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夏曼‧藍波安.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夏曼‧藍波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夏曼‧藍波安

2 壹.作者介紹 一.生平: 夏曼.藍波安,一九五七年生,蘭嶼達悟族人,藍波安記得小學四年級時蘭嶼來了一批暑期大專青年,一位大學生告訴他:「施努來(藍波安之前的漢名),你們的島嶼很好,但這樣下去會被漢人欺負,你應該出去多念書增廣見聞,再回來為家鄉做點事!」那一次的觀念啟蒙,讓藍波安有更大的企圖,隻身到台東求學,走自己的人生路。 然而到了台灣本島,單純的期望變得複雜且不確定了,族群間差異性的衝擊加上一種未曾準備好的怯生。

3 是蘭嶼島上第一個不靠保送,而靠自己實力考上大學的高中生,淡江法文系、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畢業。大學畢業後他留在台灣北部工作,做各種零工,開計程車謀生,總覺得找不到自己。曾任國小教師、臺北市原民會委員、行政院「蘭嶼社區總體營造委員會」委員等,現專事寫作。原本期望能為原住民的權益爭取些什麼,但回到行動的原點,他問自己:對自身與母文化的了解多少?似乎有更多的不足,以致無法探討更深層的問題!「回家去!回家去!」從心底來的呼喚就這麼將他的生命又牽回蘭嶼。

4 夏曼.藍波安的散文,以書寫自己的民族文化與風俗習慣見稱,敘事真情自然,並將達悟語法融於漢文書寫之中,獨具一格。他的海洋文學不僅是豐美的文學創作,也兼具人類學與民族誌的參考價值。曾獲時報文學獎推薦獎、吳濁流文學獎。

5 1957年 出生蘭嶼(達悟族人)。 1986年 九月長子施·藍波安出生,成為藍波安的父親,達悟語叫夏曼·藍波安。 1988年 參與反抗核廢料貯存蘭嶼的運動。80年代末期進入90年代初,決心由台灣回到蘭嶼。90年代初正式在戶政事務所改名夏曼·藍波安。 1992年 出版《八代灣的神話》。 1997年 出版《冷海情深》。 1999年 出版《黑色的翅膀》。同年獲得吳濁啊流文學獎。 2001年 作品《海洋的風》獲得台灣省文學獎佳作。 2002年 出版《海浪的記憶》 同年獲得時報文學推薦獎。

6 二.作品之內容概述: (一)散文: ◎《冷海情深》:寫蘭嶼達悟族人、及作者重返蘭藍嶼學習潛水捕魚、伐木造舟,學做一個真正的達悟男人;有終日與海搏鬥、歷盡滄桑的達悟同胞,有家族的愛與關懷,有他急於彌補離開故鄉之後的文化斷層,卻得不到家人與妻子諒解的寂寞與苦悶。

7 《海浪的記憶》 ◎《海浪的記憶》:本書有一種深邃的海浪聲音與記憶,藏含謙卑的原始真理,無論是老人罄紙難書的海洋冒險故事、孩子不可言喻的海洋憧憬,或者大人與海洋永無止境的深情對話,均活脫躍然紙上。作者透過深情文字,傳敘出原住民文化的承繼與實踐過程,也展現一個獨特的海洋民族與海之間相依相惜,引領我們進入此一神秘龐大的藍色勝境。

8 (二)小說: ◎《八代灣的神話》:敘述來自飛魚鄉的神話故事,來自很遙遠、 很遙遠地祖先的故事,像是飛魚的肉質,滋養了雅美族。如今,雅美的孩童,有誰願意停留片刻聆聽祖先留傳的動人故事呢?失去海洋潮聲導航的朋友,像是斑剝廢棄在草叢裡的雅美刳木舟,不知何年何月,重新回到海洋逞勇。 

9 《黑色的翅膀》 ◎《黑色的翅膀》:描寫卡斯、吉吉米特、賈飛亞、卡洛洛四個達悟小孩在星夜的海邊,天馬行空的彼此描繪夢與現實交織的未來,然而在告別童年,步入成人的生命旅程中,等待他們的卻是達悟與現代、海洋與城市的掙扎,是夏曼.藍波安第一部長篇小說。

