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变态心理学 第十六讲:童年和少年期心理障碍.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变态心理学 第十六讲:童年和少年期心理障碍."—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变态心理学 第十六讲:童年和少年期心理障碍

2 CCMD-3: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
抽动障碍 品行障碍 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 品行与情绪混合障碍 儿童社会功能障碍

3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儿童多动症) 是发生于儿童时期(多在3岁左右),与同龄儿童相比,表现为同时有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及活动过度或冲动的一组综合征。症状发生在各种场合(如家里、学校和诊室),男童明显多于女童。 【症状标准】 (1)注意障碍,至少有下列4项: ①学习时容易分心,听见任何外界声音都要去探望; ②上课很不专心听讲,常东张西望或发呆; ③做作业拖拉,边做边玩,作业又脏又乱,常少做或做错; ④不注意细节,在做作业或其他活动中常常出现粗心大意的错误; ⑤丢失或特别不爱惜东西(如常把衣服、书本等弄得很脏很乱); ⑥难以始终遵守指令,完成家庭作业或家务劳动等; ⑦做事难于持久,常常一件事没做完,又去干别的事; ⑧与他说话时,常常心不在焉,似听非听; ⑨在日常活动中常常丢三拉四;

4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儿童多动症) (2)多动,至少有下列4项: ①需要静坐的场合难于静坐或在座位上扭来扭去;
②上课时常小动作,或玩东西,或与同学讲悄悄话; ③话多,好插嘴,别人问话未完就抢着回答; ④十分喧闹,不能安静地玩耍; ⑤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和纪律,如游戏时抢着上场,不能等待; ⑥干扰他人的活动; ⑦好与小朋友打逗,易与同学发生纠纷,不受同伴欢迎; ⑧容易兴奋和冲动,有一些过火的行为; ⑨在不适当的场合奔跑或登高爬梯,好冒险,易出事故。 【严重标准】对社会功能(如学业成绩、人际关系等)产生不良影响。 【病程标准】起病于7岁前(多在3岁左右),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6个月。 【排除标准】排除精神发育迟滞、广泛发育障碍、情绪障碍。

5 抽动障碍 抽动是一种不随意的突发、快速、重复、非节律性、刻板的单一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或发声。运动和发声抽动都可分为简单和复杂两类,但界限不清。如眨眼、斜颈、耸肩、扮鬼脸等属于简单的运动抽动;蹦、跳、打自己等属于复杂的运动抽动。清喉声、吼叫、吸鼻动作等属于简单的发声抽动;重复言语、模仿言语、秽语等属于复杂的发声抽动。各种形式的抽动均可在短时间受意志控制,在应激下加重,在睡眠时减轻或消失。抽动多发生于儿童时期,少数可持续至成年。根据发病年龄、临床表现、病程长短和是否伴有发声抽动而分为:①抽动症;②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③Tourette综合征。

6 短暂性抽动障碍(抽动症) 是抽动障碍的最常见亚型,特点为急性单纯性抽动,常限于某一部位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群发生运动或发声抽动,通常表现眨眼、扮鬼脸或头部抽动。起病于学龄早期,在4~7岁的儿童最常见,男孩多见。 【诊断标准】 (1)有单个或多个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常表现为眨眼、扮鬼脸或头部抽动等简单抽动; (2)抽动天天发生,1天多次,至少已持续2周,但不超过12个月。某些患儿的抽动只有单次发作,另一些可在数月内交替发作; (3)18岁前起病,以4~7岁儿童最常见; (4)不是由于Tourette综合征、小舞蹈病、药物或神经系统其他疾病所致。

7 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 是以限于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群发生运动或发声抽动(但两者不并存)为特征的一种抽动障碍,抽动可以是单一的也可是多种的(通常是多种的),持续1年以上。 【诊断标准】 (1)不自主运动抽动或发声,可以不同时存在,常1天发生多次,可每天或间断出现; (2)在1年中没有持续2个月以上的缓解期; (3)18岁前起病,至少已持续1年; (4)不是由于Tourette综合征、小舞蹈病、药物或神经系统其他疾病所致。

