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高级财务会计
2
主要内容 所得税会计,外币会计, 租赁会计,企业合并, 合并报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 通货会计,现实成本会计,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会计
清算会计 共十二章内容
3
单选题:20题20分 多选题:10题20分 简答题:2题10分 核算题:5题50分
考试题型 单选题:20题20分 多选题:10题20分 简答题:2题10分 核算题:5题50分
4
历年考题分析 0801 所得税 物价 租赁 企业合并 合并报表 0810 所得税 外币 租赁 企业合并 合并报表
0801 所得税 物价 租赁 企业合并 合并报表 0810 所得税 外币 租赁 企业合并 合并报表 0901 所得税 外币 租赁 企业合并 企业清算 0910 所得税 现实成本 金融工具 企业合并 合并报表 1001 企业清算 外币 租赁 企业合并 合并报表 1010 所得税 外币 租赁 企业合并 合并报表 1101 所得税 外币 租赁 企业合并 合并报表 1110 通货 外币 租赁 企业合并 合并报表
5
历年考题分析 1201 所得税 外币 租赁 企业合并 合并报表 1210 所得税 清算 租赁 企业合并 合并报表
1201 所得税 外币 租赁 企业合并 合并报表 1210 所得税 清算 租赁 企业合并 合并报表 1301 所得税 外币 租赁 企业合并 企业清算 汇总:所得税9次,企业合并11次,合并报表10次,租赁10次,外币8次,通货1次,清算4次,金融工具1次,现实成本1次 结论: 重点:企业合并,合并报表,租赁,所得税,外币 次重点:清算会计 非重点:其他内容
6
历年考题分值分析 1.单选题:企业合并,合并报表,租赁,所得税,外币会计一般占9至10题,9-10分
2.多选题:五种内容占5题及以上,10分以上 3.简答题:一般没有,如有,计算题占4题 4.计算题:五种内容占5题或4题,40-50分 总结:五种内容占分70分左右,
7
备考分析 最重点计算题:50分中底线32分 次重点单选题:20分中底线13分 再其次简答题:10分中底线6分
非重点多选题:20分中底线10分 最低线61分,乐观70分左右
8
教学方法 1.抓住重点章节,即所得税会计,外币会计,租赁会计,企业合并及合并报表,讲深讲透 2.不放过次重点章节,即清算会计,
3.对于非重点章节,主要讲清楚基本知识,主要针对客观题.
9
具体教学方法 1.每章节,与习题结合起来讲解; 2.每一章后,让学生去做往年考题 3.重点放在课程复习阶段地,重点计算题如何答题
4.客观题重复考试的机率很高,只要把往年客观题理解会做,拿到底线分绝对没问题
10
1.通过做题来看书 2.主要做往年真题 3.只要能把往年真题理解会做,百分百能通过.
学习方法 1.通过做题来看书 2.主要做往年真题 3.只要能把往年真题理解会做,百分百能通过.
11
高级财务会计 第一章 外币会计
12
第一节 外币会计概述 一.外币与外币业务 <一>外币与外汇 1.外币:P22 2.外汇:概念P22 包括:
3.会计核算上的外币? 外币 可用于国际支付的特殊债 其他外币资产
13
(应综合考虑以上三因素,以主要因素为准)
<二>记帐本位币的选择 1.记帐本位币的概念: ①该货币主要影响商品和劳务的销售价格,通常以该货币进行商品和劳务的计价和结算; ②该货币主要影响商品和劳务所需人工、材料和其他费用,通常以该货币进行计价和结算; ③融资活动获得的货币以及保存从经营活动中收取款项所使用的货币。 2.选择记帐本位币的一般原则: (简答题) (应综合考虑以上三因素,以主要因素为准)
14
企业在选定境外经营记帐本位币时,除遵守上述一般原则外,同时还应考虑下列因素:
3.境外经营本位币的选择(简答题可能性) ①境外经营对其从事的活动是否有很强的自主性; ②境外经营活动与其从事的交易是否在境外活动中占较大比重; ③境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是否可以随时汇回; ④境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足以偿还其现有和可预期债务。 企业在选定境外经营记帐本位币时,除遵守上述一般原则外,同时还应考虑下列因素:
15
4.记帐本位币的变更 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采用变更当日的即期汇率将所有项目折算为变更后的记帐本位币金额。(曾考单选)
外币交易业务 外币报表折算业务 <三>外币业务 非人民币报表报出 跨国企业报表合并
16
