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现代生物学与健康 王邦俊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现代生物学与健康 王邦俊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现代生物学与健康 王邦俊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密码:w123456

2 第五讲 你选择有机食品吗?

3 在令人眼花缭乱的食谱和饮食文化背后,是不是 隐藏着一种有关食物的本能,一种全人类共有的 味觉体验?有没有一种“食物理论”决定着我们
肠子,脑子,厨子:人类与食物的演化关系 (吃货的高级修养,颠覆你的饮食观) 作者:[美]约翰•S. 艾伦 著 陶凌寅 译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10月 定价: 科普读物 在令人眼花缭乱的食谱和饮食文化背后,是不是 隐藏着一种有关食物的本能,一种全人类共有的 味觉体验?有没有一种“食物理论”决定着我们 会选哪些东西来吃,决定我们认为吃多少才算饱, 决定我们爱吃什么零食?神经人类学家约翰? 艾伦觉得有。在这本书里,他探索了味觉的演化 基础,以及每一种文化如何基于共同的认知基础 建造起了独特的饮食文化。 第一章酥脆 酥脆之源:昆虫 酥脆之源:植物 酥脆之源:熟食 咀嚼中的脑 嘎嘣脆 “酥脆”这个词儿 干脆的小结 第二章 双足、大头、小脸的超级杂食猿类 栖于树,食于树 脑与肉

4 THE OMNIVOROUS MIND Our Evolving Relationship with Food JOHN S. ALLEN
omnivorous :eating both animal and plant foods. 杂食性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London, England 2012 已经发到信箱

5 第五讲 你选择有机食品吗? 支持转基因 (GMO) V 反对转基因 (GMO) X 无所谓 O 不知道,观望中?

6 有机食品(Organic Food)也叫生态或生物食品等。 有机食品是国标上对无污染天然食品比较统一的提法。有机食品通常来自于
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 除有机食品外,国际上还把一些派生的产品如有机化妆品、纺织品、林产品或 有机食品生产而提供的生产资料,包括生物农药、有机肥料等,经认证后统称有机产品。 1939年,Lord Northbourne在《Look to the Land》中提出了organic farming(有机耕作) 的概念,意指整个农场作为一个整体的有机的组织,而相对的, Chemical farming(化学耕作)则依靠了imported fertility(额外的施肥),而且, cannot be self-sufficient nor an organic whole(不能自给自足,也不是个有机的整体)。 百度百科

7 有机的含义 从物质的化学成分来分析,所有食品都是由含碳化合物组成的有机物质, 都是有机的食品,没有非有机的食品,因此,从化学成分的角度, 把食品称做“有机食品”的说法是没有意义的 。 所以,这里所说的“有机”不是化学上的概念—分子中含碳元素, 而是指采取一种有机的耕作和加工方式。 有机食品是指按照这种方式生产和加工的;产品符合国际或国家有机食品要求和标准; 并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 有机食品( Organic Food )的主要特点 来自于生态良好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有机食品的生产和加工, 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化学防腐剂等合成物质,也不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 因此,有机食品是一类真正来自于自然、富营养、高品质和安全环保的生态食品。

8 无公害食品 (一)定义:指产地生态环境清洁,按照特定的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将有害物含量控制在规定标准内,并由授权部门审定批准,允许使用无公害标志的食品。

9 (二)无公害食品标识及含义 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图案由麦 穗、对勾和无公害农产品字样 组成,麦穗代表农产品.对勾
表示合格.金色寓意成熟和丰收.绿色象征环保和安全 标志图案直观、简洁、易于识别,涵义通俗易懂无公害农产品是经过农业部

10 绿色食品 (一)定义:绿色食品概念是我们国家提出的,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11 (二)绿色食品标识及含义 绿色食品标志图形由三部分构 成,即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子和 蓓蕾。标志图形为正圆形,意为保
护、安全。整个图形表达明媚阳光 下的和谐升级.提醒人们保护环境创造自然界新的和谐。

12 (三)绿色食品分级 为适应我国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及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发展水平与国际市场竞争,从1996年开始,在申报审批过程中将绿色食品区分AA级和A级。 A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验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AA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验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级有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AA级绿色食品标准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的有机食品的基本要求。

13 有机食品 (一) 定义:有机食品是国际上普遍认同的叫法,这一名词是从英法Organic Food直译过来的,在其他语言中也有叫生态或生物食品的。这里所说的“有机”不是化学上的概念。 1.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给有机食品下的定义是:根据有机食品种植标准和生产加工技术规范而生产的、经过有机食品颁证组织认证并颁发证书的一切食品和农产品。 2.国家环保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认证标准中有机食品的定义是: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认证标准生产、加工、并经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等。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

14 1. 由农业部中绿华夏有机食品中心(COFCC)设计并注册的有机食品标志
有机食品图形标志:采用人手和叶片为创意元 素。 我们可以感觉到两种景象: 其一是一只手向上持着一 片绿叶,寓意人类对自然和生命的渴望; 其二是两只手一上一下握在一起、将绿 叶拟人化为自然的手,寓意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的呵护,人与自然需要和谐美好的生存关系。有机食品概念的提出正是这种理念和实际应用。人类的食物从自然中获取,人类的活动应尊重自然规律,这样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可持续的发展空间。

15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公布的“有机论证”标志和注册的“有机(生态)产品”的质量认证标志
有机产品标志由两个同心圆、图案以 及中英文文字组成。内圆表示太阳, 其中的既像青菜又像绵羊头的图案泛 指自然界的动植物;外圆表示地球。 整个图案采用绿色,象征着有机产品 是真正无污染、符合健康要求的产品 以及有机农业给人类带来了优美、 清洁的生态环境。

16 3.国家技术监督检验局发布的国家有机食品标志
国家技术监督检验局发布的有机 产品标志分为两种,一般来说一 个农场在申请有机产品认证后, 要有1-3年的转换期才能正式获 有机食品转换期标志 得有机产品认证,在这1-3年内农 场要完全按照有机认证标准要求 进行生产,但其产品不能叫有机 产品,只能叫“有机转换产品”, 只能使用相应的有机转换标志。 有机食品正式标志

17 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 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
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 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水产品、调料等。 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 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 绿色食品认证依据的是农业部绿色食品行业标准。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允许使用 农药和化肥,但对用量和残留量的规定通常比无公害标准要严格。 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 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允许使用农药和化肥, 但不能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 严格来讲,无公害食品应当是普通食品都应当达到的一种基本要求。

18 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之间区别 这三类食品像一个金字塔,塔基是无公 害农产品,中间是绿色食品,塔尖是有
机食品,越往上要求越严格。当代农 产品生产需要由普通农产品发展到无公 害农产品,再发展至绿色食品或有机食 品,绿色食品跨接在无公害食品和有机 食品之间,无公害食品是绿色食品发展 的初级阶段,有机食品是质量更高的绿 色食品。

