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方案与推进策略 安徽省教育厅 李明阳.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方案与推进策略 安徽省教育厅 李明阳."—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方案与推进策略 安徽省教育厅 李明阳

2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体情况 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背景 三、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方案 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任务 五、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策略

3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体情况 1.基本背景 2.总体进展 3.主要问题 4.当前基础教育发展的形势

4 1.基本背景 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关系民族未来,在世界各国都被置于国家层面来推进。

5 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1999年启动了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把它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始,世界各国纷纷开展推动以提高未来国民整体素质为主要任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1999年启动了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把它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

6 课程改革超常规推进: 1999年,开始方案设计和课程标准研制 2001年9月,义务教育新课程开始实验 2005年9月,义务教育新课程全国推广
2004年9月,高中新课程在四省(区)实验 2005年9月,江苏加入高中新课程实验 2006年9月,天津、安徽、浙江、福建、辽宁5省加入高中新课程实验

7 2.总体进展 ——改革的方向得到广泛认可 调研反映,大部分人认为课程改革的方向值得肯定,它符合素质教育要求,顺应了社会的发展,是时代进步的体现

8 ——课程设置趋于更加科学合理 课程设置更有利于学生发展,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注重了对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

9 ——教学方式发生积极、本质的改变 扩大了教师的教育视野,推进了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

10 ——把坚持国家统一要求与不同地区实际有机结合
课程设置既保持国家统一意志,又适应了各地的实际;教材的多样性适应了不同地区的实际需要。

11 ——推动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据不完全统计,有2万人参加了国家级培训,700多万人参加了地方组织的培训。完成了新中国的最大规模的教师培训。
校本教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12 3.主要问题 ——各级政府对课程改革重要性的认识跟不上改革的要求,增加了推进的难度
——教育体制的调整跟不上改革的推进速度,使课程改革面临着许多制度性障碍 ——课程改革的专业支撑体系建设跟不上改革的进程,使课程改革缺少坚强后盾 ——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提高跟不上改革的步伐,制约了新课程的有效推进

13 4.当前基础教育发展的形势 义务教育法的修订(变化) 均衡发展(铜陵、芜湖、合肥经验) 教育公平

14 为什么要进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对人的培养提出了新
的更高要求。 高中学生发展、高中教育现状迫切要求高中 进行课程改革。 高中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进一 步推进的必然要求。 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呼唤高中课程进 行改革。

15 有利于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衔接 和巩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成果 有利于推进高考的进一步改革,使高考 从制约改革的因素变成促进改革的动力 较早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有利于得到     教育部给予多方支持

16 为什么我省今年要进行高中课程改革?  周边已经形成一个改革实验圈,为我省高 中课程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经验基础  高中新课程实验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 量、实现安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大 机遇  1998年以来的示范高中建设极大地改善了 高中的办学条件,提高了高中管理和教学 水平,为新课程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7 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 1.国际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2.我国普通高中教育中的问题

18 1.国际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19 全球化——机遇、挑战和危机 全球化为现代化的进程创造了大量机遇,但也造成了不断增长的不平等现象和风险。
世界竞争形成了新的国际格局:强势国家和强权政府利用各种优势,极大地扩展其政治影响,各种不平等的鸿沟不断扩大,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正处于被持续边缘化的危险之中。

20 教育质量—— 各国关注未来的焦点 各国及世界教育组织关于教育目标论述的变化
教育不仅是人权,而且是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局根据会员国在第46届国际教育大会(2001年)上提交的国家报告开展的研究表明: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国家的教育政策目标中越来越重视:(1)承认受教育是一种人权;(2) 提高个人的能力和抉择的能力;(3)加强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能力 。 教育发展的核心是提高教育质量

21 教育改革—— 各国关注未来的 行动 各国首脑把提高教育质量和推进教育平等作为重要国策
布什:“我们要求美国对不同背景的每一个孩子允诺不让美国一个孩子落后。” 布莱尔:“教育机会均等是我们20世纪的教育口号,今天这仍然是基本的,但已经是远远不够的了。我们要为绝大多数青少年提供优质的而不仅是良好的教育。”

