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授课人:高维娟.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授课人:高维娟."—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授课人:高维娟

2 三、音乐的功能 导入 音乐 一、音乐的本质 二、音乐的基本特征 (一)音乐的教育功能 1、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2、启迪智慧,诱发灵感
导入 音乐 一、音乐的本质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音响运动,创造音乐形象,表现感情思想,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音乐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反映,是一种社会审美生活的主观反映。 二、音乐的基本特征 (一)音乐是音响的艺术(二)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三)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四)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五)音乐是表演的艺术 三、音乐的功能 (一)音乐的教育功能 1、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2、启迪智慧,诱发灵感 (二)音乐的其他社会功能 1、保健功能 、娱乐功能

3 没有早期音乐教育,干什么事我都会一事无成
—爱因斯坦 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冼星海 领悟音乐的人,能从一切世俗的烦恼中超脱出来 ——贝多芬 音乐常使死亡迟延—— 伊索 音乐之目的有二,一是以纯净之和声愉悦人的感官, 二是令人感动或激发人的热情。 ——罗杰.诺斯

4 1、这些名人名言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2、音乐教育有什么作用呢?

5 一、音乐教育的作用 音乐教育是向儿童进行品德教育,培养健康人格的有力手段 1 音乐教育可以启迪智慧、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强求知欲 2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主要形式和有力手段 3 音乐教育活动对学前儿童的健康发育和成长有重大影响 4

6 本次辅导内容 一、课程性质及教学目标 二、课程体系说明 三、学习方法 四、关于考试及试题分析 五、教材各章节体现的考试重点内容

7 一、课程性质及教学目标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是学前教育专科的一门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是学生了解学前儿童的音乐学习特点,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本体特性与实践特性,理解音乐经验的类型、学前儿童获得音乐经验的机制、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编制原理,从而掌握引导学前儿童音乐体验的有效途径。

8 学前儿童获得音乐经验的载体——音乐艺术具有什么特点(前提)
二、课程体系说明 第一编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原理 第一章 学前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特征 第二章 学前儿童音乐特性: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特性 第三章 学前儿童音乐特性:学前儿童音乐的实践特性 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编制原理 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音乐经验 第五章 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编制原理——目标、内容与评价 第六章 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编制原理——幼儿园音乐教学原理 第七章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美学与教育性原理

9 三.自主学习方法  学习本课程按照“入学教育→制定学习计划→远程学习/接受面授辅导→接受课程考核”的基本流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大家应该将课程特点与远程学习的特点结合起来,建构起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利用好文字教材、结合自身经历和常识制定自主学习计划) 本课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协作学习为辅。可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参考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每次的实践内容。在学习本课程文字教材的基础上,选学其他媒体教学资源。及时总结、归纳所学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

10 文字教材 本课程所使用的文字主教材《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是南京师范大学许卓娅教授主编、由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王秀萍博士、副教授执笔。该教材的编写强调科学性、理论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在学科体系上,既考虑到体系的相对完整,又形象生动,重在结合当前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是教材突出专业学习的一大亮点。   除此之外,本教材充分考虑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特点,为方便学生自学,在教材的设计上,采用合一型,将导学内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在教材体例上,每章设学习目标、本章导读、主题词、知识框架、学习建议、本章小结、自测训练等内容。全书的结尾还列出了主要参考文献。

11 2.接受好面授辅导(学习方法)  面授辅导是对重难点的讲授和答疑,自学方法介绍、案例分析与讨论、实际操作的指导等,大家一定要在自学并掌握内容基本脉络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在面授时寻求解惑,将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12 三.学习方法 3.独立完成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4.把握远程自主学习的节奏和方式 (1)实时答疑和非实时答疑
章丘广播电视大学网址: (2)视频学习:中央电大资源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网 : 高维娟 QQ: 电话: 5.期末复习。 6.考核。(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

13 课程论坛(非实时): 1、输入网址:

14 2、选中要选的课程,点右侧课程讨论区。

15 3、发帖

16 师生交流(实时): 1、输入网址:

