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國文學欣賞- 學生學習檔案 授課老師:吳姝蒨 學生:張容維 學號:9811431036 科系:企業管理1B.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國文學欣賞- 學生學習檔案 授課老師:吳姝蒨 學生:張容維 學號:9811431036 科系:企業管理1B."—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國文學欣賞- 學生學習檔案 授課老師:吳姝蒨 學生:張容維 學號:9811431036 科系:企業管理1B

2 目錄 個人基本資料 自傳 學習目標 學習歷程 作者介紹 結論 參考資料

3 個人資料 姓名:張容維 生日:80/04/02 星座:牡羊座 電話:0229812075 手機:0989711749 興趣:看書、聽音樂
經歷:二重國中、基隆海事、中國科技大學 專長:珠算、參與活動 個性:開朗、積極進取、樂觀、溫和 目前證照:會計事務丙級、電腦軟體應用丙級、TQC PowerPoint2003…..

4 自 傳 一、家庭背景 我的名字叫張容維,成長於交通便利三重市,家裡有五個成員,家中排行老大,我個性溫和,喜愛幫助別人,而在家裡我也會幫忙做家事,分擔家人的辛勞。家裡是屬於民主風格,所以在於別人的相處上,也是較為會尊重別人的意見。 二、求學經歷 高二當過衛生股長,才讓我知道管理一個班級的整潔,真的很不容易,卻也讓我逐漸掌握管理的技巧,學習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和如何進行良好的溝通以完成師長交付下來的工作任務。現在在中國科技大學,對專業科目也多了很多的認識;像是經濟、會計、電腦…等等,它並不是只看表面的,而是更進一步的了解、探討,真的讓我學到很多知識。 三、個性興趣 我平常的興趣就是看書、打電腦、打籃球。個性上是個樂觀、隨和、喜歡幫助別人,總是主動幫助需要幫忙的人,在團體裡,是一個積極進取,願意付出時間、力量,來幫助有困難的人

5 四、打工經驗 因為家裡因素,國中畢業就開始打工賺取學費,第一個工作,是父親介紹到花店工作,這份工作讓我學到如何接待客人、如何跟客人談價,從中讓我了解到公司運作模式,在服務方面,透過了解其他同事的特質差異,以及適時給予輔助與溝通;第二份工作則是租書店工讀,第一次知道如何刷條碼,也了解如何滿足客人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在打工當中,獲得成長與學習、得到滿足感,這些工作經驗真的讓我學習到很多的第一次。 五、未來學業及生活展望 在這科技快速發展、競爭激烈的時代,唯有不斷的充實自己,具備了充足的專業知識,自己才有競爭力,才能因應大時代的變化。所以我決定完成大學學業後,要繼續攻讀研究所,因為我覺得研究所裡系統化的教育訓練和專業知識的深造,可以快速培養自己因應複雜環境的足夠學識,不管未來是選擇到公司就業,都具有加分的效果,只有利而沒有弊,所以我選擇最直接的進修途徑。

6 學習目標 從莊子寓言故事省思生命意義 從古時的小故事了解大道理 淺論莊子寓言

7 學習歷程 課文-養生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吾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身,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已所倚,足以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嚮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文惠君約:「嘻,善哉!技蓋至此乎?」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使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全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道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閒,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美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公文軒見右師而驚曰:「是何人也?惡乎介也!天與?其人與?」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獨也。人之貌有與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