19 (一)在绿色无公害食品认识上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绿色无公害食品未必都是绿颜色的,绿颜色的食品也未必是绿色无公害食品,绿色是指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事物,如绿色和平组织、绿色壁垒、绿色冰箱等。 2.无污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食品中所含物质是否有害也是相对的,要有一个量的概念,只有某种物质达到一定的量才会有害,才会对食品造成污染,只要有害物含量控制在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就有可能成为绿色无公害食品。 3.并不是只有偏远的、无污染的地区才能从事绿色无公害食品生产,在大城市郊区,只要环境中的污染物不超过标准规定的范围,也能够进行绿色无公害食品生产,从减轻农用化学物质污染的作用分析,在发达地区更有重要的环保意义。 4.并不是封闭、落后、偏远的山区及没受人类活动污染的地区等地方生产出来的食品就一定是绿色无公害食品,有时候这些地区的大气、土壤或河流中含有天然的有害物。 5.野生的、天然的食品,如野菜、野果等也不能算作真正的绿色无公害食品,有时这些野生食品或者它们的生存环境中含有过量的污染物,是不是绿色无公害食品还要经过专门机构认证。

20 有机食品与其他食品的区别主要有三个方面:
1.有机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并且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其它食品则允许有限使用这些物质,并且不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如绿色食品对基因工程技术和辐射技术的使用就未作规定。 2.有机食品在土地生产转型方面有严格规定。考虑到某些物质在环境中会残留相当一段时间,土地从生产其他食品到生产有机食品需要两到三年的转换期,而生产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则没有转换期的要求。 (转换期是指从开始有机管理到获得有机认证之间的时间,转换期产品不是有机产品(有独立的标章)。一年生作物的转换期一般不少于24个月;多年生作物的转换期一般不少于36个月。新开荒地或撂荒多年的土地也要经过至少12个月的转换期。) 3.有机食品在数量上进行严格控制,要求定地块、定产量,生产其他食品没有如此严格的要求。

21 有机食品生产的基本要求 生产基地在三年内未使用过农药、化肥等违禁物质; 种子或种苗来自自然界,未经基因工程技术改造过;
生产单位需建立长期的土地培肥、植保、作物轮作和畜禽养殖计划; 生产基地无水土流失及其他环境问题; 作物在收获、清洁、干燥、贮存和运输过程中未受化学物质的污染; 从常规种植向有机种植转换需两年以上转换期,新垦荒地例外; 生产全过程必须有完整的记录档案。

22 有机食品加工的基本要求 原料必须是自己获得有机颁证的产品或野生无污染的天然产品; 已获得有机认证的原料在终产品中所占的比例不得少于 95%;
只使用天然的调料、色素和香料等辅助原料,不用人工合成的添加剂; 有机食品在生产、加工、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化学物质的污染; 加工过程必须有完整的档案记录,包括相应的票据。

23 有机食品主要国内外颁证机构 中国的OFDC 美国的OCIA(全称"国际有机作物改良协会") 德国的ECOCERT、BCS和GFRS
荷兰的SKAL 瑞士的IMO 日本的JONA 法国的IFOAM等。 按照国际惯例,有机食品标志认证一次有效许可期限为一年。 一年期满后可申请“保持认证”,通过检查、审核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有机食品标志。

24 各国有机认证标志

25 认证难度 有机食品的优势 有机食品认证新标准十分严格,有机蔬菜的独立包装上除了需贴上有机认证标签、
认证单位之外还需要有17位数字构成的有机码,供消费者溯源辨真伪。 同时,该标准还规定,申请有机认证的每种产品,每出产一次都要接受一次检测。 另外,新规变动很大的一点就是“农残指标”“不得检出”,这一要求只能用“严苛” 来形容,20多个农残指标由“限制数量标准”变为“零残留”,均要求不得检出。 有机食品的优势 价格比较 根据对北京和上海有机食品市场的调查,有机食品比普通食品的价格一般高出 30%—80%,有些品种,例如有机蔬菜的价格为普通蔬菜的2—3倍。 无污染 食品是否有污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世界上不存在绝对不含有任何污染物质的食品。 由于有机食品的生产过程不使用化学合成物质,因此,有机食品中污染物质的含量 一般要比普通食品低。 有益健康 《周日泰晤士报》称,为期四年、耗资1200万英镑的有机研究项目,并有可能 颠覆政府有关人员的说法:食用有机食品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研究发现有机蔬菜和 水果中抗氧化剂的含量比常规产品高出40%,而科学家称抗氧化剂可以降低患癌症和 心脏病的风险。同时有机蔬菜和水果还含有更高的有益矿物质,如铁和锌。

26 有机食品的安全问题 有机食品的营养? 天然肥料污染(粪便、堆肥) 粪便中所可能帶有的病菌(如 大肠杆菌)或寄生虫具有高度危险的易感性。
- 因此不鼓励民众生食有机蔬菜,应当洗净后,由高温烹調的方式,以达灭菌的功用, 这是叫为安全的饮食方式。 有机食品的营养? 1958年,英国食品标准局委托伦敦卫生和热带医学院对有机食品的养性进行研究。 在随后的50年里,科学家先是进行了160次独立试验,对比有机食品和传统食品 在营养成分上的差异,但最后发现两者在维生素和矿物质这类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的 营养素方面根本就没有什么不同。随后进行的50次试验则聚焦在有机食品对 人体产生的影响上,但也没有找到充分证据说明它们有更高的营养价值。

27 我国有机食品发展情况 中国的有机食品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但主要用于出口。因为有机食品在国际市场上
大热,出口利润也相对较高,许多生产企业更倾向于出口。 全球有机食品市场正以20%至30%的速度增长, 而我国的有机食品产业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目前,我国有机和有机转换产品已有 约50大 类, 个品种,包括蔬菜、豆类、杂粮、水产品、野生采集产品。 截止2012年底,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企业850家,产品实物总量 195.5万吨, 认证面积246.9万公顷, 其中种植面积12.6万公顷,放牧面积60万公顷, 水域面积24.9万公顷,野生采集面积149.4万公顷。

28 世界有机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动态 第一阶段:启蒙阶段(1900—1970年) 有机农业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09年,当时美国农业土地管理局长King考察了中国 的农业,指出中国农业兴盛不衰的关键在于中国农民善于利用时间和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 并以人畜粪便和农场废弃物 堆积沤制成肥料等还田培养地力,奠定了有机农业的实践基础。 1924年由德困的鲁道夫·施泰纳(Rudolf Steiner)开设的“农业发展的社会科学基础”课程。 1935年,英国植物学家霍华德爵士(Sir Albert Howard)在《农业圣典》 书中论述了 土壤健康与植物、动物健康的关系,奠定了堆肥的科学基础。 第二阶段:发展阶段(1970—1990年) 1970年,美国的威廉姆·奥尔布雷克特(William Albrecht)提出了生态农业(ecological agriculture)的概念,将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纳入了有机农业的生产系统。英国“土壤协会” 于20世纪70年代在国际上率先创立了有机产品的标识、 认证和质量控制体系。 第三阶段:增长阶段(1990—2000) 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有机农业进入快速增长期,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运动。 各国政府或机构纷纷颁布有机农业法规或标准,政府与民间机构共同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 第四阶段:全面平稳发展阶段(2000年—现在)

