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八章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的应用 为什么要学习和发展现代物理实验方法?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鉴定有机物结构的优势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八章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的应用 为什么要学习和发展现代物理实验方法?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鉴定有机物结构的优势"—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章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的应用 为什么要学习和发展现代物理实验方法?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鉴定有机物结构的优势
第八章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的应用 为什么要学习和发展现代物理实验方法?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鉴定有机物结构的优势 新有机化合物(天然有机物或合成有机物),都需要测定它的分子结构。 过去用化学方法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需要通过繁杂、费时多种化学反应把“未知物”变成“已知物”,才能推导出它的可能结构。遇到出乎意料之外有反应,容易得到错误的结论。 而且,化学方法必须破坏原来的结构,需要耗费大量样品。

2 采用化学法确定结构:鸦片中吗啡碱结构的测定,从1805年开始研究直至1952年才完全阐明,历时147年。
胆固醇结构式的确定经三、四十年 ( ) 的工作,后经X-射线衍射法证明还有某些错误。 现代物理方法省时、省力、省钱、快速、准确,样品消耗量是微克级的。如质谱通常只用几微克样品,并在较短时间内,正确的检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已成为研 究有机化学不可缺少的工具。

3 本章主要内容和学习要求 内容:介绍“四谱”基本知识 本章学习要求 了解各种光谱的一般原理,及其在鉴定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的作用。
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oscopy,简称UV), 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oscopy,简称IR), 核磁共振谱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简称NMR) 质谱(Mass Spectroscopy,简称MS) 本章学习要求 了解各种光谱的一般原理,及其在鉴定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的作用。 了解鉴定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分析步骤。 必须掌握的内容:能解析简单分子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图。

4 8-1电磁波谱的一般概念    具有波粒二相性,有波长和频率两个特征。磁波谱包括了一个极广阔的区域。从波长只有千万分之一纳米的宇宙线到波长用米,甚至千米计的无线电波都包括在内。

5 1.电磁波的频率(波动性) 所有电磁波都有相同的速度(3*1010cm/s) , ν(频率)=c(电磁波速度) /λ(波长, cm)
λ,ν成反比,波长λ愈短,频率ν愈高. 光波波长的单位换算:1nm=10-7cm=10-3μm 频率的表示法: ⑴一种表示法为 赫兹Hz(1Hz=1S-1) 如波长为300nm的光,它的频率为ν=c/λ= (3*1010cm/s)/(300*10-7cm)=1015 s-1 ⑵一种表示法是用波数 即在1cm长度内波的数目。如波长为300nm的光的波数为1/300×10-7=33333/cm-1。

6 2.电磁辐射能(粒子性) 电磁辐射照射化合物分子,分子吸收辐射获得能量,与辐射频率相关. △E=hν (ΔE=获得的能量;h=planck常数,6.626*10-34J.S); 频率ν愈高,获得的能量愈大。 3.分子吸收光谱的分类 分子中原子与电子都在运动,都具有能量。整个分子的能量,是电子运动、原子间的振动、分子转动能量的总和。 E分子=E电子 +E振动 +E转动   (或E总 =Ee +Ev +Er ) 当分子吸收一个具有一定能量的光子时,分子就由较低的能级E1跃迁到较高的能级E2,被吸收光子的能量必须与分子跃迁前后的能级差恰好相等,否则不能被吸收,它们是量子化的。 Δ E分子= E2- E1 = E光子 = hν 能级差:转动能级差(0.05-10-4ev) 振动能差在1-0.05ev之间, 电子跃迁的能级差约为20-1ev。

7 能量及分子吸收光谱

8 * 和 n* 跃迁,吸收波长:< 200nm (远紫外区);
8-1 紫外 (UV)和可见吸收光谱 1. 紫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1) 紫外光谱的产生(电子跃迁):物质分子吸收一定波长的紫外光时,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所产生的吸收光谱称为紫外光谱。 < 200nm 远紫外区 ;200 ~ 400nm 近紫外区 2) 电子跃迁的类型:价电子有三种类型(σ 键电子、π 键电子和未成键的 n 电子),常见的电子跃迁:* > n* > * > n* 大小顺序: * * n* n* * 和 n* 跃迁,吸收波长:< 200nm (远紫外区); * 和 n* 跃迁,吸收波长: 200~400nm (近紫外区); * n* * n* n * *

