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二章
2
第二節 西潮衝擊下的滿清帝國 本節學習重點 1.了解鴉片戰爭發生的原因與影響 2.認識西方傳教士與教會所傳入的新思潮及影響
3.明白滿清政府對內陸的控制
3
一、鴉片戰爭 (一)原因 1.貿易問題:英國希望中國取消貿易限制(圖) 2.遣使來華: (1)時間:
A.1793年:馬戛爾尼(圖1、圖2、圖3) B.1816年:阿美士德 (2)目的:開放市場、平等外交 (3)結果:觸犯中國天朝觀念,失敗告終 小測驗 TEST
4
(二)戰爭經過 3.鴉片問題: (1)為改善貿易逆差,英國走私鴉片(圖1、圖2) (2)造成健康、財政問題,林則徐奉命查禁銷毀
(圖1、圖2、圖3、圖4) (二)戰爭經過 小測驗 TEST 1.時間:1840~1842年(圖) 2.結果:清廷戰敗,被迫簽下《南京條約》 (圖1、圖2)
5
協定關稅、領事裁判權、租界、片面最惠國待遇等 (2)其他列強陸續跟進(圖1、圖2) (3)引發瓜分風潮:
3.不良影響: (1)喪失主權 協定關稅、領事裁判權、租界、片面最惠國待遇等 (2)其他列強陸續跟進(圖1、圖2) (3)引發瓜分風潮: A.作法:列強劃分勢力範圍,排除別國勢力 B.改善:1899年門戶開放政策(圖) a.目的:避免利益衝突 b.提出人:美國國務卿海約翰 c.結果:列強承認在中國的均勢, 中國免除被瓜分的危機 小測驗 TEST
6
二、西方知識的傳入 (一)鴉片戰爭前 1.西方傳教士介紹西方事務 2.《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月刊:(圖) (1)時間:1833~1837年間
(2)創辦者:普魯士傳教士郭士立 (3)內容:介紹西方的科學、工藝與地理等 3.《美理哥合省國志略》:(圖) (1)時間:1838年 (2)作者:美國傳教士裨治文 (3)內容:介紹美國的地理位置、政治制度等 (4)影響:中國知識分子給予很高評價
7
(二)鴉片戰爭後 1.西方教會及傳教士引進新思潮 2.《萬國公報》:(圖) (1)創辦人:美國傳教士林樂知(圖)
(1)創辦人:美國傳教士林樂知(圖) (2)時間:1868~1907年(1883~1888年曾停刊) (3)初名:《教會新報》 (4)內容: A.討論基督宗教教義、報導教會消息 B.介紹科學知識、外國史地與各國新聞 (5)改名:1874年改名《萬國公報》 (6)發展: ☆西學新知之總薈 A.刊載對中國時局的政治評論 B.介紹西方國家概況與政治體制
8
3.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 (1)呼籲中國推動改革 (2)力倡英國式的君主立憲制 (3)影響中國知識分子(圖) (4)翻譯《泰西新史攬要》: A.時間:甲午戰敗 B.內容: A.D.19th歐美變法圖強的歷史 C.影響:堅定光緒(圖)推動維新變法的決心
9
三、滿清政府對於內陸的控制 (一)捻亂 1.時間:1853~1868年 2.亂起: (1)黃淮地區災荒連年 (2)響應太平天國(圖)
(3)遍布北方各省(圖) 3.亂平:李鴻章、左宗棠 小測驗 TEST
10
(二)回變 1.雲南回變:(少數人) (1)背景:文化差異+漢滿歧視 (2)時間:1856~1873(同治12)年 (3)原因:
A.回漢土地糾紛 B.太平天國影響 (4)情形: A.杜文秀(圖)勢力最強,曾控制雲貴 B.清廷平定後,加強對當地回民的控制