8 學後心得: 課文再說明順應自然的重要性,舉了庖丁解牛的故事來說明運用技與道的不同來做對比,告訴我們養生的重要觀念。 首段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無涯,殆已!」我很喜歡這句話,讓我知道學習並非只有書中的知識也包括人事的知識,以及來自於生活經驗和習慣所形成的欲望。人們由於某些生活經驗和習慣,而對某些事物有所知、有所欲,這也是一種知識。所以莊子說「緣督以為經」,必須順從自然之道作為法則。但這「自然之道」既然不是知識,當然無法用言語來說明,只能經由一些事例來體會。所以,接下來莊子舉了三個事例來印證。 而下一段的庖丁解牛有說明人一生當中的種種遭遇,就好像庖丁為文惠君解牛一樣,雖然面對牛隻筋骨盤結、錯綜複雜,而庖丁解牛的技術卻能達到「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倚,砉然嚮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也是經過多次的練習,才會有這樣的結果。在現實生活中,處世之道就如同運用牛刀一樣,凡事謹慎小心,三思而後行,本著天真良性,善用智慧的臨門一腳,勿強行、勿妄為,順乎事物的自然原理去做,必可迎刃而解。 養生主這客告訴我知識是無窮無盡的,要順應自然的學習每件事,也要學會如何解決困難,來面對任何事的發生。

9 延伸閱讀1: 莊子行於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問其故,曰:「旡所可用。」莊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
莊子-山木 莊子行於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問其故,曰:「旡所可用。」莊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 夫子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故人喜,命豎子殺雁而烹之。豎子請曰:「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主人曰:「殺不能鳴者。」 明日,弟子問於莊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將何處?」 莊子笑曰:「周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遊則不然,旡譽旡訾,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旡肯專為。一上一下,以和為量,浮遊乎萬物之祖。物物而不物於物,則胡可得而累邪!此神農黃帝之法則也。若夫萬物之情,人倫之傳,則不然。合則離,成則毀,廉則挫,尊則議,有為則虧,賢則謀,不肖則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鄉乎!」

10 這篇是老師上課所提的,有用與無用的 小故事,剛聽到這個故事時,覺得很深奧,當時有點聽不太懂。
學後心得: 這篇是老師上課所提的,有用與無用的 小故事,剛聽到這個故事時,覺得很深奧,當時有點聽不太懂。 但之後在由老師解說和網路上的資料後,才詳細知道,所謂「用」者,其價值皆須由外在事物決定,只是「工具價值」,而非「本身價值」;如果是本身價值,則是「無用」。所以就算看似有用的東西不一定有用,也因此可以順應自然的生活著。而在沒用的地方時,而會被殺死。 莊子回答中的一句話「無譽無訾,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為;一上一下,以和為量;浮遊乎萬物之祖,物物而不物於物,則胡可得而累邪?此神農、黃帝之法則也。」讓我了解到很多,使用外物但不被外物所利用,是多麼深奧的一段話,以和諧為度量來看待每件事這些就是神農、黃帝治理天下的法則,原來從古時的黃帝就是這麼有遠見。 而在現在的現實生活中,每個人對有用及無用的價值觀都不太一樣,我們不可讓自己一直追逐世俗的價值觀,我們應該找回自己本身的價值所在。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生下來都是有用處的,所以千萬不要小看自己的能力,在別人眼力是沒用的但換另一個想法在別人的心中是很有用的。 這篇小故事讓我了解不能用自己主觀的想法,要用很多種角度,來看待每件事,說不定看似沒用的,再另一個角度來說,說不定是有用的。

11 延伸閱讀2: 莊子-人間世篇 匠石之齊,至乎曲轅,見櫟社樹。其大蔽數牛羊,絜之百圍,其高臨山十仞而後有枝,其可以為舟者旁十數。觀者如市,匠伯不顧,遂行不輟。弟子厭觀之,走及匠石,曰:「自吾執斧斤以隨夫子,未嘗見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視,行不輟,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為舟則沉,以為棺槨則速,以為器則速毀,以為門戶則液樠,以為柱則蠹。是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壽。」匠石歸,櫟社見夢曰:「女將惡乎比予哉?若將比予於文木邪夫柤梨、橘、柚,果蓏之屬,實熟則剝,剝則辱;大枝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苦其生也,故不終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擊於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且予求無所可用久矣,幾死,乃今得之,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與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幾死之,散人又惡知散木!」匠石覺而診其夢。弟子曰:「趣取無用,則為社何邪?」曰:「密!若無言!彼亦直寄焉,以為不知己者詬厲也。不為社者,且幾有翦乎!且也彼其所保與眾異,而以義譽之,不亦遠乎!」

