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呂鴻光 執行秘書 溫減管理室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2009年1月
溫室氣體減量之國際趨勢與實務 呂鴻光 執行秘書 溫減管理室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2009年1月
2
簡報內容 壹、溫室效應與溫室氣體介紹 貳、全球因應氣候變遷最新趨勢 參、我國溫室氣體排放概況 肆、我國節能減碳因應策略
伍、我國節能減碳行動方案 陸、結語 We Can Believe In You Control CLIMATE
3
壹 一、溫室效應成因 太陽以短波幅射方式穿越太空及大氣層向地球傳送能量, 地面則將所吸收之太陽能以長波幅射方式向天空及外太空傳送。
◎ 溫室氣體對於太陽短波幅射幾乎不吸收,但卻會吸收地表向外太空幅射之長波能量,其再放射出的幅射會使地表增溫,此現象即為溫室效應,造成這種效應的氣體叫溫室氣體(GHG) 大氣層溫室效應:地球上人類生物環境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 BUT 過多就衍生問題 工業革命之前約280ppm,現在已經是430 ppm ,全球已升溫約0.5度, 依現在趨勢,2-3度是可能發生的,2030年達到550 ppm 、溫度升高2度的極有可能發生的,機率幾乎是75%,甚至是99% 希望2050年
4
壹 二、溫室氣體種類 大氣中重要的溫室氣體種類:包括:二氧化碳(CO2)、氧化亞氮(N2O)、甲烷(CH4)、氫氟氯碳化物類(CFCs , HFCs , HCFCs)、全氟碳化物(PFCs)及六氟化硫(SF6)等,來源如下: 溫室氣體 GWP (AR4) 排放來源 CO2 1 化石燃料燃燒、砍伐(燃燒)森林 CH4 25 垃圾掩埋場、農耕、厭氧污水處理、畜牧業(家畜腸道發酵作用) N2O 298 化學工業製程(基本化學原料:硫酸、硝酸、碳化鈣)、燃燒石化燃料、 HFCs 124 ~ 14,800 滅火藥劑、冷媒 PFCs 7,390 ~ 12,200 半導體製程、滅火藥劑 SF6 22,800 電力設施絕緣氣體、面版/鋁鎂合金製程 註:GWP(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一般稱為全球暖化潛勢,因為各種溫室氣體造成的暖化效應並不相同,國際間就用二氧化碳(CO2)的GWP ﹦1,而各氣體相對於二氧化碳的暖化強度,就以GWP值表示。
5
壹 三、溫室氣體對氣候變遷之影響(1) 一般情形下,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濃度會依吸收、釋放等自然規律而有所變化,且大氣的氣溫大致也和大氣二氧化碳的含量成正比關係。 自然界調適二氧化碳的增減需要一定的時間,但近一個世紀以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卻以異常的速率增加中,而且和人類消耗化石燃料的速率成正比。 換句話說,最近一個世紀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增加是人類活動造成的,它的增加率已經超越大自然調適的能力。其結果就是大氣不自然的暖化,及造成氣候不正常的變化。
6
壹 三、溫室氣體對氣候變遷之影響(2) 大氣中各種溫室氣體濃度不斷上升 大氣濃度 二氧化碳 甲烷 氧化亞氮
輻射效應(Watts per square meter)
7
壹 三、溫室氣體對氣候變遷之影響(3) 人類燃燒大量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氣),和過度開發土地(特別是砍伐森林),造成大量的碳淨排放至大氣中。 自工業革命以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在1970年(約287億噸CO2當量)至2004年(約490億噸CO2當量)增加70%,其間CO2排放量增加80%。 1970至2004年間,全球GHG主要排放源來自能源工業(增加約145%)、交通運輸(增加約120%)、工業(增加約65%)、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變化及林業(增加約40%)。 CO2排放量增加,主要因為人類使用化石燃料所致;而CH4及N2O增加,則主要由於人類農業生產所致。
8
壹 三、溫室氣體對氣候變遷之影響(4) 過去一百四十五年間大氣溫度變化 (以 年溫度為基準)
9
壹 三、溫室氣體對氣候變遷之影響(5) 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將加劇溫室效應,造成大氣溫度上升,近一世紀( 年)大氣溫度已上升攝氏0.74度。根據氣候變化政府間專家委員會(IPCC) 2007年評估報告,至本世紀末,全球平均氣溫可能再上升約1.8- 4℃。這種快速升溫情況係過去1,000年不曾發現。 氣候模式預測,這項結果將導致海平面上升18至59公分。 如果溫度上升 ℃,全球20-30%動植物可能面臨滅絕的風險;如上升超過3.5℃,就會有40-70%的物種面臨滅絕風險。 屆時全球氣候與生態環境將產生下列變化: 海平面上升,淹沒陸地。 全球氣候變遷,暴雨或乾旱。 土地沙漠化,生態環境改變。
10
壹 三、溫室氣體對氣候變遷之影響(6) 因氣候相關災害,全球經濟與保險損失呈上升趨勢(1950-1999年) 經濟損失 保險損失
十億美元(以二○○○年幣值為基準) 經濟損失 保險損失 經濟損失趨勢 保險損失趨勢
11
