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急诊科 副主任医师 王吉文 2013年5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急诊科 副主任医师 王吉文 2013年5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急诊科 副主任医师 王吉文 2013年5月
临床死亡的判断 除颤器和AED的使用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急诊科 副主任医师 王吉文 2013年5月

2 临床死亡的判断

3 死亡的定义 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机能的永久性停止。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机能的永久性停止是指整体的死亡而并不意味着各器官组织同时都发生死亡。在整体死亡以后一定时间内,有些器官、系统和某些组织、细胞还能继续进行机能活动。

4 死亡的定义 传统上对死亡的定义:心跳停止且无自主性呼吸运动 1968年哈佛医学院特设委员会把死亡定义为不可逆的昏迷或脑死亡

5 死亡的定义 现代医学认为,代表人体生命的首要生理特征为呼吸功能,而主宰呼吸功能的中枢神经区域位于脑干。因此推荐将脑干死亡作为达到死亡临界点的标准  呼吸停止—— 呼吸机来维持 心脏停止—— 起搏器维持 脑 死 亡 —— 真正的死亡

6 脑死亡判定标准 一、先决条件: (1)昏迷原因明确;(2)排除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 二、临床判定:
一、先决条件:  (1)昏迷原因明确;(2)排除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 二、临床判定:  (1)深昏迷;(2)脑干反射全部消失;(3)无自主呼吸(靠呼吸机维持,自主呼吸诱发试验证实无自主呼吸) 以上3项必须全部具备 三、确认试验:  (1)脑电图呈电静息;(2)经颅多普勒超声无脑血流灌注现象;(3)体感诱发电位P14以上波形消失 以上三项中至少有一项阳性  四、脑死亡观察时间首次判定后,观察12小时复查无变化方可最后判定为脑死亡

7 院前判断死亡的方法 对于发生心跳骤停的患者,立即开始心肺复苏仍旧是救护的标准
发生尸斑、尸僵、组织分解或是有明显致命性创伤的存在——可以可靠地用来作为死亡的判断 有严重、慢性、失能的疾病或致死性疾病的末期所产生的非目击性死亡——不做心肺复苏的标准。 心肺复苏30分钟后呼吸、心跳仍无恢复、瞳孔散大固定—临床死亡(电击伤应积极抢救至救护车到达现场)

8 注意事项 深昏迷:排除低温、药物因素 无自主呼吸:认真观察胸、腹的呼吸运动 脑干反射:眼疾病、眼部手术 脉搏:可触及动脉搏动的最低血压
颈动脉﹥60mmHg 股动脉 ﹥70 mmHg 桡动脉﹥80mmHg

9 临床死亡的患者的病历书写内容 家属呼叫的时间、患者的情况 呼叫无反应 无自主呼吸 无大动脉搏动、血压测不出、四肢冰冷 瞳孔散大固定
心肺复苏后自主呼吸、自主循环无恢复,瞳孔仍散大固定 心电图示一直线 宣布临床死亡

10 法律责任与义务 正确、准确的判断 确定合理与不合理死亡 合理的解释与安慰家属 熟悉办理与死亡相关的各种事务的程序

11 除颤器和AED的使用

12 R I P 80-90%的 心脏骤停的起因是室颤

13 室颤 心脏无有效射血 电击除颤 唯一办法:

14 % % 生存率统计 - 2% 2 - 8% 20% 30% 2 2 4 4 6 6 8 8 10 10 除 颤 生存率 除 颤 生存率
没有进行心肺复苏 除颤太迟 除 颤 - 2% 生存率 及时进行心肺复苏 但除颤太迟 心肺复苏 除 颤 2 - 8% 生存率 及时进行心肺复苏 除颤较快 除 颤 20% 心肺复苏 生存率 及时进行心肺复苏 除颤非常迅速 高级生命支持及时 心肺复苏 除 颤 高级生命生命支持 30% 生存率 % % 分钟 2 2 4 4 6 6 8 8 10 10 ICCM, WT, 11/2000 ICCM, WT, 11/2000

15 时间是影响除颤成功率首要因素 除颤每拖延一分钟, 生还机会下降7-10%! 生 存 率 % 发病至实行除颤治疗的时间: (分钟) 20 40
20 40 60 80 100 5 10 15 25 30 发病至实行除颤治疗的时间: (分钟) % 除颤每拖延一分钟, 生还机会下降7-10%!

16 院外电击除颤的步骤 ① 暴露胸部,打开电源,功能键调至监护 位,将电击板放置于标准除颤位,确认 “室颤”
②擦干皮肤、涂导电糊,涂匀导电糊,功能键调至除颤位置,能量选择200焦耳,充电 ③将电击板放置于标准除颤位置,压紧, “大家离开”; ④ 再次确定“室颤”,“大家离开,准备放电”放电; ⑤即刻进行心肺复苏,2分钟后复检心律

17 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的适应征 无意识 无呼吸或濒死喘息 无脉搏和循环体征 自动体外除颤仪 (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s, AED)

18 AED的使用流程 ①打开电源 ②贴电极片 ③离开、分析 ④离开、放电


Download ppt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急诊科 副主任医师 王吉文 2013年5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