8 Tourette综合征 (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
是以进行性发展的多部位运动和发声抽动为特征的抽动障碍,部分患儿伴有模仿言语、模仿动作,或强迫、攻击、情绪障碍,及注意缺陷等行为障碍,起病于童年。 【症状标准】表现为多种运动抽动和一种或多种发声抽动,多为复杂性抽动,二者多同时出现。抽动可在短时间内受意志控制,在应激下加剧,睡眠时消失。 【严重标准】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患儿感到十分痛苦和烦恼。 【病程标准】18岁前起病,症状可延续至成年,抽动几乎天天发生,1天多次,至少已持续1年以上,或间断发生,且1年中症状缓解不超过2个月。 【排除标准】不能用其他疾病来解释不自主抽动和发声。

9 品行障碍 品行障碍的特征是反复而持久的反社会性、攻击性或对立性品行。当发展到极端时,这种行为可严重违反相应年龄的社会规范,较之儿童普通的调皮捣蛋或少年的逆反行为更严重。 如过分好斗或霸道;残忍地对待动物或他人;严重破坏财物;纵火;偷窃;反复说谎;逃学或离家出走;过分频繁地大发雷霆;对抗性挑衅行为;长期的严重违拗。明确存在上述任何一项表现,均可作出诊断,但单纯的反社会性或犯罪行为本身不能作为诊断依据,因为本诊断所指的是某种持久的行为模式。

10 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 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起病于儿童时期的焦虑、恐惧、强迫、羞怯等情绪异常,与儿童的发育和境遇有一定关系,与成人期神经症无连续性。儿童精神病学中传统地将特发于童年和少年的情绪障碍与成年神经症区分开来。

11 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 儿童分离性焦虑症 儿童恐惧症 儿童社交恐惧症 其他或待分类的童年情绪障碍

12 儿童社交恐惧症 指儿童对新环境或陌生人产生恐惧、焦虑情绪和回避行为。 【症状标准】
(1)与陌生人(包括同龄人)交往时,存在持久的焦虑,有社交回避行为; (2)与陌生人交往时,患儿对其行为有自我意识,表现出尴尬或过分关注; (3)对新环境感到痛苦、不适、哭闹、不语或退出; (4)患儿与家人或熟悉的人在一起时,社交关系良好。 【严重标准】显著影响社交(包括与同龄人)功能,导致交往受限。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1个月。 【排除标准】不是由于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等所致。

13 儿童社会功能障碍 选择性缄默症 儿童反应性依恋障碍 其他或待分类的儿童社会功能障碍

14 选择性缄默症 指起病于童年早期,在特定场合如学校或陌生人面前,沉默不语,而在其他环境中言谈自如。缄默时,常伴有焦虑、退缩、违抗等情绪。
【诊断标准】 (1)在某种或多种特定社交场合(如学校)长时间拒绝说话,但在另一些场合说话正常或接近正常,其言语理解和表达能力正常; (2)症状至少已持续1个月,但不包括初入学的第1个月; (3)排除言语技能发育障碍、广泛发育障碍、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15 儿童反应性依恋障碍 是一种以长期的社交关系障碍为特征的儿童精神障碍,患儿长期表现为一种不恰当的应对方式,如过度抑制、过分警惕,或明显的矛盾反应,常伴有情绪紊乱。起病于5岁前,与严重的教养方式不良有关,如心理或躯体的虐待或忽视。 【症状标准】 (1)在社交关系中,表现为过度抑制、过分警惕、明显的矛盾反应(如患儿对养育者的安抚同时出现亲近、冷淡、回避和违抗),或缺乏情感反应、退缩、情绪紊乱,对自己或他人的痛苦表现攻击反应,或恐惧性过度警觉; (2)有时在与正常成年人交往过程中,有一定的社交应答和反应能力。 【严重标准】在大多数场合,社交关系明显障碍。 【病程标准】起病于5岁前,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1个月。 【排除标准】排除精神发育迟滞、广泛发育障碍。


Download ppt "变态心理学 第十六讲:童年和少年期心理障碍."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