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章 原始時代舞蹈 本檔案圖片來源:google圖片.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章 原始時代舞蹈 本檔案圖片來源:google圖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原始時代舞蹈 本檔案圖片來源:google圖片

2 原始時代之舞蹈 舊石器 時代 新石器 母系社會 (阿美、卑南) 父系社會 (泰雅、布農、魯凱) 動物 真人 統一的權力中心 個體 原始群
大部落聯盟

3 原始人類發展的三個階段

4 原始時期 史前時代 鐵器時代 公元前3000~2000年 原始時期 青銅時代 公元前3000年 紅銅時代 公元前5000~4000年
新石器時代 公元前10000~2000年 中石器時代 公元前10000~4000年 舊石器時代 公元前260萬~10000年 史前時期 石器時代

5 原始人類文明進化與演變 舊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

6 石器 舊石器 中石器 新石器 青銅時代 鐵器時代 時代 時期 工具 經濟 居所 社會 宗教
手工製造物和自然物 — 棍棒、鑿尖的石頭、刀、手斧、鏟、矛、弓箭、鏢、針、刮錐等 採集、狩獵 居無定所 — 洞穴、茅屋、骨牙或皮製帳篷,多數臨近湖泊和河流 原始族群-由採集者、獵人組成,25-100人 可信證據顯示」來生信仰」首次出現於舊石器時代早期或中期的葬禮和先祖崇拜。祭司和神侍出現在史前時代 中石器 手工製造物和自然物-弓箭、魚籃、船隻等 族群和部落 新石器 手工製造物和自然物-鑿子、鋤犁、軛、鐮刀、織機、陶器和武器等 農業、採集、狩獵、捕魚、馴養 農莊(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城市(青銅時代正式形成) 部落,新石器時代末期某些部落開始出現酋長,青銅時代開始出現酋長制部落和國家 青銅時代 銅質和青銅質工具、手拉胚(制陶工具) 農業、畜牧、工藝、貿易 鐵器時代 鐵質工具

7 新石器時代疆域概圖 時間: 新石器時代( 約公元前3500到公元前1500年) 事件:
中國開始有一些農業聚落出現,由於這時期的人們開始從事農耕和畜牧,相對確保了食物來源的穩定性,進而釋放了聚落內的勞動力從事其他工藝活動,使得文化發展迅速提升。

8 第一節 原始舞蹈的產生

9 原始舞蹈 起源: 在一切藝術形式之前,早在人類無語言、無文字、無歷史之前,舞蹈已經產生。(皇帝、神農氏、陰康氏)
人類的舞蹈進化過程大體是共同的,人在原始時期,受喜、怒、哀、樂的情緒刺激產生反應作用。於是,由無意識,無目的,無技巧,無次序的自然舞蹈,蛻變成有意識,有目的,有技巧的人為舞蹈,進而演變為的今日藝術舞蹈。

10 「舞」、「蹈」 指身體屈、伸、俯、仰的動作,或人體迴旋繞轉、變化移動而來。 因氣候、風土之不同,而有單純、複雜、粗野等差異。
足部瞬間著地,人類動作之本能為 走跑跳躍滑移 因氣候、風土之不同,而有單純、複雜、粗野等差異。 人為的、有意志的行為 指身體屈、伸、俯、仰的動作,或人體迴旋繞轉、變化移動而來。

11 文字「舞」 「舞」說文解字曰「樂也,用足相背」 又作「扌舞」,進到用手來舞動。 古籍云:「舞皆有所象」,象者為模仿和象徵之意。
距今約5000年左右的馬家窯彩陶紋飾和內蒙陰山岩畫中,出現大量「千几」形紋圖,即為模仿蛙之撲跳而舞的形態。 甲骨文:字的中間是張開手臂執東西,手執的是牛尾巴或是豐收的 “禾(稻)”手執庄稼跳舞表達愉悦之情。 小篆:舞字發展到小篆又添了兩隻脚(舛),强調跳舞要用腳,也區别“無”字

