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水质工程学(上)实验.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水质工程学(上)实验."—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水质工程学(上)实验

2 实验要求 上课准时、不得无故缺席,实验报告要及时上交。 实验期间不得大声喧哗、服从老师的安排、注意安全。
实验器材专人专用,对仪器要爱护,损坏实行赔偿制度。 维护好实验室的环境卫生,实行值日生制度。

3 实验内容 混凝沉淀实验 沉淀实验(上向流斜板沉淀池) 过滤及反冲洗实验

4 实验一 混凝沉淀实验

5 一、实验目的 二、仪器与材料 观察混凝现象,验证混凝原理; 通过烧杯实验,确定已知混凝剂的最佳投药量。
1. 六联搅拌器一台;2. PH计一台;3. 浊度仪一套;4. 温度计一只; mL烧杯6个; mL量筒一个;7. 1mL、2mL、5mL、10mL吸管各一只;8. 精制硫酸铝一瓶。

6 六联搅拌器

7 Ph计

8 浊度仪

9 硫酸铝和氯化铁

10 三、实验过程 2、测定水样的温度、浊度和PH值; 3、确定水样最佳混凝剂投量。
1、熟悉搅拌器的操作 选择好混合搅拌转速(100~160r/min)混合时间(1~3min)与絮凝搅拌转速(20~40,太快会打碎矾花,太慢会使矾花沉淀),絮凝时间(10~30min),把选择好的混合转速和反应转速在调节器上预调节好,配制好水样并开始运行; 2、测定水样的温度、浊度和PH值; 3、确定水样最佳混凝剂投量。 4、按烧杯数目取等容量(1000mL)的水样装入每个烧杯中,把桨叶放入水内,但桨叶的轴应稍稍偏离烧杯中心;

11 5、按烧杯数目选用一个系列的药剂投加量,每个剂量先装入小试管内,再稀释成10mL或其它相等容量,将小试管装在投药架上以便同时向烧杯中加药。药剂的投加量范围可以根据原水的浊度,参考经验数据;
6、开动搅拌器,以120 r/min的转速进行快速搅拌。按药剂的剂量和投加顺序同时向烧杯内加药,搅拌约1min; 7、降低转速进行慢搅拌约20min。转速以保持烧杯内颗粒均匀悬浮起来为度,一般为20~40r/min记录每个烧杯内出现絮体的时间;

12 8、把搅拌桨从水中提出来,观察絮体的沉降过程;
9、经15min沉淀时间后,在烧杯内水深二分之一处取水样,测定浊度、PH值。确定混凝剂的最佳投药量。 10、如果由一组实验的结果得不出最佳混凝剂用量得结论,则应根据实验结果的分析,对混凝剂用量的变化方向做一判断,变化或缩小投药量范围,进行另一组混凝实验。

13 四、混凝沉淀效果

14

15

16 实验二 沉淀实验(上向流斜板沉淀池)

17 一、实验目的 通过进行上向流斜板沉淀池的模拟实验,进一步加深对其构造和工作原理的认识; 进一步了解斜板沉淀池运行的影响因素; 熟悉上向流斜板沉淀池的运行操作方法。 二、基本概念与工作原理 根据浅层理论,在沉淀池有效容积一定条件下,增加沉淀池面积,可以提高沉淀效率。斜板沉淀实际上是把沉淀底板做成一定倾斜率,以利排泥。斜板与水平成600角,水在斜板中流动过程中,水中杂质颗粒则沉于斜板上,当颗粒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自动滑下。斜板沉淀池有下向流和上向流两种流态,前者是水流方向与污泥滑动方向相同,后者则相反。

18

19

20 三、仪器与材料 浊度仪、PH计(也可采用PH试纸)、投药设备与反应器一套(可采用烧杯配量、投放)、温度计、200mL烧杯5个、分析天平一台。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配置混凝剂,采用硫酸铝,建议投药量为10~15mg/L; 2. 将经过投药混凝反应的原水用泵打入沉淀池,先将其流量控制在250L/h左右; 3. 根据250L/h流量的实验情况,减小进水流量,测定不同负荷下进、出水浊度,并计算其去除率; 4. 定期从污泥斗排泥。

21 实验三 过滤及反冲洗实验

22 一、实验目的 滤池冲洗是水厂运转中重要内容之一,冲洗效果好坏,与冲洗时滤层膨胀度有关,滤层膨胀度与冲洗强度有关。通过实验,对该两者的关系有较清楚的认识,并掌握实验方法。 通过改变过滤滤速,了解滤层水头损失与滤速间的关系,从而对两者间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 二、仪器与材料 过滤柱一个(附测压板)、1000mL量筒一个、秒表一块、卷尺一根

23

24

25 三、实验步骤及方法 1. 冲洗强度与砂层膨胀度的关系 (1)量出过滤柱的内径及砂层厚度L0; (2)用自来水反冲,首先将砂层膨胀度调节至5%~10%左右,冲洗5min,待膨胀后砂面稳定后,测出膨胀后的砂层厚度L,使用秒表和1000mL量筒,由上部溢流管中接取反冲洗水量,算得反冲流量。继而,将膨胀度分别调至10%~15%、15%~25%、25%~45%,按上法共测定4次。

26 2. 清洁层水头损失和滤速的关系 用水池中的自来水,由上向下过滤,用秒表、量筒从滤柱水管中测出流量,从而求得滤速。测不同滤速时滤层顶部测压管水位与底部测压管水位,做出清洁层水头损失和滤速之间的关系,


Download ppt "水质工程学(上)实验."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