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六章 突发事件.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六章 突发事件."—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 突发事件

2 主要内容 现场救护原则 地震 火灾 战争伤害防护

3 灾害事故救护的必要性 离我们并不是很遥远 灾害事故伴随着批量伤员的出现 伤员初期的现场救护至关重要

4 一、现场救护原则 现场特点 实施救护的三个阶段 现场救护原则

5 现场特点 现场秩序混乱 医疗救护条件艰苦 瞬间/大批伤员 伤情复杂 大量伤员同时需要救护 交通通信不便

6 实施救护三个阶段 现场抢救 : 组织指挥 立体救护 快速反应 后送伤员 医院救护

7 现场救护要点 自救、互救 伤员分类 伤员转送

8 自救和互救 紧急呼救 先救命后治伤,先重伤后轻伤 先抢后救,抢中有救,尽快脱离事故现场

9 医护人员以救为主,其他人员以抢为主各负其责
消除伤员的精神创伤 伤面的救护措施 :采用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技术进行处理。 救护人员自我保护 先分类再后送 保护现场 把救护力量投入到最需要救护的伤员身上

10 救护区标志的设置 I类伤救护区插红色彩旗显示 Ⅱ类伤救护区插黄色彩旗显示 Ⅲ类伤救护区插绿色彩旗显示 0类伤救护区插黑色旗显示

11 后送指征 后送途中没有生命危险者 手术后伤情已稳定者 应当实施的医疗处置已全部作完者 伤病情有变化已经处置者 骨折已固定确实者
体温在38.5℃以下者

12 暂缓后送指征—生命有危险者 休克症状未纠正,病情不稳定者 颅脑伤疑有颅内高压,有发生脑疝可能者 颈髓损伤有呼吸功能障碍者
胸、腹部术后病情不稳定者 骨折固定不确定或未经妥善处理者

13 现场救护原则 先救命后治伤 先重伤后轻伤 先抢后救,抢中有救 尽快脱离事故现场,先分类再后送
医疗救护人员以救为主,其他人员以抢为主,各负其责,相互配合

14 二、地 震

15 概 述 我国是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 1976唐山大地震

16

17

18 救护原则 先挖后救,挖救结合 先救命、后治伤 对开放性伤面给予包扎,骨折给予固定 注意脊柱骨折抢救 检伤分类

19 现场救护 通风 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脊柱水平轴线及稳定性 伤情分类救护 关注痼疾复发如:心脏病、高血压等

20 被困人员的自救 避开危险物 搬开杂物,扩大活动空间 支撑断壁 不用水电火 节约体力,节约水和食物,寻机呼救

21 危重伤员的现场救护 呼吸心跳停止者,在现场立即进行CPR 休克伤员取平卧位,对伴有胸腹外伤者,要迅速护送转至医疗单位
对严重的、开放性、污染的伤面,要除去泥土秽物,用无菌敷料或其他干净物覆盖 注意地震挤压伤的监护

22 在各种场所避震 躲避原则:就近选择牢固地点躲避、逃离危险场所、避开易发生次生灾害地点、切断危险源、避免人为事故。

23 在公共场所避震 就近在牢固物处蹲伏 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 要避免拥挤,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附近或棚栏处
避开玻璃门窗,玻璃厨房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24 在家庭避震 迅速躲在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或内墙墙根、墙角 躲到小开间 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边及靠阳台墙边,不要到阳台上去

25 在学校避震 避开和切断危险物,逃离时不要拥挤,不要跳窗、跳楼和在楼梯间停留 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26

27

28 在户外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避开高大建筑物;避开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等 避开危险物 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29 在行驶的电车、汽车内避震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地震过去后再下车,远离车辆。

30 三、火 灾

31 概 述 在各类自然灾害中,火灾是一种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发生频率最高的灾害 “天灾”多系雷击导致森林大火或一些建筑遭殃
概 述 在各类自然灾害中,火灾是一种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发生频率最高的灾害 “天灾”多系雷击导致森林大火或一些建筑遭殃 “人祸”则是生活用火不慎,或战争,或故意放火等原因

32 火场烟雾的蔓延速度是火的5—6倍,烟气流动的方向就是火势蔓延的途径
烟雾:建筑物火灾中,一氧化碳是主要的毒物,在非建筑性火灾中,氰化物和缺氧是潜在的致死因素