22 教育改革——世界关注未来的焦点 吴作栋:“塑造我们的未来:思考的学校,学习的国家”。
卢武铉:“要进一步充实福利政策,消除所有不合理的差别,建设一个人人具有平等受教育权利的国家。”“要让孩子们从应试枷锁中解放出来,营造一个人人都能尽情发挥自己才能与创造力的环境。” 吴作栋:“塑造我们的未来:思考的学校,学习的国家”。

23 启示 完善国家基础教育目标, 加强改革推进力 从全球化的战略视野考虑学生综合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培养。
完善国家基础教育目标, 加强改革推进力 从全球化的战略视野考虑学生综合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培养。 体现“以人为本”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确立国家教育对每一个学生的责任。 确立新的质量观念,突出教育质量的核心地位。 法规建设,建立问责,政策透明, 放权自主。

24 各国提高教育质量的行动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经合组织国家中,7-14岁学生累计授课时间从芬兰的5523小时至澳大利亚、意大利、荷兰、英格兰的8000小时左右。并非学习时间越长学生学习水平就越高。 芬兰:教师质量高;对学生的评价宽松;学制有弹性 美国2061计划:精选课程内容

25 把提高教师水平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首选目标
提高教师学历 设立专业组织,促进教师质量提高及专业发展 在专业性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教师能力 推进教师资源在地区间的均衡分布

26 加强课程与教材管理中的科学决策 国家对课程实施一定程度的统筹管理,国家标准与地方决策相结合是课程管理的改革趋势
国家标准制定工作一般由中央政府任命一个专门委员会或专职机构来领导 课程标准既包括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也包括学生评价标准 多数国家教科书管理采用民间出版政府审定的方式

27 扩大学校自主权,同时加强问责制度和教育质量监测
鼓励学校尝试多种改革方案 办学绩效好的学校将被赋予更多、更大的自主权 建立独立的督导机构和专业化的督导队伍 建立教育质量监测制度

28 2.我国普通高中教育中的问题

29 (1)普通高中教育现状调查  调查范围:北京、辽宁、江苏、广东、黑龙江、江西、广西、河北、山西、宁夏等10个省(市、区)  样本数量:不同层次学校的学生样本14036名、教师样本1650名、校长样本158名

30 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 校长和教师认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身心健康以及创新精神是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

31 校长、教师认为在学生身上实际体现得较好的课程目标

32 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目标 有69.8%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3 教师、校长对高中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关系的认识
只有9.3%的教师和5.4%的学生认为高中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较紧。43.2%的教师和54.2%的校长认为高中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严重脱节或有较大脱节。

34 学校开选修课的情况 学生是否希望开选修课 92.6%的学生希望学校开设选修课, 但69.8%的学生反映学校没有开设选修课。

35 学生对高中生活的感受 只有9.6%的学生明确表示喜欢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

36 对高中课程 内容难度的看法 对高中课程 内容容量的看法 78.2%的校长认为课程内容的量偏多,66.2%的校长认为课程难度过大; 37.1%的教师认为课程内容偏多,36.7%的教师认为高中课程内容难度过大。

37 公众对学生作息时间的反馈  被调查者的子女每天睡眠时间在7小时以下的占67.7%,在6小时以下的占22.2%;  被调查者的子女每天自由支配时间在0.5小时以下的占41.6%,没有的占19.4%。

38 学生及社会公众对考试成绩的看法 85.4%的学生及78%的社会公众明确表示考试成绩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

39 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具体感受 外语、数学、体育、信息技术 政治、物理、数学、外语 数学、物理、外语、化学 政治、历史、美术、数学
最喜欢的 外语、数学、体育、信息技术 最不喜欢的 政治、物理、数学、外语 压力很大的 数学、物理、外语、化学 实用性最差的 政治、历史、美术、数学 内容偏多的 数学、物理、政治、历史 内容太难的 物理、数学、化学、外语

40 (2)调查的主要结论 结论1: 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得比较扎实,但是社会责任感、价值判断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人生规划意识等方面比较薄弱,校长和教师也很少关注。

41 结论2: 绝大多数教师认为课程内容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但内容偏多、偏难、与学生生活经验脱节的问题依然比较严重。

42 结论3: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对个人发展有益,但参加的机会很少;绝大多数学生希望学校开设选修课,但普遍反映学校并未开设。

43 结论4: 高中生普遍喜欢亲身实践、讨论交流、实验探究等教学方式,但在现行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的机会,作业主要以练习、记忆或背诵为主。

