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2章 存貨價值 到底該如何進行配合呢??.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2章 存貨價值 到底該如何進行配合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2章 存貨價值 到底該如何進行配合呢??

2 個案 假如你在一間工廠擔任物料管理的負責人,工廠最大的問題就是存貨數量相當高,使得公司的存貨週轉率過低,公司希望你能對工廠中的庫存分析並做出一個完整的改善計畫。試問你要如何執行?

3 2.1 存貨的定義 存貨的定義: 存貨是指一個企業為銷售或為供應製造程序而需要之物料或資源。而存貨系統便是制定政策與管制存量的多寡,以及決定存量所需維持的水準,及何時補貨和訂購量應為多少。

4 存貨的分類 可根據物料在組織中的流程中分述成五大類: 1〉原物料:訂購的元件已進入庫存,但未進入製程者。
2〉半成品:已進入製程的原料,正在被加工或等待加工 者。 3〉完成品:製程末端的成品,等待入庫或銷售者。 4〉配銷品:置於配銷系統的成品。 5〉消耗性材料:非構成成品的生產輔助材料,如潤滑油 及相關設備等。

5 存貨的分類 物料流程與存貨圖

6 存貨的分類 依照功能來分類,則存貨類型可分為: 1〉預期存貨:預期未來需求量會增加的物料或半成品的存貨。
2〉安全存貨:在需求或前置期無法確定時,要預防缺料而停工所 需的存貨。 3〉批量存貨:因訂購達到某一批量而可享有折扣或經濟批量所產 生的存貨。 4〉管線存貨:因為兩地間搬運物品不是即時送達,這些在運送中 的存貨稱為管線(Pipeline)存貨,如輸油管中的油料。 5〉減震存貨:能使相鄰接的兩個生產階段,保有相當程度的獨立 性與彈性,並減輕其相互依賴的程度。 6〉隱藏存貨:維護機器所需的物品和員工的日常用品等存貨。 7〉展示型存貨:為使顧客了解用來促進需求者。

7 存貨的原因 公司備有存貨的原因 1〉在存貨生產策略下所衍生的存貨。 2〉用於平衡產能的存貨,以使產能平衡。
3〉為使顧客了解產品規格及型式,展示成品所用的存 貨。例如汽車展示場。 4〉為獲取較大的價格折扣,大量採購所衍生的存貨。

8 存貨成本 在探討存量的大小之前,必須先考慮存貨的成本。 1〉產品成本:為訂購或自行生產之單位價格,此價格
包括了自身運送產品責任或保證等成本,此項成本 會因貨品單價有無折扣而不同。 2〉持有成本:物品儲存所產生之成本,存量越多,持 有成本越高。 3〉資金成本:持有存貨會造成資金的積壓,喪失潛在 利息的收入及投資的效益。 4〉儲存成本:存貨需要有儲存的空間、人員及設備等 ,這些都是儲存成本。

9 存貨成本 5〉風險成本:存貨有損耗、過時而喪失原有的價值以 及遭竊等風險。 6〉訂購成本:為公司下訂單所需支出的成本,此項
成本與訂購數量的多寡無關,不管訂多訂少,訂 購成本是相同的,但是一年的訂購成本取決於在 這年度的下達訂購次數。 7〉缺貨成本:當存貨不能滿足需求,發生缺貨所引 起的各項損失,稱為缺貨成本。

10 成 本 的 流 量 存貨與現金同為事業之流動資產,隨時都在互動循環中,
兩者在帳面上之橋樑----即靠存貨之計價方法,因此存貨之計價方法是否正確,直接影響企業之會計帳目及成本核算是否正確。 存貨的會計方法可分為---價值法和存貨流量法: 現今有多種存貨流量方法被使用,其中下列四種約有90%的使用率: 1. 先進先出(FIFO)。 2. 後進先出(LIFO)。 3. 平均成本。 4. 特殊成本。

11 2.1.1 先進先出 (FIFO) 發出物料之單價按原購進價計算,首批用完再次批;亦即依供應商交貨之順序即交貨之實際採購價格計算,在每一批出貨時則先扣除先交貨時之價值。此法用於物價穩定之時,手續極為繁雜效率較差。 例題一 表2.1為一項目的周期性存貨紀錄,四月一日時此項目的最終存貨為300單位,使用FIFO求最終存貨的價值及銷售產品的成本?