9 电子跃迁类型、吸收能量波长范围、与有机物关系如下:

10 二、朗勃特—比尔定律和紫外光谱图 1.Lambert-Beer定律
当我们把一束单色光(I0)照射溶液时,被溶液吸收一部分光与溶液中物质的浓度和液层的厚度成正比。用数学式表式为: :吸光度(吸收度); c: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 L:液层的厚度; E:吸收系数(消光系数) 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量已知,则用摩尔消光系数ε=E×M来表示吸收强度,可写成。

11 2. 紫外光谱图:  以吸光度或消光系数(ε或logε)为纵坐标,以波长(单位nm)为横坐标作图得到的紫外光吸收曲线。
吸收峰的位置、吸收强度 横坐标:波长(nm) 纵坐标:A, , log,T% 最大吸收波长:max 最大吸收峰值:max 例:丙酮 max = 279nm ( =15) 正己烷 nm 文献报道的紫外吸收光谱使用λmax 及摩尔消光系数ε数据

12 ⑶ 紫外光谱图吸收带及常用光谱术语 吸收带: 光谱术语 红移(向红移动):最大吸收峰波长移向长波。
R 吸收带 (基团):n→π*,如C=O,-NO2 ,-CHO. 一般在270nm以上。   K 吸收带 (共轭):π→π*, 如共轭双键。共轭双键增加,εmax向长波方向移动,εmax随之增加。   B 吸收带(苯系):苯的π→π*跃迁,其波长在 nm之间,中心在254nm,ε 约为204左右,   E 吸收带 (乙烯型):π→π*。可分为E1 和 E2带,二者可以分别看成是苯环中的乙烯及共轭乙烯键所引起的。苯的E1为180nm, E2为200nm。 光谱术语 红移(向红移动):最大吸收峰波长移向长波。 蓝移(向蓝移动):最大吸收峰波长移向短波。 生色基:产生紫外(或可见)吸收的不饱和基团,如:C=C、 C=O、NO2等。 助色基:其本身在紫外或可见光区不显吸收,但当其与生色基 相连时,能使后者吸收峰移向长波或吸收强度增加 (或同时两者兼有),如:-OH、-NH2、Cl等。

13

14 三、紫外光谱与有机物分子结构关系 一般紫外光谱是指200~400nm的近紫外区,只有π—π*及π π* 跃迁才有实际意义,即紫外光谱适用于分子中具有不饱和结构,特别是共轭结构的化合物。 1.孤立重键的 π—π*跃迁发生在远紫外区 如: λmax = εmax = 15000 λmax = εmax = 1860 2.形成共轭结构或共轭链增长时,吸收向长波方向移动——即红移 见P192表8-1。 例如:

15 3.在π键上引入助色基(能与π键形成P-π共轭体系,使化合物颜色加深的基团)后,吸收带向红移动。
例如: 一些简单有机分子的紫外光谱见P193表8-2。

16 四、 紫外光谱的应用 1.杂质的检验 紫外光谱灵敏度很高,容易检验出化合物中所含的微量杂质。例如,检查无醛乙醇中醛的限量,可在270~290nm范围内测其吸光度,如无醛存在,则没有吸收。 2.结构分析 根据化合物在近紫外区吸收带的位置,大致估计可能存在的官能团结构。 1)如小于200nm无吸收,则可能为饱和化合物。 2)在200~400nm无吸收峰,大致可判定分子中无共轭双键。 3)在200~400nm有吸收,则可能有苯环、共轭双键、 等。 4)在250~300nm有中强吸收是苯环的特征。 5)在260~300nm有强吸收,表示有3—5个共轭双键,如果化合物有颜色,则含五个以上的双键。 UV检测:共轭烯烃、共轭羰基化合物及芳香化合物。