44 结论5: 学校的评价主要以考试为主,缺乏反映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评价制度;但学生普遍认为分数并不能全面反映其发展状况,近一半的校长认为公布分数对学生的发展有消极影响。

45 三、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方案 1.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研制 2.普通高中课程结构 3.课程设置及说明 4.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

46 1.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研制 2001年7月,第一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标志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正式启动。
2003年3月,教育部向全国颁发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 整个研制过程历时一年九个月。期间,组织了一千多名课程和学科专家对新课程方案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先后召开了十三次大型工作会议。

47 2.普通高中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系列、专题)三个层次构成。 学习领域 科 目 模 块 (系列、专题)

48 普通高中课程结构 数 学 科 技 术 艺 语 文 外 物 理 化 生 通用技术 信息技术 政 治 历 史 地 美 体育与健康 音 乐
学习领域 科目 模块 语言与 文学 人文与 社会 体育与 健康 综合实践 活动 通用技术 信息技术 综合实践活动 体育与健康 (略)

49 学习领域 新课程设置八个学习领域: 语言与文学 数学 每一个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 人文与社会 科学 体育与健康 技术
语言与文学 数学 人文与社会 科学 体育与健康 技术 综合实践活动 艺术 每一个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

50 科目内容结构示意

51 语 文 语文 1 语文 2 语文 3 语文 4 语文 5 必修 小说与戏剧 闻与传记 诗歌与散文 语言文字应用 文化论著与专题 选修系列

52 数 学 系列1 系列2 系列3 系列4 必修 选修系列 数学 1 数学 2 数学 3 数学 4 数学 5
数 学 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 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 概率 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II;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必修 数学 1 数学 2 数学 3 数学 4 数学 5 系列1 系列2 系列3 系列4 选修系列

53 选修系列1 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 选修1-1: 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
数系扩充及复数的引入;逻辑框图。

54 选修系列2 选修2-1: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 导数及其应用;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选修2-3: 计数原理;统计;概率。
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 导数及其应用;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选修2-3: 计数原理;统计;概率。

55 选修系列3 选修3-1: 数学史选讲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3-4:对称与群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56 选修系列4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修4-5:不等式选讲

57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实验设计初步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58 英 语(日语、俄语框架一致,内容有所区别)
英 语(日语、俄语框架一致,内容有所区别) 必修 英语 1 英语 2 英语 3 英语 4 英语 5 系列1 系列2 选修系列

59 历 史 历史 1 历史2 历史3 选修模块 必修模块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历 史 历史 1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中外历史 人物评说 20世纪的 战争与和平 历史2 近代民主与专制的较量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历史上重大 改革回眸 历史3 探索历史 的奥秘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世界文化 遗产荟萃 选修模块 必修模块

60 地 理 必修 模块 地理1 地理2 地理3 选修模块 海洋地理 旅游地理 环境保护 地理信息 技术应用 自然灾害 与防治 城乡规划 与生活
宇宙中的地球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 理 人口与城市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可持续发展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必修 模块 地理1 地理2 地理3 地理信息 技术应用 自然灾害 与防治 城乡规划 与生活 宇宙与地球 海洋地理 旅游地理 环境保护 选修模块

61 物 理 选修 物理A2 必修 共同必修 物理A1 物理B2 物理B1 物理C2 物理C1 物理C4 物理C3 物理D2 物理D1 物理D4
物 理 选修 物理B2 物理B1 物理C2 物理C1 物理C4 物理C3 物理D2 物理D1 物理D4 物理D3 物理D5 必修 共同必修 物理A2 物理A1

62 选修系列1 选修1-1: 电磁现象和规律; 电磁技术与社会; 家用电器与生活。 选修1-2: 热现象与规律;热与生活; 能源与社会发展 。

63 选修系列2 选修2-1: 电与电工;电磁波与信息技术。 选修2-2: 力与机械;热与热机。 选修2-3: 光与光学仪器;原子结构与核技术。

64 选修系列3 选修3-1:电场;电路;磁场。 选修3-2:电磁感应;交变电流;传感器。 选修3-3: 分子动理论与统计思想;
固体、液体与气体; 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65 选修3-4: 机械振动与电磁波; 电磁振荡与电磁波;光,相对论。 选修3-5: 碰撞与动量守恒; 原子结构、原子核;波粒二象性 。