29 世界有机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动态 二、世界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 1.全球有机农业生产
目前世界上约有120个国家存进行有机农业生产,全球有机农业生产和贸易份额约 占1%左右。 从各国有机农田与总的农田面积的比例来讲,排名前十位的都是欧洲国家, 前三位分别为列支敦士登(26.40%)、奥地利(13.53%)、和瑞士(11.33%)。 通过认证的有机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仍然是澳大利亚达1230万公顷,其次是中国 (240万公顷),阿根廷(220万公顷)和美国(160万公顷)。 2.全球有机产品市场 欧洲和北美两个市场占全球有机消费总额的97%,其余的3%也基本集中在日本和 澳大利亚。欧洲的有机产品销售额在2003年已经达到105~110亿欧元,增长率约5% (数据来源:FiBL,2004)。德国为欧洲最大的有机产品消费市场(2003年有机销售额为 31亿欧元),其市场销售额仅次于美国而位居世界第二。英国是世界第三大有机产品 消费国,并保持着不断的增长势头。瑞士的人均消费额被认为是欧洲甚至世界第一, 其人均年有机食品消费支出达到100欧元。2006年全球有机产品的销售额达到384亿美元, 同比2005年增长了50亿。最大的有机消费市场是北美洲其次是欧洲。     为何有机产品的需求仅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地区呢?据分析,主要原因有两点: 首先,目前有机产品的高价使得其只能局限于高消费能力的市场。 这也是为什么发 展中国家的有机产品的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中产阶层或大城市中的原因。 其次,消费者的教育背景和对有机产品的认知程度也是关键因素。 例如有农业或食品教育背 景的消费者会更倾向于购买有机产品,因为这部分人群 更关注食品安全、环保或健康等问题。

30 三、世界有机农业发展趋势 3.国际有机农业法规与政策 国际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的法规与管理体系主要分为三个类型,
   3.国际有机农业法规与政策 国际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的法规与管理体系主要分为三个类型, 一是国际标准及规定,二是国家标准及法规,三是认证机构标准及规定。 在上世纪80年代,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1FOAM)制定并首次发布了 “有机生产和加工的基本标准”。 三、世界有机农业发展趋势     1.全球有机生产和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一些有机农产品生产大国,如阿根廷、巴西、中国等的国内有机消费市场也正在逐渐 形成,有机产品将会进军主流销售渠道,而主要的消费人群是追求高质量和健康食品的 中上层人士。一些大型食品公司,如麦当劳、雀巢公司等已经讲入有机领域。 2.从关心环保到关注环保和食品安全     有机农业发展初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拯救环境,解决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欧洲发生疯牛病事件以来,消费者由关心环境问题 转向关注环境和食品的安全健康问题。据调查,56%的美国公民认为有机食品更为健康; 60%的丹麦人经常购买有机蔬菜、牛奶;德国慕尼黑市场上30%的面包是有机的。 3.以标准和认证为障碍的壁垒 UNCTAD(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FAO(联合国粮农组织)以及IFOAM(国际有机农业 运动联盟)等国际性机构和组织正在积极朝着协调各国及各机构有机法规的方向努力, 以避免潜在贸易壁垒,促进全球有机产品自由贸易。

31 也许通过有机产业,你也能成为亿万富翁! 1988年,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毕业, 被分配到杭州电子工学院,任英文及国际贸易讲师。
1991年,创办海博翻译社。 1994年底,马云首次听说互联网。 1995年4月,创办给企业做主页的杭州海博网络公司。 1999年3月,创办阿里巴巴网站。

32 有机食品短片 书籍

33 A book that changed the world
In her new book [Rachel Carson] tries to scare the living daylights out of us 吓得六神无主 and, in large measure, succeeds. Her work tingles 刺痛, 震颤 with anger, outrage and protest. It is a 20th-century “Uncle Tom’s Cabin.” 汤姆叔叔的小屋 — Walter Sullivan, “Books of the Times,” New York Times, 27 September 1962, p. 35

34 《寂静的春天》1962年在美国问世时,是一本很有争议的书。
它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不仅受到 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击,而且也强烈 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你若有心去翻阅本世纪60年代以前的 报纸或书刊,你将会发现几乎找不到“环境保护”这个词。 这就是说,环境保护在那时并不是一个存在于社会意识和 科学讨论中的概念。确实,回想一下长期流行于全世界 的口号——“向大自然宣战”、“征服大自然”,在这儿, 大自然仅仅是人们征服与控制的对象,而非保护并与之和谐 相处的对象。人类的这种意识大概起源于洪荒的原始年月, 一直持续到20世纪。没有人怀疑它的正确性,因为人类文明 的许多进展是基于此意识而获得的,人类当前的许多经济与 社会发展计划也是基于此意识而制定的。Rachel Carson第一次 对这一人类意识的绝对正确性提出了质疑。这位瘦弱、 身患癌症的女学者,她是否知道她是在向人类的基本意识 和几千年的社会传统挑战? Rachel Carson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以女性作家特有的 生动笔触,详尽细致地讲述了以DDT为代表的杀虫剂的广泛 使用,给我们的环境所造成的巨大的、难以逆转的危害。 正是这个最终指向人类自身的潜在而又深远的威胁,让公众 突然意识到环境问题十分严重,从而开启了群众性的 现代环境保护运动。不仅如此,卡逊还尖锐的指 出了, 环境问题的深层根源在于人类对于自然的傲慢和无知,因此, 她呼吁人们要重新端正对自然的态度,重新思考 人类社会的发展道路问题。

35 DDT 又叫滴滴涕、二二三,化学名为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 化学式(ClC6H4)2CH(CCl3)。中文名称从英文缩写DDT而来。它是一种杀虫剂, 也是一种农药,为白色晶体,无味无嗅,不溶于水。 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不分解。对酸稳定,强碱及含铁溶液易促进其分解 。 DDT具有中等的急性毒性,但DDT以及其主要代谢产物DDE,由于具有较高的亲脂性, 因此容易在动物脂肪中积累,造成长期毒性。此外,DDT还具有潜在的基因毒性、 内分泌干扰作用和致癌性,也可能造成包括糖尿病在内的多种疾病。 1939年,瑞士化学家保罗-穆勒(Paul Mueller)发现DDT可以迅速杀死蚊子、 虱子和农作物害虫,并比其他杀虫剂安全。随后于1940年获得了第一个瑞士专利。 1942年,商品DDT面市,用于植物保护和卫生方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时期,世界很多地方传染病流行, DDT的使用令疟蚊、 苍蝇和虱子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使疟疾、伤寒和霍乱等疾病的发病率急剧下降。 1948年,DDT由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做出巨大贡献,其发明者穆勒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DDT在大规模使用约30年后,由于其对环境污染过于严重,于1972年被西方国家禁用。 我国在1983年禁止DDT作为农药使用。DDT在中国的主要用途:一是防污漆,二是防疟疾。 2009年5月17日起,我国禁止生产、流通、使用和进出口DDT(用于疟疾防治除外)。 (2009年时,全世界范围内只有中国、印度和朝鲜是合法生产DDT的国家!)