17 例题:分析确定或鉴定可能的结构 1)鉴别单烯烃与共轭烯烃 例(1): 例(2): 例(3):

18 2)测定化合物的结构(辅助) 有一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4H6O,其构造式可能有三十多种,如测得紫外光谱数据λmax =230nm (εmax > 5000),则可推测其结构必含有共轭体系,可把异构体范围缩小到共轭醛或共轭酮: 至于究竟是哪一种,需要进一步用红外和核磁共振谱来测定。

19 第三节 红外光谱(IR) 一.概述 可用来确定两个化合物是否相同,也可以确定一个新化合物中某些特殊键或官能团是否存在。
波长(m) 波数(cm-1) 近红外区: ~ ~ 4000 中红外区: ~ ~ 650 远红外区: ~ ~ 12 红外光谱 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红外吸收波数范围:4000 ~ 665cm-1 红外表示方法: 横坐标:吸收波长()或波数()。吸收峰位置。 纵坐标:透过率(T%)或吸光度(A)。吸收峰强度。

20 二. 基本原理 用一定频率的红外光照射分子,分子发生振动能级的跃迁。 伸缩振动() 弯曲振动() 一个化学键的振动频率与化学键的强度(力常数K)及振动原子的质量(m1和m2)有关,它们的关系式为: = —— 2C 振动频率 力常数表示了化学键的强度,其大小与键能、键长有关。 键能大,键长短,K值大,振动吸收频率移向高波数; 键能小,键长长,K值小,振动吸收频率移向低波数。

21 三、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1.不同化合物中相同化学键或官能团的红外吸收频率近似一致。 2.红外光谱的重要区段
分为八个重要区段(见P196 表8-3)。 不同官能团的特征吸收频区 官能团区分为:X-H区、三键区和双键区。

22 一种基团可以有数种振动形式,每种振动形式都产生一个相应的吸收峰,通常把这些互相依存而又互相可以佐证的吸收峰称为相关峰。
4.相关峰 一种基团可以有数种振动形式,每种振动形式都产生一个相应的吸收峰,通常把这些互相依存而又互相可以佐证的吸收峰称为相关峰。 确定有机化合物中是否有某种基团,要先看特征峰,再看有无相关峰来确定。 例如: C-H (伸)3000~2800 cm-1(弯) 1475~1300 cm-1 -CH cm-1有一特征峰 一些重要基团的特征吸收频率(见P197 表8-4)。

23 5.烃的特征吸收峰 (1)烷烃: νC-H 3000~2800cm-1 为甲基,亚甲基的C-H不对称和对称伸缩振动。
δC-H    1465~1360cm-1 甲基在1375cm-1一个特征吸收峰(强) 异丙基在1370和1385cm-1出现等强度的的两峰(强) 叔丁基,在1370和1395cm-1出现不等强度的两个峰低 波数的吸收峰为高波数的吸收峰强度的两倍。 亚甲基在1465cm-1左右处出现特征峰。   -(CH3)n- (n≥4):在722-744cm-1出现吸收峰 -(CH2)n- (n<4):吸收移向高波数方向 环丙烷由于键角变小,C-H的伸缩振动移向3050cm-1

24 (2)烯烃:  ν=C-H 3095~3010cm-1 (中)   νC=C:1680~1600cm-1,其强度和位置决定了双键碳上的取代基和双键的共轭情况,对称性强其峰就弱,共轭使峰增强,波数则略低。    在980~650cm-1出现弯曲振动吸收峰,由此可以判断取代基数目、性质以及顺反异构等情况。 如: (3)炔烃  ν≡C-H :3320~3310cm-1(强)尖吸收峰  νC≡C :2100~2200cm-1,乙炔与对称二取代乙炔因分子对称在红外光谱中没有吸收峰,因此有时即是有C≡C存在,在光谱中不一定能看到。 δ≡C-H :600~700cm-1的弯曲振动吸收,对于结构鉴定非常有用。