17 2、选中要选的课程,点右侧课程讨论区。

18 3、点左侧师生交流

19 4、发送问题与老师交流

20 四、关于考试及试题分析 课程考核 本课程的考试由中央电大统一组织,考试命题要全面,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体现教学要求的重点和层次设计的规定。课程考核成绩由形成性考核(占40%)和期末考试(占60%)两部份构成。   1.形成性考核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形成性考核作业册是用于测评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了解,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形成性考核作业的完成情况,将成为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考核的重要依据。

21 四、关于考试及试题分析 2.终结性考试   终结性考试是在形成性考核的基础上,侧重考核学生对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终结性考试的难度并不大,题目不会偏理论,而是知识应用型,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比重会较大,如果平时学习能够努力和注意积累,考试一定更没有问题。考试采用闭卷方式,考试时间是90分钟。题型和分数分布为: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2 历年试题查找: (1)马鞍山电大试题库: 密码:123456) (2)宁波电大图书馆 (3)章丘广播电视大学网址:

23 1、输入网址:

24 2、查看学习资源下章丘电大试题库

25 3.找到本门课程查看历年试题

26 历年试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 试题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 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加登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是:一 、—— 、————---。 2.培养幼儿拍感的两个规定性,一是 ,二是 3.要求幼儿理解的段落结构内容是 结构、 结构、 一结构、 结构、 4.幼儿园音乐作品的四种实用性是________、 、 、 5.旋律经验的年龄目标有 、一 、 6.力度经验的年龄目标有 和 。 7. 是一种找舞伴并与舞伴对舞的集体舞。 1.知觉系统 感受系统 制作系统 2.在歌曲中进行 在动作中进行 3.主副歌结构 二段体结构 三段体结构 回旋体结构 引子与尾声 4.教育性 说教性 知识性 娱乐性 5.声音的高与低 旋律的上行与下行 旋律的跳进与级进 6.重与轻 渐强与渐弱 7.邀请舞

27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音乐作品的表现性 2.档案夹评价 3.音乐技能 4.自发咏唱 5.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答:指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 2.答:指根据课程目标,有意识地将各种有关幼儿表现的作品及其其他证据、信息收集起来,并通过对档案夹制作过程和记录结果的分析与解释,反映幼儿在学习、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反映幼儿在达到目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进步。 3.答:指对感知到的音乐再现性与表现性做出符合音乐形式特性的表达,即音乐能力。 4.答:幼儿基于一个很熟悉的歌曲片断或一个简单的词,或是无词的,哼唱出在一个简单的音调上绕来绕去的旋律。 5.答:指在音乐价值观的指导下,将选出的课程内容要素妥善地组织成幼儿园教育活动结构,使教育活动要素在动态运行的教育活动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便有效地实现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

28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符号运用阶段儿童的艺术感知特征是什么? 2.学前儿童的音量趣味给学前音乐教育的启示是什么? 3.进行即兴表演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4.器乐曲动作意象有哪三种方式? 5.打击乐器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是什么?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答: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感知的特征是脱离了对事物、对人物的“直接知识”,可以借助符号间接地来理解事物、人物了。 2.答:(1)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我们有责任让幼儿听到最好的音响效果;(2)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教师尽量少用嗓音;(3)在歌唱学习中,教师发出悦耳的声音很重要;(4)对打击乐器的演奏,幼儿感兴趣的是让他自己去探究如何发出好听的声音并演奏,而不是严格地按照教师所要求的拿乐器的方式、教师所要求的节奏型去打击。 3.答:(1)经验铺垫;(2)明确的任务意识。 4.答:(1)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动作意象;(2)离开作品原意,进入幼儿能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3)带有舞蹈意味的无情节的动作意象。 5.答:(1)用打击乐器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探索录音中的打击乐声音是如何发出来的,并实践尝试;(3)即兴创作打击乐器作品的演奏。

29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P66 1.柯达伊教学法中,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幼儿歌唱教学的要点有哪些? 2.表现性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有哪些?举例说明。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答案要点: 1.答:(1)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有:字母谱与节奏谱;手势;指挥。 (2)幼儿歌唱教学的要点有:按照准确音调歌唱;克服幼儿的不良音调;歌唱能力的发展步骤。 2.答:表现性目标的的制定准则是情境与任务的双维度制定,即交代儿童需要完成的任务情境与具体任务。