二.外币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了解) 1.“外币会计” 的概念: 2.外币会计的产生,发展→随 的发展 P27 国际贸易 国际交流
17
三.汇率及汇兑损益: <一>汇率:(概念27) 1.汇率的标价 直接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 ①按外汇经营形式不同: 2.汇率的分类:
定量外币(我国) 直接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 定量本国货币 2.汇率的分类: 买入汇率 卖出汇率 中间汇率 银行挂牌汇率 外汇市场汇率 汇率 买入汇率 卖出汇率 中间价
18
②按外汇付款期限不同: 汇率 即期汇率(成交后第二工作日交割) 远期汇率(待定的未来某一时间交割) 直接标价 间接标价 表示方法 升水(远期>即期) 贴水(远期<即期) 平价
19
<二>汇兑损益:(又称“汇兑差额”)
1.概念 ①交易汇兑损益(购销的债权、债务清偿) ②兑换汇兑损益(货币兑换) ③调整外币汇兑损益(现行汇率制度下,期末调整) ④外币折算汇兑损益(报表折算) 2.汇兑损益的类型:
20
第二节 外币交易会计 一.外币交易的表现形式(内容) 1.以外币计价的商品购销及劳务供应; 2.以外币进行结算的借入和出借款项;
P29 一.外币交易的表现形式(内容) 1.以外币计价的商品购销及劳务供应; 2.以外币进行结算的借入和出借款项; 3.以外币进行的保险业务、管理咨询业务。
21
二.外币交易会计的基本方法 两种不同观点 <一>单一交易观点: (非重点)
一笔交易的两个阶段 会计处理特点:收入,成本取决于结算时的汇率,期 末不确认未实现的汇兑损益,即:无汇兑损益 会计处理方法:①交易发生时:按交易日汇率入帐 ②报表日:按报表日汇率 ③结算日: 资产,负债 收入,成本 调整 先:按结算日汇率在行调整 再:结算
22
<二>两项交易观点: (即期末确认汇兑损益) 方法: ①交易时:按交易日汇率入帐 ②期末:→按期末汇率调整债权、债务计算汇兑损益 ③结算时:按结算汇率结算 特点:成本,收入取决于交易日的汇率
23
(其中:对结算之前期末计量的汇兑) ①作为已实现损益 ②作为未实现的递延损益 当期损益表 损 益处理方法 资产负债表 已实现损益 我国基本上
入 损 益处理方法 入 资产负债表 但未完全排除 交易结算时作 已实现损益
24
三.我国外币交易的会计核算 <一>我国外币交易的核算原则: 1.外币帐户采用:复币记帐 2.外币交易发生时:折合汇率
所谓系统就是前后各期相同方法 三.我国外币交易的会计核算 <一>我国外币交易的核算原则: 1.外币帐户采用:复币记帐 2.外币交易发生时:折合汇率 3.期末调整:所有外币帐户 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通常是当期平均汇率或加权平均汇率。 即期汇率 即期近似汇率 (初始确认) 外币按期末汇率折算金额 差额 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入 原本位币余额
25
<二>帐户设置: 资产: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帐款 损益:应付帐款、先X期借款 外币帐户 “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26
<三>帐务处理: 1.外币交易日的帐务处理 ①收进外币业务: A.收到外币投资:P35例1-3 借:银行存款 贷:实收资本
(初始确认→交易日的即期汇率或即期近似汇率) ①收进外币业务: A.收到外币投资:P35例1-3 借:银行存款 贷:实收资本 -美元户 即期汇率 (不得采用合同汇率和即期近似汇率) B.收到外币筹资额:P35例1-4 借:银行存款 贷:短期借款 -美元户 即期汇率
27
C.结汇业务: 借:应收帐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借:银行存款 借:财务费用 贷:应收帐款 a.对外销售产品: b.结汇: -美元户 -人民币
P36 -美元户 a.对外销售产品: 借:银行存款 借:财务费用 贷:应收帐款 -人民币 b.结汇: -汇兑损益 -美元户
28
②付出外币业务:一般指售汇业务 A. 购进产品:P36例1-6 借:原材料 借:应交税费 贷:应收帐款 贷:银行存款
-增(进) -欧元 增值税 关税 -人民币 B. 将来:付款(售汇) 借:应付帐款 借:财务费用 贷:银行存款 -欧元 -汇兑损益 -人民币
29
③外币兑换业务:P37例1-7 借:银行存款 借:财务费用 贷:银行存款 -美元 -兑换损益 -人民币 卖出外币如何处理?