10 三、作品綜覽分析及他人評論 夏曼.藍波安寫海其實講的是蘭嶼人的宇宙信仰和生活,海的冷暖、顏色和律動,在夏曼的潛海實踐中,早已變成他皮膚感應和呼吸節奏的一部分。出海的勇氣和對海的敬畏,是傳統達悟人最動人的性格特質,夏曼在他的海洋書寫中充分將那種奮不顧身卻又寧靜自制的情緒張力表露無遺。如果你細細品味夏曼寫他在海底十幾公尺,閉氣與浪人眼對眼對峙,或靜靜讓鯊魚擦身而過,你必然會同意夏曼不是坐在船上寫海,而是潛入海寫海。

11 貳.導讀文章賞析 一.題解 「浪濤人生」,意指人生在世,猶如汪洋中行船。時而風平浪靜,一帆風順;時而卻是浪濤洶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何在這變幻無常的人世間,處之泰然,怡然自得,全看你以何種態度來處世。

12 二.時代背景描述 (一)背景介紹 台東地貌奇特,除高山縱谷和平原海岸之外,還包含兩個離島(蘭嶼和綠島);此外由於當地原住民為數眾多,因此衍生了多采的生活形態和多姿的文化特質。正因為台東這種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多元的人文景觀,使得台東作家在創作主題和風格上都有強烈的地域及人文標記。本文作者-夏曼.藍波安也不例外,蘭嶼達悟族人一輩子與海洋為伍,自然對海洋有著深厚的感情,但作者除此之外更多了一份異樣的情懷。因此他不只書寫海洋,同時也呈現出達悟人對自身文化傳承,及對追求異文化的矛盾與衝突。

13 (二)蘭嶼的介紹與歷史 蘭嶼島上的主要居民-Tao(雅美族),是台灣原住民當中,唯一以農耕與漁撈為主要生業者。在日據時期以前,Tao是島上唯一主要的居民。不論是地質、動植物或語言文化,蘭嶼Tao都與南方菲律賓的巴丹群島的居民相近,而與台灣本島各南島語族較遠。獨立自主的地理、生活環境,當地社會、文化中獨特的南向地理觀,日據時期日本人刻意的隔離保護,這些因素在再加強了外人對蘭嶼與其島上居民,遺世獨立、海外樂園,未受文明「污染」等刻板印象。

14 1952(民國41年) 蘭嶼指揮部進入蘭嶼島內。 1966~1980 省政府民政廳主辦,配合改善山胞生活改善計劃,共興建國宅566戶。 1980(民國69年) 台東縣政府下令,嚴禁盜採蘭嶼動、植物,並函請有關單位防止攜帶出境,包括:珠光鳳蝶、椰子蟹、羅漢松、毛柿、象牙木、蝴蝶蘭等。開始興建火力發電廠及簡易自來水設備。 蘭嶼接收了第一批10008桶核廢料。 1985(民國74年) 國建會中提議:建議在蘭嶼成立國家公園,通過大會估成向政府建議案。 1993(民國82年) 「與雅美人共舞」活動~國家公園與原住民權益公聽會在立法院舉行,雅美人身穿傳統戰服,長老以母語嚴厲抨擊內政部在規劃國家公園未尊重雅美人的意願。刪除蘭嶼核廢場經費。 台灣省政府進行雅美族原住民住宅「整」「興」「建」五年計畫,每戶45萬整建房子,並補助554戶。 2001(民國90年) 蘭嶼核廢場回饋金二億二千萬八月匯入蘭嶼鄉公所。

15 (三)達悟文化背景介紹 達悟族,一般人也稱為雅美族,居住於台東外海的蘭嶼島上。總人口數約四千多人,主要有紅頭、漁人、椰油、東清、朗島、野銀六個村落。由於地理隔絕,達悟族是台灣原住民中較晚接觸漢人的一支。

16 1.達悟族社會文化 達悟族的社會結構乃是同宗群居型態,各項建築依其性質與功能而有不同的分佈地點,一般構屋都集中在聚落裡面;豚圈及置柴架則在聚落的外圍;船屋都建造在漁船出入的海灘附近;管理水、旱田休憩用的小屋則蓋在田埂邊。達悟族聚落,家屋毗鄰而建,構成集中型的村落,村落中的政治範圍是以父系世系群為基礎,而表現在水渠灌溉系統和漁團組織上。

17 2.達悟族精神信仰 達悟族人的宇宙觀共分為八個層次,天界有五層,掌管陸地、海洋、食物、生命等。達悟族人崇信神,且認為作惡多端的人會遭受到神明的懲罰。怕鬼是達悟族的特性,很怕得罪了祂,觸怒了祂。許多不吃、不用、不碰的東西,都有「鬼」的影子。平時達悟族的各種祭祀活動,幾乎是與「怕鬼」、「驅鬼」有關係,例如新舟下水典禮,便是他們驅逐魔鬼規矩和禁忌最多的一種儀式。