30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0分) P27-28 1.分析“喜洋洋”的曲式结构与再现主题内容。 答 :曲式结构: a a ' b c 过 渡 a b c d a a ' b c 再 现 主 题内容: 在粮食丰收后的一个晚上,农村男女青年喜气洋洋地敲锣打鼓、跳舞欢庆。有几个男青年敲起了鼓(第一段ab两句),有几个男青年敲起了钱(第一段c句),有几个男青年敲起了吊钗(第一段d句);然后所有的女青年拿着绸带跳起了绸带舞,先是把绸带往头顶甩(第二段ab句),然后把绸带往身旁甩(第二段cd句);最后男青年又出来了(第三段重复第一段)。 2.分析“未出壳雏鸡的舞蹈”的曲式结构与再现主题内容。 答:曲式结构: 再现主题内容: 小鸡在壳里努力着想出壳,先用喙啄壳,再用屁股顶壳,然后用翅膀敲壳,再重复用喙啄。 用屁股顶壳,最后根据尾声的音区下行特征,表明小鸡没有出壳,还得继续努力。

31 教材各章节体现的 考试重点内容

32 第一编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原理 第一章 学前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特征 第一节 儿童音乐发展的三大系统与三个阶段
第一编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原理 第一章 学前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特征 第一节 儿童音乐发展的三大系统与三个阶段 第二节 学前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特征 第三节 学前儿童音乐学习的意义与制约条件

33 第一节儿童音乐发展的三大系统与三个阶段 一、儿童音乐发展的三大系统
(一)制作系统: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行动是指向目的的,而不是单纯的身体运动。 (二)知觉系统: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说,这种识别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 (三)感受系统:感受系统的产物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如从微小到夸张的快乐、从舒展到紧张的状态等,但无论是怎样的情绪、情感反应,都是有注意参与的。

34 三大系统之间的关系: 三大系统是一个整合机制,需要彼此的交互。儿童艺术发展的过程是三大系统整合、交互作用、产生动态合力的过程。三大系统的合力能够促进儿童的艺术发展,如何让这三大系统产生合力是儿童艺术教育的研究指向。 制作系统 知觉系统 感受系统

35 第二阶段 (2~7岁)符号运用阶段。 1.沉浸在符号媒介中形成符号系统 ,
二、儿童音乐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0~1岁)前符号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的艺术知觉特征是感官原动性,即知觉能力与艺术知觉能力还没有分化。 第二阶段 (2~7岁)符号运用阶段。 1.沉浸在符号媒介中形成符号系统 , 2.对符号的探索与扩大 3.审美形式感得形成 第三阶段 (8岁以后)继续进步与可能退步阶段。

36 第三阶段出现退步的原因: 1.早期音乐学习缺乏感受系统的参与,枯燥地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使儿童对音乐学习本身失去兴趣,所以很难获得音乐经验 2.早期音乐学习缺乏音乐知识系统的参与,这种结果又往往是由于音乐教育者缺少音乐素养导致的。 3.音乐学习缺乏制作系统的参与,靠静坐倾听的方式进行音乐学习只对初学音乐的少数成人有效,但儿童却没有这种水平。

37 一、舒特—戴森归纳的学前儿童音乐发展的一般年龄特征
第二节 学前儿童音乐心理发展的特征 一、舒特—戴森归纳的学前儿童音乐发展的一般年龄特征 二、学前儿童的音乐知觉与制作的发展特征 三、学前儿童的音乐感受(趣味)的特点

38 一、舒特—戴森归纳的学前儿童音乐发展的一般年龄特征
0~1:对声音作出各种反应 1~2:自发、本能地“创作”并歌唱 2~3:开始能把听到的歌曲片段模仿地唱出 3~4:能感知旋律轮廓 4~5:能辨别音高、音区,能重复简单的节奏 5~6:能分辨声音的响亮与柔和 6~7:在歌唱音高方面已较为准确

39 二、学前儿童的音乐知觉与制作的发展特征 (一)音乐旋律知觉与歌唱的发展 1.在音高歌唱(歌唱制作能力)方面
2.在音高辨别(旋律知觉能力)方面 3.在旋律轮廓线歌唱(歌唱制作能力)方面

40 幼儿掌握一首歌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共分四个阶段:
第一,掌握歌词阶段 第二,掌握节奏阶段 第三,大致掌握音高轮廓阶段 第四,初具调性感阶段