30
外币项目调整的会计处理 2.资产负债表日:(期末) ①外币货币性项目的调整: 货币性资产 库存现金、应收帐款、银行存款……
货币性资产 库存现金、应收帐款、银行存款…… 货币性负债 应付帐款、其他应付款…… 货币性项目 外币货币性项目:应按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调整 按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的金额 原帐户本位币金额(初识确认时或上一资产负债表日) 方法 (如果发生调帐减值,则应先按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后,再提减值准备)
31
②外币非货币性项目的调整: 存款、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 无期资产、实收资本…… 非货币性项目 A.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 方法 仍采用资产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不改变其记帐本位币金额。 (但:对于成本与可变现净值额低,计量的存货,如果可变现净值的外币确定,则在确定存货的期末价值时,应先将可变现净值折算为记帐本位币,再与以记帐本位币反映的存货成本进行比较)
32
折算后的记帐本位币金额 当期损益 原帐户的记帐本位币金额 B.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如: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 方法
采用公允价值确定日的即期汇率折算。 折算后的记帐本位币金额 差额 作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计入 当期损益 原帐户的记帐本位币金额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包含了公允价值变动与汇率变动的共同影响)
33
第三节.外币报表折算 一.外币报表折算的含义: 1.概念:外币报表折算 2.意义:1.) 跨国公司 2.) 国外在本国经营的公司
P45 1.概念:外币报表折算 2.意义:1.) 跨国公司 (以外国货币为记帐本位币) 2.) 国外在本国经营的公司 3.) 国际资本市场融资 (为满足国外投资者需要)
34
二.外币报表折算的会计处理内容: 现行汇率(报表日) 历史汇率(记帐日) 平均汇率(编表期内) 1.选择折算的标准 当期损益 递延到以后各期
即汇率 当期损益 递延到以后各期 时态法 2. 折算差额的处理 现行汇率法
35
三.折算的主要方法: 具体 1.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目前:较少国家采用) ①资产负债表项目 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 货币与非货币项目法
现行汇率法 时态法 具体 1.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目前:较少国家采用) 编表日的现行汇率 ①资产负债表项目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非流动资产→资产获得时汇率 非流动负债→负债确定时汇率 即历史汇率
36
按其相关资产取得时的历史汇率折算 折旧、摊销费用→ ②利润表 其他 收入 费用 会计期内的平均汇率
37
2.货币性与非货币性项目法: ①资产负债表 ②收益表 货币性项目 编表日现行汇率 非货币性项目及业主权益 历史汇率
折旧、摊销费用、销货成本→ 历史汇率 ②收益表 其他费用 会计期内的平均汇率 (其中:货币性资产→现金、应收帐款…… 负债→应付帐款、应付票据……) 优 点 P47
38
3.现行汇率法:(单一汇率法) ①资产负债表 ②利润表 所有资产、负债 编表日现行汇率 业主权益(实收资本)→ 投入资本时的当日汇率 收入
费用 会计对其确认 时的汇率 会计期内的 ②利润表 平均汇率 或 优 点 P47
39
4.时态法: 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要求: “从现行汇率法和时态法中选择其一进行外币报表折算”
现金、应收、应付项目(包括流动与非流动 )→编表日现行汇率 现行汇率 历史汇率 其他资产、负债→依其特性分别 收入、费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 流动与非流动 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要求: “从现行汇率法和时态法中选择其一进行外币报表折算”
40
即以单独项目“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列入“资产负债表”的股东权益内。(不列入损益表)
四.外币报表折算差额的会计处理: P48 <一>“外币报表折算差额”的概念 <二>会计处理方法: 1.递延损益处理 即以单独项目“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列入“资产负债表”的股东权益内。(不列入损益表) 适用:现行汇率法
41
2.当期损益处理 即以 “折算损益”单独列入“损益表” 适用:时态法
42
五.我国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 <一>境外经营的财务报表折算 1.一般原则: ①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项目→
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 所有者权益(除未分配利润)→ 发生时的即期汇率
43
③折算差额 资产负债表权益项目下 (递延损益处理) ④比较财务报表的折算比照上述规定处理
②利润表:收入费用项目 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 也可: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相似的汇率 (系统合理方法确定) 单独列入 ③折算差额 资产负债表权益项目下 (递延损益处理) ④比较财务报表的折算比照上述规定处理
44
2.境外经营财务报表折算应用: 3.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 及外币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P50 2.境外经营财务报表折算应用: 3.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 及外币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现金流量表”中三大类现金流量的折算额(按现金流量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或即期近似汇率) ①影响额 之差 “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的折算额(资产负债表的即期汇率)
45
单独以“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额”列入现金流量表
P54 ②处理方法 例 单独以“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额”列入现金流量表
46
<二> 处置境外经营: 1.完全处置境外经营: 2.部分处置境外经营: 按处置比例结转 “资产负债表” 相关的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处置当期损益 转入 2.部分处置境外经营: 按处置比例结转
47
<三>对于恶性通胀经济中的境外经营报表折算
首先 对“恶性通胀经济”进行判断 1.三年累计通胀接近或超过100%; 2.利率、工资和物价与物价指数挂钩; 3.一般公众不是以当地货币而是以相 对稳定的外币为单位、作为衡量货币 金额的基础. 恶性通胀经济特征:
48
按下列规定进行报表折算 其次 1. 首先 然后 2. 资产负债表项目: 按一般物价指数予以重述 利润表项目: 按一般物价指数变动予以重述
资产负债表项目: 按一般物价指数予以重述 利润表项目: 按一般物价指数变动予以重述 1. 首先 然后 按最近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进行折算 2. 不再处于行通胀经济时,停止重述, 并按停止之日的价格水平重述的报表进行折算
49
六.外币折算会计信息的披露 应在附注中披露: 1.企业及境外经营采用的记帐本位币及选定原因. 记帐本位币变更的,说明变更理由;
2.采用近似汇率的,近似汇率的确定方法; 3.计入当期损益的汇兑差额; 4.处置境外经营对外币报表折算差额的影响。
50
第二章 所得税会计
51
第一节 所得税会计概述 一.所得税的性质: 1.“企业所得税”的概念: 2. 所得税的性质: 收益分配观→利润分配性质 费用观→费用性质
P60 收益分配观→利润分配性质 费用观→费用性质 两种观点 业主权益理论→费用 企业理论→利润分配 两种理论
52
3.准则: 国际会计准则: 所得税→费用 我国准则:所得税→费用 当期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 所得税费用的构成:
53
二.所得税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1.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合二为一的共同发展阶段 2.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的逐步分离阶段
三个阶段: 1.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合二为一的共同发展阶段 2.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的逐步分离阶段 ( 税法与会计的主要差别: ①目标不同 ②依据不同 ③核算基础不同 ) P62 3.所得税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时期: 20世纪40年代 (我国1994年)