12 表2.1 日期 交易種類 數量 購買單價 總成本 1 月 1日 1 月31日 2 月28日 3 月31日 期初存貨 購買 200 300 400 100 $1.00 1.10 1.16 1.26 $200 330 464 126 總計 1000 1,120 解: 銷售數量 購買單價 總成本 200 300 $1.00 1.10 1.16 $200 330 232 700 762

13 最終存貨 數量 購買單價 總成本 二月購買 三月購買 200 100 $1.16 1.26 $232 126 總計 300 358 由上表可知銷售產品的成本為762,最終存貨價值是: $1120-$762=$358。

14 2.1.2 後進先出(LIFO) 發出物料之單價按照最近批進料之單價計算,逐步往前回溯,其計算方法則與先進先出相反,在每一批出料時,先扣除最近進料時之價值;此法多用於物價波動之時。 例題三 表2.3為一項目的週期性存貨紀錄,四月一日時此批項目的最終存貨為300單位,使用LIFO求最終存貨的價值及銷售產品的成本? 表2.3 日期 交易種類 數量 購買單價 總成本 1 月 1日 1 月31日 2 月28日 3 月31日 期初存貨 購買 200 300 400 100 $1.00 1.10 1.16 1.26 $200 330 464 126 總計 1000 1,120

15 解: 銷售數量 購買單價 總成本 100 400 200 $1.26 1.16 1.10 $126 464 220 700 $810 最終存貨 數量 購買單價 總成本 一月存貨 一月購買 200 100 $1.00 1.10 $200 110 總計 300 $310 由上表可知銷售產品的成本為$810,最終存貨價值是$310。

16 表2.4與例題三的存貨相同,但紀錄採用永久存貨紀錄,求最終存貨價值和銷售產品的成本?
例題四 表2.4與例題三的存貨相同,但紀錄採用永久存貨紀錄,求最終存貨價值和銷售產品的成本? 表2.4 日期 進料 出料 餘料 數量 單位成本 總成本 1月 1 日 200 $1.00 $200 1月31日 300 $1.10 $330 1.00 1.10 330 2月 3 日 100 110 2月28日 400 1.16 464 3月 1 日 348 116 3月31日 1.26 126 由上表可知銷售的產品成本為$778=($330+$110+$348)。最終存貨價值為$342=($100+$116+$126)。

17 平均成本 2.1.3 平均成本法可分為三類: 1.簡單平均法(Simple Average):
在會計期間內每次購價相加,除以購入次數可求得平均購價。此法雖為簡便,但與每批購入之數量無關,無法達到正確的目的,而且僅能在期末才能結算。 2.加權平均法(Weighted Average): 存貨的價值為歷次各批總價之和,再除以存貨總數量,此法較為合理,但僅能在期末才能結算。 3.移動平均法(Moving Average ): 在每次進貨時,即將新進物料的數量與單價乘積,與舊存貨數量乘單價的積相加起來,再以兩者的總量除之,便是存貨的價值。此法可用於永續存貨系統,更能配合電腦化存貨作業。 例題五

18 例題五 表2.5為一項目的週期性存貨紀錄,四月一日時此批項目的最終存貨為300單位,求最終存貨的價值及銷售產品的成本,分別使用(a)簡單平均法(b)加權平均法(c)移動平均法? 表2.5 日期 交易種類 數量 購買單價 總成本 1 月 1日 1 月31日 2 月28日 3 月31日 期初存貨 購買 200 300 400 100 $1.00 1.10 1.16 1.26 $200 330 464 126 總計 1000 1,120 解: (a) 簡單平均= =$1.13 最終存貨價值=(最終存貨)×(單位成本)=300×(1.13)=$339 銷售產品成本=(單位流出)×(單位成本)=700×(1.13)=$791