25 (4)芳香烃    ν =C-H:在3080~3030cm-1与烯氢的ν =C-H相近。    ν C=C:苯环的骨架振动正常情况下有四条谱带约为1600,1585,1500,1450cm-1。归因于C=C的面内振动(陈耀祖,《有机分析》,P600);有时芳环骨架的拉伸振动吸收位置在1575-1625cm-1(中)和1475-1525cm-1(强)有两个吸收峰(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P203).     δ C-H:在900-700cm-1出现苯环氢面外变形振动峰,是识别苯环上取代基位置和数目的极其重要的特征峰。取代基越多,δ C-H 频率越高。

26 5.影响特征吸收频率的因素 1) 外界因素,如,状态、溶剂极性等 例如: 2) 分子内部结构的影响吸电子基使吸收峰向高频区域移动,供电子基使吸收峰向低频区域移动。 例如:

27 b. 氢键缔合的影响 能形成氢键的基团吸收频率向低频方向移动,且谱带变宽。 例如:伯醇-OH的伸缩振动吸收频率 c. 张力效应(张力越大,吸收频率越高)。

28 四、红外光谱图解析举例 不饱和度的概念 不饱和度(Ω):又称环加双键数,是指该化合物在组成上与饱和化合物所相差一价元素(H)成对的数目。
化合物CnHmNaObScXd其不饱和度:Ω=[(2n+2)-(m-a+d)]/2    n-碳原子数    m-氢原子数    a-氮原子数    d-卤原子数     二价的氧、硫等原子数一般不必考虑。     一个双键,一个脂肪环的不饱和度等于1     一个三键的不饱和度等于2     一个苯环的不饱和度等于4   

29 例2: P201 分子式为C7H8, IR如下图 分子式为C7H8,按其不饱和度很可能是一个芳烃。
在3030 cm-1有吸收峰,为Ar-H的伸缩振动吸收峰。 在1640~1450 cm-1有三个吸收峰,为苯环的骨架伸缩振动吸收。 在2960~2870 cm-1的吸收峰为CH3-的C-H伸缩振动吸收峰。 在1380~1375 cm-1的吸收峰为CH3-的特征峰。 因此,可确定此化合物为甲苯。

30 例3: 在C4H6O的结构鉴定中,在λmax =230nm处有一强吸收带,则可以肯定它是共轭醛酮。其可能的结构有四种, 在表8-5中可以查到: (1)式有 结构在910和905 cm-1处应有吸收峰。 (2)式有 结构在780和650cm-1处应有吸收峰。 (3)式有 结构在980和965cm-1处应有吸收峰。 (4)式有 结构在895和885cm-1处应有吸收峰。 如果这个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在780和650cm-1处有吸收峰,哪么,可以肯定它是(2),即顺-2-丁烯。

31 第四节 核磁共振谱—本节内容 简介: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核磁共振谱作用 一、基本知识 二、屏蔽效应和化学位移 三、峰面积与氢原子数目
第四节  核磁共振谱—本节内容 简介: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核磁共振谱作用 一、基本知识 1.核的自旋与磁性 2.核磁共振现象 3.核磁共振谱仪原理及核磁共振谱的表示方法 二、屏蔽效应和化学位移 1.化学位移 2.屏蔽效应——化学位移产生的原因 3.化学位移值 三、峰面积与氢原子数目 四、峰的裂分和自旋偶合 1.峰的裂分 2.自旋偶合 3.裂分峰数的计算 五、核磁共振谱的解析及应用实例

32 简介:核磁共振技术发展历史 核磁共振技术是珀塞尔(Purcell)和布洛齐(Bloch)始创于1946年,至今已有六十年的历史。自1950年应用于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以来,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实践,发展十分迅速,现已成为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发展简史 1953年:Varian开始商用仪器开发,并于同年制作了第一台高分辨NMR仪; 1956年:Knight发现元素所处的化学环境对NMR信号有影响,而这一影响与物质分子结构有关。 1967年:多核-NMR仪器推向市场。 1970年:Fourier(pilsed)-NMR 开始市场化(早期多使用的是连续波NMR 仪器) 1971年:高场超导Fourier -NMR开始市场化,出现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和应用 1979年:世界上第一台商用500MHz-NMR仪器推向市场。 2001年:世界上第一台商用900MHz-NMR仪器推向市场。