54
(理论基础→收入费用观:收益=收入-费用)
三.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的沿革: 时间性差异 永久性差异 P67 <一>应付税款法: 的概念,应付税款法的概念 借:所得税 贷:应交所得税 缺点: 据:纳税所得 也称利润表债务法 P67 <二>以利润表为基础的纳税影响会计法 (理论基础→收入费用观:收益=收入-费用) 时间性差异: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 分摊程度 (两种观点) 全面分摊法 部分分摊法 (只分摊一次性非重复发生的时间性差异)
55
缺点 注意 利润表债务法不能反映所有的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所以也就不能充分完整地提供企业所得税的会计信息。 时间性差异
非时间性的暂时性差异 注意 暂时性差异 如: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期末公允价与帐面价 之差 资本公积 入 利润表 不入
56
< 三. >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2006年)
(理论基础:资产负债观) 资产负债观: 收益=(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资产-期初负债) = 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 此收益为经济收益,即考虑交易因素影响 又考虑非交易因素影响 优 点 P68
57
(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
四.所得税会计的核算程序: 一般:资产负债表日 特殊交易或事项: <一>核算时间: 确认因交易或事项取得资产或负债时 <二>核算程序: 1.确定资产和负债的帐面价值 (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 即“资产负债表”金额 2.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 计税基础 计税时归属于该资产或负债的金额 即:企业未来不需要交纳所得税的资产价值及未来不可以抵扣的负债价值(一般为负债的帐面价值)
58
3.确定暂时性差异: 资产、负债帐面价值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 之差 差异 资产、负债计税基础
59
4.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 的确认额或转回额 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资产 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之差
当期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金额或应予转回金额 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负债 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 之差 当期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或应予转回金额
60
其中: 资产负债表日 可抵扣 = × 税率 递延所得税资产 暂时性差异 资产负债表日 应纳税 = × 税率 递延所得税负债 暂时性差异
61
= = 5.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 6.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应交 应纳税 × 税率 所得税 所得额 应交 所得税费用 ± 递延所得税
62
第二节 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 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一>资产的计税基础:
即:某项资产在未来期间使用或最终处置时,按税法规定,可以作为成本或费用税前列支而不需缴税的总金额。 资产初始确认时:计税基础=取得成本 在持有期间:计税基础=取得成本- 资产计税基础 以前已经税前扣除金额
63
<二>负债的计税基础:未来清偿债务
时不可抵扣的金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 负债的 未来可税前 — 帐面价值 扣除的金额 其中: 一般:0 特殊:不为 0 (如:预计负债) 未来可税前 扣除的金额 P72
64
二.暂时性差异: <一>概念: <二>暂时性差异的分类: 1.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企业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债务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通常产生于以下两种情况: ①资产的帐面价值<计税基础 ②负债的帐面价值>计税基础
65
2.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企业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债务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纳税费额的暂时性差异。 通常产生于以下两种情况: ①资产的帐面价值> 计税基础 ②负债的帐面价值<计税基础
66
<三>资产、负债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1.资产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①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 公允准则:帐面价值=公允价值 税 法:计税基础=取得成本 ②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同上, 不同的是:会计上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而非当期损益。
67
③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下) 会计准则:帐面价值据被投资企业损益调整 税 法:计税基础=成本 ④投资性房地产: 一般:成本模式
例:P96 例17 递延所得税资产 P110 例24 递延所得税损益 ④投资性房地产: 一般:成本模式 特殊:公允价值模式 会计准则:后续计量模式 同 A. 成本模式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同 B. 公允价值模式 交易性金融资产 P78 例:
68
= = ⑤固定资产: 帐面价值 取得成本 累计折旧 减值准备 取得成本 依税法规定已在以前期间税前扣除的折旧额 计税基础
— — 取得成本 依税法规定已在以前期间税前扣除的折旧额 计税基础 = — A.折旧方法和年限不同产生的: B.计提减值准备产生的。 税法规定:计提的减值准备在发生实质性损失前不允许税前扣除。
69
⑥无形资产: 同 A.计提减值准备产生的 B.价值摊销产生的。 固定资产 全部 研究阶段的支出 费用化 会计准则: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 开发阶段的支出 资本化 税 法:研发费用150%税前扣除 a.内部研发形成的暂时性差异 帐面价值=资本化金额 计税基础=0 b.使用寿命不确定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会计:不摊销 税法:按一定年限摊销
70
⑦其他计提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 会计:计提减值准备(降低了帐面价值) 税法:发生实质性损失时才允许税前扣除
71
2.负债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①一般的负债项目: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帐面价值=计税基础 ②特殊的: A.预计负债:(售后服务等原因确认的)
会计准则:销售当期将预计售后服务支出 税法:发生支出时,才可税前扣除 B.预收帐款 a. 一般:会计与税法一致,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b. 特殊:会计:不确认收入 税法:计入当期纳税所得 确认为 预计负债
72
3.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负债产生的: ①企业合并分类 A.会计准则: 吸收合并 同一控制下的合并 新设合并 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 控股合并
B.税法: 应税合并 免税合并 企业合并 (实务常见:非同一控制下的免税合并)
73
② 合并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例2-23: 准则:购买方取得的可辨认资产、负债 →按购买日公允价值入帐 税法:购买方取得的可辨认资产、负债
→维持原计税基础入帐 之差 例2-23: P107
74
<四>特殊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1.未作为资产、负债确认的项目产生的: 会计:不符合资产负债确认条件,未确认 (即:帐面价值=0) 税法:能确定其计税基础 例2-12:P88 2.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产生的: 亏损抵前 亏损抵后(我国) 亏损抵转 我国税法:亏损五年内税前弥补 本质上 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例2-13:P89 同