33 救护原则 火灾的现场救护首先是使伤者尽快脱离现场,使其处在一个安全环境下; 医学救护:火的直接烧伤/气体中毒

34 救护措施 报警:一旦发现火灾立即向“119‘’报警 扑灭 撤离

35 扑灭 冷却(水)灭火 窒息灭火—灭火器 扑打灭火

36 撤离 从门出:匍匐前进,逃出门外 ---浸湿外衣,冲下楼梯 从阳台:用阳台向下滑—有绳子 跳楼

37

38 现场救护 防窒息,防创面污染 气体中毒的救治 保护创面

39 四、战争伤害防护

40 原子武器伤害的防护 原子(核)武器的杀伤因素及其致伤特点 放射复合伤的防护 放射复合伤的急救

41

42 核武器的致伤特点 光辐射:又称热辐射,是核爆炸高温火球中辐射出的强光和强热 冲击波:指核爆炸时,从爆心向四周传播的高速高压气浪
早期核辐射:爆炸最初十几秒内从火球和烟云中放射出的γ(珈玛)射线和中子流,是核武器特有的杀伤破坏因素。

43 放射性沾染:核爆炸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对空气、地面、水源、人员等造成污染,也是核武器特有的伤害破坏因素
核电磁脉冲:指核爆炸产生的电磁脉冲,主要对电机、电子设备等有干扰破坏作用

44 放射复合伤的防护

45 袭击警报时 听到核武器袭击的警报,家庭人员应迅速拉断电闸、关闭煤气或熄 灭炉火、关闭门窗,带好个人防护用品和生活用品,按预定方案, 迅速有秩序地进入指定的人防隐蔽工呈,并按指定位置坐好。

46 隐蔽工事内 若隐蔽工事有滤毒通风设备的,应先关好防护门和密闭门,将工事与外界隔绝后再进行滤毒 通风。
隐蔽在没有密闭设备工事内的人员,应尽量避开工事的门和其他孔口部位,并用棉球或手 指堵住耳孔,防止鼓膜损伤。头和身体尽量不要贴靠在 工事的墙壁上。不要随意走动、吸烟、大声喧哗。

47 在室内 来不及进入人防工事的人员应利用地形、地物就近隐蔽防护。 在室内:利用拐角或墙角的桌下、床下卧倒。尽量避开门窗和易燃、易爆物。

48 在街上 利用坚固的建筑物,拐角处或紧靠隐蔽 一侧的墙根处卧倒,但要避开高大易倒 的建筑物(如烟囱、 高压线等)。

49 卧倒的基本方法 背向爆心卧倒,双手交叉胸下,头夹 于两臂之间,两腿并拢夹紧,双肘前 伸支起,闭眼闭嘴憋气,胸部离开地 面,重保护头部。

50 冲击波过后,应立即站起,迅速抖落身上的灰尘,尽快进入人防工事或撤离站染区域。进入人防工事后,应对人员或物品进行洗消。

51 撤离沾染区时,应穿戴好防毒衣、防毒面具。
没有防毒器具也可用就便器材进行防护:用雨衣、塑料布、床单等遮盖暴露的皮肤,用耳塞或棉球塞住耳朵,戴口罩或用毛贴捂住口鼻 扎好“三口”即领口、袖口、裤脚口。

52 “三口” 扎紧方法 用毛巾扎领口 袖口应先叠紧,在袖口上方5厘米处用松紧带扎紧,活结系于外侧
“三口” 扎紧方法   用毛巾扎领口 袖口应先叠紧,在袖口上方5厘米处用松紧带扎紧,活结系于外侧 裤脚也先叠紧,用绳子在裤脚口上方5厘米处扎紧,活结系于前侧

53 撤离时人员之间应保持适当距离,防止扬起灰尘沾染其他人员

54 在沾染区内不要接触沾染物, 不要吸烟、饮水和吃食物, 不要坐卧。

55 撤离沾染区后,应进行人和物的洗消 有条件的进行全身淋浴 局部擦洗,用清水和肥皂 擦洗暴露的皮肤和漱口 无水时,用毛巾、纱布或棉 球干擦,方法是从上到下, 顺一个方向擦拭

56 衣服物品可用拍打、扫除、抖指、洗涤、抹擦、冲洗等各种方法消除沾染。拍打挥拂时,应戴手套,站在上风、顺风处。

57 洗消用过的水应排入指定的污水坑内。用过的棉球等垃圾应倒在指定的地点,不能 随便乱倒乱丢。

58 放射复合伤的急救 迅速组织抢救 现场救护措施 -迅速将伤员从放射沾染区救出 -局部洗消皮肤暴露部位的沾染 -用水洗鼻孔及口腔,并戴上防护面罩
-催吐 -用力把痰吐出

59 生物武器—细菌武器

60 生物武器伤害的防护 也叫细菌武器。它包括致病微生物及其产生的毒素 施放装置有:气溶胶发生器、喷撒箱、各种生物炸弹以及装载生物战剂的容器等
感染人的途径 -呼吸如鼠疫、野兔热等 -经口/皮肤/虫媒病毒

