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憂鬱症與心理健康 授課老師:張曉佩
2
一、憂鬱的定義 是一種情緒困擾,通常是指個人感受到一種不愉快的情緒低落狀態。 情緒上的症狀包括悲傷、沮喪、心情低落等。
在認知上,會出現自責、愧疚、失敗感、悲觀、無望感、無力感、低自尊、自殺意念等。 在行為方面,出現哭泣、行動遲緩、退縮、對日常活動失去興趣、性慾降低、疲倦、自殺行為等。
3
二、憂鬱症的分類 輕鬱症(低落性情感疾患):經常愁容滿面,缺少快樂經驗,常擔心自己能力上的不足,不致影響工作能力。
重鬱症:嚴重妨礙一個人的職業功能或角色。 躁鬱症:除了有憂鬱症的症狀外,還曾經歷一段時間的躁症,如精力無窮、多話、誇大揮霍等。 發展期憂鬱:不會用情緒字眼表達感受,卻被身體的不適深深困擾,常因胸悶、腸胃道不舒服等症狀四處求醫,卻找不到任何解釋身體症狀的原因。 季節型憂鬱:在秋冬之際,憂鬱症狀特別明顯,並有嗜睡、倦怠、暴食等症狀。
4
三、判斷指標 依據精神疾病診斷準則第四版(DSM-Ⅳ),判斷成人憂鬱症的指標為: 一天中大部分的時間都很憂鬱,且天天如此
對日常活動皆失去興趣 胃口不佳(體重減輕)或食慾增加(體重上升) 失眠或過度睡眠 精神反應遲緩 疲勞或失去活力 無價值感或過度的罪惡感 思考力、注意力減退或容易猶豫不決 反覆想到死亡、出現自殺意念或自殺企圖
5
四、流行病學與結果 終生盛行率(在一定時間內,所有人口患有某一特定疾病的百分比) 重鬱症:16.4% 低落性情感疾患:2.5%
女生發生的機率為男生的兩倍 低社經地位者罹患重鬱症的機率為高社經者的三倍 二十世紀中期之後盛行率增加 不同文化間的症狀差異 拉丁美洲文化:抱怨神經不適和頭痛 亞洲文化:抱怨虛弱和疲勞 不同生命階段的症狀差異 兒童:胃不適和頭痛 老年人:易於分心和健忘
6
五、憂鬱症的成因與特質 認知層面:Beck(1979)指出,憂鬱的人往往有負面的自我概念,也容易有錯誤的訊息處理過程,包括
隨意推論:在沒有充足及相關的證據下任意下結論。 選擇性斷章取義:僅看到事件的片段便下結論。 過度概化:不恰當的運用意外事件所產生的信念或想法在不相似的事件或情況中。 個人化:將負向事件毫無理由的與個人做連結。 兩極化思考:在思考或解釋事情時,採用全有或全無的思考方式。
7
生理層面:多巴胺、血清素與內分泌失調。 心理層面:缺乏適當的社交技巧與社會支持網絡。 社會層面:家庭系統功能與親子關係不佳。
8
六、關於憂鬱症的迷思 迷思一:學業成就高的孩子較不用擔心;事實是很多青少年容易困在現實與理想的落差之間,找不到出口。
迷思二:憂鬱症患者的自殺,只是引起大家對他的關心;事實是對於患有憂鬱症的人來說,自殺是唯一取回身體控制權的方法。 迷思三:身體上的疼痛,只是逃避工作或壓力的方式;事實是有65%~69%的憂鬱症患者在早期的症狀中會出現生理上的病痛。 參考資料:Wiley & Sons, 2005
9
七、治療方法 心理諮商:諮商心理師會與個案一同探討形成憂鬱的思考與行為模式,並建構有效的改變方法,但是要使改變發生的首要條件是個案的決心。
藥物治療:平衡腦內的神經傳導物質,使用藥物的準則 藥物只是輔佐的角色,重要的還是生活模式的改變 必須相信醫生,詳盡的與醫生討論心中的疑問 許多抗憂鬱藥物都有副作用,需與醫生討論,以作為調整藥物的依據 至少服用4-6星期,在與醫生討論之前,不要擅自停藥 並無任何研究顯示抗憂鬱藥物會使人上癮
10
自我幫助:多數憂鬱症個案會認為自己的生活過得一團糟,沒有改變的可能性,但有些自我幫助的幫法是有用的
維持規律的生活:找出每天必須要做的事情,讓生活重新回到軌道,減低混亂感。 創造安頓身心的方式:找出穩定身心或讓自己快樂的事情,例如聽音樂或是泡澡。 讓朋友了解你的需要:適當的讓朋友了解自己的想法與需要,才能讓朋友以你所需要的方式幫助你。 給自己一些動起來的活動:一些小運動,例如散步,可以為自己創造力氣。 改變不是一蹴可及,需要逐步漸進。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