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安全生产标准化概述 中国安全生产协会 侯茜.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安全生产标准化概述 中国安全生产协会 侯茜."—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安全生产标准化概述 中国安全生产协会 侯茜

2 出台背景 内 容 提 要 特点及意义 企业创建

3 出台背景 1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发展历史 2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工作现状 3 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4 出台背景 1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发展历史 200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决定》(国发[2004]2号),要求在全国所有工矿商贸、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企业普遍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近年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也下发了相关指导文件,并陆续在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冶金、机械等行业开展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5 出台背景 工作现状——政府安排部署,总体指导工作 2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
《关于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指导意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监管政法字〔2004〕62号)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6 出台背景 工作现状——政府安排部署,总体指导工作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2 (国发〔2010〕23号)
全面开展安全达标。深入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凡在规定时间内未实现达标的企业要依法暂扣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对整改逾期未达标的,地方政府要予以关闭。

7 出台背景 工作现状——政府安排部署,总体指导工作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2 (国发〔2010〕23号)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要按职责分工,对当地企业包括中央和省属企业实行严格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管理,组织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安全标准化分级考评评价,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并向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担保业等主管部门通报,作为企业信用评级的重要参考依据。

8 出台背景 工作现状——政府安排部署,总体指导工作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2 (国发〔2010〕23号)
  建立完善企业安全生产预警机制。企业要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生产风险分析。出现事故征兆要立即发布预警信息,落实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

9 出台背景 工作现状——针对行业特点,加强制度建设 2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 煤矿 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地测防水 危险化学品
通用规范、氯碱、合成氨 金属非金属矿山 地下矿山、露天矿山、尾矿库、小型露天采石场 烟花爆竹 生产企业、经营企业 机械制造 基础管理、设备设施安全、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 冶金企业 炼钢、炼铁、轧钢;烧结、焦化、铁合金等即将颁布 建筑施工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 其 他 正在制订水泥、有色、烟草等行业

10 出台背景 工作现状——出台配套措施,积极推动工作 2
(1)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做好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换证工作的通知”(安监总政法〔2008〕127号)中明确要求: “要结合换证工作,积极推动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活动。对已经取得《安全标准化企业证书》的企业,当其提出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申请时,可直接办理延期换证手续”。

11 出台背景 工作现状——积极开展工作,取得初步成果 2 冶金企业通过安全标准化一级企业的共4批,22个单元(炼钢、炼铁);
机械制造企业通过安全标准化一级企业共九批203家,有效期之内的94家等; 国家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煤矿248家。

12 出台背景 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3 核心思想不统一 分级核准不统一 考评办法不统一 发牌发证单位不统一 行业标准系统不健全

13 发展历史 内 容 提 要 特点及意义 企业创建

14 2010年4月15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以2010年第9号公告发布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安全生产行业标准,标准编号为AQ/T9006—2010,自2010年6月1日起实施。

15 安全生产标准化 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这一定义涵盖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全局,是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要求和衡量尺度,也是企业加强安全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16 主要内容 核心 要求 1 目标 7 作业安全 2 组织机构和职责 8 隐患排查治理 3 安全生产投入 13 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
9 (重大)危险源监控 4 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 13 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 10 职业健康 5 教育培训 11 应急救援 6 生产设备设施 12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

17 主要特点 1 管理方法的先进性 采用了国际通用的PDCA动态循环的现代安全管理模式,根据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评估情况、各种形式的安全检查反馈的问题、本企业和其他单位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安全绩效的评定结果、安全生产预测预警分析的趋势等,通过企业自我检查、自我纠正、自我完善这一动态循环的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和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建立。

18 主要特点 2 内容的系统性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内容涉及到了安全生产的各个方面,从安全生产目标、组织机构和职责、安全投入、法律法规和安全管理制度、隐患排查和治理、培训教育、生产设备设施、作业安全、职业健康、应急救援、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绩效评估和持续改进等十三个方面提出了比较全面的要求,而且这十三个方面是有机、系统的结合,具备系统性和全面性。

19 主要特点 3 较强的可操作性 结合我国已经制定的标准化工作的做法和经验,对核心要素的都提出了具体、细化的内容要求。企业在贯彻时,全员参与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制定,并进行定期评估检查,这样使得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避免“两张皮”情况的发生,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便于企业实施。