33

34 二维核磁共振波谱提供更多信息 一维谱 二维谱 1H谱 13C谱 DEPT谱 J分离谱 1H-1H相关谱 1H-13C相关谱
NOE相关谱 自旋体系全相关谱 超导核磁共振谱仪测定的蛋白质的NOE相关谱

35 广西首台500兆核磁共振谱仪 (广西师范大学核磁共振室) 2003年

36 核磁共振波谱的作用: 主要信息 Larmor 频率 原子核 化学位移: 结构测定(有机物分子功能团)
化学位移: 结构测定(有机物分子功能团) J-偶合: 结构测定(分子中原子的相关性) 偶极偶合: 结构测定 (分子中原子的空间位置关系) 弛豫: 分子动力学 CH3 C H >C=CH- 1H谱 C >C=C< CH3 13C谱

37 一、基本知识 1.核的自旋与磁性 由于氢原子是带电体,自旋时可产生一个磁场,我们可以把一个自旋的原子核看作一块小磁铁。氢的自旋量子数I为 + ,- 。 2.核磁共振现象 原子的磁矩在外磁场中取向是量子化的,只有两种可能的取向。 当ms= + 时,如果取向方向与外磁场方向平行,为低能级(态) 当ms= - 时,如果取向方向与外磁场方向相反,则为高能级(态) 两个能级之差为ΔE: r为旋磁比,一个核常数, h为Planck常数,6.626×10-34J.S。 ΔE与磁场强度(Ho)成正比。给处于外磁场的质子辐射一定频率的电磁波,当辐射所提供的能量恰好等于质子两种取向的能量差(ΔE)时,质子就吸收电磁辐射的能量,从低能级跃迁至高能级,这种现象称为核磁共振。 自旋量子数不等于0的原子核具有磁矩,可发生核磁共振。 I=1/2的原子核1H,13C,19F,31P等是核磁共振研究最适宜的对象。

38 3.核磁共振谱仪原理及核磁共振谱的表示方法
基本原理示意图 如图,装有样品的玻璃管放在磁场强度很大的电磁铁的两极之间,用恒定频率的无线电波照射通过样品。在扫描发生器的线圈中通直流电流,产生一个微小磁场,使总磁场强度逐渐增加,当磁场强度达到一定的值Ho时,样品中某一类型的质子发生能级跃迁,这时产生吸收,接受器就会收到信号,由记录器记录下来,得到核磁共振谱。如图8-14所示。

39 二、屏蔽效应和化学位移 1.化学位移 氢质子(1H)用扫场的方法产生的核磁共振,理论上都在同一磁场强度(Ho)下吸收,只产生一个吸收信号。实际上,分子中各种不同环境下的氢,在不同Ho下发生核磁共振,给出不同的吸收信号。例如,对乙醇进行扫场则出现三种吸收信号,在谱图上就是三个吸收峰。 如图: 这种由于氢原子在分子中的化学环境不同,因而在不同磁场强度下产生吸收峰,峰与峰之间的差距称为化学位移。

40 2.屏蔽效应——化学位移产生的原因 有机物分子中不同类型质子的周围的电子云密度不一样,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引起电子环流,电子环流围绕质子产生一个感应磁场(H’),这个感应磁场使质子所感受到的磁场强度减弱了,即实际上作用于质子的磁场强度比Ho要小。这种由于电子产生的感应磁场对外加磁场的抵消作用称为屏蔽效应。 在有H′时氢核实受外磁场强度H=Ho-H′ 未达到跃迁的能量,不能发生核磁共振。 要使氢核发生核磁共振,则外磁场强度 必须再加一个H′即:H共振= Ho+H′ 也就是说,氢核要在较高磁场强度中才能 发生核磁共振,故吸收峰发生位移,在高 场出现,氢核周围的电子云密度越大,屏 蔽效应也越大,要在更高的磁场强度中才 能发生核磁共振,出现吸收峰。