11
2.陝甘回變: (多數人) (1)背景:地方官歧視、捐輸沉重 (2)時間:1862~1873 (同治12)年 (3)經過: A.領袖馬化龍,聲勢頗大 (合捻軍) B.左宗棠平亂 ※蘭州製造局 (4)影響:回民↓ ,漢人↑
12
(三)阿古柏政權 ※新疆回變 1.時間:1867~1877 (光緒3)年 2.經過:(利用陝甘回變) (1)中亞浩罕王派阿古柏(圖)發展勢力
(三)阿古柏政權 ※新疆回變 1.時間:1867~1877 (光緒3)年 2.經過:(利用陝甘回變) (1)中亞浩罕王派阿古柏(圖)發展勢力 (2)首建回疆帝國 (3)得英、俄承認 3.平亂:1877年左宗棠收復(圖) 4.影響:1884年新疆建省 小測驗 TEST
13
最早、最久: 最晚、最複雜: ※海防論○ v.s. 塞防論○ →
14
本公司已儘力解決著作權,倘有疏漏,請著作權持有者向本公司編輯部洽詢。
The End 本公司已儘力解決著作權,倘有疏漏,請著作權持有者向本公司編輯部洽詢。
15
英國倫敦的東印度公司總部 英國資本家與中產階級們,希望從中國獲取更大的利益,於是透過國會干涉英國政府與英國東印度公司,改變對中國的貿易形式。
16
《英使謁見乾隆紀實》書影 馬戛爾尼的使團中,後來有人將這一次的外交行動寫成《英使謁見乾隆紀實》,記錄當時英國使節團在中國所見到的事物。
17
乾隆在熱河接見馬戛爾尼
18
英國東印度公司 在印度的鴉片儲藏庫
19
西洋人所繪 「乾隆皇帝接見外國使節」圖
20
鴉片戰爭前中國進口鴉片數量趨勢圖 (每箱約重120斤)
21
鴉片的吸食 象牙鴉片煙管 富有人家所用的雕花象牙煙管。使用時將鴉片置於煙管金屬缽中,再以火燒。
22
林則徐 1839年被道光皇帝派至 廣州查煙,主張嚴禁鴉 片。認為鴉片走私造成 人人萎靡、白銀外流、 兵士體弱,關係國家民 族的興亡。
23
林則徐銷菸池舊址
24
林則徐等人將虎門銷煙經過上奏道光皇帝 道光皇帝批曰
25
鴉片戰爭想像圖
26
簽訂〈南京條約〉的情況
27
〈南京條約〉(局部)
28
門戶開放政策推動前列強瓜分中國圖 海約翰
29
此圖反映了清末時人所認知的帝國主義國家瓜分中國的情勢。
熊代表俄國 臘腸代表德國 太陽代表日本 狗代表英國 蛙代表法國 鷹代表美國
30
諷刺列強瓜分滿清的漫畫 瑪麗(法國的擬人化象徵) 威廉二世(德國) 明治天皇(日本) 維多利亞女王(英國) 尼古拉二世(俄國)
31
郭士立&《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
32
裨治文 &《美理哥合省國志略》
33
林樂知
34
萬國公報 時人稱《萬國公報》是「西學新知之總薈」,意 思就是說,當時的知識分子如果想要了解西方的 知識學問,一定要看《萬國公報》。
35
康有為 梁啟超
36
光緒皇帝
37
捻亂路線示意圖
38
太平天國之役 太平天國雖號「太平」,但其戰事慘烈, 喪生人數和所摧毀的村莊眾多。
39
杜文秀故居(大理古城南門) 掛有杜文秀手書 對聯:「天生英 雄奪回漢朝世 界,地出豪傑戳 破胡兒乾坤。」 杜文秀領導滇西回變,攻下滇西、滇南的五十三座城池,深受群眾擁護。後清廷集中兵力進攻,大理政權日見危急,1872年,杜文秀在重兵圍城之下,全家服毒自盡。
40
阿古柏
41
清軍進軍新疆示意圖
42