20 主要特点 4 广泛的适用性 《基本规范》在总结以往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对不同行业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共性特点进行了总结概括,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进行了规范化定义,对各行业、各领域具有广泛适用性,是各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本”标准,保证了各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一致性。

21 主要特点 5 管理的量化性 安全生产标准化吸收了传统标准化量化分级管理的思想,有配套的评分细则,在企业自主建立和外部评审定级中,根据对比衡量,得到量化的评价结果,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和改进方向,便于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完善。量化的评价结果也是监管部门分类监管的依据。

22 主要特点 法律法规的贯彻性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原则要求,设定了各项基本的法律制度。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对这些法律原则和法律制度内容的具体化和系统化,并通过运行使之成为企业的生产行为规范,从而更好地促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6

23 主要特点 强调预测预警 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状况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运用定量的安全生产预测预警技术,定期分析安全生产情况,分类研究产生的原因及可能引发的后果,建立体现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及发展趋势的预警指数系统。 7

24 主要特点 先进管理思想与传统管理经验相结合 主体责任与外部监督相结合 隐患排查与危险源辨识相结合

25 主要作用 1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规范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手段
各类生产经营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作为一项全面规范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行业标准,其宗旨就是要充分调动企业及其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自觉承担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工作和相应的责任。安全生产标准化对组织机构、安全投入、安全管理制度、隐患排查和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等方面的内容作了具体规定,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能够更好地引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1

26 主要作用 2 体现安全管理先进思想、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在传统的质量标准化基础上,借鉴国外现代先进安全管理思想,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企业生产工艺特点和中国人文社会特性,强化风险管理,注重过程控制,做到持续改进,比传统的质量标准化具有更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比引进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有更具体的实际内容,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规范的、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是现代安全管理思想和科学方法的中国化,有利于形成和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2

27 主要作用 3 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保障、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的有效途径
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重在基层、重在基础、重在落实、重在治本。各行业的考核标准在危害分析、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保障现场设备设施状况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安全生产的根本素质问题,提高企业的安全技术水平和生产力的整体发展水平,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28 主要作用 4 预防控制风险、降低事故发生的有效办法
通过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系统的识别、评估,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加强现场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使隐患排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切实改变运动式的工作方法,对危险源做到可防可控,提高了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控制了事故多发的关键因素,全面降低事故风险,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一般事故,进而扭转重特大事故频繁发生的被动局面。

29 主要作用 5 政府部门实施分类监管和指导的重要依据
《基本规范》要求企业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进行自主评定和申请外部评审定级,有利于政府各部门实行分类监管和指导,也能增强企业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

30 发展历史 内 容 提 要 特点及意义 企业创建

31 创建阶段 1 企业自评 2 申请评审 3 评审报告 4 审核公告

32 企业创建 1 转变意识 强制性 、自身需求 全员参与 2 组织培训 成立领导小组,职能分解, 3 制定规划 进度安排,资源保证 4
转变意识 强制性 、自身需求 全员参与 2 组织培训 成立领导小组,职能分解, 专业培训 3 制定规划 进度安排,资源保证 4 实施考评 对照标准,梳理查找, 自评、评审,持续改进

33 安全生产预警指数 (SPI,Safety Precaution Index)

34 内 容 提 要 预警工作研究背景 预警指数系统的目标任务 预警指数系统的建立 预警指数图及趋势图的生成 预警指数系统的特点 1 2 3 4
内 容 提 要 2 预警指数系统的目标任务 3 预警指数系统的建立 4 预警指数图及趋势图的生成 5 预警指数系统的特点

35 预警工作研究背景

36 预警工作研究背景 解决存在的问题 (1)凭经验直观处理生产系统中出现的安全问题,难于彻底改善系统安全;
(2)对于企业是否“安全”往往是进行定性评价,缺乏定量评判的手段; (3)缺乏系统性,解决安全问题时总是片断和零碎地进行,导致到处堵漏洞的被动局面; (4)我国企业的安全绩效考评多数是根据发生事故多少来评比的,无法体现“预防为主”的思想。