75
第三节 递延所得税资产 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核算
第三节 递延所得税资产 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核算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核算的意义: <一>概念:当期所得税资产、当期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 P89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核算的意义: 1.符合资产、负债的定义; 2.遵循了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使得企业各期的财务成果更 为均衡与合理) P90 例:
76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核算: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 1.确认的一般原则:
确认时,应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减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 2. 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增加或减少) 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 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 = — 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期末余额 适用税率 其中: = ×
77
或: 3.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会计处理: ①交易或事项发生时影响到会计利润或纳税所得的: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例2-15:P93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或:
78
②产生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③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负债产生的: 借:抵延所得税资产 贷:商誉等
79
4.帐户设置: 所得税费用 本年利润 银行存款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③ 交纳 ② 发生 ① ④转回 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费用
—本期所得税费用 本年利润 银行存款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③ 交纳 ② 发生 ① ④转回 递延所得税资产
80
5.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应注意的问题: ①应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的用来抵减可抵扣暂时性 差异的应纳税税所得额为限; 判断时,应考虑两方面因素:
A.通过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能实现的纳税所得; B.以前生产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未来转回时增加 的纳税所得。 ②可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和税款抵减应视同 可抵 扣暂时性差异处理(比照①) 例2-16:P94
81
(同时:调整“商誉”或计入合并当期损益的余额)
③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的投资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A.暂时性差异未来很可能转回; B.未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 应纳税所得。 例2-17:P96 ④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中: 资产、负债的入帐价值 计税基础 差额:递延所得税资产 (同时:调整“商誉”或计入合并当期损益的余额)
82
⑤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可抵扣 暂时性差异 所有者权益。
暂时性差异 所有者权益。 例2-18:P96 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83
关的可抵 扣暂时性差异,不同时具备两个确 认条件的;
6.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况: 既不影响会计利润 也不影响纳税所得; ①不属于合并,且发生时 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例2-19:P97 ②与对子公司、联营公司、合营企业投资相 关的可抵 扣暂时性差异,不同时具备两个确 认条件的; ③资产负债表日预计未来很可能无法获得 足够的应纳税所得的。
84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量:
应注意三个方面: 1.税率确定: 预期收回资产期间的适用税率 (注意:税率变化的,应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按新税率重新计量并作帐务调整) 例2-20:P 例2-21:P101 2.递延所得税资产不予折现
85
若据新情况估计,未来转回期间不产生足够应纳税所得,应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
3.递延所得税资产帐面价值的复核 资产负债日,复核: 若据新情况估计,未来转回期间不产生足够应纳税所得,应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所得税费用 借:资本公积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当期所得税费用 -其他资本公积 ( 减记后,新情况使得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 应转回减记金额:相反分录 )
86
三.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核算: <一>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1.确认的一般原则:
应确认所有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除准则明确规定不确认的) 2. 本期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增加或减少) 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 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 = — 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期末余额 适用税率 其中: = ×
87
3.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处理: 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处理同理,三种情况: 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借:资本公积—其他 借:商誉等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① ……② ……③
88
4.帐户设置: 所得税费用 本年利润 银行存款 应交税费—所 ③ 交纳 ① ④转回 ②发生 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费用
—当期所得税费用 本年利润 —递延所得税费用 银行存款 应交税费—所 ③ 交纳 ① ④转回 ②发生 递延所得税负债
89
5.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应注意: ①非同一控制下合并中: 帐面价值 计税基础 差额: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商誉
(公允价) 差额: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商誉 ②与直接计入的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也计入所有者权益
90
6.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 ①商誉的初始确认;例2-23:P107 ②企业合并以外发生的不影响会计利润和纳税所得的其他交易与事项;
③投资企业能够控制转回时间且预计未来很可能不会转回的与子公司、联营企业以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91
<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
1.税率: 预期清偿该债务期间的适用税率 (若税率变化,应重新计量并调帐) 2.递延所得税负债不予折现.
