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形象 兴宁一中 王柳萍.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形象 兴宁一中 王柳萍."—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形象 兴宁一中 王柳萍

2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形象(意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形象(意象)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3 扩写 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扩写 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

4 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理解欠全面,答非所问。
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一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理解欠全面,答非所问。

5 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评李白 理解欠准确
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评李白 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众鸟”与“孤云”,清高自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寂寞心情,或为功名,或为宦海浮沉。也许只有人格化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比孤比傲比豪迈。 理解欠准确

6 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全诗塑造了一个对黑暗现实不满、倔强、孤傲、清高的诗人形象。“众鸟”和“孤云”隐喻随波逐流的世人俗流,与诗人的岿然“独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众鸟之“高飞”与孤云的“独去”,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冷遇,只有敬亭山才是自己惟一的知己。同时,以敬亭山的雄伟壮丽与众鸟的喧嚣渺小、孤云的轻浮相比,更显出诗人人格的高洁、伟岸,表现了诗人不屈不挠、决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反抗精神。

7 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1)什么形象; (2)形象的基本特征; (3)形象的意义。

8 1.人物形象:包括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1)鉴赏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 (2)鉴赏角度——所写人物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游子形象)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少女形象)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战士形象)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妇形象)

9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什么形象 特征分析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形象的意义

10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①知人论世,关注时代背景及生活的环境。 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塑造陆鸿渐这一形象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1 P167第5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罗绮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1时世 :当时世俗 2俭梳妆:指发髻挽得很高。俭、高。 3压金线:用金线刺绣。 这首诗主要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评析】:这首诗虽然是咏叹贫女的身世,但也寄托了贫士怀才不遇之感伤。因为语意双关,含蕴丰富,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形象鲜明,诗情哀怨。主人公虽然“十指”“针巧”,可是“拟托良媒”,也无人赏识,只得“年年”“苦恨”。“为他人作嫁衣裳”,高度概括了终年劳心劳形的寒士,却不为世用,久屈下僚的愤懑不平的心情。

12 常见艺术形象类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13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14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15 鹧鸪天 黄庭坚 黄菊枝头生晓寒。 人生莫放酒杯干。 风前横笛斜吹雨, 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 舞裙歌板尽清欢。 黄花白发相牵挽, 付与时人冷眼看。

16 上片是劝酒之辞,劝别人,也劝自己到酒中去求安慰,到醉中去求欢乐。首句“黄菊枝头生晓寒”是纪实,点明为重阳后一日所作。因史应之有和词,故自己再和一首,当亦是此数日间事。赏菊饮酒二事久已有不解之缘,借“黄菊”自然过渡到“酒杯”,引出下一句“人生莫放酒杯干”。意即酒中自有欢乐,自有天地,应让杯中常有酒,应该长入酒中天。“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着意写出酒后的浪漫举动和醉中狂态,表明酒中自有另一番境界。横起笛子对着风雨吹,头上插花倒戴帽,都是不入时的狂放行为,只有在酒后醉中才能这样放肆。 下片则是对世俗的侮慢与挑战。“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仍是一种反常心理,其含意在于世事纷扰,是非颠倒,世风益衰,无可挽回,只愿身体长健,眼前快乐,别的一无所求。这是从反面立言。“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则是正面立言。菊花傲霜而开,常用以比喻人老而弥坚,故有黄花晚节之称。这里说的白发人牵换着黄花,明显地表示自己要有御霜之志,决不同流合污,而且特意要表现给世俗之人看。这自然是对世俗的侮慢,不可能为时人所理解和容忍。

17 塑造自乐自娱、放浪形骸、侮世慢俗的狂士形象 。抒写了久抑胸中的愤懑,表现出对黑暗、污浊的社会现实无言的反抗。
鹧鸪天 黄庭坚 黄菊枝头生晓寒。 人生莫放酒杯干。 风前横笛斜吹雨, 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 舞裙歌板尽清欢。 黄花白发相牵挽, 付与时人冷眼看。 塑造自乐自娱、放浪形骸、侮世慢俗的狂士形象 。抒写了久抑胸中的愤懑,表现出对黑暗、污浊的社会现实无言的反抗。

18 二、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 二、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 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2、描摹诗歌图景; 3、剖析作者思想及其情感。