12 『舞』字演變 甲骨文 甲骨文 小篆 行草 金文

13 馬家窯文化-彩陶 考古發現距今約5000年左右的馬家窯彩陶紋飾有﹕ 人物紋-如舞蹈的人物紋彩陶盆 動物紋-有蝌蚪紋、蛙形紋
旋渦紋和波浪紋-給人以強烈的運動感,最具有時代特徵

14 蛙紋 水浪紋 波浪紋甕 方格紋蛙紋雙耳壺 蛙紋雙耳壺

15 內蒙陰山岩畫 3人交媾圖 5虎圖

16 原始舞蹈與人類求取生存的勞動生活密切相關,有著直接的功利目的,是為生活而無蹈。
原始時期生存競爭、經濟鬥爭、部落爭戰、種族繁衍等皆是初民的主要大事,由於對自然現象和發生的事態無知,而產生萬物皆有神的原始信仰。 凡事皆向神祈求,產生了早期的舞蹈意識,透過舞蹈的活動(儀式)向善神求祈生活得到安定,同時也將惡神驅逐出去,使仇敵和部落間的競爭得以勝利。

17 第二節 神話中之原始舞蹈-上古時期 關於史前舞蹈的神話傳說,大都描述舊石器晚期和新石器時期(約西元5000年前)的生活狀況,並把功績歸於某一首領和英雄,因此傳說中之三皇五帝皆有舞蹈。

18 原始時期年表

19 盤古 『盤古』上古時期 開天闢地,且是許多南方民族公認的始祖,因而有許多祭祀盤古的民俗和歌舞。

20 女媧 『女媧』上古時期 母系社會的代表人物,摶黃土作人,相傳人是由女媧用黃土和泥捏出來的,《充樂》之舞,與兩性有關,有繁衍後代之意。
人手蛇身伏羲女媧

21 三皇-燧人氏、有巢氏 燧人氏~ 太古時期,「鑽木取火,以化腥燥」。 影片:澳洲原住民火舞 有巢氏~
太古時期,「搆木為巢,以避群害」形成繞火而舞,繞樹而踏的原始舞蹈重要形式。

22 三皇-伏羲氏 時代:舊石器或狩獵時期的象徵。 舞蹈:樂舞稱《荒樂》,舞蹈時有鳳凰飛翔,或模擬鳳鳥狀作舞,固亦稱《鳳來》或《扶來》。
據說能夠「作結繩而為罔罟,以田以漁」(《易經·繫辭》),大概是以漁獵著稱的氏族 伏羲像(西汉卜千秋墓壁画))

23 三皇-神農氏 時代:新石器時代,農耕時期。
舞蹈:神農氏創造了耒耜,教民耕作,種植各種穀物,《扶犁》之樂,是祈求豐收之舞,又是手持耒耜教民耕種之舞。 影片:神農嘗百草 炎帝神農氏

24 三皇-葛天氏 《葛天氏之樂》,表現原始畜牧的舞蹈。是一種作多種模倣動作的大型組舞,全舞共分八段。
《廣樂》表演者有八個人,圍繞一頭四歲之牛,抓住牛尾,叩著牛角,踏著步子 ,邊歌邊舞。 影片:《葛天氏之樂》

25 三皇-陰康氏 陰康氏,教大家用舞蹈來舒筋活血,以防治腿病 。 為中國最早的舞蹈治療。 《稗史匯編》曰「舞自陰康氏始也」,只用於健身之舞蹈。

26 五帝-黃帝 黃帝:號軒轅氏、有熊氏,是原始部落聯盟領袖,被尊為中華民族的始祖。
傳說時代裡有許多著名人物,如黃帝軒轅氏、炎帝神農氏 、帝嚳、堯、舜、禹等,他們常處於半神半人狀態,應是當時著名的部落聯盟首領 黃帝:號軒轅氏、有熊氏,是原始部落聯盟領袖,被尊為中華民族的始祖。 功績:創樂舞、文字、算術…..等。皇帝之樂舞,名曰『雲門大卷』,是歌頌皇帝功德之舞。 黃帝 黃帝之舞《雲門》、《咸池》、《清角》、《吹角》