壹 三、溫室氣體對氣候變遷之影響(7) 根據氣候變化政府間專家委員會(IPCC)評估報告指出,氣候變遷引起之災害所造成經濟損失,正呈現一快速成長趨勢。 如果地球平均溫度變暖4 ℃,則全球平均損失可能達全球GDP的1-5%。 從1950年代每年損失約40億美元,大幅提昇至1990年代每年400億美元,成長幅度約為10.3倍。在此期間,保險業之衝擊亦從1950年代的輕微且不顯著,攀升到1990年代的每年約92億美元。 初步估計在1985年至1999年之間,由於氣候異常所造成之經濟與保險損失已經達到7,070億美元。 推估2005年社會碳成本,每噸碳(Tc)約43美元,亦即每噸CO2約為12美元。
12
貳、全球因應氣候變遷最新趨勢
13
一、不願面對的真相-Greenhouse Gas
貳 一、不願面對的真相-Greenhouse Gas 2007年2月2日氣候變化政府間專家委員會(IPCC)發表報告,強調全球平均溫度增加”非常可能(Very likely>90%)”是由人為溫室氣體造成。 預估21世紀末,地球平均氣溫將比20世紀末上升1.8~4℃; 海面將上升18~59公分。 自然因素 Solar Change Volcanic Eruptions Potential Climate Change Greenhouse Gases Aerosols Land Cover 人為因素 Sourc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Climate Change 2007: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2 February 2007.
14
二、不願面對的真相-Climate Change(1)
貳 二、不願面對的真相-Climate Change(1) 北極冰川縮小,比 年平均少約20%,2040年北極夏季無冰。 沙漠化擴大,威脅著10 億人的生計。 由於氣候變暖及資源管理不善,部分已開發國家也出現水荒。 2006年地球大氣CO2濃度381.2ppm創新高紀錄 全球暖化將易發生及延長森林野火季節。 2005年全球氣候災害造成經濟損失約為1998年經濟損失的兩倍。 氣候變化威脅野生物種遷徙生存。 颶風出現頻率高出十年前一倍。 資料來源:1. NASA Provides New Perspectives on the Earth's Changing Ice Sheets, 11 December 2006. 2. Richard A.Kerr, “Is Katrina a Harbinger of Still More Powerful Hurricanes?”, Science VOL September 2005. 3. UNEP,Global Desert Outlook, May 2006. 4. Steven W. Running, Is Global Warming Causing More,Larger Wildfires?, Science VOL August , 2006. 5. WMO Greenhouse Gas Bulletin 2005, 1 November 2006. 6. UNEP, Impacts of a Changing Environment on Wild Animals, November 2006
15
二、不願面對的真相-Climate Change(2)
貳 二、不願面對的真相-Climate Change(2) 海域冰層之溶解速度有多快? 如果目前覆蓋格陵蘭與南極洲的冰層完全溶解,全球海平面將會上升65公尺。 即使這些冰層僅有小部分溶解,也會對低地島國與沿海低窪地區帶來極大衝擊。 過去三千年來,全球海平面大致維持不變。但是在19世紀末期以來,全球海平面測量儀器即量測到海平面開始上升。上升幅度在最近50年大約每年1.8 mm, 自1993年以來則是每年3 mm。 1990 年北極圈 2007 年北極圈
16
三、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
貳 三、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 1992年5月通過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1994年3月21日公約正式生效。至今召開13次締約國大會,計有192個締約國。 目標:防止氣候系統受到人為干擾,同時使生態系統能夠自 然地適應氣候變化、確保糧食生產,免受威脅。 公約原則 公約3.1條:成員承擔共同但差異的責任 公約3.2條:應考慮特別需求或面臨特殊狀況成員之負擔與能力。 公約3.3條:以「成本有效( cost effectiveness)」、「最低成本 (the lowest cost)」防制氣候變遷。 公約3.4及3.5條:成員有權促進永續性經濟發展。 奈洛比行動方案 (衝擊調適)
17
四、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 )
貳 四、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 ) 1997年通過「京都議定書」,2005年2月16日方跨過門檻正式生效。(生效門檻:簽署者應超過55個以上公約締約國,且合計二氧化碳排放總量至少占附件一國家1990年總量之55%)。 已召開3次締約國會議,計182個締約國(累計CO2排放總量占63.7%)。 會員國承擔共同但差異的責任,僅規範附件一國家(已開發國家)第一承諾期( 年)減量責任,尚未包含開發中國家。 工業排放溫室氣體 國際約束協商 全球暖化證據 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京都議定書 已開發工業化國家承諾目標 2008年~2012年間溫室氣體排放量較1990減少 5.2%,其中歐盟削減8%、美國7%、日本6%。 開發中國家 能力建構 自願減量 衝擊調適 技術轉移 1900~迄今 1970~1990年 1992~1994年 1997~2005年 18世紀末