36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的第一批12种POPs名单
什么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指那些难以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途径降解的有害化合物。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的第一批12种POPs名单 艾氏剂、氯丹、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灭蚁灵、毒杀芬、滴滴涕、 六氯代苯(六六六)、多氯联苯、二恶英和呋喃

37 今日中国,一方面是持续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则是环境的持续恶化。 环境污染带来的问题早就不是潜在问题而是触目惊心的现实。
据《迈向环境可持续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 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 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之中有7个在中国(太原、米兰、北京、乌鲁木齐、 墨西哥城、兰州、重庆、济南、石家庄、德黑兰)。近三分之二的城市空气达不到 我们自己制定的(较低的)国家二级 标准。河流湖泊全面污染,已经危及日常用水。 由于环境污染,癌症患者急剧增多,且有明显低龄化趋势。癌症村如雨后春笋般 在中国的大地上涌现,成为与经济起 飞奇迹相伴随的另一大奇迹。 与如此恶劣的环境恶化相比,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环境保护意识都远远没有跟上。 多数人希望通过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来解决这些问题,而 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恰恰根源于 我们现代性的存在方式。环境问题的彻底解决,要求一个从观念、制度到生产生活方式的 彻底改变,而第一步,是对问题本身有充分 的意识。     50年前出版的这本书对美国人而言或许有些过时,对中国人来说却显得是一篇委婉的 时事报告文学。环境是属于全体人民的, 但归根结底是属于青年人的。 愿青年读者,通过阅读本书优美的英文,不仅提高了英文水平, 而且感受到作者苦心孤诣的生命讴歌和未来忧思,从而反省现代人的存 在方式, 肩负起拯救人类未来的伟大责任。 《寂静的春天》是美国女作家Rachel Carson的代表作, 也是50年以来全球最具影响的著作之一! 。 GDP, 慢一点,可持续发展,透支了后代子孙的资源。 37

38 2013年中国污染最重的城市 2013年第三季度全国74城市有70个出现污染天气
环保部2013年6月19日发布了全国5月74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 十大污染城市排行榜前十分别是: 石家庄、唐山、邢台、邯郸、济南、保定、郑州、北京、衡水、天津。 2013年第三季度全国74城市有70个出现污染天气 新华社北京10月22日电 环保部公布2013年9月份及第三季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 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等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 结果显示,第三季度全国74城市有70个出现污染天气, 15个城市达标天数比例不足50%。 空气 质量相对较差的前10位城市分别是 邢台、石家庄、唐山、邯郸、济南、衡水、天津、保定、郑州和廊坊。

39

40

41

42 哥本哈根:将成世界首个零碳排放城市 2009年8月出台的《哥本哈根气候规划2009》提出了分两个阶段实施的二氧化碳
减排目标:2005至2015年第一阶段减少碳排放20%,第二阶段到2025年, 使哥本哈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二氧化碳零排放城市和全球气候之都。 丹麦是世界上风力发电比例最高的国家。 城市绿色交通,包括电力车、氢动力车以外,特别是推行“自行车代步”。 哥本哈根市内,所有交通灯变化的频率是按照自行车的平均速度设置的。 交通工具:自行车居首、公共交通第二、私人轿车最末。

43 瑞士:世界上最认真倒垃圾的国家 苏黎世州政府颁发的垃圾分类手册就厚达108页!
瑞士一般家庭的日常生活垃圾处理分为10多种,其中玻璃瓶、塑料瓶、电池、灯管、 金属等,在倒掉之前必须冲洗干净放在一起,待积累到一定数量后,统一带到 专门的分类大柜收集。 还有一种叫绿色垃圾,指日常生活产生的植物垃圾,如摘剩的蔬菜,剥下的菜皮, 倒掉的茶叶等,这类垃圾要用专门的绿色垃 圾塑料袋来装,然后倒入垃圾站指定的 绿色垃圾箱里面。 报纸和杂志这类垃圾要捆得整整齐齐后,放在垃圾站。 瑞士的垃圾分类回收不仅在城市是这样,再偏远的农村也是这样。

44 农药的替代品 - 生物防治 Biological Control

45 害虫生物防治的定义和内容 有害生物 一、生物防治的概念 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控制植物病害、虫害、螨害和农田杂草的一门科学。
简化为:利用天敌控制有害生物的一门科学。 李静 害虫生物防治PPT

46 第一节 害虫生物防治的定义和内容 2. 害虫生物防治 传统上:利用害虫天敌控制害虫(害螨)的 理论和实践的科学。
扩展后:利用生物有机体或其天然(无毒) 产物控制害虫的科学。

47 广义:利用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激素或提取物)控制有害物种群的发生、繁殖或减轻其为害的方法。
狭义:一般指利用有害生物天敌来消灭有害生物。包括以虫治虫、以微生物治虫、以鸟治虫、以其他动物或植物治虫等。

48 第二节 害虫生物防治的意义 农林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遭受病虫杂草的危害。 虫害 13% 病害 12% 33% 杂草 8%

49 第二节 害虫生物防治的意义 目前,多数的病虫防治主要靠化学农药,也习惯使用农药。因化学农药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见效快,在保产、保丰收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发展中与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 1960年各种化学药剂的使用量

50 第二节 害虫生物防治的意义 农药残留 再猖獗 抗药性 但农药并不是万能的,长期大面积、在大量施用化学农药,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化学农药污染了水源、农田环境、残留于农产品,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51 第二节 害虫生物防治的意义 一、滥用农药的危害 (一)引起害虫抗药性
害虫产生抗药性的结果,损失是惊人的,甚至可使农作物颗粒无收,使产品的产量与品质下降、成本增加。 在中美洲的尼加拉瓜,50年代棉花种植业兴旺,1965年达到高峰,但在以后5年,产量的年减产率达到16%,抗性迅速发展,终于使棉铃虫和行军虫(粘虫)大爆发,几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只有简单地通过提高用药量和增加用药次数对付害虫的抗药性。 在那时,每个季节的农药使用次数平均达25-30次,有些田里超过50次,有时在单独一次施药中,要用5种不同的杀虫剂, 年平均每亩棉田使用杀虫剂6.6升,粉剂2.6斤,成本大大提高,但棉花的产量反而下降,结果当地的棉农由于无法生活,被迫背井离乡,附近的棉花加工工厂也因此停业,从而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组织结构。

52 我国抗药性的例子: 我国山东省90年代初棉花约有3200万亩,约占全国的1/4--1/3,由于棉铃虫抗性的剧增,最初使用2.5%敌杀死,浓度为1万倍,防治蚜虫效果可达90%左右,而在92年田间使用 倍防效仅达30%-40%。有些农药如:久效磷,氧乐果,灭多威等最初使用浓度为3000倍,到92年时使用 倍,效果仍不理想。若再提高浓度,如灭多威使用到1000倍,就会使棉花受药害。棉铃虫对这些药剂的抗药性也提高了10-50倍。