19 (b.) 加權平均= = (c.) 表2.6 日期 數量 購買單價 總成本 移動平均 1 月 1日 1 月31日 2 月28日 3 月31日
=$1.12 最終存貨價值=(最終存貨)×(單位成本)=300×(1.12)=$336 銷售產品成本=(單位流出)×(單位成本)=700×(1.12)=$784 (c.) 表2.6 日期 數量 購買單價 總成本 移動平均 1 月 1日 1 月31日 2 月28日 3 月31日 200 300 400 100 $1.00 1.10 1.16 1.26 $200 330 464 126 1.06 1.12

20 表2.7紀錄採用永續存貨紀錄,使用移動平均求最終存貨價值和銷售產品的成本? 例題六
日期 進料 出料 餘料 數量 單位成本 總成本 1月 1 日 200 $1.00 $200 1月31日 300 $1.10 $330 500 1.06 530 2月 3 日 400 $1.06 $424 100 106 2月28日 1.16 464 1.14 570 3月 1 日 342 228 3月31日 1.26 126 1.18 354 解: 由上表可知 最終存貨價值=300×(1.18)=$354 銷售產品成本=$424+$342=$766

21 特別成本(Specific Cost): 2.1.4 根據市場情形之價格為存貨價值。
組織可使用上述的各種方法來作為存貨價值,選擇時要考慮到實際情況、準確性和應用上的可行性等。以下的例題說明使用各種方法下,對成本流量的差異。 某一組織生產單一的產品,表2.8為生產和銷售的紀錄,其他相關資料如下表所示: 例題七 表2.8 作業費用 $500 / 年 期初存貨 稅率 存貨方法 400單位,$2.0 / 單位 50% 週期 最終存貨 210單位、在11月 例題七

22 表2.9 月份 生產 銷售 數量 單位成本 總成本 1月 600 570 550 610 580 490 450 480 540 6660 $2.04 2.05 2.10 2.08 2.15 2.17 2.25 2.30 2.50 2.57 2.59 2.60 $27.40 $1,224.00 1,168.50 1,155.00 1,268.80 1,247.00 1,063.30 1,012.50 1,104.00 1,350.00 1,567.70 1,554.00 1,508.00 $15,222.80 500 650 590 400 470 670 6850 $3.00 3.00 3.20 3.50 $1,500 1,830 1,950 1,770 1,920 1,280 1,504 1,728 1,995 2,275 2,345 2,100 $22,197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總計

23 解: FIFO LIFO 平均成本 特殊成本 簡單 加權 銷售 $22,197 期初存貨 800 生產 15,223 可銷售量 16,023
減:最終存貨 546a 420b 479c 480d 544e 銷售生產成本 15,477 15,603 15,544 15,543 15,479 毛收入 6,720 6,594 6,653 6,654 6,718 減:作業費用 5,000 税前收入 1,720 1,594 1,653 1,654 1,718 減:收入税 860 797 827 859 淨收入 $860 $797 $826 $827 $589

24 a. (最終存貨)×(最後購入成本)=(210)×($2.60)=$546
b. (最終存貨)×(最後購入成本)=(210)×($2.00)=$420 c. (最終存貨)×(成本)=(210)×($27.40 / 12)=$479 d. (最終存貨)×(成本)=(210)×($15,223)/ 6660=$480 e. (最終存貨)×(11月成本)=(210)×($2.59)=$544

25 成本或市價下降(Reduction in Cost Or Market Value)
2.2 上節所討論的存貨價值,通常是根據最初的物料成本,但當現今價值跌至最初物料成本時,就不適用上節所討論的方法,必須以現今市價為最終存貨價值作會計紀錄,並紀錄中間所損失的價值。發生此種情況可能的原因,包括:價格改變、自然腐壞和漸漸作廢…等。 例題 八 例題八 某一電腦商場銷售各種不同的個人電腦,六個月前商場購入一批單價為$1800的電腦,最近該批電腦的價格降至$1500,最終的存貨數量為10台,求商場對最終存貨的會計價值為何?及其損失為何?