【94指考】 一份文獻記錄乾隆年間一群西方人在北京的經歷,提到朝廷禮儀繁重,但使人感受到宗教式的肅靜。沒有人在典禮進行時竊竊私語,「這種肅靜莊嚴是東方的特色,歐洲文明還沒有達到這點。」這份文獻最可能是由以下何人記錄的? (A)在朝廷任職的耶穌會士 (B)英國派遣來華的使節 (C)葡萄牙東印度公司職員 (D)俄國駐在北京的商人 (B) 再按一下有解析
43
解析 馬戛爾尼入宮覲見乾隆皇帝時,見到了朝廷禮儀的端莊肅穆與繁重,使人感受到皇帝無比的威嚴。但當時也為了英使是否向中國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禮而有爭執,因為當時歐洲覲見君主只需單跪一膝並親吻君主的手背,與中國禮儀大不相符。馬戛爾尼返英後著有《乾隆英使覲見記》。 再按一下滑鼠,接續下一題
44
【98學測】 1816年,英王喬治三世派遣阿美士德(Amherst)出使中國,卻與清朝發生「禮節之爭」。清朝要求英使依「天朝定制」,覲見皇帝時行「三跪九叩頭禮」,英使以跪叩禮「有傷英國尊嚴」,堅持僅行「免冠俯首」。雙方爭持不下,最後英使遭逐出,不顧而去。此一「禮節之爭」的歷史意涵為何? (A)新帝國主義與反殖民主義的對抗 (B)海權思想與傳統陸權觀念的對立 (C)工業資本主義與農業文化的矛盾 (D)天下秩序觀與主權國家觀的衝突 (D)
45
解析 當時中國仍自認為是「天朝上國」,萬邦 來朝時,使節自然必須依照朝廷禮儀,向 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禮。然而此時西方各國 已發展出主權國家的觀念,國與國之間的 地位是平等的,雙方因此發生衝突。
46
【96學測】 (C) 一位清代官員討論當時稅收制度,表示:「各省州 縣地方收稅多以銅錢為主,但換成白銀交到中央。 各省鹽商賣鹽也是收銅錢,交稅時卻須交白銀。原 本銀價便宜,兌換時還有些利益,但現在銀價不斷 上漲,每兩白銀值一千六百個銅錢。所以地方官必 須墊賠,鹽商也視交稅為畏途。」為了因應這種情 況,他提出解決的方法是 (A)官員收取的「火耗」歸公,禁止官員中飽私囊 (B)規定收稅或買賣禁用銅錢,改用白銀以免兌換 (C)禁止鴉片進口,避免白銀外流,解決銀價問題 (D)改變貨幣制度,廢除銀兩,改用新式銀元紙幣
47
解析 清末因英國傾銷鴉片至中國,使白銀大 量外流,造成銀價高漲,銀貴錢賤,人 民無力繳稅,影響國家財政甚鉅。 再按一下滑鼠,接續下一題
48
【91指考】 右邊兩圖是1820~1840年 間,中國海關一項進口物 品的統計圖。根據你的歷 史知識,該項物品指的是 什麼? (A)樟腦 (B)鴉片 (C)蔗糖 (D)茶葉 (B)
49
解析 樟腦、蔗糖、茶葉都是當時中 國的出口物品,只有鴉片才是 當時的進口物品。 再按一下滑鼠,接續下一題
50
【94指考】 這個條約的簽訂改變了長期以來中國與外國 人之間經商的習慣和組織,開始了新的貿易 制度。一夜之間,過去原本舉足輕重的行商 遭到削弱。這個條約最可能是指 (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和約》 (A)
51
解析 《南京條約》內容包含廢除壟斷 性的行商制度、秉公議定稅則等 規定。 再按一下滑鼠,接續下一題
52
【95學測】 以下是清朝以後中國人稱呼西方人的幾個說法: 甲、「中國稱『鬼子』其實是龜茲的轉音,只有 通稱西方之意。」 乙、「以後各式公文,凡有關大英國臣民者,不 得書『夷』字。」 丙、「茶葉大黃,外國所必需,中國不售,『夷 人』何以為生?」 它們出現的先後次序應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乙、甲、丙 (D)丙、乙、甲 (D)