53 1.打药达到了三个极限 (1)不能再提高浓度了,否则会死人,“1605”稀释到300-500倍,防效不佳,反而出现打药人员中毒现象。
(2)提高浓度对植物造成严重药害,如DDT高浓度造成落花,如灭多威使用到1000倍,就会使棉花受产生药害,菊酯类稀释到 倍,蚜虫死亡率仅有30%-40%,而对体型较大的害虫更无效。

54 (3)农民经济压力太大,农民无法承担。 在生育期至少要打15次药,打药像推磨似的,从地头打到地尾,反过地头再打。打药间隔3-4天,或1-2天,用药1.5kg /亩,成本在60-70元/亩,超过了化肥的投资(84年时用化肥的成本为7-8元/亩),只好用人工捉虫,每头棉铃虫以0.05-0.1元收购。

55 2. 在害虫抗性治理上的四个不通 (1)领导思想不通,防治抗性,要求消灭70%-80%的 害虫,剩下的由天敌控制,而领导则要求100%的消灭,只管任期的产量,不管抗性的发展。 (2)群众不通,抗性治理是一个社会治理的问题,与农民个体效益相矛盾。 (3)技术指导不通,农技站搞第二产业的多,农业技术不能到达农户。 (4)农药进货生产资料部门不通,农资公司只图效益盈利,不搞抗性治理。

56 3. 害虫产生抗药性带来的不良后果: (1)害虫产生抗药性,后果及其严重,在尼加拉瓜,西太平洋地区,因农田大量使用杀虫剂,使媒介昆虫(按蚊)的防治失效,疟疾重新流行,给人类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 (2)增加农药的使用剂量,使人类耕种增加了危险性,中美洲因为棉田大量使用杀虫剂,使几千人中毒,几百人死亡。 (3)使农业团体的社会经济解体,害虫产生抗药性后,使施药量大大增加,造成增产不增收,造成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使作物种植失败,随后为农业服务的各种经济团体崩溃,整个经济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57 4.害虫抗药性的发展状况 昆虫对农药抗药性的历史,通常从1908年美国发现梨圆蚧对石流合剂,产生抗药性之后算起的,1917年又发现苹果蠹蛾对砷酸铅的抗药性,直到1938年前,仅有7种害虫产生抗药性,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直到上世纪40年代后有机杀虫剂的合成应用之后,瑞士人发现DDT防治家蝇失效,家蝇对DDT的抗性达到了 倍,这时才引起国际上的重视。

58 (1)1940年以前无机杀虫剂时代,农药种类很少,农药的靶标很广,抗性发展缓慢;
纵观历史,害虫抗性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时期: (1)1940年以前无机杀虫剂时代,农药种类很少,农药的靶标很广,抗性发展缓慢; (2)20世纪40~70年代末,有机氯、有机磷农药广泛使用时代,农药靶标明确,作用机制单一,农药种类相对较少,抗性发展快,很多害虫出现了无药可治的局面; (3)80年代以后,拟除虫菊酯、生长抑制剂等农药出现,它们的靶标单一,容易被害虫代谢酶降解,抗性发展十分迅速。

59 椐FA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统计,1954~1985年,抗性害虫已由10种猛增到432种。唐振华(2002)报道,全世界至今已有600多种害虫及害螨对一种或多种农药产生了抗性,其中绝大多数是农业害虫。自1963年首次报道我国淡色库蚊对氯化烃类杀虫剂产生抗性以来,至今我国已有45种害虫产生了抗性,其中农业害虫36种,卫生害虫9种(唐振华,2000)。抗性突出的害虫有棉蚜、棉铃虫、二化螟、小菜蛾、家蝇、淡色库蚊、德国小蠊等,这些害虫对不同类型的多种杀虫剂产生了抗性,并且抗性水平较高。

60 表1 节肢动物对一种或几种药剂发生抗性的情况(1908-1986)
至1986年止,各种昆虫和螨类历年发生抗性的情况见表1(唐振华,1993)。 表1 节肢动物对一种或几种药剂发生抗性的情况( )

61 在这些抗性害虫中,59. 0%为重要农业害虫,其中同翅目46种,占17. 4%仅次于鳞翅目(67种,占25. 4%)和鞘翅目(64种,占24
在这些抗性害虫中,59.0%为重要农业害虫,其中同翅目46种,占17.4%仅次于鳞翅目(67种,占25.4%)和鞘翅目(64种,占24.2%),系抗性发展较为严重。 姚洪渭等(2002)报道,同翅目害虫对有机磷抗性居多,占65.2%;抗环戊二烯类、DDT及氨基甲酸酯类次之,各占32.6%,30.4%,28.3%;对拟除虫菊酯类抗性相对较少,仅占10.9%,这可能与当时这类药剂使用时间不长有关,但害虫对此类药剂的抗性发展相当迅速。

62 沒有天敌而大量增生破坏农业与自然生态系统
(二)杀伤天敌、破坏生态平衡、引起害虫再猖獗或次要害虫爆发成灾。 正常的生态系统 因施用农药而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 沒有食物而饿死 小型 鸟类 因农药导致 呼吸衰竭 小型 鸟类 食物因昆虫肆虐而減少,族群转移他处 作物或牧草 沒有天敌而大量增生破坏农业与自然生态系统 作物或牧草

63 (三)污染环境,产生残留问题。 据报道,农田使用化学农药的的直接利用率一般仅为10%,约有90%农药散失在环境中。也可通过河流散播,或经食物链逐步富集浓缩,造成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64 第二节 害虫生物防治的意义 施入农田的农药在各种因素影响下的转化 挥发 光化学降解 植物吸收 农 药 化学降解 在微生物作用下降解
土壤胶体吸附 土壤中移动 施入农田的农药在各种因素影响下的转化

65 农药进入人体的途径 吸入 大气 湿沉降 飘浮 食用 吸收 水生物 人 体 农作物 饮用 施用农药 地表水 食用 残留 吸收 农产品 饲料
土壤 畜 禽 渗入 地下水 饮用水 农药进入人体的途径

66 农药进入人体的途径 亚美尼亚环境污染海报选出的获奖作品

67 农药进入人体后,在各种酶的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的转化。有的在人体内脂肪中残留,有的参与机体的代谢过程,对人体构成潜在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及致癌、致畸问题。有机磷、有机氯农药等系列毒物慢性影响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昏、头痛、乏力等,其次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果农药能使脱氧核糖核酸(DNA)受损,会引起子细胞突变。当突变物质作用于生殖细胞,就会致畸;若引起体细胞突变,便可致癌。

68 有些农药在动物实验中已证实致癌 乙体-六六六能引动物产生肿瘤。有机磷农药如乐果、敌百虫、敌敌畏、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都能与DNA的鸟嘌呤起甲基化作用,因此可引起癌症。这些药物中敌敌畏的作用最强,乐果、敌百虫对小鼠的骨髓细胞均有致突变作用。