61                                              

62

63 生物战剂危害特点 有致病或致死作用;有传染性,可造成流行,有的还可造成持久危害
污染范围广,不易被发现。在气象、地形适宜的条件下施放生物战剂溶胶,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污染 生物战剂进入到人体后要经过一个潜伏期才能造成伤害。若在此潜伏期内采取有效措施,就能免除或减轻其危害程度

64 生物战剂伤害救护 隔离 -隔离按传染病的通用的隔离原则进行 卧床休息 洗澡 发热的处理 -给镇静剂,或退热剂加小剂量的镇静剂 注意饮食
- 饮食富营养,多饮水

65 个人和集体防护 呼吸道防护最为重要,应戴制式防毒面具、口罩或简便的防疫口罩、毛巾口罩。 颈部、领口围上围巾或毛巾
扎紧袖口和裤脚管,袜子套在裤脚管外面 戴好手套

66 化学武器

67 化学毒剂伤员的救护 化学恐怖已成为全球性的现实威胁。在“9.11”事件后世界范围内恐怖主义抬头的情况下,“化学恐怖”已成为国际安全的现实威胁。 化学恐怖一般是指以有毒有害化学品为手段的恐怖活动。应用于化学恐怖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具有易生产、成本低、使用方便、时间可控、有效时间长、难于监测等特点。

68 反化学恐怖的整体防御 反化学恐怖的整体防御可分预警、防范、检测、防护、除沾染、现场救护与后送、院内进一步救护、康复等方面。
防范化学恐怖行动,要加强对恐怖组织的信息收集和监控 防范化学恐怖行动,要建立有效的应急反应和医疗保障系统

69 化学恐怖的特点 突发性 群体性 隐匿性 -病因不能马上确定,难以监测,中毒发生时,经常会被误诊 快速性和高度致命性
-可在数分钟、数十分钟内致人死亡(CO),甚至可于数秒钟内使人发生“电击样”死亡(氰化物气体、H2S、N2、CO2 )。

70 芥子气对皮肤的损害                                                                                                                                          

71 对化学毒剂的防护器材 防毒面具 皮肤防护器材 隔绝式防毒衣 防毒围 简易防护器材 简易防护眼镜 简易皮肤防护器材 防护工事

72 化学恐怖伤员的救护原则 必须在指挥部门统一指挥下,实施应急救援 -救护人员除做好自身的防护 -做好毒区内轻度中毒和尚未中毒人员的防护
-对已中毒人员除采取救治 -对衣物、皮肤局部或易接触的物品已染毒时必须采取消除措施 -群体的防护主要是将人员转移、疏散至上风向不受有毒有害气体,液体影响的安全区 -特别要加强对呼吸困难、惊厥、休克等中毒人员及复合伤伤员的救护

73 现场救护原则 采取“一戴二隔三救出”及“六早”的 急救措施,以降低死亡率 对染毒员进行洗消 妥善后送伤员

74 “一戴” –救护者 施救者应首先做好自身应急防护 有条件--防毒面具 无条件--防毒口罩 腰间系好安全带
不宜呆在毒源处过久,可轮流或重复进入 毒源区外人员应严密观察、监护,并拉好安全带的另一端,一旦发现情况迅即令其撤出或将其牵拉出

75 “二隔”—中毒者 施救人员携带防护物品将其戴在中毒者口鼻上 紧急情况下也可用便携式供氧装置(如氧气袋、瓶等)为其吸氧
如毒气来自进气阀门,应立即予以关闭 -毒源区域迅速通风或使用鼓风机向中毒者方向送风也有明显驱毒效果

76 “三救出” 抢救人员在“一戴二隔”的基础上,争分夺秒地将中毒者移离出毒源区,进一步作医疗救护。
一般以2名施救人员抢救一名中毒者为宜,可缩短救出时间。

77 “六早方案” 早期现场处理 早期使用地塞米松和山莨菪碱(四氧化二氮); 早期气道湿化; 对重度吸人中毒患者早期气管切开;
早期预防肺水肿的发生 ; 早期进行综合治疗是致关重要的。

78 重点内容 1、灾害事故现场有什么特点? 2、灾害事故现场救护原则是什么? 3、地震的现场救护原则是什么? 4、家庭、学校及公共场所如何避震?
5、火灾的救护原则是什么? 6、火灾现场被困人员如何安全撤离? 7、原子武器伤害的致伤特点是什么? 8、如何做好原子武器伤害防护? 9、如何做好生物战剂伤害的救护? 10、“一戴”、“二隔”、“三救出”及“六早方案”是什么?

79 谢 谢 !


Download ppt "第六章 突发事件."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