66 化 学 必修模块 化学 1 化学 2 选修模块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技术 化学反应原理 有机化学基础 实验化学 物质结构与性质 物质结构基础
化 学 必修模块 认识化学科学 化学实验基础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物质结构基础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化学 1 化学 2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技术 化学反应原理 有机化学基础 物质结构与性质 实验化学 选修模块

67 生 物 分子与细胞 遗传与进化 稳态与环境 必修模块 生物技术实践 生物科学与社会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选修模块

68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基础 必修模块 选修模块 网络技术应用 数据管理技术 人工智能初步 算法与程序设计 多媒体技术应用 信息获取
信息加工与表达 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技术与社会 信息技术基础 必修模块 算法与程序设计 多媒体技术应用 网络技术应用 数据管理技术 人工智能初步 选修模块

69 通用技术 必修模块 选修模块 技术与设计1 技术与设计2 电子控制技术 简易机器人制作 现代农业技术 家政与生活技术 汽车驾驶与保养
结构与设计 流程与设计 系统与设计 控制与设计 技术及其性质 设计过程 设计的交流 设计的评价 技术与设计1 技术与设计2 必修模块 电子控制技术 简易机器人制作 现代农业技术 家政与生活技术 汽车驾驶与保养 建筑及其设计 服装及其设计 选修模块

70 美 术 美术鉴赏 绘画•雕塑 设计•工艺 书法•篆刻 现代媒体艺术 选修 系列 从上述系列中任选3个模块,获得3个必修学分。

71 音 乐 音乐鉴赏 歌 唱 演 奏 创 作 音乐与舞蹈 音乐与戏剧表演 选修模块 从上述6个模块中任选2-3个模块,获得3个必修学分。

72 艺 术 上述四个系列共16个模块,从中任选6个模块,获得6个必修学分。 艺术与 生活 系列 艺术与 情感 系列 艺术与 文化 系列 艺术与
艺 术 生活中的音乐 身边的设计 身体表达的艺术 戏剧创编入门 音乐的情感表现 视觉语言表达 舞蹈即兴表演 戏剧表演基础 艺术与 生活 系列 艺术与 情感 系列 民族民间音乐 图形的奥秘 舞蹈与服饰 中外戏剧欣赏 艺术与 文化 系列 艺术与 科学 系列 音乐与科学 材料与造型艺术 乐舞与身心健康 影视特技 上述四个系列共16个模块,从中任选6个模块,获得6个必修学分。

73 体育与健康 田径运动 球类运动 体操类运动 新兴运动 选修系列
民族民间体育 冰雪或水上运动 新兴运动 健康教育专题 选修系列 从上述系列中选修若干模块,确保每周两节教学时间,获得11个必修学分,其中田径运动、健康教育专题各应保证1学分。

74 3.课程设置及说明 学习领域 科目 必修学分 选修I学分 选修II学分 语言与文学 语文 10
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的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各科课程标准分类别、分层次设置了若根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 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 外语 数学 人文与社会 思想政治 8 历史 6 地理 科学 物理 化学 生物 技术 信息技术 4 通用技术 艺术 艺术或 音乐、美术 体育与健康 11 综合 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 15 社区服务 2 社会实践

75 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
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

76 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按周4学时安排,在一个学段内完成。
学生学习每一模块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原则上每个模块为18学时,相当于1学分),学分由学校认定; 技术的8个必修学分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各4学分。

77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三年共计15学分,宜相对集中地安排课时。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

78 学生每学年应参加1周社会实践,可获得2学分;三年内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并持有相关证明,可获得2学分;

79 4.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 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修得一定学分;
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并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学分; 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

80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条件 达到144个学分 在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统一监测考试中,各学科成绩合格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合格

81 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任务 1.合理而有序地安排课程 2.建立选课指导制度 3.实施学分管理 4.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5.充分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建立课程资源共享机制 6.改革评价制度

82 1.合理而有序地安排课程 根据国家课程方案,结合学校实际,形成各有特色的学校课程方案。
为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发展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高中三年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学生管理,开展教育活动。 高中一年级主要设置必修课程,逐步增设选修课程,学生可跨班级选修;