12 學後心得: 這是我又另外找的延伸閱讀,也是有關有用與無用的小故事,跟上一篇的莊子山木篇裡的內容是可以對照比較的,也讓我更清楚知道有用之用跟無用之用的差別了。 神木託夢給木匠時說的其中一句話「予求無所可用久矣,乃今得之,為予大用。」其實這句真正的涵義是指無用之用,是為大用。好令人震撼的一句話,看似無用其實是大用,每次都只用自己的第一印象來看待我遇到的人、事、物而馬上否決了他原本真正的價值,而這句話讓我知道是要深入了解每個人事物的價值所在,而來肯定他認定他。 而現實中也發生很多類似的事情,假設比較「沒用」,就叫「小用」;假如比較「有用」,就叫「大用」那像當「醫生」的是大用,「水電工」的是小用,那世俗覺得有用及無用的價值來自本身的工具,那就無所謂尊嚴,既然同是工具,那醫生不過是人體的水電工,老師不過是知識的販賣者,律師和性交易工作者的本質一樣,都是靠販賣身體某部位的功能營業,那麼當你家裡馬桶壞掉的時候,到底是醫生有用?還是水電工有用? 無掉世俗的用,人人皆有用;回歸自己的用,自己便是大用,還是同一句話天生我材必有用,面對別人如何看待,只要自己知道是有用的必定是有用的。所以千萬不要小看自己的實力,因為每個人都是有用的。

13 延伸閱讀3: 莊子-秋水篇 河 伯 曰 : 「 世 之 議 者 皆 曰 : 『 至 精 無 形 , 至大 不 可 圍 。 』 是 信 情 乎 ? 」 北 海 若 曰 : 「 夫 自 細 視 大 者 不 盡 , 自 大 視 細 者 不 明 。 故 異 便 。 此 勢 之 有 也 。 夫 精 , 小 之 微 也 ﹔ 郛 , 大 之 殷 也 : 夫 精 粗 者 , 期 於 有 形 者 也 ﹔ 無 形 者 , 數 之 所 不 能 分 也 ﹔ 不 可 圍 者 , 數 之 所 不 能 窮 也 。 可 以 言 論 者 , 物 之 粗 也 ﹔ 可 以 意 致 者 , 物 之 精 也 ﹔ 言 之 所 不 能 論 , 意 之 所 不 能 察 致 者 , 不 期 精 粗 焉 。 是 故 大 人 之 行 : 不 出 乎 害 人 , 不 多 仁 恩 ﹔ 動 不 為 利 , 不 賤 門 隸 ﹔ 貨 財 之 爭 , 不 多 辭 讓 ﹔ 事 焉 不 借 人 , 不 多 食 乎 力 , 不 賤 貪 污 ﹔ 行 殊 乎 俗 , 不 多 辟 異 ﹔ 為 在 從 眾 , 不 賤 佞 諂 ﹔ 世 之 爵 祿 不 足 以 為 勸 , 戮 恥 不 足 以 為 辱 ﹔ 知 是 非 之 不 可 為 分 , 細 大 之 不 可 為 倪 。 聞 曰 : 『 道 人 不 聞 , 至 德 不 得 , 大 人 無 己 。 』 約 分 之 至 也 。 」