18
貳 四、京都機制 京都議定書建立溫室氣體減量共識,應由各國自身減量做起
京都機制:提供UNFCCC附件一國家遵約之彈性空間; 跨國減量之三種京都機制,讓締約國得以自其他國家執行的減量活動中獲得減量信用,以達到其減量承諾。 包括共同執行(JI)、排放交易(ET)及清潔發展機制(CDM)。 京都議定書減量規範之附件一國家 工業化國家 經濟轉型國 碳信用額度轉移 住商減量 工業減量 植樹造林 交通減量 開發中國家 (非附件一國家) 排放交易(ET) 資金技術轉移 溫室氣體專案計畫 共同執行(JI) 清潔發展機制(CDM) KP 附件B:明列 UNFCCC 附件一國家之減量承諾規範,包括已開發國家與經濟轉型國(KP 附件A:列管六種溫室氣體與部門排放源範疇) UNFCCC 非附件一國家為未被公約與議定書規範之開發中國家
19
貳 五、氣候公約國際談判進程 2007 2008 2009 2010 2006 峇里行動計畫(Bali Action Plan)
COP 12 肯亞奈洛比 COP 13 印尼峇里島 COP 14 波蘭波茲南 COP 15 丹麥哥本哈根 COP16 IPCC 第四次評估報告 G8 德國 G8 日本北海道 京都議定書進一步承諾特設工作組(AWG-KP) 議定書第3.9條 :後京都目標之磋商 議定書檢討(第9條) 長期合作行動之特設工作組AWG - LCA 後京都 全球協議 2006 峇里行動計畫(Bali Action Plan) 已開發國家:進行量化排放限制及達成減量目標 開發中國家:推動可供量測、可報告、可供查證之自願減緩行動 11月美國大選 APEC 澳洲 APEC 秘魯 2050年底前全球減排50% 惟未明確指出減量基準年 強調全球增溫”非常可能(>90%)”由人為造成 並應致力於控制全球2℃及CO2濃度450ppm以下
20
貳 六、2008 G8高峰會 G8高峰會甫於2008年7月在日本北海道洞爺湖召開,G8聯合聲明建請氣候公約考量於2050年底前,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50%,惟未指出減量基準年。 日本提出「革新能源技術計畫 (Cool Earth Innovative Technology Plan)」,未來將投資300億美元,發展與推廣21項創新能源技術之2050年發展路徑圖。 高效率燃天然氣發電廠; 高效率燃煤發電廠; 二氧化碳捕捉與封存; 革命性之太陽能發電; 先進之核能發電; 超高效率超導電力輸配; 先進道路交通系統; 燃料電池動力車輛; 插電式電動車/ 油電混合動力車輛; 運輸用替代燃料; 革新材料製造加工技術 革新之製鐵/煉鋼技術 節能住宅; 次世代高效率照明; 固定式燃料電池; 超高效率熱泵; 省電資訊設備; 房屋/建築物/區域能源管理系統; 高性能電力儲存技術; 電力用電子設備; 氫氣燃料製造。
21
叁、我國溫室氣體排放概況
22
叁 一、台灣百年來平均溫度變化 過去100年全球平均溫度升高攝氏0.6度,台灣的平均溫度在百年內大約上升了攝氏1.4 度,是同期全球平均增溫速率的2 倍 資料來源:百年來台灣氣候的變化 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陳雲蘭 科學發展2008 年4 月, 424 期
23
二、過去百年間夏季熱浪發生趨勢及未來預測
叁 二、過去百年間夏季熱浪發生趨勢及未來預測 年、 年、 年 與 年 , 每10年夏季最高溫 35℃的平均日數之空間分布圖。 熱浪定義: 日最高溫 35 ℃ 熱浪預測: 未來夏季出現熱浪 之頻率將增加。 以台北站為例: 1990 年代 22±12.5日 預測 2020 年代 32±10.9 日 2050 年代 44±13.3 日 2090 年代 69±17.7 日 資料來源:柳中明等,我國異常氣溫與極端降雨事件之發生機率分析與預測,2005年 係依IPCC評估報告內所提全球百年平均溫度增加情境加以推估 (A2: ℃ ; B2: ℃)
24
叁 三、台灣能源使用CO2排放指標跨國比較 2006年能源使用CO2排放量為 百萬噸,占全球 0.96%排行全世界第22名 (台灣人口數約 2,278萬人,占全球 0.349%) 人均CO2排放量 11.87噸,排行全世界16名。 CO2排放密集度 0.45公斤/(2000年 US$ 購買力) 台灣 排名 全 球 OECD 日本 韓國 美國 中國 排放總量a (百萬公噸CO2) 270.33 22 28,003 12,874 1,212.70 476.10 5,696.77 5,606.54 人口(百萬) 22.78 47 6,536 1,178 127.76 48.30 299.83 1,311.80 GDPb (十億美元) 602.02 17 57,564 31,158 3,538.13 11,265.20 8,684.98 每人平均GDPb (千美元) 26.43 24 8.81 26.45 27.69 20.99 37.57 6.62 能源供應 (Mtoe) 107.88 21 11,796 5,537 527.56 216.50 1,878.74 每人平均排放 (公噸CO2/人) 11.87 16 4.22 10.93 9.49 9.86 19.00 4.27 每人平均耗能 ( toe/人) 4.74 23 1.80 4.70 4.13 4.48 7.74 1.43 排放密集度b (公斤CO2/美元) 0.45 51 0.49 0.41 0.34 0.47 0.51 0.65 每單位能源排放 (公噸CO2/ toe) 2.51 31 2.39 2.32 2.30 2.20 2.45 2.98 說明:a. 不包括國際航運排放CO2, b. 以「購買力平價」(purchase power parity)及2000年美元幣值計。 資料來源: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Key World Energy Statistics 2008.