41 3.化学位移值 化学位移值的大小,可采用一个标准化合物(四甲基硅烷TMS )为原点,测出峰与原点的距离,就是该峰的化学位移值 (Δυ=υ样品-υTMS)。 化学位移是依赖于磁场强度的。不同频率的仪器测出的化学位移值是不同的,例如,测乙醚时: 用60MHz的共振仪测得Δυ,CH3-为69Hz,-CH2-为202Hz。 用100MHz的共振仪测得Δυ,CH3-为115Hz,-CH2-为337Hz。 为了使在不同频率的核磁共振仪上测得的化学位移值相同(不依赖于测定时的条件),通常用δ来表示,δ的定义为: 标准化合物TMS的δ值为0。 因此:60MHz时乙醚中CH3-的H的δ值为69×106/60×106 =1.15 60MHz时乙醚中-CH2-的H的δ值为202×106/60×106 =3.37。 100MHz时乙醚中CH3-的H的δ值为115×106/100×106 =1.15, 100MHz时乙醚中-CH2-的H的δ值为337×106/100×106 =3.37。 这样,就得到各种不同结构的H的δ值(见P204表8-6)。

42 诱导效应 1°δ值随着邻近原子或原子团的电负性的增加而增加。如: CH3—H CH3—Br CH3—Cl CH3—NO2
从表中可以看出,(1)δ值从R-CH3、R2CH2 、R3CH依次增加 (2)δ值从烷基、烯基、芳基、醛基依次增加 (3) δ值随邻近原子的电负性的增加而增加 4.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诱导效应 1°δ值随着邻近原子或原子团的电负性的增加而增加。如: CH3—H CH3—Br CH3—Cl CH3—NO2 δ值 2° δ值随着H原子与电负性基团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如: CH3——CH2——CH2—Cl δ值 3° 烷烃中H的δ值按伯、仲、叔次序依次增加。如: CH3—H RCH2—H R2CH—H R3C—H δ值 ± ± ±0.1

43 (2) 电子环流效应(次级磁场的屏蔽作用) 烯烃、醛、芳环等中,π电子在外加磁场作用下产生环流,使氢原子周围产生感应磁场,其方向与外加磁场相同,即增加了外加磁场,所以在外加磁场还没有达到Ho时,就发生能级的跃迁,因而它们的δ很大(δ= 4.5~12)。 如右图,氢原子位于产生的感应 磁场与外加磁场相同方向的去屏蔽区, 所以在外加磁场强度还未达到Ho时, 就发生能级的跃迁。故吸收峰移向低 场,δ值增大。 乙炔也有π电子环流,但炔氢的位置不同,处在 屏蔽区(处在感应磁场与外加磁场对抗区),H处 在π电子环流产生的感应磁场对抗外加磁场的区域, 故质子受到了屏蔽,在较低的能级就能发生跃迁, 吸收峰移向高场,δ值减小。所以炔氢的δ值较小。

44 三、峰面积与氢原子数目 组吸收峰都代表一种氢,每种 共振峰所包含的面积是不同的, 其面积之比恰好是各种氢原子 数之比。如乙醇中有三种氢其
在核磁共振谱图中,每一 组吸收峰都代表一种氢,每种 共振峰所包含的面积是不同的, 其面积之比恰好是各种氢原子 数之比。如乙醇中有三种氢其 谱图为: 核磁共振谱有各种H的化学位移和各种不同氢的数目信息。 共振峰的面积大小一般是用积分曲线高度法测出,是核磁共振仪上带的自动分析仪对各峰的面积进行自动积分,得到的数值用阶梯积分高度表示出来。积分曲线的画法是由低场到高场(从左到右),从积分曲线起点到终点的总高度与分子中全部氢原子数目成比例。 例如:(CH3)4C中12 H是相同的,因而只有一个峰。 CH3CH2OCH2CH3有两种H,就有两个共振峰,其面积比为3 :2 CH3CH2OH有三种H,就有三个共振峰,其面积比为3 :2 :1 低场 高场

