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災難復原與宗教療癒 南華大學生死學系 蔡昌雄 01/19/2010.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災難復原與宗教療癒 南華大學生死學系 蔡昌雄 01/19/2010."—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災難復原與宗教療癒 南華大學生死學系 蔡昌雄 01/19/2010

2 水災與震災二三事 88水災 1.太和民宿腰斬 2.阿里山鐵道殘破 3.來吉星空不再 921震災 1.焦慮不安的來福
2.覺得自己不如麵包師傅的無力感 3.死寂的大台中地區 一種準宗教儀式的需求

3 危機時刻的靈性處境 死亡是生命最大的失落危機。 由「世界」的危脆殘敗,人們覺知到陷入「深淵」的「無基」狀態。 感到舊有一切的不實在。
人們常處在「擺盪」或被「卡」住的狀態中,體驗到舊自我解離、新自我未成的「懸置」狀態。 可說是一種「深層結構的焦慮」。 但亦是朝向深度時空經驗開放的契機。 因「世界」破裂之時,正是「靈魂」湧現之處。

4 危機發生的意義及選擇 當危機發生,個人會感受到自我概念受威脅,必須做出實質的改變。
自然發展的危機發生時,個人面臨三種選擇:(1)強化既有的自我概念,抗拒改變;(2)退回到自己覺得安全的早期發展階段;(3)運用危機成為邁向更高發展階段的動力。 外在條件改變帶來的危機發生時,個人也有三種選擇(1)否認危機發生、自我價值喪失;(2)試圖重新找回失去的自我;(3)運用危機成為邁向自我發展新階段的動力。 ─ George Lair

5 人受困於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的實在(ego reality): 形成吾人日常生活的世界,產生自我安全感與價值感,但常有欠缺、不滿足之感。
超個人意識的實在(transpersonal reality): 日常世界的存在基礎,有如貫穿個人生命之井共同底層的源頭活水,但對固著於自我意識實在的凡夫而言,在認識上難於把握,有如掏不出來的「東西」,或用望遠鏡找不到的星球。

6 宗教指向意識的超越轉化 宗教皈依經驗:心理慣性能量系統的根本轉化。(William James)
宗教聖顯經驗:一種神聖空間與時間的主觀內化。(Mercea Eliade) 宗教原型本我經驗:由生命整體中心浮現之心象表徵的整合運動。(Carl Jung) 宗教神祕體驗所指向的純粹或合一意識。 宗教教育的內涵在於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了解自然與宇宙。

7 超自我引出宗教及神話 所謂「超自我」是以一種超越自我的生命中心所形成的觀點,來看待生命及引導生命的發展。
所以需要超自我的宗教與神話體系引導,原因在於碰到生命的「邊界處境」,走到「世界的盡頭」,再過去此岸世界的地圖已不適用,我們需要的是一幅心靈的地圖。 宗教與神話就是為我們邁向超自我所需的一幅幅心靈地圖。 就這個意義而言,超自我雖然也指向死後世界,但主要還是指在生之時能以超越的觀點,引導生命的發展成長。

8 神話的意義與功能 「神話是把無意義的社會變成有意義的一種方式。神話是賦予人類存在重要性的敘事模式。神話就像房子的樑,外表看不到,卻是支撐房子供人居住的重要結構。神話的創造對獲致心靈健康是很重要的」 神話對我們生活的貢獻有四個主題:  1.神話提供個人的認同感,回答了「我是誰」這個問題。  2.神話維繫了我們的社群感。  3.神話支撐了我們的道德價值。  4.神話是我們與不可知的創造奧秘打交道的方式。 (Rollo May)

9 宗教人的聖顯之道 宗教人是活在神聖脈絡下的人。 空間與時間皆具異質性,可突破同質性時空,以呈顯世界的神聖性。
大自然具有神聖性,人過著聖化的生活。 神聖空間的創建乃是在凡俗的同質空間中,經驗到「斷裂點」或「突破點」,神聖以此顯現自身,予人「定向」,而寓居於此「世界中心」,此「定點─中心」的發現等同於世界的創造。 所有禮儀性的定向與神聖空間的建構,都具有某種宇宙發生的意義。 「門檻」分隔神聖與凡俗兩種空間的界限。儀式中即隱藏許多門檻,如鞠躬、跪拜、虔敬觸摸等皆是。 「聖殿」上方通長會有與眾神接通的「上天之門」,本身即是接通天地的媒介通道。 聖柱象徵「宇宙軸」,世界環繞而成,人寓居其中;聖柱斷裂則災難將至,有如世界末日一樣回到混沌。