25
台灣燃料燃燒排放二氧化碳(CO2)統計數據
年度 燃料燃燒排放二氧化碳 台灣 年中人口 排放總量(百萬公噸) 年成長率(%) 人均排放量(公噸/人) 總數(萬人) 77 99.160 -- 5.00 1,983.97 78 8.97 5.39 7.80 2,005.55 1.09 79 2.38 5.46 1.30 2,027.89 1.11 80 8.79 5.87 7.51 2,050.36 81 7.68 6.26 6.64 2,070.42 0.98 82 7.83 6.69 6.87 2,089.90 0.94 83 6.21 7.04 5.23 2,108.66 0.90 84 5.40 7.36 4.55 2,126.77 0.86 85 5.60 7.70 4.62 2,144.14 0.82 86 6.90 8.16 5.97 2,163.41 87 6.86 8.64 5.88 2,183.57 0.93 88 4.73 8.98 3.96 2,201.05 0.80 89 8.53 9.67 2,218.45 0.79 90 2.08 9.80 1.34 2,234.11 0.71 91 3.83 10.12 3.27 2,246.32 0.55 92 4.37 10.52 3.95 2,256.27 0.44 93 4.99 11.00 4.56 2,264.68 0.37 94 2.27 11.32 2.91 2,272.98 95 3.12 11.62 2.65 2,282.35 0.41 96 1.35 11.73 0.95 2,291.74
26
叁 四、我國溫室氣體排放結構 統計2006年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為306百萬噸CO2當量(不含LUCF吸收量),其中約 86.8%來自能源燃燒所排放的二氧化碳。 溫室氣體減量的主軸就是二氧化碳(CO2),更與能源部門密切相關;過去兩次全國能源會議、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草案)、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重點均在此。 95.5% 4.5% Energy Sector Industry Process Sector CO2 90.9% HFCS 0.4% PFCS 1.3% SF6 1.5% N2O 3.5% CH4 2.4% *工業製程包括非金屬(如石灰、水泥、玻璃等)、化工(如硝酸製造、純鹼製造、石化製程等)、金屬製程(如鋼鐵、鋁、鎂製造等)等製程,不包含能源使用部分。
27
叁 五、部門別排放CO2占比 各部門分攤電力消費 各部門未分攤電力消費 2006年能源工業(能源轉換) 占燃料使用總排放量61.9%
2006年能源工業(能源轉換) 占燃料使用總排放量的 6.9%。 部門占比:工業 52.5%、運輸14.3%、商業 6.3%,住宅12.1%。 年,以商業、住宅之成長率較高,其次為工業、能源轉換、運輸。 各部門未分攤電力消費 2006年能源工業(能源轉換) 占燃料使用總排放量61.9% 其他部門占比:工業19.9% 運輸14.0%、商業0.8%, 住宅 2.0%。 *此處工業排放係指工業能源(燃料燃燒)使用。
28
叁 六、台灣能源供給情勢 我國能源供給呈現增加的趨勢,平均年成長率約5.98%。 自有能源貧乏,99.32% 依賴進口。
太陽熱能 太電與風電 核能 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局,能源統計手冊,2007年。
29
肆、我國節能減碳因應策略 一、內行政院院會重要議決方案 二、永續能源政策綱領 三、永續能源政策綱領-節能減碳行動計畫
四、節能減碳獎勵及輔導措施 五、政府機關及學校全面節能減碳措施 六、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
30
肆 一、近期內行政院院會重要議決方案 第3095次院會(97.6.5) 第3103次院會 (97.7.31)
永續能源政策綱領 (經濟部) 節能減碳無悔措施全民行動方案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第3103次院會 ( ) 節能減碳獎勵及輔導措施 (經濟部) 政府機關及學校全面節能減碳措施 (經濟部) 第3107次院會 (97.9.4) 永續能源政策綱領具體行動方案 (經建會)
31
肆 二、永續能源政策綱領(1) 永續能源的政策目標 「能源、環保與經濟」三贏 效率 潔淨 穩定 提高能源效率 發展潔淨能源 確保能源供應穩定