45 1.峰的裂分 2.自旋偶合 四、峰的裂分和自旋偶合
应用高分辨率的核磁共振仪时,得到不等性质子的吸收峰不是一个单峰而是一组峰的信息。这种使吸收峰分裂增多的现象称为峰的裂分。例如:乙醚的裂分图示如下。 2.自旋偶合 裂分是因为相邻两个碳上质子之间的自旋偶合(自旋干扰)而产生的。我们把这种由于邻近不等性质子自旋的相互作用(干扰)而分裂成几重峰的现象称为自旋偶合。

46 (1)自旋偶合的产生(以溴乙烷为例) Ha在外磁场中自旋,产生顺、逆外磁场两种方向的感应小磁场H′    + -

47 当两个Ha的自旋磁场作用于H b时,其偶合情况为:
同上讨论,三个H b对H a的偶合作 用可使H a 分裂为四重峰,其面积比为 1 :3 :3 :1,如右图所示:

48 (1)       偶合常数 偶合使得吸收信号裂分为多重峰, 多重峰中相邻两个峰之间的距离称为 偶合常数(J),单位为赫(Hz)。 J的数值大小表示两个质子间相互 偶合(干扰)的大小。 当Ha和H b化学位移之差(Δυ)与偶合常数(Jab)之比大于6以上时,可用上述方法来分析自旋裂分的信号,当Δυ接近或小于Jab时,则出现复杂的多重峰。等性氢之间不产生信号的自旋裂分。

49 (2)       自旋偶合的限度(条件) 1°磁等性质子之间不发生偶合。 2°两个磁不等性质子相隔三个σ键以上时,则不发生偶合。   3°同碳上的磁不等性质子可偶合裂分。

50 3.裂分峰数的计算 裂分峰数用n + 1规则来计算 (n—邻近等性质子个数; n + 1—裂分峰数)例如:
在仪器分辨率不高的情况下,只用n + 1来计算,则上述H b只有n + 1= 5重峰。 邻近质子数与裂分峰数和峰强度的关系: 邻近氢数 n + 1的情况 裂分峰数 裂分峰强度 :1 :2 :1 :3 :3 :1 :4 :6 :4 :1 :5 :10 :10 :5 :1 (1 + 1)(1 + 1)的情况:四重峰,具有同样的强度。 (2 + 1)(2 + 1)的情况:强度比为1 :2 :1 :2 :4 :2 :1 :2 :1,特征不明显,通常不易分辨出来。

51 五、核磁共振谱的解析及应用 1.应用 核磁共振谱图主要可以得到如下信息: (1) 由吸收峰数可知分子中氢原子的种类。
(1)  由吸收峰数可知分子中氢原子的种类。 (2)  由化学位移可了解各类氢的化学环境。 (3)  由裂分峰数目大致可知各种氢的数目。 (4)  由各种峰的面积比即知各种氢的数目。

52 2.谱图解析实例 例1:乙烷 CH3-CH3

53 例2:1,2-二溴乙烷 Br –CH2-CH2 -Br

54 例3:对二甲苯

55 例4:环己烷      两个椅式快速转换,在任何椅式构象中有两种质子,六个平伏键质子和六个直立质子,但是这全部十二个质子只有一个核磁共振信号,因为他们的平均环境是相同的,一半是平伏键,一半是直立键。     如果(用降低温度的方法)能使围绕单键的旋转降低到很慢,就可预料所得到的核磁共振谱将反映出每一构象的质子的“瞬间”环境,情况确实如此。例如:环己烷在冷却时,在室温时看到的一个尖峰就变宽了,在约-70℃时,分裂成两个峰,后者在-100℃时就明显的分开了:一个峰代表直立键质子,另一个峰代表平伏键质子。(莫里森《有机化学》P364,伍越寰《有机结构分析》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P63)