26 解: 最終存貨價值=10×(1500)=$15,000 損失=10(1800-1500)=$3,000

27 盤 點 2.3 物料盤點之目的有下列幾點 1. 確定物料之現有存量,並調整料帳不一致之現象。
盤 點 2.3 物料盤點之目的有下列幾點 1. 確定物料之現有存量,並調整料帳不一致之現象。 2. 檢討物料管理之績效,以便改進物料之管理制度。 3. 計算損益。 盤點方法可分為三大類 1. 定期盤點法(Periodic Physical Inventory) 2. 連續盤點法(Continuous Physical Inventory) 3. 聯合盤點法(Combination Physical Inventory)

28 定期盤點(Periodic Physical Inventory)
2.3.1 定期盤點(Periodic Physical Inventory) 選一特定日期,關閉工廠倉庫及動員所有人力,以最短之時間清點現存之所有物料。 優點: 1. 對在製品之盤點較為精確。 2. 可利用機會,修理或保養機械設備。 3. 因全面動員,盤點之精確度較高。 缺點: 1. 停止生產的損失。 2. 臨時抽調人員對物不熟悉,可能無法發揮預期之效果。 3. 因實施定期盤點,對物料之各種損失無法立即發現。 4. 未能立即調整永續盤存所紀錄之物料帳目。

29 此法因採用盤點工具之不同,又可分為三類:
1. 盤點單盤點法:以物料盤點單彙總紀錄盤點結果之盤點法。此法在整理列表上十分方便,但在盤點過程中容易產生漏盤、重盤或錯盤之誤差,且清查時不易分工。 2. 盤點籤盤點法:此法係盤點時採用籤盤點,盤點後拴在實物上,經複核無誤後撕下之ㄧ種盤點方法。 3. 料架籤盤點法:此法係原有之料架籤作為盤點之工具,不再設計盤點標籤,盤點計數人員,盤點完畢即將盤點數量填寫於料架籤上,複核人員複核無誤後,即取下原有之料架籤而填上不同顏色之料架籤,然後清查部份料架籤尚未換下之原因,最後再依料帳順序排列彙成總表。

30 連續盤點 (Continuous Physical Inventory)
2.3.2 連續盤點 (Continuous Physical Inventory) 盤點時不關閉工廠與倉庫,而將倉庫分成若干區,或就物料分類,逐區逐類輪流連續盤點,即採取機動盤點。 優點: 1. 不關閉工廠與倉庫,不致發生停工之損失。 2. 專業人員負責清點且盤點時間充裕,故盤點結果可能較正確。 3. 物料帳目經常保持正確之紀錄。 缺點: 容易發生隱蔽或串通舞弊之事。

31 可分為三種方法: 1.分區分類盤點法:此法將倉庫分成數區,或將物料用ABC分類,排定日程依一定之順序作實際清點。 2.分批分堆盤點法:此法是準備一張收發記錄籤,置於透明塑膠袋內,附在該批收料之包料上,發料時立即紀錄在記錄籤上,並將領料單副本存於塑膠袋內,盤點時只清點已經動用之物料,而不管未動用之包裝件,若不相符即刻查核記錄籤與領料單。 3.最低存量盤點法:此法是指當庫存物料達到最低點存量或訂購點時,即通知盤點人員清點倉庫。

32 存貨管理方法 ABC存貨分析: 當遇到若有很多物料時,業界在存貨管制上所要作的一件事,就是作有效的管制,在這情形中必將焦點集中在少數重要的存貨項目上做嚴密的控制,而其他物品則採較粗略的控制,而這重點式的管理概念,可作為分類物料的ABC存貨分析方式。而此原理是根據於義大利經濟學家柏拉圖所提出,亦可稱為柏拉圖法則。