41 (二)节奏知觉与身体动作的发展 1.在节奏型发展(节奏知觉能力与身体动作的制作能力)方面
2.在身体动作的合拍(对节拍进行知觉与身体动作反应的能力)方面 3.在幼儿的节奏感得发展状态(对节奏进行知觉与制作的能力)

42 (三)音色、力度、速度知觉与制作的发展 1.音色知觉 (音响:《彼得与狼》) 2.力度知觉与制作能力 3.速度知觉与制作能力

43 三、学前儿童的音乐感受(趣味)特点 第一,音量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一个重要因素。 第二,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个重要因素。
第三,音乐作品类型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三个重要因素。

44 第三节 学前儿童音乐学习的意义与制约条件 一、学前儿童音乐学习的意义 音乐学习的关键年龄是0岁-8岁或9岁。 爱德华·戈登认为 P13
第三节 学前儿童音乐学习的意义与制约条件 一、学前儿童音乐学习的意义 音乐学习的关键年龄是0岁-8岁或9岁。 爱德华·戈登认为 P13 十村久一认为 柯达伊认为P14 神经生物学的解释 音乐教育界对关键期的强调与音乐领域人才成长的事实吻合。 所以,音乐学习关键期的观念凸显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意义。

45 二、学前儿童音乐学习的制约条件 儿童艺术能力的退化现象说明艺术学习是有制约条件的,符合条件的好的艺术教育才能促进儿童早期的艺术发展。
皮亚杰的观点 P15 歌德的观点 加登纳的观点 总之,能获得音乐经验或能力的音乐学习显然不只是唱几首歌、演奏几首打击乐器的学习,也不是大量音乐知识的学习,它是儿童音乐经验的获得一定是儿童的知觉、感受、制作系统三大系统交互作用形成合力的一种学习。

46 第二编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内容: 歌唱活动 韵律活动 打击乐演奏 音乐欣赏

47 音乐教育活动的基本方法 示范 运用语言 练习

48 歌唱活动 3——6岁儿童歌唱能力的发展 歌唱的形式 歌唱的简单知识和技能 歌唱材料的选择 歌唱活动中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49 3——6岁儿童歌唱能力的发展 3-4岁儿童歌唱能力的发展 4-5岁儿童歌唱能力的发展 5-6岁儿童歌唱能力的发展

50 3-4岁儿童歌唱能力的发展 歌词方面:吐字不清 音域方面:c1—a1 旋律方面:“走音”
节奏方面:比较合拍的歌唱,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易感受和掌握 呼吸方面:不能根据乐句的需要来换气 其他方面:1、对熟悉的歌曲能以速度、力度、音色等 明显的变化来表现 2、合作协调弱

51 4-5岁儿童歌唱能力的发展 歌词方面:比较完整、准确的再现熟悉的歌曲 音域方面:c1—b1
旋律方面:在有伴奏的条件下,基本唱准旋律适宜的歌曲 节奏方面: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带附点的音符 呼吸方面:逐步学会使用较长的气息 其他方面:合作协调较好

52 5-6岁儿童歌唱能力的发展 歌词方面:发音吐字日趋完善 音域方面:c1—c2 旋律方面:能掌握小三度、大三度、纯四、五度音程,初步建立调式感
节奏方面:准确把握2/4 、 4/4的歌曲节奏,还能把握三拍子的节奏和弱起的节奏,带附点和切分音节奏 呼吸方面:自然换气

53 歌唱的形式 独唱 齐唱 接唱 对唱 领唱齐唱 轮唱 合唱 歌表演

54 歌唱的简单知识和技能 姿势:保持身体和头部的正直、放松;两臂自然下垂或放在腿上;两眼平视,两肩放松;口型保持长圆型,嘴唇动作自然。
呼吸:自然的吸气,均匀的用气。 发声:用自然美好的声音歌唱。并逐渐学会用不同的声音演唱不同性质的歌曲。 咬字吐字 音准 协调一致 保护嗓音