10 神聖空間的創造 伊甸園、須彌山、耶路撒冷、麥加、金字塔、教堂、佛寺‧‧‧皆為聖地所在。 世界中心連接天、地、下界三層。
朝聖之旅的意義,即在於參與神聖空間的建構,讓神聖顯現於人類的生活;西天取經。 托爾斯泰所說的朝聖故事。 人類建構神聖空間的儀式,乃是仿傚諸神在原初時的作為。 卡巴聖廟繞行儀式的神聖經驗。 媽祖繞境的神聖參與經驗。 擔負支撐世界重任的肯塔基老酋長 神聖空間可在宇宙、城市及身體等不同層次建構,將其聖化。

11 神聖時間的創造 神聖時間就像樂曲中的休止符一樣,為凡俗同質連續的時間形成一道「突破點」,神聖以此顯現自身,展現時間不連續的異質性。
過去 ← ‧‧‧‧‧‧‧→未來 實點是凡俗時間,人在世間生活的連續性、歷史性的時間經驗;間斷處則相當於休止符,是突破點,或以節慶時間標出,或以禮儀點顯示。 神聖時間乃是元初的時間(primordial time)或神話的時間(mythical time)。 道元禪師的「有時」(being-time)論。 聖殿時間(Templun-Tempus)即最大聖顯─宇宙創生的縮影,隨著時序推移,「宇宙的創生」每年再度實現新生,一切罪惡、挫敗皆銷毀,世界獲得重生。 人透過禮儀,重回最初時間、節慶時間、神話時間,以此療癒疾病。 聖餐禮、拜苦路、觀想淨土、嘉年華會皆是回返原初時間的例證。

12 大自然的神聖性 神聖的蒼天與至上神 水的象徵與洗禮的意義:死亡、淨化與再生的普遍意義。 大地之母、女人與生育力。 將嬰兒放在地上的儀式
入門禮的儀式性死亡與復活。 婚姻仿傚宇宙的神聖結合。 植物(宇宙樹)崇拜的宗教意義。 石頭、月亮週期與太陽的聖顯。

13 人的存在與聖化的生活 世界的神聖性在於,宗教人是對世界開放的存在,具有超個人的結構,非僅限於人的存在模式。世界是活的、有其意義的,而且世界是會言說的。 生命是俗聖兩面性的存在。 身體─房子─宇宙的連通。 人是小與宙,與大宇宙連通須通過「窄門」(危機/轉機);一系列的入門儀式,使生命不斷邁向靈性成熟的另一階段。 現代社會的聖與俗。 現代(非宗教)人的信仰逐漸轉為閱讀小說、政治性的運動、社會烏托邦主義等具某種神話結構或宗教狂熱的事務上去,以夢、幻想、新奇主張來建構其生活,但卻未提升到神話的本體性地位,也未能形成其世界觀的一部份,或成為其行為體系的基礎。 以名譽、金錢、愛情與科技為例,說明現代人靈性動機的措置。

14 超越生死的對立 宗教聖典的歷史性與普遍性。 西遊記與魔戒傳奇的宗教神話故事 宗教難道是為了那一隻迷途的羔羊而設的嗎?
《影子大地》:神要我們長大! 《神的歷史》:宣判神已死之後的晚禱! 菩薩道精神的真正意義。 以金剛經中「A不是A,才是A」的生成變化邏輯,無執地面對生命無盡變化的挑戰,才是生命解脫之道的終極歸趨。

15 結語 形體的死亡會讓人毀壞, 但死亡的觀念卻可以拯救人!


Download ppt "災難復原與宗教療癒 南華大學生死學系 蔡昌雄 01/19/2010."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