未來8年每年提高能源效率2%以上,使能源密集度於2015年較2005年下降20%以上;並藉由技術突破及配套措施,2025年下降50%以上。 建立滿足未來4年經濟成長6%,及2015年每人年均所得達3萬美元經濟發展目標的能源安全供應系統。 提高能源效率 發展潔淨能源 確保能源供應穩定 1.全國二氧化碳排放減量,於2016年至2020年間回到2008年排放量,於2025年回到2000年排放量。 2.發電系統中低碳能源占比由40%增加至2025年的55%以上。 穩定 效率 潔淨 次區域合作扮演經濟內政的角色,用意在擴大腹地規模,整合資源,帶動平衡區域發展 FTA則多帶有政治外交考量,如CEPA等 註・ 能源密集度近3年已有改善,平均改善1.8%。 ・ 為達二氧化碳減量目標,2015年後能源效率每年需提高3%~4%。 ・ 較APEC能源領袖倡議:2005至2030年能源效率提升25%積極。 註・減量目標為非附件一國家宣示最積極目標 ・日韓2005年發電系統中低碳能源占比分別為59%及55%。
32
肆 二、永續能源政策綱領(2) 淨源 節流 高效率 高價值 低排放 低依賴 二高二低的能源消費型態與能源供應系統 能源供應面 能源需求面
原則-「二高二低」 二高二低的能源消費型態與能源供應系統 高效率 高價值 低排放 低依賴 提高能源使用 與生產效率 增加能源利用 的附加價值 追求低碳與低污染能源供給與消費方式 降低對化石能源與進口能源的依存度 政策綱領 淨源 節流 能源供應面 能源需求面
33
三、永續能源政策綱領--具體行動方案(1)
肆 三、永續能源政策綱領--具體行動方案(1) 節能減碳社會 節能減碳行動方案 生活 產業 運輸 環境 能源 改造能源結構 提升發電效率 提升用能效率 發展綠色產業 建構便捷運網 人本交通環境 邁向低碳城市 推廣節能照明 全民減碳運動 廢棄回收利用 建構完整法規基礎與相關配套機制
34
三、永續能源政策綱領--具體行動方案(2)
肆 三、永續能源政策綱領--具體行動方案(2) 擬定第一期4年(2009~2012) 中期計畫:經建會會同經濟部、環保署、內政部、交通部等15部會,共同研提167項中程計畫。另,擬訂分年度計畫,並編列年度預算,據以執行。 2009年度執行工作項目共312項,編列經費 1,363億8,179萬元。 2009年度預估經費 (單位:萬元) 能源 8,488,036.0 產業 269,531.5 運輸 4,197,580.5 環境 196,580.0 生活 359,300.0 法規與配套 127,151.0 合計 13,638,179.0 節能減碳行動方案 2009年預估經費比重圖
35
肆 四、節能減碳獎勵及輔導措施 住宅用戶及 國中小學 產業 電價調整 家庭支出成本:第一階段 (97.7.1起實施) 調幅 12.6%
第二階段( 起實施)調幅 25.2% 產業生產成本:第一階段平均增幅 15.24% ,生產成本增加 0.39% 第二階段平均增幅 30.77% ,生產成本增加 0.79% 住宅用戶及 國中小學 每期平均日用電量不超過去年同期享有電價折扣 配合電價調整相關措施 電費折扣獎勵節能措施 融資貸款 租稅獎勵 促進投資 研發補助 技術服務 產業 節能減碳獎勵及輔導措施 -3-
36
五、政府機關及學校全面節能減碳措施(1)-經濟部主政
肆 五、政府機關及學校全面節能減碳措施(1)-經濟部主政 目的:推動政府機關、學校未來一年用電用油負成長,並 以2015年累計節約7%為目標,累計節約用電9億度 執行單位:7,987個,依機關學校之業務與用電屬性,歸 類為6大類別及112細分類。 個別執行單位節能目標: 節約用電:每年用電量至少負成長, 其中若屬國中、小學、幼稚園、托兒所等者,用電量以不成長為原則 單位樓地板面積年用電量(EUI)高於同類型機關學校EUI基準值者, 最遲需於104年將EUI降至基準值。 節約用油:每年用油量至少負成長1% 其中警勤、消防、醫療救護、工程、國防戰備訓練等執行單位除外。
37
五、政府機關及學校全面節能減碳措施(2)-經濟部主政
肆 五、政府機關及學校全面節能減碳措施(2)-經濟部主政 建立分層管理,採責任分區管理制度 網路資料填報 填報年度節能計畫,其中EUI高於同類型機關學校EUI基準值者,另應填報分年節能目標及整體節能計畫。 追蹤查核 定期紀錄用電/用油量與維護檢查設備系統,評量及檢討改善 採行措施 包括購置及汰換設備、器具及車輛、節約用電、節約用油等共50項措施 督導、評鑑考核及獎懲機制 由經濟部會同行政院研考會,邀集部會代表、北高市政府代表及專家學者組成評鑑小組,評鑑執行成效並給予獎懲建議。 採分層督導考核,於網站填報並以台電、中油提供用電、用油資料核對