55 歌唱材料的选择 歌词方面 1、有趣、易记且为幼儿所理解和熟悉的。 2、歌词的结构应相对简单,含有一定的重复部分。
3、歌词的内容易于动作表现。

56 歌唱材料的选择 曲调方面 3-4岁 C1——a1 4-5岁 c1——b1 1、歌曲的音域不宜太宽 5-6岁 c1——c2
2、速度不宜太快,一般以中速或中速稍快、稍慢为宜 节奏:二分音符、四分音符或八分音符 小班 节拍:以2 /4和4 /4拍为主 3、注意歌曲的 节奏和节拍 节奏: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切分音 中大班 节拍:3 /4、6 /8拍、带“弱起”节奏的歌曲

57 歌唱材料的选择 曲调方面 4、旋律宜相对比较平稳 5、歌曲旋律的结构宜短小而工整
最易掌握的是下行的三度(或以下)的音程,其次是四度、五度和八度音程,六度和七度音程不易掌握。 小班适宜选三度音程的歌曲,中大班增加三度以上的跳进 5、歌曲旋律的结构宜短小而工整 小班:以4个乐句为宜,2 /4拍歌曲每句4拍,3 /4拍歌曲每句6拍 中大班:以6-8个乐句为宜,可以有两段体或三段体的歌曲,可以有间奏和尾奏

58 唱歌教育活动过程的指导和设计 1导入新歌 2范唱 3简短讨论 4教唱新歌 5熟练与巩固 6注意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59 活动目标 举例:音乐活动--我的好妈妈 1 感受音乐欢快的旋律,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意境,会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1 感受音乐欢快的旋律,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意境,会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 知道妈妈工作的辛苦,会关心、体贴妈妈。 3 根据自己对歌词的理解,用适当的体态语言表现歌曲。

60 活动准备 1 木偶妈妈 小朋友各一 2 歌曲的录音磁带 3 桌子 椅子 茶杯

61 活动过程 1 导入课题 (1)提问:你的妈妈在哪里工作?妈妈工作了一天回到家里很累,你会帮妈妈做什么事呢?
1 导入课题 (1)提问:你的妈妈在哪里工作?妈妈工作了一天回到家里很累,你会帮妈妈做什么事呢? (2)(出示木偶——冬冬)我们来看看冬冬在妈妈下班时,为妈妈做了什么。(教师演示木偶,同时说唱歌曲《我的好妈妈》) (3)幼儿说说冬冬在妈妈下班时做了什么,妈妈心里感到怎样?

62 2 幼儿学唱新歌 (1)播放歌曲磁带,操作木偶,幼儿欣赏歌曲。 提问:我的好妈妈,下班回到哪儿?妈妈回家累吗?为什么?小朋友应为妈妈做些什么? (2)听音乐走步,熟悉旋律。 (3)教师清唱歌曲,幼儿欣赏。 (4)跟着音乐说唱歌词。 (5)幼儿用欢快的声音完整地演唱歌曲。

63 3 学习表演歌曲 (1)老师扮演妈妈,请一幼儿扮演孩子,拉妈妈坐下、给妈妈端茶、亲亲妈妈。并请孩子们观察妈妈和孩子开心的表情。 (2)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演妈妈、一组演孩子,进行表演,体验亲自间情感。提示幼儿根据歌词内容设计动作。

64 活动建议 在“三。八”节或母亲节前夕,进行此活动。并鼓励孩子回家后和妈妈一起表演,为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体验亲子间的情感。

65 歌唱活动中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音乐感的培养:节奏感的培养、旋律感的培、结构感的培养、音色感的培养、速度感和力度感的培养 创造性的培养:

66 节奏感的培养 运用身体动作 运用视觉材料 运用嗓音 运用特别选择的歌曲材料 改变熟悉的歌曲材料

67 运用身体动作 自由节奏 均匀节奏 旋律节奏 伴奏节奏 双层节奏 节奏动作表演

68 运用视觉材料 看图形做动作 听歌曲画节奏 看节奏猜歌曲

69 运用嗓音 音节歌唱游戏 语言节奏朗诵

70 旋律感的培养 运用视觉、听觉、动觉的协同配合 运用嗓音 移调歌唱 唱旋律唱名 默唱

71 结构感的培养 运用身体动作 运用嗓音

72 音色感的培养 运用视觉 运用嗓音

73 速度感和力度感的培养 运用视觉 运用特定的歌曲材料

74 谢谢大家! 再见!


Download ppt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授课人:高维娟."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