69 食物(吃蔬菜时)中毒频频发生: 食物(吃蔬菜时)中毒。仅1994年我国发生因农药引起食物中毒210起,中毒人数416人,死亡32人。据广州、茂名、珠海、中山、肇庆、韶关6市的不完全统计,从1998年至2001年10月,因农药残留导致蔬菜、水果食物中毒事故100多起,中毒人数1379人,死亡1人。同期湛江市共发生中毒事故47例,中毒人数462人,其中死亡6人。

70 农药残毒以及对民众健康影响的报道 农药喷洒安全装备 (興農,2006)

71 生物沉集或生物放大作用: 环境中的有毒物质,经过食物链的取食与被取食关系,而会在食物营养层的生物体中浓缩及放大,如海水中DDT的含量只有 ppm,但到达食物链顶端的鸟类,其体中DDT的浓度已高达75.5 ppm,其有毒物质的浓度足足放大了150万倍。

72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四级消费者 DDT含量:3×10-12 DDT含量:3.5×10-9 DDT含量:4×10-8

73 1、为什么消费者级别越高,体内的浓度越大?
DDT一旦被生物吸收就很难分解,通过食物链在生物内不断地积累, DDT的浓度也会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 2、如果这些积累了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DDT会在人体内不断积累,引起中毒,严重时会引起死亡。

74 生物富集 定义 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铅、汞、铜等重金属和某些杀虫剂,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做生物富集。 意义 使环境中低浓度的有害物质在食物链最高级别的消费者体内的积累量增加成千上万倍,对生物体造成严重危害。

75 农药残留影响正常的贸易: (台視新聞,2006/11/2)

76 农药残留影响正常的贸易: 海南豇豆在武汉连续3次检出高毒农药残留
南海网2月22日消息 (南海网记者杨振东):2010年1月份以来,武汉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对海南省豇豆连续3次检出高毒农药水胺硫磷残留,为此,武汉市农业局规定从2月7日起停止销售来自海南省的豇豆3个月。对此,海南省农业厅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并向全省各市县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切实做好豇豆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确保豇豆质量。

77 二、生物防治的优点 1.一般不会产生抗药性; 2.对天敌等有益生物无不良影响; 3.对人畜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
4.天敌资源丰富,有预防和长期控制效果。

78 二、生物防治的缺点 1. 滞后效应,(跟随现象)因此,仅依靠天敌的的自然发生发展来控制害虫是不可能的; 2. 受环境影响较大;
3. 防治成本较高(保存、运输、繁衍等技术)。

79 第三节 生物防治的历史和发展 害虫生物防治的历史可分为3个时期: 一、早期的生物防治(天敌意识萌芽期,300-1887年)
(一) 年:只限于扩大天敌种群的应用 黄猄蚁治虫:公元304年晋代嵇含编著《南方草木状》记载:“交趾人以席囊贮蚁于市者,其巢如薄絮,囊皆连枝叶,蚁在其中,并巢同卖。蚁赤黄色,大于常蚁,南方柑橘若无此蚁,则其实皆为群蠹所伤,无复一完者矣”。 在南方经常可以看到,有人手提着一种口袋上街叫卖,这种口袋是用席子做成的,口袋中放有许多树枝树叶,枝叶上挂着虫茧,虫茧看上去就象薄絮,里面裹着一种虫蚁,这种虫蚁颜色为赤黄色,比普通的的蚂蚁要大一些,卖的时候连同薄絮一起卖掉。原来,南方盛产柑桔,柑桔树上有一种害虫,专门为害果实,如果没有这种虫蚁的话,桔子会被害虫吃得无一完好。

80 第三节 生物防治的历史和发展 (二)1300-1799年:生物防治开始得到认识 1602年Aldrovandi报道 了黄绒茧峰幼虫在菜粉
蝶体外结茧的现象。 他认为是蝴蝶的卵,直 到1670年,Lister订正 为寄生现象。

81 第三节 生物防治的历史和发展 1762年,Reaumur第一个发现夜蛾科的虫生真菌。1734年他建议收集草蛉的卵,至于温室里防治蚜虫。1758年,Linnaeus系统描述了许多食虫昆虫,发现了每个生物体都有天敌。

82 第三节 生物防治的历史和发展 1762年,八哥鸟被从印度已经到毛里求斯防治红蝗,这是第一次国际间昆虫天敌的人为引进,而且效果相当成功。

83 第三节 生物防治的历史和发展 (三)1800-1849年,欧洲生物防治的基础研究和应用进展 (四)1850-1887年生物防治的中心转向美国
在《昆虫学导论》一书中,强调了天敌的寄生和捕食作用;在《昆虫生活习性手册》中指出自然界的平衡是一种昆虫会取食另一种昆虫。 (四) 年生物防治的中心转向美国 1859年,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了食物链和生命网的概念。认识到从原产地引进害虫的天敌昆虫的重要性。 把粉螨从美国运到法国防治葡萄根瘤蚜;赤眼蜂从美国引到加拿大防治鳞翅目害虫。

84 第三节 生物防治的历史和发展 二、中期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意识较明确,1888-1955年) (一)1888-1889年:吹绵蚧工程
1888年,美国从澳大利亚引入514只澳洲瓢虫,到1889年4月加利福尼亚州的柑橘吹绵蚧就被完全控制。

85 第三节 生物防治的历史和发展 (二)1900-1930年:更多的生物防治项目得以开展 (三)1931-1955年:生物防治从繁盛到萧条
年是世界生物防治活动的高峰期,各地有57种天敌被应用。1944年,DDT开始广泛使用,化学杀虫剂大量出现,二战后有机农药普及。 三、现代生物防治(1956年至今) 真正开始于1959年,特别是1962年《寂静的春天》出版后,生物防治再次引起人们的注意。 据统计,前苏联生防面积超过1130万hm2,美国生防面积约1333万hm2,美国植物保护研究经费中,化学农药和生物防治的研究经费比例为:1955年分别占42%和20%,1968年分别占18%和51%。

86 第三节 生物防治的历史和发展 四、中国生物防治的发展史 (一)古代至二战前
中国生物防治实践早在3000年前,《诗经》中记载“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记载了胡蜂类捕捉蛾类幼虫的现象,是记述最早的文献,也是世界上发现害虫天敌最早的国家。 以黄猄蚁治虫 养鸭除虫 广东中山沙田地区,养鸭除虫已有300多年来历史。

87

88 第三节 生物防治的历史和发展 (二)解放初期 (三)1979年之后 帝国主义的封锁,缺乏农药的情况下,采用生物防治方法
例:应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 (三)1979年之后 政府提出了生物防治的策略,并创刊《昆虫天敌》,1983年创《生物通讯》,1990年生防面积达2000万亩。可以利用的天敌类群有以下几方面:

89 1.天敌昆虫 种类:可分为捕食性和寄生性两类
捕食性天敌昆虫(特点):一生捕食多头猎物才能完成其发育。幼虫和成虫同为捕食性,甚至捕食同一猎物。一般较快杀死猎物。如蜻蜓、螳螂、瓢甲步行虫等。

90 2009年吴家全 李军民: 使用最为成熟的天敌昆虫是赤眼蜂,可以活体培养(柞蚕卵、家蚕卵),制成卵卡,防治玉米螟和松毛虫。
寄生性天敌昆虫(特点):一般一生寄生一头寄主就可完成其发育。幼虫和成虫食性不同。寄主死亡较慢。如寄生蜂(赤眼蜂、姬蜂、茧蜂)和寄生蝇类。 使用最为成熟的天敌昆虫是赤眼蜂,可以活体培养(柞蚕卵、家蚕卵),制成卵卡,防治玉米螟和松毛虫。 2009年吴家全 李军民: 安徽省引进松毛虫赤眼蜂,在小卷叶蛾卵期,连续放蜂4~5批,一般寄生率在60%~70%,高的达到90%以上。 贵州、浙江等省试验用红点唇瓢虫防治长白蚧和椰圆蚧具有“三强” (繁殖力强,适应性强,捕食能力强)的特点,是茶园中害虫的主要天敌。

91 2.昆虫病原微生物的利用 细菌:如Bt; 真菌:如虫霉、白僵菌、绿僵菌等; 病毒:如核形多角病毒; 其他:线虫、立克次体类等。

92 真菌:真菌是通过昆虫体壁进入虫体的,也可通过消化道侵染。当真菌孢子或菌丝接触虫体后,一般在体壁上发芽而穿入体内,在体内发生很多菌丝,贯穿入各个组织而引起昆虫死亡。当虫体感染真菌后,常出现食欲减退,身体萎靡,皮肤失常等现象,死于真菌病的昆虫,其身体往往坚硬,体表有白色、绿色、黄色等不同色泽的霉状物,故有“硬化病”之称。目前生产上应用常用的病原真菌有球孢白僵菌等(属半知菌类),可防治玉米螟、松毛虫等200多种害虫。它的分升孢子寿命很长,可以制成干粉长期保存,便于工业化生产和田间使用。

93 2009熊昌勇 蒋清先: 用200毫升白僵菌悬剂+0.1%溴氰菊酯,防治松毛虫能达到60%以上的死亡率,又有接近30%的白僵率,是目前使用最佳配比,适用于干旱少水的地区进行地面超低容量喷雾,具有用药量少、效果好、工效高、成本低等优点。

94 细菌:致病的细菌大多是通过消化道侵入体腔而发病,虫体感染细菌后表现为行动迟缓,食欲减退,死后身体软化,变色,内脏常软化,带粘性且有臭味。如运用最多的苏云金杆菌(Bt)。
2009年吴家全 李军民: 1.以菌治虫 苏云金杆菌(包括杀螟杆菌、青虫菌)制剂100~200倍液(含孢子量0.5亿~10亿/毫升)。白僵菌制剂含孢量1亿~2亿/毫升防治茶尺蠖、茶小卷叶蛾等鳞翅目害虫的防效较好。

95 病毒:病毒主要通过带病毒的食物,接触病虫尸体或其排泄物等传播而感染。得病的虫体早期外表症状不明显,死前1-2天才可见到表皮变黑,有黄色发亮斑点的症状,感病中的昆虫食欲减退,行动迟缓,最后腹足抓紧枝梢,体下垂而死,尸体体壁变薄,流出含有大量病毒的液体,但无臭味。应用病毒防治害虫的优点较多,如用量小,专一性强,不会杀死天敌,而且持续时间长。但病毒必须用活体培养,这样增加了病毒制剂在生产上的困难,因而在应用上受到限制。 以毒(病毒)攻虫在茶树上已发现的昆虫病毒有58种,其中茶小卷叶蛾GV(颗粒体病毒),茶尺蠖NPV(核型多角体病毒),油桐尺蠖NPV,茶毛虫NPV,云尺蠖NPV.扁刺蛾NPV等9种昆虫病毒制剂已进行了研制,并在川、闽、浙、鄂、湘、黔、桂、赣等省约3万公顷茶园中。

96 其他: (1)研制出92-8型棉铃虫复合病毒杀虫剂; (2)固、液两相生产卵孢白僵菌剂进入工厂小试; (3)高含量Bt粉剂己商品化生产,高含量Bt Ken-Ag 粉(苏云金杆菌肯尼亚亚种 ) 剂完成中试并转让给工厂; 上述标准化生物防治制剂在大面积上示范、推广和用取得了显著效果。

97 3.其他有益生物 农田青蛙、蟾蜍、食虫鸟类、蝙蝠、蜥蜴和蜘蛛,家禽、螨类、线虫等都能大量捕食害虫。 2009年常光辉: 通过人工饲养草地逍遥蛛幼蛛,散布到田问和森林中去,草地逍遥蛛可捕食鳞翅目幼虫、蚂蚁、盲蝽象、跳蝉、大豆根潜蝇、大豆蚜虫和玉米蚜虫等。一头成蛛每天可捕食大豆蚜虫80~90头,4龄幼蛛可捕食大豆蚜头30~40头。

98

99 2007年马俊龙: 内蒙古大兴安岭乌尔旗汉林业局森防站人工招引食虫鸟类控制林业有害生物取得较大成功。目前,施业区内共悬挂各类鸟巢箱1944个,食虫鸟筑巢率最高达45%,控制林业害虫面积1.15万亩。 大山雀、沼泽山雀、柳莺、白眉姬翁等食虫益鸟。

100 4、其他生防方法 (1)利用植物与昆虫的代谢产物 (2)利用不育性防治害虫
①植物代谢产物:如生物碱类的印楝素等可以抑制昆虫产卵、对幼虫有一定的触杀作用。 ②昆虫代谢产物:如昆虫产生的性信息素用于诱杀成虫等。 (2)利用不育性防治害虫 ①原理:利用多种特异方法破坏昆虫的生殖腺的生理功能,或是利用昆虫遗传成分的改变,使雄性不产生精子,雌性不排卵,或受精卵不能正常发育。将这些大量不育个体,释放到自然种群中去交配造成后代不育,在一定的世代中连续这种做法,使害虫种群数量一再减少,甚至最后导致消灭的目的。 ②方法:辐射不育、化学不育、遗传不育。

101 第四节 生物防治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一、生物防治的原则 1. 保护天敌 2. 有效防治害虫 3. 不污染环境 二、生物防治的目的
使一种害虫的天敌在田间保持相对稳定的种群以发挥对害虫的控制作用,维持生态平衡。

102 第四节 生物防治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三、生物防治的途径和方法 (一)增加自然界害虫天敌的个体数量 1. 创造害虫天敌在野外繁殖的条件
①直接保护天敌 (保护青蛙和益鸟) 青蛙被称为“农田卫士”、“害虫天敌” 按品种的不同一只青蛙一年可吃掉5-40万只害虫。在稻田中放养适量的青蛙,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农作物的病虫害,而且可以避免因喷洒农药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还有一句“天上天鹅肉,地下田鸡肉”好吃。