92
第四节 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当期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 所得税费用 一.当期所得税: 当期 当期应纳税 适用的 = × 所得税 所得额 所得税税率
93
= = 调整金额 其中;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①式: 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收入总额 不征税收入 免税收入 各项扣除 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的亏损
— 各项扣除 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的亏损 注意:各项扣除和不允许税前扣除 P113 ②式: 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会计利润 调整金额 = 即: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差 A.会计做费用、税法不做; B.会计费用与税法允许费用之差 C.会计收入与税法收入之差 D.税法规定不征税收入 E.其他 调整金额 具体:P114-P116
94
= 二.递延所得税的计算与帐务处理: <一>“递延所得税”的概念:P116 <二>计算: 递延 所得税
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 = — 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 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 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 注意:运用上式计算时, 扣除直接计入权益、商誉、营业外收入后的金额。 “递延所得税资产” 应为 帐户余额 “递延所得税负债”
95
+ = 三.所得税费用的计算与帐务处理: 当期 递延 本期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 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或借)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或借)
96
第三章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97
第一节 概述 一.股份公司与上市公司 <一>股份有限公司的产生与发展 1. “股份制”的概念:P123 (古罗马)
(19世纪末,中国1984年)
98
<二>股份公司的类别:(按《公司法》)
1. 股份有限公司 ①设立方式:(1)发起设立 (认购全部) (2)募集设立(发起人认购部分,剩余的向社会募集) ②基本特征:P125 五点:等额、交易、上下限2-200、同权、前置报告(简称题) 2. 有限责任公司 基本特征: 不等额、出资证明、转让受限、1或50人、按比例承担义务、会计信息不公开但要送交股东 P125
99
<三>上市公司及其应具体条件:
1. “上市公司” 的概念:P125 2. 应具体条件:P126公开上市、总股本金额 少于3000万元、公开发行股份达总股份的25% 以上或10%以上、公司最近三年无重大违法行 为且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
100
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意义和法律责任 <一>意义: (简答题) <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法律责任:
1.有助于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 2.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3.落实公司管理人员的托管责任; 4.促进上市公司加强经营管理; 5.作为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法律责任: 1.《证券法》要求: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 不得有误导性陈述、不得有重大遗漏。 2.处罚:①暂停其股票上市交易②中止其股票上市交易③赔偿
101
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 包括: <一> 招股说明书:概念、内容 P129 <二> 上市公告书:概念、内容
定期报告 临时报告 包括: <一> 招股说明书:概念、内容 P129 <二> 上市公告书:概念、内容 招股说明书与上市公告书的异同: (简答题) 相同点:编制主体、发布方式、使用的部分资料相同 不同点: ①公布时间不同(招前上后) ②标志不同(招标志即将上市上已上市) ③编制目的不同(募集股份、宣布可流通交易)
102
<三>定期报告 <四>临时报告
P132 年度报告 中期报告 季度报告 异同:年度必须审计年度结束后四个月内;半年度在上半年结束后二个月内;季度在3、9月结束后一个月内; <三>定期报告 P132 重大事件公告 公司收购公告 (主要重大事件: ) <四>临时报告
103
第二节 分部报告 一.分部报告的意义、类别和编制基础 <一> 概念:分部报告P134
<三> 分部报告的类别: 1.业务分部报告 2.地区分部报告 <四>分部报告的编制基础: 一般:个别财务报表 披露合并报表情况下:合并财务报表
104
二.分部的确定 <一> 分部的概念: <二> 分部的类别:①业务分部 ②地区分部
P136 <一> 分部的概念: <二> 分部的类别:①业务分部 ②地区分部 <三> 业务分部的确定: 1.业务分部的概念 (注意:业务分部与业务部门不完全相同)
105
只要包含上述大部分因素, 就可确定为业务分部.
2.确定业务分部应考虑的因素: ①各单项产品或劳务的性质;(规格、型号、用途) ②生产过程的性质;(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 ③产品或劳务的客户类型;(大宗客户、零散客户……) ④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方式;(批发、零售、自产自销……) ⑤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受法律、法规的影响;(经营范围、交易定价) 只要包含上述大部分因素, 就可确定为业务分部.