19 2.自然形象:是客观事物在作品中的反映。 (1) 鉴赏的依据——景物(意象)的自然属性; (2) 鉴赏的角度——景物(意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感、抒发的寓意)。 无论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之类的景象,还是“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之类的物象,都归为自然形象的范畴。这些艺术形象,同样也是客观事物与作者主观的心灵相互交融的结果,这恰如黑格尔所说的:“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的。而心灵的东西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

20 如何鉴赏诗中的景物形象?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一)看画面形(组成、远近等)、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问题:请分析这首诗画面美。 这首诗写了江山、花鸟、燕子、鸳鸯,四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显出蓬勃盎然的春意。四种景物并列组合,构成上下对偶两联。上联写远景,下联写近景;上联景物较阔大,较概括,下联景物较特出、较具体,动静结合(具体分析)。远与近相生,动静结合,构成一幅完整的春景图。表现了作者陶醉在春光中的怡然之情。

21 (二)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
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 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22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三)分析意象的组合,从整体上把握情感意境 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字的融合与表现;是一首诗的构成单位,是诗歌构思核心。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明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清幽、静谧的意境。

23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波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采桑子(其一)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波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上阕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写西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填空:下阕着重描写湖上行舟、波平如镜的景色。前三句以________写_________,写风平浪静时水面晶莹澄澈,如同琉璃,平滑似镜,游人不觉船移,只是看到船浆轻划,水上形成细小的波纹时,方感船身滑动。结句以______衬_______,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而西湖却愈显其幽静。 上阕中,作者是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写西湖,表达了作者游湖时的愉悦心情。 静 动 动 静

24 三、鉴赏诗歌的物象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分析思路: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25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请简要概括杏花的形象。 用意是什么? 杏花在“一陂春水”的环绕中,在“春风”吹拂下显得“妖娆”美丽。杏花宁可被春风“吹作雪”,也不愿被南陌“碾成尘”,突出它甘于静默、淡泊自赏、志洁行芳的品格。(花格就是诗人的人格。在这里,情与物化,花我为一。) 诗人以水边的杏花自况,纵然被春风吹落水上,仍保持着纯洁,远胜于路边的杏花,在车水马龙中被碾碎,化为污浊的尘土。流露出悲壮的情感,表现出坚持自己的理想情操,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

26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前人评价这首诗时说:“安石遗情世外,其悲壮即寓闲淡之中。”这种悲壮之情在诗中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4分) (1)末二句写花落。北陂落花随流水而去,花魂无玷。而南陌杏花将被车轮碾碎,变作尘土,其悲可见。作者借杏花抒写人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甚是悲壮。 ⑵末二句托物言志,状物时运用了比喻(“雪”喻落花)、衬托(南阳杏花反衬北陂杏花)等修辞,表现出坚持自己的理想情操,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

27 鉴赏咏物诗时需注意下面两个方面。 ①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 ②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

28 P168第9题,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 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梅花,突出了它耐寒、清高、报春的特点。 2、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衬托、对比,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29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问题1: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艺术形象? 问题2:抒写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 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

30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2)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犹有”更好。“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有”二字却不能道出此意。 ①“应有”更好。“应有”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有”二字则无此意趣。

31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汉江临泛  王 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怎样的感情? 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浮”和“动”。“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 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32 这三首诗显示出“牛”各自不同的思想境界,请各用一句话阐明。 第一首: 第二首: 第三首:
阅读下面三首宋诗,完成后面的习题。 病牛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禾熟 孙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 牛 王安石 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 自无一毛利,至有千箱实。 这三首诗显示出“牛”各自不同的思想境界,请各用一句话阐明。 第一首: 第二首: 第三首: “病牛”心有不平而无怨尤。 “老牛”在结了债之后的轻松与满足之中,追求平和与淡泊的生活情趣。 “牛”朝暮耕耘全是为了人们的利益,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决不索取。

33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食。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诗歌的情和景是水乳交融的。清代王夫之有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能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食。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问题:“落叶满空山”的景象里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落叶满空山”,秋风萧瑟,落叶满山,杳无人迹,萧索而凄清的环境,诗人想到他的道士朋友修行的清苦,对朋友的深切的关怀;路径难辨,欲行无路,无以对朋友予以慰藉的惆怅;诗人自己在”清冷中无以遣怀的寂寞。“落叶满空山”的形象和这些情感联系起来,便构成了情韵深长、耐人寻味的意境。


Download ppt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形象 兴宁一中 王柳萍."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