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史前文化考古隊 史前文化考古隊
2
史前文化生活復原圖全
3
長濱文化生活復原圖
4
圓山文化生活復原圖
5
卑南文化生活復原圖
6
十三行文化生活復原圖
7
舊石器時代 敲打製作石器 採集野果、捕魚狩獵 已知用火燒烤食物、照明取暖
8
新石器時代 已能製陶器來儲存東西 繩紋圖案裝飾 石器打磨細緻 開始發展農業
9
鐵器時代 懂得煉鐵,製作鐵器, 進入鐵器時代
10
史前文化
11
新石器時代 大坑遺址繩紋陶罐出土情況
12
新石器時代 繩紋 大坑遺址繩紋陶罐
13
新石器時代
14
新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已進入農耕階段。從遺址中出土了石鋤 、石斧等農具,有學者進一步推測可能是種植根 莖類作物,不過狩獵和採集仍是食物重要來源。
15
新石器時代
16
台灣歷史剪輯 台灣島上很早就有人居住活動,從他們在各地留下的遺址和遺物,我們可以推測石器時代早期的台灣住民,是靠採集野果、捕魚狩獵維生,並且已經知道用火燒烤食物,照明取暖。 製作者: 周秀卿 蔡國明
17
舊石器時期 史前舊石器時期(15000萬年前) 舊石器時代晚期 台灣東部長濱文化 台灣南部左鎮文化 台灣中北部網形文化 特色
與亞洲大陸有文化淵源 使用打製砍砸器,未使 用陶器石器粗糙無磨製 痕跡居住洞穴、低地採 集狩獵維生不會農耕。 長濱文化 民國五十七年發現 台東縣長濱鄉八仙海蝕洞 長濱文化是台灣目前所發現 最早的舊石器史前文化─ , 其開始年代不晚於距今15000 年前,結束年代約在距今5000 年左右(宋,1980)。
18
新石器早期 新石器時代早期 (7000年前~4500年前) 大坌坑文化 台北縣八里鄉 大坌坑遺址 特色 採食狩獵有粗耕行為
(7000年前~4500年前) 大坌坑文化 台北縣八里鄉 大坌坑遺址 大坌坑陶片 特色 採食狩獵有粗耕行為 陶器製品粗厚有繩紋飾 柱洞高架式的房子
19
新石器中期 新石器時代中期 (4700年前~3500年前) 台灣北部圓山(芝山岩)文化 台灣中部牛罵頭文化 台灣南部牛稠子文化 特色
芝山岩骨角器 芝山岩彩陶 圓山貝塚 植物園陶罐 特色 有磨製骨角器 善漁獵有貝塚化石 陶罐製品儲存食物 柱洞干欄式的房子
20
新石器晚期 新石器時代晚期 (3500年前~2000年前) 台灣北部植物園文化 台灣南部鳳鼻頭文化 台灣東部卑南文化
特色 石器時代晚期,人類已能製造陶器來儲存東西。有些陶器上面還印有繩紋的圖案,石器也打磨得很細緻。最重要的是,開始發展簡單的農業了。
21
新石器晚期 卑南文化 卑南文物 卑南獸形陪葬玉器 約五千至二千五百年前 分布花東縱谷 海岸山脈 台東 大武 台東縣卑南遺址
卑南人形陪葬玉器 卑南獸形陪葬玉器 約五千至二千五百年前 分布花東縱谷 海岸山脈 台東 大武 台東縣卑南遺址 石器以農具及打獵工具 陶器素面紅陶 打製、磨製及精製石器 石板棺墓葬中陪葬玉器 打獵及種植穀物為生
22
金屬器時代-- 十三行文化 台灣北部十三行文化 台灣中部番仔園文化 台灣南部蔦松文化
(2000年前~400年前) 台灣北部十三行文化 台灣中部番仔園文化 台灣南部蔦松文化 經過漫長的石器時代,到了距今大約兩千年前,有些地方的人開始懂得煉鐵,製作鐵器,使台灣進入金屬器時代。
23
鐵器時代 十三行文化 特色 有煉鐵作剛的器具 有青銅陶瓷器紋飾更多 五銖錢開圓通寶與漢人有互動 手製幾何印紋陶以灰棕色為主; 瑪瑙 凹石砸石
開元通寶(元代錢幣) 紅陶陶罐 十三行元瓷 十三行遺址屈肢葬 瑪瑙 凹石砸石 特色 有煉鐵作剛的器具 有青銅陶瓷器紋飾更多 五銖錢開圓通寶與漢人有互動 手製幾何印紋陶以灰棕色為主; 採側身屈肢葬,隨葬陶壺,有陶珠、玻璃珠及瑪瑙珠 分布台灣西北部 蘭陽平原 臺北縣八里鄉十三行、基隆、台北市西新庄子、社子 使用鐵器
24
舊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 大坌坑文化 圓山文化 卑南文化 鐵器時代 台東縣長濱鄉八仙洞遺址(長濱文化) 採集、魚獵維生,以知用火和使用簡單石器
時代名稱 遺址代表 生活特色 距今時間 舊石器時代 台東縣長濱鄉八仙洞遺址(長濱文化) 採集、魚獵維生,以知用火和使用簡單石器 約15000年 新石器時代 大坌坑文化 圓山文化 卑南文化 簡單的農業、使用打磨過的石器(打尖磨光、加握柄)、利用陶器儲存食物,上有繩紋圖案 約5000年 鐵器時代 台北縣八里鄉十三行遺址(十三行文化) 製作鐵器和細緻陶器、種植穀物 約2000年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