33 存貨管理方法 ABC存貨分析圖 圖 2.1

34 存貨管理方法 物料重要程度在業界習慣將其分成三類: 1〉A類:物料數量佔總存量約20%,但其價值卻佔了約 80%。
2〉B類:物料數量佔總存量約30%,但其價值佔了約 15%。 3〉C類:物料數量佔總存量約50%,但其價值只佔了 約5%。

35 存貨管理方法 A類物項的管理重點 : 1〉對該類料件做嚴密的控制,保持完整且精確的存貨 B類物項的管制重點:
系統。 2〉持續的監視存貨水準,時常盤點,及注意訂購數量 與頻率,採購時需經高級主管核准。 3〉儘可能的預測需求數量及縮短前置期間,且對交貨 期限加強控制。 B類物項的管制重點: 則可採定期盤點及定量訂購方式,但需有完整記錄, 採購由中級主管核准即可。

36 存貨管理方法 C類物項的管制重點: 1〉採定量的訂購方式,較不嚴謹的控制,一般可採購 大量以取得數量折扣及降低管理成本及手續費用。
2〉採定期的盤點方式,甚至不需要有正式的收發記 錄,儘量簡化庫存管理的手續。 3〉可交由生產現場保管。

37 2.計算每項目的年耗用金額。年耗用金額=年耗用量×單價。
ABC存貨分類的執行步驟如下: 1.先將存貨項目列成清單,並顯示基本資料。 2.計算每項目的年耗用金額。年耗用金額=年耗用量×單價。 表 2.11 公司物料明細表 零件 編號 價格 ($/單位) 每年耗用量 (單位/年) 每年耗用金額 ($/年) A 0.05 3000 150 B 0.85 1200 1020 C 4.10 200 820 D 7.60 250 1900 E 5.05 100 505 F 0.20 1500 300 合計 4695

38 3.依每年耗用金額由大到小依序排列。 4.累計各項物料的每年耗用金額=年耗用量 X 單價 5.累計各項物料的每年耗用數量。 6.計算各項物料的每年累計耗用金額百分比。 7.計算各項物料的每年累計耗用數量百分比。 8.決定ABC的適當分類。將“每年累計耗用金額百分比”作為縱座標,“每年累計耗用數量百分比”作為橫座標,畫出ABC分析圖,如圖2.1。

39 表 2.12 A公司物料計算表 零件 編號 價格 ($/單位) 每年 耗用量 (單位/年) 耗用金額 ($/年) 每年累計 使用數量 百分比 D 7.60 250 1900 40.47% 4.00% B 0.85 1200 1020 2920 1450 62.19% 23.20% C 4.10 200 820 3740 1650 79.66% 26.40% E 5.05 100 505 4245 1750 90.42% 28.00% F 0.20 1500 300 4545 3250 96.81% 52.00% A 0.05 3000 150 4695 6250 100.00% 由表2.12得知,由於A類物料價值要佔總金額約80%、佔總存量約20%,故D、B、C零件屬於A類物料,而E、F零件屬於B類物料,A零件則屬於C類物料。

40 三大類物料處理之原則如下: 1.處理A類之原則: a. 因A類項目少而積壓之資金多,所以應經常訂貨增加週轉次數 ,但為了防止缺貨,需將庫存整理清楚加強交貨與出貨之管制 b. 項目少,可密切控制,因而可等到要用的時候才到貨,此類物 料不宜在尚未需要時提早送到。 2.處理C類物料之原則: a. 管理手續可鬆懈些,有些公司對C類取消其庫存紀錄,只紀錄 全年的使用量,儘量簡化庫存管理手續。 b. 將此類物料與它類分開,為了減少因缺貨所產生之麻煩,對此 類物料應大膽增加預備庫存之數量。 3. B類物料之處理原則介於上述兩類之間。