83 形成学校课程方案的基本程序: (1)学校成立课程指导委员会:主要由校长、教务和教研部门负责人、各科目负责人等组成。 (2)课程指导委员会负责组建各学科课程小组。学科课程小组的核心成员为本学科任课教师。

84 (3)各学科课程小组根据所能开设的模块课程数、所能接纳的学生人数、对教室场地设施的要求,讨论并提出本学科的开课方案以及课程说明,并报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

85 (4)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对各学科上交的方案进行整合、协调,并考虑教室、时间、科目分布等因素,统筹安排形成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清单 。
(5)学生依据学校的课程清单,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意愿,并考虑到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进行选课,填写选课单。

86 (6)学校课程委员会对全校各班学生选课情况进行汇总、统计、调整,编排出下一学期的课程表。
(7)学生依据学校课程表确认自己的选择课程(必要时做适当调整),制定自己的个性化课表。

87 学生课程表(模拟) 1 4 3 5 2 6 9 10 7 8 时间 安排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课间操 午 间 课 间 早读晨会
7:40-8:10 早读晨会 8:20-9:40 第一节课 1 4 3 5 第二节课 9:40-10:20 课间操 10:20-11:40 第三节课 2 6 第四节课 11:40-13:30 午 间 13:30-14:15 第五节课 9 10 综合实践 14:15-14:30 课 间 14:30-15:50 第六节课 7 8 第七节课

88 学校课程委员会对全校学生选课情况汇总、以及全校范围内的调整
普通高中课程编排流程图 学校成立课程委员会 组织各学科 课程小组 提出各学科开课方案 汇 总 排出下一学期内学校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填写选课单 学校课程委员会对全校学生选课情况汇总、以及全校范围内的调整 排出学校下一学期的课程表 学生依据学校课程表制定自己的个性化课表

89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每学期分两学段安排课程 便于学校合理而灵活地安排课程; 减少学生的并学科目; 使学生集中有效地学习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每学期分两学段安排课程 每个学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 便于学校合理而灵活地安排课程; 减少学生的并学科目; 使学生集中有效地学习

90 (2)高一以必修课为主,特别是高一的第一学段应以必修课为主。
将必修课集中在低年级开出,为学生后期进行个性化选课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更大的选择空间; 便于学生班集体的形成; 对于高一入学新生了解适应新课程、学校订购教材、安排教师和教室有一个缓冲的空间。

91 (3)学生拥有自己的个性化课表 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个学生有没有自己个性化的课表是检验学校是否真正实施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标志。 学生的个人课表至少应包含三个要素:课程名称、上课时间、上课地点。

92 (4)绝大多数课程的周课时数应为偶数(学术性课程的周课时数最好是4节)
同一学段内,每门课程每周开两节或四节,便于完成每个学科应获得的学分数,同时有利于不同模块间选课、调课的要求。

93 (5)体育、艺术课程应延续到高三下学期。 (6)选修课宜从高一第二学段以后全面引入,文科类选修课程可较早引入。 这并不排除个别选修课程学生很早就开始引入并学习,有的学生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段就可以选择课程学习,如数学。

94 (7)建议对学术性课程两节连排 可以减少学生课后来回换教室、找教室的次数; 比较适合前面我们所提出的课程最好按偶数编排的基本原则;
更重要的是这样做有利于组织学生围绕某一课题(或核心的概念、原理)展开深度的、有系统的实践、思考与交流合作。

95 (8)学生选课最好以学期为单位 即在假期一次选定一个学期内两个学段所有想修习的课程,而不是每次只选一个学段的课程,便于学校安排教师、校舍及选用教材。

96 2.建立选课指导制度 (1)、学生在选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A、学生不能把握课程与其发展倾向间的关系;
B、学生对自己未来发展倾向游离不定; C、学生的选择屈从于家长的意愿或有从众心理;

97 … … D、学习时间安排不合适,没有注意到模块学习的先后逻辑顺序,或者没有注意学习时间的合理分配等。 E、学分分配问题:
面面俱到,追求“高”学分; 不考虑自己的发展方向,只选择 那些容易获得学分的模块。 … …

98 (2)、学校应该怎样有效地指导学生选课? 学校要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有效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 A、学校要做好选课前的动员工作,让教师、学生、家长充分参与进来,充分了解高中课程方案及其核心精神。