18 3.達悟族經濟生活 蘭嶼的氣候濕熱多雨,由於屬於熱帶地區,具有高溫多濕的海洋性氣候,一年之中有長達六個月期間為炎熱季節,以致於蘭嶼達悟人仍然維持著其傳統之農業型態,只種植芋頭與甘薯、小米等做主食。

19 4.達悟族飲食文化 達悟族是一個未受到文明洗滌的民族,族人仍然用著祖先所遺留傳下來的傳統方法建造獨木舟來捕魚。 蘭嶼島達悟族人的主食是地瓜、芋頭、飛魚及各式的魚貝類。

20 5.達悟族服飾特色 傳統達悟族人之帽子是以竹製及竹葉編製的帽子;傳統達悟族人的丁字褲、籐笠、木盔、八角頭盔以及用金、銀、琉璃珠打製出來的特殊裝飾品,更是原住民族群當中最具有獨特風格的一個民族。傳統達悟族人是不穿鞋子,都是赤腳的。達悟族在衣著上,過去男子經常裸露上身,下身纏丁字帶;女子則以方布遮胸,下身著方布裙。

21 6.歌舞文化 達悟族人沒有樂器,僅以胸部、咽喉發出自由變化的聲音,歌唱是他們表達情感唯一的方法,歌唱也是達悟族人與天神溝通的基本方式。太古以來傳唱之歌,奮力擊掌極致跳躍,讓歌舞注入大地生根,這是歌舞的原點,讓歌舞不歇。

22 (四)飛魚文化 1.阿里捧捧 每年的春夏季節,正是蘭嶼達 悟族原住民捕捉「阿里捧捧」的季節 ,也是達悟族人最忙碌的時候。所謂
「阿里捧捧」,是蘭嶼達悟族語中的「飛魚」。飛魚,是一種體型呈流線狀的魚,原產於印度洋,每年的春夏季節間,隨著潮流大量湧向蘭嶼近海,當其遊行在蘭嶼海面上時,可以用「飛騰躍進」的速度來形容,大約每秒鐘十碼左右,此起彼落的場面,十分壯觀。

23 2.傳說 在達悟族的社會中,流傳一個故事,曾經有一位蘭嶼達悟族的青年,於某一天的夜晚睡覺時,做了一個夢,在夢中,見到一條體型呈黑色的飛魚,對他說:「飛魚都喜歡在夜晚活動,只要用蘆葦做成火把,點著燃燒引誘,即可以輕易捕捉到」。因此,時至今日,老一輩的達悟族原住民,仍習慣選擇在晚上出海捉飛魚,但年輕的一代,已經引進現代捕魚設備,捉起飛魚,輕鬆愉快多了。

24 在達悟族人傳統的習慣中,每年在捕捉飛 魚之前,必須要舉行「飛魚祈禱祭」,由族中的長老擇定良辰吉日,召集壯丁穿著全副武裝,念咒作法,儀式莊嚴隆重,場面浩大熱鬧。且達悟族原住民捕捉飛魚時,有各種應遵守的禁忌,例如不能射魚,或在海邊釣魚,也不能在海邊丟擲石頭。萬一捕不到飛魚時,便將島上的土雞帶上漁舟一同出海,因為他們都相信,土雞的啼叫聲,可以喚來一群群的飛魚。

25 戶戶都用竹籬笆圍了起來,飛魚一串串地掛在竹竿上,別人都不能靠近,否則會受到懲罰。
3.漁獲由長老分配部落共享  捕捉到的飛魚,由部落長老在海邊平均 分給每一位參與捕魚的人,分到的飛魚, 都用特製的大型木盤盛裝,大部分都曬成 飛魚乾,作為主食或佐膳佳餚。達悟族原 住民曬飛魚乾,有很多的規矩,諸如家家 戶戶都用竹籬笆圍了起來,飛魚一串串地掛在竹竿上,別人都不能靠近,否則會受到懲罰。 每當夕陽西下時,族人結夥操舟出海捕捉「阿里捧捧」,已經變成蘭嶼達悟族的特殊人文景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充份顯示達悟族原住民堅忍不拔的恆心與毅力!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Download ppt "夏曼‧藍波安."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