38
肆 六、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1) 一、描準政府能源政策 二、規劃內容三主軸
1、減碳:於2016年至2020年間回到2008年排放量,於 2025年回到2000年的排放量,於2050年回到2000年排放量的50%。 2、節能:於2009年至2016年的8年期間,以每年提高能源效率2%為節能目標。 3、能源安全:全國低碳能源占比超過55%。 二、規劃內容三主軸 節能減碳組 能源技術組 能源科技政策組
39
節能減碳組規劃項目 肆 六、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2) 減碳儲碳:建立淨煤與二氧化碳捕獲封存(CCS)及再利用技術
冷凍空調:提升冷凍空調系統節能及創新技術研發 建築節能:提升建築能源管理及加強節能材料與再生建材利用技術研發 電力系統:推動電力系統CO2減量,並發展分散式發電及微型電網供電系統 交通運輸:健全綠色運輸系統及提升運輸系統能源使用效率 工業節能:調整產業結構及開發製程節能技術 教育與推廣:建立節能減碳措施與制度,及推動節能減碳教育推廣 照明與電器:建立高效率先進光源系統,與電器技術及節能管理技術
40
肆 六、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3) 減碳儲碳 建立中小型碳捕獲與再利用實驗室 進行二氧化碳捕獲技術研發和經濟評估
進行先進型二氧化碳捕獲技術的研發 推動CO2直接利用及轉化利用之研發 推動與具實務經驗國外研究單位合作 地質封存技術評估 海洋封存技術評估 協助碳捕獲示範廠建造 封存示範試驗場建造 協助設置近零排放電廠 封存及監測系統之建置及推廣
41
肆 能源技術組規劃項目 六、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4) (與經濟部新兆元旗艦計畫配合) 太陽能:太陽熱能、有機太陽能電池、半導體太陽能電池
風力發電:風能評估技術、風力機關鍵技術、測試與認證平台、陸/海域風力機研發 生質能源:生質酒精(乙醇) 、生質柴油、沼氣、裂解油、生質丁醇、氫氣 海洋能源:波浪能、潮汐能、黑潮能、溫差發電 氫能系統:儲氫技術、產氫技術、運送技術、氫能載具(燃料電池、氫內燃機) 核能工程:核電廠效能提升、新機組關鍵技術、第四代核電廠技術 地質能源:地熱、天然氣水合物、二氧化碳地質封存、核廢料最終處置
42
肆 能源科技政策組規劃項目(1) 六、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5)
能源政策:電業自由化規劃研究;中長期低碳能源技術發展組合規劃;我國能源政策環評之技術評估作業準則計畫。 節能減碳:節能與減碳相關制度之研擬;節能與減碳措施之技術與經濟可行性分析;節能與減碳措施溫室氣體排放及經濟之影響評估;節能技術之推廣與運用政策研訂。 新暨潔淨能源:既有核能電廠延役之工程與經濟可行性分析;既有核電廠加蓋新核能機組的政治及經濟可行性分析;核電擴建之政策與技術可行性評估計畫;評估推廣各種再生能源及節能產品使用之經濟可行性;研擬發展各種再生能源產業、節能產業及節能服務業之策略;評估各種新能源及節能減碳研發項目發展潛力及優先順序;汽電共生系統推廣效益評估;新能源技術的政策與長期效益可行性評估;氫能源科技應用與效益評估。
43
肆 能源科技政策組規劃項目(2) 六、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6)
能源管理:能源需求面管理的經濟與技術評估模式建立;建立能源整合評估模型;能源供應選項之動態量化評量;能源技術成本效益資料庫建立與評估程序;提倡低碳能源比重之工程與經濟可行性之分析;智慧資源規劃;能源資源整合規劃研究。 能源產業:規劃及評估我國中長期能源及產業政策;本土化之能源技術生命週期評估及成本效益評估;因應地球暖化之產業政策;提升能源生產力與促進經濟成長和能源消耗脫勾;能源產業推動效益評比與管考準則研訂。
44
伍、環保署節能減碳行動方案 一、呼應全球減碳願景 二、健全溫室氣體減量管理體系 三、推動全民減碳運動
45
伍 環保署氣候變遷因應組織架構
46
伍 一、 呼應全球減碳願景 我國CO2減量目標 多數減量作為 均從能源科技 能源管理等 相關方向規劃
短程: 年間排放量回歸2008年水準 中程:2025年排放量回歸2000年水準 長程:2050年排放量回歸2000年水準50% CO2總排放量(百萬公噸) 迴歸至2000年排放目標 年 276 221 2008 294 386 2014 110 2050 331 迴歸至2000年排放目標一半 基準情景 多數減量作為 均從能源科技 能源管理等 相關方向規劃 法制面 技術面 經濟面 社會面 境外減量