27 黃帝之舞《雲門》、《咸池》 《雲門》:相傳皇帝及位時,天上瑞雲呈祥,即做樂祀雲,表示承受彩雲的福佑,或以樂舞奉獻給彩雲。《雲門》別稱《承雲》、《咸池》,是歌頌皇帝功德之舞。 《咸池》:是神話傳說中天上西宮之星辰名,主管五穀,當冬去春來,一年農業開始之季節,用《咸池》樂舞,向主管農事的星辰祭祀,用以娛神和祈求種植業能獲得好收成。 《咸池》演出場面宏大,涵蓋天地、日月星辰、鬼神鳥獸,有撼人心弦的音響效果,充滿恐怖神秘的色彩。

28 黃帝之舞《清角》、《吹角》 《清角》:皇帝於泰山封禪議事時演出之樂舞,是一部大型歌舞。舞者分別帶著不同部落的圖騰標誌在樂聲中,駕車乘龍,或跑或跳,往來穿梭,作著各種表演,可謂氣勢磅礡,場面壯觀。 封禪(fēng shàn)是一種帝王受命於天下的典禮。泰山是天下最高的山,人間的最高帝王應當到這座最高的山上去祭祀至高無上的神靈,而形成此習俗。 《吹角》:是皇帝伐蚩尤於涿鹿(察哈爾-近河北張家口)所作。樂舞於戰陣中進行,為一種號角伴以鐃、鼓之軍舞樂舞,用於振奮士氣和威嚇敵軍,是我國軍樂之先聲。

29 蚩尤 蚩尤是傳說中九黎之首領,「銅頭鐵額,獸身人語,以砂石為食。」 黃帝與蚩尤大戰中,黃帝獲勝,為揚軍威,大作樂舞以慶功業。
蚩尤戰敗,漸被同化,而仿照蚩尤之型態,戴牛角相抵之習俗卻流傳下來,為漢代《角抵》之前身。

30 皇帝戰蚩尤 故事情節:黃帝戰蚩尤 影片:黃帝戰蚩尤

31 五帝-顓頊(ㄓㄨㄢ ㄒㄩˋ) 顓頊:為黃帝之後代,生於若水,喜愛樂舞,他聽見天上的風,韻律美妙好聽,就命屬下樂官,仿效八風之音,創作樂舞《承雲》。 內容:表演《承雲》樂舞時,用穿山甲皮之鼓伴奏,舞者披著獸布,飾著鳥羽而舞。 功能:用來祭祀天地祖先。 《六莖》:亦稱《五莖》,亦為顓頊 之樂舞,是一種驅鬼逐疫的巫術之舞。

32 五帝-帝嚳(ㄎㄨˋ) 帝嚳:是商人之高組,樂舞名《六英》、《六列》、《九招》。 功能:屬於頌揚帝嚳功德以及用於祭祀之舞。
其中「九」與「六」分別指陽與陰,有陰陽調和、天順人和之意。

33 五帝-唐堯 堯:號陶唐氏,其樂舞名《大章》。
內容:仿照「山林溪谷之音」而創作。奏此樂時,演員拍打陶缶、拉著十五弦之瑟,敲擊大小不同的石塊,象徵上帝玉磬之音,以致舞百獸。可為人數眾多歡騰之舞。 功能:用於祭祀上帝,為帝堯記功之舞。 《大咸》:在《大章》的基礎上,吸收融合黃帝《咸池》之精華,增修改編而成。演奏23弦之瑟,使音色更為寬廣,舞蹈更加精美。

34 五帝-虞舜 舜帝:堯將帝位禪讓給舜,夔作樂舞《大韶》以示慶賀。主要歌頌舜之德業。
內容:《大韶》亦稱《九韶》、《蕭韶》,樂分九章,九段歌舞中,在各種樂器的伴奏下,有多種模擬鳥獸型態或持羽而舞的動作。 功能:用於慶典、祭祀,還用於訓練宗族子弟,使他們具有良好品德和藝術修養。