103 第四节 生物防治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三、生物防治的途径和方法 (一)增加自然界害虫天敌的个体数量 1. 创造害虫天敌在野外繁殖的条件
①直接保护天敌 (保护青蛙和益鸟) 啄木鸟吃食的害虫,主要有天牛幼虫、囊虫的幼虫、象甲、伪步甲、金龟甲、螟蛾、蝽象、蟥虫卵、蚂蚁等。有的害虫潜藏树木中很深,把树活生生地咬死。只有啄木鸟才能把它从树干中掏出来除掉。因为啄木鸟的主食是害虫,对防止森林虫害,发展林业很有益处,所以大家都叫它们是“森林的医生”。

104 第四节 生物防治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三、生物防治的途径和方法 (一)增加自然界害虫天敌的个体数量 1. 创造害虫天敌在野外繁殖的条件
①直接保护天敌 (保护青蛙和益鸟) ②应用农业技术或造林技术去增加天敌数量和增强效能 ③增加自然界天敌食料 ④配合其他防治方法来增加天敌的数量和增强天敌效能 A:适期用药,尽量减少用药次数;B:局部用药; C:内吸性,选择性药剂; D:注意农药剂型 2.人工大量繁殖害虫天敌 ①天敌昆虫 ②昆虫病原微生物

105 第四节 生物防治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二)改变本地昆虫的种群结构 1.助迁:从较近的生物环境人为的将害虫天敌进 行迁移。
2.移植:本国范围内天敌的异地繁殖。 3.引进:国际间天敌的输引。

106 直接保护天敌 创造害虫天敌在野外繁殖的条件 应用农业技术或造林技术去增加天敌数量和增强效能 增加自然界害虫天敌的个体数量 增加自然界天敌食料 配合其他防治方法来增加天敌的数量和增强天敌效能 害虫生物防治的原则与方法 天敌昆虫 人工大量繁殖害虫天敌 昆虫病原微生物 从国外引进 改变本地昆虫的种群结构 从国内移植 从近处助迁

107 第四节 生物防治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四、天敌引进的一般技术 1.生态条件类似 2.从害虫原厂地引进 3.从害虫发生量少的地方找
4.选择天敌的优势种 5.引进易人工饲养的 6.扩散能力强的

108 进入WTO后的新形势下,为生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必须实施生物防治。
茶叶出口,如今欧盟要检测50多种农残,门槛越来越高。中国肉类加工的产品如肉肠、火腿肠,因激素、抗生素、农药残留超标,不能出口。

109 从环境污染、农药残留 的困难境中找出路: 生物防治方法:保护自然天敌、寄生蜂、苏云金杆菌、昆虫病毒、昆虫病原真菌、昆虫病原线虫等。
化学农药的延革:无机农药→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仿生农药→生长调节剂、植物保护剂。 肥料:从农家肥→化肥→有机混合肥。 在新形势下生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110 生物防治短片

111 隔夜菜中的亚硝酸盐真的“严重超标”了吗?
生活问题 隔夜菜中的亚硝酸盐真的“严重超标”了吗? 短片

112 隔夜菜中的亚硝酸盐真的“严重超标”了吗?
流言: 【隔夜菜放冰箱24小时 亚硝酸盐含量全部严重超标】 据都市快报的报道,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进行试验。 将炒青菜、韭菜炒蛋、红烧肉和红烧鲫鱼在冰箱放置24小时后用微波炉加热, 结果亚硝酸盐含量全部超过《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的限量标准, 其中荤菜超标更厉害。亚硝酸盐对人身体危害大。隔夜菜你还敢吃吗? 真相: 这个新闻里有几个要点:蔬菜和荤菜中的亚硝酸盐为什么会增加?“ 隔夜”之后的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真的“超标”了吗? 这样含量的亚硝盐酸有多大危害? 在国家标准中,熟肉制品中的亚硝酸钠残留量是每千克不超过30毫克, 而酱腌蔬菜中的残留标准是每千克不超过20毫克. 暂且不讨论新闻中报道的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它所宣称的“严重超标”的青菜、 韭菜炒蛋、红烧肉和红烧鲫鱼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分别为5.36、5.64、5.52和7.23毫克 每千克。跟加工食品中的国家标准相比,远远要低。

113 植物吸收环境中的氮,通过复杂的生化反应最终合成氨基酸。在这个过程中,
产生硝酸盐是不可避免的一步。在植物体内还有一些还原酶,会把一部分硝酸盐还原成 亚硝酸盐。所有的植物中都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植物被收割之后,硝酸盐和亚硝酸的平衡被打破。还原酶被释放,会有更多硝酸盐被 转化成亚硝酸盐。 在蔬菜被加热作熟的过程中,还原酶失去了活性,产生亚硝酸盐的 这条途径就被截断了,而细菌在烹饪的过程中也被杀得差不多,这么看来烹调的处理 可以帮助减少亚硝酸盐的产生。不过在保存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空气中的细菌进入, 而做熟的蔬菜更适合细菌生长,又有利于亚硝酸盐的增多。所以,到底是熟菜还是生菜 更适合细菌生长从而产生更多的亚硝酸盐,取决于“炒菜—包装—冷藏”的操作条件。 实际上,如果是罐头包装的蔬菜,别说“隔夜”,“隔月”也不 见得有多大变化。 肉中的亚硝酸盐从何而来 不管是肉还是鱼,其本来的亚硝酸盐含量都很低,所以有国家标准的“3毫克每千克”。 此外,硝酸盐含量也很低,通常并不担心肉在保存过程中产生亚硝酸盐。 而新闻报道中出现了红烧肉和红烧鲫鱼中亚硝酸盐含量随着时间升高的结果。 如果数据的测量没有问题,那就说明:在烹饪中加入了相当含量的硝酸盐。 虽然硝酸盐本身是很安全的食品添加剂,但是通常的调料中基本没有。 这家饭店使用的什么调料,反倒是很值得追究。

114 结论 “隔夜”并非亚硝酸盐产生的关键,加热也不会增加致癌物的含量。 有许多文献研究过蔬菜的保存时间与保存条件如何影响亚硝酸盐的含量,
结论都是冷藏可以大大减少亚硝酸盐的产生。 如果实在难以实现频繁买菜,速冻蔬菜其实是个不错的替代方案。 结论:谣言破解。 虽然在保存过程中,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有一些增加, 但是冷藏条件下,总的亚硝酸盐含量还是大大 低于加工食品中国家标准允许的含量。 而肉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增加,应该是烹饪过程中使用的含有硝酸盐的调料所致。 这在常规的烹饪中,是不会出现的。即使新闻 中的实验数据准确可靠, “严重超标”的说法也是对国家标准的曲解,而“绝不能吃”更是耸人听闻。 如果把做好的蔬菜趁热封装,快速冷藏,“隔夜菜”的风险是 可以忽略的。


Download ppt "现代生物学与健康 王邦俊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