56 例5 某分子式为C5H12O的化合物,含有五组不等性质子,从NMR谱图中见到:
a 在δ= 0.9处有一个二重峰(6H) b 在δ=1.6处有一个多重峰(1H) (6+1) (1+1) = 14重 c 在δ=2.6处有一个八重峰(1H) (3+1) (1+1) = 8重峰 d 在δ=3.6处有一个单峰(1H) e 在δ=1.1处有一个二重峰(3H) 解析得其结构为:

57 例6 化合物C9H11O在UV中260nm、285nm有吸收;IR谱中于1720cm-1有吸收;NMR谱在δ7. 2处(5H)单峰,δ3
例6 化合物C9H11O在UV中260nm、285nm有吸收;IR谱中于1720cm-1有吸收;NMR谱在δ7.2处(5H)单峰,δ3.6处(2H)单峰,δ2.1处(3H)单峰。试由上述光谱资料推测化合物的结构。 解: 化合物的不饱和度为5,可能含有苯环。 UV谱中 260nm为苯环中碳碳双键的π-π* 285nm为 中的 n-π* IR谱中 cm-1的吸收峰为 伸缩振动吸收峰, NMR谱中 δ7.2(5H)单峰,为苯环上的H, δ2.1(3H)单峰,为与 相连的甲基氢, δ3.6(2H)单峰,为与苯环和 相连的-CH2-上的氢, 都为单峰,说明未发生偶合。 故该化合物的结构为:

58 课后复习内容、练习、预习 复习内容 自修:核磁共振碳谱
核磁共振现象 化学位移、化学位移值计算、熟悉常见基团的化学位移(P205页,表8-6) 峰的裂分 自旋偶合、裂分峰数的计算 自修:核磁共振碳谱 练习:看例题。作思考题(8-3,8-4,8-5)和习题(9,10,11,13,14,15) 预习:质 谱、有机化合物结构解析的一般程序

59 5 质 谱(MS)简介 质谱法是将有机化合物的蒸气在高真空下用高能电子流轰击,使有机分子变成一系列的碎片,这些碎片可能是分子离子、同位素离子、碎片离子、重排离子、多电子离子、亚稳离子、第二离子等,通过这些碎片可以确定化合物的分子量,分子式和其结构。 例如:己烷在高能电子流轰击下,最初生成 的分子离子,它能进一步裂解为如下碎片:

60 将产生的碎片离子经过加速,分离、收集并记录下来,就得到质谱图(见下图)质谱图的表示方法:
横坐标表示离子的 质荷比(m / e), 纵坐标表示离子的 相对丰度。

61 重要的质谱信息 1、质荷比(m / e)最大的峰称为母峰,母峰的质荷比即为该化合物的分子量。
质谱法主要用于测定分子量,也用于分析分子的结构。质谱仪的灵敏度高、用量少、用时少,对微量、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测定十分有效。有关质谱的详细内容将在后续课程中介绍。 如:甲苯的质谱图 纵坐标表示离子的强度, 一般用相对丰度表示,即 以最强峰(基峰)为100, 其他的峰则以此为标准, 确定其相对强度,横坐标 是质核比。

62 2、分子离子峰及分子离子峰的确定 (1)一个分子不论通过何种电离方法,使其丢失了一个外层电子而形成带正电荷的粒子,称为分子离子。 在质谱中,由分子离子所形成的峰,即为分子离子峰。在通常情况下,失去一个电子的分子离子,其核质比是质量数被1除,即m/1。因而,分子离子峰的核质比就是样品的分子量。所以,可应用质谱测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量。 (2)通常判断分子离子峰的方法如下:一般最大的质荷比就是分子离子峰。但是分子离子如果不稳定,在质谱上就不出现分子离子峰。 3.同位素离子峰     在有机物中12C的含量实际上只有98.92%,其余的1.08%是13C。如甲烷除了质量为16的分子离子峰(M+.)外,还出现质量为17的信号,其相对丰度约1.1%。这个丰度较小的峰称作同位素峰,即(M+1)峰,是由1.08%的13CH4或CH3D引起的。

63


Download ppt "第八章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的应用 为什么要学习和发展现代物理实验方法?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鉴定有机物结构的优势"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