/1.73㎡)或Ccr (<60ml/min)下降 空腹血浆葡萄糖≥7.0mmol/L 餐后血浆葡萄糖>11.1mmol/L 脑血管疾病: ( 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TIA) 心血管疾病: (心肌梗死;心绞痛;冠脉血运重建;心力衰竭,慢性心功能不全,冠心病) 肾脏病变: 糖尿病性肾病;肾损害(肌酐升高男>133,女>124mol/L);蛋白尿 >300mg/24H)

51 五、HUA药物治疗相关临床研究

52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资料、动物研究和临床研究资料显示,尿酸不仅是代谢性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后果,也是代谢性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致病因素和加重因素,降尿酸治疗有望成为一个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危险的有效措施。

53 两项研究间接提示降低血UA水平对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影响
LIFE研究发现与阿替洛尔比较,氯沙坦可抑制肾小管对UA的重吸收,降低血UA水平,氯沙坦组不良心血管事件获益有29%来自于对血UA的降低。 GREACE研究发现,阿托伐他汀相对于普通治疗可以更显著降低血UA,每降低血尿酸1mg(59.5umol/l)心血管事件危险降低24%。 但LIFE和GREACE研究都不是专门评价降低血UA水平对心血管疾病预后影响的研究

54 降尿酸药物干预随机对照研究 入选169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探讨术前接受降尿酸药物治疗对手术预后的影响
结果显示,与未应用降尿酸药物比较,降尿酸药物组术后心脏功能改善、死亡率降低,但非致命性并发症增加

55 降尿酸药物用于肾功能正常的HUA患者 Kanby等入选48例肾功能正常的HUA患者和21例尿酸正常者,HUA者给予降尿酸药物 3个月,结果显示血压、血尿酸和肌酐清除率在应用降尿酸药物组明显改善。

56 中断降尿酸药物治疗对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 该研究入选50例III级和IV级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轻度HUA的患者,给予降尿酸药物治疗1年后停药
结果显示停药后没有接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患者,血压和肾功能恶化明显加重

57 I级高血压合并轻度HUA 降尿酸治疗 30例患者,交叉给予降尿酸药物和安慰剂400mg/d四周
结果显示将尿酸药物治疗与安慰剂比较可明显降低血压(收缩压6.3 vs 0.8mmHg,舒张压4.6 vs 0.3mmHg),接受降尿酸药物治疗的患者2/3血压恢复正常

58 六、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建议

59 改善生活方式 积极治疗与血尿酸升高相关的代谢性危险因素 避免应用使血尿酸升高的药物 应用降低血尿酸的药物

60 饮 食 控 制 饮食控制: 低嘌呤饮食( 特别要避免动物内脏、海鲜!) 。 多吃新蔬菜,水果(少食豆类) 。
避免酒精饮料( 特别要避免饮用啤酒!) 。 多饮水:最好每天维持1.5-2升以上液体摄入, 保证每日尿量达 ml, 增加尿酸排泄。 坚持运动,控制体重

61 积极治疗与血尿酸升高相关的代谢性危险因素
2007年欧洲痛风和尿酸防治指南强调,积极控制与HUA相关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脂症、高血压、高血糖、肥胖和吸烟,应作为HUA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62 避免应用使血尿酸升高的药物 如噻嗪类利尿剂、环胞菌素、他克莫司、尼古丁、吡嗪酰胺、烟酸等。
对于需长期服用肠溶阿司匹林且合并HUA的患者,可选用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或碱化尿液、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以利尿酸排泄。

63 增加尿酸排泄的药物 包括苯溴马隆(立加利仙)、丙磺舒、磺吡酮等,代表药物为苯溴马隆(立加利仙)。
丙磺舒、磺吡酮只能用于肾功能正常的HUA患者 苯溴马隆(立加利仙)可用于治疗有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尿酸血症患者,成人每次口服50mg(1片),每日一次,早餐后服用。同时要保证每日饮水量1500ml以上,碱化尿液 。 通常情况下服用苯溴马隆(立加利仙) 6-8天多数患者的血尿酸值达到6mg/dl左右,坚持服药可使血尿酸水平维持于稳定状态,该药与降压药、降糖药和降脂药之间无药物相互作用。其作用机理不是抑制尿酸的合成,因此不干扰体内核酸代谢和蛋白质合成,长期服用对血细胞没有影响。

64 其它降尿酸药物 碱化尿液 乙酰唑胺 碳酸氢钠 抑制尿酸合成 代表药物为别嘌呤醇
成人初始剂量一次50mg,一日1~2次。每周可递增50~100mg,至一日200~300mg,分2~3次服,一日最大量不得大于600mg。服用期间定期查肝功能、血常规,如有变化应立即停药。大约2%的患者对别嘌呤醇过敏,轻度过敏者(如皮疹)可以采用脱敏治疗,重度过敏者(迟发性血管炎,剥脱性皮炎)禁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和明显血细胞低下者禁用。

65 血尿酸<357umol/l(6mg/dl)
治疗目标 血尿酸<357umol/l(6mg/dl)

66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合并心血管疾病治疗流程图
合并症包括:高血压,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肾功能异常

67 检测血尿酸 尽早发现高尿酸人群 心血管其它相关危险因素 亚临床靶器官损害(OD) CV 、糖尿病、肾病 尽早检测血尿酸

68 关注血尿酸-- 心血管科与内分泌科及肾病科医师的共同使命
高尿酸 CVD死亡 代谢改变在心血管疾病发生之前,应及 早发现并处理高尿酸,全面控制心血管 危险因素,防治CVD!

69 Thank you


Download ppt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合并心血管疾 病诊治建议专家共识"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