106
<四>地区分部的确定: 1.地区分部的概念: 2.地区分部的确定基础 (注意:地区分部与行政区域不完全一致)
主要风险和报酬的来源 P138 资产所在地 客户所在地
107
3. 确定地区分部时应考虑的因素: ①所处经济、政治环境的相似性; ②在不同地区经营之间的关系; ③经营的接近程度大小;
④与某一特定地区经营相关的特别风险; ⑤外汇管理规定; ⑥外汇风险; 一般:当包含了上述大部分因素时, 就可认定为某和地区分部
108
<五>报告分部的确定: 1.报告分部的概念 2.确定报告分部的原则: 在业务分部、地区分部的基础上,考虑重要性原则
3.报告分部重要性标准的判断: 当业务分部、地区分部的大部分收入是对外交易收入,其对企业盈亏具有重要影响,且满足以下三条10%条件之一的,符合重要性: ①一个分部的收入占企业所有分部收入总额10%或 以上; P142 P141
109
②一个分部的营业利润(或亏损)的绝对额,占下列 两项中绝对值较大者的10%或以上: A.所有盈利分部的分部营业利润合计额;
B.所有亏损分部的分部营业亏损合计额。P143 ③一个分部资产占所有分部资产总额的10%或以上。 4.低于10%的重要性标准的特殊处理: P145
110
5.报告分部75%的标准: 6.垂直一体化经营下报告分部的确定: 7.为提供可比信息报告分部的确定:
即,分部报告披露的对外营业收入合计额必须达到合并总 收入或企业总收入的75%,若未达到,则必须增加报告分部 的数量。 6.垂直一体化经营下报告分部的确定: 可将不同层次确定为独立的报告分部. 7.为提供可比信息报告分部的确定: 上期为报告分部,本期不满足报告分部条件,若认为其本 期仍然重要,仍可作为本期报告分部。
111
三.分部报告的种类及其确定: <一>分部报告的种类: <二>分部报告形式的确定:
主要报告形式(详细) 次要报告形式(简化) 按其报告形式 <二>分部报告形式的确定: 以其风险和报酬的主要来源和性质为依据 主要来源为产品、劳务 业务分部主要、地区分部次要 主要来源为国家、地区 地区分部主要、业务分部次要 产品、劳务 主要来源为同时 业务分部主要、地区分部次要 国家、地区
112
四.分部会计信息的披露: <一> 主要报告形式下会计信息的披露: <二> 次要报告形式下会计信息的披露:
1.披露的内容 P148~P150 分部收入、费用、利润 分部资产、负债 2.分部信息与企业报表总额或合并报表的衔接 P151 收入、利润、资产、负债的衔接 <二> 次要报告形式下会计信息的披露: P152 1.地区分部披露的内容 (即业务分部为主要) P152 2.业务分部披露的内容
113
<三>分部报告的其他披露内容:
1.分部间转移价格的确定及其变更; 2.分部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3.前期比较数据。 P153
114
第三节 中期财务报告 一.中期财务报告的构成、意义: <一>概念: <二>中期财务报告的构成: 月度报告 季度报告
P156 <一>概念: <二>中期财务报告的构成: 月度报告 季度报告 半年度报告 年初至本中期末的报告 包括 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 现金流量表 附注 至少应包括
115
<三>中期报告的编制意义: (简答题)
1.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2.有助于完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 3.有助于规范企业的行为。
116
二.中期财务报告的理论基础 两种观点: 1.独立观 2.一体观 概念、优缺点 P158 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侧重于“独立观”
117
三.中期财务报告的原则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应遵循的原则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与年度报告相一致的会计政策 重要性 及时性 与年度报告一样,特别
118
四.中期财务报告的确认与计量 <一>确认与计量的基本原则 1.中期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原则 年报;
1.中期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原则 年报; 2.中期会计计量应当以年初至本中期末为基础; (而不应当以本中期为基础 ) 3.中期采用的会计政策 年报,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应符合规定。 同 P161 一致
119
其中: ②会计政策变更及其条件: 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概念: 概念: 条件:A.法律、法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
B.会计政策变更能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信息。 P162 P163
120
③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 A.追溯调整法: 概念 B.未来适用法: 概念 ( 方法选择: a.国家发布相关处理方法 相关的处理方法;
c. P163 P163 按 应 在当期期初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各期累计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 采用 未来适用法 ).