99 B、学校应建立选课指导中心(可以单独成立这样一个职能机构,亦可赋予其他机构该职能)。 C、学校应编制选课指导手册,并在选课前及时提供给学生。

100 选课指导手册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高中课程结构介绍; •关于学分的分配与获得等; •选课程序; •课程说明: 主要包括课程名称、代码、各门课程的内容简介、适合的学习对象、有无先修课的要求、任课教师介绍等。

101 D、正确对待学生在选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 不能因为学生选课出现了一点问题,就推断学生缺乏选课的能力进而包办代替; •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学校建立一整套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选课指导; • 学生选课中出现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正是帮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

102 (3)、 建立导师制,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 学校在选课指导方面有多种多样的举措,最重要的措施是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把对学生的选课指导看成是自己的同上课、看作业一样必不可少的职责。

103 导师制的确立是高中新课程方案下的一种管理创新甚至是制度创新。
学校应尝试建立导师制,使所有的学生进入高中后都有一个导师指导,三年基本保持固定不变。 导师制的确立是高中新课程方案下的一种管理创新甚至是制度创新。 应注意发挥高年级学生对新生的“同伴”指导

104 案例: 深圳中学的做法: 每三个行政班配备一名辅导员、六名指导教师,一名指导教师指导25名学生。导师负责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活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与学生谈话、与家长沟通联系等。

105 (4)、教师在指导学生选课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共同指导 因材指导 遵循课程方案 学生自主决定 合法监护人同意

106 高三下学期,学校应保证每个学生有必要的体育、艺术等活动时间,同时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继续修习某些课程,获得一定学分,也可以安排总复习。
学校在保证开设好所有必修模块的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制定开设选修课程的规划,逐步开设丰富多彩的、高质量的选修课程。

107 3.实施学分管理 建立符合普通高中新课程要求的学分管理制度 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学分认定机制 探索真正记录学生成长历程的学分制管理模式

108 4.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学校应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提出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与研讨,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学校应与教研部门、高等院校等建立联系,形成有力推动课程发展的专业咨询、指导和教师进修网络。

109 5.充分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建立课程资源共享机制
为保障高中课程的实施,学校应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同时,大力加强校际之间以及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充分利用职业技术教育的资源,努力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

110 学校课程的开发要因地制宜,努力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注重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融合与渗透。农村地区的高中学校要结合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实际开发课程资源。

111 学校课程既可以由学校独立开发或联校开发,也可以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同开发;要积极利用和开发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资源,建立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网络。

112 6.改革评价制度 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教育行政部门要对高中教育质量进行监测。

113 实施高中新课程对学校的基本要求 新课程对学校的挑战  学校教育观念的转变;  学校制度的重建;  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 学校教育观念的转变;  学校制度的重建;  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 ……

114 实施高中新课程对学校的基本要求 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班额,不得超标准招生和扩大班级人数
要按《方案》设置的领域和科目开设课程,不得减少领域、必修科目和模块 要按《方案》和我省有关文件规定的标准学时开课,不得随意增减学时 要按课标要求实施教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不得随意拔高和降低教学要求 要落实学生自主选课原则,不得以市、县或学校行政安排代替学生选课、进行文理分科或设置重点班

115 省示范高中要能够开设课程标准要求的全部必修课和选修课,形成优质的、有特色的学校课程和研究性学习项目,其他学校通过三年过渡逐步达到这一要求
要建立行之有效的选课指导制度。要明确规定选课指导工作的工作程序、选课指导责任机构、责任人。要向每一位学生提供《选课指导手册》,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和帮助学生选课。

116 要根据课程方案的要求建立学分认定制度,遵循客观、公正、透明的原则,严格学分认定的标准、程序,规范操作过程,严禁学分认定中营私舞弊、弄虚作假的行为
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科学的教学班和行政班管理制度。应当继承和发挥行政班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长处,强化其在教育管理上的职能,同时要充分发挥其在教学管理上的辅助作用和职能,使行政班与教学班共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117 要切实注意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应当注重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注重培养学生质疑、调查、探究的意识与方法;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 要把建立校本教研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处理好教学、研修之间的关系,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体现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要高度重视新设的技术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保证开设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18 五、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推进策略 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工作重点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2.实施高中新课程对学校的基本要求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可能遇到的问题