14 學後心得: 這篇事而外再補充的,莊子的秋水篇不到三千多字,說了七個寓言故事,第一到第六都可連貫,層層細細的抽絲剝繭,解釋「萬物齊一」的自然觀,也是一答一問的方式,來連貫,挑了其中一段對話。 『 至 精 無 形 , 至大 不 可 圍 。 』是河神問的,最細小的東西沒有形體可尋,最巨大的東西不可限定範圍,大家總是討論著,這到底是否可信呢?這個問題讓我思考,叫物品的東西一定要有實體可言才叫物品嗎?那要如何定義呢? 河神一開始就回答「夫自細視大者不盡,自大視細者不明」跟我們說什麼東西都不能從一面去看,因為從細小的角度看龐大的東西不可能全面,從巨大的角度看細小的東西不可能真切,真的讓我領悟很多,不只從東西上來說明還以言語和修養來說明,言語上可以敷衍也可以用心來傳達,修養上也不會出於對人的傷害,也不會讚賞給人以仁慈和恩惠;無論幹什麼都不是為了私利,也不會輕視從事守門差役之類的人,而做事方面無論什麼財物都不去爭奪,也不推重謙和與辭讓;凡事從不借助他人的力氣,但也不提倡自食其力,同時也不鄙夷貪婪與污穢;行動與世俗不同,但不主張邪僻乖異;行為追隨一般的人,也不以奉承和諂媚為卑賤;人世間的所謂高官厚祿不足以作為勸勉,刑戮和侮辱不足以看作是羞恥;知道是與非的界線不能清楚地劃分,也懂得細小和巨大不可能確定清晰的界限。 這篇真的讓我學到很多看人事物實並非只是從一面去看待而是三思,說不定就會有另一種想法了。

15 作者介紹 生平 莊子,戰國時期道家著名代表人 物,據 《 史記 》所說:名周,字子休,宋國蒙 人,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 。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者。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也被稱為蒙吏、蒙莊和蒙叟。據傳,又嘗隱居南華山,故唐玄宗天寶初,詔封莊周為南華真人,稱其著書《莊子》為南華經。 思維 世以「老莊」並稱,莊子和老子都是道家的代表人物。當然莊子的思想是承繼於老子的。相同點主要在「道法自然」的觀點中,莊子說「天有大美而不言……是故至人無為,大聖不作,觀於天地之謂也。」還有就是無為、反對戰爭等觀點。在養生觀點上,雖然老莊都談養生,但莊子更為重視, 《讓王》中有「兩臂重於天下」。

16 哲學思想 莊子的哲學思想大體可歸納為以道為實體的本體論、「萬物齊一」的相對主義認識論,並由此引發出其獨有的主觀唯心主義傾向和相對主義詭辯傾向。這種本於自然的人性論與倫理觀,為後世的中國知識分子提供了另一種生存方式和價值觀念的可能性。莊子的哲學提倡破除肉身我與認知我,追求超然物外的審美態度,於事於物不着痕迹。 《莊子‧天下篇》云:「莊子之學出於老子而猶奇警」,哲學家勞思光先生說,莊子思想是先秦道家學說中最為成熟的,他的思想表現在兩方面: 形軀我的否定:一般人認「形軀我」為「真我」,莊子卻大膽否定它,這個否定表現在「破生死」和「通人我」兩方面。 認知我的否定:莊子只以「情意我」為真我,否定形軀我,也否認了認知我,認為知識若不能接觸自我,這種知識便沒有意義。

17 結論 第一次做有關國文的學習檔案,國文對我來說 是有點難的東西,不過在老師的教導,讓我感到有些興趣,老師告訴我們翻譯並不是最重要的,要深入了解更深沉的意義才對,因為翻譯都只是皮毛的東西,但最主要還是要去了解那裡面最主要的意義才行。 在了解莊子時,發現了很多現在的成語都從莊子的寓言中出現的像是井底之蛙、魯侯養鳥 、渾渾沌沌和絃歌不輟等等很多,在莊子的人生思想中告訴我們順應自然的重要性也從寓言中說明,細心ˋ專心和不忘本的重要性,而延伸閱讀中的寓言也是老師在上課中提到的。有用與無用,每個角度的看法想法都是不同的,說不定用另一個角度來看事情,就會有不一樣的想法了。 經過以上的探討及觀點都讓我對莊子有更進一步的了解,發現莊子的人生處事上的各種想法及思考。 很開心可以做學習檔,幫助我更了解莊子及使用ppt的功能。

18 參考資料 http://taoismdata.org/sadk/intro7119.htm


Download ppt "中國文學欣賞- 學生學習檔案 授課老師:吳姝蒨 學生:張容維 學號:9811431036 科系:企業管理1B."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