53
解析 甲中的「鬼子」為中國人對外國人的稱呼,帶 有鄙視意味,而甲說有為己辯解之意,表示中 國人並非歧視外人,此時世界觀已較清季時開 放,應為清末民初之語;乙意為兩國平等,為 鴉片戰爭後《南京條約》所訂,兩國官方公文 往來用平等格式;丙為1839年林則徐來到廣州 後之語,此時中國仍存天朝觀念,對於外國皆 以「夷」視之;故順序為丙、乙、甲。
54
【92學測】 近代中國雖不斷遭受帝國主義侵略,但並沒有像 印度一般,全國都變成了殖民地。這與下面何者 最為有關? (A)俄國主張遠東政策,積極在亞洲從事政治活動 (B)美國主張門戶開放政策,讓所有國家公平參與 (C)美國提出十四點和平計畫,希望廢止祕密外交 (D)日本提倡「大東亞共榮圈」,帶領亞洲抵抗侵 略 (B) 再按一下有解析
55
解析 清末列強進逼,一度曾有瓜分中國之勢,相 競劃分勢力範圍,但因其中涉及利益衝突, 美國為保持其在華的既得利益,提出門戶開 放政策,主張開放各國在華勢力的門戶,列 強經濟利益均等,才保持了中國領土完整, 免於瓜分危機。 再按一下滑鼠,接續下一題
56
【98指考】 甲午戰前,英國在中國的利益遍於南北。甲午 戰後,情勢大為不同:東北與長城內外、黃河 流域、西南和福建分別為俄、德、法和日本的 勢力範圍。此時出現「門戶開放政策」,主張 列強開放在中國的勢力範圍,大家利益均霑。 請問:此政策由何國提出?實際推動者最可能 為何國? (A)美、英 (B)美、德 (C)俄、英 (D)俄、德 (A)
57
解析 清末列強之中,英國在中國占有最大的利益,但 是甲午戰爭後,列強開始形成各自的勢力範圍, 使得英國在中國的商業利益大受限制。於是英國 構思了門戶開放政策,主張開放列強在中國勢力 範圍的門戶,使各國經濟機會均等。但英國只想 開放別人,並不想開放自己的勢力範圍,因此請 美國出面,推動門戶開放政策,英國再「有條件 的接受」,而其餘列強為了避免利益衝突而產生 對抗,也接受了各國在中國的均勢,清帝國暫時 免於被瓜分。
58
【93指考】 一篇文告指出:賊人焚燒學宮,破壞孔子神主 牌,所到之處,佛寺、道觀、城隍廟、社稷壇 ,均遭焚毀。所以號召有識之士起來討伐。這 篇文告提到的「賊」,最可能是指 (A)元末的白蓮教徒 (B)明朝末年的流寇 (C)清末的太平天國 (D)二十世紀初的中共 (C)
59
解析 清末太平天國擷取部分基督教教義,抨擊 傳統儒家,對於其他佛教、道教和民間信 仰亦都毀壞,故如曾國藩等漢人知識分子 為捍衛傳統文化,反而協助滿清政府對抗 同為漢人但破壞傳統的太平天國。
60
【96指考】 一位生長於魚米之鄉的湖湘子弟,在家書中 提到軍旅生活說:駐地「風沙漫天,冰雪載 地,石田千里」,因此軍隊必須修築道路, 以運載軍需,並在沿途栽植楊柳,以防風沙 。這種情況與下列那一事件有關? (A)成吉思汗西征 (B)明軍攻打蒙古 (C)清軍平定新疆 (D)共軍抗美援朝 (C)
61
解析 同治年間左宗棠率領以地方鄉勇團練 組成的湘軍,平定新疆,時人楊昌浚 曾作詩:「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 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 風度玉關」,指的就是此事。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