121
<二>季节性、周期性或偶然性取得收入的确认、计量
除了在会计季度末公允预计或递延,中期财务报告也相应公允预计、递延外,均应在发生时确认、计量 不得为了平衡各期的收益,人为平滑化。 <三>会计季度中不均匀发生的费用的确认、计量 P165 原则同<二> 例:
122
五.中期财务报告的编制要求: <一>中期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要求 1.应是完整报表,而非简明报表;
2.格式、内容应当与上年度财务报告一致; 3.若当年新实行准则: 报表内容、格式有修改,则按修改后(提供的上年度比较报表也应调整)
123
②报告期内新增子公司:应将其纳入合并范围。
<二>中期合并报表和母公司报表的编制要求: 合并报表 母公司报表 1.上年度财务报告包括 的,中期报告也应包括; 2.中期合并报表的 上年合并报表; 合并范围 合并原则 编制方法 内容格式 同 3.若中期合并范围发生了变化: ①报告期内处置了所有应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又没有新增子公司:中期报告 母公司报表 只需提供 (不需合并报表) 应 包括 但上年度比较报表 合并报表 ②报告期内新增子公司:应将其纳入合并范围。
124
<三>中期比较财务报表的编制要求:
中期报告中应提供下列前期报表: 1. 本中期末 上年度末 的资产负债表 2. 本中期年初 至本中期末 上年度可比期间 的利润表 3. 年初至本中期末 上年初至可比本中期末 的现金流量表 注意:若本中期内财务报表项目进行了调整和修订: 则上年度比较报表的项目、金额需重新分类, 并在附注中说明。
125
六.中期财务报告附注披露的要求和内容: <一>披露要求: (中期报告附注的概念: ) 1.应当以年初至本中期末为基础披露;
(中期报告附注的概念: ) P169 1.应当以年初至本中期末为基础披露; 2.应当对自上年度资产负债表日之后发生的重要交易或者事项进行披露。(“重要” 的含义: ) P169 例 P170 P170 例
126
1.中期财务报表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与上年度相一致的说明;
<二>披露内容: 1.中期财务报表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与上年度相一致的说明; 2.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理由及其影响数; (若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应说明原因) 3.前期差错的性质及其更正余额; P171 重要的前期差错→追溯调整法(概念: ) 前期差错 不重要的前期差错→调整发现当期 4.企业经营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特征; 5.关联方关系的变化及关联交易; (若无变化则不需披露)
127
11.中期资产负债表日至中期报告报出日之前的非调整事项 (“调整事项”、“非调整事项”概念: )
6.合并范围的变化; 7.对性质特别或金额异常的报表项目的说明; 8.证券发行、回购和偿还情况; ①已实施的 ②已提出、已批准尚未实施的 9.利润分配情况(包括: ) 10.按规定披露分部信息的: 应披露主要报告形式的分部 收入 利润 11.中期资产负债表日至中期报告报出日之前的非调整事项 (“调整事项”、“非调整事项”概念: ) P173
128
注意: 12.上年度资产负债表日以后发生的或有资产、或有资产的变化情况; 13.企业结构变化情况(包括: ) 14.其他重大交易或事项。
①企业合并 ②长期股权投资 ③终止经营…… 13.企业结构变化情况(包括: ) 14.其他重大交易或事项。 P174 注意:
129
第四节 关联方披露 一.概述: <一>关联方的概念及特征: 1.概念: (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的含义) 2.特征:
P174 1.概念: (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的含义) 2.特征: ①关联方涉及两方或多方 ②关联方以各方之间的影响为前提 <二>关联方披露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2.有利于加强税务监督; 3.有利于加强证券市场监管、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130
二.关联方关系的认定: <一>关联方关系存在的主要形式: (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该企业的母公司:
①某一企业直接控制一个或多个企业; ②某一企业通过一个或若干个中建企业间接控制一个或多个企业; ③某一企业直接地和通过一个或多个中间企业间接地控制一个或多个企业。 2.该企业的子公司: (被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其他企业与单位信托基金之间)
131
3.与该企业受同一母公司控制的其他企业(同一公司下的企业之间);
4.对该企业实施共同控制的投资方(包括直接间接); 5.对该企业实施重大影响的投资方; 6.该企业的合营企业; 7.该企业的联营企业; 8.该企业的重要投资者个人以及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 9.该企业或其母公司的关键管理人员以及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 10.该企业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控制、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的其他企业。
132
<二>不构成关联方关系的情况:
与该企业发生日常往来的资金提供者、公用事业部门、政府部门和机构、客户、供应商、特许商、经销商、代理商。 2.与该企业共同控制合营企业的合营者 3.仅仅同受国家控制而不存在其他关联方关系的企业。
133
三.关联方交易的确认和类型: <一>关联方交易的确认: 1.关联方交易的概念: 2.要点:
P181 1.关联方交易的概念: 2.要点: ①通常是在关联方关系已经存在情况下发生; ②主要是资源或义务的转移; ③转移价格是了解关联方关系的关键。
134
<二>关联方交易的类型: 购买或销售商品; 2.购买或销售除商品外的其他资产; 3.提受或提供劳务; 4.担保; 5.提供资金(贷款或股权投资) 6.租赁; 7.代理; 8.研究与开发项目的转移 9.许可协议
135
10.代表企业,由企业代表另一方进行债务结算; 11.关键管理人员薪酬。 注意:判断是否属于关联方交易 应以交易是否发生为依据 (而不是以是否收款为前提)
136
四.关联方信息的披露: <一>存在控制关系的母公司和子公司信息的披露: 1.公司和子公司的名称
无论是否发生交易,均需披露 1.公司和子公司的名称 2.公司和子公司的业务性质、注册地、注册资本及其变化(或实收资本、股本) 3.母公司对该企业或该企业对子公司的持股比例和表决权比例。
137
<二>关联方交易的信息披露:
1.披露要求: 应遵循“重要性”原则 不是金额大小,而是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影响程度。 应 ①重要的 分别关联方及交易类型披露 ②不重要 合并披露 可 2.披露内容: 关联方关系的性质 交易类型 交易要素 3.披露应注意的问题: ①应披露连续两年的比较数据 ②公平交易 却凿证据 需 对外提供合并报表 不需披露 ③已纳入合并范围且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