41 例題 九 某倉庫供應5000種項目,其中A類500種,B類1000種,C類3500種,每年有300個工作天,每年對A、B、C各類所須盤點的次數為5、2和1次,求每天所須各類盤點的種類數? 解: 全年的盤點總數如下: 類別 項目數量 盤點次數 每年盤點次數 A B C 500 1000 3500 5 2 1 2500 2000 8000 每天所要盤點項目數是8000/300=26.67 約為27項 每天A類的盤點項目數是27(2500/8000)=8.44約為9項 每天B類的盤點項目數是27(2000/8000)=6.75約為7項 每天C類的盤點項目數是27(3500/8000)=11.81約為12項 每天的總盤點項目數為(9+7+12)=28

42 存貨週轉率 存貨週轉率: 存貨週轉率一般使用年週轉率,比率值越高表示公司在一定的資金之下獲利越高。因為庫存實際上是資金庫存的一種型式,只有將存貨賣出才能轉為營收產生利潤,以資金購入商品庫存至賣出商品獲利,此種循環亦即存貨週轉。週轉越快(存貨週轉率比率值越高),才能以相同的資金獲得更大的利潤。 存貨週轉率=銷貨成本/平均存貨成本 存貨週轉率=銷貨數量/平均存貨數量

43 存貨系統 存貨系統: 存貨系統在物品的庫存管制及水準維持上,提供組織建構及作業運作的政策。其運作主要是在決定何時需要訂購、訂購多少、向誰訂購以及追蹤管制存貨水準;同時必須確認供應商是否已收到訂單?物料是否已在運送中?日期是否正確無誤等問題。 常見存貨系統模式: 1〉定量訂購制(s,Q)系統。 2〉定期訂購制(T,S)系統。 3〉綜合訂購制(s,T,S)系統。

44 存貨系統 存貨系統基本上可分為兩大類: 1〉永續訂購制: 此系統對於訂購大都採定量訂購方式,故又稱固定訂購量(s,Q)系統。
, 、 則不一定相同。當存貨水準到達訂購點 ,則開始訂購批量。 定量訂購制 圖2.2

45 存貨系統 2〉定期訂購: 此系統對於訂購的方式是每隔一固定時間後,檢查存量再決定訂購數量,故又稱為固定訂購週期(T,S)系統。

46 定量訂購制 VS. 定期訂購制 定量訂購制與定期訂購制兩者的不同點如前述外尚有: 1〉在定期訂購制中,由於需要檢視週期T中預防缺貨,
因此常需要大量的庫存,而定量訂購則沒有過多 庫存的問題。 2〉存貨項目特性適合A類物料,可用定量訂購制來管 制,會比較有效。 3〉一般而言,使用定期訂購制比定量訂購制較容易。 但隨著電腦化的普及,使用定量訂購制的方法已 大為盛行

47 定量訂購制 VS. 定期訂購制 定量訂購制與定期訂購制兩系統間的差異表。 價格低之C類零件 高價格、重要的A類零件 維護時間 比定量訂購制少
需持續地記錄 大於定量訂購制 比定期訂購制少 存貨數量 在檢視週期T到達時才記錄 任何時間均可能抽回或附加 記錄保存 當檢視週期T到達時開始訂購 當存貨落至s點則開始訂購 訂購點 變動 固定 訂購數量 定期訂購 特性 定量訂購制及定期訂購制的比較表

48 定量訂購制 VS. 定期訂購制 定量訂購制及定期訂購制 的運作流程圖

49 綜合訂購制(s,T,S) 綜合訂購制(s,T,S):
綜合定量與定期訂購方式(s,T,S),採取折衷方式,係設立一定之檢視週期 T,於檢視時 ,若發現其現有存量降至政策所訂的最小存量s,則進行訂購,補足存量至最大庫存S,若檢視週期,系統為永續訂購制。這種訂購制又稱 (s,S)系統。

50 綜合訂購制(s,T,S) 訂購制運作流程圖 系統 s T S

51 The END Q&A…….


Download ppt "第2章 存貨價值 到底該如何進行配合呢??."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