47
二、健全溫室氣體減量管理體系(1)-溫減法立法
伍 二、健全溫室氣體減量管理體系(1)-溫減法立法 立法目的 減緩全球氣候變遷,降低溫室氣體排放, 共同保護地球環境,確保國家永續發展。 對外:主動宣示我國善盡地球村成員責任, 彰顯我國願意參與國際減緩氣候變遷相關活動。 對內:推動溫室氣體減量之法源依據,落實依法行政。 立法主軸 以溫室氣體減量之能力建構工作為優先, 引導國內各界建置因應氣候變遷之能力。
48
伍 二、健全溫室氣體減量管理體系(2)-溫減法立法 四階段減量策略 時程 總量管制 抵換交易 效能標準 自願盤查 登錄與減量 強制盤查登錄
Stage II 實施1年後 Stage III 預計實施3年後 Stage IV 視減量成效另訂時程 時程 能源相關議題 能源查核 能源效率 能源科技、效率 查核、再生能源 總量管制 抵換交易 效能標準 自願盤查 登錄與減量 強制盤查登錄 自願減量 Stage I 溫減法實施前 指定一定 規模排放源 規範既存及 新設排放源 分配減量責任予各 排放部門主管機關 ,再分配給排放源 對象 排放源 自願參與
49
伍 二、健全溫室氣體減量管理體系(3)-溫減法立法 溫減法與能源法規關聯性示意圖 溫室氣體減量法 能源稅條例 能源管理法 再生能源發展條例
獎勵補助 拍賣制度 溫室氣體減量法 經濟誘因(6) 盤查登錄及查驗制度(11) 總量管制與抵換交易(13~16) 能源管理法 節約能源-能源用戶規定(8、9) 汽電共生(10) 新設或擴建能源設備許可(16) 能源管制、限制及配售(19) 能源稅條例 依能源別從量課稅(7) 申報規定(13) 效能標準 (9) (10、11、13) (14、15、17) (12) 能源科技基金 能源結構 (6、7、9、12) (5、15-1)
50
二、健全溫室氣體減量管理體系(4)-先期減量
伍 二、健全溫室氣體減量管理體系(4)-先期減量 推動國內先期減量計畫 歷年盤查 輔導成果 溫室氣體 盤查管理 技術手冊 硬體建設 國家溫室氣體登錄平台 查證管理 查驗機構管理分工 查證指引 審議規範 部會權責分工 各類減量類型審議分工 各類審議原則 申請書件格式 溫室氣體減量法 現階段工作成效 未來願景 修正與吸納 歷年既有執行成果基礎 銜接 新增強化查驗/審議之內容
51
伍 二、健全溫室氣體減量管理體系(5)-先期減量
參考清潔發展機制(CDM)、自願減碳標準(VCS)、ISO14064/14065等,建立具政府共識之自願先期減量認定、審議及查核機制,研議減量額度後續抵換交易之管理制度。 排放源/組織/計畫 溫室氣體盤查 產業自願減量 基線情境及審查基準 CDM-like 目的事業 主管機關 環保署 自願先期 減量計畫 指定登錄平台 盤查申報 查驗 驗證 相互承認 國家認證機構 國際認證機構 經認可之第三 者驗證機構 認證管理 註冊登記 監督管理 國際接軌 ISO 14064/65 輔導、獎勵或補助 掌握資料及監督管理 查驗/驗證 基線確認
52
伍 二、健全溫室氣體減量管理體系(6)-先期減量
先期減量主要為鼓勵企業在總量管制實施之前,採取可查證之實質減量行動,其產生之減量也可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在未來總量管制配額(allowance)內考量。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亦可用較早的基準年設定,或以標竿值(benchmark)方式進行核配(allocation),有利於已採取先期行動之企業。 溫室氣體總量管制實施前,先期減量廠商節能減碳具benchmark者(例如:世界Top10能效標準、同類別產業或設施前20%之排放強度)、或同類別產業或設施平均排放強度經認可後,可取得主管機關審核之先期碳額credit,可作為排放交易或抵換。 基準年之認定可參採自願減碳標準(Voluntary Carbon Standard, VCS)作法,例如:以較標竿值多出之減碳效益來認定。未達標竿值之排放源,但實質進行減量者,則應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進行獎勵。
53
盤查登錄及資料庫建置係建構未來碳市場交易之成功基礎
伍 二、健全溫室氣體減量管理體系(7)-先期減量 進行溫室氣體盤查登錄 2007年7月啟動「國家溫室氣體登錄平台( 提供產業上傳盤查資料,已有 121家 廠商自主性提報盤查資料, 預計3年內完成 300家工廠提報,可掌握全國能源及工業部門80% 以上之二氧化碳排放量。 盤查登錄及資料庫建置係建構未來碳市場交易之成功基礎