119 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工作重点 一是要抓好今年的几大项培训工作,切实提高教育管理干部、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为科学实施新课程奠定基础。抓好教材的选用工作。 二是在课程设置上要真正落实多样性和选择性,做到依法开设课程,确保让学生自主选课。 三是在教学实施上要将难点转化为亮点。在课程开设方面要下大力气抓好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和校本课程的开发。 四是积极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省里重点放在高考改革方案和高中学业水平统一监测方案的研制,并且就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出台指导意见。各地要组织力量抓紧研究与新课程相配套的教师评价、学校评价和学生评价体系,逐步形成有利于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评价激励机制。 五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与学校制度建设 六是抓好农村地区的课改,促进薄弱学校建设。

120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省课改领导小组与有关部门的关系 高中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协调) 省教育厅(决策) 市、县(具体实施) 省教育行政部门各职能处室 (贯彻落实) (指导) 大学课程中心 高校课程中心 高中课程改革专家组(课题研究、指导) (委托) 教研室 省教研室 (反馈) 教科所 省教科所

121 (1)提供政策和经费保障,推动新课程实验工作 (出台各种文件: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样本校工作方案、课程实施方案等等)
(2)组织培训:教育管理者培训、校长培训、教导主任培训、教师全员培训 (3)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建立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教研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实验、培训、研究”一体化的良好运行机制,推动新课程师资质量的不断提高。 (4)开展项目研究

122 开展项目研究 组织研究的项目有: 1.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2.普通高中新课程课程管理研究 3.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研究
4.普通高中新课程学分管理研究 5.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评价与考试改革研究 6.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与软件开发 7.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高考改革方案研究 8.普通高中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研究 9.普通高中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10.普通高中新课程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11.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生管理工作研究

123 (5)建立55所校本校,发挥建模实验和示范引领作用
(6)建立相应的安徽教研网站( (7)强化实验工作的调研和评估监控,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8)加强宣传,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对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70问即将出版发行)

124 关于高考制度改革 在过去十年( 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数由将近528万人增长到2071万人,增长了392%;同期普通高中在校生数由将近665万人增长到2220万人,增长了334%,几乎是同比增长。最近两年,扩招缓解高考竞争激烈程度的作用明显减弱。2003年报考人数为620万,录取380万;2004年报考人数为729万,录取了447万,几乎是同比增长。2006年考生人数预计将达到1000万左右,如果高校招生人数能达到600万左右,才能保持同比增长。因此,就全国总体情况而言,由于高中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尽管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连年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高考竞争的剧烈程度及其由此给社会各方面造成的压力,在2010年前不会迅速缓解。

125 高考改革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为高等学校选拔合格人才;  第二,将指挥棒的作用导向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第三,尽可能地扩大教育选择维护社会公平。 逐步建立起以区别高等学校层次类别的统一考试为主要标准,同时参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化的水平考试、部分中学校长的特别推荐、各类高等学校的自主考核等多元化的人才选拔制度。

126 · 理解新课程; · 尊重教学自主权; · 正确评价教学; · 克服制度障碍; · 重视新课程对教师的意义;
 教师对新课程领导的期待: · 理解新课程; · 尊重教学自主权; · 正确评价教学; · 克服制度障碍; · 重视新课程对教师的意义; · 了解需求、创设条件、排扰解难; · 认可教师改革的精力时间付出; · 提出令人鼓舞的改革目标愿景; · 提出课改推进的正确策略; ……

127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可能遇到的问题 部分地区,包括行政领导认识不到位,还处于等待、观望的状态;
部分市、县对培训工作重视不足,效果不明显,培训内容及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 与新课程相配套的各项制度尚不健全; 缺乏宣传和介绍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正面声音。

128 校长、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目标的认识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加强,需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真正领会新课程的设计意图。
教学条件(实验室、教室)和师资水平未达到新课程实施的要求 一些出版社单纯追求经济利益,教材培训不到位,课前不能按时到书,与教科书配套的练习册、教参存在质量问题,并出现了完全不配套的现象,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活动。(我省的学业作业编写情况)

129 我们的共同追求: 使每一位高中生成功! 使每一位高中教师成功! 使每一所高中学校成功!

130 谢 谢!


Download ppt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方案与推进策略 安徽省教育厅 李明阳."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