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医学教育认证概况及思考 卢捷湘.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医学教育认证概况及思考 卢捷湘."—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医学教育认证概况及思考 卢捷湘

2 一、认证的概念及内涵 二、全球和地区医学教育认证标准 三、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产生的背景 四、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关注要点 五、医学专业认证准备 六、对执行医学教育标准的思考

3 一、认证的概念及内涵 定义:由指定的专门机构、采用既定标准和程序对医学教育机构进行审核与评估的过程。

4 形式:同行评议、外部质量审核。 宗旨:达到最基本要求,同时鼓励超越基本标准的质量发展,尊重院校合理的自主权和学术自治。 目的:保证教育质量,促进教育改革。

5 二、全球和地区医学教育认证标准 (一)国际背景

6 医学教育的全球化:178个国家2194所医学院校。 医学教育的多元化:教学传统、管理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评价原则、临床实践机会、可利用资源。 医生的跨国界,跨地区流动。

7 (二)国际医学教育标准 纲领性文件:

8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制定的国际医学教育标准(world feder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 WFME)针对医学教育过程。
国际医学教育学会(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IIME)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制定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主要针对教育结果(毕业生能力)。

9 WFME的引领作用: 1997年开始着手制定医学教育国际标准 2001年发布本科医学教育国际标准 2003年发布医学教育标准的三部曲 2004年与WHO建立改进医学教育战略伙伴关系 2005年WFME/WHO制定了医学教育认证指南 2007年WFME/WHO在哥本哈根大学着手制定全球卫生专业教育机构名录(阿维森纳)

10 WFME本科医学教育国际标准:9个领域36个亚领域基本要求、高标准要求
宗旨及目标 持续更新 教育计划 管理和行政 学生考核 教育计划评估 学生 教学人员 教育资源

11 WFME全球标准的影响力 已被翻译成15种文字; 已成为区域/国家标准的模板,被许多国家进行了本土化的研究; 已被世界各地区70多个国家、250多所医学院校用于试点认证或评估。

12 认证的作用 认证机构——职责 学校层面——改进 外部监控 共同监控 审核 讨论 要求达到最低标准要求 努力达到卓越 评定是否达到认证标准
展现优势、找出差距 做出认证结论 得到反馈意见 政治的目的 专业性

13 学校受益 1.可靠的认证信息是对其教育质量的肯定; 2.学校所授毕业及学位为国家或国际认可;
3.使学校在本地/国家/全球范围内树立声誉,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增强; 4.受同业认可可获得政府更多的资金和项目的支助; 5.使学校员工、学生受益。

14 三、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产生的背景 国际背景——WHO 1977年 WHO提出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必须培养五星级医生 医疗保健的提供者 医疗保健决策者 健康教育者 社区服务者 服务管理者

15 重新定向医学教育目标 职业素质:符合伦理和法律的态度与行为 基础知识:文理基础,生物医学与临床医学 临床思维与专长
人际交流,团队合作与实践应用能力 预防与群体观念 科学方法与批判性思维 终生学习能力

16 国际背景中的中国 1、中国医学教育对身边高速行驶的国际列车不甚关注,埋头于扩规模求发展;
2、中国医学院校的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明显落后于国际趋势; 3、多数院校对于国际化准备不足,对教师培训不够,新一轮改革启动缓慢。

17 国内背景 1.改革开放30多年,卫生服务需求发生巨大变化,医学教育必须进行相应改革;
2.教育规模过大,教育资源短缺,教育理念保守,教育改革滞后; 3.面对国际化趋势,建立具有国际可比性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势在必行。

18 制定原则 1.从国情和院校实际出发; 2.教育结果与教育过程相结合; 3.构建与全球标准接轨的国家标准;

19 四、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关注要点 (一)临床医学专业标准
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3个领域35项造就人才的规格:知识、技能和态度。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12项,知识目标10项,技能目标13项)。

20 临床医学专业的办学标准10个领域, 44项培养过程的规范、办学与教学。

21 1.宗旨及目标 1.1宗旨及目标 1.2宗旨及目标的确定 1.3学术自治 1.4教育结果

22 关注要点 依据卫生需要和专业标准,确定任务和目标; 要有共同利益方的参与,使全校师生周知; 实行有共同利益方参加的教学委员会制度;
依据学校确定的教育目标,制定课程计划,评定教育结果,实行基于执业能力的医学教育。

23 2.教育计划 2.1课程计划 2.2教学方法 2.3科学方法教育 2.4思想道德修养课程 2.5自然科学课程 2.6生物医学课程
2.7行为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及医学伦理学课程 2.8公共卫生课程 2.9临床医学课程 2.10课程计划管理 2.11与毕业后和继续医学教育的联系

24 关注要点 1.要求从学科课程转向整合课程(横向与纵向); 必须明确核心课程和自选课程; 要关注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培养;
高度重视职业态度和行为; 强调社会人文、行为与伦理学科的教育。