54
伍 二、健全溫室氣體減量管理體系(8)-先期減量 溫室氣體先期減量推動計畫 自願減量 自願減量計畫 協議 建立排放減量能力
政府目的: 促進溫室氣體減量管理能力建立 建立驗證與認可自願減量之機制 符合國際標準 產業目的: 透過能源效率減低長期成本 因應國際趨勢 提升企業形象 自願減量計畫 經濟部能源局 ( ) 170,000t.CO2e 自願減量 協議 環保署 TTLA、TSIA 經濟部工業局 ( ) 約減少 28Mt.CO2e 整合 節約 能源 提升 能源效率 設備 升級 減量認定、審議、查驗機制 減量額度 建立排放減量能力 溫室氣體減量行動機制 (總量管制)
55
規劃未來總量管制及排放交易機制 (CAP & TRADE System)
伍 二、健全溫室氣體減量管理體系(9)-先期減量 步驟1 步驟3 步驟2 誘因 示範性交易 財務系統 自願減碳標準 芝加哥氣候交易所 義務性目標 排放交易 相互承認 美國東北十州 溫室氣體減量倡議 歐盟排放交易機制 全球排放交易機制 清冊申報 驗證 自願減量 國內自願 減量機制 全球自願 減量機制 全球義務性減量機制 VERs 參與全球碳市場 CDM 規劃未來總量管制及排放交易機制 (CAP & TRADE System) 長期目標 – 國際接軌
56
馬英九總統於環境日 2008年6月5日宣示 從府院以身作則 實踐節能減碳無悔措施
伍 三、推動全民減碳運動(1) 馬英九總統於環境日 2008年6月5日宣示 從府院以身作則 實踐節能減碳無悔措施 鑑於氣候變遷衝擊影響廣泛且重大,除將持續推動相關立法工作外,特擬定「節能減碳無悔措施全民行動方案」,廣邀全民呼應因應國際趨勢的新生活行動。 目標:鼓勵全國民眾採取自動自發行為,實踐「節能減碳無悔措施」,使成為一種國民的時尚與新的文化運動 實施對象:由政府機關及公職人員率先動員與實踐 ,規劃各級政府機關、企業、學校、民間團體、村里長、民眾都能共同響應 。
57
伍 六、推動全民減碳運動(2) 2008.8.22 正式啟動 節能減碳全民行動網站 十大減碳宣言 提供全民參與簽署節能減碳宣言。
( 提供全民參與簽署節能減碳宣言。 提供單位或個人自行掌握節能減碳執行情形,作為統計能源使用情形、紀錄個人減碳行為,並可提報減碳績效。 部落格功能,可作為減碳資訊交流的園地。 提供各種生活環保減量訊息,作為減碳資訊交流的園地。 十大減碳宣言 1. 冷氣控溫不外洩; 2.隨手關燈拔插頭 3. 省電燈具更省錢; 4.節能省水看標章 5. 鐵馬步行兼保健; 6.每週一天不開車 7. 選車用車助減碳; 8.多吃蔬食少吃肉 9. 自備杯筷帕與袋;10.惜用資源顧地球
58
一人一天至少減碳一公斤的小撇步 你可以做到 2.24 2.06 1.40 0.84 0.78 0.27 0.21 減碳量 (公斤)
一天不開車,以上下班來回共10公里及每1公升汽油行駛10公里估算。 2.24 每天少產生1公斤垃圾。 2.06 每天少開1小時冷氣。(以冷氣耗電量2,200W計) 1.40 冷氣調高1℃,以每日總使用10小時。(冷氣功率2200W,以調高1℃省電6%計算) 0.84 每天一餐改吃蔬食 (依衛生署建議每天肉類攝取量0.12公斤,平均分配於二餐)。 0.78 開飲機設定時開關,定時關機12小時。(加熱功率750W,保溫50W) 0.27 每天少用1度水 0.21
59
陸、結 語
60
結 語 全球暖化對人類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的衝擊,科學的論述已臻成熟,各國(包括工業化國家)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壓力日益增加,追求低碳生活為邁向環境永續之國際趨勢。 政府各部會對立法必要性已有相當共識:我國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採原則性、階段性逐期加嚴規範,並參考國際發展經驗及國內現有情況,納入可採用之行政管制措施(效能標準、總量管制),相關部會亦持續進行能力建構。 現階段我國應優先強化因應氣候變遷之能力建構工作,包括法規建置、盤查登錄查證、總量管制及排放交易、先期減量行動等,作好與國際接軌的準備 溫室氣體減量工作絕對要從國內本身做起, 推動產業與能源結構調整,並提高全民對於節能減碳之重視,從個人、家庭、社區作起,落實無悔措施全民行動,讓台灣加速向「低碳社會」邁進。
61
簡報完畢 敬請指教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