37 解决存在的问题 预警工作研究背景 针对传统安全管理的弊端,在吸纳现代安全管理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实际,运用安全定量科学的思想,提出了安全生产预警指数的概念,提供了一种现实可行的安全生产预警方法,建立安全生产预警指数系统,对安全生产状况做出科学、综合、定量的判断,为合理分配安全资源,确定隐患排查治理重点,为安全评价、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管理体系审核、行政许可等工作提供依据。

38 安全生产预警系统 安全生产预警系统运用了系统原理、预防原理、人本原理、事故致因理论等,着重分析了事故发生的原因、规律以及针对事故成因等,运用相关知识和科学手段,分析研究历史数据和调研资料,从安全生产状况及发展趋势的角度进行分析,提请企业负责人及全体员工注意,使企业及时、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最大限度地消除和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及后果的严重程度,使安全生产系统具有“报警”和“免疫”能力。

39 预警指数系统的目标、任务 安全生产预警指数系统是从企业安全生产预警的方式方法研究为出发点,以日常隐患排查结果和仪器仪表监测检测数据为基础,辨识和提取有效信息;采用定性分析和数学建模定量计算的方法,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予以量化;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将有关信息录入软件系统,进行统计、系数修正、计算,得出安全生产预警指数;形成直观的、动态的反映企业安全生产现状的安全生产预警指数图;运用预测理论,对未来的安全生产趋势进行预测,形成安全生产趋势图。

40 预警指数系统的目标、任务 1.与企业日常隐患排查工作为基础; 2.将隐患排查数据、监测信息进行分析、计算,生成安全生产预警指数图;
3.利用预测理论,定量表示未来安全生产发展趋势,警示将面临的危险; 4.根据安全生产预警指数图和安全生产趋势图,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采取不同措施,纠正、预防; 5.对可能造成损失的事件及时进行整改,防范同类事件的发生。

41 预警指数系统的建立

42 预警指数系统的建立 领导重视,组织保障 安全生产预警组织机构 其他组成部门 安全管理部门 任命人员 全面指导 汇总发现 优化内容 结果辨识
形成报告 安全管理部门 全面指导 优化内容 检查汇总 完成报告

43 全员参与,培训能力 预警指数系统的建立 安全生产预警主要依靠隐患排查来进行,强调全员参与。通过持续不断的安全培训、学习交流等来提高员工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所有员工特别是安全预警员必须进行安全生产预警指数相关内容的培训。 日常隐患排查的内容:人员的反应;人员的位置;个人防护装备;工具与设备;作业环境;制度与操作等。

44 预警指数系统的建立 收集数据,分析判断 数据来源为:隐患排查的结果及仪器仪表监测数据。
对收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已经发生的异常征兆及可能发生的连锁反应,评价事故征兆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分类统计,录入软件系统,形成部门安全预警情况报告,提交企业安全管理部门,汇总分析后,得出当前安全生产预警指数报告。

45 预警指数系统的建立 系数修正,生成图形 选择修正系数,计算生成数值,绘制图形。 1 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尽量采用现有数据及资料 2
选取系数能够反映事故发展的趋势 3 以公认的科学理论为基础,满足通用性、全面性等要求 可操作性 动态性 科学性 选择修正系数,计算生成数值,绘制图形。

46 数学模型建立及图形生成 安全生产预警指数的计算是以规定时间段内的各部门安全预警情况报告为基础,进行报告份数、事故、隐患整改率、演练、培训等系数修正,计算得到安全生产预警指数图;并运用预测理论进行数学建模,生成安全生产趋势图。

47 案例

48 案例

49 案例

50 案例

51 案例

52 预警指数系统的特点 无量纲 定量性 预警系统 预报性 直观性 公开性 实时性

53 下一步工作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国发〔2010〕23号) 建立完善企业安全生产预警机制。企业要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生产风险分析。出现事故征兆要立即发布预警信息,落实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

54 下一步工作 按照国发23号文的有关要求,将继续完善优化安全生产预警指数系统,使得安全生产预警指数图、趋势图更符合企业实际、《安全生产预警指数管理系统》软件更具有普遍意义,真正发挥其预测预警作用,成为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隐患排查治理的“好帮手”。

55 谢谢!


Download ppt "安全生产标准化概述 中国安全生产协会 侯茜."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