35 第三節 原始舞蹈之功利意識

36 祭祀(巫術)儀式舞蹈 先有 原始之信仰:生存和種族之延續。 後變 後世之宗教:追求精神之寧靜、解脫和期盼來生。
先有 原始之信仰:生存和種族之延續。 後變 後世之宗教:追求精神之寧靜、解脫和期盼來生。 意義:一種能與神溝通的神秘力量和手段,主要內容為禱念和舞蹈,慣穿於生活的各個方面,部落中所有大的活動,都要舉行不同的儀式。 例:臺灣原住民賽夏族《矮靈祭》、阿美族《豐年祭》

37 圖騰崇拜舞蹈 圖騰崇拜一詞,源於印第安人之阿爾昆部族。 每個氏族部落,都有自己的圖騰,他是一種動物、職務或其他自然現象。 如:
中國人~龍之傳人,著名的龍舞即是圖騰崇拜之遺存。 華夏族~以龍鳳為族徽。 虞舜~以鳳鳥為圖騰。 殷商~以玄鳥為圖騰。 魯凱族~以百步蛇為圖騰。 例:傣族《孔雀舞》

38 肉食儀式(狩獵)舞蹈 早期儀式舞蹈分為: 演出方法: 1. 狩獵前,於部落所在地舉行求祈之儀式,向神祈禱,祈求能有豐盛的收穫。
2.狩獵現場中求祈的儀式,祈求神靈佑護,不要一無所獲徒勞往返。 演出方法: 模仿動物在水裡或山林野外的舞蹈,然後獵人出現,與之戰鬥,最後終將對方制服,像徵求「生」的意志之爭。 例:鄂溫克族《跳虎》 呼倫貝爾草原上鄂倫村族的《黑熊搏鬥舞》 臺灣原住民:雅玲

39 蔬食儀式(農耕時代)舞蹈 舞蹈目的: 舞蹈儀式: 祈求風調雨順,促使農作物增產,畜牧業增殖。
於田中高跳,象徵秧苗拔節長高之態,或者以手向空中探索,如抓種子 。著重表現農耕者的動作,如耕田、施肥、播種、收穫等。 後世的求雨舞、天文舞、祭地母舞均為它的蛻變 我國古代以農立國,歷代都有隆重的祈求農業豐收的儀式獻樂作舞。如:祈穀、插秧、播種、客家採茶、鄒族小米豐收祭

40 軍事舞蹈(戰爭舞蹈) 技能之訓練,具有祝禱和傳授軍事技能作用,是一種誓師的行動,全體戰鬥成員,高舉武器,齊心協力,呼喊跳躍。
「軍事舞蹈」是初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且帶有明顯的功利目的。 戰爭前的軍事舞蹈: 技能之訓練,具有祝禱和傳授軍事技能作用,是一種誓師的行動,全體戰鬥成員,高舉武器,齊心協力,呼喊跳躍。 誓師舞蹈是向部落守護神作戰前的祈禱儀式。 戰場上的軍事舞蹈: 『士卒皆歡樂以旦,前歌後舞。』 含有向戰神求祈勝利,和威嚇敵人的兩種解釋。 戰爭勝利凱旋的軍事舞蹈: 較多出現原始社會後期,表現出感謝神靈和興高彩烈的心情。 除了用於戰爭,也有以此表示對賓客之歡迎和敬意。例:國家大典的閱兵及國賓來訪,陸海空軍儀隊及鳴炮禮、秦俑魂、戰舞、宋江陣

41 生殖崇拜舞蹈 早期: 隨著社會開化: 對女性生殖器的崇拜,把婦女懷孕生育=大地育生萬物。 例:廣西壯族《跳嶺頭》、雲南景頗族《金再再》
生殖崇拜舞蹈蛻變為調情戀愛舞蹈。人們以舞蹈作為男女異性追求的方法和媒介,或以舞蹈表現的方法技巧,作為選擇淘汰異性的標準。未婚男女在野外求偶之歌舞,在歌舞中,情投意合者,便可自訂終身。 例:苗、壯、布依等族之《跳月》、泰雅族《口簧舞》、閩南《車鼓小戲》