25 2.主张采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重视预防医学、社区医学、初级卫生保健; 要求临床基本能力,提倡早期接触临床,全科医学,循证医学; 必须为毕业后教育奠定基础,并有机衔接; 制定课程计划应该有共同利益者参与。

26 3.学生成绩评定 3.1学业成绩评定体系 3.2考试和学习之间的关系 3.3考试结果分析与反馈 3.4考试管理

27 关注要点 学业成绩评定必须针对教育目标; 主张平时采用形成性评价方法; 提倡使用跨学科整合的试题; 强调采用现代技术、先进客观的方法;
考试必须为改进教与学提供有效的信息; 必须进行基于教育测量学的考试分析。

28 4.学生 4.1招生政策 4.2新生录取 4.3学生支持与咨询 4.4学生代表

29 关注要点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对学生无偏见和歧视,政策透明; 向学生提供学习,就业和心理咨询; 支持学生社团及活动;
保护学生的申诉权; 学生是学校的共同利益者。

30 5.教师 5.1 聘任政策 5.2 师资政策及师资培养

31 关注要点 保证教师在教学、科研、医疗服务方面的平衡,任用、职业发展、晋升方面的平衡,保证教师的合法权和义务; 教师必须参加教学管理与决策;
建立教师业绩考核评价体系,有激励机制; 建立教师成长中心,培训教师理论和技能。

32 6.教育资源 6.1 教育预算与资源配置 6.2 基础设施 6.3 临床教学基地 6.4 图书及信息服务 6.5 教育专家 6.6 教育交流

33 关注要点 教育经费和基础设施足以完成教育计划; 临床教学基地是关键,社区、农村基地必须有; 对图书与信息资源,强调资源共享;
有教育专家参入教育决策,提供咨询; 为师生提供国内外广泛交流,开阔视野机会。

34 7.教育评价 7.1 教育评价机制 7.2 教师与学生的反馈 7.3利益方的参入 7.4 毕业生质量

35 关注要点 评价是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认证强调的是教育评价运行机制的有效性;
教师、学生和毕业生质量追踪调查获得的反馈信息是改进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 教育评价要有共同利益方的参入。

36 8.科学研究 8.1 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8.2 教师科研 8.3 学生科研

37 关注要点 将科学研究及成果引入教学; 将学生和课程引领到科学前沿; 通过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科学方法; 加强医学教育研究和管理。

38 9.管理与行政 9.1管理 9.2 医学院领导 9.3 行政管理人员 9.4 与卫生部门的相关联系

39 关注要点 民主管理机制的建立和执行,如教学委员会赋予负责教学的领导以足够的管理权限; 管理人员必须明确职责,进行教育培训;
要与相关卫生部门和机构建立建设性关系。

40 10.改革与发展 10.1 发展规划 10.2 持续改革

41 关注要点 课程与时俱进,适应卫生服务需要; 以资源定规模,实现可持续发展; 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保证质量;
顺应医学教育趋势,建立现代医学教育体系。

42 1.研究标准。标准是参照系,规定了必须达到的要求。
五、医学专业认证的前期准备 1.研究标准。标准是参照系,规定了必须达到的要求。

43 核心理念是什么; 本科教学现实与标准有无差距; 制定本校的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和分步实施计划; 建立相关的运转和反馈机制; 教师发展(研究具体措施); 教学资源保障; 动员师生员工明确任务,尤其是观念要更新。

44 2.组织保证。成立医学专业认证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3.广泛动员,齐心协力。 请知名医学教育专家作认证的专题学术报告; 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理念; 认真学习掌握认证标准。

45 4.资料的准备——基础 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数据库、教学大纲、学院简介、教学管理网站(网络评课系统)、考试系统、教学模式网站、师生评价。 5.撰写自评报告 是自我评价报告,不是一篇作文,以写实的手法撰写,专家组进校前2月提交;

46 关注围绕目标做了些什么,怎么做的,还有什么问题,下一步如何解决,要按照目标逐项对照,要以事实为基础,不判断认识水平,更不看文采;
确定联络人负责与工作委员会秘书处和专家组长联系;

47 医学专业认证与本科教学评估比较: 专业认证 本科教育评估 接受学校 主动,自主选择 被动,指令性 申请 需要 不需要 认证过程
简单,公开,透明,听取报告,座谈会,考察 大量筹备材料,听课,考核,座谈会,查看教学条件 进校考察期间 宽松,正常状态 紧张,注重氛围 专家离校后 扎实整改,工作量大 结束整改,皆大欢喜 专家组对学校 信任,平等 审核(资料,考核等) 反馈 肯定成绩,重点找不足 以成绩为主,不足为辅

48 考察形式:听,谈,访,察,意见反馈,问卷调查
6.实地考察的准备 考察形式:听,谈,访,察,意见反馈,问卷调查

49 (1)听: 临床医学(护理学)专业认证报告,含医学教育目标,宗旨,已取得的成效,课程整合与教学方式改革,学生评价与质量保障,存在的问题与整改; 医学院科研工作报告(科研对教学的影响); 观摩教学活动,PBL、小组讨论式教学。

