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 4 课 宋 明 理 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 4 课 宋 明 理 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 4 课 宋 明 理 学

2 儒学的发展: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秦朝时候,遭到打击 →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

3 朱熹 第四课宋明理学深圳市翠园中学孙曙光 王守仁 程颢 陆九渊 程颐

4 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课标解读:宋明理学的形成背景、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历史影响。

5 这种现象对中国的文化格局会产生什么影响?
 佛道盛行的缩影──另类皇帝梁武帝   梁武帝名萧衍,南朝梁开国君主。自幼饱读儒家经书。后一度信奉道教,对阴阳、五行、星算无所不通,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时人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随着他“舍身”同泰寺,要以皇帝之身出家,他推崇佛教达到戏剧性的高潮。 为什么佛教和道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以 迅速传播? 这种现象对中国的文化格局会产生什么影响?

6 一、历史背景: 材料: 唐李白曾经隐居深山一心炼丹; 号称“诗佛”的王维亦官亦隐; 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
柳宗元、刘禹锡还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历程。 思考:这反映出唐朝在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

7 一、历史背景: 1.魏晋南北朝:三教并立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潮流 3.儒学更新,深受佛、道哲学影响

8 道、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目的) 儒(根本) 二、宋明理学:
1、“理学”的概念: 道、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目的) 儒(根本)

9 2、主要流派 程朱 理学 陆王 心学

10 二、宋明理学: 社会——儒家伦理道德 人——人性 世界——理 (一)程朱理学 ①宇宙观:
朱熹 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 材料二:其(理)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材料三:诚意、正心、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 请概括: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它反映于哪些领域? (一)程朱理学 ①宇宙观: 社会——儒家伦理道德 人——人性 世界——理

11 二、宋明理学: ②把握“理”的方法 材料一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二程遗书》
材料一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二程遗书》 材料二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子语类》 ---“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识 思考:“格物致知”与今天的“实践出真知”有何不同?

12 二、宋明理学: ③主张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 “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1: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存天理。” ——朱熹 材料2:问:“人或有居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答曰: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 《二程遗书》 思考:朱熹对天礼和人欲关系的看法是什么?在这一方面,作者提出了什么思想主张? 三纲五常 “存天理,灭人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仁、义、礼、智、信”。

13 二、宋明理学: (一)程朱理学 代表人物:“二程”、朱熹 ①宇宙观:“理”是世界的本原 主要 思想 ②方法论: “格物致知”
③伦理观:主张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 元朝将其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发展 明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14 二、宋明理学: 1.陆九渊的主要思想 (1)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心即理也”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2)获取“理”的方法:
(二)陆王心学 1.陆九渊的主要思想 “心即理也”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二、宋明理学: (1)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2)获取“理”的方法:    “发明本心”

15 二、宋明理学: 2.王守仁心学的主要内容: (2)获取“理”的方法: 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1)“致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观察视角一:谁可成圣人 “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 “满街人都是圣人。” 二、宋明理学: (1)“致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请思考:王守仁认为怎样可以成为圣人? (2)获取“理”的方法: 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16 (二)陆王心学 宇宙观: 方法论: 二、宋明理学: 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 内心反省 陆:发明本心 王:致良知

17 牛刀小试 判断以下材料各自的归属? 1.我的灵明便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天地万物鬼神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万物鬼神了。 心学
2.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3.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 4.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 。 5.天下万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焉有一理。 6.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7.“善念存时,即是天理。” 心学 理学 心学 理学 理学 心学 心学

18 探究活动1. 对世界本原的认识 达到理的途径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理学 心学 不同点 哲学范畴 “理”是万物的本原
“心”是万物的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强调“格物致知” “发明本心”,“致良知” (通过外物求”理”) (通过内心的反省)

19 如何认识宋明理学的影响? 探究活动2 理学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链接: 理学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程颐在回答别人关于寡妇能否再嫁时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清人戴震说:“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认识:  1)它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性,产生了消极影响。

20 探究活动2 如何认识宋明理学的影响? 材料链接: 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儒家强调入世,根本目标就是强国。个人的精力应该奉献给国家。格物——致知——修身——齐家——平天下。 认识:  它重视道德教化,注重气节、品德,自我节制、自立自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21 感悟历史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贞洁牌坊

22 感悟历史 天地有正气, 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 上则为日星; …… 时究节乃见, 一一垂丹青。 数点梅花亡国泪, 二分明月故臣心。
《正气歌》 天地有正气, 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 上则为日星; …… 时究节乃见, 一一垂丹青。 数点梅花亡国泪, 二分明月故臣心。

23 感悟历史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24 知识结构: 魏晋南北朝:三教并立 隋唐: 三教合一 形成背景 宋明理学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历史地位 程朱理学 宋明理学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陆王心学 积极 消极 影响

25 B A D 课堂检测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直接原因是 A.儒学的“大一统”观念已经不再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
C.儒学放弃了自己“仁”“礼”等基本主张 D.魏晋南北朝的统治者都是佛教信徒 2、在朱熹看来,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格物致知”这一概念中“格”字的含义应是 A.探究 B.规格 C.人格 D.格子 3、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确立统治地位是在  A.北宋时期    B.南宋时期 C.唐朝中期    D.明朝初期 课堂检测 B A

26 B D B 4、王阳明主张“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说明他 A.否定封建伦理纲常是天理的体现
C.彻底否定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合理性 D.形成了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5.(07年全国卷Ⅱ)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 A.先秦儒学 B.汉代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 6、清人戴震说过:“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批判了清政府采用残酷的刑罚 B.批判了宋明理学对人的自然欲求的压抑、扼杀 C.认为违背理学观点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D.认为宋明理学有利于维护清朝的统治 B D


Download ppt "第 4 课 宋 明 理 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