42 紀功舞蹈 源起: 用途:用樂舞來宣揚文德武功,以鞏固王朝的統治。
進入父系社會,先民由對物的崇拜轉到對英雄人物的崇拜,於是把集體的功績,歸到某一代表人物的身上,產生紀功舞蹈。 用途:用樂舞來宣揚文德武功,以鞏固王朝的統治。 晚出的表演形式,屬於一種自覺的行為,遠比其 他功利性舞蹈複雜,如:《承雲》、《大咸》等著名的紀功舞。

43 第四節 原始舞蹈形式、裝扮與音樂 形式: 意義:
第四節 原始舞蹈形式、裝扮與音樂 形式: 原始舞蹈為群眾性的活動,具有社會性和普遍性,舞蹈常以集體的形式出現。基於生存的直接意義,每逢重大活動,由部落酋長率領全體族人,舉行儀式舞蹈,象徵每個人對氏族而言都是重要的,都無法離開群體而生存。 意義: 此時期表現集體意識的儀式舞蹈動作,透過共振的節奏,鏗鏘的鼓語,令參與者感到自身微薄的力量,與群體撼天震地無間不催的強大力量融為一體,增強了信心和力量。

44 一、原始舞蹈形式與動作 行列之舞: 原始舞蹈中最美觀而整齊有序的形式,眾人排成行列之舞,表現初民崇敬善神,畏懼惡鬼的心理作用。因感覺個人力量微薄,故集眾人之力,排成隊伍,集體往神的地方膜拜,祈求神靈保佑,賜與幸福無虞的生活,或將惡魔鬼怪驅離,給予健康安全的生命。 臺灣阿美族 非洲土著

45 一、原始舞蹈形式與動作 圓形之舞: 表現先民在祭神時,常以圓的中心點為祭壇,或於圓心燃起聖火,或擺放祭品、食物,供聖靈食用,群眾則對著圓心圍繞、旋轉而舞,以示對神的虔誠敬意,亦傳達原始人類對美的看法。 原始舞蹈-圓圈形式 臺灣阿美族豐年祭 貴州苗族水鼓舞 土家族毛古斯舞 原始繞火舞 苗族水鼓舞

46 一、原始舞蹈形式與動作 手牽手而舞: 以兩手互牽,左上右下,連結為行列,有共同團結,抵抗邪魔,與抵抗外力入侵的意義。 臺灣阿美族

47 一、原始舞蹈動作 日常生活動作: 簡單、樸素,即興而做,貼近自然。 周而復始反覆做同樣的動作。
在狂熱的情感中表現出不規則的任意動作,基本舞步是向前、後、左、右走步,向前後、左右跑步,或上下跳躍,這些動作是人類本能衝動的結果,無理智的觀念。 巴里島猴舞Kecat

48 一、原始舞蹈動作 模仿動作: 人假扮人類以外的動物開始─狩獵時代假扮捕獲動物的動作,並用舞蹈以祭神。 對植物的模仿 原始擬獸舞楚雄老虎笙

49 二、原始舞蹈之假扮和裝扮 「假扮」:對自然界動植物、精靈、神、魔、鬼、怪的「假裝」,也就是假扮,形成面具舞、手持物而舞之特色:
面具舞:主要是用「面具」假裝,這種假面的發生,也是基於宗教儀式的關係。例: 今日喇媽寺廟之舞「羌姆」、「查瑪」、「跳神」等,配戴各種動物形及猙獰鬼怪之面具。