50 (2)访谈:各门课程的访谈及公卫学院访谈 (3)察看:图书馆、学生宿舍、科研平台、机能学实验室、临床技能中心、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等。

51 (4)座谈:召开8个座谈会(教学委员会、新教学模式专家指导委员会;教学管理人员;基础教师代表;临床教师代表;低年级学生代表;高年级学生代表;学生管理、服务部门;教育卫生部门、用人单位)。

52 (5)反馈意见:依据自评报告与现场考察等,对照标准逐条进行,1—1.5小时。

53 (6)认证结论: 完全认证—符合《标准》要求,认证有效期8年; 有条件认证—专业教育教学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认定有效期限3—6年; 不予认证—专业教育教学达不到标准的要求。

54 六、对执行医学教育标准的思考 1.充分认识医学教育的精英属性
近年来我们一直谈医学教育是精英教育,要培养负责发展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或者是卫生保健事业的人才,世界各国医学教育政府都严格控制医学教育招生规模,因为医学关注的是人民的健康和生命的安全,医学教育精英教育的属性决定了医学教育投入最大,学制最长,生源质量最高,国外的医学院校招生不仅要考试,还要面试,如果仅仅考试成绩很好,面试不行,不能录取,这种精英属性,我们要高度重视。

55 一是把优秀的生源吸引到医学院校来(问题不少);
二是在认识医学教育的精英属性后,医学教育要自觉抵制一切不利于实施精英教育的作法。

56 2.明确办学定位 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第一条就是办学的宗旨和办学目标是什么,就必须要解决定位的问题。

57 3.课程计划的内容 要注意课程的结构,制定课程计划的依据有三个方面:
①我们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方面的具体要求,制定的标准是什么,这些标准定出来以后我们怎样教给学生。

58 ②另一方面,社会在发展进步,科技在不断更新,我们的课程应该反映这些新知识,使课程计划相对完善。

59 ③要注重课程的整合,要考虑课程之间的联系和整合问题。

60 ④选修课的开设,哪些是学生必须学的,哪些是可以自由选择学的,应该有个明确的规定。现在很多的学校的选修课不是根据构建学生知识结构的需要,而是以教师能开什么课程而定是不对的,应该通过选修课的学习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面为目的而开设。

61 ⑤科研训练,在课程计划中要考虑对学生的科研训练,因为培养科研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的人才是教学计划及教育法的要求。

62 ⑥课程计划的制订,应做到一是观念的转变,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
二是各利益方都要参入; 三是应该强调比较研究,取长补短,不断完善; 四是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及反馈机制。

63 4.教学方法的改革 ①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学习。 ②教学方法上要创新。 ③要把素质教育贯穿始终。
④改变传授式的教学应该采用问题讨论,交互式教学,案例教学。

64 5.考试改革 要认真研究如何才能考核出我们学生是否达到我们所要求能力、知识和态度。
①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考试(我们现在比较重视的是记忆性的测验)。 ②重视临床能力的考试,应建立OSCE考试。 ③要做好考试结果分析反馈。

65 6.学生工作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教学工作是以学生为中心来展开的。
①要让学生有机会参加到教学工作中来,如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修订应有学生代表参加。 ②学生的支持与咨询。 ③学生的招收,一是规模与实际条件匹配,不要盲目扩招;二是生源质量。三是对优秀学生要因材施教。

66 7.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教学和研究的基础,学科建设比较强调科学研究,现在应强调把教学和研究结合起来,学科建设应该成为教学和研究的基础。
①学科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 ②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和提高的基础,学校有多少个重点学科,有多少学科带头人,在国内及国际的知名度,是学校整体实力的一种体现。

67 8.师资队伍 抓学科建设,抓教学改革都离不开师资,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①要明确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
②要给教师提供教育教学的平台; ③要给教师提供发展和提高的机会; ④要制定有效激励政策和考核机制。

68 9.加强临床教学基地建设 10.要吸收教育专家参入医学教育的决策

69 11.要建立质量保障体系 ①要有制度与监控措施,应建立自己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②要动员教师和学生参入教育评价,反馈的途径要落实;
③要做好毕业生的反馈调查,特别要注意毕业生参加国家医师资格证考试情况及毕业生被分配在哪一所医院工作情况(也包括考研情况)。

70 12.科学研究 一所高校不管是研究型还是教学型大学,都应该从事一定的科学研究,科学研究能够出新思想,新知识,促进科学融合渗透,有利于吸引人才,这些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批判新思维和科研能力十分有利。我们的老师,应该给学生创造条件,吸引学生到科研工作中来,尽管他们做不了多少事,都能够学到很多东西。目前立项的大学生创新型研究项目,实质就是对学生科研方面的培养。


Download ppt "医学教育认证概况及思考 卢捷湘."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