50 二、原始舞蹈之假扮和裝扮 京劇裡面的鍾馗、判官或跳加官等表演,即是戴著面具模仿該人物角色的姿態與動作。

51 二、原始舞蹈之假扮和裝扮 因戴面具而舞所產生的諸多不便,日後漸以臉上彩繪取代面具,形成日後戲曲「臉譜」與「化妝」的藝術 面具 臉譜 化粧

52 二、原始舞蹈之假扮和裝扮 手持物而舞: 原始時期人類對神表達內心意志時,除了身體的震動外,亦藉由舞具來傳達。
常見之舞具為先民生活中的工具或用具,如狩獵之弓、矢、石流星;戰爭用之矛、槍、棍、刀等;農耕之犁、鋤以及獸尾、獸角、鳥羽等。 原因: 宗教上的理由─神聖的儀式需使用神聖的材料,如:青竹、新綠的蒿葉、美麗的禽鳥羽毛、供神的糕餅等。 實際方面的理由─因原始初民的儀式活動皆以寫實為主要表現方式,因此透過道具、空間、裝飾物等模型方法,創造出空間、時間、人物、角色及事件的背景與狀態。

53 狩獵舞、戰爭舞、農耕舞 返回 非洲狩獵舞 土家族毛古斯舞 印地安狩獵舞 怒族狩獵舞 巴里島巴貢舞 巴布亞紐幾內亞戰鬥舞 馬紹爾戰鬥舞 農作舞

54 二、原始舞蹈之假扮和裝扮 「裝扮」:古代舞者的裝飾,包括身上穿的(服飾)、頭上戴的(頭飾)、臉上曚的、手、足、身體各部位配戴的裝飾品(配件),以及手裡拿的道具: 服裝:表現地理環境、風土氣候、人物角色、時間的差異。 紋身:出現在沒有衣服以前的裝扮方法,在身體塗以各種顏色,或描以不同的形狀圖案,或刺身,就是今日的紋身。例:北美印第安人、非洲人、臺灣泰雅族婦女黔面、中國海南島黎族婦女紋身。 舞蹈和裝扮的關係: 為了舞蹈而裝扮─扮裝成神靈或魔鬼之類 為了裝扮而舞蹈─是古代青年加冠禮的儀式舞中,部隊的老人,基於幻想而扮裝。

55 巴里島原始裝扮 國劇臉譜 『丑角』 國劇臉譜 『猴』

56 三、原始舞蹈的音樂 古代的舞蹈,集歌、樂、舞於一體。節奏、曲調、和聲是音樂的三大要素,也是舞蹈的要素,而「節奏」即是舞蹈中最早出現的基本要素。 節奏:早期舞蹈中,除了節奏外幾乎沒其他要素。感情由節奏表現,因此出現拍掌、踏足、拍打身體、敲擊器具等形式成為原始的伴奏,亦成為今日京劇鑼鼓點的前身。 以歌合舞:、指先民在祭神和勞動中的呼喊,漸漸成為帶有韻味的旋律,成為合於節奏的歌聲,雖然曲調簡單而重複,卻能與舞蹈動作配合,表現出人的感情。例:臺灣原住民舞蹈即是以歌合舞最佳例子,無需樂器伴奏,完全透過族人的歌聲,或激情呼喊,或一人領唱,眾人相合,群體和著歌聲以行列或圓形牽手而舞,表達族人敬天、祈神的虔敬之意。

57 三、原始舞蹈的音樂 伴奏樂器: 原始舞蹈的伴奏樂器,源於原始生活的工具。先民於祭祀儀式中,藉由敲擊著石塊、竹木,拍打大地,狂呼吶喊的聲音,有著激發舞者的熱情,烘托莊嚴的氣氛,統一集體行動的節奏之意義。 至今發現世界上最古老的樂器產生於上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中國發現最早的樂器─骨哨,是浙江河姆渡遺址出土距今七千年前的文物,用禽類肢骨製成,既是誘捕鳥獸的工具,又可用其音響來伴舞。 根據史籍紀載,遠古的樂器有:塤、籥、言(大簫)、和(小笙) (吹孔樂器)/鐘、磬(敲擊樂器)/鼓、鈴、撓(打擊樂器) /琴、瑟(彈撥樂器) 等。


Download ppt "第二章 原始時代舞蹈 本檔案圖片來源:google圖片."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